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末次冰期东亚区域气候变化的情景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钱云 钱永甫 张耀存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82-293,共12页
用一嵌套在全球大气环流模式中的区域气候模式,通过数值试验和对内外因作用的机制分析,探讨了以末次冰期为背景的大尺度强迫引起的大气环流和区域内下垫面条件异常等中尺度强迫影响区域气候变化的过程和机制。大尺度强迫和区域内局地... 用一嵌套在全球大气环流模式中的区域气候模式,通过数值试验和对内外因作用的机制分析,探讨了以末次冰期为背景的大尺度强迫引起的大气环流和区域内下垫面条件异常等中尺度强迫影响区域气候变化的过程和机制。大尺度强迫和区域内局地的中尺度强迫通过不同的热力和动力学过程影响大气运动状况和区域气候的变化。末次冰期大尺度强迫引起的全球大气环流背景的变化是形成冰期和现代区域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冰期 区域气候 东亚区域 古气候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和适应 被引量:154
2
作者 符淙斌 董文杰 +1 位作者 温刚 叶笃正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5-250,共6页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全球变化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其研究方向发生了重大调整 :从认识地球系统基本规律的纯基础研究为主 ,扩展到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系列生存环境实际问题的研究 ;从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的影响 ,...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全球变化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其研究方向发生了重大调整 :从认识地球系统基本规律的纯基础研究为主 ,扩展到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系列生存环境实际问题的研究 ;从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的影响 ,扩展到研究人类如何适应全球环境的变化 ;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地球系统的综合集成研究。文中对日益受到重视的全球变化区域响应和适应研究的背景进行了分析 ,并着重介绍了一些概念和研究进展 :( 1)对全球和区域环境变化的适应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两者应存在协调统一的关系。同时 ,适应应是对区域和全球环境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适应 ,不应是局部的和片面的。( 2 )“有序人类活动”的研究框架。介绍了对“有序人类活动”的一些基本认识 ,以及在虚拟试验研究、示范区建设和长期监测研究等方面的进展。( 3 )集成研究。以东亚区域环境系统和北方干旱化的集成研究为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地球系统 可持续发展 生存环境 有序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变化科学进展与未来趋势 被引量:105
3
作者 叶笃正 符淙斌 董文杰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67-469,共3页
概括介绍了国际全球变化研究进展及其最新发展方向 ,提出了 2 1世纪初我国全球变化科学的发展战略 ,对推动我国全球变化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全球变化 集成研究 有序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信息结合植物光合生理特性研究区域作物产量水分胁迫模型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佳华 符淙斌 王长耀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83-693,共11页
首先给出利用遥感信息结合作物光合生理特性研究作物产量水分胁迫模型的一般性概念,然后论述作物产量水分胁迫模型中作物蒸散和光合作用的关系。建立以作物蒸散为显参的作物产量水分胁迫模型;对模型的参数给出求解公式,利用遥感信息... 首先给出利用遥感信息结合作物光合生理特性研究作物产量水分胁迫模型的一般性概念,然后论述作物产量水分胁迫模型中作物蒸散和光合作用的关系。建立以作物蒸散为显参的作物产量水分胁迫模型;对模型的参数给出求解公式,利用遥感信息反演模型参数。最后利用发展的作物产量水分胁迫模型对华北平原典型区进行作物产量填图,将本模型与作物产量经验模型的1997年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本文发展的模型有可比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产量模型 遥感 植物 光合生理特性 水分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植被覆盖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对气候的响应——多年平均结果 被引量:28
5
作者 谢力 温刚 符淙斌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1-187,I001,共8页
文中利用 1982~ 1993年的 12a平均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 ,并结合同期的温度、降水数据 ,运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的方法 (EOF)分析了中国植被覆盖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与温度、降水气候因子的定量关系 ,发现在多年平均意义上 ,在中国大尺度研... 文中利用 1982~ 1993年的 12a平均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 ,并结合同期的温度、降水数据 ,运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的方法 (EOF)分析了中国植被覆盖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与温度、降水气候因子的定量关系 ,发现在多年平均意义上 ,在中国大尺度研究区域 ,归一化植被指数所表现出的植被变化时空特征具有 :(1)植被的空间分布与降水空间分布更吻合 ,植被季节生长变化与温度的季节变化特征更近似 ;(2 )植被与温度在季节生长变化上存在e指数关系 ;与降水存在幂指数关系 ;(3)植被季节生长与温度存在同期相关 ;与降水存在滞后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季节变化 植被覆盖 空间分布 经验正交函数分解 时空特征 EOF 温度 生长变化 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季风区植被物候季节变化对气候响应的大尺度特征:多年平均结果 被引量:45
6
作者 温刚 符淙斌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76-682,共7页
利用1982~1993年NOAA/NASA  Pathfinder AVHRR陆地数据集中的规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集,对中国东部植被季节生长的阶段性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对植被季节生长对气候响应的多年平均状况... 利用1982~1993年NOAA/NASA  Pathfinder AVHRR陆地数据集中的规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集,对中国东部植被季节生长的阶段性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对植被季节生长对气候响应的多年平均状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在多年平均意义上,(1)中国东部植被生长在各生长阶段都同步响应于温度的季节变化;(2)在多数时段,中国东部植被生长与降水的季节变化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植被生长滞后于降水变化,滞后时间为20~30天。通过本文的研究,在中国东部季风区,有关植被季节生长对气候响应大尺度特征的多年平均状况的定性认识得到定量化的表达,为改进陆面过程描述、提高对中国东部区域气候的长期模拟能力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植被物候 季节变化 气候 大尺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SO_2排放对东亚和我国温度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钱云 符淙斌 +1 位作者 胡荣明 王自发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6年第2期48-54,共7页
根据东亚地区工业SO2排放资料和硫化物输送模式模拟得到的SO2-4气溶胶的区域分布状况,计算了SO2-4对地气系统的直接辐射强迫作用,并用能量平衡模式模拟了其对东亚和我国温度变化的影响。模拟结果和资料分析表明,80年... 根据东亚地区工业SO2排放资料和硫化物输送模式模拟得到的SO2-4气溶胶的区域分布状况,计算了SO2-4对地气系统的直接辐射强迫作用,并用能量平衡模式模拟了其对东亚和我国温度变化的影响。模拟结果和资料分析表明,80年代以来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特别是日最高温度和白天温度)普遍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硫 硫酸盐气溶胶 辐射强迫 温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中国不同季节气温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董思言 延晓冬 +2 位作者 熊喆 石英 王娟怀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4871-4879,共9页
近几十年中国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较大,在区域气候模拟中尤其需要使用更加准确的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基于模式原有的USGS和新开发的LUC90两种土地利用/覆盖资料,利用区域环境集成模拟系统(RIEMS2.0)分别进行连续10a模拟,分析LUC... 近几十年中国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较大,在区域气候模拟中尤其需要使用更加准确的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基于模式原有的USGS和新开发的LUC90两种土地利用/覆盖资料,利用区域环境集成模拟系统(RIEMS2.0)分别进行连续10a模拟,分析LUCC对中国不同季节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1)采用LUC90资料后,中国及东北、华北、华南夏季平均气温增加,但只有东北模拟与观测值的偏差减小,且通过显著性检验(P<0.01)。中国及东北、华南冬季平均气温增加,并且模拟与观测值的偏差减少。中国及华北和华南对冬季气温年际变率的模拟改善好于夏季。2)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通过影响潜热通量的变化和净吸收辐射通量的变化来影响不同季节气温的变化。冬季净辐射通量变化对气温变化的贡献较夏季大,而夏季潜热通量变化对气温变化的贡献较冬季大。雨养农田转变森林、草地、灌溉农田过程造成通量变化,其对气温变化的影响也存在不同分区季节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数值模拟 气温 地面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季风区植被物候季节变化对气候响应的大尺度特征:年际比较 被引量:31
9
作者 温刚 符淙斌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1年第1期1-11,共11页
利用1982~1993年NOAA/NASA Pathfinder AVHRR陆地数据集中的NDVI数据集,在中国东部植被生长的不同阶段(全年、植被生长季、植被生长季的增长阶段和衰退阶段),对植被季节生长对气候响应的年际... 利用1982~1993年NOAA/NASA Pathfinder AVHRR陆地数据集中的NDVI数据集,在中国东部植被生长的不同阶段(全年、植被生长季、植被生长季的增长阶段和衰退阶段),对植被季节生长对气候响应的年际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1)无论在多年平均意义上还是逐年来看,中国东部季风区植被季节性生长状况对温度的响应在各个生长阶段都是近于同步的,温度对于植被生长季节变化的驱动关系非常稳定;(2)逐年来看,植被季节性生长对降水的响应也是存在的,但相关关系和相关的滞后关系具有年际差异。通过定量化地分析中国东部植被季节生长对季风气候响应的年际变化,有助于对陆面过程模式中的有关部分进行改进,从而提高对中国东部区域年际气候变化的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植被物候 季节变化 年际变化 气候 陆气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和全球模式的嵌套技术及其长期积分试验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明 符淙斌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53-262,共10页
将区域模式嵌入澳大利亚CSIRO (CommonwealthScientificandIndustrialResearchOr ganization)的全球模式中 ,并将其应用于区域模式的长期气候积分试验。模拟结果表明 ,当区域与全球模式嵌套时 ,边界吸收问题十分重要 ,由区域模式得到的... 将区域模式嵌入澳大利亚CSIRO (CommonwealthScientificandIndustrialResearchOr ganization)的全球模式中 ,并将其应用于区域模式的长期气候积分试验。模拟结果表明 ,当区域与全球模式嵌套时 ,边界吸收问题十分重要 ,由区域模式得到的高分辨率大尺度环流形式在边界上必须与全球模式提供的强迫一致 ,同时区域模式必须给出基于模式内部物理过程产生的高分辨信息。因此 ,在嵌套过程中 ,必须仔细考虑缓冲区的设置 ,使大尺度强迫与中尺度特征充分混合 ,既保持区域模式内外的一致性 ,又使区域内部中尺度强迫物理过程得到充分发展。将区域模式与澳大利亚CSIRO的 9层 2 1波三角形截断谱模式嵌套后 ,完成了连续 3年的区域气候模式积分。模拟结果表明 ,由于区域模式较好地刻划了区域尺度的地形、下垫面和海岸线分布等的细节特征 ,模拟的区域气候特征比全球模式有较大的改进 ,尤其是对季风降水的模拟 ,区域模式明显改进了全球模式的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 嵌套 长期积分 全球模式 气候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研究进展和21世纪发展战略 被引量:12
11
作者 叶笃正 吕建华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2-46,共5页
简要回顾了近几十年来气候研究的发展,指出气候系统概念的提出、气候多平衡态和气候突变现象的发现以及对人类活动已成为推动气候系统变化的强迫力的认识是气候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认为对气候和全球变化的适应问题的研究是20世... 简要回顾了近几十年来气候研究的发展,指出气候系统概念的提出、气候多平衡态和气候突变现象的发现以及对人类活动已成为推动气候系统变化的强迫力的认识是气候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认为对气候和全球变化的适应问题的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气候研究新生的重要方向。展望21世纪,气候研究在全球系统的观测,海量资料的分析及对机理认识的深化和模式的发展方面都将会有所突破。同时,在气候研究的应用领域,如对全球变化影响的适应与可持续发展、人类有序活动与人工调节气候等方面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系统 气候多平衡态 气候突变 气候变化 人类有序活动 人工调节气候 研究进展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的全球变化问题 被引量:18
12
作者 符淙斌 黄燕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6年第2期2-8,10-13+15-17,共14页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首先论述本世纪,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全球变化在亚洲的主要表现,然后分析引起亚洲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特别是与全球气候变化相关的亚洲季风的变化和人类的作用;然后主要依据全球气候模式(GCM)的结果评估全球...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首先论述本世纪,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全球变化在亚洲的主要表现,然后分析引起亚洲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特别是与全球气候变化相关的亚洲季风的变化和人类的作用;然后主要依据全球气候模式(GCM)的结果评估全球增暖条件下亚洲未来20~50年的变化。最后讨论了GCM模式在区域尺度模拟和评估上的不确定性,提出应将研究亚洲季风系统中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和亚洲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这两个科学问题,列入亚洲地区IGBP的研究,并和全球变化的三大国际科学计划IG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 全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区域气候变化的模式系统的建立及其效能检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钱云 钱永甫 张耀存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3期426-435,共10页
建立了一个富有特色的模拟区域气候变化的模式系统.该模式系统对模式中陡峭地形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改进,并且在云量参数化方案中考虑了大气的动力学结构.其中大气模式与海洋模式和土壤模式简单耦合,和GCM单向嵌套以反映大气环流背... 建立了一个富有特色的模拟区域气候变化的模式系统.该模式系统对模式中陡峭地形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改进,并且在云量参数化方案中考虑了大气的动力学结构.其中大气模式与海洋模式和土壤模式简单耦合,和GCM单向嵌套以反映大气环流背景对区域气候的影响.通过对模拟结果的比较和检验,发现区域模式对侧边界条件的依赖性很强,客观真实的侧边界条件是模式能够正确模拟区域气候要素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模式分辨率的提高,中尺度强迫如地形高度和下垫面类型的细致刻划,都有利于气候要素场特别是边界层和地表气候状况模拟效果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 模式系统 数值模拟 气候变化 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灌溉对印度区域气候的影响模拟 被引量:15
14
作者 毛慧琴 延晓冬 +1 位作者 熊喆 田汉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38-1045,共8页
为满足人类对粮食的需求,全球灌溉农田面积迅速扩张,农田灌溉对区域气候的影响引起广泛地关注。利用区域环境系统集成模式(RIEMS2.0)和最新的土地利用变化资料,选取农田灌溉面积最大的印度区域作为研究区域,进行雨养农田和灌溉农田的对... 为满足人类对粮食的需求,全球灌溉农田面积迅速扩张,农田灌溉对区域气候的影响引起广泛地关注。利用区域环境系统集成模式(RIEMS2.0)和最新的土地利用变化资料,选取农田灌溉面积最大的印度区域作为研究区域,进行雨养农田和灌溉农田的对比试验,探讨农田灌溉对区域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田灌溉使得印度区域年平均气温降低1.4℃,年平均降水率增加0.35mm/d。农田灌溉对印度区域气候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季节波动,季风前期及6月份该区域气候对下垫面变化的响应最为敏感;7-9月各气候要素变化较小。(2)农田灌溉使得印度区域地表净辐射增加,且地表净辐射在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之间的分配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潜热通量增加,感热通量减少;对地表起冷却作用;同时由于土壤湿度增加,蒸散作用增强,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潜热不稳定能量增加,导致对流性降水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灌溉 区域气候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尘气溶胶与气候变化 被引量:28
15
作者 钱云 符淙斌 王淑瑜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91-394,共4页
沙尘气溶胶通过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与长波辐射影响地球辐射收支和能量平衡,从而影响气候变化。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土地利用、沙漠化和城市化等人类活动都可能导致大气中矿物沙尘气溶胶的改变。沙尘气溶胶在全球及区域尺度气候和环境... 沙尘气溶胶通过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与长波辐射影响地球辐射收支和能量平衡,从而影响气候变化。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土地利用、沙漠化和城市化等人类活动都可能导致大气中矿物沙尘气溶胶的改变。沙尘气溶胶在全球及区域尺度气候和环境变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气溶胶 辐射强迫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沙漠化及其防治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仁健 周家茂 曹军骥 《中国粉体技术》 CAS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全球沙漠化问题导致人类的生存空间和可持续发展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政府对此非常重视,并在几十年的沙漠化防治工作中取得很大的成就。从20世纪70年... 全球沙漠化问题导致人类的生存空间和可持续发展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政府对此非常重视,并在几十年的沙漠化防治工作中取得很大的成就。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先后启动了如“三北”防护林、治沙工程、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中国目前仍面临着“局部逆转、总体恶化”的严峻形势。展望未来沙漠化的防治,应在已有成绩之上,改变思路,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效结合,以人为本,以防为主,科学防沙治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 防治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2排放、硫酸盐气溶胶和气候变化 被引量:8
17
作者 钱云 符淙斌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7年第5期440-446,共7页
工业SO2排放的增加使对流层大气中硫酸盐气溶胶浓度增大,硫酸盐气溶胶通过其直接和间接辐射强迫作用影响气候变化。有关的研究结果显示:硫酸盐气溶胶的冷却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温室效应,北半球增暖趋势的减缓和日较差的减小可... 工业SO2排放的增加使对流层大气中硫酸盐气溶胶浓度增大,硫酸盐气溶胶通过其直接和间接辐射强迫作用影响气候变化。有关的研究结果显示:硫酸盐气溶胶的冷却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温室效应,北半球增暖趋势的减缓和日较差的减小可能与大气中人为硫酸盐气溶胶浓度的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硫 硫酸盐气溶胶 辐射强迫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穆朗玛峰地区大气Pb污染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仁健 邹捍 沈振兴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91-94,共4页
对2002年6月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地区大气气溶胶样品中铅(Pb)浓度谱分布及富集因子进行了分析,并和北半球城市和沙漠区域的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002年珠峰大气中Pb的浓度为13.3ng/m3,是2000年同期的4.5倍.Pb浓度谱分布呈... 对2002年6月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地区大气气溶胶样品中铅(Pb)浓度谱分布及富集因子进行了分析,并和北半球城市和沙漠区域的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002年珠峰大气中Pb的浓度为13.3ng/m3,是2000年同期的4.5倍.Pb浓度谱分布呈三峰型,在粒径为<0.25,0.25~0.5和4~8μm处有峰值.珠峰大气Pb在<0.25和0.25~0.5μm处的峰值很可能和区域污染输送有关.2002年珠峰大气细粒子和粗粒子中Pb的富集因子分别高达413.2和62.6,表明珠峰大气已明显受到污染影响.对比显示,珠峰Pb浓度低于北半球大部分城市和沙漠源区浓度,但高于北美纽约城市的水平,进一步说明珠峰大气已受到人为污染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穆朗玛峰 大气Pb 谱分布 富集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AVHRR植被指数数据集分析中国东部季风区的物候季节特征 被引量:14
19
作者 温刚 《遥感学报》 EI CSCD 1998年第4期270-275,共6页
利用NOAA/NASAPathfinderAVHRR陆地数据集,建立了中国东部季风区(108°-123°E,21°-45°N)的1986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距平图像序列。对此数据集进行主成分分... 利用NOAA/NASAPathfinderAVHRR陆地数据集,建立了中国东部季风区(108°-123°E,21°-45°N)的1986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距平图像序列。对此数据集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前2个主成分的时间序列和空间场展示了中国东部季风区植被物候季节性特征和地域差异。南岭一五夷山以南的华南地区,植被生长季的物候季节性变化不明显。在南岭-五夷山以北地区,植被生长季的物候季节性特征明显,可以比较清晰地确定生长季的变化过程。以淮河流域为界,植被生长季的物候季节性特征又存在明显差异。华北平原表现出强烈的双峰植被物候过程。淮河以南地区,虽然也存在这种双峰物候过程,但比较华北平原的植被,还具有持续性的植被生长特征。淮河流域构成一条区分南北物候季节特征差异的过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区 物候 植被指数 数据集 季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序人类活动与生存环境 被引量:112
20
作者 叶笃正 符淙斌 +4 位作者 季劲钧 董文杰 吕建华 温刚 延晓冬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53-460,共8页
提出了有序人类活动的概念 ,认为有序人类活动即 :通过合理安排和组织 ,使自然环境能在长时期、大范围不发生明显退化 ,甚至能持续好转 ,同时又能满足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需求的人类活动。在分析有序人类活动与可持续发... 提出了有序人类活动的概念 ,认为有序人类活动即 :通过合理安排和组织 ,使自然环境能在长时期、大范围不发生明显退化 ,甚至能持续好转 ,同时又能满足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需求的人类活动。在分析有序人类活动与可持续发展等相关概念的关系的基础上 ,概括了有序人类活动概念提出的背景 ,列举了有序人类活动的主体及其功能 ,分析了有序人类活动的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序人类活动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人类一生存环境模式 规模化 目标合理性 层次性 系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