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质炭的性质及其对土壤环境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42
1
作者 袁金华 徐仁扣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79-785,共7页
在厌氧或者绝氧的条件下对生物质进行热解,可产生含碳丰富的固体物质,称为生物质炭。由于生物质炭在农业和环境中的巨大应用前景和对土壤碳的增汇减排作用,近期成为土壤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综述了生物质炭的一些基本性质及其对土... 在厌氧或者绝氧的条件下对生物质进行热解,可产生含碳丰富的固体物质,称为生物质炭。由于生物质炭在农业和环境中的巨大应用前景和对土壤碳的增汇减排作用,近期成为土壤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综述了生物质炭的一些基本性质及其对土壤环境功能的影响,分析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生物质炭含有大量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可以促进土壤养分的循环和植物的生长;生物质炭一般呈碱性,施用生物质炭可以降低土壤的酸度和有毒元素如铝和重金属对植物的毒性;生物质炭表面含有丰富的-COOH、-COH和-OH等含氧官能团,它们产生的表面负电荷使生物质炭具有较高的阳离子交换量(CEC),施用后可以提高土壤的CEC;生物质炭对农药等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等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用于污染土壤的修复;生物质炭具有高度的孔隙结构,可以增加土壤的空隙度和保水能力,降低土壤容重,有利植物根系生长;生物质炭是一种含碳的聚合物,主要由单环和多环的芳香族化合物组成,这种结构特点决定了生物质炭具有较高的化学和生物学稳定性,较强的抵抗微生物分解的能力,增强了土壤的固碳作用,减少碳向大气的再释放。该文可为从事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固碳减排、污染土壤修复和土壤改良与管理等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的性质 土壤肥力 固碳减排 污染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橡胶园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俊华 丁维新 孟磊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563-2567,共5页
为了解热带橡胶园土壤活性有机碳状况,采集了海南全岛13个不同胶园土壤,用高锰酸钾氧化-比色法测定了土壤易氧化有机碳质量分数,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海南橡胶园土壤易氧化有机碳质量分数平均为2.70 g.kg-1(以C计),变化在0.92~... 为了解热带橡胶园土壤活性有机碳状况,采集了海南全岛13个不同胶园土壤,用高锰酸钾氧化-比色法测定了土壤易氧化有机碳质量分数,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海南橡胶园土壤易氧化有机碳质量分数平均为2.70 g.kg-1(以C计),变化在0.92~6.82 g.kg-1之间,变幅达到641%。易氧化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土壤有机质、全磷和全氮显著正相关,同时受成土母质的强烈影响,玄武岩发育的土壤最有利于易氧化有机碳累积,砂页岩和花岗岩次之,而变质岩和浅海沉积物形成的土壤易氧化有机碳质量分数较低。土壤易氧化有机碳质量分数也受气候强烈影响,随湿度降低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氧化有机碳 胶园土壤 养分 母质 气候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降雨下土壤前期含水量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刘振波 史学正 +2 位作者 于东升 王洪杰 张向炎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97-402,共6页
土壤前期含水量是导致土壤可蚀性动态变化一个重要因素。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以我国亚热带地区的14种典型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各试验小区上分别设定3种不同的土壤前期含水量水平,研究土壤前期含水量对不同土壤可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 土壤前期含水量是导致土壤可蚀性动态变化一个重要因素。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以我国亚热带地区的14种典型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各试验小区上分别设定3种不同的土壤前期含水量水平,研究土壤前期含水量对不同土壤可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土壤类型在3种不同土壤前期含水量水平下土壤可蚀性K值都存在动态变化,但不同土壤类型其可蚀性K值随土壤前期含水量变化的变动幅度不同,同一土壤可蚀性K值在土壤前期含水量变化范围内最高和最低值之间最高相差达到16倍;不同土壤类型可蚀性K值随土壤前期含水量变化的变动趋势也不同,其中绝大多数土壤可蚀性K值随前期土壤含水量的升高而增大,根据土壤可蚀性K值的变动趋势可以分为三类,首先,9种土壤的可蚀性K值随前期土壤含水量的升高而增大;其次,4种土壤可蚀性K值随前期土壤含水量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趋势大致呈倒"U"型;第三,仅有1种土壤的可蚀性K值随土壤前期含水量的升高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可蚀性 K值 土壤前期含水量 人工模拟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对稻田土壤氨氧化与反硝化细菌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全胜 林先贵 +4 位作者 胡君利 张晶 余永昌 沈标 朱建国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789-1793,共5页
利用中国唯一的稻麦轮作臭氧FACE(free-air O3 concentration enrichment,开放式空气臭氧浓度增高)试验平台,研究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对稻田不同生育时期植株氮吸收量、土壤氮含量与脲酶活性、土壤氨氧化细菌与反硝化细菌数量以及成熟期... 利用中国唯一的稻麦轮作臭氧FACE(free-air O3 concentration enrichment,开放式空气臭氧浓度增高)试验平台,研究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对稻田不同生育时期植株氮吸收量、土壤氮含量与脲酶活性、土壤氨氧化细菌与反硝化细菌数量以及成熟期土壤硝化与反硝化作用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单株水稻(Oryza sativaL.)的氮吸收量趋于升高,土壤全氮含量趋于下降、脲酶活性趋于增强,在成熟期土壤全氮与对照相比平均下降9%,土壤脲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平均升高13%。在水稻整个生长季节,土壤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均呈现出先增多后减少的趋势,且均在开花期达到峰值,但臭氧熏蒸土壤与对照相比趋于升高;在水稻成熟期,土壤中单个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活性均趋于下降,土壤硝化强度和反硝化强度与对照相比也平均下降17%和24%。结果表明,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稻田土壤氮素转化因为水稻氮素吸收增强而加快,土壤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均趋于增多,但它们的生理代谢活性均趋于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浓度升高 氨氧化细菌 反硝化细菌 脲酶活性 水稻氮吸收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稻田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任思荣 朱建国 +3 位作者 李辉信 王小治 谢祖彬 曾青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82-986,共5页
利用中国的稻/麦轮作FACE(Free Air Carbon-dioxide Enrichment)平台技术,应用DTPA浸提土壤的方法,研究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稻田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位于扬州的中国稻麦轮作农田生态系统FACE试验平台于2004年6月开始运行,设有FAC... 利用中国的稻/麦轮作FACE(Free Air Carbon-dioxide Enrichment)平台技术,应用DTPA浸提土壤的方法,研究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稻田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位于扬州的中国稻麦轮作农田生态系统FACE试验平台于2004年6月开始运行,设有FACE圈(高CO2圈)与Ambient圈(对照圈,当前周围大气CO2浓度)2个处理,FACE区CO2浓度比Ambient区高200μmol·mol^-1,每个处理含低氮与常氮2个氮肥水平。经过一个稻麦轮作后,分别于水稻生长的分蘖期、抽穗期、乳熟期和成熟期在每个副区多点采集0-5cm和5-15cm的土壤样品,再使用ICP测定土壤样品的DTPA浸提液的方法,得出土壤中有效态Fe、Mn、Cu和Zn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都不同程度的增加了0-5cm和5-15cm耕层土壤中DTPA提取态Fe、Mn、Cu、Zn的有效性,尤其对土壤有效Zn质量分数的增加达显著水平。不同N肥处理对土壤DTPA提取态Fe、Mn、Cu和Zn的质量分数无显著性的影响,CO2和N肥处理也未表现出显著性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CO2浓度升高 土壤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稻土氮密度变异性的幅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张黎明 林金石 +1 位作者 史学正 于东升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共6页
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1 491个水稻土剖面数据,研究了行政区幅度(行政大区、省级、地区级)和土壤区幅度(土壤区、土壤带、土区)下水稻土氮密度的变异情况及其对幅度拓展的响应。结果表明,中国水稻土0-20 cm和0-100 cm土壤平均氮... 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1 491个水稻土剖面数据,研究了行政区幅度(行政大区、省级、地区级)和土壤区幅度(土壤区、土壤带、土区)下水稻土氮密度的变异情况及其对幅度拓展的响应。结果表明,中国水稻土0-20 cm和0-100 cm土壤平均氮密度为18.7 t.hm^-2和12.4 t.hm^-2,土壤氮素的空间变异性总体随幅度拓展而增大。在不同土壤区幅度下,0-20 cm全氮密度组内和组间变异性随研究区幅度的减小而减小;从土壤区到土区尺度,0-100 cm全氮密度组间变异率从250%左右下降至不足50%,而在行政大区和省级尺度时全氮密度的组间变异性没有太大变化,变异率都小于100%,到地级市尺度时,组间变异率又达到了400%,说明同一地区所选择的研究幅度尺度不一样氮密度变异率差异也很大。因此,在今后的水稻土调查采样设计时,根据不同幅度尺度的变异率大小来选择合适的布点方式和样点数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幅度效应 水稻土 空间变异 尺度拓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制图比例尺土壤数据库对旱地磷储量估算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张黎明 李加加 +3 位作者 于东升 史学正 林金石 邢世和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26-1633,共8页
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磷元素在土壤肥力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以往国家或区域尺度磷储量估算并没有考虑不同尺度土壤数据库所造成的差异。文章以江苏北部29个县(市)390多万hm2旱地为例,分析了17 000多个图斑和963个剖... 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磷元素在土壤肥力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以往国家或区域尺度磷储量估算并没有考虑不同尺度土壤数据库所造成的差异。文章以江苏北部29个县(市)390多万hm2旱地为例,分析了17 000多个图斑和963个剖面组成、能详尽反映土壤属性空间异质性的1∶50 000数据库与目前国内同类研究使用最多的1∶1 000 000和1∶4 000 000土壤数据库对磷储量估算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制图尺度土壤数据库估算的全磷密度和储量差异很大,1∶50 000土壤数据库下的全磷密度和储量分别为1.34 kg.m-3和10.52 Tg,而1∶1 000 000和1∶4 000 0002个土壤数据库下磷密度和储量分别为0.79 kg.m-3和6.02 Tg、0.77 kg.m-3和6.26 Tg,远小于1∶50 000土壤数据库的全磷密度和储量。从不同土壤类型看,褐土受制图比例尺影响最大,1∶1 000 000和1∶4 000 000土壤数据库下与1∶50 000土壤数据库全磷密度和储量相对偏差分别在80%~90%和7%~130%之间,面积最大的潮土在1∶1 000 000和1∶4 000 000土壤数据库下与1∶50 000全磷密度和储量相对偏差也分别达到38%~39%和21%~23%。从各个县(市)来看,1∶1 000 000和1∶4 000 000土壤数据库下与1∶50 000土壤数据全磷密度和储量相对偏差大多超过40%。这也说明使用不同制图尺度土壤数据库将对旱地磷储量和磷密度的估算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国家和区域尺度全磷密度和储量估算研究中使用更详细的土壤数据库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图尺度 磷储量 磷密度 苏北地区 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不同尿素对稻季不同层次土壤溶液中氮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小治 尹微琴 +2 位作者 蔡玉琪 封克 朱建国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16-1521,共6页
在太湖地区乌栅土上,利用大型原状土柱比较研究了不同尿素品种、施肥量(0、普通尿素150、300和包膜尿素100、150kg·hm-2,以N计算)处理对稻季不同层次(30、65、80cm)土壤氮素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处理渗漏水中NO3--N质量... 在太湖地区乌栅土上,利用大型原状土柱比较研究了不同尿素品种、施肥量(0、普通尿素150、300和包膜尿素100、150kg·hm-2,以N计算)处理对稻季不同层次(30、65、80cm)土壤氮素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处理渗漏水中NO3--N质量浓度均低于饮用水标准,常规施肥未显著增加氮的淋溶损失;各处理在不同层次土壤均发生反硝化作用;包膜尿素促进土壤反硝化强度,在65cm和80cm处尤为明显。施用包膜尿素可能增强浅层地下水的反硝化作用而降低水体NO3--N质量浓度。其影响机理及在对其它类型土壤上氮素淋失和反硝化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尿素 反硝化 不同层次 N2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牛粪和造纸干粉对土壤中多环芳烃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杨婷 胡君利 +3 位作者 王一明 张晶 吕家珑 林先贵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161-2165,共5页
运用泥浆反应法研究添加发酵牛粪和造纸干粉对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降解的影响。试验按水土比2∶1制成泥浆反应器,设置对照、添加2.5%发酵牛粪和添加2.5%造纸干粉等3个处理,25~28℃摇床培养,分别于10、20、30d采样测定土壤中多环芳烃... 运用泥浆反应法研究添加发酵牛粪和造纸干粉对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降解的影响。试验按水土比2∶1制成泥浆反应器,设置对照、添加2.5%发酵牛粪和添加2.5%造纸干粉等3个处理,25~28℃摇床培养,分别于10、20、30d采样测定土壤中多环芳烃降解菌的数量和多环芳烃含量。结果发现,所有处理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而添加发酵牛粪和造纸干粉均有利于提高土壤中多环芳烃降解菌的数量,在培养30d后土壤中多环芳烃的降解率分别从对照处理的19%显著提高到37%和35%(P<0.05)。结果还发现,多环芳烃分环降解率随苯环数增加而下降,培养30d后土壤中2环多环芳烃的降解率达95%以上,3环多环芳烃的降解率为50%左右,对照处理4~6环多环芳烃的降解率为7%~13%,而添加发酵牛粪和造纸干粉处理土壤中4~6环多环芳烃的降解率显著提高到21%~28%(P<0.05),但对2~3环多环芳烃的降解无明显影响,表明这两种物质对土壤中多环芳烃降解的影响关键在于促进高环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生长繁殖及降解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降解菌 泥浆反应器 有机废弃物 分环降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方法和植物生长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寇太记 朱建国 谢祖彬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5-209,共5页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摘要:植物根系活动和测定方法是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通过动态气室-IRGA法和静态气室-GC法研究了田间受根系影响和不受根系影响土壤的呼吸速率,分析了根系活动对土壤呼吸速率...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摘要:植物根系活动和测定方法是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通过动态气室-IRGA法和静态气室-GC法研究了田间受根系影响和不受根系影响土壤的呼吸速率,分析了根系活动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程度,并比较了两种测定方法间的差异。研究表明,受根系影响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高于不受根系影响的处理;受根系活动影响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为静态气室-GC法>动态气室-IRGA法;而不受根系活动影响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则恰好相反,为动态气室-IRGA法>静态气室-GC法;两种方法在测土壤呼吸时存在显著差异;但两种方法所测土壤呼吸速率间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两种方法间所获数据可以互相转换参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动态气室-IRGA法 静态气室-GC法 植物 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季土壤溶液中微量元素浓度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小治 孙伟 +1 位作者 封克 朱建国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7-313,共7页
利用中国稻/麦轮作FACE(Free Air Carbon-dioxide Enrichment)试验平台,研究大气CO2浓度升高(比周围大气高200μmol·mol-1)对2007年稻季各生育期不同深度土壤溶液微量元素质量浓度影响。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对不同深度土壤溶... 利用中国稻/麦轮作FACE(Free Air Carbon-dioxide Enrichment)试验平台,研究大气CO2浓度升高(比周围大气高200μmol·mol-1)对2007年稻季各生育期不同深度土壤溶液微量元素质量浓度影响。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对不同深度土壤溶液微量元素质量浓度的影响在不同生育期有所差异;尽管大多未达显著水平,大气CO2浓度升高表现出增加不同层次土壤溶液微量元素质量浓度的趋势,对土壤溶液Fe质量浓度增加程度尤为明显;从整个生育期看,FACE对土壤溶液Fe质量浓度增加幅度在5、15、30、60和90cm处分别为47.6%,36.3%,7.6%,37.0%和201.8%。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稻田土壤溶液微量元素质量浓度的长期影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升高 稻季 稻田土壤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稻土有机和无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27
12
作者 刘庆花 史学正 +3 位作者 于东升 赵永存 孙维侠 王洪杰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59-664,共6页
农业土壤碳库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水稻土是中国主要的耕作土壤,在土壤碳固定研究中具有现实意义。文章根据最近建成的中国1:100万数字化土壤图和全国1490个水稻土剖面数据,估算我国水稻土碳密度和储量,并进一... 农业土壤碳库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水稻土是中国主要的耕作土壤,在土壤碳固定研究中具有现实意义。文章根据最近建成的中国1:100万数字化土壤图和全国1490个水稻土剖面数据,估算我国水稻土碳密度和储量,并进一步分亚类和区域研究了水稻土碳库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国水稻土面积为45.69×10^4km^2,占我国土壤总面积的4.92%。中国水稻土无机碳的分布面积为5.93×10^4km^2,仅占水稻土总面积的13%。水稻土碳密度具有高度的空间变异性,水稻土剖面0~100cm有机碳密度介于0.53kg·m^-2-446.2kg·m^-2之间,无机碳密度介于0.05kg·m^-2~90.03kg·m^-2。水稻上表层0-20cm有机碳密度介于0.17kg·m^-2-55.38kg·m^-2之间,无机碳密度介于0.01kg·m^-2-21.85kg·m^22。中国水稻土刮面0~100cm和表层0-20cm碳总储量分别为5.39Pg和1.79Pg。水稻土碳储量以有机碳为主,约占水稻土碳总储量的95%,水稻土剖面0-100cm和表层0-20cm有机碳储量分别为5.09Pg和1.72Pg。水稻土无机碳储量较低,仅占水稻土碳总储量的5%左右,水稻土剖面0~100cm和表层0~20cm无机碳储量分别为0.30Pg和0.07P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密度 土壤无机碳密度 碳储量 分布特征 水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丘陵区冬闲稻田CH_4和N_2O排放通量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余佳 刘刚 +3 位作者 马静 张广斌 徐华 蔡祖聪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5-58,共4页
CH4和N2O是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2种主要温室气体,其排放规律以及减排措施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休闲期抛荒稻田普遍存在于我国西南和南方地区,而对于其CH4和N2O排放规律的研究还比较少。本实验选取江西红壤丘陵区进行观测,于稻田... CH4和N2O是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2种主要温室气体,其排放规律以及减排措施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休闲期抛荒稻田普遍存在于我国西南和南方地区,而对于其CH4和N2O排放规律的研究还比较少。本实验选取江西红壤丘陵区进行观测,于稻田休闲期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进行原位观测,旨在探讨休闲期CH4和N2O的排放规律,可为制定减排措施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红壤丘陵区冬闲稻田CH4和N2O平均排放通量(以CH4和N2O-N计)分别为0.03mg.m-2.h-1和3.27μg.m-2.h-1。冬闲期CH4和N2O平均排放通量与土温、降雨量无明显线性关系(P>0.05)。冬闲稻田排放CH4和N2O的综合温室效应(以CO2-eq计)为7.58 g.m-2,其中,CH4和N2O产生的温室效应(以CO2-eq计)分别为2.33和5.25 g.m-2。N2O排放量是冬闲稻田温室气体观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闲稻田 甲烷 氧化亚氮 排放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粘土矿物对磷污染水体的吸附净化性能比较 被引量:29
14
作者 干方群 周健民 +2 位作者 王火焰 董元华 刘云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14-917,共4页
比较了凹凸棒石粘土、高岭土、膨润土和蛭石等4种粘土矿物共8个样品对不同程度磷污染水体的吸附净化能力。结果发现,4种供试粘土矿物对水体磷均有一定的吸附净化潜力,但针对不同程度磷污染水体存在一定差异,且同一种粘土矿物的吸附净化... 比较了凹凸棒石粘土、高岭土、膨润土和蛭石等4种粘土矿物共8个样品对不同程度磷污染水体的吸附净化能力。结果发现,4种供试粘土矿物对水体磷均有一定的吸附净化潜力,但针对不同程度磷污染水体存在一定差异,且同一种粘土矿物的吸附净化能力也会因矿物组成差异而不同;针对模拟Ⅴ类水(ρ(P)=0.4mg·L-1),高岭土的吸附净化能力最强,其次凹凸棒石粘土和膨润土的吸附净化能力与活性炭接近,而蛭石的吸附净化能力较差;针对模拟劣Ⅴ类水(ρ(P)=1.0mg·L-1),膨润土的吸附净化能力最强,蛭石次之,高岭土因矿物组成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凹凸棒石粘土的吸附净化能力与活性炭较为接近。结果表明,凹凸棒石粘土和膨润土针对不同程度磷污染水体的应用范围较宽,高岭土最适用于Ⅴ类磷污染水体,而蛭石可应用于劣Ⅴ类磷污染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矿物 凹凸棒石粘土 高岭土 膨涧土 蛭石 吸附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肥过程中有机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5
15
作者 张园 耿春女 +1 位作者 何承文 蔡超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45-1752,共8页
利用3个容积约为50 L的平行生物反应装置研究堆肥过程中温度、湿度(水分含量)、pH值和有机质的动态变化情况。按照Van Soest方法根据有机质不同的溶解特性将其分为:溶于沸水的有机质H2O、溶于中性试剂的有机质SOLU、半纤维素(HEMI)、纤... 利用3个容积约为50 L的平行生物反应装置研究堆肥过程中温度、湿度(水分含量)、pH值和有机质的动态变化情况。按照Van Soest方法根据有机质不同的溶解特性将其分为:溶于沸水的有机质H2O、溶于中性试剂的有机质SOLU、半纤维素(HEMI)、纤维素(CELL)和木质素(LIGN)。结果表明:反应装置内环境湿度调控在60%左右时,堆肥系统内借助生化反应,温度最高可达到约50℃。堆肥材料在反应初期呈现偏酸性(pH=6.5),而随着反应的发生,pH逐渐变为中性或弱碱性(pH=7.4)。经过20 d的堆肥实验,有机质总量降解了约47%。在微生物作用下的各类有机质的降解率不同,按大小排序为H2O>HEMI>CELL>SOLU>LIGN,其降解率分别是85%、56%、36%、32%和27%。为了深入理解堆肥过程中有机质的降解机制,文章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技术对体系中的微生物群落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微生物优势群落随反应温度的改变发生明显变化,在堆肥初期和堆肥中期,细菌占优势,而堆肥末期时真菌比例较高。在堆肥的过程中,革兰氏阴性菌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而革兰氏阳性菌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有机质 VAN Soest方法 磷脂脂肪酸(PLFAs) 主成分分析法(P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化抑制剂对覆膜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于海洋 杨玉婷 +4 位作者 马静 徐华 吕世华 袁江 董瑜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1-467,共7页
为明确硝化抑制剂对覆膜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和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双氰胺(Dicyandiamide,DCD)和2-氯-6-(三氯甲基)吡啶(Nitrapyrin,CP)两种硝化抑制剂的配施(处理为:覆膜施用尿素,PM;覆膜施用尿素配施DCD... 为明确硝化抑制剂对覆膜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和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双氰胺(Dicyandiamide,DCD)和2-氯-6-(三氯甲基)吡啶(Nitrapyrin,CP)两种硝化抑制剂的配施(处理为:覆膜施用尿素,PM;覆膜施用尿素配施DCD,PM+DCD;覆膜施用尿素配施CP,PM+CP)对覆膜栽培下稻田CH_4和N_2O排放及其相关功能菌群落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水稻生长期,配施DCD(PM+DCD)显著降低N_2O季节总排放(P<0.05),降幅达24%,提高CH_4季节总排放(P>0.05);配施CP(PM+CP)同时降低CH_4和N_2O的季节总排放,降幅均为11%。CH_4排放主要集中在水稻分蘖盛期,此阶段,配施DCD显著提高产甲烷菌群落丰度,降低甲烷氧化菌群落丰度(P<0.05),而配施CP则降低产甲烷菌群落丰度,显著提高甲烷氧化菌群落丰度(P<0.05),这可能是由于配施DCD提高了CH_4排放总量而配施CP降低了CH_4排放。在N_2O排放集中时期(水稻生长前期),配施DCD和CP均降低了氨氧化菌群落丰度,显著提高了反硝化菌群落丰度的趋势(P<0.05)。配施DCD(PM+DCD)、配施CP(PM+CP)和覆膜栽培(PM)处理的碳交易成本GWP-cost分别为831、735和822 yuan·hm^(-2);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分别为0.69、0.61和0.70 t·t^(-1);产量分别为9.20、9.24和9.00 t·hm^(-2)。因此,综合考虑温室气体效应和经济效益,覆膜栽培稻田模式下,配施CP可以保证增产和减排,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抑制剂 覆膜稻田 CH4和N2O排放 产甲烷菌 甲烷氧化菌 硝化和反硝化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式空气 CO_2浓度升高对水稻根系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陈改苹 朱建国 +4 位作者 谢祖彬 朱春梧 程磊 曾青 庞静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3-507,共5页
在FACE(free-aircarbondioxideenrichment)技术平台上,采用水培的研究方法,观测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和两种氮水平下水稻根系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水稻各生育期,CO2浓度升高都极显著增加了根干质量,且主要增加于根粗为2.0~2.5mm的部位... 在FACE(free-aircarbondioxideenrichment)技术平台上,采用水培的研究方法,观测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和两种氮水平下水稻根系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水稻各生育期,CO2浓度升高都极显著增加了根干质量,且主要增加于根粗为2.0~2.5mm的部位。根系形态的各项指标均对高CO2浓度有积极的响应,在抽穗期尤为明显;N处理的差异很明显,低氮条件下根系表现为根长、根尖数和根表面积增加,常氮条件下根粗和发根数增加。各生育期的根冠比在高CO2浓度下极显著增加,尤其在LN处理下。水稻从分蘖期到抽穗期,因地上部分的增幅大,根冠比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增加 水稻 根系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真菌对烟草砷吸收及根际pH的影响 被引量:21
18
作者 华建峰 林先贵 蒋倩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746-1752,共7页
采用矿区3种砷(As)含量土壤水提液的琼脂培养基变色试验,研究接种土著(Glomus spp.,Acaulospora spp.)与外源(Glomus caledonium)AM真菌对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As吸收以及根际pH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无As水平下的烟草对照苗根际pH... 采用矿区3种砷(As)含量土壤水提液的琼脂培养基变色试验,研究接种土著(Glomus spp.,Acaulospora spp.)与外源(Glomus caledonium)AM真菌对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As吸收以及根际pH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无As水平下的烟草对照苗根际pH持续升高外,其它处理的烟草化苗根际pH都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而且菌根化苗根际pH的降低速度快于对照苗。烟草地上部分As含量在所有处理中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在无As水平下,烟草地下部分As含量依次为外源菌根化苗>土著菌根化苗>对照苗。在低As、中As、高As水平下,土著菌根化苗的地下部分As含量显著高于外源菌根化苗以及对照苗。可见,接种AM真菌可以降低烟草根际pH,从而影响烟草的As吸收,这也显示了AM真菌应用于烟草安全的可能性。此外,本研究表明土著AM真菌与外源AM真菌对培养基质中的同一As水平有着不同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 PH 烟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地上部氨排放及对大气氮沉降的吸收 被引量:7
19
作者 谢迎新 张淑利 +2 位作者 赵旭 邢光熹 颜晓元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929-1932,共4页
为研究作物地上部分氨排放以及对大气氮沉淀的吸收情况,以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武运粳7号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扬麦15为例,在盆栽条件下,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采用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初步分析了水稻成熟期植株NH3排... 为研究作物地上部分氨排放以及对大气氮沉淀的吸收情况,以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武运粳7号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扬麦15为例,在盆栽条件下,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采用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初步分析了水稻成熟期植株NH3排放和小麦植株直接吸收的大气沉降氮。结果表明,土培的水稻品种武运粳7号地上部植株成熟期排放氨氮(NH3-N)量约占当季总施氮(N)量的(0.50±0.21)%;收获后水稻植株不同部位15N丰度值以根部最高,茎叶次之,籽粒最低,这与植株体内养分的运移顺序变化一致;贫化15N小麦砂培试验测定的包括植株直接吸收在内的大气氮沉降数量为N(14.8±4.3)kg·hm-2,低于国外类似方法以其它作物作为研究对象的测定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小麦 植株NH3排放 大气氮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解性有机质在红壤水稻土碳氮转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20
作者 韩成卫 李忠佩 +1 位作者 刘丽 车玉萍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00-1304,共5页
溶解性有机质(DOM)是土壤中活跃的C、N库,在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等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在水田土壤C、N转化过程中究竟起多大作用仍不明确。本研究采用室内恒温培养法观测了DOM和红壤水稻土C、N矿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去除DOM显著... 溶解性有机质(DOM)是土壤中活跃的C、N库,在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等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在水田土壤C、N转化过程中究竟起多大作用仍不明确。本研究采用室内恒温培养法观测了DOM和红壤水稻土C、N矿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去除DOM显著降低了培养期间土壤有机质的累计矿化量。其中土壤有机碳的累计矿化量下降了11.4%~20.8%(平均15.4%),且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培养前期;土壤有机氮的累计矿化量下降了16.4~22.9%(平均19.2%)。研究结果初步表明,虽然DOM只占土壤有机质的很少一部分,但在红壤水稻土C、N矿化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水稻土 溶解性有机质 碳氮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