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离子体与红外光谱技术及其在灵芝诱变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黄青 马玉涵 +3 位作者 张倩倩 姚国华 何华奇 韦达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5,共15页
微生物是很多化工产品、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的重要来源,通过对微生物实施诱变育种,可获得高产有用成分的菌株.低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具有使用方便、有效突变率高等优点,与红外光谱技术相结合,可对有用和关键产物进行无损、快速定性和定... 微生物是很多化工产品、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的重要来源,通过对微生物实施诱变育种,可获得高产有用成分的菌株.低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具有使用方便、有效突变率高等优点,与红外光谱技术相结合,可对有用和关键产物进行无损、快速定性和定量分析,有利于从大量的突变菌株中快速筛选出所需的优良菌株.该文概述低温等离子体和红外光谱技术在微生物育种中的应用,介绍低温等离子体和红外光谱(包括中红外和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灵芝诱变育种和品质检测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展望其未来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红外光谱 微生物 诱变 灵芝 近红外光谱 高通量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小氧化钆点缀的介孔二氧化硅作为磁共振T_1造影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司元纯 张桂龙 +3 位作者 王丹 吴正岩 邹多宏 陈乔尔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4-690,共7页
目的利用超小氧化钆(Gd_2O_3)改性介孔二氧化硅(SiO_2)开发出高性能的磁共振(MRI)纳米T_1造影剂,并验证其造影性能和细胞生物安全性。方法通过探讨钆(Gd)的添加量,研究SiO_2/Gd_2O_3(氧化钆点缀的二氧化硅,记为SG)比表面积和孔径的变化... 目的利用超小氧化钆(Gd_2O_3)改性介孔二氧化硅(SiO_2)开发出高性能的磁共振(MRI)纳米T_1造影剂,并验证其造影性能和细胞生物安全性。方法通过探讨钆(Gd)的添加量,研究SiO_2/Gd_2O_3(氧化钆点缀的二氧化硅,记为SG)比表面积和孔径的变化规律,获取最佳的Gd添加量;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谱分析仪(ED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OES)、3. 0 T磁共振成像仪等仪器,测量纳米复合材料形貌、磁共振性能、稳定性和生物兼容性。结果当六水合氯化钆(GdCl_3·6H_2O)添加量为0. 1 g(记为SG0. 1)时,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最高的比表面积(661 cm^3/g)和孔隙率;此外TEM结果显示SG0. 1具有均一的尺寸,完整的球形,且直径约50 nm; EDS分析证实了纳米复合材料中Gd元素的存在,进一步说明Gd_2O_3被成功点缀进介孔SiO_2中;同时ICP-OES测得SG0. 1中Gd元素的质量百分比约为1. 6%;磁共振成像仪的检测结果证明SG0. 1具有超高的纵向驰豫率(45. 1 mmol^(-1)·s^(-1)),预示其超高的T_1造影性能。在pH 4. 5以上,Gd离子释放率几乎可以忽略,表明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CCK-8实验结果表明,在SG0. 1培养牙髓干细胞(DPSCs) 24 h和48 h未见明显的细胞凋亡,预示该纳米造影剂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结论成功制备出基于Gd_2O_3改性介孔SiO_2的新型磁共振T_1纳米造影剂,为其预临床研究和商业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钆 介孔二氧化硅 磁共振成像 T1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铜纳米颗粒作为化学动力学治疗剂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辉 肖建敏 +2 位作者 许瑞 吴正岩 邹多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将Cu2+掺杂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制备出可促进肿瘤细胞内芬顿反应、具有化学动力学疗效的硅酸铜纳米平台,并验证其肿瘤杀伤能力和细胞生物安全性。方法利用水热法,通过Cu2+掺杂介孔二氧化硅,制备出硅酸铜纳米粒子,并通过透射电... 目的将Cu2+掺杂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制备出可促进肿瘤细胞内芬顿反应、具有化学动力学疗效的硅酸铜纳米平台,并验证其肿瘤杀伤能力和细胞生物安全性。方法利用水热法,通过Cu2+掺杂介孔二氧化硅,制备出硅酸铜纳米粒子,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氮气吸附脱附曲线等检测手段表征纳米粒子的形貌、晶体结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等物理化学性质;通过CCK-8细胞实验验证未掺杂Cu2+的介孔二氧化硅的细胞生物相容性;利用细胞实验评价该硅酸铜纳米颗粒在癌细胞中所产生的细胞毒性羟基自由基的数目,以及进一步评估该纳米颗粒对癌细胞的治疗效果。结果透射电子显微镜图显示介孔二氧化硅与硅酸铜纳米颗粒呈现出球形形貌,具有较好的单分散性,水合平均粒径分别为85.9、204.4 nm。氮气吸脱附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介孔二氧化硅与硅酸铜纳米颗粒的比表面积分别为26.8、5.36 m2/g,其纳米颗粒的孔径分别为18.9、1.66 nm。CCK-8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而硅酸铜纳米颗粒对癌细胞展现出较强的细胞毒性。结论成功研究制备出硅酸铜纳米颗粒,该颗粒实现很好的抗肿瘤性能,具有较好的化学动力学治疗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动力疗法 硅酸铜纳米颗粒 羟基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聚苯乙烯微塑料暴露对秀丽隐杆线虫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4
作者 徐允 胡坤禹 +2 位作者 许安 陈少鹏 吴李君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43-454,共12页
纳米聚苯乙烯(nanoPS),作为一种人造微塑料,正持续不断地进入到环境中,对人类健康以及生态安全都是一个潜在威胁。已有结果表明,nanoPS暴露会导致轮虫、水蚤以及斑马鱼等运动能力下降、氧化损伤、肠道损伤以及代谢紊乱。葡萄糖代谢是生... 纳米聚苯乙烯(nanoPS),作为一种人造微塑料,正持续不断地进入到环境中,对人类健康以及生态安全都是一个潜在威胁。已有结果表明,nanoPS暴露会导致轮虫、水蚤以及斑马鱼等运动能力下降、氧化损伤、肠道损伤以及代谢紊乱。葡萄糖代谢是生命活动最重要的能量供应之一,然而,关于nanoPS长期暴露对于葡萄糖代谢影响的了解还不够全面和深入。本研究中,使用低浓度nanoPS(0~100μg·L^(-1))连续暴露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5 d后观察对其糖代谢的影响。液体暴露5 d后,10μg·L^(-1)和100μg·L^(-1)处理组线虫确实摄入了一定量的微塑料。同时,使用高浓度(10 mg·L^(-1))绿色荧光nanoPS急性暴露线虫24 h,发现线虫体内摄入的微塑料主要分布在肠道的尾部。此外,短暂恢复12 h后,线虫可以将其排出。nanoPS液体暴露5 d后,10μg·L^(-1)和100μg·L^(-1)处理组线虫的食物摄入均显著减少,同时100μg·L^(-1)处理组线虫体内葡萄糖含量降低了21.8%。此外,与葡萄糖相关的一些代谢过程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其中,100μg·L^(-1)处理组线虫体内糖原含量升高了2.5倍,而海藻糖含量呈剂量依赖降低,虽然变化不显著。至于葡萄糖分解代谢,液体暴露5 d后,100μg·L^(-1)处理组线虫体内丙酮酸含量降低了55.3%,同时一些与糖酵解相关基因包括gpd-2、pyk-1、pyk-2和pfk-1.1的表达也都明显减弱。而柠檬酸和ATP含量在暴露后却都呈剂量依赖升高。在这其中,100μg·L^(-1)处理组线虫体内柠檬酸含量升高了85.9%,而10μg·L^(-1)和100μg·L^(-1)处理组线虫体内ATP含量分别升高了39.3%和51.3%。综上所述,结果表明,nanoPS液体连续暴露后,线虫体内不论是葡萄糖合成代谢还是分解代谢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且这些影响可能与暴露过程中线虫对nanoPS的摄入及暴露后线虫的摄食减少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PS 秀丽线虫 葡萄糖代谢 摄食 液体连续暴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酰胺在辐射诱导的秀丽隐杆线虫生殖细胞旁效应中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许光敏 杨亚宁 +1 位作者 徐升敏 吴李君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08-414,共7页
目的利用秀丽隐杆线虫为研究对象,以单粒子束为辐射源,从活体水平探究神经酰胺在辐射旁效应中的作用。方法以野生型N2和突变体L4期线虫的后食道球为辐射部位,分别给予2 000个质子的辐照剂量,检测和分析成虫的生殖腺凋亡细胞以及基因表... 目的利用秀丽隐杆线虫为研究对象,以单粒子束为辐射源,从活体水平探究神经酰胺在辐射旁效应中的作用。方法以野生型N2和突变体L4期线虫的后食道球为辐射部位,分别给予2 000个质子的辐照剂量,检测和分析成虫的生殖腺凋亡细胞以及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定点辐射N2的后食道球可显著诱导线虫旁区生殖腺细胞凋亡的增加(t=9.007,P<0.05),但在神经酰胺合酶基因突变体中未表现出这一现象(P>0.05)。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辐射诱导N2和神经酰胺合酶基因突变体lagr-1(gk327);hyl-1(ok976)线虫中凋亡核心通路基因egl-1和ced-13表达量的上升,但两品系线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辐射可诱导N2和DNA损伤检验点突变体hus-1(op241)中hyl-1和lagr-1表达量的上升,且两品系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受体络氨酸激酶abl-1突变可显著增加辐射诱导的旁区细胞凋亡(t=13.241,P<0.05),而当神经酰胺合酶基因与abl-1同时突变时,凋亡增加的现象被抑制(t=13.462,P<0.05)。结论神经酰胺参与线虫体内辐射引起的旁区凋亡过程,且可能与凋亡核心通路中的促凋亡蛋白egl-1和ced-13以及DNA损伤响应通路中的HUS-1协同发挥作用。抑凋亡基因abl-1与神经酰胺合酶在凋亡过程中表现出拮抗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旁效应 神经酰胺 秀丽隐杆线虫 生殖腺细胞 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