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行政诉讼法》的修改路向、修改要点和修改方案——关于修改《行政诉讼法》的中国人民大学专家建议稿 被引量:27
1
作者 莫于川 雷振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52,共36页
我国《行政诉讼法》日渐显露出诸多结构性缺陷和深层次矛盾,这些缺陷仅靠司法解释已经无法彻底解决,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已成为紧迫课题。已正式提交我国权威法制机关的中国人民大学版专家建议稿认为,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精神和... 我国《行政诉讼法》日渐显露出诸多结构性缺陷和深层次矛盾,这些缺陷仅靠司法解释已经无法彻底解决,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已成为紧迫课题。已正式提交我国权威法制机关的中国人民大学版专家建议稿认为,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精神和基本框架仍然可行,但部分内容已不适应行政法治发展的要求,亟须加以修改补充。为此,中国人民大学版专家建议稿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修改建议,其主要创新亮点是:(1)调整重述了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2)增加了司法最终裁决原则;(3)用"行政争议"替代"具体行政行为"作为界定受案范围和起诉权的基本标准以扩大保护范围;(4)提出了改革现有行政审判体制的改革方案;(5)系统构建了指定异地管辖制度;(6)将电子数据证据作为新的证据类型;(7)确立了诉讼停止执行被诉行政行为的原则;(8)增设调解制度和简易程序;(9)系统构建了公益行政诉讼制度;(10)将司法建议制度正式化并强化其功用;(11)建立赔偿(补偿)专项准备金制度和法院支付令制度;(12)增加执行措施,加大执行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法 修改 专家建议稿 受案范围 公益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体制改革和行政法治发展的中国实践——工商行政指导千份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被引量:8
2
作者 莫于川 《法治研究》 2014年第4期21-43,共23页
十八大政治报告提出的"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是当代中国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必然选择,也是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改革发展问题的客观要求。本问卷调查旨在针对行政指导在全国工商... 十八大政治报告提出的"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是当代中国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必然选择,也是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改革发展问题的客观要求。本问卷调查旨在针对行政指导在全国工商系统实践现状作定量分析,通过对有效答卷的定量分析,力求系统深入地分析行政指导在工商机关的开展状况、主要方式、内在动因、外部条件、面临的困难和矛盾及对策、行政相对人接受行政指导的情况、对行政指导的评价及建议等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为工商行政机关以及其他行政机关在转型发展新时期有效推进行政指导、建设法治工商和服务性工商提供实证性的参考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管理改革 管理方式创新 行政指导 工商干部 相对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法实施行政强制 努力建设法治政府——《行政强制法》的立法背景、创新亮点和后续课题 被引量:6
3
作者 莫于川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11年第9期9-12,共4页
行政强制权力的行使具有特殊性和现实性,《行政强制法》的制定具有特殊的社会背景,在深入转型发展的新时期颁行《行政强制法》具有法治发展意义。制约行政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是行政法治的永恒话题,《行政强制法》围绕这一核心价值力图... 行政强制权力的行使具有特殊性和现实性,《行政强制法》的制定具有特殊的社会背景,在深入转型发展的新时期颁行《行政强制法》具有法治发展意义。制约行政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是行政法治的永恒话题,《行政强制法》围绕这一核心价值力图建立完整的原则体系和规范体系,形成有效约束行政强制权力的制度体系,由此形成了该法的一些创新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强制 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强制执行 设定制度 实施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教制度改革和新制度安排的行政法社会学思考
4
作者 莫于川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7,共7页
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和劳动教养法律规范的决定,是积极回应社会呼声的正确决策,但后续工作仍有很多问题、很大难度、很高成本,深化认识、形成共识、汇聚合力并非易事,须要更深入地剖析这个复杂事物。沿用了半个多世纪的劳动教养制度的产生... 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和劳动教养法律规范的决定,是积极回应社会呼声的正确决策,但后续工作仍有很多问题、很大难度、很高成本,深化认识、形成共识、汇聚合力并非易事,须要更深入地剖析这个复杂事物。沿用了半个多世纪的劳动教养制度的产生背景、异化过程具有特殊国情,因其缺乏正当性、有效性且严重违背人权原则,在当代行政法制史上处于尴尬地位、扮演恶人角色,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背景下必须令其寿终正寝;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需要和当今世界法治发展潮流出发,应当运用法治思维建立新型的违法行为、犯罪行为矫正法制,运用法治方式抓好废止劳教制度和法规后的制度衔接,这是非常复杂、极为艰巨的法治建设工程,从许多迹象看,能否推动其往正确方向前进还有颇多变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养 制度改革 工作衔接 矫正法制 行政法社会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行政监督制度的路径分析
5
作者 莫于川 《团结》 2010年第5期31-33,共3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许多进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载人宪法,依法行政取得明显进展。但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推进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相比.依法行政还存在不少差距.主要是:行政管...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许多进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载人宪法,依法行政取得明显进展。但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推进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相比.依法行政还存在不少差距.主要是:行政管理体制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还不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监督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路径分析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民主法制建设 行政管理体制 依法治国 依法行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制度实证研究——以质监、工商、城管为重点 被引量:1
6
作者 莫于川 雷振 《朝阳法律评论》 2011年第2期190-206,共17页
中国的行政执法信息公开正努力前行,具有代表性的质监领域、工商领域、城管领域的行政执法信息公开的正反经验表明,行政执法信息公开方式的多样化、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功能的复效化、行政执法信息的整合、共享趋势、行政执法信息从单向公... 中国的行政执法信息公开正努力前行,具有代表性的质监领域、工商领域、城管领域的行政执法信息公开的正反经验表明,行政执法信息公开方式的多样化、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功能的复效化、行政执法信息的整合、共享趋势、行政执法信息从单向公开走向双向交流等特点值得关注。专题的公众认知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行政执法信息应当公开已成为多数人的共识,公众认为主动公开意义更为重大,公众认为政府网站是信息公开的主渠道,公众基本认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豁免公开的范围,多数公民对行政执法信息公开缺乏准确认知,公众对相关法律法规缺乏认知,公众对行政执法机关拒不公开信息的行为性质缺乏准确认知,公众对行政执法机关在信息公开中的法律责任缺乏准确认知,公众对行政机关的行为态度印象不佳,行政执法信息公开的渠道不畅、获取不便,行政执法信息公开的社会满意度很低。当下中国的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制度的突出问题是:制度参与者的认识水平制约了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制度的有效运行,有关法律规范的模糊和空白给行政执法实务造成困扰,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制度的类型化、针对性不足,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制度设计简单粗糙,缺乏刚性,难以实现制度目标,行政执法信息公开的监督制度软弱无力。我们应当针对这些突出问题并顺应阳光政府建设的世界潮流,确立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路向,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举措,发挥出信息公开法治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执法 信息公开 制度分析 问卷调查 完善路向
原文传递
中国行政规制改革的若干地方经验及其背景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莫于川 《人大法律评论》 2011年第1期3-26,共24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大陆的行政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起着特殊的推动和保障作用,诸多地方行政规制改革创新经验值得关注和研究。在行政改革深化和行政法制转型的进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充...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大陆的行政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起着特殊的推动和保障作用,诸多地方行政规制改革创新经验值得关注和研究。在行政改革深化和行政法制转型的进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出地方政府机关推动行政规制改革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行政审批(许可)制度改革的地方经验就是一个缩影。必须正确认识我国行政规制改革创新的社会背景、基本趋势和法治化路向,在行政民主观和现代依法行政理念的指引下,由过去的集权行政、粗放行政、人治行政、管理行政,逐步转向民主行政、科学行政、法治行政、服务行政,稳健推进行政法制建设,才能最终实现建立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远大目标。首届中国法治政府奖获奖项目为此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法制 规制改革 地方经验 民主行政 法治行政
原文传递
净化公务员职务晋升腐败因素的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井凯笛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Z期61-62,共2页
职务晋升是公务员激励机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对公务员进行激励的有效方式,科学完备的职务晋升机制能够充分释放用人机制的活力,反之,激励机制则会陷入"贪腐怪圈"的沼泽。党的十八大以来,"拍苍蝇""打老虎&q... 职务晋升是公务员激励机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对公务员进行激励的有效方式,科学完备的职务晋升机制能够充分释放用人机制的活力,反之,激励机制则会陷入"贪腐怪圈"的沼泽。党的十八大以来,"拍苍蝇""打老虎"等一系列反腐举措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仍易发多发,"衡阳贿选案""塌方式腐败"等贪腐案例背后都隐藏着"带病提拔"的问题,"边腐边升""边升边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务员职务晋升 公务员激励机制 消极腐败现象 公务员管理 领导干部 公务员晋升 公务人员 公务员绩效 科学完备 斗争形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加坡行政法制述略 被引量:1
9
作者 莫于川 刘玉新 《公法研究》 2008年第1期377-404,共28页
一、新加坡行政法的社会背景(一)新加坡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概况新加坡位于南中国海之南,其北边为柔佛海峡(Strait Johore),海峡对岸为马来西亚半岛南端,南与印尼的苏门答腊隔马六甲海峡(Strait Malac- ca)相对,近赤道。
关键词 新加坡共和国 行政法制 服务委员会 英国法律 公务员制度 苏门答腊 南中国海 初级法院 法定机构
原文传递
行政权行使的条理法规制 被引量:5
10
作者 莫于川 《现代法治研究》 2017年第4期45-56,共12页
行政权力行使具有许多特点,既有正面功用,也有负面效应,需要予以法律规制特别是公法规制,才能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和懈怠。在公法规制体系中,一般的实体和程序法律规范及其监督机制发挥着基本作用,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而条理法概念... 行政权力行使具有许多特点,既有正面功用,也有负面效应,需要予以法律规制特别是公法规制,才能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和懈怠。在公法规制体系中,一般的实体和程序法律规范及其监督机制发挥着基本作用,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而条理法概念的引入和条理法理论与机制的运用,能够增强对于行政权力行使的规制作用。条理法是指立法目的、立法精神、法律价值、法律原则、法治观念以及特殊条件下的社会公德、当地习惯等成文或不成文的广义法规范,它以立法目的、立法精神、法律价值、法律原则为基本内核,是与实体法和程序法相呼应的法概念,它以法治观念为认知和运用基础,深化依法行政须要更新法治观念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权 行使 监督 规制 条理法
原文传递
民间反腐的尴尬与选择
11
作者 莫于川 王宇飞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56-57,共2页
从现实状况看,民间反腐力量目前的尴尬境地,是由于立法建制和政策调整工作滞后所致,故需各方共同努力。
关键词 尴尬 反腐 民间 立法建制 治理观 管理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的行政组织行为也应纳入法治轨道发挥积极功用——《行政联席会议法治论》的理论实践价值和法治发展意义评介 被引量:1
12
作者 莫于川 《天津滨海法学》 2021年第1期266-271,共6页
一、专著出版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一样,我国行政法制建设也走过了艰难曲折和成绩斐然的跨越发展历程。注重学习借鉴别国经验,使得我国的行政法制建设获得巨大进步,同时在结合中国国情推动创... 一、专著出版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一样,我国行政法制建设也走过了艰难曲折和成绩斐然的跨越发展历程。注重学习借鉴别国经验,使得我国的行政法制建设获得巨大进步,同时在结合中国国情推动创新发展方面也具有诸多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法制建设 法治轨道 法治论 法治发展 专著出版 联席会议 理论实践价值 跨越发展
原文传递
坚持依宪治国与推进法治一体建设 被引量:2
13
作者 莫于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3,2,共10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形成了姊妹篇,提供全面、明确、细致的改革指导方针和发展战略安排。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除了一般的立宪...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形成了姊妹篇,提供全面、明确、细致的改革指导方针和发展战略安排。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除了一般的立宪主义考量也即强调立宪、崇宪、施宪、维宪的法治价值追求之外,还有宣示并强调必须坚持我国既往数十年改革探索成果和路向的考量。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坚持法制建设的新十六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是法治中国建设战略目标的新内涵,也是我国法制建设进入精细化、科学化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当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法治一体建设,要重点抓住地方依法治理、法治政府建设、法治社会建设等基础环节,通过观念更新、制度创新、政民协力、共同推进、一体建设,逐步实现良法善治、法治中国的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中全会 依法治国 依宪治国 法治中国 一体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应急法制的七个特点 被引量:10
14
作者 莫于川 《中国应急管理》 2007年第3期56-60,共5页
应急法制具有调整对象的广泛性、调整方法的系统性、调整内容的平衡性等特征;许多国家都在加强应急法制建设并提供了许多富有教益的经验教训;国外应急法制建设呈现出七大特点和新的发展趋势,值得研究和参考。
关键词 突发事件 应急法制 应急法制的基本特征 国外应急法制的特点
原文传递
从抗震救灾实践看我国公共应急法制的保障作用和完善路径 被引量:2
15
作者 莫于川 《中国应急管理》 2008年第6期14-17,共4页
前一阶段的抗震救灾工作中,各级政府和有关机构依法开展危机应对工作取得突出成效,有效地发挥出公共应急法制的保障作用,其经验值得认真总结。本文就如何认识和完善我国公共应急法制的若干问题略陈管见,供大家参考。一。
关键词 公共应急 志愿服务活动 中国行政法 重建阶段 行政法治 捐助人 受灾群众 法制轨道 救灾物资 防灾日
原文传递
学会刚柔相济应对突发事件——谈谈应急管理工作中的行政指导措施 被引量:3
16
作者 莫于川 《中国应急管理》 2007年第10期26-29,共4页
本文分析了现代行政法治理念中的行政指导范畴,梳理了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的行政指导措施,检讨了应急管理实践中运用行政指导的历史经验,讨论了应急管理中如何正确运用行政指导措施。应急管理中采用行政指导措施是符合行政理性的选择,其... 本文分析了现代行政法治理念中的行政指导范畴,梳理了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的行政指导措施,检讨了应急管理实践中运用行政指导的历史经验,讨论了应急管理中如何正确运用行政指导措施。应急管理中采用行政指导措施是符合行政理性的选择,其法理基础是行政应急性原则,应注重通过完善立法来规范行政指导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 应急管理 行政指导 刚柔相济 应急法治
原文传递
论新监察体系中的法律责任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莫于川 《现代法治研究》 2019年第1期22-35,共14页
科学建立并有效运行的责任机制是《监察法》的重要内容。《监察法》出台后,传统行政责任中分解出独立的监察法律责任,成为国家责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监察法律责任的法律机制包括三种:一是"依法给予处理";二是"依法追... 科学建立并有效运行的责任机制是《监察法》的重要内容。《监察法》出台后,传统行政责任中分解出独立的监察法律责任,成为国家责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监察法律责任的法律机制包括三种:一是"依法给予处理";二是"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三是"依法给予国家赔偿"。为将《监察法》确立的法律责任落到实处,广大公务人员需要注重树立宪法至上、尊重人权、权力界限、管理民主、权利救济等一系列现代法治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宪制 新监察体系 监察法 法律责任机制 法治观念
原文传递
社会应急能力建设与志愿服务法制发展——应急志愿服务是社会力量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重大课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莫于川 《中国应急管理》 2010年第6期16-23,共8页
透过巨灾应对工作经验可以看出政府应急与社会应急的不同角色和分工;志愿者在"5·12"地震救援和灾后重建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我国的社会应急能力建设与志愿服务法制发展面临着一系列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专题调... 透过巨灾应对工作经验可以看出政府应急与社会应急的不同角色和分工;志愿者在"5·12"地震救援和灾后重建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我国的社会应急能力建设与志愿服务法制发展面临着一系列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专题调查获得的研究结论证明了相关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鉴于此,笔者从志愿服务法制、社会动员法制和公共应急法制的发展方向以及我国实际出发,提出加强社会应急能力建设和完善应急志愿服务立法的若干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抗震救灾 社会应急能力 应急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法制 公共应急法制
原文传递
以人民为中心为提高基层治理效率提供法律保障--《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草案)》的法治革新亮点
19
作者 莫于川 《北京人大》 2021年第8期55-57,共3页
《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由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进行了审议,目前正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抓紧推促立法进程。据了解,为提高二审稿质量,市人大常委会已通过全市人大代表之家和人大代表联络站平台,就条... 《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由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进行了审议,目前正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抓紧推促立法进程。据了解,为提高二审稿质量,市人大常委会已通过全市人大代表之家和人大代表联络站平台,就条例草案广泛征求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并请代表宣讲改革思路和立法主要制度设计、凝聚共识,共汇集了11377位四级人大代表、66915名群众的意见建议7500余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例草案 法定职权 基层治理 人大常委会 意见建议 立法进程 以人民为中心 审议稿
原文传递
政府机关:执法方式须以民为本刚柔并济 被引量:1
20
作者 莫于川 《紫光阁》 2015年第1期20-21,共2页
对于政府机关来说,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和新进程,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必须注重更新法制观念,创新执法方式,树立以民为本、服务为先、刚柔并... 对于政府机关来说,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和新进程,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必须注重更新法制观念,创新执法方式,树立以民为本、服务为先、刚柔并济、政民和谐的行政执法理念,形成多主体、多机制、多方式、多依据的行政执法模式,更有效地约束行政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实现行政目标,完成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重大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柔并济 以民为本 执法方式 政府机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行政权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