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美博弈下的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演进动力、主要特征与发展趋势
1
作者 张洁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I0001,共20页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是在多种行为体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有其发展变化的内在逻辑,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近年,中美博弈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主要特征,受此牵引,日本、俄罗斯、印度、东盟等行为体持续进行战略调整并引发地区力量的...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是在多种行为体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有其发展变化的内在逻辑,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近年,中美博弈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主要特征,受此牵引,日本、俄罗斯、印度、东盟等行为体持续进行战略调整并引发地区力量的重新分化组合、次区域安全态势的差异性改变,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新发展、新变化。随着特朗普再次执政,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将更趋复杂多变。鉴于此,中国应采取更加积极有为的政策,在加强实力建设的同时,清晰、具化自身周边战略,增加周边国家对华可预期性与战略互信,进而携手共建周边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博弈 周边安全 “印太战略” 周边命运共同体 全球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自贸协定网络结构变化与中国自贸区网络的构建
2
作者 王金波 《全球化》 2025年第1期52-61,133,134,共12页
随着全球自贸协定数量的持续增加和协定规则的不断深化,全球自贸协定网络的网络密度、网络聚集度和聚团特征越来越强。同时,中国在全球自贸协定网络中的核心度和以度数中心性、特征向量中心性、流量中介中心性测度的网络中心性、结构重... 随着全球自贸协定数量的持续增加和协定规则的不断深化,全球自贸协定网络的网络密度、网络聚集度和聚团特征越来越强。同时,中国在全球自贸协定网络中的核心度和以度数中心性、特征向量中心性、流量中介中心性测度的网络中心性、结构重要性呈持续上升之势。然而,全球自贸协定数量的增加和协定深度的提升并未改变全球自贸协定网络“强者愈强”的幂率分布特征。与欧盟等重要核心节点相比,中国在全球自贸协定网络中的网络中心性和结构重要性还存在很大的差异、差距和提升空间。对此,本文认为,中国有必要在继续提高既有自贸协定网络的协定广度、协定深度和协定利用率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与网络中未签有自贸协定的节点国家(地区)签署自贸协定的力度,进一步提升新协定的新条款、新规则、数字规则的覆盖范围和深度,以更大范围、更高标准的自贸协定网络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全球自贸协定、数字贸易协定网络中的网络中心性、结构重要性、规则制定能力和制度性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贸区网络 复杂网络分析 网络中心性 结构重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最终需求对拉美经济的拉动效应——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
3
作者 寇明栋 张勇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11,共11页
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随着中国与拉美经贸合作跨越式发展,中国对拉美经济的积极影响日益加深。有鉴于此,测度和分析中国最终需求对拉美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对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现实意义。本文... 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随着中国与拉美经贸合作跨越式发展,中国对拉美经济的积极影响日益加深。有鉴于此,测度和分析中国最终需求对拉美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对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在世界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使用OECD世界投入产出数据,测度了全球价值链中中国对拉美经济增长的需求拉动效应。研究认为:第一,1995—2018年,拉动率增长显著,中国最终需求每增长1%对拉美经济增长的拉动率由0.001 4%提升至0.025 3%,提升了17倍,且2018年中国的拉动率在拉美所有外部经济体中仅次于美国;第二,中国对拉美经济增长的拉动率中价值链依存度整体较高,上升趋势明显,在2000年之后始终保持在80%以上;第三,中国最终需求是中国对拉美经济增长拉动效应变化的决定性因素,中国经济增长将通过内循环到外循环有效拉动拉美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拉动效应 中拉经贸合作 全球价值链 新发展格局 拉美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效的“压舱石”:经济安全化的现实转向
4
作者 高程 部彦君 《国际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54,159,共23页
经济安全化是国家通过安全叙述将非安全的经济议题转化为安全议题的过程。在国家认为经济合作的收益将损害其在权力竞争中的整体所得时,或者在国家间政治外交关系遇到巨大震荡或冲击时,国家安全逻辑会超越经济逻辑而生效。此时,安全与... 经济安全化是国家通过安全叙述将非安全的经济议题转化为安全议题的过程。在国家认为经济合作的收益将损害其在权力竞争中的整体所得时,或者在国家间政治外交关系遇到巨大震荡或冲击时,国家安全逻辑会超越经济逻辑而生效。此时,安全与经济问题在刻意煽动下交织碰撞,国家间密切的经贸关系不仅难以成为管控两国矛盾与分歧的“压舱石”,反而会被国家视作现存的“安全威胁”,成为某些国家中断或破坏双边政治经济联系的借口与手段。国家间存在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也会随之成为安全化操纵国维护与拓展权力、进行地缘政治竞争和打击、操纵他国的战略性工具。因此,文章以存在紧密经济相互依赖的中美与俄欧关系为案例,在比较中美、俄欧之间不同经济安全化动因的基础上,分析经济安全化转向背后的选择逻辑,为中国更好地应对经济安全化挑战、更有针对性地发挥“经济压舱石”作用提供一定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安全化 经济压舱石 国家安全 经济相互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经济安全治理的基本逻辑及政策走向
5
作者 曾钰稼 张敏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24-135,共12页
俄乌危机持续数年引发世界主要大国力量的重组与分化,欧盟深度卷入这场危机,对其成员国经济造成严重不利影响。为应对外部因素对欧洲内部经济的冲击,欧盟将经济治理的基本逻辑从传统的经济治理维度扩展到了安全治理层面。2023年6月欧盟... 俄乌危机持续数年引发世界主要大国力量的重组与分化,欧盟深度卷入这场危机,对其成员国经济造成严重不利影响。为应对外部因素对欧洲内部经济的冲击,欧盟将经济治理的基本逻辑从传统的经济治理维度扩展到了安全治理层面。2023年6月欧盟首次提出《欧洲经济安全战略》,2024年1月欧盟推出《推进欧洲经济安全的五项新措施》,从战略至行动,全面提升欧洲的经济安全观意识。欧洲经济安全治理延伸至五大范畴,将对欧盟及其对外经贸合作关系产生深刻影响。文章将重点分析欧洲经济安全治理的基本逻辑,从战略层面分析欧洲经济安全治理对欧盟成员国经济发展,以及对欧盟与世界主要大国经贸关系的潜在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欧盟经济安全治理的政策走向进行研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经济安全战略 经济安全治理模式 欧盟对外经贸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式”安全:美国能源转型的政治逻辑
6
作者 黄云游 《国际石油经济》 2025年第1期11-28,共18页
美国能源转型中的安全底色呈现“嵌入式”特征,尽管能源转型进程随着美国总统更迭出现波动,但能源议题中的主逻辑始终未变。促成安全逻辑嵌入美国能源转型的原因主要包括美国的安全理念传统、能源问题的权力属性与美国制度的惯性。当前... 美国能源转型中的安全底色呈现“嵌入式”特征,尽管能源转型进程随着美国总统更迭出现波动,但能源议题中的主逻辑始终未变。促成安全逻辑嵌入美国能源转型的原因主要包括美国的安全理念传统、能源问题的权力属性与美国制度的惯性。当前,美国主要通过“联动气候议题,建构生存安全”“设置威胁情境,绑定核心利益”“耦合绿色经济,拓展多维联系”3种路径实现安全的认知性、政治性、经济性嵌入,从而使得安全逻辑成功作用于美国能源转型全过程。安全逻辑嵌入美国能源转型将产生多维度、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加速美国能源转型进程、推动能源问题“泛安全化”、引发全球治理路径变革与碳排放波动。在低碳化与地缘冲击的复合作用下,预计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这一趋势将持续存在,理解这一问题有利于为预测美国能源政策走向提供线索。中国要对这一现象加以客观认知,重视“安全”工具在能源转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保持战略定力,避免在与美国竞争中陷入“过度安全化”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能源转型 安全嵌入 能源安全 全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社会化、非均衡激励与东亚合作的退化
7
作者 齐尚才 张韵 《东南亚研究》 2025年第1期89-112,156,157,共26页
国际合作包含进化与退化两种态势,传统研究专注于解释合作进化,而忽略了合作退化。有限社会化与非均衡激励构成了解释合作退化的两个变量。有限社会化的共同体成员同时受适当性逻辑与结果性逻辑驱动,但对二者侧重的程度存在差异,从而形... 国际合作包含进化与退化两种态势,传统研究专注于解释合作进化,而忽略了合作退化。有限社会化与非均衡激励构成了解释合作退化的两个变量。有限社会化的共同体成员同时受适当性逻辑与结果性逻辑驱动,但对二者侧重的程度存在差异,从而形成了“中心—中间—外围”的合作结构。非均衡激励通过提供替代收益诱导各成员脱离合作,主要受结果性逻辑驱动的外围成员最易受到影响,其背叛对中间成员形成示范和压力,中心成员也将重新评估适当性行为的收益。冷战结束后,美国消极参与东亚事务,东盟主导的地区合作持续强化,但各国对华合作存在明显差异。随着奥巴马政府转向对华竞争,日本率先采取行动,利用大国竞争攫取收益,韩国、菲律宾和越南也出现摇摆。2017年以后,美国加强诱拉力度,韩国、菲律宾和越南逐渐转向对华制衡,印尼、新加坡和泰国等国也表现出投机倾向。未来东亚合作仍存在进一步退化的风险,但东亚合作的深厚根基、东盟对大国竞争的管控以及中国的积极引导,意味着合作并非没有加强的转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退化 有限社会化 非均衡激励 中美竞争 东亚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国际形势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5
8
作者 高飞 竺彩华 +13 位作者 袁征 庞大鹏 张建 孙恪勤 项昊宇 吕耀东 李军 蓝建学 翟崑 张洁 吴杰琛 宋清润 孙异桐 牛新春 《和平与发展》 CSSCI 2024年第1期1-83,共83页
2023年12月1日,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举行“2023年国际形势回顾与展望”研讨会,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以及北京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等机构的1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与会专... 2023年12月1日,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举行“2023年国际形势回顾与展望”研讨会,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以及北京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等机构的1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与会专家围绕2023年度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地区安全格局的演进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世纪疫情“后遗症”影响、地区冲突和大国竞争加剧,按下了国际地区格局变化的快进键,令世界更加分化和彷徨。2023年,全球经济在艰难跛行中继续分化,高通胀、低增长成为困扰各国经济的通病。美国为维护其霸权优势地位,固守冷战思维,在地区大搞阵营对抗,持续强化对华的战略围堵和“规锁”;打着维护“国家安全”的旗号,将中国正当的国家发展和经贸行为政治化污名化,为其对内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对外以“小院高墙”“脱钩断链”方式遏阻中国发展的政策背书。胶着近两年的乌克兰危机以及血腥的新一轮巴以冲突背后是长期累积的地缘政治、民族、宗教等矛盾的大爆发,冲突的延宕正在引发一系列更加复杂深远的连锁变化。与会专家学者一致指出,越是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越要保持战略定力。在坚决维护自身核心利益的同时,中国要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用“发展”消解地区纷争之厄,用“合作”打开战略互疑之结,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周边国家及国际社会分享中国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促进世界的共同发展与和平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欧美关系 美俄关系 东北亚安全格局 全球 南方 旧金山会晤 全球发展倡议 乌克兰危机 巴以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知识溢出与企业创新 被引量:2
9
作者 郑丽琳 刘东升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55,共14页
数字经济作为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正在引发知识扩散方式和企业创新模式的深刻变革。利用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专利数量和被引数据,探讨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整体看,数字经济促进了企业创新;分... 数字经济作为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正在引发知识扩散方式和企业创新模式的深刻变革。利用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专利数量和被引数据,探讨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整体看,数字经济促进了企业创新;分行业看,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差异明显,对高技术制造业及技术型服务业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低技术制造业及其他行业的影响较弱甚至有负向影响。数字经济影响创新过程中,企业创新积累发挥重要作用,较之高积累和低积累企业,数字经济对中等创新积累企业创新增长的提升作用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知识溢出是数字经济影响创新的重要机制,并且流向竞争对手的知识溢出同样有利于企业创新,但其溢出份额对创新的影响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最后,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发现数字经济的创新效应面临下行压力,而企业数据管理能力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能进一步释放数字经济的创新红利,促进其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知识溢出 企业创新 企业创新积累 数据管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产业转移、技术创新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玉 乔敏健 张彦红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44-53,共10页
考察国际产业转移对全球价值链地位影响的一般规律对于发展中国家突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OECD-TiVA(2021)数据库,运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1995—2018年中国和东盟国家产业转移规模,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检验国际产业转... 考察国际产业转移对全球价值链地位影响的一般规律对于发展中国家突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OECD-TiVA(2021)数据库,运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1995—2018年中国和东盟国家产业转移规模,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检验国际产业转移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①国际产业转移与中国和东盟国家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呈倒“U”型关系,目前大部分制造业未跨越拐点,处于国际产业转移促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适度区间”,经多种稳健性检验后倒“U”形关系依然成立;②技术创新在两者间的调节效应显著,会弱化两者间的倒“U”型关系,促使国际产业转移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影响的倒“U”型曲线较基准回归结果更平缓;③扩展分析发现,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会弱化国际产业转移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倒“U”型关系,而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度则会强化这种“低端锁定”效应;④最终产品国际产业转移与制造业GVC地位倒“U”型曲线较中间产品国际产业转移更陡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产业转移 技术创新 全球价值链地位 全球价值链参与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经济增长的源泉:基于一个简约的生产函数
11
作者 张宇燕 夏广涛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0,共6页
文章尝试将技术进步、分工专业化、国际关系和制度因素有机整合入一个统一的简约生产函数,重点从全要素生产率和制度两个维度来理解经济增长的源泉。概言之,技术进步、分工专业化和良好的国际关系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来推动经济长期增... 文章尝试将技术进步、分工专业化、国际关系和制度因素有机整合入一个统一的简约生产函数,重点从全要素生产率和制度两个维度来理解经济增长的源泉。概言之,技术进步、分工专业化和良好的国际关系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来推动经济长期增长,制度升级对全要素生产率和生产要素效能产生系统性的促进作用。出于清晰表达的目的,模型对主要变量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简化的独立分析,但在实现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技术进步、分工专业化、国际关系和制度等因素之间往往具有复杂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 分工专业化 国际关系 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开放政治经济学逻辑
12
作者 徐秀军 罗仪馥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2,159,160,共32页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实践将发展拓展到全球视野,将开放发展和共同发展作为现代化的核心内涵,实现了内向维度现代化与外向维度现代化的有机统一。这既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国家现代化道路选择的必然结果,...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实践将发展拓展到全球视野,将开放发展和共同发展作为现代化的核心内涵,实现了内向维度现代化与外向维度现代化的有机统一。这既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国家现代化道路选择的必然结果,也为构建开放条件下国家现代化的理论框架奠定了现实基础。在开放条件下,国家的现代化不仅仅是一个发展进程,还是包含合作与治理的国家间互动进程。根据国家发展阶段的不同,开放条件下国家现代化主要可分为发展导向型现代化和发展—合作—治理型现代化两种模式。随着发展进程的推进,国家现代化模式的选择会实现从发展导向型现代化向发展—合作—治理型现代化的跃升。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践行开放发展理念,立足商品要素型开放奠定的基础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同时,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体现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以及自立自强与自主开放的互补互促。从学科建设和研究议程拓展的角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的政治—经济互动可以为更广泛意义上的开放政治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经济全球化 开放政治经济学 发展导向型现代化 自主开放
原文传递
中美博弈下的中国香港双重转型
13
作者 魏南枝 《港澳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15-23,93,94,共11页
中国香港经历了从西方世界与内地物资交流主要通道向内外资交流合作枢纽的转型,背靠祖国是中国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最重要因素。美对港政策与其在港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更多服从与服务于其对华战略。美国对华政策从“遏制+接触”战... 中国香港经历了从西方世界与内地物资交流主要通道向内外资交流合作枢纽的转型,背靠祖国是中国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最重要因素。美对港政策与其在港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更多服从与服务于其对华战略。美国对华政策从“遏制+接触”战略已经转向“遏制+竞争”战略,对中国香港曾经的“西式民主橱窗”和“经济金融桥梁”的定位也随之转向“遏制中国前线”定位。这种定位转型,意味着中国香港历史的特殊性红利基础动摇,利益固化藩篱所导致的各种结构性社会撕裂将进一步凸显。拥有全球最大实体经济的中国将以更大开放应对美国的选择性对华“脱钩”,这就要求中国香港在全球化秩序的重新洗牌和重构进程中,尽快找准自己的新定位,将联通世界和融入祖国有机结合,积极有效地推动自我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博弈 金融中心 秩序重构 融入祖国 双重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南方”重塑国际传播格局
14
作者 徐秀军 常方煜 《对外传播》 CSSCI 2024年第10期23-26,共4页
当前,“全球南方”概念具有模糊性、广泛性和竞争性等特征,因此概念内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全球南方”谋求国际话语权首先应立足于“全球南方”概念的话语权,并打破西方的话语壁垒,不断寻求增加在国际制度中的代表权。但也要注意到,... 当前,“全球南方”概念具有模糊性、广泛性和竞争性等特征,因此概念内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全球南方”谋求国际话语权首先应立足于“全球南方”概念的话语权,并打破西方的话语壁垒,不断寻求增加在国际制度中的代表权。但也要注意到,“全球南方”在国际传播话语权上仍面临现有国际传播体系的约束、发达国家传播技术与手段的垄断以及西方价值观的冲击。为此,“全球南方”要积极引领国际传播格局演进和变革方向,积极推动构建平等、多元、均衡的国际传播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南方 国际传播格局 国际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合作50年节点的日本对东盟峰会外交
15
作者 白如纯 《日本研究》 2024年第2期21-28,共8页
日本对东盟外交具有政策的连续性与经济外交优先性的鲜明特点。日本与东盟设立“合成橡胶论坛”成为日本重视对东盟经济外交的标志性事件之一。2023年是论坛成立50周年纪念节点,日本邀请东盟各国领导人参加在东京举办的特别领导人会议,... 日本对东盟外交具有政策的连续性与经济外交优先性的鲜明特点。日本与东盟设立“合成橡胶论坛”成为日本重视对东盟经济外交的标志性事件之一。2023年是论坛成立50周年纪念节点,日本邀请东盟各国领导人参加在东京举办的特别领导人会议,希望以此为契机推进与东盟各国在经济、安保合作、人员往来在内的广泛领域的双边合作。在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深刻调整的背景下,日本高调纪念与东盟的“友好合作”,希望拉近与东盟关系以配合推进其“印太战略”,并为未来的双边关系提供方向指引。日本与东盟关系的走势对亚太地缘政治格局、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日关系乃至中国东盟关系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东盟关系 经济外交 特别峰会 “印太战略” 东亚区域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氢能竞赛的驱动因素、当前格局及经济地理效应
16
作者 周亚敏 《全球化》 2024年第3期107-115,136,共10页
氢能是国家新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世界各国逐渐加大部署氢能的力度并形成了全球氢能竞赛态势,其本质是各国受能源安全与脱碳压力的二维驱动,进而在全球氢价值链中寻求有利的分工位置... 氢能是国家新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世界各国逐渐加大部署氢能的力度并形成了全球氢能竞赛态势,其本质是各国受能源安全与脱碳压力的二维驱动,进而在全球氢价值链中寻求有利的分工位置。各国依据资源禀赋和技术优势形成不同导向的国家氢能战略,主要有大规模进口氢、大规模出口氢和自给自足氢并加以规模化工业应用这三种类型。各国差异化导向的氢能战略有助于构建全球氢经济地理新格局。各国政府逐渐将氢外交纳入国家经济外交议程,积极发展与氢相关的投资及贸易关系。全球南方国家应借助全球氢能发展浪潮,加快完善国内基础设施并开发多应用场景,以氢能为抓手促进经济起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氢能 能源载体 经济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斯托雷平到高尔察克——21世纪以来俄罗斯社会思想变迁
17
作者 欧阳向英 《俄罗斯学刊》 2024年第2期27-40,共14页
斯托雷平和高尔察克是近年来俄罗斯思想界关注较多且给予了重新评价的两个历史人物。从“刽子手”和“匪帮首领”到“最优秀的政府首脑”和“无畏上将”,他们的历史叙事与苏联史被改写是一脉相承的,既有还原历史的成分,也有重新认识社... 斯托雷平和高尔察克是近年来俄罗斯思想界关注较多且给予了重新评价的两个历史人物。从“刽子手”和“匪帮首领”到“最优秀的政府首脑”和“无畏上将”,他们的历史叙事与苏联史被改写是一脉相承的,既有还原历史的成分,也有重新认识社会主义运动的因素。重评反映出当下的俄罗斯人更加重视本国政治传统与改革经验,从而对当代政治人物和大国走向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向父辈回归”,俄罗斯在国家治理上可能会有一些调整:政治上强力维稳,建立法律秩序,形成牢固统一的国家,不容分裂;经济上坚决改革,推行财产私有化,走向市场经济;思想上回避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提倡爱国主义,协调各方势力;发展军力,反抗霸权,恢复大国地位。社会思潮对政治决策的影响在21世纪的俄罗斯政治实践中已经得到了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托雷平 高尔察克 历史叙事 俄罗斯政治 社会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在人工智能国际竞争中所处地位与优势塑造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晓麒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2-167,共16页
人工智能自诞生之日起带给人类和国际社会的就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人工智能目前与国际竞争密切相关,开发下一代人工智能的竞赛不仅发生在谷歌、微软、百度、腾讯等科技公司之间,而且发生在各国之间,尤其是大国均在大力发展各自的人工智... 人工智能自诞生之日起带给人类和国际社会的就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人工智能目前与国际竞争密切相关,开发下一代人工智能的竞赛不仅发生在谷歌、微软、百度、腾讯等科技公司之间,而且发生在各国之间,尤其是大国均在大力发展各自的人工智能技术。美国拥有全球最多的人工智能企业,融资规模全球第一,并且在人才储备和商业化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欧盟非常重视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符合法律和伦理原则;日本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以实现智能社会生活作为重点。中国在大数据、市场需求和应用场景开发方面具备明显优势,近年来正在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未来中国应该从优化人工智能发展的创新生态、搭建共享包容的数字经济平台、提升人工智能标准制定话语权、健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体系、塑造协同均衡的国际治理规范等方面入手,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风险挑战,在人工智能的国际竞争中占领制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国际话语权 国际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大国推行“负和博弈”下的国际秩序变革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程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86,共5页
当前,美国单边霸权松动。与此同时,中西方基于各自文明特征的发展和治理模式碰撞加剧,这加速了霸权国开启“负和博弈”战略模式。美国开始破坏基于开放、多边规则的全球化秩序,将经济作为武器不惜以自伤为代价打压对手发展,逼迫盟友和... 当前,美国单边霸权松动。与此同时,中西方基于各自文明特征的发展和治理模式碰撞加剧,这加速了霸权国开启“负和博弈”战略模式。美国开始破坏基于开放、多边规则的全球化秩序,将经济作为武器不惜以自伤为代价打压对手发展,逼迫盟友和中小国家选边站队,试图让世界重新回归俱乐部经济和政治、意识形态集团化状态。大国间“负和博弈”给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带来消极影响,导致更多国家出现连锁性政治动荡和社会治理困境,加剧地区安全形势紧张,全球及地区产业链也因此遭受剧烈冲击,使世界经济复苏和广大国家面临的发展问题雪上加霜。中国应更多将战略重心和关注点放在与广大非西方国家建立协同发展模式上,同时将中美的直接竞争转化为对多数国家吸引力和对世界贡献度的间接竞争。这是中国超越大国“负和博弈”、避免陷入军事联盟和集团政治对抗,成功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国“负和博弈” 国际秩序变革 中美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高瀚 张明源 周婉冰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30,共14页
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会促进企业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并提高企业劳动者的数字技能、加快企业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数智化升级,从而显著提升企业的新质生产力水平。采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1—2022年的数据分析发现: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显... 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会促进企业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并提高企业劳动者的数字技能、加快企业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数智化升级,从而显著提升企业的新质生产力水平。采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1—2022年的数据分析发现: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升了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并对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新质劳动对象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对新质劳动资料的提升作用最大);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可以通过提高城市人力资源质量、提升企业创新效率、拓展企业知识网络3条路径来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升了非国有企业的新质生产力水平,但对国有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影响不显著;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高新技术行业和市场竞争程度较强行业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作用更强。因此,应加快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其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并持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促进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以市场力量驱动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整体跃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新质生产力 创新效率 知识网络 人力资源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