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生物质到火炸药:含能材料的生物合成 被引量:2
1
作者 咸漠 曹玉锦 《火炸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共7页
传统的化学法制备含能材料普遍存在原料供给不足、环境污染严重、副产物多、过程安全性差的问题。生物合成技术能够克服传统化学合成技术所存在的缺点,是含能材料制备领域技术变革的共性迫切需求。本文综述了生物法制备含能材料及其前... 传统的化学法制备含能材料普遍存在原料供给不足、环境污染严重、副产物多、过程安全性差的问题。生物合成技术能够克服传统化学合成技术所存在的缺点,是含能材料制备领域技术变革的共性迫切需求。本文综述了生物法制备含能材料及其前驱体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多元醇类和芳香族类含能材料前驱体的合成路线及目前的技术水平,探讨了生物硝化技术的现状,对未来生物法制备含能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附参考文献49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材料 生物合成 多元醇硝酸酯 多硝基芳香族化合物 生物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二氧化硅颗粒表面接枝含糖聚合物形成过程研究
2
作者 马高奇 寿庆辉 +2 位作者 梁向峰 罗希韬 刘会洲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91-92,共2页
在二氧化硅颗粒表面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可控聚合(ATRP)的方法接枝类天然碳水化合物簇,利用多个糖配体与多个蛋白受体的多价结合来获得稳定的相互作用,可以有效富集蛋白及其水解产物^([1])。基于此,设计了一种含糖聚合物单体2-葡糖酰胺... 在二氧化硅颗粒表面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可控聚合(ATRP)的方法接枝类天然碳水化合物簇,利用多个糖配体与多个蛋白受体的多价结合来获得稳定的相互作用,可以有效富集蛋白及其水解产物^([1])。基于此,设计了一种含糖聚合物单体2-葡糖酰胺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盐酸盐(GAEMA),通过ATRP的方法接枝到SiO_2表面,并通过湿法填柱,将木糖水解液实际体系注入。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含糖聚合物形成过程以及根据化学键的归属,对酰胺Ⅰ带进行解卷积处理,再对各个峰去指认,判断所属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RP GAEMA 多价结合效应 接枝 富集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模拟VOCs吸附试验研究
3
作者 王志恒 任瑞晨 +1 位作者 李彩霞 刘立成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5-97,共3页
以除杂提纯后膨润土为主要原料,经过n(OH-)/n(Al3+)=2.7的羟基铝柱撑液柱撑和添加碳源晶化改性后,膨润土吸附效果得到改善。与活性炭对比分析可知,当吸附时间为160 min时,穿透曲线吸附平稳期A-C>Al-C-Bent>Al-Bent>R-Bent,A-C... 以除杂提纯后膨润土为主要原料,经过n(OH-)/n(Al3+)=2.7的羟基铝柱撑液柱撑和添加碳源晶化改性后,膨润土吸附效果得到改善。与活性炭对比分析可知,当吸附时间为160 min时,穿透曲线吸附平稳期A-C>Al-C-Bent>Al-Bent>R-Bent,A-C吸附平稳期最高为87 min,AlC-Bent为63 min。不同葡萄糖碳源添加量对Al-C-Bent吸附效果有较大影响。当葡萄糖添加量为0.16 g/g Al-bent时,晶化反应后,改性膨润土吸附平稳期达到70 min左右,该吸附剂的平均吸附率为16.38%。当总气体流量不变时,温度对吸附效果有较大影响。Al-0.8C-Bent在50℃条件下吸附过程穿透时间较短,吸附平稳期为56 min,吸附率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石 改性 穿透曲线 吸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羟戊酸途径的代谢支路调控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徐镇祥 李美洁 +4 位作者 门潇 陈国强 王纪明 咸漠 张海波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0年第1期44-51,共8页
萜类化合物作为一大类重要天然产物,在食品、化工、医药和能源等领域广泛应用。微生物法合成萜类化合物因具有生产周期较短、可规模化生产等优点,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但是生产效率低严重制约着微生物法合成萜类化合物的工业化发展,而代... 萜类化合物作为一大类重要天然产物,在食品、化工、医药和能源等领域广泛应用。微生物法合成萜类化合物因具有生产周期较短、可规模化生产等优点,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但是生产效率低严重制约着微生物法合成萜类化合物的工业化发展,而代谢调控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多数学者集中于主路径的代谢调控研究,忽略了对于萜类化合物的生产至关重要的支路径。本文中,笔者围绕支路径调控直接相关的前体物质供应和辅助因子的协调、竞争途径的调控以及间接对代谢调控产生影响的宿主体的进化三个方面,综述萜类化合物甲羟戊酸途径的代谢途径支路调控策略研究进展,并对代谢路径支路调控的发展方向做进一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羟戊酸 代谢支路 前体物质 辅助因子 阻断竞争途径 宿主体进化 萜类化合物 代谢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DMS的NMR中色谱技术的分离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吴瑞 柏正武 +1 位作者 杨盈 黄少华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1-517,共7页
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作为NMR中色谱技术的虚拟"固定相",利用高分辨液体NMR中的DOSY技术考察其对正戊烷、1-溴戊烷和1,5-二溴戊烷这3种烷烃的分离性能.结果显示,在没有添加PDMS时,上述3种组分的扩散... 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作为NMR中色谱技术的虚拟"固定相",利用高分辨液体NMR中的DOSY技术考察其对正戊烷、1-溴戊烷和1,5-二溴戊烷这3种烷烃的分离性能.结果显示,在没有添加PDMS时,上述3种组分的扩散系数较接近,不能被分离;但当检测体系中含有PDMS时,3种组分的扩散系数相差较大,因而能被很好地分离.此外,还研究了样品温度和溶液粘度对分离性能的影响,其影响的趋势为:升高样品温度能改善混合物的分离;而增加溶液粘度则不利于混合物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氧烷 虚拟“固定相” NMR中色谱技术 DOSY 混合物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蒎烯合成酶(QH6)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产β-蒎烯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冯红茹 杨建明 +1 位作者 秦利 咸漠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15年第1期28-34,46,共8页
蒎烯是一种重要的平台化合物,可以用来合成高密度燃料、精细化学品及材料。将来源于黄花蒿的β-蒎烯合成酶基因与外源杂合甲羟戊酸(MVA)途径一起整合到BL21(DE3)中共表达,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气相色谱(GC)对发酵产物进行了定性... 蒎烯是一种重要的平台化合物,可以用来合成高密度燃料、精细化学品及材料。将来源于黄花蒿的β-蒎烯合成酶基因与外源杂合甲羟戊酸(MVA)途径一起整合到BL21(DE3)中共表达,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气相色谱(GC)对发酵产物进行了定性及定量检测。通过发酵条件优化,对影响发酵产β-蒎烯的因素(诱导温度、诱导剂浓度和N源)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来自黄花蒿的蒎烯合酶可以在宿主细胞内高效表达,且能高效催化β-蒎烯的合成。通过对重组菌进行发酵条件优化得到最佳培养条件:诱导温度为28℃,IPTG浓度为0.1 mmol/L,最佳有机N源为MD牛肉粉。在此条件下,检测出β-蒎烯产量达到22.89 mg/L,比优化前(4.60 mg/L)提高了3.9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蒎烯合成酶 大肠杆菌 亲和层析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_2NH_2^+体系在高激发态上的非绝热动力学理论研究(英文)
7
作者 江圣世 谢宇 +1 位作者 任伟康 袁峰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29-34,共6页
CH_2NH_2^+对于理解分子的光激发问题来说是一个典型的分子体系。到目前为止,关于CH_2NH_2^+的非绝热动力学理论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它从低激发态出发的动力学上。然而,更高的激发应该也会对CH_2NH_2^+的动力学有潜在的影响。因此,在本... CH_2NH_2^+对于理解分子的光激发问题来说是一个典型的分子体系。到目前为止,关于CH_2NH_2^+的非绝热动力学理论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它从低激发态出发的动力学上。然而,更高的激发应该也会对CH_2NH_2^+的动力学有潜在的影响。因此,在本次工作中,用即时轨线面跳跃(TSH)方法,在含时密度泛函层面上研究了CH_2NH_2^+分子体系从高激发态上出发的非绝热动力学。通过TSH方法,模拟了从单重激发态(S3/S4/S5)出发的动力学。动力学结果分析表明CN和CH/NH的解离很难同时发生。随着激发态的升高,CH/NH解离的增多导致了体系能量的减少并且使CN键解离减少。另外,扭转运动在从高激发态出发的TSH动力学中并不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跳跃 非绝热动力学 CH2NH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2-乙基-3-甲基-吡嗪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8
作者 杨莹 胡琬岚 +2 位作者 刘丹 杨可 童文华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21年第1期68-72,共5页
利用荧光和紫外光谱法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和2-乙基-3-甲基-吡嗪(NEMP)的相互作用。应用Stern-Volmer方程、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及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获得3个不同温度下(288、298、308 K)两者... 利用荧光和紫外光谱法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和2-乙基-3-甲基-吡嗪(NEMP)的相互作用。应用Stern-Volmer方程、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及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获得3个不同温度下(288、298、308 K)两者的猝灭常数(K_(SV))、结合常数(K_(q))、结合距离(r)和热力学参数(ΔH,ΔG和ΔS)等。结果显示:在不同温度下,BSA和NEMP均能相互结合生成新的复合物,且属于静态猝灭;结合距离小于7 nm;同步荧光显示NEMP对BSA的构象产生影响,主要是对其中酪氨酸残基有显著的影响;而在紫外光谱中BSA的最大吸收峰向较短波长偏移,BSA与NEMP之间形成了基态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乙基-3-甲基-吡嗪 相互作用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紫外-可见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煤吸附净化含油污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杰 温军杰 +1 位作者 吴怀之 葛晶晶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96,共6页
通过室内模拟研究了各因素对原煤吸附净化含油污水的影响,并探讨了利用原煤吸附净化含油污水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当吸附温度为20℃,pH为5,吸附时间为10 min,煤粒径为3 mm,投加浓度为0.075 g·mL-1时,原煤吸附除油的效果最佳,稳定性最... 通过室内模拟研究了各因素对原煤吸附净化含油污水的影响,并探讨了利用原煤吸附净化含油污水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当吸附温度为20℃,pH为5,吸附时间为10 min,煤粒径为3 mm,投加浓度为0.075 g·mL-1时,原煤吸附除油的效果最佳,稳定性最好.结果同时表明,在最佳条件下,Langmuir方程可以较好地描述低浓度重质油在阳泉烟煤上的吸附过程,且可判知该反应较易发生,可使油组分的去除率达52.28%以上,出水均符合排放要求.研究结果为含油污水的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泉烟煤 含油污水 静态吸附 动态吸附
原文传递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介导的赤藓糖醇生产菌的筛选与优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静宇 陈泉 +3 位作者 马琳琳 孙欢欢 祁庆生 王倩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2年第3期263-269,共7页
赤藓糖醇是一种天然多元醇类甜味剂,具有热量较低、无致龋齿性、口感佳、非吸湿性以及对糖尿病患者安全等优点,已成为大多数保健食品成分的优先选择。与化学合成方法相比,赤藓糖醇的微生物发酵生产过程温和,易于控制,具有更多的生产优... 赤藓糖醇是一种天然多元醇类甜味剂,具有热量较低、无致龋齿性、口感佳、非吸湿性以及对糖尿病患者安全等优点,已成为大多数保健食品成分的优先选择。与化学合成方法相比,赤藓糖醇的微生物发酵生产过程温和,易于控制,具有更多的生产优势。在本研究中,笔者从蜂巢、土壤和花粉等物质中筛选出了一株赤藓糖醇高产菌株,鉴定其为Moniliella sp.MU1。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生物育种系统对该菌株进行突变并从中挑选出4种菌株进行发酵并优化发酵条件,结果发现:不同种类的碳源、葡萄糖浓度和金属离子条件都会影响赤藓糖醇的产量,高浓度的葡萄糖有利于赤藓糖醇的生产;同时,当提供300 g/L葡萄糖和25 mmol/L Ca^(2+)时,菌株YE-A27的赤藓糖醇产量达到97.6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藓糖醇 微生物发酵 离子束诱变 念珠菌属 发酵优化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官能化碳纳米管负载Ru催化山梨醇氢解制备低碳二元醇 被引量:4
11
作者 董慧焕 郭星翠 +2 位作者 秦张峰 韩生 牟新东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54-1460,共7页
以不同官能化碳纳米管(原始MCN、氨基化AMCN和石墨化GMCN等)作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Ru/CNTs催化剂,并应用于山梨醇氢解制1,2-丙二醇和乙二醇反应中。利用XRD、HRTEM、XPS和ICP-AES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官能团性质、碱助... 以不同官能化碳纳米管(原始MCN、氨基化AMCN和石墨化GMCN等)作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Ru/CNTs催化剂,并应用于山梨醇氢解制1,2-丙二醇和乙二醇反应中。利用XRD、HRTEM、XPS和ICP-AES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官能团性质、碱助剂等因素对山梨醇氢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Ru/MCN或Ru/GMCN相比较,Ru/AMCN催化剂对山梨醇氢解有更高的活性,在205℃、5.0 MPa氢压条件下,以Ca(OH)2为添加剂,山梨醇的转化率可达99.5%,1,2-丙二醇(1,2-PD)和乙二醇(EG)的总产率为47.7%。催化剂重复利用五次,催化活性无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梨醇 氢解 1 2-丙二醇 乙二醇 Ru/CNTs 官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α-蒎烯发酵培养基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萌 杨建明 咸漠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14年第6期6-12,共7页
利用响应面法对α-蒎烯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先利用单因素实验法筛选出MD牛肉粉为最有利于发酵产α-蒎烯的N源。此后用Plackett-Burman(P-B)实验方法对相关影响因素效应进行评估,筛选出有显著效应的3个因素:柠檬酸用量、牛肉粉用量以及... 利用响应面法对α-蒎烯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先利用单因素实验法筛选出MD牛肉粉为最有利于发酵产α-蒎烯的N源。此后用Plackett-Burman(P-B)实验方法对相关影响因素效应进行评估,筛选出有显著效应的3个因素:柠檬酸用量、牛肉粉用量以及培养基初始pH。然后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以上3因素最优水平。最后由中心组和实验设计法及响应曲面分析法确定主要因素的最佳条件。在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下,发现α-蒎烯产量从1.710mg/L提升到7.053 mg/L,发现产量提高了3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α 蒎烯 优化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耐受高浓度葡萄糖且产乙偶姻菌株的筛选及产物鉴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霍明月 张鸽 +4 位作者 苏玉龙 李兴 张海波 峥嵘 刘好宝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3-60,共8页
为获得一株耐受高浓度葡萄糖且产乙偶姻的菌株,利用高糖培养基以及乙偶姻显色液从烟田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全新菌株;将筛选出的菌株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和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并利用不同浓度葡萄糖的培养基对菌株进行耐... 为获得一株耐受高浓度葡萄糖且产乙偶姻的菌株,利用高糖培养基以及乙偶姻显色液从烟田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全新菌株;将筛选出的菌株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和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并利用不同浓度葡萄糖的培养基对菌株进行耐受实验;最后,利用GC-MS(气相-质谱)将菌株的发酵产物定性分析,并对菌株进行72 h的初步发酵。结果显示,筛选获得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命名为PX03。葡萄糖耐受实验中,菌株PX03在含有500 g/L葡萄糖的培养基中依然能生长,OD600可达65;300 g/L葡萄糖浓度下生长最好,OD600可达100。GC-MS定性结果分析发现,该菌株可产大量的乙偶姻(22.51%)和2,3-丁二醇(21.29%),同时可产乙酸(13.97%)、3,4-二羟基-3,4-二甲基己烷-2,5-二酮(8.52%)、吡喃酮(5.24%)和3-甲基-丁酸(4.47%)等一些香气成分。对菌株的初步发酵结果显示,该菌株乙偶姻产量可达41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发酵 葡萄球菌 乙偶姻 葡萄糖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郊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评价与来源解析 被引量:24
14
作者 师荣光 张又文 +2 位作者 许萌萌 郑向群 赵宗山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69-1078,共10页
为了研究城市郊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水平与来源,选取天津市郊区——西青区和滨海新区为研究区域,采集了农田、水塘/河边附近土地、道路绿化带、居民区和工厂附近土地等约2000 km^2范围内三类用地类型(农业用地、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的28... 为了研究城市郊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水平与来源,选取天津市郊区——西青区和滨海新区为研究区域,采集了农田、水塘/河边附近土地、道路绿化带、居民区和工厂附近土地等约2000 km^2范围内三类用地类型(农业用地、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的286个土壤样品,调查了Cr、Ni、Cu、Zn、As、Pb和Cd 7种重金属的含量水平;通过多种污染和风险评估方法探讨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和风险水平;并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重金属的来源解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中Cr、Ni、Cu、Zn、As、Pb和Cd的含量分别为71.47±20.49、32.15±19.66、27.77±12.77、99.78±53.20、17.59±8.69、30.27±9.72 mg·kg^(-1)和0.19±0.17 mg·kg^(-1);天津郊区土壤整体处于中度污染和低风险水平,以Cd和As为主要的污染物质;Cr和Ni主要为自然源,Cu、Zn、Pb和Cd来自自然源和人为源,As则主要为人为源。具有人为输入的土壤Cd和As占研究区土壤的半数以上,因此需要对当地土壤中的Cd和As进行重点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 天津市郊区 污染评价 多元统计分析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缺陷环氧化反式-1,4-聚异戊二烯新型合成法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姜健 宫瑞英 +2 位作者 姚薇 姜秀波 万晓波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4-73,共10页
在水相悬浮法的基础上,采用实验室自制的环氧化剂在弱碱性条件下合成环氧化反式-1,4-聚异戊二烯(ETPI),并且对实验的条件进行了探索,对合成出的ETPI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体系中加入适当的乙酸乙酯或氯仿可以提高环... 在水相悬浮法的基础上,采用实验室自制的环氧化剂在弱碱性条件下合成环氧化反式-1,4-聚异戊二烯(ETPI),并且对实验的条件进行了探索,对合成出的ETPI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体系中加入适当的乙酸乙酯或氯仿可以提高环氧度。其中,加入乙酸乙酯的体系中最高可获得32%的环氧度,加入氯仿的体系最高可以获得51%的环氧度。相比于传统法(采用过氧甲酸或过氧乙酸作为环氧化剂),本合成法合成出的ETPI产品均一,不会像传统合成法那样发生开环、链断裂和呋喃环形成等副反应。采用该法制备的ETPI生胶的最大拉伸强度在20MPa以上,远高于用传统方法制备的ETPI生胶(近7倍)。对ETPI的性能测试表明,随着环氧度的升高,ETPI的抗湿滑性不断提高,而滚动阻力变化不大。耐油实验表明,当环氧度大于15%时,ETPI的耐油性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化 反式-1 4-聚异戊二烯 环氧化反式-1 4-聚异戊二烯 抗湿滑性 耐油性
原文传递
苹果园常用农药施用期土壤残留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师荣光 郑向群 +4 位作者 李晓华 刘爱风 贾皎皎 许萌萌 赵宗山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24-1231,共8页
探究农药施用数量、方式对果园土壤农药残留的影响可以为果树栽培农药减施提供依据。针对陕西长武苹果产区的高频施用农药类型,在4月(花期)和8月(套袋期)对11种农药土壤残留浓度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的农药残留浓度范围为N... 探究农药施用数量、方式对果园土壤农药残留的影响可以为果树栽培农药减施提供依据。针对陕西长武苹果产区的高频施用农药类型,在4月(花期)和8月(套袋期)对11种农药土壤残留浓度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的农药残留浓度范围为N/D^887.9 ng g^-1dw,检出率均大于78%,其中8种农药的表层土壤残留检出率为100%。喷施吡虫啉和戊唑醇会在短期内显著提升表层土壤该两种农药残留水平。由于农户喷施农药行为具有相似性,致使在4月和8月试验区和对照区的土壤残留特征相似,农药残留不同月份的差异主要受到农户用药习惯和用药量的影响。农药主要残留于表层(0~5 cm)土壤。因喷施过程中农药更多地落到树木覆盖稀疏地面,故试验区和对照区果园地面农药残留均呈点状分布,致使表层土壤和残留聚集点具有更高的生态风险。在11种常用农药中,吡虫啉和多菌灵的浓度较低、但生物(蚯蚓)毒性大,使计算得到的风险商(RQ)值大于1,成为环境风险高于其他农药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农药 调查问卷 残留量 土壤环境风险
原文传递
出芽短梗霉A5产胞外多糖发酵条件的优化及产物结构鉴定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国强 吴文涛 +5 位作者 王纪明 廖韦红 张海波 咸漠 雷廷宙 魏玉西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4-62,共9页
基于筛选获得能够生产分子量较高且无色素的普鲁兰多糖酵母菌株,对其进行菌株鉴定、产多糖发酵条件优化和多糖产物鉴定,旨在为工业上普鲁兰多糖发酵提供新的菌株来源。以YPD固体培养基为筛选培养基,氯霉素为筛选压力,曲利苯蓝为筛选指示... 基于筛选获得能够生产分子量较高且无色素的普鲁兰多糖酵母菌株,对其进行菌株鉴定、产多糖发酵条件优化和多糖产物鉴定,旨在为工业上普鲁兰多糖发酵提供新的菌株来源。以YPD固体培养基为筛选培养基,氯霉素为筛选压力,曲利苯蓝为筛选指示剂;通过形态学,ITS间隔序列分析对筛选出的A5菌株进行鉴定。采用单因子优化A5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利用普鲁兰酶酶解并结合薄层层析法、红外光谱以及凝胶渗透色谱进行结构鉴定和分子量的测定。A5菌株鉴定为出芽短梗霉属,并被命名为出芽短梗霉A5。最优的发酵条件8%(w/v)麦芽糖,1%(w/v)酵母粉,2%(w/v)蛋白胨,0.5%(w/v)K_2HPO_4,0.06%(w/v)(NH_4)_2SO_4,0.03%(w/v)CaCl_2,pH6,7%(v/v)接种量;经过结构鉴定得知:该菌株的胞外产物是普鲁兰多糖,分子量为63.84 kDa。由此获得了一株生产普鲁兰多糖的出芽短梗霉菌株A5,产物无色素且分子量较高。经过初步的发酵条件优化,在最佳发酵条件下发酵培养后,获得普鲁兰多糖的产量为22.9 g/L。综合上述结果可知,菌株A5能够作为工业上生产普鲁兰多糖的重要候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芽短梗霉 普鲁兰多糖 发酵条件 结构鉴定 分子量
原文传递
重组大肠杆菌转化甘油合成聚3-羟基丙酸-co-乳酸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志强 Lacmata Tamekou Stephen +3 位作者 咸漠 刘修涛 冯新军 赵广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6-53,共8页
聚羟基脂肪酸酯作为性质优良的生物塑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由于聚羟基脂肪酸合成酶PhaC特异性较强,难以通过生物合成方法获得含乳酸单体聚合物。为了实现乳酸的聚合,PhaC的筛选至关重要。以甘油为底物,通过引入Klebsiella pneumoniae... 聚羟基脂肪酸酯作为性质优良的生物塑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由于聚羟基脂肪酸合成酶PhaC特异性较强,难以通过生物合成方法获得含乳酸单体聚合物。为了实现乳酸的聚合,PhaC的筛选至关重要。以甘油为底物,通过引入Klebsiella pneumoniae的甘油脱水酶DhaB123及其激活因子GdrAB以及Salmonella typhimurium LT2的丙醛脱氢酶基因PduP,获得3-羟基丙酰辅酶A;通过引入Megasphaera elsdenii DSM 20460的丙酰辅酶A转移酶PCT,获得乳酰辅酶A;并对3种不同聚羟基脂肪酸合成酶的作用进行考察。在Pseudomonas putida的原始酶PhaC1或者PhaC2的作用下,不能实现乳酸的聚合;而在双位点突变(Ser325Thr和Gln481Lys)的PhaC1(STQK)存在条件下,重组菌可以利用甘油合成聚3-羟基丙酸-co-乳酸。经过对溶氧、有机氮源等发酵条件的优化,聚3-羟基丙酸-co-乳酸的产量可以达到0.22g/L,占细胞干重的3.2%,是含乳酸单体聚合物生物合成研究的一次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3-羟基丙酸-co-乳酸 聚羟基脂肪酸合成酶 丙酰辅酶A转移酶 位点突变 甘油
原文传递
拉曼光谱检测全细胞催化合成的3-氨甲基吡啶
19
作者 姜丽平 刘强强 +3 位作者 王泽慧 刘晔菲 咸漠 刘炜 《生物技术》 CAS 2023年第4期436-441,共6页
[目的]利用拉曼光谱,建立全细胞催化合成的3-氨甲基吡啶的检测方法。[方法]20 L发酵罐大肠杆菌发酵培养,5 L发酵罐全细胞催化,通过拉曼光谱检测产物3-氨甲基吡啶。[结果]拉曼光谱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检测模型,所建模型校正集和预测集... [目的]利用拉曼光谱,建立全细胞催化合成的3-氨甲基吡啶的检测方法。[方法]20 L发酵罐大肠杆菌发酵培养,5 L发酵罐全细胞催化,通过拉曼光谱检测产物3-氨甲基吡啶。[结果]拉曼光谱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检测模型,所建模型校正集和预测集中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线性决定系数分别为0.9412、0.9810,校正集和预测集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53 mmol/L、0.41 mmol/L。[结论]经过配对样本t检验,液相检测值与拉曼预测值在显著性水平下没有显著性差异,利用拉曼光谱能够实现了3-氨甲基吡啶的实时、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在线检测 全细胞催化 3-氨甲基吡啶 大肠杆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