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河西走廊中段临泽绿洲水资源供需平衡及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
11
1
作者
张靖琳
吉喜斌
+2 位作者
陈学亮
徐世琴
焦丹丹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8-47,共10页
水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及种植业结构调整是提高西北干旱区绿洲水资源承载力的有效途径。结合2000—2015年临泽绿洲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利用、种植业分布格局、水利设施建设等资料,采用水资源承载力平衡指数(IWSD)和地下水开采潜力指数分析...
水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及种植业结构调整是提高西北干旱区绿洲水资源承载力的有效途径。结合2000—2015年临泽绿洲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利用、种植业分布格局、水利设施建设等资料,采用水资源承载力平衡指数(IWSD)和地下水开采潜力指数分析了临泽绿洲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年际变化,并利用适宜灌溉规模对绿洲水资源最大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2000—2015年期间,在P=50%来水情况下仅蓼泉和板桥灌区能维持水资源供需平衡且地下水开采不超过最大允许开采量;受水资源管理改革、种植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绿洲单位面积耗水量下降0.35×10~4m^3·hm^(-2);优先保证绿洲内部生活、工业及生态用水,2020年规划下可承载灌溉面积为(3.51~3.91)×10~4hm^2。适当缩减绿洲边缘灌溉面积,协调各灌区井渠灌溉是实现绿洲"水—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管理
种植业结构
灌溉农业
水资源承载力
绿洲适宜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河西走廊中段荒漠植被组成及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
4
2
作者
安宁
郭彬
+2 位作者
张东梅
杨淇越
罗维成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2-443,共12页
荒漠植被是河西走廊绿洲生态安全防护的重要屏障,研究荒漠植被组成及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对于荒漠—绿洲过渡带荒漠植被建设及管理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大量野外调查,并使用传统统计学与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河西走廊中段及巴丹吉林沙漠...
荒漠植被是河西走廊绿洲生态安全防护的重要屏障,研究荒漠植被组成及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对于荒漠—绿洲过渡带荒漠植被建设及管理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大量野外调查,并使用传统统计学与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河西走廊中段及巴丹吉林沙漠南缘荒漠植被组成及土壤养分特征,并解析了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中段及巴丹吉林沙漠西南缘荒漠区植物组成单一,多样性较低,且植物种类集中在少数科中,出现频度高的植物均为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和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等典型荒漠植物。草本植物分布与年均降水量有较强相关性,研究区最南端的山丹县草本生物量达到108.01 g·m^(-2),在一定年降水量区间,灌木生物量随降水增加而增加,最高值出现在靠近祁连山北坡的肃州区,为134.03 g·m^(-2);降水量的增加,会显著促进草本植物的生长。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总氮、总磷含量最高,其平均值分别为2.12 g·kg^(−1)、0.25 g·kg^(−1)、0.41 g·kg^(−1),且离散程度较底层土壤更高;水平方向上三种土壤养分变异程度高,空间自相关性弱,最高值出现在张掖绿洲附近,分别达到11.22 g·kg^(−1)、1.30 g·kg^(−1)、0.73 g·kg^(−1)。主成分分析显示,造成研究区生境差异的首要因素是土壤属性,其次是降水,但不同环境因子之间也会互相影响,共同驱动了荒漠植被组成及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中段
物种组成
土壤养分
环境因子
巴丹吉林沙漠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降水条件下沙鞭种群非生殖株丛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志韬
任珩
辛存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121-4129,共9页
植物空间分布格局是物种自身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非生殖株丛空间分布格局能够揭示物种无性繁殖与种群扩张过程对异质生境的生态学适应机制。利用基于完全随机、泊松聚块和嵌套双聚块模型的点格局方法和群落学调查,分析...
植物空间分布格局是物种自身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非生殖株丛空间分布格局能够揭示物种无性繁殖与种群扩张过程对异质生境的生态学适应机制。利用基于完全随机、泊松聚块和嵌套双聚块模型的点格局方法和群落学调查,分析了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种群非生殖株丛空间分布格局,探讨了空间格局对降水梯度的响应和适应过程。结果表明:(1)聚集分布是沙鞭种群非生殖株丛的主要类型。在89 mm/a、107.8 mm/a、117.4 mm/a、186 mm/a、191.1 mm/a、363 mm/a降水梯度上聚集尺度分别为3—126 cm、9—200 cm、9—129 cm、6—77 cm、2—95 cm、2—96 cm;(2)基于完全随机模型的空间分布格局对降水的响应规律显著,整体表现为随干旱程度加剧,沙鞭种群非生殖株丛聚集尺度从2—96 cm下降至6—77 cm;(3)在107.8 mm/a、117.4 mm/a、191.1 mm/a、363 mm/a降水梯度上,基于泊松聚块模型的空间分布格局分别在15—19 cm、2—6 cm、2—4 cm、9—25 cm尺度正向偏离泊松聚块模型,但符合基于嵌套双聚块模型的空间分布格局。随降水量上升,沙鞭种群非生殖株丛种群采取扩张策略聚集尺度逐渐增大,种间竞争关系则采取“抱团”的策略呈现聚集尺度下降,同时沙鞭非生殖株丛可能由于繁殖方式的原因会在较小尺度上形成小聚块的空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格局
沙鞭
降水
非生殖株丛
点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典型煤矿修复区土壤种子库特征
4
作者
杨竟艺
赵文智
+1 位作者
罗维成
刘继亮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91-1900,共10页
土壤种子库是植物多样性的潜在储备,对矿区植被重建和生态恢复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典型煤矿修复区和对照区(未破坏样地)的土壤种子库特征,探讨了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与土壤因子的...
土壤种子库是植物多样性的潜在储备,对矿区植被重建和生态恢复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典型煤矿修复区和对照区(未破坏样地)的土壤种子库特征,探讨了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修复区和对照区土壤种子库密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加;相同海拔的修复区土壤种子库密度显著小于对照区(P<0.05);修复区土壤种子库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在海拔2510和2630 m处显著低于对照区(P<0.05);修复区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的Sorenson相似性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等土壤因子与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呈显著相关(P<0.001)。综合分析表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煤矿修复区的土壤种子库特征与对照区差异较大,特别是海拔2510和2630 m的样地,需要采取其他措施(如人为添加种子、改良土壤特性等)巩固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
煤矿修复
土壤种子库
土壤因子
原文传递
不同降水条件下沙鞭种群生殖株丛空间格局
被引量:
1
5
作者
王志韬
任珩
+1 位作者
辛存林
张东梅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6-853,共8页
植物空间分布格局是物种自身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生殖株丛空间分布格局则能够揭示物种有性繁殖过程应对异质生境的生态学适应机制。本研究利用群落学调查和基于完全随机、泊松聚块和嵌套双聚块模型的点格局方法,分析了...
植物空间分布格局是物种自身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生殖株丛空间分布格局则能够揭示物种有性繁殖过程应对异质生境的生态学适应机制。本研究利用群落学调查和基于完全随机、泊松聚块和嵌套双聚块模型的点格局方法,分析了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种群生殖株丛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并探讨了空间格局对降水梯度的响应和适应机制。结果表明:(1)聚集分布是沙鞭种群生殖株丛的主要类型。在89、107.8、117.4、186、191.1 mm·a^(-1)降水梯度上聚集尺度分别为0~90、0~35、0~100、0~125、0~70 cm;(2)基于完全随机模型的空间分布格局对降水的响应规律显著,整体表现为随干旱程度加剧,沙鞭种群生殖株丛聚集尺度从0~125 cm下降至0~35 cm,聚集强度从24.92增长至97.14;(3)在89和107.8 mm·a^(-1)降水条件上,基于泊松聚块的空间分布格局分别在27~28和6~7 cm中正向偏离泊松聚块模型,但符合基于嵌套双聚块模型的空间分布格局。沙鞭生殖株丛空间格局变化规律反映了物种有性繁殖过程及应对环境胁迫的适应策略,随降水量上升沙鞭生殖株丛种群采取扩张策略聚集尺度逐渐增大,而种间竞争激烈则采取“抱团”的策略,聚集尺度下降、聚集强度上升,在降水量较小时会采取在较小尺度中呈小聚块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性繁殖
禾本科植物
权衡
适应策略
点格局
原文传递
不同气候区灌丛沙堆形态及土壤养分积累特征
被引量:
20
6
作者
罗维成
赵文智
+1 位作者
任珩
刘冰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1-199,共9页
灌丛沙堆是干旱、半干旱区绿洲边缘常见景观类型,在绿洲风沙防护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中国西北干旱区不同气候区常见的柽柳(Tamarix chinensis)、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和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灌丛沙堆是干旱、半干旱区绿洲边缘常见景观类型,在绿洲风沙防护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中国西北干旱区不同气候区常见的柽柳(Tamarix chinensis)、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和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灌丛沙堆形态和养分积累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柽柳灌丛沙堆高度、面积和体积显著高于泡泡刺和柠条锦鸡儿灌丛沙堆,泡泡刺灌丛沙堆高度、面积和体积最小。3种灌丛的存在都显著增加了沙堆土壤有机质含量,使灌丛沙堆成为"肥岛",其中柽柳灌丛沙堆"肥岛"效应最明显。柽柳灌丛沙堆土壤有机质、全碳、全氮和凋落物含量显著高于泡泡刺和柠条锦鸡儿灌丛沙堆。主要原因是柽柳枝条茂密,拦截面积大且凋落物量大,因此沙物质拦截和养分积累能力强于其他两种灌丛。另外,不同气候区沙源和气象条件的差异也可能导致灌丛沙堆形态及养分累积特征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丛沙堆
灌丛特性
形态特征
养分积累
原文传递
题名
河西走廊中段临泽绿洲水资源供需平衡及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
11
1
作者
张靖琳
吉喜斌
陈学亮
徐世琴
焦丹丹
机构
中国科学院
西北生态环境资源
研究
院
中国科学院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
大学
甘肃省张掖市
临泽
县水务局
河海大学
出处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8-47,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5043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1041
+1 种基金
41501044
41271036)
文摘
水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及种植业结构调整是提高西北干旱区绿洲水资源承载力的有效途径。结合2000—2015年临泽绿洲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利用、种植业分布格局、水利设施建设等资料,采用水资源承载力平衡指数(IWSD)和地下水开采潜力指数分析了临泽绿洲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年际变化,并利用适宜灌溉规模对绿洲水资源最大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2000—2015年期间,在P=50%来水情况下仅蓼泉和板桥灌区能维持水资源供需平衡且地下水开采不超过最大允许开采量;受水资源管理改革、种植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绿洲单位面积耗水量下降0.35×10~4m^3·hm^(-2);优先保证绿洲内部生活、工业及生态用水,2020年规划下可承载灌溉面积为(3.51~3.91)×10~4hm^2。适当缩减绿洲边缘灌溉面积,协调各灌区井渠灌溉是实现绿洲"水—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水资源管理
种植业结构
灌溉农业
水资源承载力
绿洲适宜规模
Keywords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planting structure
irrigated agricultur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suitable size of oasis
分类号
TV211.12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西走廊中段荒漠植被组成及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
4
2
作者
安宁
郭彬
张东梅
杨淇越
罗维成
机构
中国科学院
西北生态环境资源
研究
院
中国科学院
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
出处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2-443,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7457,52172300)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
+1 种基金
甘肃省青年科技基金(22JR5RA085)
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7FY100200)。
文摘
荒漠植被是河西走廊绿洲生态安全防护的重要屏障,研究荒漠植被组成及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对于荒漠—绿洲过渡带荒漠植被建设及管理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大量野外调查,并使用传统统计学与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河西走廊中段及巴丹吉林沙漠南缘荒漠植被组成及土壤养分特征,并解析了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中段及巴丹吉林沙漠西南缘荒漠区植物组成单一,多样性较低,且植物种类集中在少数科中,出现频度高的植物均为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和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等典型荒漠植物。草本植物分布与年均降水量有较强相关性,研究区最南端的山丹县草本生物量达到108.01 g·m^(-2),在一定年降水量区间,灌木生物量随降水增加而增加,最高值出现在靠近祁连山北坡的肃州区,为134.03 g·m^(-2);降水量的增加,会显著促进草本植物的生长。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总氮、总磷含量最高,其平均值分别为2.12 g·kg^(−1)、0.25 g·kg^(−1)、0.41 g·kg^(−1),且离散程度较底层土壤更高;水平方向上三种土壤养分变异程度高,空间自相关性弱,最高值出现在张掖绿洲附近,分别达到11.22 g·kg^(−1)、1.30 g·kg^(−1)、0.73 g·kg^(−1)。主成分分析显示,造成研究区生境差异的首要因素是土壤属性,其次是降水,但不同环境因子之间也会互相影响,共同驱动了荒漠植被组成及分布。
关键词
河西走廊中段
物种组成
土壤养分
环境因子
巴丹吉林沙漠南缘
Keywords
middle section of Hexi Corridor
species composition
soil nutrients
environmental factors
south�ern fringe of Badain Jaran Desert
分类号
Q948.113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降水条件下沙鞭种群非生殖株丛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志韬
任珩
辛存林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
科学
学院
中国科学院
西北生态环境资源
研究
院
中国科学院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
甘肃省绿洲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121-412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07407)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项目(人才项目)(2019418)资助。
文摘
植物空间分布格局是物种自身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非生殖株丛空间分布格局能够揭示物种无性繁殖与种群扩张过程对异质生境的生态学适应机制。利用基于完全随机、泊松聚块和嵌套双聚块模型的点格局方法和群落学调查,分析了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种群非生殖株丛空间分布格局,探讨了空间格局对降水梯度的响应和适应过程。结果表明:(1)聚集分布是沙鞭种群非生殖株丛的主要类型。在89 mm/a、107.8 mm/a、117.4 mm/a、186 mm/a、191.1 mm/a、363 mm/a降水梯度上聚集尺度分别为3—126 cm、9—200 cm、9—129 cm、6—77 cm、2—95 cm、2—96 cm;(2)基于完全随机模型的空间分布格局对降水的响应规律显著,整体表现为随干旱程度加剧,沙鞭种群非生殖株丛聚集尺度从2—96 cm下降至6—77 cm;(3)在107.8 mm/a、117.4 mm/a、191.1 mm/a、363 mm/a降水梯度上,基于泊松聚块模型的空间分布格局分别在15—19 cm、2—6 cm、2—4 cm、9—25 cm尺度正向偏离泊松聚块模型,但符合基于嵌套双聚块模型的空间分布格局。随降水量上升,沙鞭种群非生殖株丛种群采取扩张策略聚集尺度逐渐增大,种间竞争关系则采取“抱团”的策略呈现聚集尺度下降,同时沙鞭非生殖株丛可能由于繁殖方式的原因会在较小尺度上形成小聚块的空间分布特征。
关键词
空间分布格局
沙鞭
降水
非生殖株丛
点格局
Keywords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Psammochloa villosa
precipitation
asexual cluster
point pattern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典型煤矿修复区土壤种子库特征
4
作者
杨竟艺
赵文智
罗维成
刘继亮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林
学院
中国科学院
西北生态环境资源
研究
院
中国科学院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
出处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91-1900,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0507400)资助。
文摘
土壤种子库是植物多样性的潜在储备,对矿区植被重建和生态恢复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典型煤矿修复区和对照区(未破坏样地)的土壤种子库特征,探讨了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修复区和对照区土壤种子库密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加;相同海拔的修复区土壤种子库密度显著小于对照区(P<0.05);修复区土壤种子库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在海拔2510和2630 m处显著低于对照区(P<0.05);修复区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的Sorenson相似性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等土壤因子与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呈显著相关(P<0.001)。综合分析表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煤矿修复区的土壤种子库特征与对照区差异较大,特别是海拔2510和2630 m的样地,需要采取其他措施(如人为添加种子、改良土壤特性等)巩固修复效果。
关键词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
煤矿修复
土壤种子库
土壤因子
Keywords
Qilian Mountains Nature Reserve
coal mine restoration
soil seed bank
soil factor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不同降水条件下沙鞭种群生殖株丛空间格局
被引量:
1
5
作者
王志韬
任珩
辛存林
张东梅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
科学
学院
中国科学院
西北生态环境资源
研究
院
中国科学院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
甘肃省绿洲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6-853,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07407)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项目(人才项目)(2019418)资助。
文摘
植物空间分布格局是物种自身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生殖株丛空间分布格局则能够揭示物种有性繁殖过程应对异质生境的生态学适应机制。本研究利用群落学调查和基于完全随机、泊松聚块和嵌套双聚块模型的点格局方法,分析了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种群生殖株丛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并探讨了空间格局对降水梯度的响应和适应机制。结果表明:(1)聚集分布是沙鞭种群生殖株丛的主要类型。在89、107.8、117.4、186、191.1 mm·a^(-1)降水梯度上聚集尺度分别为0~90、0~35、0~100、0~125、0~70 cm;(2)基于完全随机模型的空间分布格局对降水的响应规律显著,整体表现为随干旱程度加剧,沙鞭种群生殖株丛聚集尺度从0~125 cm下降至0~35 cm,聚集强度从24.92增长至97.14;(3)在89和107.8 mm·a^(-1)降水条件上,基于泊松聚块的空间分布格局分别在27~28和6~7 cm中正向偏离泊松聚块模型,但符合基于嵌套双聚块模型的空间分布格局。沙鞭生殖株丛空间格局变化规律反映了物种有性繁殖过程及应对环境胁迫的适应策略,随降水量上升沙鞭生殖株丛种群采取扩张策略聚集尺度逐渐增大,而种间竞争激烈则采取“抱团”的策略,聚集尺度下降、聚集强度上升,在降水量较小时会采取在较小尺度中呈小聚块的策略。
关键词
有性繁殖
禾本科植物
权衡
适应策略
点格局
Keywords
sexual reproduction
Poaceae
trade-off
adaptive strategy
point pattern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不同气候区灌丛沙堆形态及土壤养分积累特征
被引量:
20
6
作者
罗维成
赵文智
任珩
刘冰
机构
中国科学院
西北生态环境资源
研究
院
中国科学院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
/
中国科学院
内陆河
流域
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1-19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1600)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西部青年学者B类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017FY100200)。
文摘
灌丛沙堆是干旱、半干旱区绿洲边缘常见景观类型,在绿洲风沙防护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中国西北干旱区不同气候区常见的柽柳(Tamarix chinensis)、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和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灌丛沙堆形态和养分积累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柽柳灌丛沙堆高度、面积和体积显著高于泡泡刺和柠条锦鸡儿灌丛沙堆,泡泡刺灌丛沙堆高度、面积和体积最小。3种灌丛的存在都显著增加了沙堆土壤有机质含量,使灌丛沙堆成为"肥岛",其中柽柳灌丛沙堆"肥岛"效应最明显。柽柳灌丛沙堆土壤有机质、全碳、全氮和凋落物含量显著高于泡泡刺和柠条锦鸡儿灌丛沙堆。主要原因是柽柳枝条茂密,拦截面积大且凋落物量大,因此沙物质拦截和养分积累能力强于其他两种灌丛。另外,不同气候区沙源和气象条件的差异也可能导致灌丛沙堆形态及养分累积特征不同。
关键词
灌丛沙堆
灌丛特性
形态特征
养分积累
Keywords
nebkhas
shrub feature
nebkha morphology
soil nutrition content
分类号
S158.3 [农业科学—土壤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河西走廊中段临泽绿洲水资源供需平衡及承载力分析
张靖琳
吉喜斌
陈学亮
徐世琴
焦丹丹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河西走廊中段荒漠植被组成及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
安宁
郭彬
张东梅
杨淇越
罗维成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降水条件下沙鞭种群非生殖株丛空间格局分析
王志韬
任珩
辛存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典型煤矿修复区土壤种子库特征
杨竟艺
赵文智
罗维成
刘继亮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5
不同降水条件下沙鞭种群生殖株丛空间格局
王志韬
任珩
辛存林
张东梅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原文传递
6
不同气候区灌丛沙堆形态及土壤养分积累特征
罗维成
赵文智
任珩
刘冰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