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水电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朱小康 傅斌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1年第9期47-54,共8页
生态补偿在水电开发领域已有大量的实践,但是争议也较大。文章回顾国内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与社会的影响而衍生的相应补偿(缓解)措施,阐述了在水电开发中几种主要的生态补偿机制,其中涉及了水电生态补偿中不同的主体、对象和标准。结... 生态补偿在水电开发领域已有大量的实践,但是争议也较大。文章回顾国内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与社会的影响而衍生的相应补偿(缓解)措施,阐述了在水电开发中几种主要的生态补偿机制,其中涉及了水电生态补偿中不同的主体、对象和标准。结合国内部分学者的研究和国家最新的生态保护政策,讨论水电企业在生态补偿中的定位以及水电开发和运营的正负外部性,探索生态系统服务在水电生态补偿研究中的作用并指出这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开发 生态补偿 补偿机制 生态系统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积沙环境下的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研究——以拉萨市曲水县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华 张文海 +4 位作者 韩剑侠 高丽萍 门春晓 翟毅飞 刘美琳 《环境生态学》 2020年第11期13-17,共5页
近年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随之带来的土地与生态问题也十分凸显,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对拉萨市曲水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环境及区域内动植物、地质灾害、基础设施、生态红线等主要指标进行评估和潜力测算后发现... 近年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随之带来的土地与生态问题也十分凸显,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对拉萨市曲水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环境及区域内动植物、地质灾害、基础设施、生态红线等主要指标进行评估和潜力测算后发现:(1)该区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潜力较大,但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对经济依赖性较大。(2)风积沙环境下进行的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主要与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关。(3)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活动是制约研究区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的主要因素,并发现气候因素与人为因素存在耦合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生态修复 曲水县 生态红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生境稳定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傅斌 余亚南 +1 位作者 卢一 秦汉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5期72-81,共10页
由于水资源开发、污染排放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河流的基质、流量和水质等物理化学条件极易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浮游生物、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等水生生物的生存。因此,河流生境的稳定性成为保护水生生物的关键。但目前对河流生态系统的生... 由于水资源开发、污染排放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河流的基质、流量和水质等物理化学条件极易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浮游生物、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等水生生物的生存。因此,河流生境的稳定性成为保护水生生物的关键。但目前对河流生态系统的生境稳定性研究较为分散,尤其对河流生境稳定的概念、评价指标和方法研究不足。这限制了对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保护修复效果的准确评估和科学管理,直接影响了河流保护修复的工程实施与科学管理。本研究系统回顾了河流生境的相关研究,提出了生境稳定性的概念。首先,讨论了生境与生境稳定性的联系和区别;其次,对比了生境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异同,并进一步从多样性、完整性和适宜性3个维度对生境稳定性的内涵进行分析;再次,对比了常见的河流生境评价模型,分析了生境稳定性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水环境治理、连通性修复、河岸带修复、生态调度和群落恢复5个方面分析河流生境修复;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健康 生境完整性 生态流量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石流起动机理研究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16
4
作者 贺拿 陈宁生 曾超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125,共5页
概述了国内外泥石流起动机理研究(实验研究及理论研究)的现状,在归纳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分析其研究的不足,同时提出泥石流起动机理未来的研究方向。未来的研究应该以土力学及水力学、渗流力学等学科为基础,揭示泥石流土体的动态变... 概述了国内外泥石流起动机理研究(实验研究及理论研究)的现状,在归纳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分析其研究的不足,同时提出泥石流起动机理未来的研究方向。未来的研究应该以土力学及水力学、渗流力学等学科为基础,揭示泥石流土体的动态变化过程,从静态向动态、从单因素向多因素、从定性向定量方向转化,并结合土体的动态破坏过程及需水条件构建泥石流起动的模型。泥石流起动机理的研究不仅可以为泥石流的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又可以推动泥石流学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起动模型 实验研究 理论研究 研究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民族村寨防灾综合技术研究构想与成果展望 被引量:7
5
作者 熊峰 吴潇 +4 位作者 柳金峰 宋飞 刘宜丰 陈猷鹏 周政旭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22,共10页
中国西南地区幅员辽阔、山地占比高,是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区内分布着众多的民族村寨,地形复杂、灾害多发、生态脆弱、经济欠发达、人居环境问题突出。为进一步提高村寨的灾害防范化解能力,系统提升村寨人居质量,亟需开展... 中国西南地区幅员辽阔、山地占比高,是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区内分布着众多的民族村寨,地形复杂、灾害多发、生态脆弱、经济欠发达、人居环境问题突出。为进一步提高村寨的灾害防范化解能力,系统提升村寨人居质量,亟需开展灾害综合防控和宜居性能改善研究。“西南民族村寨防灾技术综合示范”项目,以西南地区民族村寨的安全与宜居性能为主线,凝练了4个关键的科学技术问题:1)村寨灾害特征与孕育机制;2)村寨人居环境特征与“环境–建造”交互影响机制;3)村寨低成本生态型灾害防控与治理技术;4)村寨本土化适应性宜居性能集成化改善技术。通过村寨地质灾害智能监测与治理技术、村寨火灾预警与防火建材技术、村寨防灾结构体系与增强技术、村寨环境污染防治与回用技术、村寨适应性空间优化与民居性能提升技术共5个方面内容的系统研究,研发低成本、分散式、生态型、智能化的灾害综合防控技术,和本土化、适应性宜居性能集成改善技术,构建西南民族村寨综合防灾和人居环境改善成套技术体系。全面提升西南民族村寨的灾害防范化解能力,系统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保护民族特色及风貌,促进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民族村寨 人居环境 综合防灾 宜居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冰川地貌地质灾害 被引量:28
6
作者 朱颖彦 杨志全 +5 位作者 廖丽萍 Steve Zou Muhammad Waseem 叶成银 陈海鹏 庞明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1-90,共10页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简称中巴公路)所处高山峡谷冰川地带,区域构造复杂、地势险峻、气候多变、冰川活跃,地形、地质与水文等工程地质条件极其恶劣,公路沿线雪崩、泥石流、坍方、滑坡、岩崩等冰川成因的地质灾害频发。自1979年通车以来,中...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简称中巴公路)所处高山峡谷冰川地带,区域构造复杂、地势险峻、气候多变、冰川活跃,地形、地质与水文等工程地质条件极其恶劣,公路沿线雪崩、泥石流、坍方、滑坡、岩崩等冰川成因的地质灾害频发。自1979年通车以来,中巴公路地质病害严重,处于半年通行状态。中巴公路改扩建项目(雷科特大桥-红其拉甫山口)2008年动工,由中国政府援建,将着眼于改善行车路况和地质灾害治理。由于地缘政治与科研条件的限制,国际上对中国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研究并不多见。该文总结5年野外工作成果和资料,尝试对中巴公路地质灾害发育背景、类型、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等方面提供总结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巴公路 地质灾害 灾害背景 分布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灾害风险管理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5
7
作者 陈容 崔鹏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3-138,共6页
加强社区灾害风险管理是当前国际减灾的主要趋势之一。经验表明,社区灾害风险管理是治理和减少风险并确保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分析国内外社区灾害风险管理成效基础上,指出我国社区灾害风险管理还存在总体发展不平衡、社会化参与程... 加强社区灾害风险管理是当前国际减灾的主要趋势之一。经验表明,社区灾害风险管理是治理和减少风险并确保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分析国内外社区灾害风险管理成效基础上,指出我国社区灾害风险管理还存在总体发展不平衡、社会化参与程度不高、综合减灾协调机制不完善、防灾规划和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力度和减灾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等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与日俱增的各种灾害风险对社区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我国社区灾害管理工作:促进社区灾害管理立法,建立社会参与的长效激励机制,健全参与式社区减灾机制,加强社区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建设,加强灾害资源化利用,并注重多方共同参与的社区灾害风险管理模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 风险管理 社区减灾 现状与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的多态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6
8
作者 李秀珍 孔纪名 +1 位作者 王成华 王震宇 《灾害学》 CSCD 2009年第2期1-6,共6页
在对多态系统可靠性研究的基础上,将基于矩阵分析的多态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用于区域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定量评价区域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利用多态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方法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不仅可以... 在对多态系统可靠性研究的基础上,将基于矩阵分析的多态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用于区域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定量评价区域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利用多态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方法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不仅可以得出各子区域所处的主要危险区和次主要危险区,而且还可以得出各子区域处于不同地质灾害危险区的可靠度(即可能性大小)。该方法基本克服了目前危险性评价方法中评价指标分级和量化以及危险性程度分级的人为性和随意性,具有分级标准统一、评价因素和评价方法相对简单、不受区域条件限制、适用性强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危险性区划 多态系统 可靠性分析 矩阵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冰川灾害 被引量:16
9
作者 朱颖彦 杨志全 +2 位作者 Steve ZOU Muhammad WASEEM 叶成银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1-59,共9页
中巴公路穿越西喀喇昆仑-喜马拉雅山系的冰缘地带,沿线冰川活跃,冰川消融与进退等引发各类地质灾害,严重损毁公路,危及公路安全。中巴公路灾害防治是中巴公路改扩建工程的目标,科学防灾减灾需要掌握中巴公路沿线冰川及冰川灾害的形成及... 中巴公路穿越西喀喇昆仑-喜马拉雅山系的冰缘地带,沿线冰川活跃,冰川消融与进退等引发各类地质灾害,严重损毁公路,危及公路安全。中巴公路灾害防治是中巴公路改扩建工程的目标,科学防灾减灾需要掌握中巴公路沿线冰川及冰川灾害的形成及发展规律。通过野外调查、定点观测、文献检索与遥感解译等研究手段发现,独特的地形地貌、丰沛的夏季降雪、险峻的地形落差、山地气候波动等环境因素孕育大量跃动型冰川,具有长期萎缩与间歇跃动、同期不同步、夏季累积型和悬冰川的活动特征。中巴公路沿线可区分为四大活动性冰川群,洪扎河谷(Hunza River)一带的帕苏幕士塔格山冰川群(Pasu Mustaghs)最为活跃。中巴公路冰川灾害可分为冰川灾害与冰川地质灾害两大类别,10个类型。其中,冰湖溃决、冰川泥石流的治理是工程上主要面临的防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 调查 冰川 冰川地质灾害
原文传递
泥石流松散固体物源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1
10
作者 潘华利 安笑 +2 位作者 邓其娟 欧国强 李炳志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9733-9741,共9页
泥石流形成的三大基本条件中,固体物源条件是泥石流研究最直观的对象,也是最容易研究但同时最难定量研究的对象。首次从物理机制角度讨论了泥石流固体物质的定义,并给出了度量方法;此外,对泥石流松散固体物质储量、动储量的调查手段与方... 泥石流形成的三大基本条件中,固体物源条件是泥石流研究最直观的对象,也是最容易研究但同时最难定量研究的对象。首次从物理机制角度讨论了泥石流固体物质的定义,并给出了度量方法;此外,对泥石流松散固体物质储量、动储量的调查手段与方法,固体物质冲出总量,以及固体物质起动临界深度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常应用于度量泥石流固体物质的指标——动储量及固体物质冲出总量等,其估算方法多是建立数学模型或是拟合公式,缺乏明晰物理机制,普适性和度量精度较低;基于目前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可移动固体物质概念则恰好规避这一问题,且现有的研究成果可为其度量方法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撑。最后,探讨了泥石流固体物源未来研究可开展的工作:深入开展泥石流可移动固体物质物理力学机制判别方法研究;开展泥石流固体物源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开展泥石流固体物质岩土特性随时间的推移所呈现的演变规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固体物质 定义 储量 判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都市圈县域经济时空差异及空间结构演变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伟 钟祥浩 《小城镇建设》 2011年第1期76-79,共4页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和区域经济差异历来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特定的时间背景下,区域经济差异在空间上就表现为该区域某一时段的经济空间结构,区域差距变化在空间上就表现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趋势。运用变差系数和空间自相...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和区域经济差异历来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特定的时间背景下,区域经济差异在空间上就表现为该区域某一时段的经济空间结构,区域差距变化在空间上就表现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趋势。运用变差系数和空间自相关模型,以县域为基本空间单元,以人均GDP为衡量指标,对成都都市圈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和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的时候特征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发展 空间结构 结构演变 都市圈 时空差异 成都 区域经济 自相关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淑新 张西虎 《丝绸之路》 2014年第12期25-28,共4页
本文基于2000~2012年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了丝绸之路六省(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变化特征、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丝绸之路六省(区)旅游经济表现出快速发展势头,且已进入加速发展通道;旅游服务设施改善、固定资产... 本文基于2000~2012年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了丝绸之路六省(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变化特征、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丝绸之路六省(区)旅游经济表现出快速发展势头,且已进入加速发展通道;旅游服务设施改善、固定资产投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成为推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丝绸之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仍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丝绸之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建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旅游经济 旅游资源 区域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粒度组成对其渗透系数各向异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赵茜 苏立君 +2 位作者 刘华 何江涛 杨金熹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15-1626,共12页
为了研究黄土粒度组成与其渗透系数各向异性之间的关系,从黏黄土、黄土和砂黄土区域纵向选择西安、延安和米脂三地黄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颗粒分析和三轴渗透试验,并结合电镜扫描手段(SEM)得到宏-微观不同尺度下黄土的粒度组成差异和渗... 为了研究黄土粒度组成与其渗透系数各向异性之间的关系,从黏黄土、黄土和砂黄土区域纵向选择西安、延安和米脂三地黄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颗粒分析和三轴渗透试验,并结合电镜扫描手段(SEM)得到宏-微观不同尺度下黄土的粒度组成差异和渗透系数各向异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基于试验数据的规律性,提出通过粒度分布预测黄土渗透系数的经验公式,并选择4处粒度差异显著的黄土渗透试验数据对该公式进行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地域由南向北延伸(西安-延安-米脂),黄土的细粒质量分数逐渐减少,粗粒质量分数逐渐增多,粒度分布曲线由"双峰"向"单峰"过渡。黄土中竖向尺度较大的缝隙状狭长孔隙与支架孔隙是能够发育成次生管状大孔隙的微观结构基础,不同评价尺度下的孔隙特征与三地黄土竖直向渗透系数大于水平向渗透系数时的试验结果相吻合,且黏粒质量分数越多,其渗透系数越小,纵横向渗透差异越明显。本文提出的黄土渗透系数预测公式具有普适性,可供工程实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粒度组成 渗透系数 各向异性 空间分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土密实度对斜坡动力响应特性影响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丞 苏立君 +2 位作者 张崇磊 蒋关鲁 肖思友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124-4136,共13页
为研究粉土密实度对斜坡动力响应特性的影响,设计密实度为稍密和中密的2组斜坡模型,开展相似比为1:15的不同密实度斜坡的大型振动台试验。通过输入不同地震强度和波形的地震波,对比2组斜坡的自振频率、加速度响应、频谱特性、动位移分... 为研究粉土密实度对斜坡动力响应特性的影响,设计密实度为稍密和中密的2组斜坡模型,开展相似比为1:15的不同密实度斜坡的大型振动台试验。通过输入不同地震强度和波形的地震波,对比2组斜坡的自振频率、加速度响应、频谱特性、动位移分析和剪应力-剪应变曲线。研究结果表明:粉土密实度对斜坡的动力响应特性有重要影响。2组斜坡的自振频率变化率均随加载序列增加而上升,但中密斜坡的自振频率变化率的上升幅度比稍密斜坡的自振频率变化率的上升幅度小;2组斜坡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和傅里叶谱幅值随坡高的变化规律有所差异,但中密斜坡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和傅里叶谱幅值均比稍密斜坡的小;地震波经坡体由下至上传递过程中,不同密实度斜坡对傅里叶谱主频的影响显著;斜坡的阶段位移和永久位移总体上随密实度的增大而减小;中密斜坡土体尚处于线性发展阶段,而稍密斜坡土体已进入非线性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土斜坡 振动台试验 加速度响应 频谱特性 剪切应力-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山区国土空间类型划分及其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万将军 邓伟 +2 位作者 张少尧 时振钦 宋雪茜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4-190,共7页
文章以环江县为案例研究区,通过对其国土空间类型划分和相关定量模型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环江县的国土空间在不同乡镇、海拔、坡度的分布格局下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总体特征为生态空间包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零星分布于... 文章以环江县为案例研究区,通过对其国土空间类型划分和相关定量模型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环江县的国土空间在不同乡镇、海拔、坡度的分布格局下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总体特征为生态空间包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零星分布于生产空间之间的交错内嵌格局。(2)城镇生活空间、乡村生活空间、水被生态空间和农业生产空间的分布,随着坡度的增加呈现反向递减的规律,而绿被生态空间则呈现依次递增的趋势。(3)1990-2015年,环江县的国土空间变化态势明显,近十多年的变化比2000年前的变化更为剧烈。(4)分乡镇进行国土空间动态度测算,发现思恩镇、洛阳镇、东兴镇、川山镇的动态度值比其他乡镇值高,均大于1.5以上,说明这几个乡镇近26年来国土空间开发强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山区 国土空间 类型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定渗流作用泥石流碎屑物质起动判别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安笑 潘华利 +2 位作者 欧国强 孔玲 李炳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15-122,共8页
恒定渗流条件是泥石流碎屑物质起动的主要水动力条件之一,目前鲜有学者对其起动判别模型和坡体内水力学参数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初步选取结构简单的碎屑物质作为地质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建立起动判别模型,借助模型试验对坡体内水力学参数... 恒定渗流条件是泥石流碎屑物质起动的主要水动力条件之一,目前鲜有学者对其起动判别模型和坡体内水力学参数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初步选取结构简单的碎屑物质作为地质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建立起动判别模型,借助模型试验对坡体内水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探究,同时对判别模型进行验证,并与其他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恒定渗流过程对碎屑物质起动的作用力主要包括渗透力及渗流冲刷力;渗流速度随底床坡度、入水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但随入水流量增加的幅度较小;平行于水流方向的总水头损失随底床坡度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随入水流量增大而增大;稳定系数与底床坡度间呈幂函数关系,关系系数因判别模型不同而有所差异;与其他模型相比,模型经严格推导,满足量纲分析和试验验证要求,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恒定渗流 起动判别模型 渗透力 渗流冲刷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石流拦砂坝下游局部冲刷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志山 潘华利 +1 位作者 欧国强 安笑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08-517,共10页
下游局部冲刷是影响泄水建筑物、泥石流拦砂坝安全运行的共同危害形式之一.对泄水建筑物与泥石流拦砂坝下游局部冲刷的准确认识,是防治下游局部冲刷的依据.以泄水建筑物与拦砂坝下游局部冲刷为研究对象,对下游局部冲刷坑深度计算、冲刷... 下游局部冲刷是影响泄水建筑物、泥石流拦砂坝安全运行的共同危害形式之一.对泄水建筑物与泥石流拦砂坝下游局部冲刷的准确认识,是防治下游局部冲刷的依据.以泄水建筑物与拦砂坝下游局部冲刷为研究对象,对下游局部冲刷坑深度计算、冲刷动力来源—水舌和泥舌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与分析.总结得出:对泄水建筑物下游局部冲刷坑深度的计算已有较多计算公式及预测模型,关于其冲刷动力来源—水舌的水力特性也有较全面研究;拦砂坝下游局部冲刷的研究大多借鉴水利工程上的研究成果,然而泥石流属于非牛顿流体、不同于水流,并不能将泄水建筑物下游局部冲刷的研究成果简单应用于泥石流中。此外,对拦砂坝下游局部冲刷的动力来源—泥舌的水力特性认识不够充分.鉴于拦砂坝下游局部冲刷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未来可开展的工作:①基于物质组成和流速分布的泥舌水力特性研究;②基于动力演变过程的泥舌冲击力特征研究;③基于泥石流动力学过程的拦砂坝下游冲刷坑参数计算方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水建筑物 泥石流 拦砂坝 下游局部冲刷 水舌 泥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家如何降"泥龙"——九寨沟风景区的泥石流防治
18
作者 谭荣志 《中国减灾》 2021年第22期62-64,共3页
在中国旅游界,有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她拥有"人间天堂"的美誉.她是中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唯一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和"绿色环球21&qu... 在中国旅游界,有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她拥有"人间天堂"的美誉.她是中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唯一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和"绿色环球21"这三项国际品牌的旅游胜地.她就是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的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九寨沟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和我国第一级与第二级地貌阶梯转折部位,是一条纵深50余千米的山沟谷地,总面积64297公顷,森林覆盖率超过80%.九寨沟是嘉陵江上游白水河的一条支流,因沟内有树正寨、荷叶寨、则查洼寨等九个藏族村寨坐落在这片高山湖泊群中而得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风景区 世界自然遗产 嘉陵江上游 国际品牌 高山湖泊 泥石流防治 白水河 人间天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糯扎渡水库消落带土壤侵蚀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邓杨 刘志强 +1 位作者 钟荣华 王飞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95-502,共8页
澜沧江干流梯级水电开发形成大面积的水库消落带,该区土壤侵蚀极其严重,对水库安全运行构成严重威胁.文章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结合遥感影像判识、野外调查及侵蚀针技术等,查明澜沧江流域规模最大的糯扎渡水库消落带空间分布特征和... 澜沧江干流梯级水电开发形成大面积的水库消落带,该区土壤侵蚀极其严重,对水库安全运行构成严重威胁.文章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结合遥感影像判识、野外调查及侵蚀针技术等,查明澜沧江流域规模最大的糯扎渡水库消落带空间分布特征和土壤侵蚀过程的关键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糯扎渡水库消落带总面积129.95 km^(2),其中干流57.29 km^(2)、支流72.66 km^(2);消落带面积随高程的降低逐渐减小;不同坡度消落带面积分布不均,15°~25°坡度上分布最广,大于35°的急陡边坡分布最少.(2)糯扎渡水库消落带土壤侵蚀营力多样,最常见的侵蚀形式为涌浪侵蚀和崩塌,涌浪侵蚀是消落带特有的水力侵蚀形式.(3)糯扎渡水库消落带土壤侵蚀异常强烈.2016—2018年干流消落带平均土壤侵蚀速率38.50 mm/a,而库湾平均土壤侵蚀速率17.00 mm/a,干流消落带土壤侵蚀速率是库湾的2.30倍.(4)消落带坡度、植被和土壤水分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显著.坡度与消落带年均侵蚀深度呈现显著的线性相关;植被可以减缓消落带土壤侵蚀;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土壤抗剪强度随之降低,土壤侵蚀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落带 土壤侵蚀 空间分布 糯扎渡水库 澜沧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官亭盆地古洪积扇前沿全新世地层序列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璐 庞奖励 +8 位作者 黄春长 周亚利 周强 胡迎 张玉柱 郭永强 陈莹璐 戎晓庆 尚瑞清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39-1248,共10页
青海官亭盆地喇家遗址史前巨大灾难事件,是我国史前环境变化与文明演变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通过对官亭盆地喇家遗址北侧大红山前古洪积扇前沿地带的野外考察,进行土壤沉积物地层划分、结合理化指标测试分析,发现该地带土壤与沉积物的... 青海官亭盆地喇家遗址史前巨大灾难事件,是我国史前环境变化与文明演变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通过对官亭盆地喇家遗址北侧大红山前古洪积扇前沿地带的野外考察,进行土壤沉积物地层划分、结合理化指标测试分析,发现该地带土壤与沉积物的基本层序,自下而上依次为晚更新世马兰黄土(L1)—全新世早期过渡性风成黄土(Lt)—全新世中期古土壤(S0)—全新世晚期风成黄土(L0)—现代耕作土壤(MS)。这个层序特点与黄河北岸第二级阶地喇家遗址区域相同,也与黄土高原地区全新世土壤沉积物的层序相同。在全新世中期黑垆土古土壤(S0)中夹有三层红色泥流沉积层(RC1、RC2、RC3),是全新世中期后段气候恶化条件之下,暴雨山洪泥流溢出沟槽在地面扩散沉积形成。该地带以RC1为代表第一期山洪泥流事件早于喇家遗址毁灭的年代。以RC2为代表的第二期山洪泥流层卷入密集的木炭屑和杂物,表明在山洪泥流发生的时候有火灾发生,这对应着3850 a B.P.毁灭喇家遗址的大地震和山洪泥流群发生灾难事件。以RC3为代表的第三期山洪泥流事件,与喇家遗址区域相同发生在3600 a B.P.。其后在古洪积扇前沿到黄河第二级阶地的范围,再没有发生山洪泥流溢出沟槽扩散覆盖土地并且毁灭聚落成灾的现象。在喇家遗址北侧古洪积扇区域建立了全新世土壤地层序列,分析了该地带山洪泥流与喇家遗址灾难事件的联系。这对于研究揭示史前时期以来官亭盆地人地关系演变具有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亭盆地 史前灾难 山洪泥流 古洪积扇 全新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