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泥炭地亚表层含碳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
4
1
作者
胡云龙
白银萍
+4 位作者
董发勤
陈槐
黄晶
刘明学
杨刚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95-400,共6页
泥炭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碳库,其碳动态对全球碳循环起着重要影响. 近年来,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泥炭地急剧退化. 表层泥炭在有氧环境下快速分解,亚表层也可能加速代谢过程. 结合国内外有关亚表层泥炭的研究进展,综述...
泥炭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碳库,其碳动态对全球碳循环起着重要影响. 近年来,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泥炭地急剧退化. 表层泥炭在有氧环境下快速分解,亚表层也可能加速代谢过程. 结合国内外有关亚表层泥炭的研究进展,综述和阐释自然环境下和退化后亚表层泥炭地二氧化碳和甲烷两种含碳温室气体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 结果表明,泥炭地退化后,亚表层会迅速参与到泥炭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水位、植被、温度是影响泥炭地碳循环的主要自然因子,排水、耕作、放牧是主要人为因子. 目前对泥炭地亚表层含碳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主要侧重于温室气体通量对不同影响因子的短期响应,在后续研究中应结合新的研究技术与方法,加强泥炭地亚表层碳排放机理的研究. (图1 参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表层泥炭
碳循环
土壤酶
退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原文传递
川西北高原路侧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
10
2
作者
阳小成
赵桂丹
+1 位作者
熊曼君
彭幼红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9-244,共6页
道路交通活动可导致道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 为了解川西北高原路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以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为例,研究不同车流量区域路侧重金属镉(Cd)、铜(Cu)、镍(Ni)、铅(Pb)、锌(Zn)的分布特征与规律,并采用单项污染...
道路交通活动可导致道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 为了解川西北高原路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以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为例,研究不同车流量区域路侧重金属镉(Cd)、铜(Cu)、镍(Ni)、铅(Pb)、锌(Zn)的分布特征与规律,并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公路交通导致的重金属污染情况. 结果表明:车流量增加对区域路侧土壤重金属含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路侧土壤Cd和Zn含量均高于高寒草甸土壤的背景值含量,并随车流量增加呈上升趋势. 基于单项污染指数法的结果显示3种车流量等级区域路侧都受到Cd重度污染,部分区域受Ni、Pb、Zn轻度污染. 基于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的结果显示车流量大的区域路侧土壤存在重金属中度污染,车流量中等和车流量低的区域路侧土壤存在重金属轻度污染. 总体上,由于本地区道路建设和使用年限相对较短,与其他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城市或地区比较,路侧重金属染污生态风险中等,但部分重金属元属(如Cd和Zn)的生态风险较大,随着道路使用年限的增加势必对当地生态平衡产生影响,需引起重视. (图2 表8 参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北高原
车流量
重金属污染
风险评价
原文传递
题名
泥炭地亚表层含碳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
4
1
作者
胡云龙
白银萍
董发勤
陈槐
黄晶
刘明学
杨刚
机构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
科学
与工程
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西南科技大学固体废物处理与
资源
化教育部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95-400,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244)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KXYS20S150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4CB846003)资助~~
文摘
泥炭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碳库,其碳动态对全球碳循环起着重要影响. 近年来,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泥炭地急剧退化. 表层泥炭在有氧环境下快速分解,亚表层也可能加速代谢过程. 结合国内外有关亚表层泥炭的研究进展,综述和阐释自然环境下和退化后亚表层泥炭地二氧化碳和甲烷两种含碳温室气体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 结果表明,泥炭地退化后,亚表层会迅速参与到泥炭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水位、植被、温度是影响泥炭地碳循环的主要自然因子,排水、耕作、放牧是主要人为因子. 目前对泥炭地亚表层含碳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主要侧重于温室气体通量对不同影响因子的短期响应,在后续研究中应结合新的研究技术与方法,加强泥炭地亚表层碳排放机理的研究. (图1 参57)
关键词
亚表层泥炭
碳循环
土壤酶
退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Keywords
subsurface peatlands
carbon cycle
soil enzyme
degradation
climate change
human activity
分类号
X1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川西北高原路侧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
10
2
作者
阳小成
赵桂丹
熊曼君
彭幼红
机构
成都
理工大学环境
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9-244,共6页
基金
环境保护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00397)
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2017SZ0080)资助~~
文摘
道路交通活动可导致道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 为了解川西北高原路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以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为例,研究不同车流量区域路侧重金属镉(Cd)、铜(Cu)、镍(Ni)、铅(Pb)、锌(Zn)的分布特征与规律,并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公路交通导致的重金属污染情况. 结果表明:车流量增加对区域路侧土壤重金属含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路侧土壤Cd和Zn含量均高于高寒草甸土壤的背景值含量,并随车流量增加呈上升趋势. 基于单项污染指数法的结果显示3种车流量等级区域路侧都受到Cd重度污染,部分区域受Ni、Pb、Zn轻度污染. 基于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的结果显示车流量大的区域路侧土壤存在重金属中度污染,车流量中等和车流量低的区域路侧土壤存在重金属轻度污染. 总体上,由于本地区道路建设和使用年限相对较短,与其他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城市或地区比较,路侧重金属染污生态风险中等,但部分重金属元属(如Cd和Zn)的生态风险较大,随着道路使用年限的增加势必对当地生态平衡产生影响,需引起重视. (图2 表8 参27)
关键词
川西北高原
车流量
重金属污染
风险评价
Keywords
northwestern Sichuan Plateau
traffic density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risk assessment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泥炭地亚表层含碳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胡云龙
白银萍
董发勤
陈槐
黄晶
刘明学
杨刚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4
原文传递
2
川西北高原路侧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阳小成
赵桂丹
熊曼君
彭幼红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