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培养细胞系与体内血清蛋白质N糖基化的差异研究
1
作者 关丽芬 王俊妍 +2 位作者 李炜煊 黄纯翠 李岩 《癌症进展》 2022年第6期561-564,共4页
目的 探讨同一物种的细胞(同样的糖基酶体)在体外和体内表达的蛋白质糖基化表达谱的差异,为体内和体外细胞培养蛋白质糖基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RKO、DLD和10例结肠癌患者的血清为实验对象,分别代表体外培养... 目的 探讨同一物种的细胞(同样的糖基酶体)在体外和体内表达的蛋白质糖基化表达谱的差异,为体内和体外细胞培养蛋白质糖基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RKO、DLD和10例结肠癌患者的血清为实验对象,分别代表体外培养与体内合成,进行蛋白质糖基化表达水平分析,比较分析同一物种的细胞在体外和体内表达的蛋白质糖基化表达谱的差异。结果 结肠癌患者血清蛋白质N-糖基化表达中高甘露糖型较少,多为双天线复合型糖,不含平分型,与结肠癌细胞HCT116存在一定相似性,而与结肠癌细胞RKO、DLD差异较大。结论 体外培养细胞的蛋白质糖基化,与体内细胞的蛋白质糖基化表达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在蛋白质糖基化相关的研究中,体内验证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需要引起生物标志物、药物或疫苗研究领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糖基化 N-糖型 结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KBP12.6敲除对小鼠逼尿肌过度活动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2
作者 周浩 王珺 +2 位作者 姬广聚 郑霁 周占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146-2151,共6页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结合蛋白12.6(FK506 binding protein 12.6, FKBP12.6)敲除对小鼠逼尿肌过度活动(detrusor overactivity, DO)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8~10周龄129系雌性野生型(WT组)和FKBP12.6基因敲除小鼠(纯合子, KO组)各30只,通...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结合蛋白12.6(FK506 binding protein 12.6, FKBP12.6)敲除对小鼠逼尿肌过度活动(detrusor overactivity, DO)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8~10周龄129系雌性野生型(WT组)和FKBP12.6基因敲除小鼠(纯合子, KO组)各30只,通过膀胱出口部分梗阻(partial 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 PBOO)建立小鼠DO模型。HE染色观察2组小鼠膀胱逼尿肌形态,尿斑实验(3 h内小鼠的排尿情况)比较尿频症状,尿动力学实验比较储尿末期膀胱压力变化情况,腹腔脏器充盈反应(visceromotor responses, VMRs)及膀胱平滑肌充盈期电活动比较膀胱对压力的反应情况,膀胱平滑肌肌条自发性收缩实验判断其对张力的敏感性,Western blot比较雷尼丁受体2(Ryanodine Receptor 2, RyR2)表达的变化。结果 FKBP12.6敲除不会使小鼠逼尿肌形态发生明显的改变,但能加重小鼠尿频症状:与WT组比较,KO组排尿次数明显增多[(43.500±19.164)vs(22.000±14.717)次/3 h,P<0.05];使DO模型鼠储尿末期DO程度更加严重:与WT组比较, KO组储尿期膀胱压力的波动次数明显增加[(13.900±5.430)vs(8.000±3.232)次/30 min,P<0.05];并使小鼠逼尿肌条对张力的敏感性增高(3.200±0.648 vs 1.200±0.245,P<0.01)。与WT组比较,FKBP12.6敲除小鼠RyR2表达出现明显下调(0.154±0.106 vs 1.000±0.444,P<0.01)。结论 FKBP12.6基因敲除可能通过下调RyR2导致小鼠DO程度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结合蛋白12.6 逼尿肌过度活动 雷尼丁受体2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rTector^(TM) SX100:一款桌面式荧光相关光谱仪的原理和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柱楼 康宁 +2 位作者 梁艳琴 肖茜 黄韶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66-1177,共12页
荧光相关光谱检测技术具有超灵敏(单分子)、快速(数秒至数分钟)和多功能(检测分子浓度、大小和相互作用)等技术优点,且无需反应物分离,因此有潜力成为一种新型均相、高敏荧光免疫检测技术,适用于在溶液中或单个活细胞内检测生物分子特性... 荧光相关光谱检测技术具有超灵敏(单分子)、快速(数秒至数分钟)和多功能(检测分子浓度、大小和相互作用)等技术优点,且无需反应物分离,因此有潜力成为一种新型均相、高敏荧光免疫检测技术,适用于在溶液中或单个活细胞内检测生物分子特性.本文首先介绍荧光相关光谱检测技术的原理和研究进展,然后结合项目团队自主研发的目前全球唯一一款可靠、易使用的桌面式荧光相关光谱仪,进一步探讨荧光相关光谱检测技术的具体实现和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相关光谱学 荧光自相关 荧光交相关 单分子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急性皮肤创面愈合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夏娜 高超 +3 位作者 刘璇 邹东旭 姬广聚 蔡宏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82-388,共7页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外泌体对急性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用超高速离心法提取ucMSC外泌体,经透射电镜观察、Western印迹检测外泌体表面标志物CD63和TSG101和粒径分析鉴定外泌体。体外培养3~5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分...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外泌体对急性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用超高速离心法提取ucMSC外泌体,经透射电镜观察、Western印迹检测外泌体表面标志物CD63和TSG101和粒径分析鉴定外泌体。体外培养3~5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分别用含0(阴性对照组)、1、2μg/ml外泌体的高糖DMEM培养基孵育24 h(分别为1、2μg/ml组),CCK8法检测ucMSC外泌体对HSF增殖活力的影响。取24只8周龄雄性BALB/c小鼠构建全层皮肤损伤小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等分为ucMSC外泌体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BS)组,距创缘约1 mm处等距皮下多点注射ucMSC外泌体悬液或PBS。术后第0、4、7、10、14天观察两组小鼠创面并计算创面残余面积百分比,术后第7、14天取创面组织后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皮肤组织结构变化。术后第14天收集两组小鼠创面皮肤组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Ⅰ型胶原蛋白、纤连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检验、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非配对t检验。结果透射电镜下,ucMSC外泌体呈椭圆形,直径约100 nm;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ucMSC外泌体表面蛋白CD63、TSG101表达阳性;粒径分析显示,96.2%ucMSC外泌体直径30~150 nm。CCK8法检测显示,外泌体1μg/ml组和2μg/ml组HSF相对活力(0.97±0.05、1.08±0.07)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0.71±0.04),t值分别为2.00、7.05,均P<0.05,且2μg/ml组HSF相对活力显著高于1μg/ml组,t=5.09,P<0.05。术后第4、7、10、14天,ucMSC外泌体组创面残余面积百分比均显著低于PBS组(均P<0.05)。HE和Masson染色显示,与PBS组相比,ucMSC外泌体组小鼠创面新生皮肤组织中毛囊、腺体以及肉芽组织更丰富且有新生血管形成,胶原排列也更整齐。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实验显示,ucMSC外泌体组Ⅰ型胶原蛋白、纤连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高于PBS组(均P<0.01)。结论皮下注射ucMSC外泌体可以促进小鼠急性皮肤创面愈合,可能与ucMSC外泌体促进小鼠创面组织中细胞外基质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合成及促进HSF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愈合 间质干细胞 脐带 外泌体 成纤维细胞 胶原Ⅰ型 纤连蛋白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原文传递
荧光导航冷冻聚焦离子束减薄技术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尉兴 卢婧 +1 位作者 肖珂 纪伟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8-41,共14页
细胞超微结构的原位解析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成像技术(cryo-ET)是目前细胞原位结构解析的核心技术。cryo-ET只能对厚度小于300 nm的样品进行成像,因此利用cryo-ET研究细胞超微结构时首先需要对细胞进行减薄。聚焦离... 细胞超微结构的原位解析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成像技术(cryo-ET)是目前细胞原位结构解析的核心技术。cryo-ET只能对厚度小于300 nm的样品进行成像,因此利用cryo-ET研究细胞超微结构时首先需要对细胞进行减薄。聚焦离子束(FIB)切割是目前冷冻生物样品减薄的主流技术。传统FIB切割只能在细胞的任意位置上进行“盲切”,无法对细胞内部特定研究目标进行定点切割。光电融合成像技术(CLEM)恰可解决这一问题。CLEM利用荧光成像技术识别并定位研究目标,通过光电图像的关联匹配,可在FIB图像中确定荧光目标的位置,进而指导FIB的定点减薄。针对荧光导航cryo-FIB减薄的相关技术方法、仪器设备和工作流程进行了梳理,分析对比了主流方案的优缺点,旨在帮助研究者选择出合适的荧光导航FIB减薄方案,并对该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 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成像技术 扫描电镜 荧光成像技术 快速冷冻 聚焦离子束减薄 光电融合成像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