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 新平台 新科普--中国科普产学研创新联盟在京成立
1
《中国科技产业》 2018年第6期56-57,共2页
6月6日,全国"科技三会"召开两周年之际和"两院院士大会"闭幕之时,在中国科协指导下和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支持下,中国科普产学研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两院院士科普顾问委员会委员代表和百余家科普联盟创始成员出席大会。... 6月6日,全国"科技三会"召开两周年之际和"两院院士大会"闭幕之时,在中国科协指导下和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支持下,中国科普产学研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两院院士科普顾问委员会委员代表和百余家科普联盟创始成员出席大会。中国科普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中科科技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葛勇主持大会。大会的主题是:共建共享新时代,建好用好新平台,实践实现新科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 中国科协 科技创新 科普 联盟 平台 副理事长 共建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弹元勋 两院院士 中国科技 众帅之帅 一生核武 一手科普 中国科协 功勋卓著
2
作者 王渝生 《中国科技教育》 2024年第12期70-71,共2页
2024年12月25日,是朱光亚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朱光亚(1924.12.25-2011.2.26),中国核科学事业主要开拓者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党组书记,中国科协主席、名誉主席,被誉为“中国工程科学界支柱科... 2024年12月25日,是朱光亚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朱光亚(1924.12.25-2011.2.26),中国核科学事业主要开拓者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党组书记,中国科协主席、名誉主席,被誉为“中国工程科学界支柱科学家”“中国科技众帅之帅”。1949年,25岁的朱光亚刚从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就义无反顾地于1950年2月取道香港,回到新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亚 中国工程院 原子核物理 中国科协 博士学位 名誉主席 两弹一星 核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风沐雨赤子情 开辟风雷洞天 天疆五彩斑斓 科研科普反邪教 老骥壮心不已 一身正气凛然
3
作者 王渝生 《中国科技教育》 2025年第2期76-77,共2页
庄逢甘(1925.2.11-2010.11.8),江苏省常州人,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100年前,庄逢甘出生于“龙兴之地”江苏常州,庄氏家族是当地望族,在400多年历... 庄逢甘(1925.2.11-2010.11.8),江苏省常州人,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100年前,庄逢甘出生于“龙兴之地”江苏常州,庄氏家族是当地望族,在400多年历史中先后涌现出百余名举人和进士。其父喜得贵子,为了表达那久旱逢雨的盼子之情,为儿子取名逢甘。在“读圣贤书,做豪杰事”等优良家风家训的传承影响下,庄逢甘自幼便被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际宇航科学院 高级技术顾问 庄逢甘 江苏省常州 龙兴之地 家风家训 五彩斑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普教育的产学研合作
4
作者 詹丽凝 徐善衍(指导) 石钟慈(指导) 《中国科技产业》 2019年第2期20-21,共2页
在知识经济风起云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科普教育已经成为关乎全民科学素质和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工作领域。总体而言,近年来,我国科普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公民的科学素质有了明显提升。与此同时,科普教育工作中也存在着... 在知识经济风起云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科普教育已经成为关乎全民科学素质和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工作领域。总体而言,近年来,我国科普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公民的科学素质有了明显提升。与此同时,科普教育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观念落后,体制障碍,队伍不强,投入不足、效率不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普教育 产学研合作 全民科学素质 核心竞争力 知识经济 科学技术 科普事业 教育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研究 多复变复几何 扩充未来光管猜想 中算史论 高端科普教育 博大精深深入浅出
5
作者 王渝生 《中国科技教育》 2022年第9期76-77,共2页
今年57岁的周向宇,1965年3月出生于湖南省郴州市,籍贯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1985年20岁本科毕业于湘潭大学数学系,1990年25岁从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博士毕业后留所工作,先后担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8年在俄罗斯科学院斯... 今年57岁的周向宇,1965年3月出生于湖南省郴州市,籍贯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1985年20岁本科毕业于湘潭大学数学系,1990年25岁从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博士毕业后留所工作,先后担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8年在俄罗斯科学院斯捷克洛夫数学研究所获俄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2003年,38岁的周向宇开始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前后2届共4+5=9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 湘潭大学 科学博士学位 湖南省邵阳市 湖南省郴州市 中算史 博士毕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自然科学院开创党领导高等科学教育先河 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指引大众化科普工作道路
6
作者 王渝生 《中国科技教育》 2021年第7期78-79,共2页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展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画卷,延安时期的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工作是一段辉煌的篇章。抗日战争时期,在烽火连天的艰苦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圣地延安这块热土上开拓、耕耘着中国革命史...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展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画卷,延安时期的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工作是一段辉煌的篇章。抗日战争时期,在烽火连天的艰苦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圣地延安这块热土上开拓、耕耘着中国革命史上的科学教育事业,使古老的黄土地沐浴在科学的光辉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革命史 科普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 革命圣地延安 历史画卷 延安自然科学院 延安时期 中国科技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物理学粒子物理学家 两弹元勋矢志不移报效祖国 中科院院长中国科协主席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两翼齐飞
7
作者 王渝生 《中国科技教育》 2021年第6期78-79,共2页
周光召,1929 年 5 月 15 日出生于湖南长沙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周凤九 曾任湖南省公路局局长,被誉为湖南公路界的泰斗。他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对自 然科学产生兴趣。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其家迁移四川。1941 年入重庆南开中 学住读,... 周光召,1929 年 5 月 15 日出生于湖南长沙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周凤九 曾任湖南省公路局局长,被誉为湖南公路界的泰斗。他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对自 然科学产生兴趣。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其家迁移四川。1941 年入重庆南开中 学住读,受到良好的数学训练和自学能力培养。1945 年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 弹,改变了他原来想学电机的初衷,对物理学特别是核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46 年考入清华大学先修班。1947 年以优异成绩转入清华大学物理系,有幸听到 周培源、钱三强教授的授课。1951 年考取本系研究生。1952 年转入北京大学研究 生院,师从彭桓武教授,从事基本粒子物理专业研究。他后来说:“我非常幸运 能够成为彭先生的学生,学习他的做人、做事、做学问。希望年轻的物理学工作者, 能够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弘扬彭桓武先生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唯真求实的科 学精神,为中国的科学开拓更多新的领域,在世界科学的前沿领域做出老一辈科 学家那样的工作,使得中国科学能够更快地到达世界的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普及 知识分子家庭 彭桓武 热爱祖国 周光召 周培源 中国科协主席 钱三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原生动物细胞学开拓者 实验原生动物学奠基人 寻求发现自然关联性探索者 观察研究创新型教育家
8
作者 王渝生 《中国科技教育》 2020年第2期78-79,共2页
2020年2月21日,是中国原生动物细胞学、实验原生动物学的开创者张作人诞辰120周年。1900年2月21日,张作人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县。张作人原名念恃,号觉任。父亲张倚曾任中学校长、医生。母亲持家务农。张作人5岁开始随祖父、父亲读《古文... 2020年2月21日,是中国原生动物细胞学、实验原生动物学的开创者张作人诞辰120周年。1900年2月21日,张作人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县。张作人原名念恃,号觉任。父亲张倚曾任中学校长、医生。母亲持家务农。张作人5岁开始随祖父、父亲读《古文观止》等书,对草虫等细微植物、动物有特别的兴趣。10岁时考上泰兴县高等小学,他的作文曾得到老师的好评。1913年进南京第一中学读书。1917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博物部,受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和丁文江影响甚深,名师出高徒,1921年毕业时已是一位有自己观点的年轻博物学工作者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观止》 原生动物学 著名地质学家 名师出高徒 丁文江 翁文灏 泰兴县 高等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技教育史话]赤子之情 仁者之风 老一代科学家的缩影 奉献之功 创新之道 吹响中国腾飞的号角
9
作者 王渝生 《中国科技教育》 2023年第1期76-77,共2页
刚满103岁的两院院士陆元九,1920年1月9日出生于安徽省来安县,由于生在元月九日,身为中学数学教员的父亲为儿子取名为“元九”。1941年,陆元九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49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仪器学博士学位,1956年回国参加工... 刚满103岁的两院院士陆元九,1920年1月9日出生于安徽省来安县,由于生在元月九日,身为中学数学教员的父亲为儿子取名为“元九”。1941年,陆元九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49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仪器学博士学位,1956年回国参加工作,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21年获得“七一勋章”。陆元九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陀螺、惯性导航及自动控制专家,是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开拓者之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学技术委员会 博士学位 国立中央大学 航空工程系 中学数学 创新之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德树人 科研管理双进 技术归队迎来科学春天 信誉卓著 承继求是精神 花甲龄再创新百岁人生
10
作者 王渝生 《中国科技教育》 2024年第6期76-77,共2页
戴立信(1924.11.13—2024.5.13),祖籍江苏句容,出生于北京,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戴立信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日寇侵略的战乱中度过的。1937年9月,他随父母逃难到上海的祖父家,先后入读几所中学,1... 戴立信(1924.11.13—2024.5.13),祖籍江苏句容,出生于北京,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戴立信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日寇侵略的战乱中度过的。1937年9月,他随父母逃难到上海的祖父家,先后入读几所中学,1942年由三育中学高三毕业。当年在三育中学兼课的一位交通大学的讲师讲授的化学课十分贴近日常生活,生动有趣,还穿插不少有机化学知识,让戴立信非常着迷,爱上了有机化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 有机化学家 江苏句容 化学课 求是精神 科学春天 青少年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我中华兴我家邦 满腔热血浇铸遥感中国梦 敬德修业发奋图强 老骥伏枥新创时空智能学
11
作者 王渝生 《中国科技教育》 2024年第10期76-77,共2页
2024年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李德仁院士获此中国科技界的崇高荣誉。李德仁,1939年12月31日出生于江苏泰县,籍贯江苏镇江,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学术委... 2024年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李德仁院士获此中国科技界的崇高荣誉。李德仁,1939年12月31日出生于江苏泰县,籍贯江苏镇江,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国光谷)首席科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科学技术协会 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工程院 李德仁 江苏镇江 国际欧亚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河流泥沙工程泰斗 护江河安澜 保国泰民安 国际知名治理水患专家 重著书立说 勤培育后学
12
作者 王渝生 《中国科技教育》 2025年第1期76-77,共2页
谢鉴衡(1925.1.3-2011.2.9),中国河流泥沙及治河工程专业创始者、奠基人之一,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利教育学家、河流泥沙工程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00年前的1925年1月3日,谢鉴衡出生于湖北省洪湖市的一... 谢鉴衡(1925.1.3-2011.2.9),中国河流泥沙及治河工程专业创始者、奠基人之一,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利教育学家、河流泥沙工程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00年前的1925年1月3日,谢鉴衡出生于湖北省洪湖市的一个小渔村。幼时因正逢水灾和兵荒马乱,谢鉴衡随父母先后辗转洪湖3个镇,才算勉强安定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 河流泥沙工程学 武汉大学教授 湖北省洪湖市 谢鉴 著书立说 创始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技教育史话:边区工业之父 新中国机械工业卓越领导人 发展农业经济 开发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先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渝生 《中国科技教育》 2021年第3期78-79,共2页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延安的科学光辉引领了陕甘宁边区的技术创新、经济发展,也照亮了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道路。说到技术创新,除了前文提到的李强,我们再介绍一位,当年延安的工程技术人员沈鸿(1906.5.19-1998.5.20)。他...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延安的科学光辉引领了陕甘宁边区的技术创新、经济发展,也照亮了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道路。说到技术创新,除了前文提到的李强,我们再介绍一位,当年延安的工程技术人员沈鸿(1906.5.19-1998.5.20)。他是中国机械工业的卓越领导人之一,是拥党爱党的典范,被称为“陕甘宁边区工业之父”,被誉为“多方面的、终生的工程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技术人员 大生产运动 技术创新 陕甘宁边区 南泥湾 生活水平提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技教育史话]应用核磁共振波谱研究中草药 测定天然产物化学结构开拓者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渝生 《中国科技教育》 2023年第7期76-77,共2页
梁晓天(1923.7.28-2009.9.29),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今年是梁晓天百年诞辰。1923年7月28日,他出生于河南舞阳,家中有兄妹七人,他排行第五。父亲是清末秀才,在农村教书。家境... 梁晓天(1923.7.28-2009.9.29),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今年是梁晓天百年诞辰。1923年7月28日,他出生于河南舞阳,家中有兄妹七人,他排行第五。父亲是清末秀才,在农村教书。家境不富裕,但父亲矢志让孩子受高等教育,不惜卖粮借债。梁晓天的几位哥哥在大学读书时轮流休学,打工攒钱,维持学业。1942年,梁晓天从西北联大师大附中高中部毕业,考入重庆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现南京工业大学化工系)。1946年,从重庆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毕业后在家乡开元中学任教。1947年,梁晓天与开封艺专毕业的杨修彰女士结为伉俪,白首偕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天然产物化学 有机化学家 化学工程系 百年诞辰 中央大学 化工系 西北联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疫苗之神 扑灭多场瘟疫 救活无数国人 世界衣原体之父 发现沙眼病毒 荣膺国际金奖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渝生 《中国科技教育》 2020年第7期78-79,共2页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微生物学家、病毒学家、沙眼衣原体发现人汤飞凡(1897.7.23—1958.9.30)出生于湖南醴陵汤家坪。汤氏祖辈多是读书人,不善理财,故而家道中落。其父汤麓泉与同乡何健家是几代世交,过往甚密。汤飞凡5岁启蒙时,便是读...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微生物学家、病毒学家、沙眼衣原体发现人汤飞凡(1897.7.23—1958.9.30)出生于湖南醴陵汤家坪。汤氏祖辈多是读书人,不善理财,故而家道中落。其父汤麓泉与同乡何健家是几代世交,过往甚密。汤飞凡5岁启蒙时,便是读的何家义塾。后来汤飞凡同何健之女何琏结为夫妻,相伴一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微生物学家 汤飞凡 湖南醴陵 沙眼衣原体 国际金奖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地质探矿开拓者 呕心沥血 矢志不渝 新中国勘探工程奠基人 功勋卓著 业绩辉煌
16
作者 王渝生 《中国科技教育》 2023年第3期76-77,共2页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广志(1923.3.11—2014.11.19)出生在北京一个教师家庭,父亲刘恩铎任教于著名的华文学校,母亲张琏是贤妻良母。1931年东北发生九一八事变,满腔悲愤的刘恩铎对他的五个子女说:“勿忘国耻,精忠报国,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广志(1923.3.11—2014.11.19)出生在北京一个教师家庭,父亲刘恩铎任教于著名的华文学校,母亲张琏是贤妻良母。1931年东北发生九一八事变,满腔悲愤的刘恩铎对他的五个子女说:“勿忘国耻,精忠报国,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国家积贫积弱,必然要受外人欺负,而国家富强,唯有走科学救国之路,因此你们一定要学些实用的知识,用功再用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 精忠报国 科学救国 地质探矿 积贫积弱 勘探工程 张琏 贤妻良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国学传统文化传统科学 文理交融古为今用 同祖同根同源同流一脉相承 创新精神发扬光大
17
作者 王渝生 《中国科技教育》 2019年第11期78-79,共2页
2019年11月16—20日,纪念孔子诞辰25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六届会员大会在北京举行。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的开幕式上,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出席并致辞,他代表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对会议召开表示诚挚祝贺。... 2019年11月16—20日,纪念孔子诞辰25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六届会员大会在北京举行。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的开幕式上,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出席并致辞,他代表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对会议召开表示诚挚祝贺。王岐山表示,新中国70年的辉煌成就,凝结着当代中国人民的辛勤和汗水,也凝结着中华文明的智慧和精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儒学联合会 金色大厅 古为今用 文理交融 创新精神 同根同源 中华文明 辉煌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梦科技梦 致敬最美科技工作者 双子星寒武纪 深度学习处理器先驱
18
作者 王渝生 《中国科技教育》 2019年第8期78-79,共2页
8月11日,"2019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在中央电视台CCTV-1播出。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国防科工局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19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按照遴选办法,有关专家分基础研究、技... 8月11日,"2019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在中央电视台CCTV-1播出。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国防科工局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19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按照遴选办法,有关专家分基础研究、技术创新、重大工程、成果转化、科技传播和科技扶贫、基层服务、国防和军工7个组进行遴选,从404位有效候选人中产生102位宣传人选,最终产生10位"最美科技工作者"建议人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工作者 中国科协 深度学习 处理器 寒武纪 双子星 CCTV-1 中央电视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光电阴极理论研究开拓者创吴氏函数纳米电子学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百年诞辰
19
作者 王渝生 《中国科技教育》 2023年第12期70-71,共2页
吴全德(1923.12.12—2005.12.29),浙江黄岩人,电子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光电阴极理论研究的开拓者,研究领域主要在光电阴极、含超微粒子薄膜及薄膜的成核和生成等方面。1923年12月12日,吴全德出生于浙江省黄岩县(今台州... 吴全德(1923.12.12—2005.12.29),浙江黄岩人,电子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光电阴极理论研究的开拓者,研究领域主要在光电阴极、含超微粒子薄膜及薄膜的成核和生成等方面。1923年12月12日,吴全德出生于浙江省黄岩县(今台州市黄岩区)。父亲吴甘霖,在城郊开设小酒店,母亲从事家务劳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光电阴极 超微粒子薄膜 吴全德 浙江黄岩 百年诞辰 纳米电子学 家务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业精于理 学博于文 中国近代杰出文理大师 学贯中西 博古通今 集科学教育艺术于一身
20
作者 王渝生 《中国科技教育》 2022年第12期70-71,共2页
顾毓琇(1902.12.24—2002.9.9),字一樵,江苏无锡人,科学家、教育家、诗人、戏剧家、音乐家和佛学家;技有道,艺无涯,横跨六界,旷世通才;世纪老人,百岁巨擘。20世纪初,1902年12月24日,顾毓琇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世代书香之家。他的父亲顾... 顾毓琇(1902.12.24—2002.9.9),字一樵,江苏无锡人,科学家、教育家、诗人、戏剧家、音乐家和佛学家;技有道,艺无涯,横跨六界,旷世通才;世纪老人,百岁巨擘。20世纪初,1902年12月24日,顾毓琇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世代书香之家。他的父亲顾晦农于1916年病逝时曾留下教子女们“以实学致用”的遗言;母亲王镜苏则知书达理、崇尚文化,在丈夫早殁后,凭着其卓见、开明和坚忍,一手培养出了包括顾毓琇在内的“一门五博士”。父母的言传身教,启发了顾毓琇特立独行、追求自由而又宽容仁厚的性格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无锡 性格特质 顾毓琇 言传身教 书香之家 知书达理 学贯中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