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激光选通成像技术的水下远距离目标智能识别系统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谈宇光 +6 位作者 刘鹏 陈良培 陈帅宝 罗栋 何为 焦国华 陈巍 《集成技术》 2023年第2期39-52,共14页
由于水体对电磁波的吸收与散射,水下光学成像存在“看不远”和“看不清”的问题,而水下激光距离选通成像技术可以提高水下光学成像距离和图像对比度。该文介绍了以水下激光距离选通成像技术为基础的水下远距离目标智能识别系统研究。实... 由于水体对电磁波的吸收与散射,水下光学成像存在“看不远”和“看不清”的问题,而水下激光距离选通成像技术可以提高水下光学成像距离和图像对比度。该文介绍了以水下激光距离选通成像技术为基础的水下远距离目标智能识别系统研究。实验结果显示,成像距离超过7倍衰减长度。该研究结合深度学习算法,在功率受限的硬件条件下,实现了目标的准实时检测,检测速度达0.8 f/s。水下激光距离选通成像技术与深度学习算法的结合,有望实现水下光学成像“看得远”和“看得清”的同时,实现“看得快”和“看得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光学成像 选通成像 深度学习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脊柱骨肌系统仿真的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玮 王冬梅 +2 位作者 薛斌 李飞跃 李光林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38-438,共1页
目的当今社会,以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为代表的脊柱疾病发病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但其诱发因素(如椎关节负荷)尚缺乏无创且精准的分析方法,同时常用的治疗手段如整脊手法也存在作用机理不明确的问题。通过先进的生物力学仿真方法探究整脊... 目的当今社会,以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为代表的脊柱疾病发病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但其诱发因素(如椎关节负荷)尚缺乏无创且精准的分析方法,同时常用的治疗手段如整脊手法也存在作用机理不明确的问题。通过先进的生物力学仿真方法探究整脊手法对LDH患者脊柱骨肌系统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一套基于动态优化的脊柱骨肌系统仿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肌系统 脊柱疾病 整脊手法 手法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手段 诱发因素 动态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手机视频运动捕捉技术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学及肢体协调性分析
3
作者 彭迎虎 王玮 +3 位作者 陈瑱贤 方鹏 李海 李光林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9-129,共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基于双手机视频的运动捕捉方法,分析偏瘫步态和健康步态的下肢关节运动学和肢体协调性之间的差异。方法招募了17名中风患者和20名健康受试者,收集他们进行步态行走时的双手机视频数据。通过预处理视频数据得到受试者...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基于双手机视频的运动捕捉方法,分析偏瘫步态和健康步态的下肢关节运动学和肢体协调性之间的差异。方法招募了17名中风患者和20名健康受试者,收集他们进行步态行走时的双手机视频数据。通过预处理视频数据得到受试者的骨架模型和骨标志点数据,进而输入到肌骨模型中获取下肢关节角度。采用统计参数映射方法和连续相对相位分析研究偏瘫侧、非偏瘫侧和健康肢体的肢体间协调和关节运动学。结果研究发现对照组肢体在41%~55%步态中的髋关节伸展角度显著高于偏瘫侧和非偏瘫侧(P<0.05),而在64%~90%时的髋关节屈曲角度也最高。偏瘫侧膝关节在站立相末期和摆动前期的屈曲角度明显低于非偏瘫侧和对照组(P<0.05)。此外,偏瘫侧距下关节在整个步态周期中呈现内翻趋势。在肢体协调性方面,偏瘫侧大腿-小腿在摆动相期间的连续相对相位角度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偏瘫患者的下肢关节角度整体小于健康受试者,且偏瘫侧肢体在摆动相期间的肢体协调性较差。本研究采用便携的运动捕捉方法研究了偏瘫步态模式,有助于评估偏瘫步态并改进康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受试者 摆动相 偏瘫步态 中风患者 偏瘫患者 下肢运动 康复方案 距下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刺激的上肢截肢者诱发手指幻肢感初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迎英 姜乃夫 +4 位作者 彭雨辉 张玉彬 谢俊 方鹏 李光林 《集成技术》 2019年第4期1-13,共13页
目前商用假肢缺乏有效的感觉反馈机制,人们通过机械刺激可进行间接的感觉反馈,但仍不能产生"自然"感觉。一些研究者们通过神经内植入式电刺激可以帮助使用者获取"自然"感觉,这种有创的方式需要进行手术且对电极材... 目前商用假肢缺乏有效的感觉反馈机制,人们通过机械刺激可进行间接的感觉反馈,但仍不能产生"自然"感觉。一些研究者们通过神经内植入式电刺激可以帮助使用者获取"自然"感觉,这种有创的方式需要进行手术且对电极材料的要求很严格。相比之下,经皮电刺激更易实现,然而目前的研究还缺乏有效的控制策略来主动调控电刺激参数。因此,该文对经皮电刺激诱发手指幻肢感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结合脑电信号(EEG)特征,探究了一种客观的方法来评价电刺激参数与所诱发的手指幻肢感觉的关系,使得实现电刺激参数的主动调控成为可能。结果初步表明了通过经皮电刺激可以诱发上臂截肢患者幻肢手指收缩的感觉;并且,通过分析脑电地形分布可建立刺激的位置与所诱发感觉的位置之间的关系;通过提取事件相关电位并分析其曲线特征,可判断所施加的电刺激强度是否足够诱发明显的幻肢感觉。该研究有助于在电刺激诱发幻肢感的研究中实现刺激参数的自动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电刺激 截肢者 幻肢感觉 脑电信号 事件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节点相似度的社团划分方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甘立强 王旭阳 +1 位作者 燕楠 王岚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18年第2期213-217,240,共6页
社团划分有助于了解网络结构、分析网络特性。大多数传统的社团划分方法只关注于网络的局部信息,通过优化特定的目标函数进行社团的划分,但是这种方法往往只针对特定的网络有效,不具有普遍性。因此,论文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网络局部信息... 社团划分有助于了解网络结构、分析网络特性。大多数传统的社团划分方法只关注于网络的局部信息,通过优化特定的目标函数进行社团的划分,但是这种方法往往只针对特定的网络有效,不具有普遍性。因此,论文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网络局部信息和全局信息的算法,该算法不需要任何的关于社团的先验知识,同时在选择不同初始节点的情况下,社团及其划分结果都具有鲁棒性。通过用一些真实网络评估算法的性能,结果表明,论文算法能高效地划分复杂网络中的社团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节点相似度 社团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快速探索随机树的移动机器人巡检路径优化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可 宋呈群 +2 位作者 程俊 张锲石 曾驳 《集成技术》 2023年第4期32-41,共10页
针对移动机器人需要访问多目标的巡检路径规划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多目标快速探索随机树路径优化方法。首先,根据提供的环境地图与巡检目标点,该文采用一种RRT-Connect-ACO算法得到目标点的巡检顺序和可行路径;然后,通过引入信息子集,对... 针对移动机器人需要访问多目标的巡检路径规划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多目标快速探索随机树路径优化方法。首先,根据提供的环境地图与巡检目标点,该文采用一种RRT-Connect-ACO算法得到目标点的巡检顺序和可行路径;然后,通过引入信息子集,对路径进行优化,得到最终的最优路径。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多目标路径规划算法相比,该方法考虑了地形的影响,得到的最优路径更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路径规划 快速探索随机树 旅行商 蚁群算法 信息子集 移动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肌电图在肩痛康复评定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严鹭慧 张辰希 +2 位作者 骆斌 向云 眭明红 《医学综述》 CAS 2022年第3期543-547,553,共6页
肩痛在临床发病率高,与肩部结构稳定性和肩部神经肌肉功能控制障碍有关,而表面肌电图(sEMG)能客观量化局部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对肩痛患者的康复评定和治疗有重要的应用价值。sEMG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肌肉活动水平及功能状态,作为临床... 肩痛在临床发病率高,与肩部结构稳定性和肩部神经肌肉功能控制障碍有关,而表面肌电图(sEMG)能客观量化局部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对肩痛患者的康复评定和治疗有重要的应用价值。sEMG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肌肉活动水平及功能状态,作为临床常用的一种评估手段,其分析方法多样,且均具有无创性、客观性、实时性和多靶点等优点,对于肩痛的康复评定与治疗有积极意义,能较直观地表现肌肉功能的变化情况,已经成为康复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研究的深入,sEMG将能精确量化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故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检测方式和构建功能评价标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痛 表面肌电图 康复评定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