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色法在爆炸物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吴昊天 王广发 窦新存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8-477,共10页
爆炸物杀伤力大、隐蔽性强,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战争,也是恐怖分子施暴方式的首选。基于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迫切需求,爆炸物检测技术受到世界公共安全领域的高度重视。相比于其它分析方法,比色法因操作简便、抗干扰性强,不依赖分析... 爆炸物杀伤力大、隐蔽性强,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战争,也是恐怖分子施暴方式的首选。基于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迫切需求,爆炸物检测技术受到世界公共安全领域的高度重视。相比于其它分析方法,比色法因操作简便、抗干扰性强,不依赖分析设备的优势成为最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爆炸物的方法之一。该文主要综述了比色法在爆炸物探测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对比色探针和比色阵列研究进展的总结与前景分析,并重点讨论了比色人工嗅觉系统及其在爆炸物检测中的应用,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物 比色检测 探针 传感阵列 人工嗅觉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蛭石结构纳米层状硅酸盐材料的水热法合成
2
作者 刘义 王军华 +2 位作者 郝斌 闫世友 陈朝阳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7-261,275,共6页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具有类蛭石结构的纳米层状硅酸盐材料,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硅源对材料结构及形貌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对类蛭石纳米层状硅酸盐材料的结构影响较大,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材料的结晶程度越来越高,当...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具有类蛭石结构的纳米层状硅酸盐材料,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硅源对材料结构及形貌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对类蛭石纳米层状硅酸盐材料的结构影响较大,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材料的结晶程度越来越高,当温度升高到340℃时,材料出现分层现象并产生水合铝硅酸钠杂质;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材料的结晶程度得到提高,片层尺寸逐渐增大,但是当反应时间延长到36 h,材料中开始出现杂质;硅源对材料的结构影响较小,但是对其晶体结晶程度影响较大。通过实验分析得出最佳反应温度为300℃,最佳反应时间为24 h,最佳硅源为气相法二氧化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蛭石 水热法 层状硅酸盐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硅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效应对超深亚微米SOI器件总剂量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席善学 陆妩 +5 位作者 郑齐文 崔江维 魏莹 姚帅 赵京昊 郭旗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65-1069,共5页
研究体偏置效应对超深亚微米绝缘体上硅(SOI,Silicon-on-insulator)器件总剂量效应的影响.在TG偏置下,辐照130nm PD(部分耗尽,partially depleted) SOI NMOSFET(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n-type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 研究体偏置效应对超深亚微米绝缘体上硅(SOI,Silicon-on-insulator)器件总剂量效应的影响.在TG偏置下,辐照130nm PD(部分耗尽,partially depleted) SOI NMOSFET(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n-type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器件,监测辐照前后在不同体偏压下器件的电学参数.短沟道器件受到总剂量辐照影响更敏感,且宽长比越大,辐射导致的器件损伤亦更大.在辐射一定剂量后,部分耗尽器件将转变为全耗尽器件,并且可以观察到辐射诱导的耦合效应.对于10μm/0.35μm的器件,辐照后出现了明显的阈值电压漂移和大的泄漏电流.辐照前体偏压为负时的转移特性曲线相比于体电压为零时发生了正向漂移.当体电压Vb=-1.1V时部分耗尽器件变为全耗尽器件,|Vb|的继续增加无法导致耗尽区宽度的继续增加,说明体区负偏压已经无法实现耗尽区宽度的调制,因此器件的转移特性曲线也没有出现类似辐照前的正向漂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剂量效应 绝缘体上硅 体效应 浅沟槽隔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 keV质子辐照InGaAs单结太阳电池性能退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玛丽娅·黑尼 陈馨芸 +4 位作者 雷琪琪 艾尔肯·阿不都瓦衣提 李豫东 郭旗 He Chengfa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6-151,共6页
为研究太阳电池光电参数由低能质子辐照产生的辐射损伤机制,对In_(0.53)Ga_(0.47)As单结太阳电池开展100 keV质子辐照及退火试验研究,分析太阳电池电参数和光谱响应在辐照及退火前后的变化规律,结合SRIM仿真计算结果对辐照引起的位移损... 为研究太阳电池光电参数由低能质子辐照产生的辐射损伤机制,对In_(0.53)Ga_(0.47)As单结太阳电池开展100 keV质子辐照及退火试验研究,分析太阳电池电参数和光谱响应在辐照及退火前后的变化规律,结合SRIM仿真计算结果对辐照引起的位移损伤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当质子辐照累积注量为5×10^(12)p/cm^(2)时,In_(0.53)Ga_(0.47)As单结太阳电池的短路电流、开路电压和最大输出功率分别衰减到其初始值的88.8%、88.3%、72.3%;太阳电池光谱响应在短波区的衰减比长波区更严重。SRIM仿真结果表明,上述结果是由于100 keV的质子能量沉积在In_(0.53)Ga_(0.47)As单结太阳电池发射区和基区顶部而产生位移损伤缺陷导致的。对辐照后的太阳电池样品进行150℃退火处理,太阳电池电学参数因辐射感生缺陷的湮灭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效率 质子辐照 辐射损伤 量子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滤效应设计对非制式爆炸物高锰酸钾检测性能提升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万知欣 蔡珍珍 窦新存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0-298,共9页
高锰酸钾作为强氧化剂,是重要的非制式爆炸物原料之一,实现对其快速、高灵敏、可视化识别对维护国家公共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荧光法由于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势,通常被用于高锰酸钾检测,其检测原理大多基于内滤效应... 高锰酸钾作为强氧化剂,是重要的非制式爆炸物原料之一,实现对其快速、高灵敏、可视化识别对维护国家公共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荧光法由于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势,通常被用于高锰酸钾检测,其检测原理大多基于内滤效应(IFE)。该文综述了近5年来基于IFE机理检测高锰酸钾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总结了IFE机理用于提升高锰酸钾检测性能的设计策略,系统探讨了单发射波长和多发射波长调控,包括配体种类、掺杂元素种类、金属中心个数及种类、不同杂化体系调控对材料光谱性质及高锰酸钾检测性能的影响。展望了该领域基于IFE策略的检测手段可能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可为构建高灵敏检测高锰酸钾的IFE体系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酸钾 内滤效应 荧光检测 非制式爆炸物 调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物原料过氧化氢的比色和荧光可视化检测方法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曹洄鱼 李毓姝 +1 位作者 王广发 窦新存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10-1818,共9页
近年来,爆炸恐怖袭击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通常,爆炸物分为制式爆炸物和非制式爆炸物两类。其中,过氧化物类爆炸物(PBEs)由于具有原料易得、容易合成且爆炸威力巨大等特点,成为恐怖分子的首选。由于H_(2)O_(2)不仅是制备P... 近年来,爆炸恐怖袭击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通常,爆炸物分为制式爆炸物和非制式爆炸物两类。其中,过氧化物类爆炸物(PBEs)由于具有原料易得、容易合成且爆炸威力巨大等特点,成为恐怖分子的首选。由于H_(2)O_(2)不仅是制备PBEs的前驱体,而且还是PBEs的分解产物,目前常通过检测H_(2)O_(2)实现间接检测PBEs。此外,H_(2)O_(2)和燃料混合也是威力巨大的爆炸物。因此,爆炸物原料H_(2)O_(2)的检测对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其它检测方法相比,比色和荧光检测方法因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结果可视化、操作简单和便于现场检测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该文主要综述了H_(2)O_(2)的比色和荧光可视化检测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两种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物 过氧化氢 比色法 荧光法 可视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荧光纳米纤维膜在痕量爆炸物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柯于雷 朱晓丹 +2 位作者 任文飞 祖佰祎 窦新存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7,共15页
爆炸物检测作为打击爆炸恐怖主义的重要措施之一,正日益彰显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静电纺荧光纳米纤维膜在爆炸物检测领域已展现出其独特的优点,可满足爆炸物检测所需的检测速度快、检测灵敏度高等要求.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静电纺荧光纳... 爆炸物检测作为打击爆炸恐怖主义的重要措施之一,正日益彰显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静电纺荧光纳米纤维膜在爆炸物检测领域已展现出其独特的优点,可满足爆炸物检测所需的检测速度快、检测灵敏度高等要求.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静电纺荧光纳米纤维膜在爆炸物检测中的代表性成果,简要介绍了爆炸物荧光传感机理、静电纺丝技术原理、静电纺荧光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及其爆炸物检测性能的影响因素;系统、重点梳理了有机小分子体系、共轭聚合物体系、聚集诱导发光体系及其他荧光材料体系的静电纺荧光纳米纤维膜在爆炸物检测中的应用,并针对该领域尚未解决的问题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可为实际爆炸物检测中静电纺荧光纳米纤维膜的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膜 荧光传感 爆炸物检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