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酰亚胺/功能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6
1
作者 杨文龙 韩浚生 +3 位作者 王宇 林家齐 何国强 孙洪国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257-265,共9页
应用分子模拟方法,建立了聚酰亚胺(polyimide,PI),石墨烯及羧基、氨基、羟基功能化石墨烯模型,探究了聚酰亚胺和石墨烯,聚酰亚胺和功能化石墨烯共混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_g).研究结果表明,羧基修饰的石墨烯与PI复合... 应用分子模拟方法,建立了聚酰亚胺(polyimide,PI),石墨烯及羧基、氨基、羟基功能化石墨烯模型,探究了聚酰亚胺和石墨烯,聚酰亚胺和功能化石墨烯共混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_g).研究结果表明,羧基修饰的石墨烯与PI复合后材料力学性能增加显著,其杨氏模量和剪切模量分别为4.946 GPa和1.816 GPa.不同官能团修饰的石墨烯引入PI后材料的T_g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未修饰的石墨烯与PI复合后,其T_g(559.30 K)较纯PI的T_g(663.57 K)降幅最大;而羧基修饰的石墨烯与PI复合后T_g(601.61 K)降幅最小.计算比较了PI/石墨烯复合材料体系密度、溶解度参数、相互作用能、弹性系数和氢键平均密度,研究发现羧基修饰石墨烯/PI复合材料的密度为1.396 g·cm^(-3),溶解度参数为23.51 J^(1/2)·cm^(-3/2),其相互作用能与氢键平均密度最大,弹性系数显示羧基修饰石墨烯与PI组成的复合材料内部最均匀.计算结果表明,羧基功能化石墨烯可以大幅度提高PI的力学性能,增强石墨烯与PI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减少复合材料T_g的降幅程度.此基体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可以作为预测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有效工具,以期为材料的设计与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石墨烯 分子动力学模拟 玻璃化转变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磺化聚酰亚胺为基材的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玉邯 王喜 +1 位作者 高连勋 金日哲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2-145,共4页
以磺化聚酰亚胺(SPI)作为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的基体材料,通过化学沉积法制备新型IPMC,并对材料的性能进行了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金属铂和银成功涂镀到SPI基材上,镀层厚度为12μm;并对以SPI和Nafion膜为基材制备的IPMC材... 以磺化聚酰亚胺(SPI)作为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的基体材料,通过化学沉积法制备新型IPMC,并对材料的性能进行了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金属铂和银成功涂镀到SPI基材上,镀层厚度为12μm;并对以SPI和Nafion膜为基材制备的IPMC材料的含水量、表面电阻和电制动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显示,与传统的Nafion为基材的IPMC材料相比,以SPI为基材的新型IPMC材料的含水量明显高于Nafion基材制备的IPMC,并且电致动性能更好,产生的尖端位移远远高于Nafion基材制备的IPMC,并且灵敏度更高。这些性能显示磺化聚酰亚胺有望替代Nafion膜作为电活性聚合物的基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化聚酰亚胺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 电活性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三向织物/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11
3
作者 沙迪 禹旭敏 +4 位作者 赵将 马小飞 王汉夫 刘芳芳 邱雪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38-845,共8页
选择不同纱线间距[即二经(纬)纱之间的中心距]尺寸的碳纤维三向织物,采用热压成型技术制备了碳纤维三向织物/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了纱线间距及样品裁剪角度等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与碳纤维二向织物/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对比... 选择不同纱线间距[即二经(纬)纱之间的中心距]尺寸的碳纤维三向织物,采用热压成型技术制备了碳纤维三向织物/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了纱线间距及样品裁剪角度等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与碳纤维二向织物/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纱线间距尺寸从2 mm增加到6 mm,0°方向断裂强度从221.7 MPa下降到148.1 MPa,撕裂强力从1000 N下降到600 N;90°方向断裂强度从50.0 MPa下降到22.1 MPa,撕裂强力从330 N下降到100 N;顶破强力从424 N下降到216 N.这些力学性能的逐渐降低是单位面积的碳纤维增强体含量减少和织物的孔洞增大共同作用的结果.纱线间距为2 mm的碳纤维三向织物复合材料在0°(以纬纱为基准),30°,45°,60°和90°方向的断裂强度分别为221.7,48.5,44.3,227.7和50.0 MPa,即断裂强度在0°和60°方向大于在30°,45°及90°方向.由三向织物的编织原理可知,0°与60°方向完全相同,因此其断裂强度相似,且样品中有一组纱线与外加载荷平行,对形变破坏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而30°,45°和90°方向样品中三组纱线所在的方向均和外加载荷存在一定的夹角,有效分散外加载荷的能力减弱.对比碳纤维三向织物/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与碳纤维二向织物/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断裂强度、撕裂强力和顶破强力发现,前者的综合性能明显优于后者,碳纤维三向织物/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断裂强度、撕裂强力、顶破强力分别为221.7 MPa,1000 N和424 N,三向织物的优势得到凸显,为后续制备多种类型的碳纤维三向织物复合材料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三向织物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浇注型环氧树脂基耐高温中子屏蔽复合材料 被引量:2
4
作者 韩志鹏 秦冲 +2 位作者 周金向 余明 陈兆彬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20-1429,共10页
提出“自驱动梯度升温”概念,研制了一种耐高温,且综合性能优异的环氧树脂基中子屏蔽复合材料。通过反应动力学研究,确定基体为混合多官能度缩水甘油胺环氧树脂和混合改性酚醛胺固化剂,基体中高反应活性树脂体系固化反应放热触发低反应... 提出“自驱动梯度升温”概念,研制了一种耐高温,且综合性能优异的环氧树脂基中子屏蔽复合材料。通过反应动力学研究,确定基体为混合多官能度缩水甘油胺环氧树脂和混合改性酚醛胺固化剂,基体中高反应活性树脂体系固化反应放热触发低反应活性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实现了室温浇注工艺条件下,高性能环氧树脂无外部热源输入即可固化成型,制备耐高温中子屏蔽材料的目的。在基体材料分子结构中刚/柔性基团的匹配、体系复杂相态下的传热和功能填料的筛选等几方面研究基础上,最终得到了玻璃化转变温度(T_(g))>150℃、负荷热变形温度>150℃、快中子屏蔽系数(^(252)Cf,40 mm)>2.5、热中子屏蔽率(^(252)Cf,40 mm)>99.98%、物理机械性能优异的中子屏蔽复合材料。该材料在服役工况苛刻的核辐射二次屏蔽领域具有现实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温浇注 环氧树脂 酚醛胺类固化剂 耐高温 中子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热膨胀石墨/聚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君禹 王春博 +5 位作者 王成杨 张克 丛冰 杨岚 赵晓刚 陈春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7-196,共10页
利用膨胀石墨(EG)经高温处理后比表面积大的特点,以膨胀石墨作为导热填料,通过球磨和热模压方法制备了膨胀石墨/聚醚酰亚胺(PEI)导热复合材料,并对其加工过程、微观形貌、热性能和导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球磨处理可以打破膨胀石... 利用膨胀石墨(EG)经高温处理后比表面积大的特点,以膨胀石墨作为导热填料,通过球磨和热模压方法制备了膨胀石墨/聚醚酰亚胺(PEI)导热复合材料,并对其加工过程、微观形貌、热性能和导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球磨处理可以打破膨胀石墨的“泡沫”状态并减少石墨纳米片间的间隙,热压可以诱使和促进石墨纳米片沿着水平方向排列和取向,从而显著提升了复合材料的平面内导热性能.当膨胀石墨在复合材料中的质量分数为20%时,EG/PEI复合材料的面内导热系数为2.38 W∙m^(‒1)∙K^(‒1).与PEI相比,复合材料导热系数的增幅约为12倍.所制备的EG/PEI复合材料均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较高的储能模量,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导热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膨胀石墨 复合材料 导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分子紫外线吸收剂的制备及其在聚偏氟乙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董莉 刘向东 +1 位作者 熊征蓉 杨宇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76-780,共5页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将反应型紫外线吸收剂2-羟基-4-(3-甲基丙烯酸酯基-2-羟基丙氧基)二苯甲酮(BPMA)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共聚合成紫外线吸收剂P(MMA-co-BPMA),然后共混涂膜制备出具有紫外线吸收性能的聚偏氟乙烯(PVDF...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将反应型紫外线吸收剂2-羟基-4-(3-甲基丙烯酸酯基-2-羟基丙氧基)二苯甲酮(BPMA)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共聚合成紫外线吸收剂P(MMA-co-BPMA),然后共混涂膜制备出具有紫外线吸收性能的聚偏氟乙烯(PVDF)复合膜。通过核磁共振谱(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技术手段对BPMA及P(MMA-co-BPMA)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制备的复合膜的紫外线吸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大分子紫外线吸收剂P(MMA-coBPMA)相对分子量分布较窄,为1.11。当BPMA质量分数为0.68%时,P(MMA-co-BPMA)/PVDF复合膜在200~345 nm范围内透过率可降至0.4%以下,能够实现对紫外线的完全吸收。抽提实验表明紫外线吸收剂大分子化可有效地防止外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吸收 聚偏氟乙烯 共聚 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聚硅氧烷和聚乙烯醇复合物制备及其作为皮肤屏障材料的性能 被引量:5
7
作者 陈炳刚 刘三荣 +1 位作者 蒋子江 于喜飞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24-1236,共13页
皮肤作为人体最外层的器官,容易遭受损伤,构建能够为皮肤提供保护作用的屏障材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皮肤屏障材料性能要求,将亲水改性的聚硅氧烷(PSI)和聚乙烯醇(PVA)相结合,通过原位Ca2+离子交联构建了一种复合多功能的皮肤屏障... 皮肤作为人体最外层的器官,容易遭受损伤,构建能够为皮肤提供保护作用的屏障材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皮肤屏障材料性能要求,将亲水改性的聚硅氧烷(PSI)和聚乙烯醇(PVA)相结合,通过原位Ca2+离子交联构建了一种复合多功能的皮肤屏障材料PSI-PVA。研究表明,该材料具有较好的干态和湿态力学性能,以及较好的皮肤相容性、可清洗性、亲水性、透气性、可修饰性和生物相容性。当PVA质量分数为20%时,溶胀率可达149%;随着PVA用量的增加,材料的清洗容易程度提高;紫外吸收剂羟基苯甲酮修饰后,材料的紫外光(200~400 nm)透过率在20%以下,在材料的保护下,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 3T3)在UVB(311 nm)照射后具有较高的存活率(71%)。因此,PSI-PVA可以满足皮肤屏障材料多项性能需求,在皮肤保护和受损修复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氧烷 亲水改性 聚乙烯醇 离子交联 皮肤屏障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辐射屏蔽及其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璐 赵萌 陈兆彬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76-1587,共12页
核能的普及和安全利用,对辐射屏蔽及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以反应堆屏蔽分析为切入点,首先介绍了反应堆产生辐射的种类及防护机理,指明了反应堆屏蔽设计的指导原则。在此基础上,着重阐述了近年来已应用或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新型屏蔽复... 核能的普及和安全利用,对辐射屏蔽及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以反应堆屏蔽分析为切入点,首先介绍了反应堆产生辐射的种类及防护机理,指明了反应堆屏蔽设计的指导原则。在此基础上,着重阐述了近年来已应用或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新型屏蔽复合材料。最后,提出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以期对领域内的科研人员及从业者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 Γ射线 核辐射 屏蔽分析 优化设计 屏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LDHNSs复合薄膜的制备及电性能研究
9
作者 刘会 马莉莉 +2 位作者 郭海泉 郝春成 张洪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0-133,共4页
通过插层剂辅助超声剥离水滑石,获得剥离充分的LDHNSs分散液;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PI/LDHNSs复合薄膜,并对该类复合材料的电学性能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LDHNSs在PI基体中分散均匀,未出现明显的团聚和堆叠现象,与基体之间展现出比... 通过插层剂辅助超声剥离水滑石,获得剥离充分的LDHNSs分散液;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PI/LDHNSs复合薄膜,并对该类复合材料的电学性能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LDHNSs在PI基体中分散均匀,未出现明显的团聚和堆叠现象,与基体之间展现出比较好的界面相容性。相较于纯PI薄膜,LDHNSs的加入使复合薄膜的体积电阻率和电气强度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值得注意的是,复合薄膜的耐电晕寿命明显得到提升;当LDHNSs质量分数为0.5%时,复合薄膜的耐电晕寿命最长,约为纯PI薄膜的8倍,实现了在较低添加量下对复合薄膜耐电晕性能的最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二维纳米材料 水滑石 耐电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敏聚酰亚胺光刻胶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0
作者 郭海泉 杨正华 高连勋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19-1137,共19页
近年来,光敏聚酰亚胺(PSPI)在先进封装、微机电系统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等新兴领域的需求牵引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产业化方面,PSPI的进展都引起了广泛关注。光敏聚酰亚胺作为一种实用的可自图案化薄膜材... 近年来,光敏聚酰亚胺(PSPI)在先进封装、微机电系统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等新兴领域的需求牵引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产业化方面,PSPI的进展都引起了广泛关注。光敏聚酰亚胺作为一种实用的可自图案化薄膜材料显示出越来越突出的重要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正性、负性光敏聚酰亚胺的结构设计、光化学反应及其感光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在集成电路、微机电系统以及OLED显示等方面的应用需求,最后对光敏聚酰亚胺在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敏聚酰亚胺 光刻胶 再布线 集成电路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 微机电系统图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钽铌酸钾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结构与机械性能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5
11
作者 林家齐 李晓康 +4 位作者 杨文龙 孙洪国 谢志滨 修翰江 雷清泉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39-346,共8页
利用多尺度建模方法构建了聚酰亚胺/钽铌酸钾纳米颗粒复合物模型,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不同尺寸钽铌酸钾纳米颗粒(5.5,8.0,9.4,10.5,11.5)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弹性模量和相互作用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计算纳米颗粒表面原子键能和单... 利用多尺度建模方法构建了聚酰亚胺/钽铌酸钾纳米颗粒复合物模型,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不同尺寸钽铌酸钾纳米颗粒(5.5,8.0,9.4,10.5,11.5)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弹性模量和相互作用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计算纳米颗粒表面原子键能和单位表面积原子数目探究了复合物机械性能提高的内部机理.聚酰亚胺和聚酰亚胺/钽铌酸钾复合材料的杨氏模量分别为2.91和3.17 GPa,泊松比分别为0.37和0.35,钽铌酸钾纳米颗粒的引入可以显著改善聚酰亚胺的机械性能.纳米颗粒表面原子的键能为8.62—54.37 k J·mol-1,表明颗粒与基体主要通过范德华力作用结合且有氢键存在.计算结果表明,相同掺杂比例下,纳米颗粒尺寸越小,纳米颗粒表面原子数目越大,颗粒与基体作用更强,杨氏模量的提高幅度越大,尺寸效应越显著.因此,掺杂小尺寸纳米颗粒是提高聚酰亚胺机械性能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聚酰亚胺 钽铌酸钾
原文传递
化学亚胺化程度对正性光敏聚酰亚胺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丹阳 金锐 +3 位作者 吴作林 韩宝春 杨正华 张春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6-281,共6页
选用2,2′-双三氟甲基-4,4′-联苯二胺(TFDB)与二苯醚四甲酸二酐(ODPA)作为聚合物的基本骨架进行缩聚反应生成聚酰胺酸,再经过化学亚胺化得到可溶性聚酰亚胺(PI)。通过调节2-甲基吡啶在亚胺化试剂中的含量以达到控制酰亚胺化程度的目的... 选用2,2′-双三氟甲基-4,4′-联苯二胺(TFDB)与二苯醚四甲酸二酐(ODPA)作为聚合物的基本骨架进行缩聚反应生成聚酰胺酸,再经过化学亚胺化得到可溶性聚酰亚胺(PI)。通过调节2-甲基吡啶在亚胺化试剂中的含量以达到控制酰亚胺化程度的目的,探讨不同亚胺化程度的PI胶的显影性能。结果表明,当n(2-甲基吡啶)∶n(乙酸酐)=1∶5时,所合成的光敏聚酰亚胺的显影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性光敏聚酰亚胺 化学亚胺化 溶解性 光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入二苯基芴基团聚酰亚胺薄膜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宝春 吴作林 +2 位作者 张春华 朱丹阳 杨正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7-69,共3页
良好的感湿性材料应具备优良的水蒸汽透过性和相对较低的吸水性,为了获得良好的感湿性材料,设计合成含二苯基芴结构的二胺(9,9′-双[4-(2-三氟甲基-3-硝基苯氧基)苯基]芴)(BFAPH),进而与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3,3′,4,4′... 良好的感湿性材料应具备优良的水蒸汽透过性和相对较低的吸水性,为了获得良好的感湿性材料,设计合成含二苯基芴结构的二胺(9,9′-双[4-(2-三氟甲基-3-硝基苯氧基)苯基]芴)(BFAPH),进而与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3,3′,4,4′-二苯醚四甲酸二酐(ODPA)、4,4′-(六氟异丙烯)二酞酸酐(6FDA)缩聚制得3种聚酰亚胺(PI)薄膜(PI-1,PI-2,PI-3)。对以上3种PI薄膜进行热学、力学测试,结果表明,3种PI薄膜的5%(wt,质量分数)热损失温度都在520℃以上,均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其中,PI-2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最高,为288.49℃。3种薄膜的水蒸汽透过性均在6.45g/h·m2以上,尤其PI-3的水蒸汽透过性可以达到9.80g/h·m2,说明二苯基芴基团的引入提高了薄膜对水蒸汽的透过能力,并且6FDA中的三氟甲基基团存在使得PI-3薄膜疏水性大大增强。PI-3薄膜完全符合良好感湿性材料所具备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二苯基芴基团 水蒸汽透过率 吸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函数的钛酸镧掺杂氧化铟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与光电特性研究
14
作者 田苗苗 李春杰 +3 位作者 贺小光 郭峰 范翊 王宁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55-1059,共5页
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具有高功函数的掺钛酸镧(LaTiO3)的氧化铟(ILTO)三元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并研究了其光电特性。EDX能谱测试结果证实了样品中In、La及Ti的存在,薄膜的掺杂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及一致性。由原子力显微镜测试可知,在一个5μm&... 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具有高功函数的掺钛酸镧(LaTiO3)的氧化铟(ILTO)三元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并研究了其光电特性。EDX能谱测试结果证实了样品中In、La及Ti的存在,薄膜的掺杂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及一致性。由原子力显微镜测试可知,在一个5μm×5μm的扫描区域内,样品的表面粗糙度(RMS)较小,为1 nm量级。ILTO薄膜在可见光区域的平均透过率超过了85%,其功函数接近于金的功函数(5.2 eV左右),远高于目前商业化的ITO的功函数(4.5~4.7 eV)。由于导电薄膜的功函数在光电器件中对异质结界面的势垒高度有着直接影响,较高的功函数可以提高载流子的注入及抽取能力,因此采用ILTO作为光电器件的阳极将有望改善器件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函数 掺杂 透明导电薄膜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电相KTa0.5Nb0.5O3晶体表面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15
作者 孙洪国 杨小牛 《现代物理》 2012年第4期88-93,共6页
运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第一性原理的局域密度近似法对具有铁电压电性能的钽铌酸钾KTa0.5Nb0.5O3晶体(100)表面进行几何结构优化,并进一步计算能带和态密度。计算得到的不同晶向表面介电函数,其它光学性质常数如反射率、折射率、传导率和... 运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第一性原理的局域密度近似法对具有铁电压电性能的钽铌酸钾KTa0.5Nb0.5O3晶体(100)表面进行几何结构优化,并进一步计算能带和态密度。计算得到的不同晶向表面介电函数,其它光学性质常数如反射率、折射率、传导率和能量损失函数等都可由介电函数通过计算得到。将计算结果与对应体块材料相应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表面的各种性能与体块材料存在本质的不同,与理论预期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钽铌酸钾 表面 能带 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水滑石纳米片对氧化铝/聚酰亚胺复合薄膜耐电晕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马平川 马莉莉 +2 位作者 杨正慧 郭海泉 高连勋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66-672,共7页
将二维层状材料水滑石剥离为二维纳米片分散液,向其中加入纳米氧化铝,并进行聚酰亚胺(PI)的原位聚合,构筑PI/水滑石纳米片/氧化铝纳米粒子三元复合薄膜。结果表明,在PI薄膜中同时加入质量分数为10%氧化铝和2%水滑石纳米片,比仅加入质量... 将二维层状材料水滑石剥离为二维纳米片分散液,向其中加入纳米氧化铝,并进行聚酰亚胺(PI)的原位聚合,构筑PI/水滑石纳米片/氧化铝纳米粒子三元复合薄膜。结果表明,在PI薄膜中同时加入质量分数为10%氧化铝和2%水滑石纳米片,比仅加入质量分数为10%氧化铝时的耐电晕时间(180 min)提高了12倍,拉伸强度提高了37.8%。聚合物中同时加入纳米片、纳米粒子两种不同形貌填料,能够同时提升复合材料的耐电晕性能和机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耐电晕 氧化铝 水滑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帅 高莹 +3 位作者 马玉芹 李云辉 王震 阎敬灵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1-113,共3页
以二聚二醇(Pripol 2033)、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六取代脂肪酸蔗糖酯(Sefose 1618U B6)为原料,通过两步法合成了嵌段共聚聚氨酯弹性体。用热重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生物基聚氨酯弹性体的热稳定性及玻璃化转变温度,并采... 以二聚二醇(Pripol 2033)、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六取代脂肪酸蔗糖酯(Sefose 1618U B6)为原料,通过两步法合成了嵌段共聚聚氨酯弹性体。用热重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生物基聚氨酯弹性体的热稳定性及玻璃化转变温度,并采用拉伸实验测定材料的机械性能。结果表明:随着Sefose 1618U B6含量的增加,聚氨酯弹性体的拉伸强度和硬段玻璃化转变温度都随之降低,而断裂伸长率和回弹性却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弹性体 生物基 六取代脂肪酸蔗糖酯 二聚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β相聚偏氟乙烯基复合体系的制备及压电性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安彤 付超 +2 位作者 楚慧颖 冉祥海 聂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11-1419,共9页
为了提高聚偏氟乙烯(PVDF)的压电性能,需要寻找有效的途径来提高PVDF的电活性相(β相)含量。通过水热法成功合成了Ag、ZnO以及二者复合(Ag-ZnO)的3种类型纳米粒子,并与PVDF共混形成PVDF复合薄膜。通过表征PVDF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晶性能... 为了提高聚偏氟乙烯(PVDF)的压电性能,需要寻找有效的途径来提高PVDF的电活性相(β相)含量。通过水热法成功合成了Ag、ZnO以及二者复合(Ag-ZnO)的3种类型纳米粒子,并与PVDF共混形成PVDF复合薄膜。通过表征PVDF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晶性能和压电性能,可以发现Ag-ZnO复合纳米粒子的协同作用可以有效提高PVDF的结晶性能和压电性能。此外,通过单轴拉伸可以使得所有PVDF膜的β相含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其中拉伸后的PVDF/Ag-ZnO纳米颗粒(P-C)的β相物质的量分数最高,达到70.0%,最佳的压电系数(d 33)达到了31.0 pC/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Β相 纳米粒子 拉伸 压电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迁移率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合成及其器件表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大磊 李泽林 +2 位作者 赵晓礼 孙昭艳 杨小牛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75-1382,共8页
设计合成了一种中等带隙共轭聚合物,聚[N-(2-己基癸基)-2,2'-二噻吩-3,3'-二甲酰亚胺-交替共聚-5,5-(2,5-双(3-癸氧基噻吩)-2-噻吩基)-噻吩)](PBTI3T-O),其光谱吸收覆盖波长从400 nm到720 nm,具有较宽的吸收范围,同时易溶于氯... 设计合成了一种中等带隙共轭聚合物,聚[N-(2-己基癸基)-2,2'-二噻吩-3,3'-二甲酰亚胺-交替共聚-5,5-(2,5-双(3-癸氧基噻吩)-2-噻吩基)-噻吩)](PBTI3T-O),其光谱吸收覆盖波长从400 nm到720 nm,具有较宽的吸收范围,同时易溶于氯苯溶剂,利于溶液加工。PBTI3T-O与[6,6]-苯基-C71-丁酸异甲酯(PC71BM)复合薄膜的空穴迁移率为5.90×10-3cm2/(V·s),该迁移率高于其它大部分聚合物电池给体材料。由于PBTI3T-O较高的空穴迁移率,基于PBTI3T-O/PC71BM的器件在活性层厚度为237 nm时,效率可以达到5.56%。即使活性层膜厚进一步增加到约300 nm时,器件的效率仍能够保持其最高器件效率的97%,可见其具有在大面积加工工艺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D-A型共聚物 活性层 厚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果酚基聚氨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菲 耿爱芳 +2 位作者 阎敬灵 李云辉 王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51-253,257,共4页
以环氧化柠檬酸三(2-腰果酚氧基乙基)酯(ET3)和甲醇反应制备了三臂型腰果酚基多元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1 H-NMR)确定了该多元醇的结构。用腰果酚基多元醇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等反应合成了腰果酚基聚氨... 以环氧化柠檬酸三(2-腰果酚氧基乙基)酯(ET3)和甲醇反应制备了三臂型腰果酚基多元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1 H-NMR)确定了该多元醇的结构。用腰果酚基多元醇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等反应合成了腰果酚基聚氨酯,并通过动态热机械分析(DMTA)和热重分析(TGA)考察了固化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热稳定性,通过拉伸测试考察固化膜的机械力学性能。结果发现,该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最高可达43℃,拉伸强度最高可达940MPa,有较高的生物基含量和良好的综合性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聚氨酯 腰果酚基多元醇 热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