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重大创新
1
作者 蒲长春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4-41,共8页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宗教工作实践创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成果迭出。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深刻作用于实践。这些重大理论创新包括宗教和宗教工作两个方面。在宗教方面,对宗教的本质、根源、价值、历史和关系,均有深刻独到的新认...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宗教工作实践创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成果迭出。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深刻作用于实践。这些重大理论创新包括宗教和宗教工作两个方面。在宗教方面,对宗教的本质、根源、价值、历史和关系,均有深刻独到的新认识;在宗教工作方面,对宗教工作的定位、本质、方式、方向、路径,也有极具中国特色的新观点。这些成果可概括为十个理论要点。总结和阐发这些理论成果,对于推动新时代中国宗教理论研究和宗教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宗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
2
作者 张志刚 《今日民族》 2024年第7期62-65,共4页
传统文化是一种文明的深沉底蕴,是一个民族、国家与社会的“根与魂”,是其民族成员、国家公民、社会群体的认同标志。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我国各宗教,鼓励和支持我国各宗教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是一种文明的深沉底蕴,是一个民族、国家与社会的“根与魂”,是其民族成员、国家公民、社会群体的认同标志。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我国各宗教,鼓励和支持我国各宗教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国家与社会 文化传承发展 中华文明 社会群体 深入推进 鼓励 习近平总书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传统文化传承路径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为例
3
作者 才太吉 《村委主任》 2024年第4期207-209,共3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文章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从乡村传统文化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出发,将夏河县作为研究对象,调查该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乡村传统文化价值传承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针对困境提出注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文章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从乡村传统文化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出发,将夏河县作为研究对象,调查该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乡村传统文化价值传承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针对困境提出注重文化保护、提升民众保护意识以及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对策建议,以期通过传统文化培根铸魂,让村民生活富起来、精神足起来,从而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传统文化 夏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宗教事务管理调查及其法律评价 被引量:8
4
作者 冯玉军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84,共14页
中国宗教事务正在发生从政策主导向依法管理的转变,并已形成有关宗教事务管理的法规规章体系。本文采取法社会学的立意抽样方法,面向五大宗教教职人员、信教群众以及普通非信教群众,对宗教事务管理的现状进行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座谈... 中国宗教事务正在发生从政策主导向依法管理的转变,并已形成有关宗教事务管理的法规规章体系。本文采取法社会学的立意抽样方法,面向五大宗教教职人员、信教群众以及普通非信教群众,对宗教事务管理的现状进行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座谈和实地调研,对教职人员的备案管理、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宗教国际交流管理、利用宗教进行不正当行为的管理以及对利用宗教活动场所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管理等问题进行分地域、分宗教的讨论评析。并在揭示当前中国宗教事务管理法制化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法律对策和建言,从而为寻求合理的政策体制安排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宗教事务管理 问卷调查 法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伊斯兰文明的思想危机与理论重建 被引量:1
5
作者 丁俊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23,157,共22页
近代以来,伊斯兰文明遭遇复杂多样的内忧外患,在诸多方面出现失衡,陷入了严重的思想危机。重建适应时代发展的当代伊斯兰文明体系,是当前伊斯兰世界面临的时代重任。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的兴起表明,伊斯兰世界已开始反思伊斯兰文明... 近代以来,伊斯兰文明遭遇复杂多样的内忧外患,在诸多方面出现失衡,陷入了严重的思想危机。重建适应时代发展的当代伊斯兰文明体系,是当前伊斯兰世界面临的时代重任。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的兴起表明,伊斯兰世界已开始反思伊斯兰文明的危机,通过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变革,探索适合自身传统与现实的发展道路,进而实现伊斯兰文明体系的理论重建。尽管当代伊斯兰文明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但其倡导对话包容、崇尚和平中道的核心价值理念依然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时代意义。在未来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伊斯兰文明做出新的建树和贡献依然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文明 伊斯兰世界 思想危机 理论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宗教社会作用“两重性”论 被引量:2
6
作者 沈桂萍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28-31,共4页
中国特色宗教社会作用"两重性"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是:宗教社会作用是宗教功能的动态表现,由于宗教自身结构的复杂性、社会条件包括制度环境和主导宗教的社会力量不同,宗教社会作用也不同,具有... 中国特色宗教社会作用"两重性"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是:宗教社会作用是宗教功能的动态表现,由于宗教自身结构的复杂性、社会条件包括制度环境和主导宗教的社会力量不同,宗教社会作用也不同,具有积极或消极两重性。社会主义时期宗教社会作用仍然具有"两重性",关键在引导。引导宗教发挥积极因素,抑制消极因素,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社会文明进步相适应是宗教工作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宗教 社会作用 "两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道教义理的现代建构——“道教研究中国化”的学术史思考
7
作者 张志刚 《世界宗教文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道教是中华大地上“原生态的宗教文化传统”,道教义理与道家哲学原本水乳交融、融为一体。然而,学术史考察却令人发现,因受“西方宗教与哲学概念”影响,“割裂道教与道家”的偏颇倾向在国内外道教研究领域流行久矣。为深入推进“宗教研... 道教是中华大地上“原生态的宗教文化传统”,道教义理与道家哲学原本水乳交融、融为一体。然而,学术史考察却令人发现,因受“西方宗教与哲学概念”影响,“割裂道教与道家”的偏颇倾向在国内外道教研究领域流行久矣。为深入推进“宗教研究中国化”,本文试就“道教义理的现代建构”提出三方面建言:一是,回归中华传统文化本色,从基础理论研究上将“道家哲学与道教义理”重新结合起来;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发掘道家道教经典教义中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文明互鉴的思想内容;三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若使“道行天下”,也须将道教义理深植于道家哲学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哲学 道教义理 道行天下 现代建构 学术史思考
原文传递
宗教中国化视域下西道堂道统理论及其实践研究--以《撰集中华清真教道统论》为核心
8
作者 马仲荣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69,共8页
民国年间,时任西道堂教长马明仁撰写《撰集中华清真教道统论》(简称《道统论》),提出伊斯兰教自创立到流传至中国,有“道”和“传承者”两个体系的传承。“道”的体系形成“至诚之道”下伊斯兰教和儒教二元一体的传承;“传承者”体系形... 民国年间,时任西道堂教长马明仁撰写《撰集中华清真教道统论》(简称《道统论》),提出伊斯兰教自创立到流传至中国,有“道”和“传承者”两个体系的传承。“道”的体系形成“至诚之道”下伊斯兰教和儒教二元一体的传承;“传承者”体系形成“圣人”和“学人”次第绍继的传承。这一道统理论是对刘智“道统”思想的创新性阐发。同时,《道统论》陈述了回族在各民族共创中华历程中的贡献,阐释了伊斯兰教文化和儒家文化之间的高度认同。而西道堂在该阶段的“济世”努力,展示了对“学人”观的集体实践。《道统论》对新时代创新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走深走实具有丰富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中国化 西道堂 道统论
原文传递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深入推进民族地区宗教中国化
9
作者 张志刚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4,共10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领域所阐发的两大创新论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系统梳理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论述,可以清晰地认识到,这两大创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领域所阐发的两大创新论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系统梳理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论述,可以清晰地认识到,这两大创新论断不仅在时间顺序上是相继提出的,而且有诸多理论契合之处。探讨这两大创新论断的内在逻辑关联,可以使我们深刻感悟到,坚持我国民族地区宗教中国化方向理应纳入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暨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鼎力相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质言之,坚持我国民族地区宗教中国化方向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就要求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民族地区宗教实际相结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针对影响宗教健康传承的突出问题,从根本上树牢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社会观等,从而深入推进民族地区宗教中国化,使之在理论与实践上做深做细做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 理论契合 逻辑关联 深入推进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中东国家的人文交流述论 被引量:10
10
作者 丁俊 陈瑾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9-45,119,共18页
中外人文交流是中国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夯实中外关系社会民意基础、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途径。中国与中东国家的人文交流是中国人文外交的重要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此后中东各国的相继独立共同开启了双方人文交流... 中外人文交流是中国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夯实中外关系社会民意基础、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途径。中国与中东国家的人文交流是中国人文外交的重要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此后中东各国的相继独立共同开启了双方人文交流的新纪元;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双方各领域人文交流日趋活跃,成就斐然。本文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与中东国家人文交流的成就、特征和意义作了简要梳理和评析,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挑战及发展前景作了初步研判和展望。在中国与中东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双方的人文交流不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且对深化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交流 文明互鉴 中国 中东国家 改革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温马克思的精神和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方法论源泉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志刚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9-33,共5页
本文的标题引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的开场白:"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缅怀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重温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崇高精神 马克思 宗教理论 方法论 《讲话》 历史功绩 伟大人格
原文传递
“学习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笔谈 被引量:2
12
作者 孔陈焱 张志鹏 +9 位作者 李峰 李睿 涂怡超 莫幸福 沈关祥 杨乾忠 黄飞君 张祝平 陆银辉 林国锦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3-6,共4页
宗教中国化: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开出新课题孔陈焱经过长期准备,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年4月22日至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2016 23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上次召开这样规格的宗教工作会议是在2001 1990年... 宗教中国化: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开出新课题孔陈焱经过长期准备,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年4月22日至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2016 23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上次召开这样规格的宗教工作会议是在2001 1990年,再上一次是年。每次全国宗教工作会议都决定着其后十多年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习近平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下文简称"讲话")富含新意和深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 新课题 中国化 精神 学习 意识形态工作 党的执政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强国强种到民族复兴--孙中山的尚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范景鹏 《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39-46,共8页
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以革命方式实现民族主义的需要、军国民主义和国粹主义的兴起以及大批武林志士投身革命事业的感召,孙中山积极倡导尚武精神,提出"国术"概念,充分肯定习武在强身健体、技击自卫、强国强种、振奋精神等方... 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以革命方式实现民族主义的需要、军国民主义和国粹主义的兴起以及大批武林志士投身革命事业的感召,孙中山积极倡导尚武精神,提出"国术"概念,充分肯定习武在强身健体、技击自卫、强国强种、振奋精神等方面的价值。在今天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提倡尚武精神可以增强人民体质、砥砺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并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国术 尚武精神 民族复兴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学在中国的伦理转向:去向何方?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志鹏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1年第3期70-79,154,共11页
借助研究方法优势,人类学走在伦理转向的前面。观察、描述和解释演变中的中国伦理道德现象是人类学转向的主要任务。相对于欧美国家而言,伦理人类学在转型期的中国有着更为现实和深刻的意义,担负着观察和解释中国伦理变革与伦理重建的... 借助研究方法优势,人类学走在伦理转向的前面。观察、描述和解释演变中的中国伦理道德现象是人类学转向的主要任务。相对于欧美国家而言,伦理人类学在转型期的中国有着更为现实和深刻的意义,担负着观察和解释中国伦理变革与伦理重建的使命。构建中国本土化的伦理人类学需要明确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假说,确定更有价值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对象。中国的伦理人类学应广泛借鉴社会科学中关于伦理道德认知的理论洞见;在研究对象上从独特群体转向普通大众;在研究视野上从本地现象转向全球视野。依据上述三个方面形成的研究框架,企业组织、政府组织和宗教组织是推动中国社会及伦理道德剧烈转变的先行者,也是中国未来人类学“伦理转向”的主要研究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人类学 伦理道德 社会转型 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政治引领 压实工作责任 全力做好新时代甘肃宗教工作
15
作者 秦禾 《中国宗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4,共3页
甘肃省全面深入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读本》,深刻认识做好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性,坚持党对宗教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坚持党的宗教工... 甘肃省全面深入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读本》,深刻认识做好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性,坚持党对宗教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坚持把广大信教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支持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引领 深刻认识 宗教团体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宗教工作法治化 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信教群众 宗教中国化
原文传递
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体系化学理化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蒲长春 王敏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3,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的根本遵循,推进这一重要论述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是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的根本遵循,推进这一重要论述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是创新党的宗教工作理论的内在要求和重要路径,也是当代中国学者的历史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学习 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 化学 宗教 重要路径 理化 创新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期党的民族工作方略
17
作者 田月梅 金炳镐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45,共8页
新时代新征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期。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要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为根本方针,要以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制... 新时代新征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期。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要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为根本方针,要以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制度保障,要以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为创新方式,要以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主要途径,进而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复兴关键期 民族工作方略 民族工作主线 根本方针 主要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最新理论成果的系统诠释 评牟钟鉴《当代中国特色宗教学十二论》
18
作者 刘成有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0-81,共2页
《当代中国特色宗教学十二论》(以下简称《十二论》)作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宗教学文库之一,已于2018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牟钟鉴先生长期追踪当代中国特色宗教学发展、系统诠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吸收... 《当代中国特色宗教学十二论》(以下简称《十二论》)作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宗教学文库之一,已于2018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牟钟鉴先生长期追踪当代中国特色宗教学发展、系统诠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凝练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魄宗教模式的代表作。在我看来,该书体现出以下三个鲜明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宗教 中央民族大学 最新理论成果 宗教学 民族宗教问题 牟钟鉴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原文传递
新加坡和中国宗教政策比较研究
19
作者 蒲长春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0-73,共4页
新加坡和中国同为多宗教、多民族国家,宗教国情有相似之处,比较两国宗教政策可互为启发和借鉴。两国的宗教政策问题相通,政策主旨相当。但同时,两国的宗教政策环境有别,政策结构不同。新加坡宗教政策的特点突出:种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相促... 新加坡和中国同为多宗教、多民族国家,宗教国情有相似之处,比较两国宗教政策可互为启发和借鉴。两国的宗教政策问题相通,政策主旨相当。但同时,两国的宗教政策环境有别,政策结构不同。新加坡宗教政策的特点突出:种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相促进、法律约束和宗教劝导相结合、价值理念和生活世界相交融。这些特点强调了政策系统的联动化、政策设计的系统化和政策执行的生活化。新加坡的宗教政策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中国 宗教政策
原文传递
壹 中国的人生宝典——《论语》
20
作者 张践 《城市国学讲坛》 2015年第1期92-111,共20页
之所以将《论语》定义为人生宝典,是因为它的内涵非常丰富。宋朝宰相赵普有一句话叫"半部《论语》治天下"。日本企业管理之父涩泽荣一有一本书叫《论语与算盘》,意思是说有一本《论语》在手就可以经营世界上最好的企业。一、孔子与《... 之所以将《论语》定义为人生宝典,是因为它的内涵非常丰富。宋朝宰相赵普有一句话叫"半部《论语》治天下"。日本企业管理之父涩泽荣一有一本书叫《论语与算盘》,意思是说有一本《论语》在手就可以经营世界上最好的企业。一、孔子与《论语》《论语》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语录集。孔子是中国的圣人,被称为大成至圣先师,在全世界被评为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中国历史 人生 企业管理 涩泽荣一 文化名人 思想家 孔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