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亚热带不同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被引量:7
1
作者 周笛轩 林永标 +2 位作者 汪雁佳 刘占锋 周丽霞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07-919,共13页
中国南亚热带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迅速,环境破坏严重,区域生态系统退化加剧。种植人工林被认为是减少水土流失、实现植被快速恢复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对生态恢复过程中的人工林土壤养分含量、蓄水量、土壤酶活性等已开展了较多研究,... 中国南亚热带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迅速,环境破坏严重,区域生态系统退化加剧。种植人工林被认为是减少水土流失、实现植被快速恢复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对生态恢复过程中的人工林土壤养分含量、蓄水量、土壤酶活性等已开展了较多研究,但基于实测数据对不同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的研究较为少见。以广东鹤山10树种混交林(10 species mixed plantation,10NS)、16树种混交林(16 species mixed plantation,16NS)2种人工混交林,尾叶桉纯林(Eucalypyus urophylla monoculture,EU)、红锥纯林(Castanopsis hystrix monoculture,CM)、厚荚相思纯林(Acacia crassicaipa monoculture,AC)3种人工纯林和自然恢复的灌草坡(Shrub and herb land,SH)为研究对象,对其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积累营养物质、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估,为南亚热带地区人工林合理种植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3林龄时,土壤保育能力为10树种混交林最强,红锥纯林最弱,尾叶桉纯林、厚荚相思纯林和灌草坡之间无显著差异;植被固碳释氧能力为10树种混交林、16树种混交林和尾叶桉纯林较高且无显著差异,红锥纯林最弱;涵养水源能力为灌草坡最强,其次为10树种混交林,尾叶桉纯林最差。研究表明,人工林改造或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时要注意结合不同人工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科学种植:尾叶桉纯林土壤固碳作用和积累营养物质能力较强,宜作为用材林和碳汇林种植;厚荚相思纯林生物量较高且具有固氮作用,但抗风能力较弱,不适宜于沿海或台风多发地带种植;红锥纯林在保肥和水源涵养方面的生态服务功能相对较弱,但经济价值较高,适宜以大径材近自然林经营;10树种混交林的土壤养分含量最高且地表径流最小,林分调节水量和保育土壤功能最强,最适于生态恢复,可用作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也可用于特种用途中的风景林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恢复 科学种植 涵养水源 保育土壤 固碳 释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藤本植物多样性
2
作者 戴克元 肖金海 +3 位作者 曾阳金 李远球 饶兴权 蔡锡安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91-97,共7页
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藤本植物资源的物种组成、区系成分和生活型谱等特征。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共有野生藤本植物262种,隶属于50科135属;物种组成以双子叶植物(228种,87.0%)为主,蕨类(4种,1.5%)和裸子植物(... 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藤本植物资源的物种组成、区系成分和生活型谱等特征。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共有野生藤本植物262种,隶属于50科135属;物种组成以双子叶植物(228种,87.0%)为主,蕨类(4种,1.5%)和裸子植物(2种,0.8%)种类较少;保护区的藤本植物的种属比为1.94,单位面积种密度为7.81种/km2;科主要由寡种科(22科,44.0%)、单种科(14科,28.0%)和中等种科(12科,24.0%)构成,大种科的比例不高(2科,4.0%);在属的水平上,主要由单种属(84属,62.2%)、寡种属(48属,35.6%)和少量的中等种属(3属,2.2%)组成,缺乏大种属。该保护区藤本植物以热带性质科、属占主导地位,但同时也有一定温带性质区系成分;生活型以木质、常绿、高位芽类型为主;叶以纸质、全缘、单叶为主要特征;大多数藤本植物的攀援方式是缠绕攀援。保护区藤本植物资源丰富,生态习性多样,区系成分复杂,凸显出本区域的气候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本植物 物种组成 生物多样性 广东石门台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叶片排放甲烷的初步研究
3
作者 蔡锡安 黄娟 +3 位作者 吴彤 刘菊秀 蒋芬 王森浩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842-1847,共6页
植物能直接释放甲烷(CH4)一直被质疑。为了验证活体植物的CH4源汇功能,利用改装的便携式光合仪(Li-6400)采集植物叶片释放的CH4,并通过气象色谱分析甲烷体积分数,初步研究了14种植物叶片的CH4排放情况,并比较了原位和离体枝条叶片CH4排... 植物能直接释放甲烷(CH4)一直被质疑。为了验证活体植物的CH4源汇功能,利用改装的便携式光合仪(Li-6400)采集植物叶片释放的CH4,并通过气象色谱分析甲烷体积分数,初步研究了14种植物叶片的CH4排放情况,并比较了原位和离体枝条叶片CH4排放差异,以及海拔变化对部分植物叶片CH4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华南地区14种植物叶片CH4排放情况随植物种类而异,无忧树(Saraca dives)、树菠萝(Artocarpus heterophyllus)和海南菜豆树(Radermachera hainanensis)的叶片能直接排放CH4,垂叶榕(Ficus benjamina)则吸收CH4,其他种类植物则有吸收和排放CH4的双重现象。而且,原位和离体枝条采集植物叶片排放CH4的气体浓度没有显著差异,表明离体枝条法采集叶片CH4排放气体适合野外采样。海拔梯度引起的小幅度增温抑制了被测4种植物叶片的CH4排放,并在30 m海拔(增温3℃)的环境中表现出显著的CH4吸收。可见,植物叶片在有氧的环境中可直接排放或吸收CH4,然而其CH4的释放与植物种类和环境因子(如海拔、温度)密切相关。在今后的植物CH4排放清单编制时,应充分考虑环境因子对植物CH4源汇功能的影响,以准确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的CH4源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甲烷 原位枝条叶片 离体枝条叶片 环境因子 海拔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2种野生木本观赏植物综合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远球 戴克元 +3 位作者 曾阳金 肖金海 饶兴权 蔡锡安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第9期72-82,共11页
为了充分发掘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资源,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保护区自然分布的102种野生观赏木本植物的观赏价值、开发潜力、生物学特性等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模型由观赏价值、资源开发潜力、生物学特性和应用... 为了充分发掘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资源,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保护区自然分布的102种野生观赏木本植物的观赏价值、开发潜力、生物学特性等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模型由观赏价值、资源开发潜力、生物学特性和应用价值四大约束因素,共17个指标因子构成。结果表明:在一级指标中,观赏价值所占权重最大,表示观赏价值在综合评价中较为重要;在二级指标中,花果色彩、经济价值、生态习性、芳香性等因素对评价结果影响较大。根据综合评分的等级划分,乔木组有15种(南山茶、观光木、毛桃木莲、蓝树、金叶含笑、伯乐树、香港四照花、假地枫皮、头状四照花、厚叶厚皮香、广东含笑、厚叶冬青、桂南木莲、木竹子、钟花樱桃),灌木组有7种(桃金娘、黄花倒水莲、南岭小檗、红花八角、马银花、猴头杜鹃和灯笼树)植物的综合评价为Ⅰ级,此类植物在观赏价值、资源开发潜力和生物学特性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具有较强的开发前景。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开发木本观赏植物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门台自然保护区 木本观赏植物 观赏价值 开发潜力 生物学特性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记忆及其在生态学中的潜在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孙中宇 任海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49-555,共7页
生态记忆指群落过去的状态或经验影响其目前或未来生态响应的能力.作为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一个新视角,生态记忆在群落演替、生态恢复、生物入侵和自然资源管理等多个领域中受到重视.本文在综述生态记忆的概念、组成、类别的基础上... 生态记忆指群落过去的状态或经验影响其目前或未来生态响应的能力.作为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一个新视角,生态记忆在群落演替、生态恢复、生物入侵和自然资源管理等多个领域中受到重视.本文在综述生态记忆的概念、组成、类别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生态记忆的可能机制和影响因素,并指出了其潜在应用,以期为理解演替机理和指导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记忆 组成 形成机制 影响因素 生态恢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