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顾与思考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道教文化建设的成就及展望
1
作者 丁常云 《中国道教》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7-41,共5页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道教得到恢复与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道教宫观得到修复,道教人才得到培养,道教文化得到弘扬。40年的改革开放,促进了古老的道教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笔者深感庆幸,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亲身经历了改...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道教得到恢复与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道教宫观得到修复,道教人才得到培养,道教文化得到弘扬。40年的改革开放,促进了古老的道教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笔者深感庆幸,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后道教的发展历程,参与了道教的恢复与发展工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道教的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尤其是道教文化建设的空前繁荣,促进了道教事业的健康发展。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和总结我国宗教工作所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探索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意义重大而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道教 改革开放 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展望 人才培养 社会主义社会 宗教工作
原文传递
坚持中国化方向是当代道教发展的新境界 被引量:1
2
作者 丁常云 《中国道教》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3-27,共5页
在去年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强调要发挥宗教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宗教界自觉推进宗教中国化。
关键词 中国化 宗教工作 道教 当代 社会主义社会 宗教界 总书记 习近平
原文传递
凝心聚力共筑梦 携手奋进新征程 全国两会宗教界代表委员答《中国宗教》问(二)
3
作者 黄炳章 宗性 +7 位作者 印顺 黄至安 胡诚林 张诚达 王树理 代俊峰 詹思禄 潘兴旺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4-29,共6页
阳春三月,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如期举行。带着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的心声与期盼,宗教界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从祖国各地齐聚北京,为奋进新征程、共圆中国梦建言献策。本期专题特别组织策... 阳春三月,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如期举行。带着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的心声与期盼,宗教界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从祖国各地齐聚北京,为奋进新征程、共圆中国梦建言献策。本期专题特别组织策划对部分全国两会宗教界代表委员进行访谈,分享他们的体会和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界人士 凝心聚力 组织策划 全国政协 信教群众 全国两会 新征程 建言献策
原文传递
道教在当代社会的使命与担当
4
作者 丁常云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0-51,共2页
伴随着时代的脚步,古老的道教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道教事业有序开展,道教宫观正常恢复,道教人才规范培养,道教文化积极弘扬,道教自身建设不断加强。面对新时代,道教必须要有所作为,要有使命担当,既要有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有化导世俗的... 伴随着时代的脚步,古老的道教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道教事业有序开展,道教宫观正常恢复,道教人才规范培养,道教文化积极弘扬,道教自身建设不断加强。面对新时代,道教必须要有所作为,要有使命担当,既要有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有化导世俗的社会功能,又要有关爱人类的普世情怀,有关注世界的全球视野,顺势而为,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社会要求,服务社会,不断谱写道教历史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思想 自身建设 社会功能 时代精神 中国道教协会 时代步伐 信仰追求 道教信仰 人才培养机制 教风建设
原文传递
道教的创新发展之路
5
作者 丁常云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49,共4页
要积极实现道教的自我完善与自我转型,以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以弘道兴教的历史责任,不断推进道教各项事业的有序健康发展。这是道教自身建设与弘道兴教的需要,也是道教积极融入社会与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道教 创新 自我完善 时代精神 融入社会 弘道 健康
原文传递
道教文化及其人文关怀
6
作者 丁常云 《中国道教》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39,共4页
道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音乐、天文、地理、化学、医学、药物学、养生学、气功学以及民族习俗、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和民族凝... 道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音乐、天文、地理、化学、医学、药物学、养生学、气功学以及民族习俗、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文化 人文关怀 中华传统文化 民族凝聚力 传统宗教 中华民族 民族习俗 民族心理
原文传递
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推动道教健康传承
7
作者 黄至安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3-44,共2页
2021年12月,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提出做好宗教工作要做到“九个必须”,其中强调“必须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我于1980年在长沙河图观出家入道,迄今四十多年,历经了湖南道教的蜕变成长,见证了党的宗教... 2021年12月,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提出做好宗教工作要做到“九个必须”,其中强调“必须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我于1980年在长沙河图观出家入道,迄今四十多年,历经了湖南道教的蜕变成长,见证了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引领中国道教健康传承的稳健步履。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做好宗教工作的“定海神针”,是包括道教在内的各大宗教健康传承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定海神针 全国宗教工作会议 道教 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
原文传递
论道德信仰 被引量:1
8
作者 任法融 《中国道教》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7-29,共3页
“道德”,是一切文化的根基和灵魂。 “道德”的本质是什么呢?依我看,就是宇宙之间运化万物、生生不息的能量。这种能量的功能是亘古不息、至高至强的,任何有形的事物都无法与之比拟。天子皇权,不能驾驭之;英雄豪杰,无力抵抗之... “道德”,是一切文化的根基和灵魂。 “道德”的本质是什么呢?依我看,就是宇宙之间运化万物、生生不息的能量。这种能量的功能是亘古不息、至高至强的,任何有形的事物都无法与之比拟。天子皇权,不能驾驭之;英雄豪杰,无力抵抗之;智谋高士,无法算计之;金玉堆山,无价买卖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信仰 “道德” 能量 万物 事物
原文传递
“有容乃大与文明互鉴”分论坛
9
作者 袁志鸿 邓信德 +15 位作者 詹石窗 梁崇雄 吴诚真 刘怀元 丁常云 许抗生 刘固盛 李大华 赵卫东 黄胜得 刘德明 宗树人 李玄宗 林安梧 汪桂平 奈斯 《中国道教》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40,共3页
吴诚真:当代道教如何走上国际大舞台 怎么做好当代道教国际化的工作?一、研判形势,增强信心。从国家层面讲,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应在国家自信的基础上,充分展示中华宗教的自信,随着国家战略一同走出去。从文化层面讲,国际上... 吴诚真:当代道教如何走上国际大舞台 怎么做好当代道教国际化的工作?一、研判形势,增强信心。从国家层面讲,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应在国家自信的基础上,充分展示中华宗教的自信,随着国家战略一同走出去。从文化层面讲,国际上渴望深入了解中华文化,渴望了解道教文化,这种需求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文化 论坛 文明 国家战略 中华文化 国际化 增强信心 文化层面
原文传递
道德文化与人类社会
10
作者 任法融 《中国道教》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2-42,共1页
从文化理论方面讲,道德是颠覆不破的真理。从社会生活方面讲,我们可以将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有益的举措理解为道德。道家始祖老子体悟宇宙之理而作《道德经》,并在其中深刻阐释了道德这一文化思想。道德没有国际界线、民族分界、门户之见... 从文化理论方面讲,道德是颠覆不破的真理。从社会生活方面讲,我们可以将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有益的举措理解为道德。道家始祖老子体悟宇宙之理而作《道德经》,并在其中深刻阐释了道德这一文化思想。道德没有国际界线、民族分界、门户之见,它至公至正,所以历来为人们所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社会发展 道德文化 《道德经》 文化理论 社会生活 文化思想
原文传递
道德:道通天地,德贯古今
11
作者 任法融 《中国道教》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19,共2页
道德是一切文化的灵魂与根蒂,从文化理论上讲,它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永远颠扑不破的真理。这不仅仅是文化而已,追本溯源,文从质上来,理由情中生。道德的情质是宇宙之间运化万物的唯一能量。“道”与天地万物的关系,如同“水”与“... 道德是一切文化的灵魂与根蒂,从文化理论上讲,它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永远颠扑不破的真理。这不仅仅是文化而已,追本溯源,文从质上来,理由情中生。道德的情质是宇宙之间运化万物的唯一能量。“道”与天地万物的关系,如同“水”与“波”的关系——水即波,波即水,水波一体;道即物,物即道,道物不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天地 文化理论 “道” “水” 万物 真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