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质谱技术在中药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兆伏 宋凤瑞 +1 位作者 刘志强 刘淑莹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29-137,共9页
中药发挥药理作用具有多组分,多靶点的重要特点。研究中药化学成分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能够为阐明中药发挥药理作用的机理和物质基础提供科学依据,而且能够为新药设计提供理论指导。软电离质谱技术,尤其是电喷雾质谱(ESI-MS... 中药发挥药理作用具有多组分,多靶点的重要特点。研究中药化学成分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能够为阐明中药发挥药理作用的机理和物质基础提供科学依据,而且能够为新药设计提供理论指导。软电离质谱技术,尤其是电喷雾质谱(ESI-MS)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MALDI-MS)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使药物与生物大分子形成的复合物完整地转移到气相中并被检测到,在中药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同时,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中药复杂体系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中也显示出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介绍了质谱技术在药物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原理,并总结了近年来软电离质谱技术在中药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小分子 生物大分子 软电离质谱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质谱及其联用技术在中药五味子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黄鑫 宋凤瑞 +1 位作者 刘志强 刘淑莹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年第1期115-119,共5页
本文对质谱及其联用技术(气相色谱-质谱,液相色谱-质谱,毛细管电泳-质谱等)在北五味子及南五味子中木脂素、挥发油、有机酸及三萜类等化学成分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其发展潜力。为中药化学成分的快速筛选、药材品种鉴定及质量... 本文对质谱及其联用技术(气相色谱-质谱,液相色谱-质谱,毛细管电泳-质谱等)在北五味子及南五味子中木脂素、挥发油、有机酸及三萜类等化学成分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其发展潜力。为中药化学成分的快速筛选、药材品种鉴定及质量控制方法等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 联用技术 五味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与藜芦配伍化学成分变化的HPLC-ESI-MS与ESI-MS研究 被引量:35
3
作者 张旭 宋凤瑞 +2 位作者 王隶书 刘志强 刘淑莹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29-833,共5页
采用电喷雾质谱(ESI-MS)和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对人参与藜芦配伍过程中人参皂苷和藜芦生物碱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在人参与藜芦配伍的共煎液中鉴定出八种人参皂苷,其中有六种人参皂苷含量有所降低,Rf和... 采用电喷雾质谱(ESI-MS)和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对人参与藜芦配伍过程中人参皂苷和藜芦生物碱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在人参与藜芦配伍的共煎液中鉴定出八种人参皂苷,其中有六种人参皂苷含量有所降低,Rf和Rb2的含量基本不变;此外还鉴定出八种藜芦生物碱,其中有六种生物碱的含量随人参加入而明显增高.人参与藜芦配伍,煎煮液中人参皂苷的含量下降,藜芦总碱的含量上升.人参的加入有利于藜芦生物碱的溶出.因藜芦总碱的毒性较强,所以人参“反”藜芦具有一定道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人参皂苷 藜芦 生物碱 配伍 质谱 液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味子中木脂素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黄鑫 宋凤瑞 +1 位作者 刘志强 刘淑莹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59-1066,共8页
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HPLC-ESI-MSn)技术,对北五味子与南五味子中木脂素类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HPLC-ESI-MS技术,获得了相应化合物的保留时间、紫外光谱和分子量等信息,利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ESI-MSn),获得了相应化合... 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HPLC-ESI-MSn)技术,对北五味子与南五味子中木脂素类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HPLC-ESI-MS技术,获得了相应化合物的保留时间、紫外光谱和分子量等信息,利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ESI-MSn),获得了相应化合物的结构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北五味子与南五味子的主要木脂素成分除5个共有成分外其它成分差异较大,并且其共有成分含量差别较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简便、快速的北五味子与南五味子药材分析鉴定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五味子 南五味子 木脂素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软电离质谱技术研究乌头碱在肠内细菌中的生物转化 被引量:32
5
作者 赵宇峰 宋凤瑞 +1 位作者 国新华 刘淑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5-59,共5页
采用人肠内细菌和乌头碱温孵的方法及电喷雾质谱技术,探讨了乌头碱在人肠内的生物转化规律.根据在正离子电喷雾电离条件下乌头类生物碱质子化分子[M+H]+提供的分子量信息,并结合精确质量测定提供的元素组成及串联质谱提供的结构信息,可... 采用人肠内细菌和乌头碱温孵的方法及电喷雾质谱技术,探讨了乌头碱在人肠内的生物转化规律.根据在正离子电喷雾电离条件下乌头类生物碱质子化分子[M+H]+提供的分子量信息,并结合精确质量测定提供的元素组成及串联质谱提供的结构信息,可以对乌头碱的转化产物直接进行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乌头碱在人肠内细菌环境中可通过脱乙酰基、脱甲基、脱羟基以及酯化反应产生新型的单酯型、双酯型和脂类生物碱等20余种转化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碱 人肠内细菌 生物转化 电喷雾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附片化学成分的HPLC/ESI-MS^n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越皓 皮子凤 +2 位作者 宋凤瑞 刘志强 刘淑莹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1-215,共5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对生附片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辅以提取离子色谱方法.发现微量的化学成分.通过保留时间,质荷比及多级串联质谱数据,共鉴定了48个成分,其中双酯型生物碱8个,单酯型生物碱7个,脂型生物碱2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对生附片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辅以提取离子色谱方法.发现微量的化学成分.通过保留时间,质荷比及多级串联质谱数据,共鉴定了48个成分,其中双酯型生物碱8个,单酯型生物碱7个,脂型生物碱29个.其中双酯型生物碱是生附片中的主要成分,而单酯型和脂型生物碱的含量和种类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生物碱 液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子与不同药味药材配伍后乌头碱类生物碱的电喷雾质谱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皮子凤 越皓 +2 位作者 宋凤瑞 刘志强 刘淑莹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74-1477,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药味药材与附子的配伍机制,揭示酸、甘、辛、苦味中药对附子化学成分的影响规律。方法利用电喷雾质谱和内标法,分别对生附子,生附子加五味子、黄芪、独活、黄连共煎液和药渣中乌头碱类生物碱进行考察。结果附子与五味...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药味药材与附子的配伍机制,揭示酸、甘、辛、苦味中药对附子化学成分的影响规律。方法利用电喷雾质谱和内标法,分别对生附子,生附子加五味子、黄芪、独活、黄连共煎液和药渣中乌头碱类生物碱进行考察。结果附子与五味子合用,双酯型和脂型生物碱的量增加,附子与黄芪、独活配伍双酯型生物碱的量下降,附子与黄连配伍脂型生物碱和生物碱的总量均降低,但双酯型生物碱变化无规律。结论附子与五味子合用毒性增加,附子与黄芪、独活毒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配伍 五味子 黄芪 独活 黄连 生物碱 电喷雾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及液相色谱法研究黄连黄芩配伍过程化学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18
8
作者 李伟 宋凤瑞 +1 位作者 刘志强 刘淑莹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1-194,共4页
对黄连与黄芩的不同比例配伍进行定量研究。黄连与黄芩按6∶1、6∶4、6∶7、6∶10、6∶13比例配伍,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了黄连单煎液、黄连黄芩共煎液中生物碱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黄芩单煎液、黄连黄芩共煎液中黄酮的... 对黄连与黄芩的不同比例配伍进行定量研究。黄连与黄芩按6∶1、6∶4、6∶7、6∶10、6∶13比例配伍,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了黄连单煎液、黄连黄芩共煎液中生物碱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黄芩单煎液、黄连黄芩共煎液中黄酮的含量。结果显示,黄连黄芩共煎产生沉淀,使有效成分的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黄芩 配伍 高效毛细管电泳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苷的电喷雾串联质谱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董红娟 刘志强 +3 位作者 宋凤瑞 于湛 李惠琳 刘淑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066-2069,共4页
采用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n)技术,结合H/D交换方法,在正、负离子检测模式下对白芍药材中主要成分芍药苷的质谱裂解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均得到较好的质谱信息,且在正离子模式下,电喷雾质谱分析... 采用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n)技术,结合H/D交换方法,在正、负离子检测模式下对白芍药材中主要成分芍药苷的质谱裂解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均得到较好的质谱信息,且在正离子模式下,电喷雾质谱分析的灵敏度更高.同时获得了其质谱裂解规律,为白芍中其它化合物的分析鉴定提供了有效的质谱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n) H/D交换 裂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钱苷的电喷雾串联质谱及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周莉莉 刘志强 +3 位作者 闫存玉 宋凤瑞 刘淑莹 祝建华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332-336,共5页
利用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n)技术研究马钱苷的质谱碎裂机理,探讨其碎裂方式,并利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及SORI-CID高分辨率、高质量准确度对其碎裂机理进行验证研究。采用H/D交换和串联质谱的方法,发现马钱苷羟基上... 利用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n)技术研究马钱苷的质谱碎裂机理,探讨其碎裂方式,并利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及SORI-CID高分辨率、高质量准确度对其碎裂机理进行验证研究。采用H/D交换和串联质谱的方法,发现马钱苷羟基上的活泼氢在质谱中性碎片丢失过程中较易被转移,表现出较大的化学活性。通过加入特定的Na+和Li+等碱金属离子,极大地提高了马钱苷化合物质谱分析的灵敏度,获得了更多的结构信息,建立了马钱苷化合物质谱鉴定和分析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钱苷 电喷雾质谱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HID交换 碎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肝素化合物的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电喷雾质谱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闫存玉 俞飚 +3 位作者 刘淑莹 崔勐 宋凤瑞 刘志强 《分析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10-914,共5页
采用负离子模式的电喷雾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ESI-FTICR-MS)对3个合成的肝素类化合物DHα、THα和THβ进行了全扫描一级谱和持续非共振辐照碰撞诱导解离(SORI-CID)串联质谱分析。样品浓度10μmol/L,流动泵注射直接进样。化合物... 采用负离子模式的电喷雾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ESI-FTICR-MS)对3个合成的肝素类化合物DHα、THα和THβ进行了全扫描一级谱和持续非共振辐照碰撞诱导解离(SORI-CID)串联质谱分析。样品浓度10μmol/L,流动泵注射直接进样。化合物中的磺酸胺和磺酸酯结构容易在一般电喷雾条件下发生分解,失去一个或者多个SO3,一级全扫描谱图中得到的谱峰均是带有单电荷或者双电荷的准分子离子峰。在串联质谱中,部分双电荷离子发生解离时,其二级谱图中子离子由单电荷子离子和双电荷子离子共同组成。通过对谱峰的局部放大,利用同位素峰的峰间距,能直接给出子离子的带电荷情况。同时,结合FTICRMS提供的高质量精度质谱数据,能够对所选取母离子的碎裂途径进行确认。离子质荷比测量的平均误差小于3.0×10-6。为结构复杂的类肝素化合物的质谱分析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肝素 电喷雾 串联质谱 持续非共振辐照碰撞诱导解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苁蓉中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分离提取及电喷雾质谱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丽 刘春明 +2 位作者 刘志强 吕磊 刘淑莹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32-236,共5页
采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对肉苁蓉药材粗提物中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特征质谱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根据一些特征的中性碎片丢失,提出了该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通过得到的分子量和碎片信息并与标准化合物以及文献中的已知化合物比... 采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对肉苁蓉药材粗提物中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特征质谱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根据一些特征的中性碎片丢失,提出了该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通过得到的分子量和碎片信息并与标准化合物以及文献中的已知化合物比较,建立了这一类化合物快速鉴定的质谱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苯乙醇苷类化合物 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高分辨液相色谱-质谱的中波紫外线辐射诱导大鼠急性光损伤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恩鹏 孙岩 +4 位作者 越皓 陈焕文 王洋 陈长宝 刘淑莹 《分析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10-1418,共9页
利用快速高分辨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RRLC-Q-TOF-MS)联用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考察在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B,UVB)辐射前后,大鼠尿液中内源性代谢物谱的变化,研究UVB辐射导致急性光损伤的生理机制。急性光损伤大鼠... 利用快速高分辨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RRLC-Q-TOF-MS)联用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考察在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B,UVB)辐射前后,大鼠尿液中内源性代谢物谱的变化,研究UVB辐射导致急性光损伤的生理机制。急性光损伤大鼠模型由窄谱中波紫外线光源(TL-01,峰值312 nm)照射,采用离心沉降后四倍稀释法处理尿液样本,Supelco Ascentis Express C18色谱柱,水(含0.1%甲酸)与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测定。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法、聚类分析(CA)法等对辐射前后的大鼠尿液样本进行代谢轮廓分析,寻找对分组贡献大的差异代谢物及通路,并阐明其作用机制;运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法建立预测模型,考察此模型在UVB致光损伤模型诊断上的预测能力。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与UVB模型组能够获得很好地区分,通过将差异代谢物与数据库、串联质谱数据及标准品比对,发现并鉴定出11种潜在生物标记物,表明UVB辐射可影响正常大鼠的鞘脂类代谢、核酸代谢、亚油酸代谢、氨基酸代谢等通路,这些差异代谢物对UVB辐射致光损伤类疾病的诊断具有较好的预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中波紫外线 辐射 快速高分辨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遂甘草配伍的电喷雾质谱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悦 杨士斌 +1 位作者 宋凤瑞 刘志强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9期1990-1993,共4页
目的:研究甘遂甘草相反的物质基础。方法:应用电喷雾质谱技术,研究不同比例的甘遂甘草配伍后水煎液中巨大戟二萜醇型化合物在质谱中的离子强度的变化。结果:随着甘草比例的增加,水煎液中巨大戟二萜醇型化合物的量逐渐减少。结论:甘遂甘... 目的:研究甘遂甘草相反的物质基础。方法:应用电喷雾质谱技术,研究不同比例的甘遂甘草配伍后水煎液中巨大戟二萜醇型化合物在质谱中的离子强度的变化。结果:随着甘草比例的增加,水煎液中巨大戟二萜醇型化合物的量逐渐减少。结论:甘遂甘草合用有毒与甘草对甘遂中有毒成分的煎出的影响无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遂 甘草 配伍 电喷雾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遂炮制的电喷雾质谱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悦 刘志强 +1 位作者 宋凤瑞 刘淑莹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10年第2期72-78,共7页
应用电喷雾质谱(ESI-MS)技术,根据甘遂中巨大戟二萜醇型化合物在质谱中离子强度的变化情况,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甘遂药材醋炒和醋烘两种炮制工艺的最佳炮制条件,并提出醋烘法的炮制工艺。实验结果表明:醋炒最佳炮制条件为30%醋量,闷制24... 应用电喷雾质谱(ESI-MS)技术,根据甘遂中巨大戟二萜醇型化合物在质谱中离子强度的变化情况,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甘遂药材醋炒和醋烘两种炮制工艺的最佳炮制条件,并提出醋烘法的炮制工艺。实验结果表明:醋炒最佳炮制条件为30%醋量,闷制24h,100℃炒25min;醋烘最佳炮制条件为30%醋量,闷制24h,110℃烘4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遂 炮制 电喷雾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ESI-MS法在西洋参总皂苷提取工艺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白雪 黄鑫 +1 位作者 李帅坪 刘淑莹 《特产研究》 2016年第3期25-30,共6页
优选西洋参中总皂苷提取的最佳工艺。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人参皂苷Re为指标成分,总皂苷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索氏提取法的溶剂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和水饱和正丁醇萃取次数对西洋参中总皂苷含量的影响,优选西洋参... 优选西洋参中总皂苷提取的最佳工艺。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人参皂苷Re为指标成分,总皂苷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索氏提取法的溶剂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和水饱和正丁醇萃取次数对西洋参中总皂苷含量的影响,优选西洋参索氏提取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法比较加热回流法、超声提取法和索氏提取法3种不同方法提取的12种皂苷单体含量,确定西洋参最佳提取工艺。总皂苷最佳提取方法为索氏提取法,最佳工艺为甲醇2个虹吸量、提取温度87℃、提取次数3次、每次提取1h、水饱和正丁醇萃取3次。优选的提取工艺有效成分提取率高、所得皂苷纯度高、方法合理,为西洋参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参 总皂苷 提取方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亲和质谱法研究β_2-微球蛋白抗原表位 被引量:5
17
作者 万翠红 黎根 +1 位作者 刘志强 刘淑莹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1572-1576,共5页
采用免疫亲和分离与质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β2-微球蛋白抗原表位进行了系统研究.完整的抗原分子和已固定在载体(CNBr-activated Sepharose beads)上的单克隆抗体发生免疫亲和反应后,用Endoproteinase Glu-C,Trypsin,Aminopeptidase M... 采用免疫亲和分离与质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β2-微球蛋白抗原表位进行了系统研究.完整的抗原分子和已固定在载体(CNBr-activated Sepharose beads)上的单克隆抗体发生免疫亲和反应后,用Endoproteinase Glu-C,Trypsin,Aminopeptidase M和carboxypeptidase Y四种不同的蛋白酶依次酶解抗原分子,并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与抗体连接受保护而未发生水解的肽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β2-微球蛋白抗原表位位于整个蛋白分子氨基酸序列的61~67位,即为SFYLLYY.通过合成肽段的分析,证明了SFYLLYY即为抗原表位,与亲和质谱方法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2-微球蛋白 抗原表位 免疫亲和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_2-微球蛋白连续表位的免疫亲和质谱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黎根 刘宁 +1 位作者 刘志强 刘淑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2-96,共5页
采用Endoproteinase Glu-C,Lys—C和Trypsin 3种蛋白酶分别水解β2-微球蛋白,产生一系列肽段,利用固定在琼脂糖珠上的单克隆抗体与其发生免疫亲和反应.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抗原决定簇肽... 采用Endoproteinase Glu-C,Lys—C和Trypsin 3种蛋白酶分别水解β2-微球蛋白,产生一系列肽段,利用固定在琼脂糖珠上的单克隆抗体与其发生免疫亲和反应.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抗原决定簇肽段-抗体复合物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与抗体结合部位即连续表位的位点为肽段(59—69)(DWSFYLLYYTE).该研究方法简便、准确,可用来对其它抗原连续表位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免疫亲和 Β2-微球蛋白 连续表位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化学分析研究炮制对人参和西洋参药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黄鑫 王妮 +2 位作者 张娜 越皓 刘淑莹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57-963,共7页
基于神经化学分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技术,考察了人参、西洋参及其炮制品红参、西洋红参对大鼠血浆中神经化学物质的影响。结合化学计量学多元统计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对数据进行处理... 基于神经化学分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技术,考察了人参、西洋参及其炮制品红参、西洋红参对大鼠血浆中神经化学物质的影响。结合化学计量学多元统计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对数据进行处理,利用判别函数对温凉药性进行识别,筛选温凉药性潜在特征标记物;利用识别模型获得各味中药对应标记物特征值分布,评价人参、西洋参及其炮制品药性差异。结果表明,基于此神经化学分析方法,共筛选出14种温性标记物和10种凉性标记物,其中谷氨酸和苯丙氨酸对温性药性影响最大,甘氨酸和5-羟色胺与凉性相关性最大。红参组与人参组中温性药性标记物所对应的特征值均为正值且红参组大于人参组,即红参药性为温,且在药性上温的程度甚于人参。西洋参组与西洋红参组中凉性药性标记物所对应的特征值均为正值,且西洋参组大于西洋红参组,即西洋红参在药性上凉的程度不及西洋参,揭示了炮制对西洋参药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神经化学物质的变化可以反映中药温、凉药性对生物体的影响,神经化学分析可用于评价中药的药性效应,为中药药性差异的物质基础和药效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方法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化学 人参 西洋参 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淌度质谱结合荧光光谱法研究5-氟尿苷与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相互作用
20
作者 赵兵 庄小禹 +3 位作者 刘舒 郑重 刘志强 宋凤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41-1346,共6页
分别利用离子淌度质谱和荧光光谱方法研究了5-氟尿苷(5-Furd)与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的相互作用.离子淌度质谱研究结果表明,5-Furd能够稳定SOD1构型,减缓其碰撞诱导去折叠;外源荧光光谱方法进一步证明5-Furd可以抑制SOD1的聚集.利... 分别利用离子淌度质谱和荧光光谱方法研究了5-氟尿苷(5-Furd)与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的相互作用.离子淌度质谱研究结果表明,5-Furd能够稳定SOD1构型,减缓其碰撞诱导去折叠;外源荧光光谱方法进一步证明5-Furd可以抑制SOD1的聚集.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不同温度下5-Furd与SOD1的相互作用,阐明了二者的作用机制、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并根据热力学函数推断二者的作用力类型为典型的疏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喷雾电离-离子淌度质谱 荧光光谱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5-氟尿苷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