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ZigBee技术的桑园环境监控系统 被引量:11
1
作者 翁连娟 蔡冲 +1 位作者 陈锡爱 姜建中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3期198-202,共5页
桑树在食用、生态、药用等方面都有很高的价值,为能使桑树达到高产高质,必须要精确地检测和综合地调控桑树生长环境。设计一套基于ZigBee技术的环境监控系统,以CC2530作为主控制芯片完成桑园环境信息的采集、处理和无线传输,传输到PC机... 桑树在食用、生态、药用等方面都有很高的价值,为能使桑树达到高产高质,必须要精确地检测和综合地调控桑树生长环境。设计一套基于ZigBee技术的环境监控系统,以CC2530作为主控制芯片完成桑园环境信息的采集、处理和无线传输,传输到PC机上后通过上位机来显示实时信息并完成数据的存储。该系统以IAR Embedded Workbench作为开发平台编写ZigBee无线自组网、信息收集、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的C程序,并且通过模糊控制策略,自行开启或关闭灌溉系统和光补偿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功能完善、功耗低、性能稳定,可以较好地改善桑园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GBEE 桑园环境 CC2530 监控系统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麦冬黑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淀粉酶产色链霉菌对其生物防治效果 被引量:5
2
作者 徐亦雯 张诺 +2 位作者 曹瑱艳 申屠旭萍 俞晓平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80-1287,共8页
黑斑病是浙江省慈溪市浙麦冬种植基地常发病害,传染速度快且严重影响麦冬的产量与品质。为了明确引起黑斑病的病原菌以便后续有效防治该病害,本文通过对染病组织培养、病原菌分离纯化和柯赫法则验证、形态学观察与基因序列分析比对(ITS... 黑斑病是浙江省慈溪市浙麦冬种植基地常发病害,传染速度快且严重影响麦冬的产量与品质。为了明确引起黑斑病的病原菌以便后续有效防治该病害,本文通过对染病组织培养、病原菌分离纯化和柯赫法则验证、形态学观察与基因序列分析比对(ITS、EF-1α、RPB2、Alt a 1、His 3、ATP),最终鉴定出引起浙麦冬黑斑病的病原菌是链格孢菌Alternariaalternata。研究淀粉酶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diastatochromogenes 1628代谢产物对黑斑病的防效结果表明,1628代谢产物对链格孢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EC50=0.764%(体积浓度)。田间防效结果表明7和14 d校正防效分别可达74.08%和65.28%,均高于阳性对照多菌灵。本研究明确了浙麦冬黑斑病病原菌的分类地位,并筛选到能有效抑制该病原菌的生防菌株淀粉酶产色链霉菌,为后续浙麦冬黑斑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麦冬 黑斑病 链格孢菌 病原菌鉴定 淀粉酶产色链霉菌16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当前气候数据预测红火蚁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 被引量:3
3
作者 尹传林 高煌杰 +1 位作者 赵雪晴 刘莹 《植物检疫》 2024年第1期72-78,共7页
红火蚁是世界范围内重要入侵有害生物,预测和研究红火蚁在我国的适生区,可为红火蚁的监测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搜集并整理红火蚁在我国区县级的发生点数据,通过计算2000-2022年间月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和月降水量等19个生物气候... 红火蚁是世界范围内重要入侵有害生物,预测和研究红火蚁在我国的适生区,可为红火蚁的监测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搜集并整理红火蚁在我国区县级的发生点数据,通过计算2000-2022年间月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和月降水量等19个生物气候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使用VIF和Pearson检验筛选获得6个最主要的气候变量,基于Biomod2的组合模型对当前红火蚁适生区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影响红火蚁适生区分布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为气温季节性变动系数与平均气温日较差,当前时期的红火蚁高度适生区集中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贵州、云南、江西和重庆等省市,研究结果为红火蚁的监测预警和科学防控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适生区预测 生态位模型
原文传递
褐飞虱凝集素基因NlCTL4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4
作者 王彦丹 邵珠龙 +1 位作者 王正亮 俞晓平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7-346,共10页
C型凝集素(C-type lectins,CTLs)是广泛存在于昆虫体内一类含糖识别结构域的蛋白超家族,通常作为模式识别受体,在识别外来病原微生物并启动昆虫先天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本研究克隆并鉴定了一条褐飞虱CTL编码基因NlCTL4(GenBank登录... C型凝集素(C-type lectins,CTLs)是广泛存在于昆虫体内一类含糖识别结构域的蛋白超家族,通常作为模式识别受体,在识别外来病原微生物并启动昆虫先天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本研究克隆并鉴定了一条褐飞虱CTL编码基因NlCTL4(GenBank登录号:OQ032531),其c DNA序列全长936 bp,编码311个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Nl CTL4蛋白N端存在一段由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C端仅具有一个典型的糖识别结构域,属于S型CTLs。系统发育分析表明,Nl CTL4与半翅目其他昆虫的CTLs聚为一支,其中与玻璃翅叶蝉CTL亲缘关系最近。q RT-PCR分析显示,Nl CTL4基因在褐飞虱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Nl CTL4在5龄若虫期的表达量最高,且在高龄若虫期(4~5龄)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低龄若虫(1~3龄),但在雌、雄成虫中其表达量无显著差异。Nl CTL4在褐飞虱雌成虫肠道中表达量最高,脂肪体次之,在血淋巴中表达量最低。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金龟子绿僵菌(丝状病原真菌)均能显著诱导Nl CTL4的表达水平,其中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诱导36 h时Nl CTL4的表达量达到顶峰,金龟子绿僵菌接种24 h时的诱导水平最高。RNAi分析结果显示,抑制Nl CTL4表达后褐飞虱5龄若虫存活率及对金龟子绿僵菌侵染的抵御能力显著降低。本研究结果初步证实了褐飞虱Nl CTL4在宿主生长发育和免疫防御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且在开发褐飞虱RNAi抗虫和病原真菌防虫技术中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C型凝集素 基因克隆 表达模式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不同抗性品种响应B型烟粉虱胁迫的生理特性 被引量:12
5
作者 蔡冲 徐盈盈 崔旭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2524-2533,共10页
【目的】明确在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胁迫下,番茄抗虫品种和感虫品种叶片的生理特性变化,为生产上选育和推广番茄抗烟粉虱品种提供参考。【方法】在人工气候室内,以番茄抗虫品种红圣女(Hongshengnv,HSN)和感虫品种黄圣果(Huangshen... 【目的】明确在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胁迫下,番茄抗虫品种和感虫品种叶片的生理特性变化,为生产上选育和推广番茄抗烟粉虱品种提供参考。【方法】在人工气候室内,以番茄抗虫品种红圣女(Hongshengnv,HSN)和感虫品种黄圣果(Huangshengguo,HSG)为研究材料,通过非选择性试验,比较研究在B型烟粉虱胁迫下,叶片的次生代谢物质(蔗糖酯、没食子酸、咖啡酸、阿魏酸、苯甲酸、水杨酸、木质素)含量、防御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脂氧合酶(LOX))活性、胰蛋白酶抑制剂(TI)活性、光合参数值(Fv/Fm、Fv/Fo)、活性氧(H_2O_2含量、O_2产生速率)、丙二醛(MDA)含量、细胞膜电解质渗出率(EC)的变化。【结果】红圣女与黄圣果的蔗糖酯、酚酸、木质素、H_2O_2和丙二醛含量以及Fv/Fo值、防御酶和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两个品种的Fv/Fm、O_2产生速率、细胞膜电解质渗出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两个品种对B型烟粉虱胁迫的响应差异明显,胁迫9 h后,叶片的蔗糖酯、酚酸、木质素含量和防御酶活性均升高,且红圣女的升高程度强于黄圣果;叶片发生光抑制现象,光合参数值和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均下降,红圣女的下降程度小于黄圣果;同时叶片产生大量活性氧,丙二醛积累、细胞膜电解质渗出率上升,黄圣果的细胞受损伤程度高于红圣女。【结论】番茄不同抗性品种对B型烟粉虱胁迫的响应存在差异性,抗虫品种响应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和防御酶活性的变化更强烈;感虫品种响应光合参数、活性氧、细胞膜脂过氧化和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的变化更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抗性品种 B型烟粉虱 胁迫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酶产色链霉菌1628中toyF基因的克隆与丰加霉素合成相关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显皓 陶立彬 +1 位作者 马正 俞晓平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1-517,共7页
为考察编码腺苷琥珀酸裂解酶toyF基因对淀粉酶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diastatochromogenes 1628合成丰加霉素的影响,本研究设计简并引物,首次克隆获得了菌株1628的toyF基因,并构建了敲除质粒p KC1132-toyF’,通过接合转移转入菌株1628... 为考察编码腺苷琥珀酸裂解酶toyF基因对淀粉酶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diastatochromogenes 1628合成丰加霉素的影响,本研究设计简并引物,首次克隆获得了菌株1628的toyF基因,并构建了敲除质粒p KC1132-toyF’,通过接合转移转入菌株1628,获得toyF基因缺失株1628-ΔTOYF。结果表明,与原始菌株1628相比,缺失株1628-ΔTOYF中TOYF的酶活和丰加霉素产量分别降低66.7%、87.5%。在缺失株1628-ΔTOYF中回补表达toyF基因构建了重组菌1628-ΔTOYF/toyF。重组菌1628-ΔTOYF/toyF中的TOYF酶活和丰加霉素产量,较缺失株1628-ΔTOYF分别提高了2.7和8.3倍。由此可见,toyF基因是参与菌株1628生物合成丰加霉素的关键酶基因。本文toyF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为克隆完整的丰加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及其丰加霉素生物合成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酶产色链霉菌1628 toyF基因 基因敲除 丰加霉素 基因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尺蠖信息素结合蛋白PBP2的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及其结合功能 被引量:9
7
作者 冯一璐 傅晓斌 +2 位作者 吴帆 崔宏春 李红亮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4-512,共9页
【目的】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是中国茶区主要的鳞翅目害虫,其幼虫暴食性常给茶园带来巨大损失。鳞翅目昆虫雌雄个体间普遍存在着性信息素通讯环节,而茶尺蠖性信息素识别途径一直鲜有报道。论文旨在通过对茶尺蠖性信息素识别过程中... 【目的】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是中国茶区主要的鳞翅目害虫,其幼虫暴食性常给茶园带来巨大损失。鳞翅目昆虫雌雄个体间普遍存在着性信息素通讯环节,而茶尺蠖性信息素识别途径一直鲜有报道。论文旨在通过对茶尺蠖性信息素识别过程中的结合蛋白基因进行鉴定和功能研究,为茶尺蠖性信息素化学通讯和嗅觉信息识别传递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RT-PCR技术对从雄虫触角转录组数据中首次鉴定和发现的一个茶尺蠖信息素结合蛋白基因(pheromone-binding protein,PBP)2(EoblPBP2)进行全长cDNA序列克隆(Gen Bank登录号为KX421383)后,将该基因与pET32a载体连接构建表达载体。随后向导入pET32a/EoblPBP2表达质粒的大肠杆菌BL21(DE3)中对其表达载体加入终浓度1 mmol·L^(-1)的IPTG进行蛋白的诱导表达,进一步利用镍NTA琼脂糖凝胶柱和含有咪唑的上清缓冲液分离目的蛋白,以PBS缓冲液作为透析液纯化得到高浓度重组蛋白。最后通过荧光竞争法,利用N-苯基-1-萘胺(N-phenyl-1-naphthylamine,1-NPN)作为荧光报告子以放大荧光信号,随后向重组蛋白与1-NPN混合体系中分别加入(Z,Z,Z)-3,6,9-十八碳三烯以及10种测试气味后经过分子荧光光度计扫描得到相对荧光值,计算各配基的解离常数KD,研究重组蛋白与茶尺蠖性信息素和茶树挥发物的生理功能。【结果】EoblPBP2全长为492 bp,编码了163个氨基酸,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5.9kD,等电点为4.983,具有保守的6个半胱氨酸,根据分子进化树分析其应归属于昆虫PBPs家族。结合功能结果显示,10种测试气味均能将1-NPN与茶尺蠖EoblPBP2重组蛋白的混合体系于420 nm处的相对荧光值降至50%以下。其中β-紫罗兰酮、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苯乙醛、癸醛和反-2-癸烯醛等5种茶树挥发物质与EoblPBP2重组蛋白的结合能力较强,解离常数KD分别为7.923、14.830、30.368、28.068和27.597μmol·L^(-1)。而性信息素成分之一的(Z,Z,Z)-3,6,9-十八碳三烯与EoblPBP2的解离常数KD仅为172.591μmol·L^(-1),仅小于苯甲醇的解离常数KD 230.880μmol·L^(-1),而远远大于上述5种气味物质。表明EoblPBP2重组蛋白具有茶尺蠖性信息素成分((Z,Z,Z)-3,6,9-十八碳三烯)和植物挥发物质广谱结合能力,而其与性信息素的亲和力弱于大部分测试植物挥发物。【结论】EoblPBP2能与包括性信息素成分在内的多种植物挥发物结合,可能是一种具备特殊复合功能的信息素结合蛋白,可用之进一步研究茶尺蠖的性信息素识别和传递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 信息素结合蛋白 原核表达 性信息素与茶树挥发物质 结合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龟裂链霉菌M527抗真菌物质的分离鉴定及其在黄瓜枯萎病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路丹丹 赵艳芳 +3 位作者 马正 张永勇 王继栋 俞晓平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83-787,共5页
为探明龟裂链霉菌Streptomyces rimosus M527发酵液中抗真菌成分及其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拮抗作用,本试验以黄瓜枯萎病菌F.oxysporum f.sp.cucumerinum为活性跟踪指示菌。首先,通过有机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Diaion HP-20凝胶柱层析、制备... 为探明龟裂链霉菌Streptomyces rimosus M527发酵液中抗真菌成分及其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拮抗作用,本试验以黄瓜枯萎病菌F.oxysporum f.sp.cucumerinum为活性跟踪指示菌。首先,通过有机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Diaion HP-20凝胶柱层析、制备型HPLC对活性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MS、1H-NMR和13C-NMR波谱数据对活性化合物结构进行解析,从菌株M527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活性化合物与龟裂杀菌素一致。结果表明,当龟裂杀菌素浓度为2.20 mg/L时,能够完全抑制黄瓜枯萎病菌的孢子萌发;当龟裂杀菌素浓度为8.78 mg/L时,黄瓜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受到明显抑制。17.56 mg/L的龟裂杀菌素溶液与传统农药乙蒜素(80%)1000倍稀释液进行黄瓜盆栽试验,施药后14和21 d龟裂杀菌素的治疗效果分别为78.3%和70.6%,乙蒜素的治疗效果为66.7%和4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鉴定 龟裂杀菌素 黄瓜枯萎病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个常用内参基因在淀粉酶产色链霉菌1628抗药性突变株中稳定性的评估 被引量:2
9
作者 汤谷 姚佳忆 +1 位作者 申屠旭萍 俞晓平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8-523,共6页
淀粉酶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diastatochromogenes 1628是一株重要的生防菌株,其代谢产物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为了筛选在其不同抗药性高产突变株中均能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选择16S rRNA、sigB、hrdB、thyA、gyrB和... 淀粉酶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diastatochromogenes 1628是一株重要的生防菌株,其代谢产物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为了筛选在其不同抗药性高产突变株中均能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选择16S rRNA、sigB、hrdB、thyA、gyrB和rpoA共6个常见内参基因,分别探究它们在野生型菌株、链霉素抗性突变株、利福平抗性突变株和巴龙霉素抗性突变株中的表达情况,并用geNorm软件和NormFinder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使用不同软件分析得出的最佳内参基因略有差异。geNorm软件认为在上述4株菌株中,表达最稳定的内参基因分别是gyrB、gyrB、thyA、rpoA;而NormFinder软件认为rpoA基因在所有菌株的表达都是最稳定的。利用平均等级的算法平衡两个软件的分析差异,最终确定rpoA基因为表达最稳定的内参基因。通过检测toyG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现以rpoA作为内参基因能得到更合理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酶产色链霉菌 荧光定量PCR 内参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尺蠖触角高丰度气味结合蛋白EoblOBP9、EoblOBP11的配基结合功能和模式差异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严玉婷 吴帆 +4 位作者 张亚丽 傅晓斌 崔宏春 韩宝瑜 李红亮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3-653,共11页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是茶园重要的鳞翅目害虫,雄雌成虫能通过嗅觉系统感受和分辨外界环境的化学信息以助于其交尾和产卵地选择等行为。在此过程中,成虫触角高丰度表达的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binding proteins,OBPs)可能发...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是茶园重要的鳞翅目害虫,雄雌成虫能通过嗅觉系统感受和分辨外界环境的化学信息以助于其交尾和产卵地选择等行为。在此过程中,成虫触角高丰度表达的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binding proteins,OBPs)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茶尺蠖成虫触角高丰度表达的两个OBPs即EoblOBP9和EoblOBP11为对象,首先发现二者cDNA编码蛋白均含有OBPs家族的典型特征,即含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等电点预测分别为酸性和碱性,表明二者在一级结构性质上存在差异;利用原核表达技术获得重组蛋白,并免疫小鼠制备相应的多克隆抗体,再利Western blot技术验证了二者在雄性成虫触角特异表达;通过荧光竞争结合实验分别测试二者与20种候选配基的结合力,结果表明二者均与两个性信息素成分(顺3,9-环氧-6,7-十八碳二烯与顺-3,6,9-十八碳三烯)及一种植物挥发物成分(反-2-己烯醛)呈现较强的亲和力。与此同时,二者也显示出不同的配基结合谱,如EoblOBP9与1-戊烯-3-醇、苯甲醇、苯乙酮和苯甲醛亲和力较强,结合谱较宽;而EoblOBP11与α-萜品醇亲和力较强,结合更显专一,分子对接结果也支持该结论。此外,预测二者的活性位点均位于C端,也显示出二者配基结合的共性。研究结果表明,尽管这两个茶尺蠖OBPs均在成虫触角高丰度特异表达,但无论从结构性质上还是生化结合谱上,既有保守性又存在差异性,显示出茶尺蠖触角高丰度表达OBPs功能模式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这为解释茶尺蠖嗅觉系统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的适应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 触角高丰度 气味结合蛋白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盛夏西湖龙井茶园色板诱杀的昆虫类群的组成及其趋色性差异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彦苏 韩善捷 韩宝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7093-7103,共11页
探讨减免施药,代之以诱虫板有效诱杀西湖龙井茶园重要害虫,并避免误伤天敌。遂选一大片西湖龙井茶园,于茶园昆虫类群繁盛的7月下旬,连续72 h用芽绿和素馨黄等12种诱虫板诱捕昆虫,解析被捕昆虫的类群组成及其趋色性差异。结果:(1)捕获253... 探讨减免施药,代之以诱虫板有效诱杀西湖龙井茶园重要害虫,并避免误伤天敌。遂选一大片西湖龙井茶园,于茶园昆虫类群繁盛的7月下旬,连续72 h用芽绿和素馨黄等12种诱虫板诱捕昆虫,解析被捕昆虫的类群组成及其趋色性差异。结果:(1)捕获253870头昆虫,隶属于147种57科8目,半翅目、膜翅目和双翅目是优势类群,依次占总个体数的98.8%、0.6%和0.5%;害虫、天敌和中性昆虫种数分别为61、54和32;(2)黑刺粉虱和茶小绿叶蝉占总个体数94.1%和2.0%;(3)平均每块芽绿、素馨黄色板诱捕茶小绿叶蝉和黑刺粉虱分别是86头和10410头;(4)平均每块墨绿、桃红、天蓝、湖蓝、紫色和纯白色板诱杀的个体数<400、诱杀的种数≤10、天敌/害虫个体数之比在1/10和1/40之间,被捕昆虫的群落多样性指数H′>1.0;平均每块大红、果绿色板诱杀的个体数>450且<800、诱杀的种数>9且<10,天敌/害虫个体数之比值介于1/85和1/45间,0.5<H′<0.7;平均每块桔黄、土黄、芽绿和素馨黄色板诱杀的个体数>3700头、诱捕的种数≥10、天敌/害虫个体数之比<1/100,多样性指数H′<0.5;(5)芽绿、素馨黄、土黄和桔黄诱杀害虫个体数极显著大于其它8种色板诱杀的害虫个体数。认为:在西湖龙井茶园盛夏3日就可诱杀极多昆虫,既说明茶园昆虫种类多且个体数大,又揭示茶园优势种害虫茶小绿叶蝉和黑刺粉虱具有显著趋黄绿色习性,可分别使用芽绿、素馨黄色板诱杀之,还能尽量减少天敌和中性昆虫被误杀,部分地替代化学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夏 西湖龙井茶园 优势种害虫 趋色性 诱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皮石斛镰刀菌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对链霉菌发酵液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祥丽 曹瑱艳 +3 位作者 杨怡华 宋阳 申屠旭萍 俞晓平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58-266,共9页
根腐病是危害浙江省铁皮石斛的重要病害之一,鉴定根腐病的病原菌是有效防治该病害的前提条件。为进一步明确前期经柯赫法则验证为病原菌的镰刀菌(编号为GF-14)分类地位,本研究通过形态学鉴定,并结合内源转录间隔区(rDNA-ITS)、翻译延伸... 根腐病是危害浙江省铁皮石斛的重要病害之一,鉴定根腐病的病原菌是有效防治该病害的前提条件。为进一步明确前期经柯赫法则验证为病原菌的镰刀菌(编号为GF-14)分类地位,本研究通过形态学鉴定,并结合内源转录间隔区(rDNA-ITS)、翻译延伸因子(TEF-1α)和RNA聚合酶基因(RPB1和RPB2)等序列的同源性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确认该致病菌属于变红-木贼镰刀菌复合种群Fusarium incarnatum-equiseti species complex。进一步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该病原菌对多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并选取对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佳的杀菌剂进行田间防效的测定。结果表明:本实验室分离获得的生防菌淀粉酶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diastatochramogenes 1628发酵液对该致病菌的抑制效果最佳,发酵液稀释10倍后抑制率高达98.22%;而宁南霉素、井冈霉素则对该致病菌无显著抑制作用。菌株对峙试验发现淀粉酶产色链霉菌1628对菌株GF-14的菌丝生长抑制率为32.65%。田间防效试验表明其发酵液对铁皮石斛根腐病病株具有防治效果,为34.90%。本研究明确了铁皮石斛镰刀菌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类地位,并筛选到能有效抑制该病原菌的微生物杀菌剂,为后续铁皮石斛根腐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根腐病 镰刀菌 病原菌鉴定 淀粉酶产色链霉菌发酵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白菊枯萎病的病原菌分离鉴定及淀粉酶产色链霉菌对其防治效果 被引量:11
13
作者 曹瑱艳 申屠旭萍 俞晓平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5-271,共7页
杭白菊枯萎病是杭白菊重要病害之一,枯萎病的爆发对杭白菊产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明确杭白菊枯萎病的病原菌及其生防菌的防治效果,本文通过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方法,初步鉴定杭白菊枯萎病病原菌为半裸镰刀菌Fusarium incarnatum。... 杭白菊枯萎病是杭白菊重要病害之一,枯萎病的爆发对杭白菊产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明确杭白菊枯萎病的病原菌及其生防菌的防治效果,本文通过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方法,初步鉴定杭白菊枯萎病病原菌为半裸镰刀菌Fusarium incarnatum。进一步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淀粉酶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diastatochramogenes 1628代谢产物对该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发现,链霉菌1628代谢产物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EC_(50)分别为2.22%和4.70%(体积浓度)。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淀粉酶产色链霉菌代谢产物原液14和28 d后,其对杭白菊枯萎病的保护效果、治疗效果分别为52.84%和42.85%、19.23%和30.16%。说明淀粉酶产色链霉菌1628的代谢产物对杭白菊枯萎病具有明显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白菊 枯萎病 半裸镰刀菌 淀粉酶产色链霉菌16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感受蛋白直系同源基因CSP8在茶尺蠖及近缘种灰茶尺蠖中的表达分析
14
作者 严玉婷 李玉杰 +4 位作者 王倩 唐美君 郭华伟 李红亮 孙亮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0-210,共11页
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s,CSPs)在昆虫化学通讯及其他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茶尺蠖与其近缘种灰茶尺蠖是茶园重要鳞翅目害虫,对我国茶叶的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研究化学感受蛋白直系同源基因在茶尺蠖两近缘种间的表达,... 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s,CSPs)在昆虫化学通讯及其他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茶尺蠖与其近缘种灰茶尺蠖是茶园重要鳞翅目害虫,对我国茶叶的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研究化学感受蛋白直系同源基因在茶尺蠖两近缘种间的表达,有助于研发同时针对该两种害虫的绿色防控技术。通过荧光定量qRT-PCR分析了EoblCSP8直系同源基因EgriCSP8在灰茶尺蠖中的表达分布。结果表明,EgriCSP8与EoblCSP8具有保守的幼虫期高表达模式,EgriCSP8主要表达于灰茶尺蠖3龄幼虫头部。进一步比较Eobl-EgriCSP8在茶尺蠖两近缘种间的表达发现,EoblCSP8在茶尺蠖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EgriCSP8在灰茶尺蠖中的表达量。此外,还分析了沃尔巴克氏体菌(Wolbachia)及挥发物诱导对Eobl-EgriCSP8表达的影响,发现Wolbachia显著影响EgriCSP8在灰茶尺蠖中的表达。该结果证实Wolbachia参与调控昆虫CSPs基因的表达,为后续揭示Wolbachia介导CSPs表达,参与调控茶尺蠖两近缘种化学感受及与茶树的协同进化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 灰茶尺蠖 化学感受蛋白 WOLBACHIA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茭白田套养中华鳖多级种养模式的作用与功能评价 被引量:6
15
作者 邢阿宝 崔海峰 +2 位作者 俞晓平 张雅芬 叶子弘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31-1039,共9页
为改善茭田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茭白田间种养结合模式的技术和理论体系,本研究通过在茭白-中华鳖种养结合模式中引入活体饵料,筛选优化茭田套养中华鳖的多级种养结合模式。结果表明,中华鳖对活体饵料的取食偏好性差异明显,中华鳖对泥鳅... 为改善茭田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茭白田间种养结合模式的技术和理论体系,本研究通过在茭白-中华鳖种养结合模式中引入活体饵料,筛选优化茭田套养中华鳖的多级种养结合模式。结果表明,中华鳖对活体饵料的取食偏好性差异明显,中华鳖对泥鳅和白条鱼的取食量较高(每天平均取食量分别为5.0 g和5.6 g),少量取食克氏螯虾(2.0 g)和螺蛳(0.4 g);组合饲喂时中华鳖对各饵料的取食总量高于单一饲喂,中华鳖个体生长率较好,表明活体饵料组合饲喂有利于中华鳖的生长发育。茭白-中华鳖多级种养田间调查发现,多级种养组合茭白田间虫害有所减少,捕食性昆虫数量增加;茭白-中华鳖-白条鱼组合的茭白经济性状表现较好,其中净茭率为69.5%,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合;而茭白-中华鳖-白条鱼-螺蛳模式更有利于中华鳖体重和甲背增长,说明多级种养结合有助于提高茭白经济性状和中华鳖产量;此外,多级种养结合中的茭白与中华鳖品质检测均达到国家绿色食品标准。本研究为构建茭白田套养中华鳖的多级种养结合模式,实现田间茭白与中华鳖的绿色高效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茭白 活体饵料 取食量及偏好性 多级种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花Cu/Zn-SOD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梦馨 吴国火 +1 位作者 崔林 韩宝瑜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67-1173,共7页
为研究Cu/Zn-SOD基因在茶树花不同发育阶段、不同品种间的表达规律以及Cu/Zn-SOD基因表达量与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将‘龙井43’品种茶树花分为4个发育阶段,选择15个品种的茶树花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3个Cu/Zn-SOD... 为研究Cu/Zn-SOD基因在茶树花不同发育阶段、不同品种间的表达规律以及Cu/Zn-SOD基因表达量与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将‘龙井43’品种茶树花分为4个发育阶段,选择15个品种的茶树花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3个Cu/Zn-SOD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同时测定Cu/Zn-SOD酶活性。结果表明:在茶树花的4个发育阶段中,第4阶段Cu/Zn-SOD酶活性最低,与其他3个阶段具有显著差异;不同品种的茶树花Cu/Zn-SOD酶活性有较大差异,其中‘紫鹃’茶树花Cu/Zn-SOD酶活性最高,其次是‘黄金芽’和‘白叶1号’,‘黄观音’的Cu/Zn-SOD酶活性最低。茶树花不同发育阶段中Cu/Zn-SOD基因表达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细胞质型Cu/Zn-SOD1基因表达水平远高于叶绿体型Cu/Zn-SOD2和过氧化物酶体Cu/Zn-SOD3;不同品种茶树花Cu/Zn-SOD基因表达水平有较大差异,Cu/Zn-SOD1基因在‘黄牡丹’茶树花中表达量最高,Cu/Zn-SOD2基因在‘白叶1号’和‘黄观音’茶树花中表达量最高,Cu/Zn-SOD3基因在‘紫鹃’茶树花中的表达量最高。相关性分析得知‘龙井43’茶树花不同发育阶段Cu/Zn-SOD酶活性与Cu/Zn-SOD基因表达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而不同品种茶树花的Cu/Zn-SOD酶活性与Cu/Zn-SOD3基因表达量存在显著相关性。本研究初步明确了Cu/Zn-SOD酶活性较高的茶树品种和茶树花适宜的采摘时间,为茶树花SOD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花 Cu/Zn-SOD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Cu/Zn-SOD酶活性 ‘龙井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菌剂与吡虫啉混合配剂对褐飞虱种群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何林懋 申屠旭萍 +2 位作者 李丹婷 孙帆 俞晓平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0-286,共7页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是亚洲国家水稻产区的主要害虫,其腹部脂肪体内存在大量类酵母共生菌(Yeast-like symbiotes,YLS)。YLS对褐飞虱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YLS为靶标,通过抑制褐飞虱体内YLS从而控制褐飞虱的...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是亚洲国家水稻产区的主要害虫,其腹部脂肪体内存在大量类酵母共生菌(Yeast-like symbiotes,YLS)。YLS对褐飞虱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YLS为靶标,通过抑制褐飞虱体内YLS从而控制褐飞虱的发生必将是今后有效防治褐飞虱的新途径。前期研究表明,与单一的化学杀虫剂相比,杀虫剂和杀菌剂的混配制剂因能有效抑制褐飞虱体内YLS的数量从而导致褐飞虱更高的死亡率。本研究利用生命表和Morris-Watt数学模型分析了27%丰加霉素&四霉素P&四烯菌素B&四霉素A和75%肟菌酯&戊唑醇分别与吡虫啉的混合配剂对褐飞虱种群增长影响。结果表明,2种混合配剂处理后褐飞虱体内YLS的数量均明显下降,且褐飞虱种群增长指数显著低于吡虫啉处理组,混合配剂对褐飞虱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卵孵化期和成虫产卵期。本研究结果为褐飞虱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类酵母共生菌 混合配剂 种群增长 生命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氟虫双酰胺和噻嗪酮在茭白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峰 于佳勇 +1 位作者 吴银良 叶子弘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7-383,共7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氟虫双酰胺和噻嗪酮在茭白中残留的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净化,0.1%甲酸-甲醇梯度洗脱,电喷雾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外...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氟虫双酰胺和噻嗪酮在茭白中残留的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净化,0.1%甲酸-甲醇梯度洗脱,电喷雾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05~1 mg/kg添加水平下,氟虫双酰胺和噻嗪酮在茭白植株和茭白中的平均回收率在81%~10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4.2%~11%之间。消解动态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氟虫双酰胺和噻嗪酮的半衰期分别为2.3 d和2.8 d,属易降解农药。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按制剂用量450~675 g/hm^2分别施药2和3次,间隔期5 d,距最后一次施药后7、14和21 d采样,氟虫双酰胺在茭白中的残留量均〈0.01 mg/kg;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按制剂用量600~900 g/hm^2分别施药2和3次,间隔期5 d,距最后一次施药后7、14和21 d采样,噻嗪酮在茭白中的残留量为〈0.005~0.078 mg/kg。建议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最高制剂用量为450 g/hm^2,最多施药2次,安全间隔期以7d为宜;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最高制剂用量为675 g/hm^2,最多施药2次,安全间隔期以21d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 氟虫双酰胺 噻嗪酮 茭白 残留 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高温暴露对菊方翅网蝽成虫存活和生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蔡冲 潘颖佳 +2 位作者 姚露晨 李若南 崔旭红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52-958,共7页
为了明确短时高温暴露对菊方翅网蝽成虫存活和生殖特性的影响,将采集的菊方翅网蝽成虫辨别雌、雄后放入玻璃管中,然后将其放入水浴进行短时高温暴露,实验设置了6个温度,分别为35℃、37℃、39℃、41℃、43℃和45℃,暴露时间为2 h,随后将... 为了明确短时高温暴露对菊方翅网蝽成虫存活和生殖特性的影响,将采集的菊方翅网蝽成虫辨别雌、雄后放入玻璃管中,然后将其放入水浴进行短时高温暴露,实验设置了6个温度,分别为35℃、37℃、39℃、41℃、43℃和45℃,暴露时间为2 h,随后将其在26℃下恢复2 h后研究其存活率、寿命、产卵前期、产卵期、产卵量及F 1代存活能力和性比的变化。以饲养在26℃未经高温暴露的菊方翅网蝽为对照。结果表明,在35~39℃范围内,高温暴露2 h对菊方翅网蝽成虫的存活、寿命、产卵期、产卵量、F 1代性比没有影响,但会导致其产卵前期、F 1代卵孵化率和存活率显著延长或下降。41℃下暴露2 h,除了菊方翅网蝽雌虫的存活率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外,雄虫的存活率、雌虫的繁殖能力以及后代的存活能力均出现显著下降;菊方翅网蝽成虫在43℃下暴露2 h,其雌雄虫的存活时间均不超过24 h。45℃下暴露2 h,其雌雄虫的存活时间不超过2 h。因此,41℃及其以上的短时高温暴露对菊方翅网蝽的种群发展具有一定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方翅网蝽 高温 存活 生殖 种群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飞虱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Nlserpin2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邬伟 徐慧丽 +1 位作者 王正亮 俞晓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338-2346,共9页
【目的】克隆鉴定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Nlserpin2,探明其表达模式和生物学功能。【方法】基于褐飞虱转录组数据,利用PCR技术克隆Nlserpin2全长cDNA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其核酸和蛋白序列特征;通过... 【目的】克隆鉴定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Nlserpin2,探明其表达模式和生物学功能。【方法】基于褐飞虱转录组数据,利用PCR技术克隆Nlserpin2全长cDNA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其核酸和蛋白序列特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其在褐飞虱不同发育时期(卵、1—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和初羽化雌成虫不同组织(脂肪体、肠道和卵巢)中的表达,以及病原真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侵染褐飞虱5龄若虫不同时间后的诱导表达模式;利用RNAi技术探明Nlserpin2基因沉默对褐飞虱5龄若虫存活率及抵御金龟子绿僵菌侵染能力的影响。【结果】Nlserpin2 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KC355239)全长1209 bp,编码402个氨基酸,含有serpin蛋白超家族所具有的典型serpin结构域和RCL区,且N端包含一段由2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Nlserpin2与半翅目其他昆虫的serpin聚为一支,其中与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serpin亲缘关系最近。qRT-PCR分析表明,Nlserpin2表达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异性,其在褐飞虱成虫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龄期,且在雄成虫中表达量最高;卵和低龄若虫(1—3龄)中Nlserpin2的表达量显著低于高龄若虫(4—5龄),其中3龄若虫期最低;Nlserpin2在褐飞虱雌成虫肠道、脂肪体和卵巢中均有表达,且肠道中表达量显著高于脂肪体和卵巢。金龟子绿僵菌诱导2 d和3 d后Nlserpin2的表达量显著上调,但随着诱导时间的增加,Nlserpin2表达量呈回稳趋势。RNAi分析结果显示,显微注射dsNlserpin2可显著抑制Nlserpin2的表达水平。干扰Nlserpin2后褐飞虱5龄若虫的存活率以及对金龟子绿僵菌侵染的抵御能力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Nlserpin2干扰的褐飞虱在金龟子绿僵菌侵染5 d和8 d后的校正存活率分别下降了28.4%和31.0%,且均达到显著水平。【结论】Nlserpin2在褐飞虱防御病原真菌侵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应用RNAi技术防控褐飞虱的潜在靶标和褐飞虱高毒力病原真菌遗传改良的资源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时空表达 诱导表达 RNA干扰 金龟子绿僵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