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传统美学研究
1
作者 刘悦笛 李修建 Zhu Yuan 《孔学堂》 2018年第3期46-59,183-194,共15页
四十年来,中国美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美学通史研究最为可观,形成了美学思想史、审美范畴史、审美文化史、审美意识史等不同的写作范式。中国审美范畴研究最能体现中国美学的独特性,众多成果对于意境、意象等范畴进行了深入的挖... 四十年来,中国美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美学通史研究最为可观,形成了美学思想史、审美范畴史、审美文化史、审美意识史等不同的写作范式。中国审美范畴研究最能体现中国美学的独特性,众多成果对于意境、意象等范畴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并以此建构中国美学的体系。中国美学史的资料整理亦取得了重要的成就,若干大部头的美学史资料面世,还有学者提出了美学文献学的主张。近十几年来,新的研究范式浮出地表,生活美学尤其令人瞩目,出现了大量相关成果。此外,天下美学和政治美学也为中国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国内学者的问题意识日益增强,中国美学的纵深研究值得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通史 审美范畴 生活美学 天下观 政治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王朝闻奖”启动中国艺术研究院聘朱奕龙为组委会顾问
2
作者 杭春晓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30,共1页
2010年3月8日,“王朝闻奖”组织委员会顾问朱奕龙聘任仪式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院内举行。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朱奕龙,中共中央统战部刘玉江副局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 2010年3月8日,“王朝闻奖”组织委员会顾问朱奕龙聘任仪式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院内举行。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朱奕龙,中共中央统战部刘玉江副局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吴为山,全国政协委员、云南龙润集团董事长焦家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陈醉,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郑工及美术研究所全体研究人员出席了聘任仪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 王朝闻 顾问 全国政协委员 组委会 聘任仪式 2010年 中央统战部
原文传递
中国电影的精神地图——论主流电影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路径 被引量:54
3
作者 贾磊磊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28,共5页
中国的主流电影应当在不同的叙事形态中建立一种共通、共享的文化核心价值观。我们应当把和谐、仁爱、自然作为核心的文化观念来整合不同艺术作品的精神图景,使中国的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念成为支撑不同电影叙事形态的共同根基。就像足... 中国的主流电影应当在不同的叙事形态中建立一种共通、共享的文化核心价值观。我们应当把和谐、仁爱、自然作为核心的文化观念来整合不同艺术作品的精神图景,使中国的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念成为支撑不同电影叙事形态的共同根基。就像足球比赛不能在足球场外寻找规则一样,主流电影不能在一种没有边界的情况下进行影片的随意创作,不能够为追求奇特的观赏效果而放弃基本的文化规范,不能为简单地图解时事政策而忽略艺术的审美规律。建构的主流文化价值观要与大众的、商业的、流行的艺术创作理念相结合,将传统文化中的普世价值与现代文明进行历史性对接。在总体上使观众确认电影的多元文化存在方式,比他们认同任何一部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主题都更加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电影 核心价值 文化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中国主流电影的经典模式与价值体系 被引量:40
4
作者 贾磊磊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25,共5页
我们应当建构一种以经典电影的叙事模式为原型、以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为主旨、以兼容主义的电影美学理念为取向的中国主流电影,使中国传统的主旋律电影走向商业化的制片体制,同时使中国的商业电影体现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主旋律精神... 我们应当建构一种以经典电影的叙事模式为原型、以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为主旨、以兼容主义的电影美学理念为取向的中国主流电影,使中国传统的主旋律电影走向商业化的制片体制,同时使中国的商业电影体现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主旋律精神。我们主流的商业电影现在存在着一种颠覆梦幻的叙事模式,形成了一种与经典的叙事成规相对峙的恶无恶报、善无善报的叙事逻辑,这种价值取向不仅在心理上粉碎了观众对于电影抱有的梦幻想象,而且也在精神上摇撼了观众对于社会公正与历史正义的集体认同。用影像建构的大众对民族、国家历史的集体认同,不仅能够引导大众对中国历史的真实判断,而且能够完成国家对国民心理的现实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电影 叙事模式 价值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批评:在反思中前行——中国电影批评30年的演进与嬗变 被引量:18
5
作者 章柏青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18,共6页
新时期之初,中国电影批评一度异常繁荣,并将其主要模式——社会学批评,转换为以关注电影本身为主的电影本体批评。90年代之后,中国电影批评走向多元化。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加速转型,中国电影批评已呈现危机,主要表现在思想、... 新时期之初,中国电影批评一度异常繁荣,并将其主要模式——社会学批评,转换为以关注电影本身为主的电影本体批评。90年代之后,中国电影批评走向多元化。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加速转型,中国电影批评已呈现危机,主要表现在思想、理论根基的贫乏。电影批评逐渐抛弃了科学的品质,抛弃了审美、求知与思考,甚至走向堕落。评论的失足,使读者与观众远离了欣赏、体味电影的健康心态,也助长了电影创作中的不良倾向。因此,准确找出电影批评症结之所在,建构科学的电影批评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批评 回顾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代影像的历史地平线——关于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历史演进的主体报告 被引量:22
6
作者 贾磊磊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6-31,共6页
对“第六代”这样一个电影导演群体历史变迁的研究,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这15年中国电影体制改革、中国电影艺术走向、中国电影市场变化的研究——这是因为他们的所有变化都与这些平行移动的历史背景相互映现,都与这些不断切换的社会现实... 对“第六代”这样一个电影导演群体历史变迁的研究,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这15年中国电影体制改革、中国电影艺术走向、中国电影市场变化的研究——这是因为他们的所有变化都与这些平行移动的历史背景相互映现,都与这些不断切换的社会现实密切相关。正是由于“第六代”所处的这种“历史本文”的差异,导致了他们的“行为本文”及其“叙事本文”与上几代导演的根本不同。不论是他们的美学宣言、还是他们的历史身份,乃至于他们书写的个人故事都是在这样一种特定的历史舞台上出演的真实剧目。现在,他们过去的历史路线图已经逐渐被描绘出来。他们对电影的创作正从个人的写作方式逐步转换到适应市场的大众化的写作方式;他们的艺术创作的范围从单一的、都市的、自传体的题材变成现实的、历史的、社会的表现题材;他们的身影已经逐渐融入主流电影的创作队伍之中。尽管他们对中国电影的未来图景会产生哪些改变还不能确认,但是他们的历史作用是不能忽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代”电影 美学宣言 历史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小刚电影与中国大众文化品牌 被引量:14
7
作者 贾磊磊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4-50,共7页
在当代中国电影的发展史上,冯小刚的电影创作始终被市场、被票房、被投资挤压着,这种电影艺术的“良性危机”,不仅没有使冯小刚的电影创作方向迷失、错乱,反而使他更加真实地面对着中国电影的现实境遇,更加明确地向着主流电影的创作方... 在当代中国电影的发展史上,冯小刚的电影创作始终被市场、被票房、被投资挤压着,这种电影艺术的“良性危机”,不仅没有使冯小刚的电影创作方向迷失、错乱,反而使他更加真实地面对着中国电影的现实境遇,更加明确地向着主流电影的创作方向不断前行。与此同时,冯小刚把电视剧的娱乐语言引入电影,并且开始打造中国内地的贺岁影片市场、营造贺岁电影的放映档期;逐步奠定了他都市喜剧电影导演的历史地位。尤其重要的是,作为一位从来不赔钱的电影导演,冯小刚电影的单片票房屡次击败进口好莱坞商业大片,在风云变幻的电影市场上建立了良好的市场公信度。现在,冯小刚已经成为一个在心理上能够唤起观众电影热情的导演,一个在商业上可以信赖的导演,一个在市场上具有一定文化品牌效应的导演。当下,对于《夜宴》这样一部完全由中国电影人联合投资制作的影片,它的市场胜利绝不仅仅是一种电影票房的胜利,更将是一种大众文化品牌和电影产业的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小刚电影 电影产业 文化品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电影中“出走主题”的嬗变 被引量:10
8
作者 贾磊磊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17,共5页
中国农村电影自改革开放以来相继出现了一批以表现"出走"为主题的影片。所谓"出走",是指影片的主人公走出(离开)自己生活的原在地,到农村之外的城市去寻找新的生存空间的一种行为。它有时表现出人物在剧烈的社会变... 中国农村电影自改革开放以来相继出现了一批以表现"出走"为主题的影片。所谓"出走",是指影片的主人公走出(离开)自己生活的原在地,到农村之外的城市去寻找新的生存空间的一种行为。它有时表现出人物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不满足于现状、励志图新的一种精神取向;有时表现的是在各种外在因素的驱使下人物抛弃传统、谋求自我发展的一种人生抉择。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以"走"为核心情节的电影如《人生》、《老井》等,到90年代"出走"主题的悄然而逝,这不仅仅是由于那种简单重复的电影编剧技巧已经被人"放弃",而且也是因为农村的现实变革为它的主人公提供了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新的历史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蓰村电影 出走主题 社会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的责任:一份电影遗产——解读沈浮 被引量:2
9
作者 丁亚平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36,共7页
早期的沈浮视喜剧为个体性情和导演个性的一个功能,但时代的意识注定不会使他成为中国的卓别林。沈浮关心社会,站在平凡小人物和民间社会立场,走在现实的深处和时代的前面,将对人的价值、尊严与自由的关注,置于日常化的现实生活的展现... 早期的沈浮视喜剧为个体性情和导演个性的一个功能,但时代的意识注定不会使他成为中国的卓别林。沈浮关心社会,站在平凡小人物和民间社会立场,走在现实的深处和时代的前面,将对人的价值、尊严与自由的关注,置于日常化的现实生活的展现之中。对意义感的追寻和深刻的道德关怀并不必然限制艺术上的成就。沈浮不仅要比别人对现实更有觉悟、更敏感,同时显示出思想的个性、活力与力量。他的作品蕴藏一种“希望的哲学”的历史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浮 导演 电影艺术 民族主义 浪漫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空间与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电影发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亚平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6-22,共7页
1978年以来电影的发展变革,融入所处时代生活和社会空间及形式之中。真实空间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精神的呈示,涉指改革开放之初当代电影运动兴起与社会空间转型的内涵。90年代电影成为社会美学实践的交叉地段与现实空间的实验场。近年电影... 1978年以来电影的发展变革,融入所处时代生活和社会空间及形式之中。真实空间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精神的呈示,涉指改革开放之初当代电影运动兴起与社会空间转型的内涵。90年代电影成为社会美学实践的交叉地段与现实空间的实验场。近年电影负载的意义与思想使其与电影的框外事物、理想空间更呈相互交织趋势。电影将对象材料转化为一种内在的符号系统,在开放的体系中确立自己的位置。本文试图扩展现有的分析架构,涉及改革开放30年电影与社会环境和空间的关系,以及当代中国电影在具体情况中可被加以分析和解释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社会空间 当代中国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娴艺湛 相得为文——论吴印咸的艺术道路及其电影摄影
11
作者 李少白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4-58,共5页
关键词 电影摄影 吴印咸 艺术道路 中国电影史 摄影艺术家 教育事业 电影事业 共和国 解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虹圆了——吴冠中大师的艺术轨迹
12
作者 翟墨 《今日中国》 1993年第11期40-47,共8页
中国当代绘画大师吴冠中先生1992年在伦敦大英博物馆举办画展之际,曾慨然应允我刊登载他的作品(见本刊1992年3月号)。时隔一年半,适逢吴先生在法国举办画展,我们又有幸从此次展出的作品中选登部分精品。作为中国当今最著名的画家之一,... 中国当代绘画大师吴冠中先生1992年在伦敦大英博物馆举办画展之际,曾慨然应允我刊登载他的作品(见本刊1992年3月号)。时隔一年半,适逢吴先生在法国举办画展,我们又有幸从此次展出的作品中选登部分精品。作为中国当今最著名的画家之一,吴冠中一生执着追求,学贯中西,并把他年轻时学到的西洋画传统,与中国水墨画技巧相结合,独树一帜,别开生面,创造并形成了他个人的绘画风格,在国内外都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冠中 绘画大师 绘画风格 举办画展 中国水墨画 大英博物馆 形式美感 西方绘画 具象 墨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画大师齐白石
13
作者 朱京生 《今日中国》 2004年第9期50-51,共2页
在20世纪的中国画坛,齐白石是最负盛名的大师之一,他是继吴昌硕之后最伟大的艺术家,是20世纪诗、书、画、印深造求通、承前启后的大师。
关键词 中国 齐白石 绘画艺术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椰树下(中国画)
14
作者 陈醉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2期I0002-I0002,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竺客旅图(中国画)
15
作者 陈醉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2期I0003-I0003,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美术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吕品田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7-103,共7页
经典是学人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也是每一个学人不可切断的学术脉络。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学术的建设与发展应具有同样的理路。因为经典既主导古代文化,又开启现代文化。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生活的鲜明特征。本期,吕品田以新时期美术为着重点就... 经典是学人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也是每一个学人不可切断的学术脉络。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学术的建设与发展应具有同样的理路。因为经典既主导古代文化,又开启现代文化。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生活的鲜明特征。本期,吕品田以新时期美术为着重点就中国美术发展战略问题做了深入探讨,揭示了其中出现的思想与实践倾向,梳理了建设美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结点,对中国美术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环节做了可行的瞻望。这些问题的现实性与急迫性应引起大家共同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发展 中国 中华民族 核心价值观 思想与实践 古代文化 现代文化 鲜明特征
原文传递
中国南戏研究之再检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崇涛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11-119,共9页
1986年,笔者曾以《中国南戏研究之检讨》(下称《检讨》)为题,提交次年春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戏曲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学术论文。该文意在对中国古代。近现代及迄止1985年的当代中国南戏学术研究情况,作一番较全面的评述,并就研究中存在... 1986年,笔者曾以《中国南戏研究之检讨》(下称《检讨》)为题,提交次年春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戏曲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学术论文。该文意在对中国古代。近现代及迄止1985年的当代中国南戏学术研究情况,作一番较全面的评述,并就研究中存在的若干分歧问题和今后研究的前景展望,提出自己的见解。拙文发表后,曾引起各处留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戏研究 宋杂剧 再检讨 《张协状元》 中国戏曲艺术 学术研究 戏曲研究 目连戏 早期南戏 弋阳腔
原文传递
个案与专题--关于近三十年中国美术史研究的一点思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郎绍君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10,共2页
新时期三十年来的美术史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古今书画家、书画作品、书面著作的个案研究最多,也最突出。这篇短文,我想就个案与专题研究谈一点体会。
关键词 美术史研究 个案 专题 中国 美术史学 书画作品 书画家
原文传递
参加王朝闻教授《美学概论》编写活动(1961-1981)的回忆--刘宁先生访谈录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宁 李世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9-136,共8页
关键词 《美学概论》 编写工作 王朝闻 访谈录 教学与研究 刘宁 俄苏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十项基本原则 被引量:116
20
作者 苑利 顾军 《学习与实践》 2006年第11期118-128,共11页
作为一种活态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物质类文化遗产有着很大不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必须秉承以下十项基本原则: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物质化”原则;②以人为本原则;③整体保护原则;④活态保护原则;⑤民间事民间办... 作为一种活态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物质类文化遗产有着很大不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必须秉承以下十项基本原则: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物质化”原则;②以人为本原则;③整体保护原则;④活态保护原则;⑤民间事民间办与多方参与原则;⑥原真性保护原则;⑦多样性保护原则;⑧精品保护原则;⑨濒危遗产优先保护原则;⑩保护与利用并举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原则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