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重力下热薄材料燃烧特性的窄通道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肖原 胡俊 +1 位作者 王双峰 赵建福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877-1882,共6页
利用高度分别为10mm,12mm和14mm的水平窄通道对微重力环境下热薄材料表面的火焰传播、材料的可燃极限进行了地面实验模拟研究。在环境氧气浓度为18%和21%,气流速度为0-50cm/s条件下,窄通道模拟实验结果与已有微重力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 利用高度分别为10mm,12mm和14mm的水平窄通道对微重力环境下热薄材料表面的火焰传播、材料的可燃极限进行了地面实验模拟研究。在环境氧气浓度为18%和21%,气流速度为0-50cm/s条件下,窄通道模拟实验结果与已有微重力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气流速度小于15-20cm/s时,高度为12mm和14mm的窄通道能较好模拟微重力条件下材料表面的火焰传播,气流速度大于15-20cm/s时,高度为10mm的通道能较好模拟;高度为12mm和14mm的窄通道能够模拟热薄材料的可燃极限曲线,而高度为10mm的通道模拟的可燃极限曲线则出现一定偏差。分析认为,窄通道能够有效地限制浮力对流,进而提供模拟微重力条件下材料燃烧特性的实验环境,通道内的剩余浮力对流和通道壁面热损失可能是造成材料燃烧特性定量差别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传播 微重力 地面模拟 热薄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重力池沸腾中的气泡行为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刘鹏 吴克 +3 位作者 杜王芳 赵建福 李会雄 李凯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1-226,共6页
采用图像分析方法,对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沸腾气泡实验项目获得的微重力单气泡过冷沸腾实验图像进行研究,提取并分析了微重力条件下单个气泡的生长过程.实验中观察到气泡激发形成、稳定黏附生长和滑移三个阶段,其中气泡稳定黏附... 采用图像分析方法,对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沸腾气泡实验项目获得的微重力单气泡过冷沸腾实验图像进行研究,提取并分析了微重力条件下单个气泡的生长过程.实验中观察到气泡激发形成、稳定黏附生长和滑移三个阶段,其中气泡稳定黏附生长又可分为底部扩张与回退两个子阶段.在气泡稳定黏附生长的底部扩张子阶段,气泡半径可以表示为时间的指数函数,时间指数从初期小气泡时的0.42减小到中期的0.28,最终趋于0.气泡尺寸在气泡底部收缩之初略有回调,随后再次缓慢增大,直到过冷液体完全侵入气泡底部,使气泡与加热面脱离,并在外界扰动作用下在加热面上滑移.相关数据可以作为沸腾现象中气泡热动力学分析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 单气泡沸腾 气泡热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重力细胞生物学实验地面模拟技术研究
3
作者 孙树津 宫元卫 +4 位作者 高宇欣 霍波 章燕 陈娟 龙勉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S1期116-117,共2页
关键词 模拟微重力 地面模拟 生物学实验 贴壁依赖性细胞 旋转培养 细胞培养 空间实验 培养液 重力变化 实验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重力燃烧实验火焰结构显示和全场温度测量的原理样机
4
作者 王静 孙志斌 +3 位作者 代斌 戴国亮 孔黎明 王宝瑞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6-342,共7页
用于空间燃烧实验的设备要求轻重量、小尺寸和多功能.将纹影法、彩虹纹影偏折法与差分干涉法相结合,研制了可用于火焰结构显示和全场温度测量的原理样机.该原理样机具有重量轻、尺寸小、模块化和多功能等特点.通过微重力落塔实验,检验... 用于空间燃烧实验的设备要求轻重量、小尺寸和多功能.将纹影法、彩虹纹影偏折法与差分干涉法相结合,研制了可用于火焰结构显示和全场温度测量的原理样机.该原理样机具有重量轻、尺寸小、模块化和多功能等特点.通过微重力落塔实验,检验了利用纹影法测量火焰结构的功能,同时在常重力条件下检验了利用彩虹纹影偏折法和差分干涉法测量火焰全场温度的功能.结果表明,火焰结构分辨率不低于1mm,火焰温度测量结果精确,相对误差小于2%.该原理样机将提升空间燃烧的观察方法,有助于未来空间燃烧实验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 火焰结构 火焰温度场 原理样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金属固体材料在微重力环境中的着火及燃烧特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双峰 尹永利 +3 位作者 朱凤 刘仁豪 杨京松 田柳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7-220,共4页
微重力条件下固体材料的着火和火焰传播特性研究对于发展燃烧理论、保障航天器防火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地面设施微重力时间长度的限制,已有对微重力下材料燃烧过程的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热薄材料,而关于热厚材料的实验结果十分有限.作... 微重力条件下固体材料的着火和火焰传播特性研究对于发展燃烧理论、保障航天器防火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地面设施微重力时间长度的限制,已有对微重力下材料燃烧过程的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热薄材料,而关于热厚材料的实验结果十分有限.作为实践十号(SJ-10)卫星科学实验项目之一,非金属材料燃烧实验将利用长时间微重力条件开展低速流动中典型热厚材料着火和火焰传播过程研究.简要介绍非金属材料燃烧项目的研究目标、空间实验内容、有效载荷技术特点和地面实验验证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金属固体材料 着火 火焰传播 微重力 实践十号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重力池沸腾过程中的气泡热动力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吴克 赵建福 李会雄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3-206,共4页
微重力池沸腾过程中的气泡热动力学特征研究项目是实践十号返回式卫星科学实验任务之一,主要关注微重力池沸腾过程中孤立生长气泡周围局部流动与传热机理.目前,实验装置SOBER-SJ10正样产品已完成研制和地面测试,并开展了一系列地面对比... 微重力池沸腾过程中的气泡热动力学特征研究项目是实践十号返回式卫星科学实验任务之一,主要关注微重力池沸腾过程中孤立生长气泡周围局部流动与传热机理.目前,实验装置SOBER-SJ10正样产品已完成研制和地面测试,并开展了一系列地面对比实验.地面实验结果表明设备工作正常,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地面实验结果表明过冷度对起始沸腾过热度影响甚微.空间飞行实验将于近期进行,其结果将加深对沸腾传热机理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态池沸腾 沸腾起始 气泡热动力学行为 微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重力下的细胞生长与物质输运 被引量:2
7
作者 孙树津 陈勤 +3 位作者 王成之 李宁 吕东媛 龙勉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1-224,共4页
空间微重力条件可引起显著的人体生理变化,细胞水平的研究是认识其机制的重要环节.微重力对生命活动的影响主要是由于重力变化后生物体内外的力学环境变化引起的,失重本身可能引起细胞组织结构的应力状态变化,失重后流体行为的改变也可... 空间微重力条件可引起显著的人体生理变化,细胞水平的研究是认识其机制的重要环节.微重力对生命活动的影响主要是由于重力变化后生物体内外的力学环境变化引起的,失重本身可能引起细胞组织结构的应力状态变化,失重后流体行为的改变也可能造成物质交换条件的变化进而影响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从微重力下细胞生长与物质输运条件依赖性的规律出发,以生物力学的视角探索上述问题,有助于理解重力对于生命活动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 细胞 生长 物质输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重力下胶原蛋白纤维化及羟基磷灰石结晶的初步研究
8
作者 王静 蓝鼎 +2 位作者 王育人 戴国亮 孔黎明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0-335,共6页
在长期空间飞行过程中,骨质丢失是一个严重问题.羟基磷灰石(HAP)晶体是骨骼的主要成分,骨骼中的胶原蛋白纤维在HAP生长结晶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研究了胶原蛋白纤维化过程在模拟微重力和常重力条件下的变化,对以胶原蛋白纤维作为模板生... 在长期空间飞行过程中,骨质丢失是一个严重问题.羟基磷灰石(HAP)晶体是骨骼的主要成分,骨骼中的胶原蛋白纤维在HAP生长结晶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研究了胶原蛋白纤维化过程在模拟微重力和常重力条件下的变化,对以胶原蛋白纤维作为模板生长出的HAP晶体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胶原蛋白溶液中形成的胶原蛋白纤维,其内部孔隙数量和尺寸在模拟微重力条件下要明显大于常重力条件下,胶原蛋白纤维内部孔隙的分布也不同于常重力条件下的结果.以模拟微重力条件下形成的胶原蛋白纤维为模板生长出的HAP晶体主要为立方体状,而以常重力条件下形成的胶原蛋白纤维为模板生长出的HAP晶体形貌主要为板状.该结果有助于未来进一步阐明空间骨质丢失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微重力 胶原蛋白 纤维化 晶体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搭载实践十号卫星的蒸发液滴空间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秋生 解京昌 +4 位作者 朱志强 林海 陈雪 徐国峰 高源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1-202,共2页
实践十号蒸发对流实验以微重力环境中的蒸发相变流体界面过程为主要研究内容,利用空间微重力条件下浮力对流消失和热毛细对流起主导作用的特殊环境,实验研究置于加热底板的蒸发液滴相变过程中表面蒸发与表面张力驱动对流的耦合机理.利... 实践十号蒸发对流实验以微重力环境中的蒸发相变流体界面过程为主要研究内容,利用空间微重力条件下浮力对流消失和热毛细对流起主导作用的特殊环境,实验研究置于加热底板的蒸发液滴相变过程中表面蒸发与表面张力驱动对流的耦合机理.利用研制的空间蒸发对流装置完成了在轨工况的科学匹配实验,得到了不同工况(温度、液滴大小、加热底板材料)下蒸发液滴形貌和热流量、蒸发速率等变化规律.为后续空间实验结果的比对分析提供了前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 相变传热 热毛细效应 微重力 空间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毛细对流表面波空间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康琦 段俐 +6 位作者 尹永利 杨京松 吴笛 赵肆方 姜欢 章楚 胡文瑞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7-210,共4页
介绍了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19项科学项目载荷之一:热毛细对流箱表面波空间实验研究,包括项目研究目标、意义、研究内容、空间实验模型及地面匹配实验结果等.阐述了本项目开展空间实验研究的必要性,用科学的地面实验研究数据预测... 介绍了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19项科学项目载荷之一:热毛细对流箱表面波空间实验研究,包括项目研究目标、意义、研究内容、空间实验模型及地面匹配实验结果等.阐述了本项目开展空间实验研究的必要性,用科学的地面实验研究数据预测和对比微重力条件下可能获得的研究结果,展望本项目可能取得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毛细对流 微重力 体积效应 转捩途径 有效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物力学学科优先资助领域的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龙勉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S1期5-5,共1页
关键词 优先资助领域 生物力学研究 力学学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生物材料力学 思考 学科发展动态 基础研究 国际 流动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感性耦合射频等离子体中和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贺建武 马隆飞 +3 位作者 薛森文 章楚 段俐 康琦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73-1680,共8页
为了研究适用于百瓦级电推力器的离子束流中和技术,基于电子鞘层模型、射频等离子体最优放电技术和通过插入探针实现快速点火的方法,设计了一套小型感性耦合射频等离子体中和器(RF plasma neutralizer,RPN)。实验研究了RPN中和器的稳定... 为了研究适用于百瓦级电推力器的离子束流中和技术,基于电子鞘层模型、射频等离子体最优放电技术和通过插入探针实现快速点火的方法,设计了一套小型感性耦合射频等离子体中和器(RF plasma neutralizer,RPN)。实验研究了RPN中和器的稳定工作条件和电子引出特性,实现了RPN中和器稳定工作和电子有效引出。实验结果表明:电子引出特性主要取决于发射孔附近阳极斑的形成与否,而阳极斑的形成又主要受结构设计、工质流量和偏置电压等运行条件的影响;通过对RPN运行条件的优化试验,获得了55~150m A可调电子束流范围和较高的工质利用系数(3.9~10.5),满足离子束流中和需求;另外,实验中还观察到了电子束流随工质流量或偏置电压的迟滞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耦合等离子体 中和器 离子推力器 空心阴极 电子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微牛级推力测量系统设计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超 贺建武 +1 位作者 康琦 段俐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6-534,共9页
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需要具有亚微牛级推力分辨率和推力噪声的微推力器来实现卫星平台高精度无拖曳控制任务,为了在地面对所需微推力器的推力进行标定,设计并研制了一套基于扭摆的亚微牛级推力测量系统。该系统选用高精度、高分辨率电容... 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需要具有亚微牛级推力分辨率和推力噪声的微推力器来实现卫星平台高精度无拖曳控制任务,为了在地面对所需微推力器的推力进行标定,设计并研制了一套基于扭摆的亚微牛级推力测量系统。该系统选用高精度、高分辨率电容式位移传感器作为扭摆角位移传感装置,利用高精度电子天平对静电梳进行标定,再利用该静电梳标定扭摆,得到推力与角位移的关系。此外,研究了高精度弱力标定技术和亚微牛级微推力在线测量技术,分析了测量误差来源以及控制方案,最后利用静电梳产生标准弱力测量扭摆推力分辨能力和范围等。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测推力范围为0~400μN,分辨率达到0.1μN,背景噪声功率谱密度优于0.1μN/√Hz(10 mHz^1 Hz),满足空间引力波探测在10 mHz^1 Hz频段推力测量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力波 扭摆 微推力器 弱力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层液体Bénard-Marangoni对流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李陆军 段俐 +1 位作者 胡良 康琦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9-336,共8页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对两层流体Bénard-Marangoni对流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了各种不同厚度比下的临界对流模式,同时研究了在温差变大时向超临界对流模式转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界面张力对各种对流模式的形成和转变具有重要的...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对两层流体Bénard-Marangoni对流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了各种不同厚度比下的临界对流模式,同时研究了在温差变大时向超临界对流模式转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界面张力对各种对流模式的形成和转变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层流体 Bénard-Marangoni 对流模式 PIV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构型影响固体材料可燃特性实验研究
15
作者 吴传嘉 朱凤 王双峰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3-659,共7页
以凹槽和凸台为研究对象,对具有局部构型的平板开展可燃特性研究,特别开展了火焰向下传播和熄灭实验.火焰传播分为两个阶段,初始阶段棱角处火焰传播速度比平面快,一段时间后,整个火焰锋面达到与棱角处火焰相同的传播速度.考虑棱角结构... 以凹槽和凸台为研究对象,对具有局部构型的平板开展可燃特性研究,特别开展了火焰向下传播和熄灭实验.火焰传播分为两个阶段,初始阶段棱角处火焰传播速度比平面快,一段时间后,整个火焰锋面达到与棱角处火焰相同的传播速度.考虑棱角结构与圆柱表面火焰传播相似,将棱角等效成圆柱建立了火焰传播模型,可准确预测具有局部构型材料的火焰传播速度.棱角结构对可燃极限影响并不显著,局部最薄或最窄的尺度决定其极限氧气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构型 火焰传播 可燃极限 等效圆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力效应对射流扩散火焰转捩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李丹 王双峰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7-233,共7页
对不同空气伴流速度下丙烷层流射流火焰向湍流火焰的转捩过程进行实验观测,分析伴流对火焰转捩行为及稳定性的影响.相对于静止环境中的射流火焰,较大速度的伴流可以减小浮力效应对射流扩散火焰转捩过程的影响,使火焰发生转捩的临界Reyno... 对不同空气伴流速度下丙烷层流射流火焰向湍流火焰的转捩过程进行实验观测,分析伴流对火焰转捩行为及稳定性的影响.相对于静止环境中的射流火焰,较大速度的伴流可以减小浮力效应对射流扩散火焰转捩过程的影响,使火焰发生转捩的临界Reynolds数(Re_(cr))增大,即火焰推迟转捩.但当伴流速度较小时,Re_(cr)保持不变,转捩过程中的射流火焰发生周期性振荡,振荡幅度随着伴流速度的增大而减小,继续增大伴流速度,火焰振荡的周期性最终消失,转而呈现随机性.实验还发现,喷嘴直径较大的扩散火焰的Re_(cr)更大.考虑到火焰对燃料射流局部流动状态的影响,对此现象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火焰 湍流转捩 火焰稳定性 同轴伴流 浮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重力条件下不同截面形状管中毛细流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徐升华 周宏伟 +2 位作者 王彩霞 王林伟 孙祉伟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362-367,共6页
利用落塔设施创造的短时间微重力条件,研究了不同尺寸的正方形和三角形截面的毛细管中的流体在微重力条件下的流动行为,并与圆形毛细管中的毛细流动进行了对比,总结出了毛细管尺寸和截面形状对界面张力主导的毛细流动行为的影响规律.结... 利用落塔设施创造的短时间微重力条件,研究了不同尺寸的正方形和三角形截面的毛细管中的流体在微重力条件下的流动行为,并与圆形毛细管中的毛细流动进行了对比,总结出了毛细管尺寸和截面形状对界面张力主导的毛细流动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对于同样形状的毛细管,其尺寸对于毛细流动的影响规律基本相同;而对于不同的截面形状,方形管和三角形管都与截面积小得多的圆形管有一定的类似性.相关结果对于深入理解不同条件下的界面张力主导的毛细流动特性,以及在空间微重力条件下通过改变毛细管的形状来实现流速和流量的独立控制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 毛细流动 毛细管形状
原文传递
1A级射频感性耦合等离子体中和器电子引出特性研究
18
作者 付佳豪 马隆飞 +3 位作者 贺建武 罗军 康琦 段俐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8-274,共7页
为解决低轨道吸气式离子电推力器的电中和问题,设计了一套抗氧化能力强、长寿命的1 A级氙工质感性耦合等离子体中和器,实验研究了发射孔径对其电子引出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发射孔径的变化,会对中和器电子引出电压、饱和电流和工... 为解决低轨道吸气式离子电推力器的电中和问题,设计了一套抗氧化能力强、长寿命的1 A级氙工质感性耦合等离子体中和器,实验研究了发射孔径对其电子引出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发射孔径的变化,会对中和器电子引出电压、饱和电流和工质利用系数产生较大的影响,且在部分孔径下发现了电子束流随引出电压上升时出现二次跃变现象,根据工质利用系数和电子引出功耗比确定出中和器最优发射孔径为1.5 mm;电子束流引出为1 A时,工质利用系数达到27.7,电子引出功耗比为94.6 W/A。同时,测试了中和器温度对工作稳定性的影响,中和器热平衡状态下与点火初期相比中和器电子引出性能下降约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推力器 电推进系统 中和器 感性耦合等离子体 发射孔径 电流跃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重力和常重力环境中柱状固体材料表面火焰传播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传嘉 朱凤 王双峰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672-2677,共6页
在微重力和常重力环境中,对不同氧气浓度下柱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表面火焰传播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微重力实验观测了低速强迫对流中的火焰传播,地面实验研究了浮力对流影响下火焰向下传播的规律,分析了氧气浓度与流动对火焰传播... 在微重力和常重力环境中,对不同氧气浓度下柱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表面火焰传播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微重力实验观测了低速强迫对流中的火焰传播,地面实验研究了浮力对流影响下火焰向下传播的规律,分析了氧气浓度与流动对火焰传播的影响。微重力和常重力下的火焰在形态和传播速度上具有显著区别。结合微重力和常重力的实验结果,将火焰传播速度随气流速度的变化关系分为三个区:辐射控制区,传热控制区和化学反应控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传播 柱状固体材料 微重力 浮力对流
原文传递
水下吸声机理与吸声材料 被引量:27
20
作者 王育人 缪旭弘 +4 位作者 姜恒 陈猛 刘宇 徐文帅 蒙丹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2-121,共30页
随着我国加速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对先进水下吸声材料的需求日益迫切.与空气吸声不同,水下的高静水压力和复杂的海洋环境对水下吸声材料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吸声问题的本质是如何将弹性能高效地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能量.本文综述了主... 随着我国加速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对先进水下吸声材料的需求日益迫切.与空气吸声不同,水下的高静水压力和复杂的海洋环境对水下吸声材料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吸声问题的本质是如何将弹性能高效地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能量.本文综述了主要以聚合物分子内摩擦机制及界面耗能机制为基础的传统水下吸声材料.传统水下吸声材料面临的主要是其在低频及高静水压力下吸声性能差的问题.这是因为:一方面受质量密度定律的限制,有限厚度的水下吸声材料无法有效吸收水中传来的低频声波;另一方面,在高静水压力下,弹性材料如高分子聚合物会变"硬",从而大大降低了声波弹性能的转换效率.随着局域共振理论及超材料概念的提出,发展出了一系列新型水下吸声材料,为解决水下吸声材料遇到的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局域共振理论的特点是可以用小尺度结构控制长波声波的传播,从而可以解决低频吸声问题.本文重点综述了局域共振理论,以及由此发展出的声子木堆、声子玻璃等新型水下吸声材料.声子玻璃材料在局域共振理论基础上,通过引入多孔金属骨架结构提高了材料的抗压性能,从而解决了高静水压力下材料吸声性能变差的问题.本文最后对水下吸声材料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吸声材料 水下吸声性能 局域共振 声子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