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AR克隆技术及其在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童瑞年 吴旭日 陈依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9-135,共7页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结构多样、种类丰富,是新药发现的重要来源。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由特定生物合成基因簇编码合成,通常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无关。由于实验室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较少,而且多数可培养微生物存在基因簇沉默的现象,严重阻碍...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结构多样、种类丰富,是新药发现的重要来源。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由特定生物合成基因簇编码合成,通常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无关。由于实验室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较少,而且多数可培养微生物存在基因簇沉默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微生物来源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微生物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异源表达及生物合成相应的次级代谢产物已逐渐成为发现新颖活性化合物的有效手段之一。作为研究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重要工具,基于TAR(transformation associated recombination)克隆技术的异源表达策略可实现绝大多数基因簇的完整异源表达。本文从TAR克隆技术的原理、应用和策略改进3个方面,总结了基于TAR克隆技术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异源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为研究和开发新型微生物来源药物提供方法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克隆技术 生物合成基因簇 次级代谢产物 基因簇异源表达 微生物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催化与新药研究和开发 被引量:5
2
作者 陈依军 吴旭日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47-1954,共8页
生物催化具有条件温和、效率高、选择性强、副产物少等特点,因此生物催化在新药的研究和开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此外,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催化剂进行改造优化,将使其能够更好地应用于生产工艺。本文对此领域的进展作一简单介绍和概述。
关键词 生物催化 生物催化剂 代谢产物 手性化合物 新药研究和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霉菌沉默生物合成基因簇激活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戴岩 吴旭日 陈依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79-388,共10页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因其显著的生物活性一直是新药发现与开发的重要来源之一,激增的基因组信息表明,链霉菌中存在着巨大的生物合成潜力。但目前从链霉菌中挖掘的具有新骨架或新结构单元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数量远低于生物合成基因簇的数...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因其显著的生物活性一直是新药发现与开发的重要来源之一,激增的基因组信息表明,链霉菌中存在着巨大的生物合成潜力。但目前从链霉菌中挖掘的具有新骨架或新结构单元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数量远低于生物合成基因簇的数量,原因主要在于很多生物合成基因簇在常规实验条件下表达微弱或转录沉默。从预测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生物信息学工具入手,本文重点阐述了在天然宿主和异源宿主中激活链霉菌沉默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经典方法和最新策略,包括转录因子诱捕、报告子导向的高通量筛选以及多重CRISPR-TAR等,为挖掘链霉菌新型次级代谢产物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次级代谢产物 沉默生物合成基因簇 生物信息学工具 基因簇激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产物成药性的合成生物学改良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清 陈依军 《合成生物学》 2020年第5期583-592,共10页
微生物和植物来源的天然产物结构复杂多样,具有抗感染、抗肿瘤、免疫抑制等多种活性,是现代临床治疗药物的重要来源之一。然而,大部分天然产物存在水溶性差、活性不强、结构类似物多以及可及性受限等问题,难以通过简单的化学修饰和改造... 微生物和植物来源的天然产物结构复杂多样,具有抗感染、抗肿瘤、免疫抑制等多种活性,是现代临床治疗药物的重要来源之一。然而,大部分天然产物存在水溶性差、活性不强、结构类似物多以及可及性受限等问题,难以通过简单的化学修饰和改造解决,极大限制了天然产物的成药性及其后续研发。综合基因工程、代谢工程、基因组学、系统生物学、合成化学和计算生物学等学科的合成生物学,为改善天然产物的成药性提供了新机遇。本文针对限制天然产物成药的主要因素,概述了近年来利用合成生物学方法与策略在提高天然产物成药性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通过理性分析天然产物的构效关系、挖掘合成和调控元件、构建系列反应模块和人工合成体系、筛选并优化底盘生物等策略,实现了多种天然产物来源药物或前体在“细胞工厂”中的定向、高效合成。与此同时,合成生物学技术也衍生了结构多样和性质改良的生物活性分子和潜在新药。随着合成生物学、药学和信息科学等方面的发展,可以预见提高和改善天然产物成药性的研究将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产物 成药性 合成生物学 结构修饰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定量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祝申蓉 吴旭日 陈依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0-49,共10页
随着对microRNA(miRNA)种类、结构和生物学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生物发育、代谢调控、疾病发生与治疗干预等方面的重要性受到了广泛关注。由于miRNA稳定性差、表达量低和序列差异小等特征,建立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miRNA... 随着对microRNA(miRNA)种类、结构和生物学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生物发育、代谢调控、疾病发生与治疗干预等方面的重要性受到了广泛关注。由于miRNA稳定性差、表达量低和序列差异小等特征,建立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miRNA定量检测方法对研究这类生物活性分子的功能至关重要。本文对miRNA的定量检测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为选择合适的miRNA检测方法开展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定量检测 等温指数扩增反应 滚环扩增法 酶辅助microRNA检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苷合成酶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孟岚 吴旭日 陈依军 《广西科学》 CAS 2017年第1期7-14,共8页
糖基化修饰不仅能改善生物大分子和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如水溶性和稳定性,且有可能增强其原生物活性或赋予新活性。目前,提取分离、化学合成和酶法合成是糖基化修饰产物的主要来源,但前两种方法通常存在产物多样性不足、得率低或糖基化位... 糖基化修饰不仅能改善生物大分子和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如水溶性和稳定性,且有可能增强其原生物活性或赋予新活性。目前,提取分离、化学合成和酶法合成是糖基化修饰产物的主要来源,但前两种方法通常存在产物多样性不足、得率低或糖基化位点特异性差等难题。基于糖基转移酶和糖苷合成酶的酶法糖基化修饰技术则能够较好地解决上述两种方法存在的问题,并展现出一定优势。由于糖基转移酶已被多次综述,本文将概述糖苷合成酶的研究进展,为多功能新型糖苷合成酶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苷合成酶 糖基化修饰 生物大分子 黄酮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醇异构体在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色谱柱上的手性分离(英文) 被引量:3
7
作者 吴旭日 范宇 陈依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3-220,共8页
手性化合物的构型测定一般难度较大。本文在利用涂布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CDMPC)手性固定相的反相色谱柱Chiralcel OD-RH分析芳香醇异构体的过程中发现,芳香醇异构体的立体构型与其在手性柱上的色谱行为即洗脱顺序存在... 手性化合物的构型测定一般难度较大。本文在利用涂布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CDMPC)手性固定相的反相色谱柱Chiralcel OD-RH分析芳香醇异构体的过程中发现,芳香醇异构体的立体构型与其在手性柱上的色谱行为即洗脱顺序存在着内在关联。为排除立体构型与洗脱顺序可能出现的错误关联,本文借助热力学、IR和NMR等手段对CDMPC和芳香醇异构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阐明了CDMPC手性空穴中的功能基团C=O,NH与芳香醇异构体形成的氢键是异构体得以分离并呈现出特定洗脱顺序的决定因素。因此,基于化合物在Chiralcel OD-RH柱上的色谱行为预测立体构型将有可能成为一种初步确定芳香醇系列异构体立体化学构型的快速简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RALCEL OD—RH色谱柱 芳香醇异构体 纤维素-三(3 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CDMPC) 绝对构型 手性识别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羰基还原酶催化的两步羰基还原反应(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旭日 陈晨 +1 位作者 刘楠 陈依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08-413,共6页
双羰基还原酶(diketoreductase)选择性催化β,δ-二羰基酯底物还原生成相应的双羟基产物,其对映体过量(ee)和非对映体过量(de)均大于99.5%。为阐明该独特酶促反应的催化机制,研究了双羰基还原酶催化的双羰基反应过程及其反应特征。通过... 双羰基还原酶(diketoreductase)选择性催化β,δ-二羰基酯底物还原生成相应的双羟基产物,其对映体过量(ee)和非对映体过量(de)均大于99.5%。为阐明该独特酶促反应的催化机制,研究了双羰基还原酶催化的双羰基反应过程及其反应特征。通过反应历程监测发现在双羰基还原及其逆反应过程中均生成两个单羟基中间产物。这两种单羟基中间产物经反相C18色谱法分离纯化,并采用手性分析鉴定了其立体化学特征。两个中间产物可以作为双羰基还原酶的底物被选择性还原,但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反应温度和底物浓度对中间体的形成和消失有较大的影响。此外,初级稳态动力学显示两个中间产物的消除反应速率也不尽相同。结果表明,双羰基还原酶催化的双羰基还原是一个伴有中间产物的生成与消失的两步反应过程,并且反应速率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羰基还原酶 立体选择性 单羟基中间产物 双羰基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基转移酶在改善天然产物成药性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金月 吴旭日 陈依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9-535,共7页
天然产物结构新颖、生物活性多样,是药物或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是,目前仅有极少数的天然产物被开发成药,生物活性不佳、溶解度低或稳定性差等是造成其成药性不佳的主要原因。鉴于天然产物结构的复杂性,通过化学结构修饰提... 天然产物结构新颖、生物活性多样,是药物或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是,目前仅有极少数的天然产物被开发成药,生物活性不佳、溶解度低或稳定性差等是造成其成药性不佳的主要原因。鉴于天然产物结构的复杂性,通过化学结构修饰提高成药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和限制,因此,更加多元化的酶法结构改造逐渐成为天然产物结构修饰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选择性强、效率高、反应温和等优势,基于糖基转移酶的酶法糖基化修饰在改善天然产物成药性方面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概述了糖基转移酶及其在天然产物结构修饰中的应用和挑战,可为天然产物的新药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产物 成药性 糖基转移酶 糖基化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汉果苷ⅢE的酶法合成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玲 陈依军 +1 位作者 王淑珍 吴旭日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4-359,共6页
为开发罗汉果苷ⅢE的简易制备方法,为开发罗汉果苷类甜味剂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以罗汉果苷Ⅴ为探针筛选糖苷水解酶库,获得了能够区域选择性合成罗汉果苷ⅢE的CPU-GH17,通过考察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浓度、诱导温度和时间等参数建立... 为开发罗汉果苷ⅢE的简易制备方法,为开发罗汉果苷类甜味剂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以罗汉果苷Ⅴ为探针筛选糖苷水解酶库,获得了能够区域选择性合成罗汉果苷ⅢE的CPU-GH17,通过考察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浓度、诱导温度和时间等参数建立了CPU-GH17的高效可溶性表达条件:0.4 mmol/L IPTG、15℃和12 h。在此基础上,针对反应p H、温度、酶量、底物浓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参数进行系统优化,最终确定pH 6.0、45℃、3 U/mL酶、5 mg/mL底物和20 h时,罗汉果苷Ⅴ可以完全转化成罗汉果苷ⅢE。本研究成功地开发了基于CPU-GH17的罗汉果苷ⅢE的酶法合成新工艺,并验证了其规模化生产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苷ⅢE 天然甜味剂 糖苷水解酶 酶法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汉果苷ⅢE的酶法定点糖基化修饰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程飞 陈玲 吴旭日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2-229,共8页
罗汉果苷是由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生物合成的四环三萜类皂苷。基于甜度高、热量低和口感好等优点,罗汉果苷已成为开发全新非营养型天然甜味剂的重要来源。本研究以甜度为蔗糖300倍且口味较好的罗汉果苷ⅢE为模型化合物,利用糖基... 罗汉果苷是由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生物合成的四环三萜类皂苷。基于甜度高、热量低和口感好等优点,罗汉果苷已成为开发全新非营养型天然甜味剂的重要来源。本研究以甜度为蔗糖300倍且口味较好的罗汉果苷ⅢE为模型化合物,利用糖基转移酶对11位羟基进行糖基化修饰,研究其与罗汉果苷类化合物甜度和口味的构效关系。通过糖基转移酶库的筛选,获得了能够区域选择性糖基化罗汉果苷ⅢE 11位羟基的糖基转移酶HXSW-GT-2,然后经诱导表达条件优化实现了该酶在大肠埃希菌中的高效可溶性表达。在此基础上,通过对HXSW-GT-2反应条件如反应pH、温度、二磷酸尿苷葡萄糖二钠盐用量、反应时间等系统优化,罗汉果苷ⅢE糖基化的转化率被提高至85%以上,扩大反应体系后纯化得纯度大于95%的糖基化产物MG-ⅢE-Glu。口感测试结果表明,与罗汉果苷ⅢE和5%蔗糖溶液相比,MG-ⅢE-Glu的甜度基本消失,苦涩味明显。本研究初步阐释了11位羟基与罗汉果苷甜度和口感的构效关系,为该类天然甜味剂的构效改造和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苷 非营养型天然甜味剂 构效关系 糖基转移酶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氨酸依赖型转氨酶高通量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12
作者 刘欢 吴旭日 陈依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0-495,共6页
本研究以来源自Vibrio fluvialis JS17的丙氨酸依赖型转氨酶VfTA为研究对象,偶联丙酮酸氧化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建立了一种基于反应液颜色变化的转氨酶活性测定新方法,反应条件优化后,考察了VfTA活力单位数与反应液400 nm处吸收度的线... 本研究以来源自Vibrio fluvialis JS17的丙氨酸依赖型转氨酶VfTA为研究对象,偶联丙酮酸氧化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建立了一种基于反应液颜色变化的转氨酶活性测定新方法,反应条件优化后,考察了VfTA活力单位数与反应液400 nm处吸收度的线性关系,并将此法用于商业化转氨酶ATA117活力的研究。结果显示:该法对转氨酶Vf TA的活力检测限可达0.45 U/mL,对ATA117的活力检测限可达0.5 U/mL,并且可根据反应液颜色深浅初步判断酶活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氨酸依赖型转氨酶 丙酮酸氧化酶 辣根过氧化物酶 颜色反应 转氨酶活性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决氧化还原酶反应体系中辅酶问题的策略及其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江金鹏 吴旭日 陈依军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0-419,共10页
氧化还原酶还原醛或酮生成各种手性醇或手性胺类化合物。然而,氧化还原酶的催化过程通常需要价格昂贵的烟酰胺类辅酶提供或接受电子,这严重阻碍了氧化还原酶的工业化进程。因此,如何降低辅酶的成本已成为生物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关键... 氧化还原酶还原醛或酮生成各种手性醇或手性胺类化合物。然而,氧化还原酶的催化过程通常需要价格昂贵的烟酰胺类辅酶提供或接受电子,这严重阻碍了氧化还原酶的工业化进程。因此,如何降低辅酶的成本已成为生物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关键问题。随着工业化应用的实际需求和研究工作的深入,各种解决辅酶问题的策略被相继提出,如构建体外辅酶再生系统,利用发酵工程与代谢工程等手段提高内源性辅酶利用率,研究和开发辅酶替代物等。文中对这些策略的研究概况进行简要介绍,并通过列举相关应用实例分析各自的优、缺点,为进一步拓展氧化还原酶的工业化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酶 烟酰胺类辅酶 辅酶再生 辅酶替代物 辅酶工程
原文传递
非水相体系酶催化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李礼 陈依军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89-1794,共6页
非水相酶催化反应是酶催化反应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非水相溶剂通常可增加底物溶解度,减少水相中的副反应,加快生物催化的速率和效率,在药物及药物中间体和食品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以下探讨了非水相体系对酶活力及酶促反应速率的... 非水相酶催化反应是酶催化反应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非水相溶剂通常可增加底物溶解度,减少水相中的副反应,加快生物催化的速率和效率,在药物及药物中间体和食品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以下探讨了非水相体系对酶活力及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并阐述酶的化学修饰、固定化及定点突变对酶活力的影响,进一步分析无溶剂系统、反胶束、超临界流体及离子液体的不同溶剂体系对酶反应速率及催化效率的影响。此外,还列举一些非水相酶催化反应的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相 酶催化反应 有机溶剂耐受性
原文传递
糖基转移酶活性供体UDP-糖的生物合成及循环再生 被引量:3
15
作者 许韶华 吴旭日 陈依军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19年第3期244-249,共6页
UDP-糖基供体依赖的糖基转移酶(UGTs)能够高效且特异性地催化多种天然产物及药物的糖基化修饰,从而达到提高水溶性、增加稳定性及改善生物活性的目的。但是,UGTs催化的糖基化反应需要使用价格昂贵且稳定性差的UDP-糖基供体,如UDP-葡萄糖... UDP-糖基供体依赖的糖基转移酶(UGTs)能够高效且特异性地催化多种天然产物及药物的糖基化修饰,从而达到提高水溶性、增加稳定性及改善生物活性的目的。但是,UGTs催化的糖基化反应需要使用价格昂贵且稳定性差的UDP-糖基供体,如UDP-葡萄糖、UDP-半乳糖等,这严重限制了UGTs的工业化应用。研究人员通过构建多酶级联催化体系以及改造体内代谢途径,能有效提高UDP-糖基供体的生物合成及再生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避免了反应体系中外源UDP-糖的使用。该文概述了糖基化反应中UDP-糖基供体生物合成及循环再生策略的研究进展,从而为UGTs的规模化应用及新型糖苷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DP-糖基供体 糖基转移酶 糖基化修饰 代谢途径改造 循环再生
原文传递
半胱氨酸合酶的功能与合成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方金芝 陈依军 张洁琳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21年第5期531-536,共6页
在植物和细菌中,半胱氨酸合酶是L-半胱氨酸合成的关键酶,催化O-取代-L-丝氨酸与硫化氢合成L-半胱氨酸。除了参与L-半胱氨酸的合成与调控,近年来研究发现半胱氨酸合酶还参与维持胞内硫稳态、氧化还原平衡调控、细菌接触生长抑制、抗宿主... 在植物和细菌中,半胱氨酸合酶是L-半胱氨酸合成的关键酶,催化O-取代-L-丝氨酸与硫化氢合成L-半胱氨酸。除了参与L-半胱氨酸的合成与调控,近年来研究发现半胱氨酸合酶还参与维持胞内硫稳态、氧化还原平衡调控、细菌接触生长抑制、抗宿主氧化防御等生理活动。作为一种重要天然合成酶,半胱氨酸合酶因高度立体选择性和催化多功能性,应用于生物酶法合成(非)蛋白来源氨基酸,后者是药学和生物学研究与应用中的重要化合物。文章介绍了半胱氨酸合酶的生理功能,并综述了其介导氨基酸合成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微生物发酵生产L-半胱氨酸,以及体外生物催化合成结构多样的生物活性S-取代-L-半胱氨酸和β-取代-L-丙氨酸,以期为发展半胱氨酸合酶的生物合成应用和相关代谢工程改造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合酶 氨基酸合成 生物催化 非蛋白来源氨基酸 硫同化 不对称合成 代谢工程改造 固定化技术
原文传递
硫肽类抗生素诺卡沙星I的结构改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花私齐 赵玲 吴旭日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20年第2期177-181,共5页
诺卡氏菌Nocardia sp.ATCC 202099合成的次级代谢产物诺卡沙星Ⅰ是一种杀菌活性超强,作用靶点和机制新颖的硫肽类抗生素。多年来,诺卡沙星Ⅰ以及其类似物或衍生物一直是新型抗生素开发的热点目标化合物。但是,水溶性差是诺卡沙星Ⅰ成药... 诺卡氏菌Nocardia sp.ATCC 202099合成的次级代谢产物诺卡沙星Ⅰ是一种杀菌活性超强,作用靶点和机制新颖的硫肽类抗生素。多年来,诺卡沙星Ⅰ以及其类似物或衍生物一直是新型抗生素开发的热点目标化合物。但是,水溶性差是诺卡沙星Ⅰ成药的关键限制因素。为解决水溶性差的难题,科学家们采取了化学半合成、生物转化以及物理转化的方法对诺卡沙星Ⅰ的结构进行改造,以期增加其水溶性,提高成药性。本文将对诺卡沙星Ⅰ的结构改造进行概述,为水溶性差的抗生素的成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卡沙星Ⅰ 诺卡沙星类似物 结构改造 水溶性 生物转化 化学半合成
原文传递
光-酶催化偶联方式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郇玉瑶 陈依军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23年第4期408-413,共6页
光-酶催化的偶联能够实时可逆、时空高效地调控酶的活性或拓展酶的功能,这一过程通常需要通过光响应结构将光能转化为酶所能利用的物理化学能,从而影响酶的活性和功能。目前研究的光-酶催化的偶联主要有4种方式:1.酶催化与能够在光照条... 光-酶催化的偶联能够实时可逆、时空高效地调控酶的活性或拓展酶的功能,这一过程通常需要通过光响应结构将光能转化为酶所能利用的物理化学能,从而影响酶的活性和功能。目前研究的光-酶催化的偶联主要有4种方式:1.酶催化与能够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异构体转换的小分子结构光开关偶联;2.酶催化与能够在光照条件下从保护基团离去的小分子结构光笼基团偶联;3.酶催化与能够在光照时发生构象改变的光感受器蛋白偶联;4.酶催化与光催化偶联,即光生物催化。应用这些光响应结构的偶联方法在酶的活性功能调控方面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技术,在体外催化体系中调控酶活性、拓宽酶的反应类型,以及体内调控生物过程、药物研发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前景。文章将主要介绍上述4种光-酶催化的偶联方式和应用,并探讨这些方法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催化 光-酶催化偶联 光开关 光笼基团 光感受器 光生物催化
原文传递
甜茶苷的酶法糖基化修饰进展
19
作者 王瑶 陈依军 吴旭日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19年第4期337-342,共6页
甜茶苷(13-O-D-葡萄糖基-甜菊醇的β-D-葡萄糖基酯)是从蔷薇科悬钩子属(Rubus suavissimus S. Lee)中分离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非营养型甜味剂,它的甜度是0. 025%的蔗糖溶液的114倍,已被应用于功能食品、饮料、制药、动物饲料等领域。虽... 甜茶苷(13-O-D-葡萄糖基-甜菊醇的β-D-葡萄糖基酯)是从蔷薇科悬钩子属(Rubus suavissimus S. Lee)中分离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非营养型甜味剂,它的甜度是0. 025%的蔗糖溶液的114倍,已被应用于功能食品、饮料、制药、动物饲料等领域。虽然甜茶苷的甜度高,稳定性佳,但是明显的后滞苦味降低了其应用价值。为解决口感差的缺陷,科学家对甜茶苷进行了大量的结构改造,其中,特异性强和绿色环保的酶法糖基化修饰倍受青睐,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因此,文章对甜茶苷的酶法糖基化修饰及其衍生物进行综述,为基于甜茶苷的非营养型甜味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茶苷 天然甜味剂 酶法糖基化修饰 糖基转移酶 生物合成 组合糖基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