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拉莫德对临床前类风湿关节炎的潜在治疗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刘群 邵慧君 +4 位作者 李晓玲 朱子文 吴月 冉宸宇 陶金辉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338-2344,共7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四肢小关节慢性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可引起关节畸形以及其他重要脏器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RA尚不能治愈,即使完全缓解也难以恢复到疾病前免疫状态,停药容...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四肢小关节慢性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可引起关节畸形以及其他重要脏器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RA尚不能治愈,即使完全缓解也难以恢复到疾病前免疫状态,停药容易复发。RA在确诊前存在长时间免疫异常演变过程,以自身抗体和其他生物标志物异常为特征,被称为临床前类风湿关节炎(Pre-RA)。在Pre-RA阶段进行有效干预,恢复自身免疫异常,也许能够达到治愈可能,但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方案。证据显示传统改善病情药甲氨蝶呤不能阻断RA发生,而B细胞抑制剂利妥昔单抗可以延缓RA诊断,提示B细胞异常在Pre-RA演变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在RA改善病情药物中,艾拉莫德抑制B细胞的作用比较突出,对Pre-RA可能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本文综述了Pre-RA的疾病特点以及艾拉莫德可能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拉莫德 临床前类风湿关节炎 潜在治疗
原文传递
托法替布在甲氨蝶呤应答不足成人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疗效及引起的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徐蓓 陈竹 《中国医药》 2022年第9期1371-1375,共5页
目的探讨托法替布在甲氨蝶呤应答不足成人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疗效及引起的并发症。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甲氨蝶呤应答不足成人RA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托法替布组与雷公藤组,各41... 目的探讨托法替布在甲氨蝶呤应答不足成人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疗效及引起的并发症。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甲氨蝶呤应答不足成人RA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托法替布组与雷公藤组,各41例。雷公藤组采用雷公藤多苷20 mg/次,3次/d口服治疗。托法替布组采用托法替布5 mg/次,2次/d口服治疗。2组至少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8、12周后的疗效指标,包括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以及28个关节疾病活动评分(DAS28)、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DAI)、简化疾病活动指数(SDAI)以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0(IL-10)、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2组因药物引起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8、12周后,2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DAS28、CDAI、SDAI均低于治疗前,且托法替布组均低于雷公藤组[治疗8周后:(7.6±2.7)个比(10.5±2.3)个、(6.1±1.6)个比(8.3±1.6)个、(4.4±0.3)分比(4.8±0.6)分、(23.6±4.2)分比(26.7±2.8)分、(24.6±4.3)分比(28.4±3.7)分;治疗12周后:(3.9±1.2)个比(7.4±1.6)个、(2.7±1.0)个比(6.6±1.4)个、(3.1±0.9)分比(4.4±0.8)分、(11.5±3.2)分比(17.3±2.7)分、(13.6±2.7)分比(20.6±4.5)分](均P<0.05)。治疗8、12周后,2组ESR、CRP、IL-17、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IL-10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托法替布组ESR、CRP、IL-17、TNF-α水平均低于雷公藤组,IL-10水平均高于雷公藤组(均P<0.05)。治疗12周期间,2组均未引起严重并发症,托法替布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雷公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1%(7/41)比14.6%(6/41)](P=0.762)。结论针对甲氨蝶呤应答不足的成人RA患者给予托法替布治疗,能取得良好效果,可进一步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托法替布 甲氨蝶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叶显俊 陈竹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856-859,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超声检查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诊疗中,灰阶二维超声在检测滑膜增厚、关节积液及骨侵袭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可用于评估滑膜炎活动...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超声检查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诊疗中,灰阶二维超声在检测滑膜增厚、关节积液及骨侵袭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可用于评估滑膜炎活动性。该文介绍了超声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诊疗中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超声检查 滑膜炎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1例不同自身抗体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4
作者 王倩 汪国生 +3 位作者 张敏 孙晓歌 厉小梅 李向培 《肝胆外科杂志》 2021年第6期444-448,共5页
目的探讨121例不同自身抗体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临床特点,并分析合并结缔组织病情况.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被诊断PBC患者121例,并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包括分析不同PBC自身抗体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121例不同自身抗体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临床特点,并分析合并结缔组织病情况.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被诊断PBC患者121例,并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包括分析不同PBC自身抗体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合并其他结缔组织病情况.结果PBC自身抗体AMA/AMA-M2阳性组与其他自身抗体阳性组在临床症状及体征方面,主要包括纳差、乏力、腹部不适、腹水、脾大、肝硬化、黄疸、浮肿、皮肤瘙痒、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情况,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BC患者血清生化检查指标主要包括ALT、AST、ALP、GGT、TBIL、DBIL、IBIL、ESR、CRP均有升高,抗AMA/AMA-M2抗体组、AMA-M2+gp210抗体组、AMA-M2+sp100抗体组、gp210抗体阳性、sp100抗体生化指标及Ig A、Ig M、Ig G水平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合并CTDs 51例(42.15%),其中合并干燥综合征(SS)33例(27.27%),大部分PBC患者抗核抗体(ANA)阳性,其中抗SSA 52、抗CENP B抗体检出率最高.结论PBC血清特异性自身抗体AMA-M2抗体检出率高,AMA-M2阴性时部分抗核抗体如gp210抗体、sp100抗体有补充诊断意义,不同PBC自身抗体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指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 AMA-M2 结缔组织病 抗核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刘乾泰 马艳 +3 位作者 刘乃鹏 李甜甜 孙梦雯 胡晓文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803-809,共7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TD-ILD)患者生活质量,探索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的部分CTD-ILD住院患者(CTD-ILD组)及同时...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TD-ILD)患者生活质量,探索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的部分CTD-ILD住院患者(CTD-ILD组)及同时期体检健康者(健康对照组),对2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CTD-ILD患者相关资料。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CTD-IL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最终共纳入86例CTD-ILD患者及57例健康对照者,2组人群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D-ILD组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中生理健康总分(PCS)、心理健康总分(MCS)得分及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各领域得分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医保类型、病程、近1年住院次数以及伴或不伴疼痛的CTD-ILD患者,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SF-36中PCS、MCS得分及WHOQOL-BREF各领域得分与改良版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mMRC)分级均呈负相关(r=-0.466~-0.271,P<0.05);SF-36中PCS得分及WHOQOL-BREF各领域得分与查尔森共病指数(CCI)均呈负相关(r=-0.422~-0.273,P<0.05);SF-36中PCS得分及WHOQOL-BREF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得分与Barthel指数均呈正相关(r=0.261~0.445,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疼痛、近1年住院次数、mMRC分级、CCI、Barthel指数为CTD-ILD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CTD-ILD患者生活质量较低;女性、年龄≥45岁、居住于农村、文化程度较低、呼吸困难程度较重、疼痛、共病情况较严重、日常生活能力较差以及近1年住院次数较多为CTD-ILD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间质性 结缔组织疾病 生活质量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膝足关节骨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小娟 汪国生 《安徽医学》 2022年第10期1180-1183,共4页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膝足关节骨梗死患者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并进行早期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1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22例SLE合并膝足关节骨梗死患者的...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膝足关节骨梗死患者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并进行早期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1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22例SLE合并膝足关节骨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表现(肾损害、关节症状、皮疹、血液系统损害、发热、多浆膜腔积液、雷诺现象等)、实验室指标(血常规、血脂、尿蛋白、血沉、C反应蛋白、D-二聚体、自身抗体、补体,淋巴细胞亚群)及骨梗死的影像学特点、用药情况(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抗凝药)、药物治疗后骨梗死的改善情况,并比较多灶性骨梗死与单灶性骨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差异。结果22例患者中,骨梗死诊断年龄为19~63岁,平均(35.5±13.8)岁;病程0.5个月~18年,平均(6.3±4.9)年。激素用药时间0.5个月~20年,平均(7.3±5.4)年;激素最大用量为40~1000 mg,平均80(40,382)mg。22例患者最常见的系统损害为关节13例(59%),狼疮性肾炎14例(63%);最常见的抗核抗体为抗SSA抗体14例(63%)及抗RNP抗体14例(63%)。多灶性骨梗死与单灶性骨梗死患者相比,患者起病时年龄更早(P<0.05),C反应蛋白水平更高(P<0.05)。结论SLE合并膝足关节骨梗死易发生在长期使用大剂量激素、有多脏器受累、狼疮疾病指数高的患者中;起病年龄早、体内炎症程度重的患者更易出现多部位的骨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骨梗死 膝足关节 内脏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珠单抗联合糖皮质激素及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肺结节1例
7
作者 陈先梦 王晓婧 +4 位作者 许实成 张晓亮 王东升 单曙光 胡晓文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2-236,共5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病,约60%的患者可出现肺部受累,其常见表现类型为间质性肺病,类风湿肺结节少见。本文报道1例50岁女性反复咳嗽、咳痰7年伴胸部CT显示双肺多发结...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病,约60%的患者可出现肺部受累,其常见表现类型为间质性肺病,类风湿肺结节少见。本文报道1例50岁女性反复咳嗽、咳痰7年伴胸部CT显示双肺多发结节伴空洞形成,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效果不佳,最终确诊为类风湿肺结节,经托珠单抗联合激素及来氟米特治疗后病情改善。通过分析该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提高临床医生对类风湿肺结节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珠单抗 间质性肺病 空洞形成 临床医生 类风湿关节炎 糖皮质激素 来氟米特 胸部CT
原文传递
个体化疼痛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疼痛程度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王伟 《慢性病学杂志》 2020年第7期1021-1023,共3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疼痛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疼痛程度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6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个... 目的探讨个体化疼痛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疼痛程度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6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个体化疼痛护理,对两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疼痛程度及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干预前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HAMA及HAMD明显较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健康评估问卷(HA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上述评分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疼痛护理可减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其心理状态,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疼痛护理 类风湿关节炎 疼痛程度 心理状态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联合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探究雷公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免疫作用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孟祥文 贾晓益 +3 位作者 陆志远 程芷洛 谭亚楠 张敏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0期2215-2225,共11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联合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探究雷公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检索雷公藤的主要活性成分,并挖掘活性成分相关靶点,通过GEO平台下载SLE相...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联合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探究雷公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检索雷公藤的主要活性成分,并挖掘活性成分相关靶点,通过GEO平台下载SLE相关基因芯片GSE65391,使用R软件limma包进行差异分析,并运用WGCNA筛选出的模块基因作为疾病靶点基因。R软件Venn Diagram包进行交集分析并可视化。利用ADEx平台对交集靶点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Meta分析。采用R软件clusterProfiler包对交集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进行“药物–活性成分–共同靶点”网络的构建与分析。将交集靶点基因上传至STRING数据库,把结果数据导入至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筛选核心靶点基因。表达量分析、PPI分析、诊断效能分析被用于展示核心靶点基因的作用与临床价值。采用PyMOL软件对核心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基因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利用R软件并通过CIBERSORT算法对样本的免疫细胞分布进行计算。结果共筛选出有效活性成分50个,成分相关靶点690个,WGCNA关联模块基因1215个;KEGG通路分析,主要涉及Toll样受体等信号通路;筛选出山柰酚、雷公藤甲素、triptofordin B1、异落叶松脂素4个核心成分和SIRT1核心靶点基因。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山柰酚和雷公藤甲素与SIRT1具有稳定的结合能力。免疫浸润分析结果显示,SIRTI主要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发挥抗SLE作用。结论雷公藤可能从抗炎、调节免疫细胞功能等多方面发挥对SLE的治疗作用,为雷公藤治疗SLE提供了研究思路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系统性红斑狼疮 生物信息学 分子对接 山柰酚 雷公藤甲素 免疫浸润 抗炎 调节免疫
原文传递
固有淋巴细胞在自身免疫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储荟 厉小梅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37-340,共4页
固有淋巴细胞(ILCs)是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分支。ILC细胞大致可分三大亚群:ILC1、ILC2和ILC3,在屏障组织及外周循环中可迅速对外来病原体的入侵发生应激反应,清除病原体,当病原体不能被完全清除时,亦可激活适应性免疫细胞参与到应激中,... 固有淋巴细胞(ILCs)是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分支。ILC细胞大致可分三大亚群:ILC1、ILC2和ILC3,在屏障组织及外周循环中可迅速对外来病原体的入侵发生应激反应,清除病原体,当病原体不能被完全清除时,亦可激活适应性免疫细胞参与到应激中,增强炎性反应。此外,ILC细胞也参与到多种自身免疫病中,ILC细胞功能的改变及调节失常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本文就ILCs在自身免疫病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自身免疫疾病 细胞因子类
原文传递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及其遗传易感性
11
作者 李心亚 刘亚玲 +2 位作者 唐玉洁 李晓玲 陶金辉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43-947,共5页
目的分析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 interacting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 1,RIPK1)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基因多态性与RA遗传易感性的关联。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 目的分析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 interacting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 1,RIPK1)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基因多态性与RA遗传易感性的关联。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方法检测RA和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RIPK1的mRNA水平,分析其在RA发病中的作用。在RIPK1调控区和蛋白修饰功能区中筛选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筛选了rs111393904、rs115041708、rs1158343326、rs116040763、rs116603010、rs116696494、rs1186968649、rs1189800403、rs1193251671、rs1255389565、rs138277932、rs17548629、rs200610530、rs547953577、rs557588787、rs561972571、rs760405932、rs77736895和rs934053809共19个位点,采用iMLDR技术进行基因分型,分析RIPK1基因多态性与RA遗传易感性的关联。结果比较88例RA患者和85例健康对照者RIPK1 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RA组低于健康对照组(Z=3.152,P<0.0001);进一步比较RA活动组(50例)、RA稳定组(38例)和健康对照组三组间差异,结果显示RA活动组RIPK1 mRNA表达水平低于稳定组(Z=2.987,P=0.0084)和健康对照组(Z=4.247,P<0.0001),RA稳定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84,P>0.9990)。对103例RA患者和90例健康对照者的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RA患者上述SNP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RIPK1对RA病情活动可能有保护作用,但其基因多态性与RA遗传易感性可能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单核苷酸多态性
原文传递
调节性T细胞在急慢性痛风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陶金辉 程苗 +5 位作者 刘勤 张敏 马艳 李向培 厉小梅 汪国生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06-409,共4页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在急、慢性痛风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对照、急性痛风和慢性痛风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比值,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TGF-β、IL-1β浓度,采用F检验、Kruskal-Walls H检验、q检...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在急、慢性痛风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对照、急性痛风和慢性痛风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比值,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TGF-β、IL-1β浓度,采用F检验、Kruskal-Walls H检验、q检验以及Pearson、Spearman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它们在痛风不同阶段的变化及意义。结果①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Foxp+调节性T细胞/CD4+T细胞百分率为(1.22±0.27)%、急性痛风组为(1.51±0.43)%、慢性痛风组为(0.47±0.2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39,P<0.05),急性痛风较健康对照组、慢性痛风组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均升高,慢性痛风较健康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②健康对照组血浆TGF-β浓度为(170±12)ng/L、急性痛风组为(214±77)ng/L、慢性痛风组为(179±21)ng/L,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0,P<0.05)。急性痛风较健康对照组、慢性痛风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5),慢性痛风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健康对照组血清IL-1β浓度为(4.8±1.3)ng/L、急性痛风组为(10.1±8.5)ng/L、慢性痛风组为(11.5±12.6)ng/L,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4,P<0.05)。急性痛风、慢性痛风较健康对照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6,P<0.05;Z=2.29,P<0.05),急性痛风与慢性痛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4,P>0.05)。④痛风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与病程、6个月内发病次数均呈负相关(病程:r=-0.381,P<0.05;发病次数:r=-0.518,P<0.01),与血浆TGF-β、IL-1β浓度均无相关。结论调节性T细胞在急性痛风中升高,参与了痛风炎症缓解;在慢性痛风中降低,可能与痛风迁延不愈有关。调节性T细胞在急、慢性痛风转换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调节 痛风 转化生长因子-Β
原文传递
规范治疗 与“狼”共舞
13
作者 马艳 《保健与生活》 2023年第15期14-15,共2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起病隐匿或急骤,发作凶险且极易复发,因此,人们常常谈“狼”色变。下面就来了解一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知识。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育龄期女性 规范治疗 病因和发病机制 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发作
原文传递
为你揭开激素的真面目
14
作者 马艳 《保健与生活》 2022年第11期24-25,共2页
很多人觉得激素有副作用——吃了会发胖,用了就停不下来……而现在很多疾病的治疗离不开它。那激素到底能不能用,怎样使用才最安全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让人“又爱又恨”的激素吧!什么是糖皮质激素?人们平时提到的“激素”主... 很多人觉得激素有副作用——吃了会发胖,用了就停不下来……而现在很多疾病的治疗离不开它。那激素到底能不能用,怎样使用才最安全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让人“又爱又恨”的激素吧!什么是糖皮质激素?人们平时提到的“激素”主要指糖皮质激素,它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大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副作用 内源性 真面目 疾病的治疗 外源性
原文传递
环磷酰胺联合小剂量沙利度胺对HLA-B51阴性/阳性白塞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晓歌 厉小梅 +2 位作者 李向培 汪国生 陶金辉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1年第12期2635-2640,共6页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联合小剂量沙利度胺对人类白细胞抗原-B51(HLA-B51)阴性/阳性白塞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0年3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治疗的120例白塞病患者的...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联合小剂量沙利度胺对人类白细胞抗原-B51(HLA-B51)阴性/阳性白塞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0年3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治疗的120例白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沙利度胺片口服治疗,50 mg/次,1次/d,晚上服用。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环磷酰胺片口服治疗,起始剂量为200 mg/次,1次/d,根据患者病情减量,减至50 mg/次,1次/d,维持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1年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主症有效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1年的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关节炎、眼炎、口腔溃疡等主要症状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聚集指数(AI)、血浆黏度(ηP)、全血低切黏度(ηbL)、全血高切黏度(?bH)均明显降低(P<0.001),且试验组上述指标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显著(P<0.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环磷酰胺联合小剂量沙利度胺治疗白塞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剂 环磷酰胺 沙利度胺 白塞病 血液流变学 人类白细胞抗原-B51
原文传递
我国干细胞临床研究现状分析、政策回顾及展望 被引量:8
16
作者 项楠 汪国生 厉小梅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5期303-309,共7页
干细胞研究是近年来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干细胞自我更新与多向分化的生物学特性使得干细胞疗法在心血管疾病、骨关节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干细胞的应用在我国仍属于临床... 干细胞研究是近年来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干细胞自我更新与多向分化的生物学特性使得干细胞疗法在心血管疾病、骨关节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干细胞的应用在我国仍属于临床研究阶段,随着我国干细胞临床应用研究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我国干细胞临床研究迅速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干细胞临床研究的现状,回顾我国干细胞临床研究监管政策的演变,讨论我国干细胞临床研究监管和伦理等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干细胞临床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临床研究 政策
原文传递
组织原位记忆T细胞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祥 厉小梅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2-276,共5页
记忆T细胞是机体适应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典的研究认为记忆T细胞分为中心记忆T细胞和效应记忆T细胞两大亚群。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除外Tcm细胞和Tem细胞,记忆T细胞还应包括另一类具有特殊功能的记忆细胞亚群—组织原位记忆T细胞。Tr... 记忆T细胞是机体适应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典的研究认为记忆T细胞分为中心记忆T细胞和效应记忆T细胞两大亚群。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除外Tcm细胞和Tem细胞,记忆T细胞还应包括另一类具有特殊功能的记忆细胞亚群—组织原位记忆T细胞。Trm细胞不仅参与抗感染免疫、肿瘤免疫,还与多种自身免疫病的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自身免疫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