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仪蕃风:甘肃中部地区民间傩坛研究
1
作者 答小群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5-222,共8页
师公是甘肃中部地区民间傩坛的组织者,他们游走于庙宇、家宅与田野,开展祭祀活动,对地方民俗文化的形塑产生重要影响。民间傩坛包含多宗教文化元素,祭祀对象以宗法性传统宗教和道教为主,仪式建构依托道教斋醮科仪与宗法性传统宗教祭祀礼... 师公是甘肃中部地区民间傩坛的组织者,他们游走于庙宇、家宅与田野,开展祭祀活动,对地方民俗文化的形塑产生重要影响。民间傩坛包含多宗教文化元素,祭祀对象以宗法性传统宗教和道教为主,仪式建构依托道教斋醮科仪与宗法性传统宗教祭祀礼仪,在中原傩文化的基础上又嵌入藏族传统宗教及其傩文化元素,傩坛中的黑神则是藏传佛教阎摩护法与六臂大黑天护法。甘肃中部地区民间傩坛的师公与傩仪,成为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中国宗教文化多元通和特质的重要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师公 傩坛 护法神 多元宗教
原文传递
创建中国特色政教关系理论体系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践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4-38,共5页
从"十八大"到"两会",一个充满激情的主题词在神州大地上回荡,这就是"中国梦"。要实现百年以来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也应当包括政教关系理论体系。
关键词 关系理论 中国特色 政教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民族复兴 中国国情 中国梦 主题词
原文传递
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学理论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志刚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5-37,共3页
在宗教研究领域,作为基础学科的宗教学理论近年来获得长足发展。不少学者也对西方宗教观能否契合中国的宗教问题、是否需要建立中国人自己的宗教学理论体系等问题提出了看法。本文是作者对此问题的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 宗教学理论 中国特色 教学理论体系 宗教研究 基础学科 宗教问题 问题提出 宗教观
原文传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的理论指南(上)
4
作者 蒲长春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8,共3页
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提出并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对我国宗教工作实践的指导地位,具有里程碑意义。2021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再一次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 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提出并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对我国宗教工作实践的指导地位,具有里程碑意义。2021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再一次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重要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具有系统严谨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是妥善处理宗教和社会主义关系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 实践逻辑 统一战线 全国宗教工作会议 理论创新成果 理论指南
原文传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的理论指南(下)
5
作者 蒲长春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31,共2页
(接《中国宗教》2021年第2期)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实践逻辑实践逻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对现实问题的理论认识和系统解答,体现了这一理论体系"改造世界"的能力,可以从中国之问和世界之问两个角度来阐释。(... (接《中国宗教》2021年第2期)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实践逻辑实践逻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对现实问题的理论认识和系统解答,体现了这一理论体系"改造世界"的能力,可以从中国之问和世界之问两个角度来阐释。(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回答了宗教领域的中国之问,即如何处理宗教和社会主义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宗教领域 理论指南 理论体系 《中国宗教》
原文传递
论民族文化建设对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积极影响
6
作者 袁泽宇 马福元 《新西部》 2017年第8期72-75,共4页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来源。民族文化是民族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民族精神层面的重要体现,对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民族文化建设 多民族国家 西藏工作座谈会 民族文化内涵 民族问题 祖国统一 多元一体 团结教育 地区旅游业 精神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访董仲舒历史遗迹“下马陵”
7
作者 钟邦定 《衡水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I0011-I0011,共1页
2020年国庆中秋长假,笔者赴西安探访,专门抽出时间从南门登上古城墙,去感受那份岁月悠久和宏伟壮观。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古代青砖城墙遗址之一,其结构的雄宏壮美堪称世界奇迹。一代儒学大师董仲舒的墓地便静静地位... 2020年国庆中秋长假,笔者赴西安探访,专门抽出时间从南门登上古城墙,去感受那份岁月悠久和宏伟壮观。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古代青砖城墙遗址之一,其结构的雄宏壮美堪称世界奇迹。一代儒学大师董仲舒的墓地便静静地位于古城墙内城一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遗迹 古城墙 董仲舒 儒学大师 宏伟壮观 世界奇迹 城墙遗址 下马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斯兰教中国化历史的影响与思考
8
作者 杨文炯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6-28,共3页
伊斯兰教在中国社会的传播及其中国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其一,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认同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内在动力。如清代著名的回儒大师刘智所言:“虽载在天方之书,而不异乎儒者之典,遵习天方之礼,即犹遵习先圣... 伊斯兰教在中国社会的传播及其中国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其一,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认同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内在动力。如清代著名的回儒大师刘智所言:“虽载在天方之书,而不异乎儒者之典,遵习天方之礼,即犹遵习先圣先王之教也。圣人之教,东西同,今古一。”另一位回儒大师马注在比较伊斯兰教与儒家之后说:“圣不同时而道同,语不同音而义同,字不同迹而理同,教不同术而认同,服不同制而心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教 中国化 传统儒家文化 历史 中国社会 主要表现 大师 回儒
原文传递
梵二会议与宗教对话--兼论神学建设的学术视野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志刚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116,共6页
本文包括三部分内容:首先,回顾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有关宗教对话的两份重要文献;其次,评介天主教思想家不断更新的宗教对话观念;最后,试论前两部分内容对于中国天主教神学建设的理论启发。作者的主要结论为:中国天主教神学的本土化建... 本文包括三部分内容:首先,回顾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有关宗教对话的两份重要文献;其次,评介天主教思想家不断更新的宗教对话观念;最后,试论前两部分内容对于中国天主教神学建设的理论启发。作者的主要结论为:中国天主教神学的本土化建设理应伴随时代步伐、关注现实问题、具有中国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二会议 宗教对话 神学建设 学术视野
原文传递
党的百年宗教工作创新推进的历程与经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蒲长春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4-26,共3页
百年来,党的宗教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辉煌成就。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充分保障,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积极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宗教中国化持续推进,宗教领域总体和谐稳定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宗教治理现代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回望这一... 百年来,党的宗教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辉煌成就。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充分保障,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积极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宗教中国化持续推进,宗教领域总体和谐稳定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宗教治理现代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回望这一波澜壮阔的历程,总结其中的宝贵经验,能够让我们重温初心使命,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信仰自由 宗教界人士 和谐稳定 信教群众 文化自信 宗教领域 持续推进 宗教中国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