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P53-R273H/R273C基因突变数字PCR检测方法研究
1
作者 张洁洁 牛春艳 +2 位作者 王霞 杨靖亚 董莲华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42-1248,共7页
TP53基因是肿瘤的抑制基因,也是癌症中常用的靶向检测基因。R273H和R273C是TP53基因检测中常见的热点突变。为了建立这2个突变的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dPCR)检测方法,针对突变位点分别设计了2套ddPCR方法,验证了探针的特异性,并对... TP53基因是肿瘤的抑制基因,也是癌症中常用的靶向检测基因。R273H和R273C是TP53基因检测中常见的热点突变。为了建立这2个突变的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dPCR)检测方法,针对突变位点分别设计了2套ddPCR方法,验证了探针的特异性,并对退火温度和引物探针浓度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ddPCR法与重量法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997和0.9996。R273H和R273C的检出限均为0.02%,定量限均为0.05%。这2套方法可用于准确检测TP53-R273H和TP53-R273C基因突变,为临床应用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计量 TP53 基因突变 R273H R273C 核酸检测 数字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DNA的检测技术及在癌症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张洁洁 牛春艳 +3 位作者 董莲华 杨怡 李会杰 杨靖亚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5-354,共10页
循环肿瘤DNA(ctDNA)来源于肿瘤,能很好地反映肿瘤的基因信息,并且会随着肿瘤的进展发生相应的改变。近年来,ctDNA独特的能力备受人们关注并被广泛研究,本文在总结ctDNA的来源、性质和样品处理的基础上,对ctDNA的检测技术及在癌症诊疗中... 循环肿瘤DNA(ctDNA)来源于肿瘤,能很好地反映肿瘤的基因信息,并且会随着肿瘤的进展发生相应的改变。近年来,ctDNA独特的能力备受人们关注并被广泛研究,本文在总结ctDNA的来源、性质和样品处理的基础上,对ctDNA的检测技术及在癌症诊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阐述了ctDNA标准物质在二代测序中的作用及重要性,并指出ctDNA样品的收集、存储、定量检测以及数据分析等各个流程中建立统一标准及规范的迫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DNA 液体活检 检测技术 应用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CoV-2基因组RNA标准物质的研制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迪 王志栋 +4 位作者 吴枭 牛春艳 董莲华 戴新华 高运华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9-264,共6页
以灭活的人源新冠病毒基因组RNA为候选材料,采用数字PCR方法对新冠病毒E基因、ORF1ab基因和N基因拷贝数浓度进行确定,研制了高、低两种浓度的SARS-CoV-2基因组RNA标准物质(GBW(E)091098和GBW(E)091099)。高、低浓度标准物质E、ORF1ab和... 以灭活的人源新冠病毒基因组RNA为候选材料,采用数字PCR方法对新冠病毒E基因、ORF1ab基因和N基因拷贝数浓度进行确定,研制了高、低两种浓度的SARS-CoV-2基因组RNA标准物质(GBW(E)091098和GBW(E)091099)。高、低浓度标准物质E、ORF1ab和N基因的拷贝数浓度标准值及扩展不确定度(k=2)分别为:(1.06±0.11)×10^(3) copy/μL,(8.96±0.61)×10^(2) copy/μL,(1.73±0.13)×10^(3) copy/μL;(1.29±0.26)×10^(2) copy/μL,(9.5±1.8)×10^(1) copy/μL,(2.05±0.31)×10^(2) copy/μL。该标准物质涵盖了新冠病毒所有特征基因的全部序列,目前已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方法开发、检测试剂盒以及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新型冠状病毒 标准物质 实时定量PCR 数字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扩张眼轮匝肌皮瓣在眶下区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新婷 刘新海 +6 位作者 张玲 石冰 巩平 李中雷 高汉 许丽娟 李养群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9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眶下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美学修复方法。方法:对12例眶下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眼轮匝肌皮瓣区域的皮肤预扩张,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手术于颞颧部眼轮匝肌皮瓣范围内预先埋置相应大小的皮肤软组... 目的:探讨一种眶下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美学修复方法。方法:对12例眶下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眼轮匝肌皮瓣区域的皮肤预扩张,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手术于颞颧部眼轮匝肌皮瓣范围内预先埋置相应大小的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注水扩张2~4个月,待皮肤扩张达所需面积后,二期手术切除病变组织,以同侧眼轮匝肌为蒂,携带颧颞部扩张皮瓣转移修复缺损创面。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皮瓣坏死,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颜色、质地良好,外观接近正常,患者及医生满意度高。结论:预扩张眼轮匝肌皮瓣用于眶下区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大小可超过常规眼轮匝肌皮瓣所能覆盖的面积,且眼轮匝肌皮瓣区域有可供扩张皮瓣,其皮瓣血运可靠,美学效果良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轮匝肌 岛状皮瓣 预扩张技术 软组织缺损 缺损修复 美学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模拟游离DNA阳性质控品的制备方法及表征
5
作者 方艳 王霞 +1 位作者 董莲华 杨靖亚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1-367,共7页
通过优化一种新型的机理未明确的类酶解作用体系(reaction system, RS),直接作用带有KRAS G12C,KRAS G12D,EGFR L858R和EGFR T790M突变的肿瘤细胞系SW1573,SNU-C2B和NCI-H1975,通过对RS体系作用时间及作用的细胞数量的优化,可以裂解细... 通过优化一种新型的机理未明确的类酶解作用体系(reaction system, RS),直接作用带有KRAS G12C,KRAS G12D,EGFR L858R和EGFR T790M突变的肿瘤细胞系SW1573,SNU-C2B和NCI-H1975,通过对RS体系作用时间及作用的细胞数量的优化,可以裂解细胞基因组DNA制备得到一种可以高度模拟人体血浆游离DNA(cfDNA)阳性质控品。经芯片电泳检测获得的模拟cfDNA片段长度集中于(166±16) BP,与正常人体血浆cfDNA大小一致;通过微滴数字PCR检测显示RS制备的DNA片段和gDNA在目标突变位点处具有一致的突变丰度。表明经RS体系制备得到的DNA片段可以作为一种cfDNA的阳性质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游离DNA 阳性质控品 模拟cfDNA 突变丰度 数字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种灭活型病毒保存液对病毒核酸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怡 宋庆贺 +1 位作者 王霞 董莲华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500-504,共5页
目的评价八种不同的灭活型病毒保存液对病毒核酸的保护效果。方法收集八种商业化的灭活型病毒保存液,分别将新冠病毒假病毒标准物质和禽流感病毒样本加入保存液中,同时设置2个对照组(生理盐水和磷酸盐缓冲液),在保存温度为24℃和37℃条... 目的评价八种不同的灭活型病毒保存液对病毒核酸的保护效果。方法收集八种商业化的灭活型病毒保存液,分别将新冠病毒假病毒标准物质和禽流感病毒样本加入保存液中,同时设置2个对照组(生理盐水和磷酸盐缓冲液),在保存温度为24℃和37℃条件下,保存时间为0 h、6 h、12 h、24 h、48 h、72 h,分别提取各保存液中的病毒核酸,采用逆转录荧光定量PCR(RT-qPCR)和逆转录数字PCR方法(RT-dPCR)检测病毒核酸的含量变化。结果四种商业化病毒保存液A、E、G、H在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对病毒核酸的保存效果明显。另外四种保存液保护效果较差:保存液B和C在37℃条件下12 h后保存效果变差,保存液D的保存效果在24℃和37℃下6 h后均明显减弱;保存液F对病毒核酸没有任何保护作用。结论病毒保存液的保护效果差会导致核酸检测的假阴性,建议开展核酸检测时对使用的病毒保护液进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保存液 禽流感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 假病毒标准物质 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 逆转录数字PC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