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腾格里沙漠人工植被区固沙灌木影响深层土壤水分的动态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定海 李新荣 陈永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273-3279,共7页
灌木是我国沙漠地区主要的优势植物类型,固沙灌木的存在有益于沙丘的固定进而有利于退化沙漠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基于腾格里沙漠沙坡头地区50多年的人工植被区长期观测研究,建立生态-水文模型模拟了该地区固沙灌木盖度和深层土壤水分... 灌木是我国沙漠地区主要的优势植物类型,固沙灌木的存在有益于沙丘的固定进而有利于退化沙漠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基于腾格里沙漠沙坡头地区50多年的人工植被区长期观测研究,建立生态-水文模型模拟了该地区固沙灌木盖度和深层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固沙灌木的建立改变了沙区原有的生态-水文过程,在固沙灌木建立40多年后,固沙灌木的盖度和深层土壤水分达到了新的平衡状态。灌木盖度逐渐稳定在(10±0.9)%左右,而深层土壤水分稳定在(2.58±0.2)%左右。因此,在年均降雨量为186mm的腾格里沙漠沙坡头地区,土壤水分的最大植被承载力为:灌木和生物土壤结皮的盖度分别维持在10%和60%,深层土壤水分维持在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沙灌木 灌木盖度 深层土壤水分 生态-水文模型 腾格里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干旱沙区的生态重建与恢复:沙坡头站60年重要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56
2
作者 李新荣 周海燕 +7 位作者 王新平 刘立超 张景光 陈国雄 张志山 刘玉冰 谭会娟 高艳红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7-264,共18页
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建站60年来,服务于国家需求,推动了沙漠科学的发展。在沙害治理、沙漠生态重建与恢复、荒漠生态系统长期生态学、沙地生态水文学、人工植被稳定性及干旱胁迫生理生态学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解决了在降水... 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建站60年来,服务于国家需求,推动了沙漠科学的发展。在沙害治理、沙漠生态重建与恢复、荒漠生态系统长期生态学、沙地生态水文学、人工植被稳定性及干旱胁迫生理生态学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解决了在降水量小于200mm的干旱沙漠地区植被建设的关键技术,证实了通过人为促进生态恢复是可行的,创造了人类活动(治理和利用)与沙漠自然和谐持续发展的模式;探讨了干旱沙区土壤水循环的植被调控机理,提出了生态恢复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模式;理论上探明了人工植被稳定性维持的生态学机理,提出了荒漠系统生态恢复的理论模型;揭示了荒漠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引领了生物土壤结皮的生理生态功能及其水文学研究;拓展了干旱逆境生理生态学的研究。沙坡头站已成为国际沙漠科学与荒漠长期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格里沙漠 荒漠生态系统 长期生态学 生态重建与恢复 沙害治理
原文传递
沙坡头人工植被演替过程的土壤呼吸特征 被引量:16
3
作者 高艳红 刘立超 +1 位作者 贾荣亮 张志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474-2482,共9页
为探讨人工植被演替过程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本文利用碱液吸收法同步测定了腾格里沙漠东南缘1956、1964、1981、1987、1989、2007年始植的人工植被区和2007年新铺设的草方格固沙区及流沙区的土壤呼吸速率变化,同时分析了土壤水分和温... 为探讨人工植被演替过程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本文利用碱液吸收法同步测定了腾格里沙漠东南缘1956、1964、1981、1987、1989、2007年始植的人工植被区和2007年新铺设的草方格固沙区及流沙区的土壤呼吸速率变化,同时分析了土壤水分和温度对上述不同样地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土壤呼吸速率随着人工植被演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当土壤含水量较高时,不同始植年代人工植被区的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当土壤含水量较低时,不同始植年代植被区的土壤呼吸速率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2)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随着人工植被演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3)利用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温度指数函数关系计算得到不同人工植被演替阶段土壤呼吸速率的Q10值均较低(平均值仅为1.02)。土壤温度对1987、1989年人工植被区内的土壤呼吸速率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而对其他样地的土壤呼吸速率影响不显著(P>0.05)。综合说明,人工植被的演替过程改变了土壤呼吸速率大小及其对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演替 土壤呼吸 腾格里沙漠 温度 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沙丘先锋植物沙米的种子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马全林 张德魁 +2 位作者 陈芳 李亚 刘有军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2-76,共5页
以不同生态区域和不同年份沙米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沙米种子的形态特征、含水率、千粒重及其萌发特性。结果表明:沙米种子扁平,圆形或半圆形,长径为1.44~3.03mm,短径为1.0~2.19 mm,长短径比为1.0~1.76;常温保存种子含水率为7.08%... 以不同生态区域和不同年份沙米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沙米种子的形态特征、含水率、千粒重及其萌发特性。结果表明:沙米种子扁平,圆形或半圆形,长径为1.44~3.03mm,短径为1.0~2.19 mm,长短径比为1.0~1.76;常温保存种子含水率为7.08%~13.67%,千粒重介于1.05~1.65 g;沙米种子发芽率低,其萌发需要黑暗条件,属于厌光型种子。沙米种子长径、短径及长短径比、含水率、千粒重和发芽率在不同生态区域或不同年份间总体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年生植物 种源 形态特征 种子含水率 千粒重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坡头地区多年降水量时间序列的小波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黄磊 张志山 吴攀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66,共4页
利用沙坡头气象站1955-2009年50余年的年降水序列作为观测资料,采用Morlet函数作为小波函数,分析了沙坡头年降水量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沙坡头地区的年降水量存在着显著的10~12年和25~27年的周期变化;在固沙植被早期,人工植... 利用沙坡头气象站1955-2009年50余年的年降水序列作为观测资料,采用Morlet函数作为小波函数,分析了沙坡头年降水量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沙坡头地区的年降水量存在着显著的10~12年和25~27年的周期变化;在固沙植被早期,人工植被的演替规律和降水的周期振荡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时间序列 小波分析 MORLET小波 沙坡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中部干旱带砂田抗风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周海燕 王瑛珏 +3 位作者 樊恒文 刘扬 刘立超 赵金龙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1-49,共9页
利用风洞模拟实验,研究了净风和挟沙风对砂田土壤风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净风吹蚀下,原状砂田的风蚀速率(0.37 g m-2min-1)分别是农田和荒地的1/4和1/5,风蚀速率随风速的增加呈指数函数递增,其中砂田的递增速度低于农田或荒地;翻耕后... 利用风洞模拟实验,研究了净风和挟沙风对砂田土壤风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净风吹蚀下,原状砂田的风蚀速率(0.37 g m-2min-1)分别是农田和荒地的1/4和1/5,风蚀速率随风速的增加呈指数函数递增,其中砂田的递增速度低于农田或荒地;翻耕后的砂田在常见风速下的风蚀速率与农田和荒地相近(分别为1.67 g m-2 min-1、1.75 g m-2 min-1和1.83 g m-2 min-1),但在大风日则低于农田和荒地(分别为3.61 g m-2min-1、58.83 g m-2min-1和13.92 g m-2min-1)。挟砂田沙的风沙流吹蚀导致农田和翻耕砂田的风蚀速率增加,原状砂田则出现轻微的风积现象;挟农田土的风沙流吹蚀使原状砂田、翻耕砂田和荒地产生显著的风积,农田则出现更强烈的风蚀;挟沙风吹蚀下的风蚀(积)速率与风速的关系呈二次曲线函数。砂田的粗糙度明显高于农田(分别为0.023 cm和0.002 cm),且随着风速的增加,其间的差值越大;砂田和农田在不同风速条件下的风速廓线均可用指数函数表述。农田和荒地在压砂利用后,其抗风蚀和减尘性能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田 净风 挟沙风 风蚀速率 粗糙度 摩阻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人工植被区藻结皮光合固碳的时间效应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苏延桂 李新荣 +2 位作者 张志山 陈应武 鲁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70-577,共8页
研究了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地区不同建植年限(16、21、27、44和52a)人工植被区中发育藻结皮的净光合速率、年固碳量和累计固碳量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其与结皮生物学参数(盖度和生物量)和土壤表层0-3 cm有机碳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 研究了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地区不同建植年限(16、21、27、44和52a)人工植被区中发育藻结皮的净光合速率、年固碳量和累计固碳量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其与结皮生物学参数(盖度和生物量)和土壤表层0-3 cm有机碳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人工植被区建植年限的增加,藻结皮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从植被建植16a藻结皮的1.63μmol m^-2s^-1增加至植被建植52a的2.81μmol m^-2s^-1;藻结皮的最大光合速率与结皮生物量和结皮盖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藻结皮的年固碳量随植被区建植年限的延长呈指数增加,随着人工植被区建植年限的增加,藻结皮的年固碳量显著增加,从建植16a藻结皮的C 0.2 g m^-2a^-1增加到52a的C 2.78 g m^-2a^-1;3)植被区建植后,藻结皮的固碳总量经历两个阶段的变化,建植16a到27a,藻结皮固碳总量在C 2.2-6.2 g m^-2,建植44a后,固碳总量增加到C 23.9 g m^-2;并且,藻结皮的固碳总量与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以上研究结果说明,随着人工植被固沙区的演替,藻结皮发育成熟度逐渐提高,其光合固碳能力显著提高,有利于干旱区土壤有机碳的累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结皮 最大净光合速率 年固碳量 土壤有机碳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花植物对UV-B辐射响应和适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回嵘 李新荣 +2 位作者 贾荣亮 赵昕 刘立超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23-630,共8页
隐花植物是指不产生种子的植物,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表面特征——生物土壤结皮的组成成分,并在其中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生态作用。隐花植物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和适应能力大小对整个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有关增强U... 隐花植物是指不产生种子的植物,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表面特征——生物土壤结皮的组成成分,并在其中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生态作用。隐花植物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和适应能力大小对整个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有关增强UV-B辐射对隐花植物影响的研究已成为目前UV-B辐射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热点之一。通过系统地综述国内外有关隐花植物对UV-B辐射响应和适应机制研究方面的进展,分析了研究趋势,讨论了目前该领域研究的一些不足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以期促进隐花植物的研究,加深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区隐花植物在应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和适应机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 藻类 地衣 保护色素 适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套灌区六排域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洋 张相柱 +4 位作者 张义强 张云 胡宜刚 吴攀 张志山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55-962,共8页
为了研究河套灌区六排域植物物种多样性。于2010年8—9月进行调查,以排沟等级为原则,在干沟、支沟、斗沟或农沟的上、中、下游设置调查断面,每断面沿沟道垂直剖面从沟底到边坡共设置0.5 m×0.5 m的草本样方101个、边坡设置5 m×... 为了研究河套灌区六排域植物物种多样性。于2010年8—9月进行调查,以排沟等级为原则,在干沟、支沟、斗沟或农沟的上、中、下游设置调查断面,每断面沿沟道垂直剖面从沟底到边坡共设置0.5 m×0.5 m的草本样方101个、边坡设置5 m×5 m的灌木样方22个,调查样方内的植物种类和数量。研究结果表明,河套灌区六排域植物由22个科,41个属,43个种组成;其中禾本科、菊科和豆科植物所占比重最大;植物群落主要以芦苇为主的草本组成型;干沟、支沟和斗/农沟的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值分别为0.79、0.37、3.20和0.55,0.90、0.54、4.37和0.62,0.89、0.53、4.25和0.63。随着排沟等级的降低,α多样性指数值随之增加;边坡较沟底有明显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六排域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封条件下贺兰山西坡植被恢复生态效益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敬刚 殷学永 +3 位作者 赵登海 徐建国 苏云 李新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5期15604-15606,共3页
研究围封2年后贺兰山西坡植被盖度、植被组成、地上草本生物量、地表枯落物量及枯落物持水力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围封2年后,贺兰山西坡北段、中段和南段的植被盖度分别增加了10.3%、8.2%、4.4%;围封对贺兰山西坡灌木物种组成影响较小... 研究围封2年后贺兰山西坡植被盖度、植被组成、地上草本生物量、地表枯落物量及枯落物持水力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围封2年后,贺兰山西坡北段、中段和南段的植被盖度分别增加了10.3%、8.2%、4.4%;围封对贺兰山西坡灌木物种组成影响较小,而对草本物种组成影响较大;中段的地上生物量比围封前增加了2.5倍,明显高于北段和南段,而围封对地表枯落物量的影响较小;就枯落物持水力来看,北段地表枯落物的涵养水源能力明显强于中段和南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封 盖度 生物量 持水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沙固定过程中土壤-植被系统演变对水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37
11
作者 肖洪浪 李新荣 +2 位作者 段争虎 李涛 李守忠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09-814,共6页
横穿腾格里沙漠的防风固沙体系始建于 1 95 6年 ,确保了包兰铁路近半个世纪的畅通无阻。在几十年的土壤 -植被系统演变中 ,花棒 +柠条 +油蒿 -干旱砂质新成土的人工系统演变为油蒿 +雾冰藜 +小画眉草 -简育正常干旱土的半天然、天然系... 横穿腾格里沙漠的防风固沙体系始建于 1 95 6年 ,确保了包兰铁路近半个世纪的畅通无阻。在几十年的土壤 -植被系统演变中 ,花棒 +柠条 +油蒿 -干旱砂质新成土的人工系统演变为油蒿 +雾冰藜 +小画眉草 -简育正常干旱土的半天然、天然系统 ;生物结皮发育、结皮层形成改变了降水的再分配过程 ;在 2 0~ 5 0 0cm深度的干旱层因灌木的排水作用而形成 ,低等植物也开始与草本和灌木竞争水分 ,深根系的灌木很难得到降水的补给 ,逐渐退出了防护体系 ;土壤 -植被系统趋于更薄的活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沙 固定过程 土壤-植被系统 系统演变 水环境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人工植被区掘穴蚁(Formica cunicularia)的生态功能 被引量:28
12
作者 陈应武 李新荣 +3 位作者 苏延桂 窦彩虹 贾晓红 张志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08-1514,共7页
掘穴蚁(Formica cunieularia)营筑丘活动,并通过营巢活动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是中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营巢的优势蚁类。在沙坡头人工固沙植被区调查了掘穴蚁对不同固沙年代和不同地形人工固沙区土壤的影响;研究了掘穴蚁的营巢... 掘穴蚁(Formica cunieularia)营筑丘活动,并通过营巢活动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是中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营巢的优势蚁类。在沙坡头人工固沙植被区调查了掘穴蚁对不同固沙年代和不同地形人工固沙区土壤的影响;研究了掘穴蚁的营巢活动对土壤水分、理化性质和种子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固沙年代的延长,掘穴蚁的筑丘活动加强;掘穴蚁筑丘活动对地形的选择顺序依次分别为:丘间低地〉迎风坡〉丘顶〉背风坡;与邻近土壤相比,蚁丘的土壤含水量升高,土壤容重(0~10cm深)、有机质、电导率、全氮、全磷、全钾、可溶性氮、可溶性磷和可溶性钾在蚁丘富集;土壤容重(10~20cm深)和pH值下降;蚁丘对土壤种子库有明显影响(p〈0.01),种子密度和多样性指数在不同取样点间的大小顺序为:苔藓结皮上的蚁丘〉苔藓结皮〉地衣结皮上的蚁丘〉地衣结皮。在沙坡头人工固沙植被区,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特别是土壤环境的提高,导致掘穴蚁大量定居,它的筑巢对土壤具有反馈作用,这种反馈作用导致土壤异质性增强,改善了土壤环境的状况,加速了土壤和植被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穴蚁 生物干扰 土壤特性 土壤种子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西坡植被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0
13
作者 郑敬刚 董东平 +2 位作者 赵登海 何明珠 李新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559-4567,共9页
通过SPSS聚类分析和CANOCO排序研究了贺兰山西坡植被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海拔梯度上,贺兰山西坡植被大致可以划分珍珠猪毛菜(Salsola passerina)-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群落、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大针茅(Stip... 通过SPSS聚类分析和CANOCO排序研究了贺兰山西坡植被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海拔梯度上,贺兰山西坡植被大致可以划分珍珠猪毛菜(Salsola passerina)-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群落、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大针茅(Stipagrandis)群落和蒙古扁桃(Prunus mongolica)-灰榆(Ulmus glaucescens)群落3种类型。从典范对应分析(CCA)排序结果来看,不同植被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存在明显的分异。在珍珠猪毛菜-红砂群落,第一排序轴反映了土壤盐碱化梯度,沿着藏锦鸡儿群落—珍珠猪毛菜、猫头刺群落—珍珠猪毛菜、红砂群落序列,土壤盐碱化程度不断增强;第二排序轴则反映了土壤结构梯度,沿着藏锦鸡儿群落—珍珠猪毛菜、红砂群落—珍珠猪毛菜、猫头刺群落序列,土壤质地逐渐粗化;在短花针茅-大针茅群落,第一排序轴反映了土壤水分梯度,第二排序轴反映了海拔梯度上的水热组合梯度;在蒙古扁桃-灰榆群落,第一排序轴反映了土壤pH梯度,沿着灰榆、蒙古扁桃群落—蒙古扁桃、金露梅群落—蒙古扁桃群落序列,土壤pH值逐渐下降;第二排序轴主要反映了土壤结构梯度,沿着蒙古扁桃群落—灰榆、蒙古扁桃群落—蒙古扁桃、金露梅群落序列,土壤中粉粒、粘粒含量逐渐增加,土壤质地呈细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群落 土壤水分 主成分排序 贺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苔藓结皮对荒漠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被引量:27
14
作者 苏延桂 李新荣 +1 位作者 贾荣亮 潘颜霞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04-508,共5页
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人工植被区和天然植被区苔藓结皮种子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种子库密度随着苔藓结皮的发育呈现增加的趋势,天然植被区是24年生人工植被区的3.4倍.种子库中共发现12种植物种子,分属于6科,其中1年生草本植物... 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人工植被区和天然植被区苔藓结皮种子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种子库密度随着苔藓结皮的发育呈现增加的趋势,天然植被区是24年生人工植被区的3.4倍.种子库中共发现12种植物种子,分属于6科,其中1年生草本植物占70%以上.人工植被区未发现有多年生草本的植物种子,天然植被区多年生草本占20%,半灌木植物在人工植被区和天然植被区分别占20%和10%.人工植被区土壤种子库物种丰富度指数相对较低,而天然植被区物种丰富度指数是人工植被区的2倍;人工植被区土壤种子库物种多样性指数随着结皮的发育略有下降,天然植被区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0.693;人工植被区土壤种子库物种相似性指数为1,相对较高,而人工植物区与天然植被区的物种相似性指数为0.4.苔藓结皮的出现增加了地表粗糙度,有利于对种子的捕获,同时显著地改善了土壤环境,有利于更多植物的定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苔藓结皮 土壤种子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因子对沙漠地区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高艳红 张志山 +1 位作者 刘立超 贾荣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995-6001,共7页
利用Li-6400-09土壤呼吸室和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在植物生长季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植被区和流沙区的土壤呼吸进行了连续测定,并分析了温度和水分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1)植被区和流沙区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特征相似,即夜间... 利用Li-6400-09土壤呼吸室和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在植物生长季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植被区和流沙区的土壤呼吸进行了连续测定,并分析了温度和水分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1)植被区和流沙区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特征相似,即夜间土壤呼吸速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而白天则呈现单峰变化趋势;而季节变化趋势明显不同,即植被区内的土壤呼吸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流沙则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2)植被区和流沙区0~5cm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速率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但植被区的相关性好于流沙区。当0~5cm土壤含水量大于测定期间的平均值(植被区为6.78%、流沙区6.94%)时,植被区和流沙区的土壤呼吸速率都明显高于土壤含水量小于平均值时的土壤呼吸速率,其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之比分别为:2.6、1.5;(3)土壤呼吸速率与地表5cm处土壤温度呈显著的指数关系,当土壤含水量小于测定期间的平均值时,植被区与流沙区的Q10值分别为1.23和1.43;当土壤含水量大于测定期间的平均值时,植被区与流沙区的Q10值分别为2.23和1.72。由此可见,土壤水分不仅影响了土壤呼吸速率的大小,而且还影响了土壤呼吸速率的温度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腾格里沙漠 温度 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植被重建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高艳红 张志山 +1 位作者 刘立超 贾荣亮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26-633,共8页
植被重建是防止和控制沙漠化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探讨腾格里沙漠植被重建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利用Li-6400-09土壤呼吸室于2007年观测了1989年建立的植被重建区和流沙区土壤呼吸差异,并采用根系隔离法区分了植被重建区的土壤基础呼吸和根际... 植被重建是防止和控制沙漠化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探讨腾格里沙漠植被重建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利用Li-6400-09土壤呼吸室于2007年观测了1989年建立的植被重建区和流沙区土壤呼吸差异,并采用根系隔离法区分了植被重建区的土壤基础呼吸和根际呼吸。结果表明,植被重建18a显著影响了该区土壤CO2的释放过程,总土壤呼吸速率由流沙区的CO20.107±0.008μmolm-2s-1显著增加到植被区CO20.483±0.033μmolm-2s-1,而且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季节波动。植被重建不但导致根际呼吸速率增加,而且影响了土壤基础呼吸速率。此外,植被重建区灌木的缀块状分布格局和养分的空间异质性导致了土壤呼吸的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格里沙漠 植被重建 土壤呼吸 土壤基础呼吸 根际呼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漠人工植被蒸渗池测定及蒸腾量推算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志山 李新荣 +3 位作者 何明珠 郑敬刚 贾荣亮 苏延桂 《草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6期32-37,共6页
2003年6月-2004年10月植物生长季,利用表面覆盖油毡的非称重式蒸渗池测定了油蒿和柠条的蒸腾量,观测了土壤水分平衡场的蒸散量及植物地上部分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蒸渗池测定结果通过单位换算统一和尺度转换,同LI-1600气孔计测定结果进... 2003年6月-2004年10月植物生长季,利用表面覆盖油毡的非称重式蒸渗池测定了油蒿和柠条的蒸腾量,观测了土壤水分平衡场的蒸散量及植物地上部分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蒸渗池测定结果通过单位换算统一和尺度转换,同LI-1600气孔计测定结果进行方差分析表明物种间(油蒿和柠条)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测定方法间(蒸渗池和LI-1600气孔计)差异不显著。从而说明,在干旱沙漠区利用蒸渗池表面覆盖油毡测定植物蒸腾是可行的,以叶面积指数和有效盖度为基础进行叶片水平与种群水平间的尺度转换是成功的;同时,基于蒸渗池测定结果推算出了土壤水分平衡场4个样地的蒸腾总量。2003年的降水量约是2004年降水量110.9 mm的2倍多;受此影响,2003年的植物地上部分生长情况好于2004年;同时,干旱不仅降低了样地内植物的蒸腾量和蒸散量,而且增加了降水的蒸发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人工植被区 蒸渗池 蒸腾 蒸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固沙区深层土壤无机碳密度及其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18
作者 赵洋 陈永乐 +4 位作者 张志山 吴攀 回嵘 虎瑞 高艳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06-210,共5页
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天然植被区、流沙区以及1964,1981,1990年建立的人工固沙植被区0-3.0m剖面土壤和根鞘中无机碳含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天然植被区和固沙区总无机碳密度高于流沙区,分别为15.2,10.7,9.38kg/m2;根鞘中无机... 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天然植被区、流沙区以及1964,1981,1990年建立的人工固沙植被区0-3.0m剖面土壤和根鞘中无机碳含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天然植被区和固沙区总无机碳密度高于流沙区,分别为15.2,10.7,9.38kg/m2;根鞘中无机碳含量占土壤总无机碳含量的20%以上。不同年代固沙区和流沙区无机碳含量垂直分布特征均表现为表层显著高于中层和深层无机碳储量;根鞘中无机碳含量表现为逐渐递增的趋势,1.5-3.0m土层根鞘中无机碳含量最高,为0.3~1.4kg/m3。植物恢复有利于土壤无机碳的固存,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总无机碳含量;根鞘中的无机碳是干旱半干旱区土壤无机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估算土壤总无机碳储量时应给予充分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鞘 固沙区 干旱区 土壤无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坡头站荒漠生态环境长期定位监测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爱霞 曹占江 谭会娟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17-624,共8页
积累、管理和共享科学数据是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科研、监测的日常工作之一。基于"沙坡头站动态监测数据库管理系统"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沙坡头站荒漠生态环境长期定位监测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在系统结构、后台... 积累、管理和共享科学数据是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科研、监测的日常工作之一。基于"沙坡头站动态监测数据库管理系统"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沙坡头站荒漠生态环境长期定位监测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在系统结构、后台管理、数据共享服务方式及Web页面与用户的交互性等方面均有优化提高,用户将更加快捷、直观地了解沙坡头站监测数据的管理与集成,有效使用和共享数据。该信息系统将为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搭建长期、综合的数据与信息交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生态系统 定位监测 元数据 信息管理 数据共享
原文传递
沙漠人工植被地上部分生长动态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应武 张志山 +2 位作者 郑敬刚 李新荣 张景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819-1826,共8页
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2种人工植被柠条和油蒿在4种配置方式下地上部分的生长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配置方式下它们的密度、高度、冠幅和生物量基本不变或略微呈下降趋势;油蒿新梢的年生长动态呈S型曲线,柠条新梢春季生长速度较快,... 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2种人工植被柠条和油蒿在4种配置方式下地上部分的生长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配置方式下它们的密度、高度、冠幅和生物量基本不变或略微呈下降趋势;油蒿新梢的年生长动态呈S型曲线,柠条新梢春季生长速度较快,7月份以后生长速度缓慢或基本停止生长;柠条、油蒿地上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的年变化均表现为双峰型,4种配置方式下共有8种1年生植物入侵,并具有较高的植被盖度;同其它3个样地相比,纯油蒿样地1年生植物的密度、盖度和生物量明显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人工植被区 植物地上部分 生长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