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密闭浅层呼吸机膨肺吸痰法在心脏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
作者 朱纪荣 刘丹丹 葛建军 《中华全科医学》 2022年第9期1612-1614,1627,共4页
目的 探讨密闭浅层呼吸机膨肺吸痰法在心脏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旨在为心脏术后患者吸痰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以2020年2-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心脏术后患者22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 探讨密闭浅层呼吸机膨肺吸痰法在心脏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旨在为心脏术后患者吸痰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以2020年2-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心脏术后患者22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10例给予传统膨肺吸痰,观察组111例给予密闭浅层呼吸机膨肺吸痰。比较2组患者的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吸痰后的心率恢复时间、末梢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及痰鸣音改善评分。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为(11.93±5.83) h,观察组为(9.92±3.61) 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3,P<0.05);观察组心脏术后患者吸痰结束后的心率恢复时间、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707、4.591,均P<0.05);对照组患者痰鸣音改善评分为(2.69±0.55)分,观察组为(2.86±0.35)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1,P<0.05)。结论 与常规人工膨肺吸痰比较,密闭浅层呼吸机膨肺吸痰法可缩短成人心脏术后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改善术后患者的痰鸣音情况,推荐密闭浅层呼吸机膨肺吸痰作为此类患者气管内吸痰的优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心脏病 外科手术 吸痰 方法研究
原文传递
空气污染物对合肥市心律失常患者住院风险影响的时间序列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倩茹 朱纪荣 +2 位作者 朱美 葛建军 李宝珠 《中华全科医学》 2023年第9期1596-1600,共5页
目的探讨合肥市空气污染物暴露对心律失常每日住院人数的影响,为制定适当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5—2020年期间合肥市每日日平均温度、日平均湿度等气象数据,空气污染物数据和心律失常患者住院人数数据。采用时间序列的分... 目的探讨合肥市空气污染物暴露对心律失常每日住院人数的影响,为制定适当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5—2020年期间合肥市每日日平均温度、日平均湿度等气象数据,空气污染物数据和心律失常患者住院人数数据。采用时间序列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2015—2020年合肥市空气污染物对人群发病住院人数的累积效应和滞后效应,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在控制长期趋势和混杂因素后,本研究显示,PM_(2.5)、PM_(10)、NO_(2)和CO对心律失常发病住院人数均有影响;在分组中,PM_(2.5)、PM_(10)和CO对女性患者、年龄<65岁患者住院人数有影响,且均存在滞后效应,NO_(2)对男性患者住院人数有影响且存在滞后性。PM_(10)浓度每升高10μg/m^(3),对心律失常住院人数的影响在当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效应值最大(RR=1.021,95%CI:1.004~1.038);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对心律失常住院人数的影响累积至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累积效应值达最大(RR=1.025,95%CI:1.011~1.041);NO_(2)和CO浓度每升高10μg/m^(3),对心律失常住院人数的影响均累积至第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累积效应值达最大(RR=1.111,95%CI:1.010~1.223;RR=1.248,95%CI:1.065~1.462);SO_(2)和O3对心律失常住院人数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合肥市空气污染物(PM_(2.5)、PM_(10)、NO_(2)、CO)浓度升高可导致居民心律失常发病住院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物 住院人数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时间序列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