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产资源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金平 李万亨 +1 位作者 华建伟 鞠志立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6-28,32,共4页
本文根据近来我国矿产资源开采、利用、保护及管理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分析了矿产资源经济研究出现的新的问题,分别对矿产资源勘查、合理的工业指标、矿业整合及布局、综合规划、矿区(山)生态环境、资源适度开发、储量标准问题、利益相关... 本文根据近来我国矿产资源开采、利用、保护及管理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分析了矿产资源经济研究出现的新的问题,分别对矿产资源勘查、合理的工业指标、矿业整合及布局、综合规划、矿区(山)生态环境、资源适度开发、储量标准问题、利益相关者、社会评价这九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经济 若干问题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型经济空间演化仿真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
2
作者 杨贺 刘金平 吴德存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61-64,共4页
资源型经济的发展面临资源产能过剩、生态环境破坏、贫富空间差异扩大等发展难题。文章拟建立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研究视角,设定了四种经济发展模式,对资源型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进行仿真模拟。结果显示:资源禀赋条... 资源型经济的发展面临资源产能过剩、生态环境破坏、贫富空间差异扩大等发展难题。文章拟建立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研究视角,设定了四种经济发展模式,对资源型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进行仿真模拟。结果显示:资源禀赋条件以及后续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对资源型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随着矿产资源消耗增大和存量逐步减少,资源型经济发展方向将受到限制。从而提出资源型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经济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空间演化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能减排政策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基于NDDF-DID的市级实证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志强 刘金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5-71,共7页
采用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了2005—2016年我国的城市生态效率,发现我国城市生态效率取得了明显改进,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研究了节能减排政策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节能减排政策显著提高了城市生态效率,趋势性检验和安慰剂... 采用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了2005—2016年我国的城市生态效率,发现我国城市生态效率取得了明显改进,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研究了节能减排政策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节能减排政策显著提高了城市生态效率,趋势性检验和安慰剂检验验证了双重差分估计的有效性和稳健性。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我国应该坚持推进节能减排政策,扩大节能减排政策的覆盖范围,加强节能减排政策的财政支持力度,同时指出城市在执行节能减排政策过程中,应当注重建立长效机制,以更好地实现节能减排政策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减排政策 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 双重差分 城市生态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矿区生态环境结构研究的新视角
4
作者 孙亮 刘金平 罗群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8-93,共6页
矿区生态环境结构是揭示和研究矿区生态环境要素数量配比、质量配比、纵横空间位置配置、相互间联系内容与方式的重要手段,研究可概括为两个体系、三项内涵、一个因素、两个关系、一项规律。由于我国资源与环境制度以及煤炭资源开采的... 矿区生态环境结构是揭示和研究矿区生态环境要素数量配比、质量配比、纵横空间位置配置、相互间联系内容与方式的重要手段,研究可概括为两个体系、三项内涵、一个因素、两个关系、一项规律。由于我国资源与环境制度以及煤炭资源开采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等与国外有所不同,在结合国内学者的研究后,提出了煤矿区生态环境结构变异规律及全程协调控制的理论:将矿区生态环境要素与煤炭资源开发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基于地面与地下一体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与煤炭资源开发一致,与矿区生态环境结构变异规律相协调,受矿区生态环境结构容量约束,探-采-闭-复全程以及预测-预防-控制-治理-恢复全面的,煤炭资源开发的组织、管理及技术的方式和方法的最佳组合与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 生态环境结构 变异规律 全程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级模型的我国金属矿产资源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金平 赵月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77-982,共6页
针对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量大、浪费严重和我国金属矿产资源评价模型研究匮乏等问题,本文首次提出金属矿产资源能级的概念——金属矿产资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能量大小。建立了基于金属矿产资源质量M、数量Q... 针对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量大、浪费严重和我国金属矿产资源评价模型研究匮乏等问题,本文首次提出金属矿产资源能级的概念——金属矿产资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能量大小。建立了基于金属矿产资源质量M、数量Q、重要程度I和技术条件T等4个指标的定量评价模型,对各指标进行细化、归一化并划分等级。以金属铁、铝、金、铜、钼、钨、锡为例的分析表明,其能级分别为1.748、1.015、1.65、1.353、2.419、2.953、2.025,能级模型可对我国所有的金属矿产资源进行能级测算和划分,从而针对不同能级的金属矿产资源采取不同的开采、管理措施,实现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的有效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产资源 能级模型 多因素评价 资源管理
原文传递
产业结构高级化与能源强度倒“U”型关系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志强 刘金平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9-192,共4页
为了研究产业结构高级化与能源强度之间的关系,利用2000—2016年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对能源强度有抑制作用,城镇化水平和能源消费结构对能源强度具有... 为了研究产业结构高级化与能源强度之间的关系,利用2000—2016年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对能源强度有抑制作用,城镇化水平和能源消费结构对能源强度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产业高级化和能源强度之间呈现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通过着重提高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低于拐点值省份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可以降低能源强度。最后提出了减少能源强度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高级化 能源强度 倒“U”型 固定效应面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型区域经济空间分异解析——以中原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杨贺 刘金平 蔡利平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09-1117,共9页
对于资源型区域而言,矿业开发的特殊性和地区经济发展对资源产业的过度依赖,形成了有别于其它地区的独特资源型经济空间特征。非均衡发展造成区域经济差异越来越明显,其必然导致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的形成与演变。论文利用最小二乘法和地... 对于资源型区域而言,矿业开发的特殊性和地区经济发展对资源产业的过度依赖,形成了有别于其它地区的独特资源型经济空间特征。非均衡发展造成区域经济差异越来越明显,其必然导致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的形成与演变。论文利用最小二乘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法,对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171个县域的经济增长的各项指标进行回归分析,探寻资源型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的主导因素,揭示资源型区域的经济增长空间分异驱动力。研究表明:形成中原经济区经济增长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力依次是矿业、农业和交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了以郑州为中心的区域经济核心圈层的形成,主要依靠农业来提升经济总量的豫东地区较为贫困,而交通基础建设加强了区域经济空间关联、提升了经济空间集聚速度。最后,给出了资源型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合理调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区域 空间分异 空间集聚 地理加权回归 矿业开发 中原经济区
原文传递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以三大都市圈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杨贺 刘金平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4-29,共6页
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和非嵌套空间权值矩阵的检验方法,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作为研究对象,对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城市化效应及经济的集聚与扩散所产生的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大区域存在各自独特的空间结构特... 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和非嵌套空间权值矩阵的检验方法,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作为研究对象,对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城市化效应及经济的集聚与扩散所产生的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大区域存在各自独特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城市化进程道路,应继续提升城市集中度,通过发展中心城市缩小区域内收入差距,带动整个区域协调发展。其中珠三角地区已达到城市最优集中度,应通过扩张区域辐射范围来均衡区域的最优城市集中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空间效应 城市集中度 空间权值矩阵 空间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