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下田野工作中的社会形态视觉表达——以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南浔水乡调研课程为例
1
作者 郑端祥 《艺术教育》 2021年第4期139-142,共4页
中国美术学院的社会实践传统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国立艺专西迁时期。前辈先生们以绘画、壁报、戏曲、访谈等爱国主义运动形式,在街头巷尾和田间地头广泛地开展社会美育工作。文章以南浔水乡调研课程为例,通过简析课程内在结构强调调研... 中国美术学院的社会实践传统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国立艺专西迁时期。前辈先生们以绘画、壁报、戏曲、访谈等爱国主义运动形式,在街头巷尾和田间地头广泛地开展社会美育工作。文章以南浔水乡调研课程为例,通过简析课程内在结构强调调研方法、文本导读与视觉加工的互文性。确切地说,语言学、考古学、民族学、行为学、人类学、文学、哲学、艺术、民俗等学科,都可通过田野工作进行资料的收集和记录,架构出研究体系和理论基础。重申"田野调查"在各学科层面所显示的意义并非本文的重点,探讨"田野传统"中"田野"的不同状况和不同领域中的不同调研方法,将对我们艺术类的社会实践课程设置起到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研采集 分析记录 图文叙事 视觉表达
原文传递
艺术院校两段式教学衔接问题研究——以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部设计分部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建中 《艺术教育》 2011年第11期60-61,共2页
两段式教学是指将本科教学分为统一的专业基础教学和独立的专业系部教学两个部分教学体系,学生在专业基础教学阶段上统一的课程,到了各自不同的系部则会遇到完全不同的课程。这个衔接问题多年以来一直困扰着各大艺术类院校,却没有系统... 两段式教学是指将本科教学分为统一的专业基础教学和独立的专业系部教学两个部分教学体系,学生在专业基础教学阶段上统一的课程,到了各自不同的系部则会遇到完全不同的课程。这个衔接问题多年以来一直困扰着各大艺术类院校,却没有系统的解决之道。作者通过理论的分析、实际的教学以及深入的评估,研究了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设计分部的课程与专业系部二年级课程的关系,探索了解决衔接问题的方法,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类院校 两段式 衔接 中国美院专业基础部
原文传递
从诗词作品转译到空间建构——以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基础空间教学课程为例
3
作者 张建中 《艺术教育》 2021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空间建构"在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基础课程设置中属于三维设计基础子课程。文章基于多年空间教学的研究成果,以诗词作品的解读继而转译到空间建构的角度展开课程设计,综合运用叙事性理论、现象学思想、场所精神、空间诗学、心理... "空间建构"在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基础课程设置中属于三维设计基础子课程。文章基于多年空间教学的研究成果,以诗词作品的解读继而转译到空间建构的角度展开课程设计,综合运用叙事性理论、现象学思想、场所精神、空间诗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完成一组精密结合文学作品解读的空间模型。课程的设计注重研究方法的掌握,体现各个学科之间的融合,提倡思维的发散性和多样性,从整体的角度去把握课程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基础教学 空间建构 诗词作品 三维空间 多学科
原文传递
高等美术教育本科“两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以中国美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韦乐 唐菲 《艺术教育》 2014年第3期131-133,共3页
师徒(父子)授受制培养模式、班级授课制培养模式、"两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美术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的三种基本模式。而现今被各美术院校运用最多的就是"两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为更好地发挥"两段式"人才... 师徒(父子)授受制培养模式、班级授课制培养模式、"两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美术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的三种基本模式。而现今被各美术院校运用最多的就是"两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为更好地发挥"两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作用,完善高等美术教育本科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两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加强实践检验成为各美术院校发展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美术教育 “两段式” 人才培养模式
原文传递
新时代美术院校学生开展艺术实践的思考——以中国美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童玲君 《艺术教育》 2019年第12期264-265,共2页
近年来,中国美术学院以"千村千生服务基层"的艺术实践为契机,积极开拓与创新基层服务形式与内容,让大学生在艺术实践中以具体的实际行动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示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尤其是走进农村,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近年来,中国美术学院以"千村千生服务基层"的艺术实践为契机,积极开拓与创新基层服务形式与内容,让大学生在艺术实践中以具体的实际行动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示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尤其是走进农村,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添砖加瓦。这不仅是对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检验,也成为艺术来源于实践的展示之地。作者结合实践案例提取大学生艺术实践的内容,积极思考与探寻大学生艺术实践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实践 必要性 可持续发展 中国美术学院
原文传递
从数字汉字解析中国数理逻辑与思想观念
6
作者 李轶军 樊子琳 《中国艺术》 2024年第6期36-41,共6页
不同数字汉字在形态上具有相似性、差异性,其形态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并且体现了数字之间的逻辑关系。经过深入剖析数字汉字的构造原理,如象形、指事、会意等构字方法,能够更好地揭示数字汉字在构造过程中的逻辑关系。本文旨在探讨中国... 不同数字汉字在形态上具有相似性、差异性,其形态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并且体现了数字之间的逻辑关系。经过深入剖析数字汉字的构造原理,如象形、指事、会意等构字方法,能够更好地揭示数字汉字在构造过程中的逻辑关系。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数字汉字的来源、演变、形态构造以及数字汉字中所蕴藏的中国数理逻辑与思想观念:首先,探讨了数字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展示了其历史演变的脉络;其次,解析数字汉字的形态特征与构造逻辑,分析数字汉字所蕴含的中国文化意义,如哲学思想、宗教信仰和民俗习惯等;最后,指出该研究对于理解中国文化、思想观念以及数字汉字体系形成的历史脉络与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为中国数字汉字的研究提供更多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汉字 数理逻辑 形态构造 思想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自然面前”——关于基础与创作研究的态度与方法
7
作者 安滨 周勇 罗晶晶 《建筑与文化》 2014年第12期218-219,共2页
安滨:今天,我们讨论的题目是"在自然面前"——关于基础与创作研究的态度与方法,"自然"这个词里含有多层意义。自然即造化。通常我们讲的自然是指客观自在的对象。但还有一个是人化的自然,是人的力量或能力使自然发... 安滨:今天,我们讨论的题目是"在自然面前"——关于基础与创作研究的态度与方法,"自然"这个词里含有多层意义。自然即造化。通常我们讲的自然是指客观自在的对象。但还有一个是人化的自然,是人的力量或能力使自然发生改变,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人类所特有的"对象世界"。事实上,当我们观察周围那些作画的人,会发现学习绘画的学生或专业绘画作者中他们很多人在自然面前没有"看到"太多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现学习 对象世界 创作研究 塞尚 中国绘画史 学习过程 语言词汇 勃拉克 感觉极 个体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共生:家国美学与课程文化取向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陈琦 《美育学刊》 2023年第3期98-104,共7页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美学精神的核心,拥有德育和美育双重属性。课程文化是课程对文化的选择,体现课程的价值取向、审美旨趣和理想追求。以家国美学为文化取向的艺术学专业课程,融家国观念于课程教学全过...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美学精神的核心,拥有德育和美育双重属性。课程文化是课程对文化的选择,体现课程的价值取向、审美旨趣和理想追求。以家国美学为文化取向的艺术学专业课程,融家国观念于课程教学全过程,寓价值观念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使家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国情怀 课程文化 课程思政 中华美学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措施 被引量:2
9
作者 邹扬 《美术教育研究》 2018年第8期123-123,共1页
美术教育中油画教学必不可少,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借助油画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该文以创造性思维为出发点,分析油画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 油画教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多元的课程体系培养专业技能与思辨能力——美国设计基础教育的探微与启示
10
作者 王颢睿 《艺术教育》 2024年第9期247-250,共4页
设计基础教育的有效开展是保障学生专业发展的先决条件。文章通过分析美国15所艺术设计领域顶尖高校现行的设计基础教育体系,发现主要包括艺术性、学术性、独立性和商业性四种类型,所设课程采取两段式、分轨式、并行式等模式,并构建起... 设计基础教育的有效开展是保障学生专业发展的先决条件。文章通过分析美国15所艺术设计领域顶尖高校现行的设计基础教育体系,发现主要包括艺术性、学术性、独立性和商业性四种类型,所设课程采取两段式、分轨式、并行式等模式,并构建起促进学生专业技能与思辨能力提升的多元教学框架;文章基于美国设计基础教育经验,提出设计专业为培育高水平未来设计人才,应建立健全并落实设计基础教育体系,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灵活思维,以解决现实问题为落脚点设计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基础教育 美国 课程体系 教学实践
原文传递
中国素描艺术研究展研讨会
11
作者 董书兵 于洋 +13 位作者 刘海勇 刘西洁 邱国光 徐文涛 姜中立 李沐 王鹏杰 范久鹏 吴方 付斌 褚朱炯 王胜利 尚辉 靳尚谊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3-22,共10页
继2024年4月20日上午“中国素描艺术研究展”开幕式后,下午召开了展览研讨会。研讨会在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A馆举行,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主持,近二十位嘉宾在研讨会上发言,就素描艺术的功能与作用、素描艺术的本土精... 继2024年4月20日上午“中国素描艺术研究展”开幕式后,下午召开了展览研讨会。研讨会在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A馆举行,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主持,近二十位嘉宾在研讨会上发言,就素描艺术的功能与作用、素描艺术的本土精神与当代转化、中国素描艺术的视觉表现与美学品质、高等美术院校素描教学改革探索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靳尚谊先生对大会进行总结。本刊依发言顺序摘录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家协会 西安美术学院 美术理论 素描艺术 靳尚谊 高等美术院校 素描教学改革 美学品质
原文传递
杭州亚运会吉祥物的艺术叙事与系统性建构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文 杨毅弘 《美育学刊》 2023年第3期63-68,I0007-I0009,共9页
亚运会吉祥物——“江南忆”组合不仅是杭州亚运会的重要视觉形象之一,同时也承载着来自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涵,其设计过程是亚运会吉祥物艺术性叙事展开系统化体系建构的结果。设计者以亲身参与其中所带来的一手资料结合杭... 亚运会吉祥物——“江南忆”组合不仅是杭州亚运会的重要视觉形象之一,同时也承载着来自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涵,其设计过程是亚运会吉祥物艺术性叙事展开系统化体系建构的结果。设计者以亲身参与其中所带来的一手资料结合杭州亚运会吉祥物规范与导则的设计进程,深入解析亚运会吉祥物的设计理念,并尝试整理出一套适用于吉祥物使用规范管理策略的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亚运会 吉祥物设计 艺术叙事 系统性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水彩画技法的探究与本体语言的构建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晶晶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1年第10期53-54,共2页
在当今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单一的语言形式已经对中国水彩画本体语言的拓展与更多可能性的构建造成了局限。在理性看待技法创新对中国水彩画发展影响的基础上,我们应保持水彩画独特的本体语言,利用新技法,拓展中国水彩画表现语言,... 在当今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单一的语言形式已经对中国水彩画本体语言的拓展与更多可能性的构建造成了局限。在理性看待技法创新对中国水彩画发展影响的基础上,我们应保持水彩画独特的本体语言,利用新技法,拓展中国水彩画表现语言,构建水彩绘画的视觉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彩画技法 本体语言 中国水彩画 简论 语言形式 技法创新 表现语言 视觉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探究思维培养的下乡社会实践基础课程教学探索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海燕 《艺术教育》 2019年第10期187-189,共3页
下乡社会实践课程是把学生带至田野,通过实际的观察、访谈、测量、分析记录,对下乡点进行考察和素材采集,为将来的创作打下坚实基础。教师应思考如何在下乡社会实践基础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使其在生活中寻找自己的设计灵感和... 下乡社会实践课程是把学生带至田野,通过实际的观察、访谈、测量、分析记录,对下乡点进行考察和素材采集,为将来的创作打下坚实基础。教师应思考如何在下乡社会实践基础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使其在生活中寻找自己的设计灵感和研究方向,建立一个具有中国地域特色的设计基础教育模式和课程内容体系,从而推动设计基础教育发展。文章结合作者的实际教学案例,从课程的选题、观察思考方式和角度,以及过程的记录和成果的分析梳理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期进行一些有益的教学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究思维 下乡社会实践课程 教学实践
原文传递
基于“社会生活态”的海岛渔村社区色彩营造
15
作者 毛雪 《色彩》 2023年第8期84-86,共3页
本研究以“社会生活态”理论作为顶层模型,关注乡村居民自生生活状态,以海岛型渔村为研究对象,以社区色彩营造为手段,探究基于“社会生活态”的社区色彩营造方法论。从渔村“三农问题”为着眼点,形成基于社会生活“软环境”、物质空间... 本研究以“社会生活态”理论作为顶层模型,关注乡村居民自生生活状态,以海岛型渔村为研究对象,以社区色彩营造为手段,探究基于“社会生活态”的社区色彩营造方法论。从渔村“三农问题”为着眼点,形成基于社会生活“软环境”、物质空间“硬环境”、村民主体共建的“三位一体”的社区色彩营造方法论。研究强调社区色彩营造作为一种温和柔性的内生力量介入海岛渔村,关注乡村在地色彩资源的资产化,以“自下而上”的可持续营造视角,提高居民色彩营造意识与能力。以台州下大陈岛为试验田,展开居民共建的“岛色”工作坊,以验证基于“社会生活态”的色彩营造是一种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创新变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活态 海岛型渔村 社区色彩营造 自下而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技术“药理性”视角探析当代摄影创作
16
作者 徐思捷 《艺术教育》 2024年第6期190-193,共4页
当代摄影以跨媒介的创作方式延展了摄影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不断外延的可能性也存在逐渐背离其本质纯粹性的风险。摄影媒介是多种工业技术的集合体,这要求我们聚焦摄影的技术。有学者认为,我们应该重新思考文化工业的“药性”。文章认为... 当代摄影以跨媒介的创作方式延展了摄影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不断外延的可能性也存在逐渐背离其本质纯粹性的风险。摄影媒介是多种工业技术的集合体,这要求我们聚焦摄影的技术。有学者认为,我们应该重新思考文化工业的“药性”。文章认为,我们应该像研究生物机体一样研究技术。这样不仅能发现“药性”在当代摄影创作中存在的价值,更能将其毒性进行有机转化,使背离本质的风险趋势扭转为回应摄影本质的有效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摄影 摄影技术 药理性 可能性
原文传递
视觉抽象: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建伟 《艺术教育》 2012年第7期48-49,共2页
视觉既是具体的,也是抽象的,因为人们在观看的时候,必须赋予对象以结构。这种双重性在视觉艺术中则变成:视觉语言之中必然包含着抽象的结构,而思维的抽象亦必须经由视觉而被人们所直观。对于绘画而言,它不单单是对于客观世界的简单复制... 视觉既是具体的,也是抽象的,因为人们在观看的时候,必须赋予对象以结构。这种双重性在视觉艺术中则变成:视觉语言之中必然包含着抽象的结构,而思维的抽象亦必须经由视觉而被人们所直观。对于绘画而言,它不单单是对于客观世界的简单复制,更是一个使事物服从于秩序与结构的过程,这是其得以成为绘画的基本依据。由此,视觉抽象就成为思维借助视觉而对世界进行认识的一个必要的途径,它引导人们进行观看,从而使人们的感知获得一种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抽象 思维 结构
原文传递
时代的丰碑——试论潘天寿、陆维钊创立高等书法教育及书学思想、实践之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金琤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47,共7页
在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发展进程中,浙江美术学院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文化部批准,在中国画系中开设书法专业。潘天寿以院长之身倡导并亲力筹建,委任陆维钊作为科主任,他们将长期积累的书法教学经验汇聚至专业学科建设,构建现代书学教育体系... 在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发展进程中,浙江美术学院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文化部批准,在中国画系中开设书法专业。潘天寿以院长之身倡导并亲力筹建,委任陆维钊作为科主任,他们将长期积累的书法教学经验汇聚至专业学科建设,构建现代书学教育体系,从而树起一座高等书法教育的时代丰碑。本文从史料入手,以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创始为圆心,依次从书法功能论、途径论、本体论三方面对潘天寿、陆维钊两位先生的书学思想做比较研究,明晰共性与特性。两者虽有差异却殊途同归,从广度与深度两方面为书法艺术定立了学术框架。在实践上,他们于传统不断深耕,不囿古人、锐意创新,融通变的艺术发展历程不仅是思想的有力投射,更是书法创作与教育结合的最佳典范。仰望丰碑、致敬先师,汲取精要,泽被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书法教育 潘天寿 陆维钊 书学思想 实践
原文传递
一脉相承 守正创新——基于创新背景下的刺绣艺术与文创研发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旭东 《艺术教育》 2022年第3期171-174,共4页
以苏绣为代表的刺绣艺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文章旨在厘清刺绣艺术的发展脉络,挖掘刺绣艺术传统基因的活化成分,为“互联网+”背景下的刺绣文创产品的研发... 以苏绣为代表的刺绣艺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文章旨在厘清刺绣艺术的发展脉络,挖掘刺绣艺术传统基因的活化成分,为“互联网+”背景下的刺绣文创产品的研发提供方向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绣艺术 文化软实力 文创研发
原文传递
新时代艺术院校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童玲君 《艺术教育》 2022年第4期276-279,共4页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课题,新时代艺术院校要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艺术创作成为主旋律题材创作,彰显时代意义。文章结合艺术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倡导新时代的艺术创作要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特征,明确政治方向...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课题,新时代艺术院校要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艺术创作成为主旋律题材创作,彰显时代意义。文章结合艺术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倡导新时代的艺术创作要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特征,明确政治方向,厚植爱国情怀,强化价值引导,注重实践研究,让爱国主义教育成为艺术院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修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院校 爱国主义 实践教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