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佛教哲学研究新纪元——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梵文经典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
作者 郑堆 慧光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3-7,共5页
梵文文献是研究印度哲学史、佛教思想以及藏传佛教思想等学科最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非常重视西藏梵文文献的保护、整理和研究。藏研中心成立25年来,通过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梵文文献研究、专业人才培养、出版研究成果... 梵文文献是研究印度哲学史、佛教思想以及藏传佛教思想等学科最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非常重视西藏梵文文献的保护、整理和研究。藏研中心成立25年来,通过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梵文文献研究、专业人才培养、出版研究成果、对外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梵文文献 收集 研究 合作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五蕴论》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学竹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81-88,共8页
《五蕴论》是佛教唯识学派的纲要书,也是法相宗瑜伽十支论之一。其梵文原典在印度早已失传,但西藏布达拉宫保存有一部该论的梵文原典手抄本,2008年校订出版后,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五蕴论》不仅对佛教专门术语的定义有明确的解释,... 《五蕴论》是佛教唯识学派的纲要书,也是法相宗瑜伽十支论之一。其梵文原典在印度早已失传,但西藏布达拉宫保存有一部该论的梵文原典手抄本,2008年校订出版后,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五蕴论》不仅对佛教专门术语的定义有明确的解释,对于阿赖耶识存在的问题也有所论证。文章在详细介绍了该手抄本和校勘本的同时,对《五蕴论》的先行研究和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内容大意等情况也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概述,并对阿赖耶识的存在问题也作了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蕴论》 佛教唯识学派 梵文写本 阿赖耶识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贝叶经中有关因明的梵文写本及其国外的研究情况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学竹 《中国藏学》 CSSCI 2008年第1期185-189,共5页
在西藏现有梵文贝叶经写本中,保存有大量因明学方面的珍贵资料,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齐全,既有早期因明的经典原著,也有为数众多的中后期各种重要注疏,内容涵盖了因明学方方面面的各个领域。这些珍贵的因明资料有一部分流传到海外,极大... 在西藏现有梵文贝叶经写本中,保存有大量因明学方面的珍贵资料,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齐全,既有早期因明的经典原著,也有为数众多的中后期各种重要注疏,内容涵盖了因明学方方面面的各个领域。这些珍贵的因明资料有一部分流传到海外,极大地丰富了国际因明学研究的内容,为因明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在国内还保留着大量的重要因明写本,我国因明学界应该充分利用我们丰富的文献资料优势,加强对因明梵文写本的整理研究,为因明学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明 梵文写本 西藏贝叶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教研究二题 被引量:1
4
作者 南喀诺布 褚俊杰 《中国藏学》 CSSCI 1995年第1期75-85,共11页
西藏古代著名的“苯”就是“四门天苯”.对此《名称宝洲名》(sgrags-pa-rin-chen-gling-grags)(ka卷第13页正面6行]有记叙:
关键词 苯教 西藏 宗教信仰 佛教 历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土与外来:从本土视野看西方藏传佛教空行母研究
5
作者 索朗卓玛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75,161,共9页
19世纪末,随着藏传佛教在西方的传播,空行母研究逐渐成为西方藏学界、宗教学界的“显学”。西方学者对空行母概念、身份定位、文化形象进行了解读,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关于空行母的论见。首先,对于何谓空行母问题,西方学界出现了两种声音:... 19世纪末,随着藏传佛教在西方的传播,空行母研究逐渐成为西方藏学界、宗教学界的“显学”。西方学者对空行母概念、身份定位、文化形象进行了解读,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关于空行母的论见。首先,对于何谓空行母问题,西方学界出现了两种声音:“女巫”和“护法”;其次,对于藏传佛教空行母形象问题,西方学界亦出现了不同论断,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有两种,一是在女性主义视野下为空行母塑造的“低阶位”形象,二是在心理学视野下为空行母设计的“灵魂论”形象。对此,通过解读《智慧空行母尼古玛传记》《断法释》《空行母益西措嘉传记》和《了义炬·大手印四加行简要合集和正行教学次第》《遗教赤铜洲》等传统藏文典籍,逐一对西方学者关于空行母的各种论见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视野 藏传佛教 空行母 文本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区现代化过程中宗教世俗化的趋势 被引量:11
6
作者 嘎.达哇才仁 《中国藏学》 CSSCI 2007年第1期72-77,共6页
本文从现代化发展与宗教世俗化的关系角度,分析和探讨了藏区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宗教世俗化现象。目前,藏区宗教世俗化主要表现在:寺庙功能逐渐趋于多元化,其中一部分功能弱化;藏族信徒的宗教观念日渐淡化。这些变化对藏区的政治秩... 本文从现代化发展与宗教世俗化的关系角度,分析和探讨了藏区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宗教世俗化现象。目前,藏区宗教世俗化主要表现在:寺庙功能逐渐趋于多元化,其中一部分功能弱化;藏族信徒的宗教观念日渐淡化。这些变化对藏区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世俗化 结构功能 多元化 政教合一 政教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梵文贝叶经概况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学竹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3-62,共10页
文章以梵文贝叶经为题,指出梵文贝叶经虽然原产于印度,但在印度几近绝迹,而在我国不仅得到妥善的保存,而且它的生命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延续,现存于汉、藏文大藏经中由梵文贝叶经翻译过来的无数经典就是事实的证明。梵文贝叶经在我国流... 文章以梵文贝叶经为题,指出梵文贝叶经虽然原产于印度,但在印度几近绝迹,而在我国不仅得到妥善的保存,而且它的生命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延续,现存于汉、藏文大藏经中由梵文贝叶经翻译过来的无数经典就是事实的证明。梵文贝叶经在我国流传不仅数量多、时间长、地域广,而且曾经有无数的汉藏两族佛教徒参与了梵文贝叶经的翻译和研究工作,为梵文贝叶经的传播和保护作出重要的贡献,这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比不上的。所以中国才是梵文贝叶经真正的保护者和传播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文贝叶经 中国 传播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教研究所30年科研历程 被引量:2
8
作者 周炜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40-48,共9页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成立于1994年,它的前身隶属于历史宗教研究所。包括藏传佛教、民间宗教及苯教研究、梵文文献研究等三个主要研究方向。目前,宗教研究所有12位科研人员,其中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3人,助理研究员4人,博士后2人,博...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成立于1994年,它的前身隶属于历史宗教研究所。包括藏传佛教、民间宗教及苯教研究、梵文文献研究等三个主要研究方向。目前,宗教研究所有12位科研人员,其中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3人,助理研究员4人,博士后2人,博士6人,硕士5人。多年来藏研中心宗教研究所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宗旨,这就是以西藏及其他藏区的宗教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作为己任,运用科学的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合作 苯教 重点项目 西藏和平解放 拉巴平措 社会相 藏学研究 因明学 觉域派 因明研究
原文传递
民主改革以来党的宗教政策在西藏的践行 被引量:3
9
作者 德吉卓玛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2-110,共9页
西藏民主改革60年来,中央政府根据西藏的实际情况以"慎重稳进"的态度,以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西藏宗教实际相结合制定的各项宗教政策在西藏得到践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中国共... 西藏民主改革60年来,中央政府根据西藏的实际情况以"慎重稳进"的态度,以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西藏宗教实际相结合制定的各项宗教政策在西藏得到践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中国共产党在西藏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使西藏各族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益得到充分尊重和空前保障,西藏宗教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改革 西藏 宗教政策 践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拉先加 《中国西藏》 2021年第5期46-49,共4页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I管理宗教事务”,为今后开展藏传佛教工作指明了方向,为西藏、其他涉藏工作重点省及涉藏州县的宗教工作明确了重要任务,做好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工作,既要...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I管理宗教事务”,为今后开展藏传佛教工作指明了方向,为西藏、其他涉藏工作重点省及涉藏州县的宗教工作明确了重要任务,做好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工作,既要纵向总结历史经验,又要横向认识现实意义,更要突出创新思维,引领未来工作,将中央要求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西藏工作座谈会 宗教事务 创新思维 宗教中国化 中国化方向 引领未来 现实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多政教史》的文献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拉先加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1-135,共5页
《安多政教史》对研究19世纪安多地区的宗教现状和社会政治状况、格鲁派的寺院分布情况等具有重要的文献参考价值。目前,学术界对《安多政教史》的历史文献价值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鲜有学者对其文献资料进行文本研究。文章试图应用文... 《安多政教史》对研究19世纪安多地区的宗教现状和社会政治状况、格鲁派的寺院分布情况等具有重要的文献参考价值。目前,学术界对《安多政教史》的历史文献价值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鲜有学者对其文献资料进行文本研究。文章试图应用文献学的方法,对《安多政教史》的作者、成书年代、资料来源、内容结构、数据、缺陷以及文本译介等方面加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多政教》 历史 文献学
原文传递
扎什伦布寺学经制度的传承与现状 被引量:2
12
作者 桑德 《中国藏学》 CSSCI 2007年第1期68-71,共4页
扎什伦布寺的学经制度是随着藏族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而逐步完善和发展起来的;其学经制度和学位授予制度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扎什伦布寺的学经制度作为藏族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为藏族人民培养出了不少优秀人才,推动了藏传佛教的发展... 扎什伦布寺的学经制度是随着藏族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而逐步完善和发展起来的;其学经制度和学位授予制度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扎什伦布寺的学经制度作为藏族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为藏族人民培养出了不少优秀人才,推动了藏传佛教的发展。目前,完善和规范扎什伦布寺的学经制度,是培养新时期佛学人才的根本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学位制度 扎什伦布寺 学经传承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驻京八大呼图克图述略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德成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64-80,共17页
清代驻京八大呼图克图具体为哪8位?目前存在不同说法,文章依据《钦定理藩部则例》等有关文献记载,认为驻京八大呼图克图应该是章嘉、噶勒丹锡哷图、敏珠尔、济隆、那木喀、阿嘉、拉果、察罕达尔汗呼图克图。文章并叙述了驻京八大呼图克... 清代驻京八大呼图克图具体为哪8位?目前存在不同说法,文章依据《钦定理藩部则例》等有关文献记载,认为驻京八大呼图克图应该是章嘉、噶勒丹锡哷图、敏珠尔、济隆、那木喀、阿嘉、拉果、察罕达尔汗呼图克图。文章并叙述了驻京八大呼图克图的主要事迹、职责、历史地位和作用,强调了他们不忘国恩,忠于职守,辅政弘教,护国利民的历史功绩,以及为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保障社会稳定、增进文化交流,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驻京呼图克图制度 驻京八大呼图克图 章嘉 噶勒丹锡哷图 敏珠尔 济隆 那木喀 阿嘉 拉果 察罕达尔汗 历史功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探古老的象雄文明 被引量:50
14
作者 才让太 《中国藏学》 CSSCI 2005年第1期18-32,共15页
本文用详实的考证说明了祆教作为近邻大食的一个强势文化对古象雄苯教形成的影响,论证了象雄的地理位置及其著名的象雄十八王国,用珍贵的手抄本资料阐释了作为古象雄穹部落后裔东迁的曲折历史和传说,作为比较研究结果提出沃摩隆仁是藏... 本文用详实的考证说明了祆教作为近邻大食的一个强势文化对古象雄苯教形成的影响,论证了象雄的地理位置及其著名的象雄十八王国,用珍贵的手抄本资料阐释了作为古象雄穹部落后裔东迁的曲折历史和传说,作为比较研究结果提出沃摩隆仁是藏族先民对中亚历史地理的整体记忆,是象雄中部的地理地貌和佛家西方极乐世界的启示相结合的产物,是古代中亚各民族文化交流的结果在藏族苯教文化中的深层积淀的崭新的学术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食 象雄 苯教 穹部落 沃摩隆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贤者喜宴》明永乐时尚师哈立麻晋京纪事笺证 被引量:24
15
作者 邓锐龄 《中国藏学》 CSSCI 1992年第3期84-96,共13页
对于现存的历史文献资料进行去伪存真的考核,是科学研究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步骤。郭沫若同志说:“无论作任何研究,材料的鉴别是最必要基础阶段。”本期发表的这篇《笺证》正是在一个历史事件上就藏汉两种文字记载对比考核、审订,从藏... 对于现存的历史文献资料进行去伪存真的考核,是科学研究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步骤。郭沫若同志说:“无论作任何研究,材料的鉴别是最必要基础阶段。”本期发表的这篇《笺证》正是在一个历史事件上就藏汉两种文字记载对比考核、审订,从藏文汉译的严谨和征引汉文史料所作笺证的缜密来看,在完成这一工作步骤上作者确实下过不小的功夫,而其目的显然是对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活佛得银协巴晋谒明永乐帝并接受“大宝法王”封号的经过这段史实力求作一个客观的重构。通读本文,可以清楚地看出藏汉两种文献在叙事方法、观点和风格上的明显不同,从而可以证明在科学研究中多种文字史料的互补、互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至于《笺证》还使用了国外学者的成果,也说明在科学研究中,应尽可能采取积极的开放态度,博采众长,以为已用。本文的刊出也许会引起读者对这段史实作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乐帝 明实录 皇帝 科学研究 汉文史料 时尚 噶玛噶举派 喜宴 国师 西藏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西天佛子大国师智光事迹考 被引量:22
16
作者 邓锐龄 《中国藏学》 CSSCI 1994年第3期34-43,共10页
公元1435年(明宣德十年)初夏的一天清晨,北京阜成门外三里许一所俗名三塔寺的古刹附近.一时车马辐辏,人声喧阗,王公、内侍、官员、僧尼、士庶人等,争先恐后地赶到这里,为的是瞻仰名僧大国师智光的蔡毗盛典。
关键词 明朝 佛教 智光 传记材料 考证 生平事迹 原始材料 师承关系 文化素养 作风建设
全文增补中
滇西北吐蕃铁索桥遗址及古藏文石碑考略 被引量:14
17
作者 冯智 《中国藏学》 CSSCI 1994年第4期136-145,共10页
滇西北在历史上是滇文化和藏文化接触和交流的主要通衢,也是藏族古代文化的直接辐射区。在那里的吐蕃时期的文物古迹尤为珍贵、十分重要。本文就此作一些粗略讨论,不妥之处,请方家惠正。
关键词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吐蕃 铁索桥 遗址 古藏文 石碑 考证 金沙江 大理市 丽江市
全文增补中
西藏首次遣使清朝史实探讨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陈庆英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1-63,共13页
还在清朝入关之前,在蒙古和硬特部首领固始汗和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首领四世班禅、五世达赖喇嘛等人组织下,西藏地方的各个政教首领就派出了一个使团到盛京也即是今天的辽宁省沈阳市与清朝建立联系,成为西藏地方与清朝发生政治和宗教关... 还在清朝入关之前,在蒙古和硬特部首领固始汗和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首领四世班禅、五世达赖喇嘛等人组织下,西藏地方的各个政教首领就派出了一个使团到盛京也即是今天的辽宁省沈阳市与清朝建立联系,成为西藏地方与清朝发生政治和宗教关系的开端,对两百多年中西藏历史的发展以及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政治、宗教管理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首领 遣使 西藏历史 固始汗 盛京 五世达赖喇嘛 入关 中央政府 地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教在吐蕃的初传及其与佛教的关系 被引量:17
19
作者 才让太 《中国藏学》 CSSCI 2006年第2期237-244,共8页
本文充分利用苯教文献阐述了苯教传入吐蕃及其与佛教的关系,提出了印度佛教试图传入吐蕃的时间并非像佛教文献所说的那样是拉脱脱日时期,而是桑赤赞普时间,将佛教始传吐蕃的时间向前推进了几百年。提出了佛教的传入并非仅仅因为是统治... 本文充分利用苯教文献阐述了苯教传入吐蕃及其与佛教的关系,提出了印度佛教试图传入吐蕃的时间并非像佛教文献所说的那样是拉脱脱日时期,而是桑赤赞普时间,将佛教始传吐蕃的时间向前推进了几百年。提出了佛教的传入并非仅仅因为是统治阶级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当时吐蕃王朝走出雅隆河谷,统一青藏高原的社会发展决定了需要一个视野更开阔的意识形态的学术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雄 吐蕃 苯教 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教的现状及其与社会的文化融合 被引量:11
20
作者 才让太 《西藏研究》 CSSCI 2006年第3期25-32,共8页
作者在多年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叙述了苯教的现状、苯教寺院的分布及其历史和文化原因。重点阐释了佛苯两教在显宗方面的融合,尤其是在内道关键教义上的融合完成了这两个宗教在教义上的最终合流,提出了苯教这种与传统藏族社会的主要意识形... 作者在多年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叙述了苯教的现状、苯教寺院的分布及其历史和文化原因。重点阐释了佛苯两教在显宗方面的融合,尤其是在内道关键教义上的融合完成了这两个宗教在教义上的最终合流,提出了苯教这种与传统藏族社会的主要意识形态的融合和顺应实际上减少了不同文化传统和思想流派之间的摩擦,起到了积极的社会效应的学术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教 佛教 社会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