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石墨烯薄膜还原程度对测温与电热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刘娜 曹成成 +3 位作者 陶冶 李会东 杨莉萍 陈泽中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78-8184,共7页
由于质量轻、韧性好、价格低廉且成型工艺简单等诸多优点,还原氧化石墨烯(reduced graphene oxide,rGO)薄膜在温度传感和电加热等领域颇受关注。分析了经不同温度热还原的rGO薄膜在微观结构、键合种类、力学及电学性能上的差异,以探究... 由于质量轻、韧性好、价格低廉且成型工艺简单等诸多优点,还原氧化石墨烯(reduced graphene oxide,rGO)薄膜在温度传感和电加热等领域颇受关注。分析了经不同温度热还原的rGO薄膜在微观结构、键合种类、力学及电学性能上的差异,以探究还原程度对rGO薄膜测温与加热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薄膜内的C-O、C=O等含氧官能团在200℃还原后明显减少,碳原子的主要键合类型由C-C键变为C=C键。当还原温度升至600℃时,rGO薄膜内仍保留了部分含氧羟基官能团,C/O为7.18,而经800℃还原的rGO薄膜成分已趋近石墨烯。随着还原程度的增大,rGO薄膜的电阻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但氧原子的析出破坏了rGO薄膜的层间致密结构,使拉伸强度逐渐降低。当还原温度达到600℃时,电阻-温度曲线表现出优异的线性关系,室温电阻温度系数(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resistance,TCR)为-1.60×10^(-3)/℃。在24 V直流驱动电压下,经600和800℃热还原的rGO薄膜可分别加热至242和367℃,但由于层间结构的松散和开裂,经800℃热还原的rGO薄膜的自发热升温曲线波动明显。因此,对于要求加热和测温双功能的应用场景,经600℃还原的rGO薄膜表现出更好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氧化石墨烯 热还原 电阻温度系数 电加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与两步沉淀法制备的镁黄长石粉体的体外生物活性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吴成铁 常江 +2 位作者 汪正 曾毅 钱伟君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5-229,共5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和两步沉淀法分别合成镁黄长石(Ca2MgSi2O7)粉体,并通过模拟体液浸泡对这两种方法合成的镁黄长石的体外生物活性进行比较。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原子发射光谱(ICP AES)以及pH计分别对浸泡后形成的羟基磷灰石的物相... 通过溶胶凝胶法和两步沉淀法分别合成镁黄长石(Ca2MgSi2O7)粉体,并通过模拟体液浸泡对这两种方法合成的镁黄长石的体外生物活性进行比较。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原子发射光谱(ICP AES)以及pH计分别对浸泡后形成的羟基磷灰石的物相、形貌以及浸泡后模拟体液的离子浓度变化、pH值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两步沉淀法合成的镁黄长石在浸泡 5 d后就能明显检测到羟基磷灰石生成,而溶胶凝胶法合成的镁黄长石在浸泡7 d后才能检测到羟基磷灰石生成;两步沉淀法合成的镁黄长石诱导的羟基磷灰石呈结晶较好的虫状结构,而溶胶凝胶法合成的镁黄长石诱导的羟基磷灰石呈结晶不完整的圆形颗粒结构;而且,两步沉淀法合成的镁黄长石具有更快的Ca离子释放能力。因此,两步沉淀法合成的镁黄长石相对于溶胶凝胶法合成的镁黄长石具有更好的诱导羟基磷灰石形成能力和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黄长石 溶胶-凝胶 两步沉淀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