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三次工业革命”与“制造业服务化”背景下的中国工业化进程 被引量:2
1
作者 黄群慧 贺俊 《全球化》 2013年第1期97-104,127,共8页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已经走完了奠定产业基础和建成工业大国两个历史阶段。未来在向工业强国目标迈进的过程中,中国的工业化道路不仅要能够在满足自身特殊的要素禀赋约束条件下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而且要面临工业化国家...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已经走完了奠定产业基础和建成工业大国两个历史阶段。未来在向工业强国目标迈进的过程中,中国的工业化道路不仅要能够在满足自身特殊的要素禀赋约束条件下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而且要面临工业化国家工业化中后期未曾经历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和"制造业服务化"等新的经济和技术挑战。这些新的条件将可能影响到中国的比较优势基础、产业结构调整模式、产业升级方式和产业组织形态等与工业化相关的基本要素,从而赋予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更加丰富的内涵,并对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路径和政策提出新的要求。在新型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将继续稳步推进,未来十到二十年有望基本实现工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第三次工业革命 制造业服务业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转型与低碳工业化道路 被引量:10
2
作者 史丹 《理论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9-32,54,共5页
从资源与环境制约经济发展入手,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概括了第三次世界能源转型的特征及其在绿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在第三次能源转型中的机遇及转型的艰巨性,论述了低碳工业化的必然趋势及与高碳工业化的联系、中国在低碳发展方... 从资源与环境制约经济发展入手,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概括了第三次世界能源转型的特征及其在绿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在第三次能源转型中的机遇及转型的艰巨性,论述了低碳工业化的必然趋势及与高碳工业化的联系、中国在低碳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效,指出低碳工业化将推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并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和机遇。面对存在的问题,还探讨了加快技术创新,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制订有利于能源转型和低碳发展的政策措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转型 低碳发展 工业化 第三次世界能源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键核心技术识别与管制——基于美欧日比较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曲永义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5-56,共12页
通过对美、欧、日的比较研究发现:美国在“持续领先”目标导向下,形成“高层协调型”关键核心技术战略体系;欧盟在“战略自主”导向下,形成“顶层战略牵引型”关键核心技术战略体系;日本在“社会5.0”目标导向下,形成“政企合作型”关... 通过对美、欧、日的比较研究发现:美国在“持续领先”目标导向下,形成“高层协调型”关键核心技术战略体系;欧盟在“战略自主”导向下,形成“顶层战略牵引型”关键核心技术战略体系;日本在“社会5.0”目标导向下,形成“政企合作型”关键核心技术战略体系。因此,构建能够有效应对大国科技博弈的中国特色关键核心技术战略管理和政策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关键核心技术识别评估和战略制定的组织体制,在国家与部门层面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的统一政策部署,构建与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范式相适应的人才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核心技术 技术识别 出口管制 战略体系 美欧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能源转型促进低碳工业化发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史丹 《中国国情国力》 2016年第10期6-8,共3页
近年来,我国低碳发展取得了可喜成就。就可再生能源发展水平来看,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远远小于传统工业化水平的差距,但是,能源转型并非易事,还存在许多技术与体制上的障碍。为此,本文探讨了加快技术创新,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近年来,我国低碳发展取得了可喜成就。就可再生能源发展水平来看,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远远小于传统工业化水平的差距,但是,能源转型并非易事,还存在许多技术与体制上的障碍。为此,本文探讨了加快技术创新,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制订有利于能源转型和低碳发展的政策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转型 低碳发展 体制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研究 被引量:243
5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李平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4,共10页
目前,中国已进入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压力和日益加大的资源环境约束,中国工业迫切需要加快绿色转型。工业是中国经济的主体产业,工业绿色转型势必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在推动工业向... 目前,中国已进入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压力和日益加大的资源环境约束,中国工业迫切需要加快绿色转型。工业是中国经济的主体产业,工业绿色转型势必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在推动工业向绿色、低碳化转型过程中,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和代价;另一方面,实现工业绿色转型也将产生显著的效益。总体而言,工业绿色转型的效益远高于成本,这将成为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根本动力。中国工业绿色转型需要加快机制创新。应充分借鉴国际经验,以政府战略法规为支撑,市场化推进,鼓励产业界积极响应、企业自主行动和公众广泛参与,建立涵盖环境规制、节能减排机制、绿色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机制、国际协调机制的综合性、开放式绿色转型机制创新体系,并在技术、资金、交易机制、国际合作等方面不断丰富绿色转型的政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 绿色转型 技术路线 成本收益
原文传递
以新动能与新引擎 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6
作者 曲永义 《中国政协》 2025年第1期45-46,共2页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我国经济工作锚定了方向,明确了任务,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格局下,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健前行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我国经济工作锚定了方向,明确了任务,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格局下,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健前行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经济格局 新引擎 新动能 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不可替代 高质量发展 竞争力的提升
原文传递
制度变迁、组织转型和国有企业的持续成长——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生态学视角 被引量:12
7
作者 黄群慧 白景坤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22,共11页
本文基于组织生态学视角,构建制度变迁、组织转型和国有企业持续成长的关系模型,从观念、制度、结构和战略四个方面剖析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组织转型成长的路径。研究发现,制度变迁是推动国有企业组织转型和持续成长的决定性因素,但三... 本文基于组织生态学视角,构建制度变迁、组织转型和国有企业持续成长的关系模型,从观念、制度、结构和战略四个方面剖析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组织转型成长的路径。研究发现,制度变迁是推动国有企业组织转型和持续成长的决定性因素,但三者之间的关系受到国有企业生态位变化的调节。在制度变迁影响国有企业组织转型的过程中,当国有企业已经被放到市场中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时,如果生态位未能及时调整,组织转型将呈现脱耦特征,国有企业也将因安于现状而失去持续成长的动力。本文研究的政策意义:新时期国有企业组织转型的重点是战略转型,应从宏观层面打破行政性垄断,清理和修订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形成的相关过渡性保护措施,增强组织转型的持续压力,从而保证国有企业持续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国企改革 种群生态位 组织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如何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挑战 被引量:2
8
作者 黄群慧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18,共4页
只要有危机意识和战略认识,充分利用我国的制造优势。调动企业技、术突破和应用的积极性,促进现场的持续改善。
关键词 第三次工业革命 中国 工业化进程 危机意识 持续改善 经济发展 制造 企业
原文传递
大数据引领能源领域新变革 被引量:3
9
作者 史丹 《中国国情国力》 2014年第11期12-14,共3页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社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传感设备、移动终端越来越多地接入到网络,各种统计数据、交易数据、交互数据、传感数据以及视频、语音、图片等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以每两年大约翻一番的速度源源不断地从...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社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传感设备、移动终端越来越多地接入到网络,各种统计数据、交易数据、交互数据、传感数据以及视频、语音、图片等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以每两年大约翻一番的速度源源不断地从各行各业生成,世界已进入了“数字摩尔时期”。海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领域 变革 社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 移动终端 统计数据 交易数据 非结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大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评价
10
作者 李平 江飞涛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0年第4期112-113,共2页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政府陆续审议并通过了钢铁、有色金属、石化、汽车、装备制造等十大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确定了三年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从调整振兴规划实施效果来看,在保增长、扩内需方面作用显著,但在调结构方面并未达到...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政府陆续审议并通过了钢铁、有色金属、石化、汽车、装备制造等十大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确定了三年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从调整振兴规划实施效果来看,在保增长、扩内需方面作用显著,但在调结构方面并未达到预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大产业 振兴规划 保增长 调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庆祝建党100周年暨“十四五”时期全球与中国经济展望与对策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海洲 徐高 +4 位作者 李雪松 高善文 伍戈 郑联盛 罗志恒 《国际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27,4,共20页
2020年12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经济评论》编辑部、中国世界经济学会联合组织"‘十四五’时期全球与中国经济展望与对策"研讨会。与会学者围绕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的重大关注问题,从新冠肺炎疫情的... 2020年12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经济评论》编辑部、中国世界经济学会联合组织"‘十四五’时期全球与中国经济展望与对策"研讨会。与会学者围绕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的重大关注问题,从新冠肺炎疫情的宏微观影响、疫情后的全球经济前景、"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的政策重点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经济学会 全球经济前景 国际经济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经济展望 世界经济与政治 宏微观 疫情
原文传递
凝心聚力齐奋进 谱写未来新篇章——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科技创新 被引量:1
12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李蓬 +13 位作者 高松 伊彤 司徒国海 闫傲霜 张振涛 陈增敬 刘尚希 曲永义 刘中民 张国强 章建华 高鸿钧 拜文汇 谭国鹤 《科技智囊》 2023年第3期1-4,共4页
2023年3月4日-1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相继在北京召开。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积极建言献策,为全面... 2023年3月4日-1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相继在北京召开。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积极建言献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科技智囊》编辑部根据权威媒体报道,编辑整理了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于科技创新的观点、建议,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政府工作报告 编辑整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凝心聚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两会 建言献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努力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及2035年远景目标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雪松 《经济研究参考》 2020年第24期100-102,共3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六大目标和2035年的九大远景目标。这些目标描绘了我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六大目标和2035年的九大远景目标。这些目标描绘了我国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对于激发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景目标 五年规划 具有重大意义 六大目标 《建议》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五中全会 经济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笔谈 被引量:88
14
作者 蔡昉 陈晓红 +4 位作者 张军 李雪松 洪俊杰 张可云 陆铭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27,共23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面向未来,全会及其通过的建议擘画了中国未来5年以及15年的发展新蓝图,宣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面向未来,全会及其通过的建议擘画了中国未来5年以及15年的发展新蓝图,宣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顽强奋斗,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坚定决心。为了更好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更好服务“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建设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工业经济》编辑部策划了“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笔谈”,邀请7位知名学者,从推进新型城镇化、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撰文,为深入理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提供有益的理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完善国家创新体制 全面深化改革 高水平对外开放 区域治理创新
原文传递
大型建设项目区域经济影响评价理论基础及其评价体系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平 王宏伟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41,共8页
大型建设项目具有影响范围大、作用深远、技术复杂、不确定性高以及利益相关者众多等特点,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举足轻重,其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成为大型项目决策的关键。目前有关大型建设项目对区域经济影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还... 大型建设项目具有影响范围大、作用深远、技术复杂、不确定性高以及利益相关者众多等特点,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举足轻重,其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成为大型项目决策的关键。目前有关大型建设项目对区域经济影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还很薄弱。在梳理和归纳项目评价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和探索大型建设项目对区域经济影响评价的理论基础,明确大型建设项目对区域经济影响评价分析的主要内容和评价方法等,有助于规范大型建设项目区域经济影响评价体系,增强大型建设项目决策依据的科学性,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建设项目 区域经济影响评价 理论基础 评价体系
原文传递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16
作者 曲永义 《红旗文稿》 2025年第5期24-27,共4页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并作为年度重点任务。这一重点任务深化了我们党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锚定方向。我们要深刻认识这一重点任务的现实背景和内在逻...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并作为年度重点任务。这一重点任务深化了我们党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锚定方向。我们要深刻认识这一重点任务的现实背景和内在逻辑,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律性认识 现代化产业体系 现实背景 创新引领 核心要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高质量发展 深刻认识
原文传递
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关键任务 被引量:8
17
作者 曲永义 《红旗文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38-41,共4页
今年9月22日至23日,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推进新型... 今年9月22日至23日,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适应时代要求和形势变化,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努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物质基础和产业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产业支撑 中国式现代化 强国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全面建成 民族复兴 根本遵循
原文传递
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笔谈 被引量:9
18
作者 裴长洪 黄群慧 +2 位作者 许宪春 李雪松 张永生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21,共17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并提出了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新任务,明确了未来若干...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并提出了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新任务,明确了未来若干年以及相当长时期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对此需要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深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远景目标 互利共赢 更高水平 对外开放 加深认识 《建议》 五中全会精神
原文传递
以产业链协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曲永义 《城市与环境研究》 CSSCI 2023年第1期3-7,共5页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的二十大为促进黄河流域协调发展确立的新方略、新坐标、新定位。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此过程中,要通过构建恰当的产业...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的二十大为促进黄河流域协调发展确立的新方略、新坐标、新定位。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此过程中,要通过构建恰当的产业链治理模式和治理机制,推动黄河流域产业链相关主体协同形成共同信念和一致行动,相机抉择融合融通、规则规制、技术突破、资源共享等政策策略,加快产业链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阶段 相机抉择 政策策略 共同信念 产业链协同 新坐标 新发展理念 结构调整
原文传递
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被引量:2
20
作者 曲永义 《红旗文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38-40,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我们要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战略高度,深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我们要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重大意义,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资国企改革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 毫不含糊 两个毫不动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深刻认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