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气勘探领域地球物理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37
1
作者 王学军 蔡加铭 魏小东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4年第4期30-42,共13页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获取地下油气信息的重要手段和核心技术,是油气勘探开发部署决策的重要依据。近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山地山前复杂高陡构造带、碳酸盐岩、富油凹陷岩性地层圈闭、致密(非常规)油气勘探和油气开发等领域投入...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获取地下油气信息的重要手段和核心技术,是油气勘探开发部署决策的重要依据。近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山地山前复杂高陡构造带、碳酸盐岩、富油凹陷岩性地层圈闭、致密(非常规)油气勘探和油气开发等领域投入重金加大物探技术攻关力度,特别是"宽线大组合"、"宽方位、高密度"、"宽方位、宽频带、高密度"的地震勘探思路与理念,有效推动了地震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油气勘探配套技术的发展,并在生产科研项目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对这些领域的物探技术攻关及取得的技术进展和应用效果的回顾,结合当前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需求,对今后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展望,为地球物理新技术发展规划、研发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宽线大组合 宽方位 宽频带 高密度 油气勘探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企业共青团团员意识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思彤 《现代国企研究》 2018年第8期234-234,共1页
随着石油企业的不断发展,青年作为其活跃的力量一直在石油企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一部分团组织不适应的问题逐步出现,一些原本比较有效率的工作方法无法适应新时期的工作发展需要。如何培养石油企业基层团... 随着石油企业的不断发展,青年作为其活跃的力量一直在石油企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一部分团组织不适应的问题逐步出现,一些原本比较有效率的工作方法无法适应新时期的工作发展需要。如何培养石油企业基层团员及树立起团员意识,推动共青团的发展,成为石油企业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当前形势下,共青团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对加强共青团团员在新时期的工作意识问题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企业 共青团员 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湖北雷庄井水位预报模型研究
3
作者 杨涵 薛莲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24年第8期1110-1118,共9页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地震的发生与地下岩石的应力状态密切相关。井位水位的变化可能反映地下岩石的应力状态的变化,通过神经网络预测井位水位,可以提前获得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为地震灾害的评估和应对提供依据,减少灾害的损失。...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地震的发生与地下岩石的应力状态密切相关。井位水位的变化可能反映地下岩石的应力状态的变化,通过神经网络预测井位水位,可以提前获得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为地震灾害的评估和应对提供依据,减少灾害的损失。为了解湖北雷庄地下水位动态,进而分析地震前兆动态,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地下水位预测模型。采用SWY-II数字式水位仪对雷庄地下水位数据进行采集。根据采集的2019~2020年水位数据,利用BP神经网络对地下水位变化进行预测,以一年的采集数据进行训练和测试,采用1个输入节点、3个隐含节点、1个输出节点设计了BP神经网络结构。为了进一步验证本预测模型,本文对2020年01月01日~12月31日地下水位进行了预测。实验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实现地下水位的预测,为地震前兆工作提供可靠数据。Earthquakes are a manifestation of crustal movement, and their occurrenc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tress state of underground rocks. The changes in water level at the well site may reflect the changes in the stress state of underground rocks. By predicting the water level at the well site through neural networks, the changes in groundwater level can be obtained in advance, providing a basis for evaluating and respond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s, and reducing disaster loss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groundwater level dynamics in Leizhuang, Hubei and analyze the earthquake precursor dynamics, we design a groundwater level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 BP neural network. The SWY-II digital water level meter is used to collect groundwater level data in Leizhuang. Based on the collected water level data from 2019 to 2020, a BP neural network was used to predict changes in groundwater level. One year of collected data was used for training and testing. A BP neural network structure was designed using one input node, three hidden nodes, and one output node. In order to further validate this prediction model, this article predicted the groundwater level from January 1st to December 31st, 2020. The experiment shows that the model can effectively predict groundwater level and provide reliable data for earthquake precursor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 BP神经网络 水位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砂岩的黏弹行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席道瑛 徐松林 +2 位作者 席军 易良坤 杜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302-2308,共7页
通过Metravib热机械分析仪,用正弦波进行加载,实验时固定静载为100N,正弦波动载荷恒为60 N,将总载荷控制在屈服点以下;在温度为—50~125℃,升温速率为1℃/min,频率为5~1000 Hz的条件下,对泵油饱和长石砂岩、彭山砂岩样品进行单轴循环... 通过Metravib热机械分析仪,用正弦波进行加载,实验时固定静载为100N,正弦波动载荷恒为60 N,将总载荷控制在屈服点以下;在温度为—50~125℃,升温速率为1℃/min,频率为5~1000 Hz的条件下,对泵油饱和长石砂岩、彭山砂岩样品进行单轴循环加载实验,求取泵油饱和长石砂岩和彭山砂岩的衰减、耗散角、模量、波速与温度和频率的关系.以此研究了饱和多孔岩石在弹性范围内的衰减、耗散角、杨氏模量和弹性波波速随温度和频率的变化规律.取得了随频率或温度增高饱和多孔岩石的衰减峰和耗散角峰的峰位向高温或高频方向移动的热激活弛豫规律.以低频共振衰减解释了随频率增高衰减强度增大;用阻尼衰减和以岩石天然孔隙裂缝随疲劳载荷时间的增长,裂缝纵横比增加,解释了随频率增高,衰减峰的峰位向高频方向移动和衰减峰的强度降低的另一实验结果.这些实验结果与低频共振的驻波实验取得了同样的热激活弛豫规律,说明热激活弛豫机制在饱和多孔岩石中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本文还获得了杨氏模量和弹性波波速随温度升高而下降,随频率增高而增大,具有频散效应,随温度升高频散效应有减弱的趋势.该研究结果对理论模型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对地震资料的解释具有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弦波加载 饱和岩石 热弛豫规律 衰减和频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入砂体对深水油气勘探的研究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秦志亮 王大伟 +3 位作者 吴时国 马玉波 曹全斌 许建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1-116,共6页
侵入砂体是指深水沉积砂体在超压流体作用下侵入至上覆泥质沉积物中形成的砂体,它是深水盆地松散沉积物变形构造中常见的地质现象。侵入砂体由于其特殊的形成特点,可以明显改变原生沉积地层的几何形态和深水沉积物的物性参数,进而使储... 侵入砂体是指深水沉积砂体在超压流体作用下侵入至上覆泥质沉积物中形成的砂体,它是深水盆地松散沉积物变形构造中常见的地质现象。侵入砂体由于其特殊的形成特点,可以明显改变原生沉积地层的几何形态和深水沉积物的物性参数,进而使储层复杂化,影响深水油气的勘探与开发,主要表现在:①侵入砂体改变了深水储层的性质及分布;②侵入砂体可能形成油气运移或散失的通道,并且改变了深水油气储层的垂向连通性;③大规模的侵入砂体本身也可以作为良好的油气储层;④侵入砂体的研究可以揭示未固结砂的流动机理,对于研究深水环境中广泛出现的浅水流的成因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砂体 深水盆地 油气勘探 储层物性 地震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lidWorks平台的产品设计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贾颖莲 何世松 贾君莲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3-94,共2页
分析了家用电器产品的特点和对现代设计技术应用的需求;研究了在产品开发中应用SolidWorks软件来开展虚拟设计和快速成型制造的实例;指出了在家电行业新产品开发中应用现代设计技术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 SOLIDWORKS 家电 虚拟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克亚卡拉塔尔凝析气藏构造特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任聪 葛维 +3 位作者 凌东明 马云胜 管亚伦 吴丽颖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14年第1期77-80,8,共4页
通过构造演化特征﹑地震属性特征﹑烃类检测综合分析对柯克亚卡拉塔尔凝析气藏的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柯克亚卡拉塔尔组灰岩顶面构造主体范围内发育3排由东南至西北受近东西走向逆断层控制的小构造,第1排与第3排小构造附... 通过构造演化特征﹑地震属性特征﹑烃类检测综合分析对柯克亚卡拉塔尔凝析气藏的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柯克亚卡拉塔尔组灰岩顶面构造主体范围内发育3排由东南至西北受近东西走向逆断层控制的小构造,第1排与第3排小构造附近油气更加富集,其中第3排小构造已被柯深102井证实富含油气,第1排小构造油气勘探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克亚凝析气藏 卡拉塔尔组 构造演化 地震属性 烃类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石炭系构造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
8
作者 陈鹏 武小宁 +5 位作者 林煜 钟厚财 张洁 黄友华 岳纹 冷平 《岩性油气藏》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7,共10页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具备双源供烃的有利成藏条件,勘探程度低,潜力大。依托新采集的三维和重处理的二维地震资料,通过精细构造解释,明确了该区的构造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受晚石炭世—早二叠世4条北西向逆冲推覆断裂和...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具备双源供烃的有利成藏条件,勘探程度低,潜力大。依托新采集的三维和重处理的二维地震资料,通过精细构造解释,明确了该区的构造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受晚石炭世—早二叠世4条北西向逆冲推覆断裂和早石炭世多条南北向断裂控制,车排子凸起石炭系自南向北依次分为南部、中部、北部3个条带,东西向分为3个台阶,东翼二台阶和西翼艾卡断裂上盘埋藏浅,紧邻生烃凹槽,为最有利的成藏部位。②研究区北西—南东向断裂切割南北向断裂形成的一系列断块控制了石炭系油气的分布,具有断块控藏的特征。③在裂缝发育程度相当的情况下,储层质量是控制油气产量的关键要素,其中火山爆发相储层基质物性好,最利于油气的富集。④沙门子断裂、车排子断裂、车排子南断裂、艾卡断裂等四大断裂上盘火山爆发相发育规模大,埋藏浅,与沙湾凹陷风城组和四棵树凹陷侏罗系2套烃源岩大跨度对接,成藏条件优越,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块控藏 火山爆发相储层 逆冲推覆断裂 双源供烃 富集规律 石炭系 车排子凸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地质条件及潜力
9
作者 雷栋 潘良云 +7 位作者 陈强 孙福利 王丽莎 周博 姚艳华 陈元春 曹海丽 尹超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90,共14页
【研究目的】海南岛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发现了46个地热田、温泉。研究其分布的地质背景、地热地质特征和地质成因及资源潜力,对地热资源赋存规律认识和勘探、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综合区域地质调查、地球物理、... 【研究目的】海南岛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发现了46个地热田、温泉。研究其分布的地质背景、地热地质特征和地质成因及资源潜力,对地热资源赋存规律认识和勘探、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综合区域地质调查、地球物理、水文地质、地热田(温泉)勘查等资料,开展海南岛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地热地质综合研究,系统分析地热地质要素,明确地热地质特征和成因地质模式及资源潜力,指出地热资源勘探开发有利区。【研究结果】海南岛中南部隆起山地型地热田(温泉)主要赋存于东西向和北东向深大断裂附近或断裂交会部位,处于大地热流值高值区和恒温层高异常区,受断裂破碎的中生代花岗岩是最主要的热储;地热田(温泉)地下水补给均为大气降水,沿控热断裂与深部大地热流对流,在深循环过程中吸热逐渐形成地热流体,于断裂破碎带热储中富集为热矿水体,在盖层薄弱处排泄出地表则形成热水泉;海南岛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总的可采热水量约8.1×10^(4)m^(3)/d,可采资源量26.17×10^(8)kcal/d,折合126.81 MW,相当于标煤373.83 t/d,按地热资源温度和规模分类,分别划分为中温、低温2类和中、小型2类地热资源。【结论】海南岛东南部和西北部深大断裂附近或交会部位、大地热流高值区、中生代花岗岩侵入体出露(或隐伏)区、具有高的地面水温的地区是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勘探开发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 地热地质特征 深大断裂 断裂破碎带热储 资源潜力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地区中生界断裂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邵晓州 王苗苗 +4 位作者 齐亚林 赵红格 张晓磊 孙勃 刘永涛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3-95,共13页
断裂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盐池地区石油聚集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在区域地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方解石U—Pb同位素测年、平衡剖面恢复、构造物理模拟等技术,结合二维地震、三维地震解释结果,对中生界断裂发育特... 断裂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盐池地区石油聚集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在区域地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方解石U—Pb同位素测年、平衡剖面恢复、构造物理模拟等技术,结合二维地震、三维地震解释结果,对中生界断裂发育特征及其与石油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认为:盐池地区发育3期断裂,印支期北西向断裂系统规模小,主体发育在三叠系延长组;燕山期近南北向断裂系统规模最大,断距大,平面和剖面展布特征复杂;喜马拉雅期北东东向断裂系统规模较大,发育时期晚,具有一定的走滑性质。各期次断裂分别受到北西向、近东西向和北东—南西向区域应力作用,燕山期近南北向断裂与西缘大断裂活动密切相关。印支期北西向断裂系统沟通烃源岩和储层,具有较好的运移和遮挡匹配条件,对油气藏形成最为有利。断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的物性,当油井与断裂距离较近时,在构造高部位的高渗储层更容易成藏且产量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特征 物理模拟 石油地质意义 盐池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地貌对新安堡凹陷万一段层序地层沉积控制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江强波 吴胜和 +2 位作者 白永艳 张元场 杨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87-192,共6页
为弄清古地貌对伊通盆地新安堡凹陷古近系万昌组一段层序地层发育时沉积控制规律,首先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把万昌组一段划分为完整的三分体系域,即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然后对不同体系域沉积前的古地貌进行分析,预测其物... 为弄清古地貌对伊通盆地新安堡凹陷古近系万昌组一段层序地层发育时沉积控制规律,首先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把万昌组一段划分为完整的三分体系域,即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然后对不同体系域沉积前的古地貌进行分析,预测其物源方向及沉积物搬运路径,最后结合波形聚类明确了不同体系域沉积相平面展布。认为:低位体系域沉积时期,物源最为充足,沉积物体积向盆地中心方向增加,砂体在全区都较发育;湖侵体系域沉积时期,物源开始减少,沉积物体积向盆地边缘方向增加,砂体在凹陷的东南缘较为发育;高位体系域沉积时期,物源开始增加,沉积物体积向盆地中心及西北缘方向开始增加,砂体在凹陷的西北缘较为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堡凹陷 古地貌 层序地层 波形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原位U—Pb定年和元素面扫描的白云岩储层关键成岩期次定量研究——以塔东古城地区鹰山组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友 李强 +5 位作者 朱可丹 郑兴平 林彤 邵冠铭 孙海航 孙庭斌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1-194,共14页
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奥陶系鹰山组三段(鹰三段)白云岩储层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成岩流体的叠加改造,使得储层表现出较强的非均质性,不同产状白云岩的白云石化路径及储层孔隙演化过程存在较大争议。为了明确鹰三段白云岩储层孔隙演化过... 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奥陶系鹰山组三段(鹰三段)白云岩储层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成岩流体的叠加改造,使得储层表现出较强的非均质性,不同产状白云岩的白云石化路径及储层孔隙演化过程存在较大争议。为了明确鹰三段白云岩储层孔隙演化过程中各个期次成岩作用发生的相对次序及其与储层孔隙的耦合关系,精准锁定关键成岩作用的期次是揭示储层孔隙演化过程的关键。基于激光原位U—Pb同位素定年技术、激光原位元素面扫描及成像技术等,对4个样品的围岩基质(粉晶白云石、细—中晶白云石)、孔洞壁中—粗晶白云石和孔洞内充填物(方解石、云化渗流粉砂)等结构组分开展系统的激光原位U—Pb定年分析。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鹰三段高能滩相原始沉积年龄约为475.35Ma,奠定了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在储层孔隙演化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两期白云石化作用和一期钙质流体充填作用。其中第一期白云石化流体作用时间约为470.1Ma,造成了围岩细—中晶白云岩及局部渗流粉砂的白云石化。第二期白云石化流体作用时间约为452.1Ma,造成了围岩白云石晶体的进一步加大变粗,并形成了第二期孔洞壁中—粗晶白云石。钙质流体的充填不晚于448Ma,造成了局部储集空间的破坏。现存白云岩储层孔隙主体来自对先存孔隙的继承,断裂—热液改造是重要调整,而并非传统意义上构造—热液溶蚀造孔的概念。以上认识可以为塔里木盆地深层白云岩储层孔隙成因的研究及有效储层预测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原位U—Pb定年 元素面扫描 关键成岩期次 储层孔隙演化 塔东古城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S-VSP采集处理方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霏 吴鹏 +5 位作者 王渝 陈沅忠 安树杰 余刚 桑运云 张振权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0-111,共12页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技术(DAS)是通过解调光信号背向瑞利散射相位变化表征地震信号的一种新型信号采集技术,其在井中采集具有一次性覆盖全井段和测量高密度的特点,施工效率和数据的一致性大幅提高,因此受到广泛关注。以光纤在井中地震的...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技术(DAS)是通过解调光信号背向瑞利散射相位变化表征地震信号的一种新型信号采集技术,其在井中采集具有一次性覆盖全井段和测量高密度的特点,施工效率和数据的一致性大幅提高,因此受到广泛关注。以光纤在井中地震的实际应用为例,讨论了影响DAS采集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的光信号解调因素和采集因素,提出了一种在无检波器定位情况下校正DAS深度位置的解决思路,利用时间方向求导和反演耦合干扰减去法提高了DAS-VSP采集资料的上行波信噪比和全波场高频成分。基于预处理后的高密度DAS-VSP数据,提取了层速度、各向异性参数用于深度域井控各向异性偏移,通过井控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使偏移成像频带拓宽约20Hz,主要目的层井震误差小于0.15%,展现了高密度DAS数据在井中地震中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 时间方向求导 深度定位 耦合干扰 井控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油田白垩系低阻油层成因及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兆峰 刘媛 +2 位作者 杨智刚 李永新 张宁俊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1期99-103,176,共5页
以地震、测井、岩心化验分析及试油试采成果为基础,从构造、沉积及储层特征等方面研究认为,哈萨克斯坦的K油田白垩系低阻油层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低构造幅度、弱沉积水动力条件及高黏土矿物含量等。针对成因类型,分析了相同沉积环境、... 以地震、测井、岩心化验分析及试油试采成果为基础,从构造、沉积及储层特征等方面研究认为,哈萨克斯坦的K油田白垩系低阻油层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低构造幅度、弱沉积水动力条件及高黏土矿物含量等。针对成因类型,分析了相同沉积环境、相似物性条件下油层段电阻率与其距自由水面高度差之间的关系,根据电阻率递减规律分析其地质影响因素并提出应分段确定油层的电阻率下限值,以消除油水分异作用的影响;同时结合电阻率比值法,对低阻油层进行综合判别。综合分析认为,K油田低阻油层纵向上主要位于构造相对低部位或沉积旋回正韵律的上部,平面上多分布于沉积水动力条件弱的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末端和席状砂微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阻油层 电阻率下限 成因分析 识别方法 白垩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南油田夏52块沙三中低阻油层含水饱和度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丽 周传迅 +3 位作者 赵彦超 王秀鹏 王雪莲 张勇刚 《河南石油》 2005年第1期27-29,共3页
临南油田夏52块沙三中低阻油层普遍存在,过去低阻油层含水饱和度解释普遍偏高,因此一直认为是水层。经过分析认为,岩石孔隙结构的变化对油层的电阻率有显著的控制作用。由于孔隙结构与孔隙度有较好的相关性,采用阿尔奇公式参数随孔隙度... 临南油田夏52块沙三中低阻油层普遍存在,过去低阻油层含水饱和度解释普遍偏高,因此一直认为是水层。经过分析认为,岩石孔隙结构的变化对油层的电阻率有显著的控制作用。由于孔隙结构与孔隙度有较好的相关性,采用阿尔奇公式参数随孔隙度变化进行的含油饱和度解释,达到较高的精度要求,实现了低阻油层的有效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阻油层 含水饱和度 解释模型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孔隙压力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新 丁富峰 尹国庆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6年第9期46-49,共4页
综述了地层孔隙压力预测方法原理,并对目前存在的地层孔隙压力计算模型进行分析,优选出声波速度压实趋势线,采用储层压实法和非储层埋深法2种方法相结合,对研究区块进行地层压力的钻前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实际测量孔隙压力进行误差分析... 综述了地层孔隙压力预测方法原理,并对目前存在的地层孔隙压力计算模型进行分析,优选出声波速度压实趋势线,采用储层压实法和非储层埋深法2种方法相结合,对研究区块进行地层压力的钻前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实际测量孔隙压力进行误差分析,整体误差小于5%,该预测结果可直接用于钻井液密度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孔隙压力预测 声波速度 储层压实法 非储层埋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页岩气勘探重大发现与高效开发对策研究——以太阳浅层页岩气田为例 被引量:19
17
作者 梁兴 张介辉 +3 位作者 张涵冰 徐政语 张东涛 朱斗星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37,共17页
为揭示四川盆外复杂构造区浅层页岩气赋存条件与单井高产主控因素,拓展山地页岩气勘探领域,实现中国南方浅层页岩气高效开发,中国石油浙江油田公司通过对昭通示范区浅层页岩气老井进行复查、钻压采试验,取得了由浅层页岩气顶底板封盖+... 为揭示四川盆外复杂构造区浅层页岩气赋存条件与单井高产主控因素,拓展山地页岩气勘探领域,实现中国南方浅层页岩气高效开发,中国石油浙江油田公司通过对昭通示范区浅层页岩气老井进行复查、钻压采试验,取得了由浅层页岩气顶底板封盖+页岩自封闭共同构建的“三维封存箱”新认识;结合地质与地形条件,推行山地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作业技术,实现了国内首个浅层页岩气田的勘探发现与工业开发。研究结果表明:浅层页岩气甜点展布与富集高产具有“多因素耦合控藏”赋存规律,即受沉积期岩相、改造期变形强度及成藏期封闭性三大因素控制成藏,页岩埋深、地层倾角、剥蚀强度与流体势协同控制页岩气赋存,提出由页岩自封闭保存减缓散漏+顺层理小微短距渗运聚补充构建的“聚散动态平衡”是太阳浅层页岩气田形成有效赋存与富集成藏的关键因素。经矿场试验实践验证,创新形成了浅层页岩气高效开发的三大对策,具体为:细化气田开发评价单元,一体化钻井部署优化与平台个性化设计,经济实用的浅层页岩气钻压采工程技术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页岩气 地质工程一体化 页岩自封闭 勘探突破 高效开发 太阳页岩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缅甸M区块地震构造样式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赖江德 张进铎 +2 位作者 蔡东地 杨广琴 张素红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4-26,30,共4页
缅甸M区块由于地表条件复杂,致使地震资料信噪比低,目的层的层位解释、断层解释及构造样式的确定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在二维地震资料解释过程中,通过对缅甸M区块应力场的分析及研究,结合剖面表层结构特征和地震资料反射特征,特别是在借鉴... 缅甸M区块由于地表条件复杂,致使地震资料信噪比低,目的层的层位解释、断层解释及构造样式的确定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在二维地震资料解释过程中,通过对缅甸M区块应力场的分析及研究,结合剖面表层结构特征和地震资料反射特征,特别是在借鉴中国塔里木盆地库车山前褶皱带的构造样式基础上,在地震资料品质普遍不理想的情况下,开展缅甸M区块的构造样式分析与地震资料综合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地质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缅甸M区块 二维地震资料 应力场 构造样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P多次波研究与应用
19
作者 蔡志东 王赟 +3 位作者 王冲 王勇 管延斌 刘国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7-528,共12页
地震资料中包含的多种多次波往往会引起地层结构的假象,给油气藏勘探开发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针对地震资料中多次波难以识别和压制的问题,提出了基于VSP资料的多次波特征分析及其应用方法。首先对VSP多次波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从... 地震资料中包含的多种多次波往往会引起地层结构的假象,给油气藏勘探开发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针对地震资料中多次波难以识别和压制的问题,提出了基于VSP资料的多次波特征分析及其应用方法。首先对VSP多次波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从实际地震资料中的多次波出发,深入讨论了多次波的产生条件以及井中和地面地震资料中多次波的异同点,归纳了多次波的分类方法,认为VSP多次波具有全程可追踪、易于识别等特点,这对于地震波传播规律分析、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后对VSP多次波特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多次波地震地质模型,并利用正、反演模拟结果分析VSP多次波特征,进而讨论了VSP多次波的识别方法;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了VSP多次波在地震数据处理解释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包括用于指导地面地震多次波识别、对多次波污染程度进行分析、表层结构静校正量计算及表层Q因子评估、多次波成像、井地联合多次波压制等方面;最后展望了下一步多次波研究的发展方向,预计随着井地联合采集试验的增多,VSP多次波成像将有更大的发展和应用空间,此外,井地联合多次波压制方法也将是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波 VSP 井地联合 多次波特征分析 多次波识别 多次波压制处理 多次波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建模中J-函数对储层结构响应的研究
20
作者 刘媛 王秀彦 +3 位作者 李建林 唐资昌 杨惠童 李强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17年第4期480-484,共5页
通过对非洲Muglad盆地内多个油田的毛细管压力样品分析,发现储层孔隙结构是决定J-函数形态的关键地质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储层孔隙结构类型的油藏具有不同的J-函数形态,因此,需要建立相对应的算术表达式对其进行表征,如幂函数、指... 通过对非洲Muglad盆地内多个油田的毛细管压力样品分析,发现储层孔隙结构是决定J-函数形态的关键地质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储层孔隙结构类型的油藏具有不同的J-函数形态,因此,需要建立相对应的算术表达式对其进行表征,如幂函数、指数函数及分段函数等。合理划分储层类型并分别拟合J-函数表达式,有助于在地质建模中可靠地获取能充分反映油藏地质特征的饱和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函数 储层孔隙结构 毛细管压力 岩心样品 储层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