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南郑县3~7岁儿童沙眼患病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赵琳 任百超 +4 位作者 程育宏 马强 贾俊 何媛 张利玲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742-744,共3页
目的:调查陕西省南郑县儿童沙眼的患病率,为沙眼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方法。抽取南郑县农村50名6-7岁一年级学生进行沙眼快速评估,城区3-6岁学龄前儿童1 533名进行扩大筛查。所有被调查对象均在2.5倍放大... 目的:调查陕西省南郑县儿童沙眼的患病率,为沙眼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方法。抽取南郑县农村50名6-7岁一年级学生进行沙眼快速评估,城区3-6岁学龄前儿童1 533名进行扩大筛查。所有被调查对象均在2.5倍放大镜下进行临床检查和WHO表格记录,沙眼诊断标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沙眼简化分级系统。沙眼患病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对50名农村6-7岁学生(男26例,女24例)的快速评估中,未检出活动性沙眼病例。城区受检1 533名学龄前儿童,亦未检出活动性沙眼,并且无沙眼性倒睫和角膜混浊病例发生。结论:南郑县学龄前儿童无活动性沙眼病例检出,发生率远低于WHO要求的非流行区〈5%的比例,在陕西省不属于公共卫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 患病率 儿童 农村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活动性沙眼快速评估调查研究
2
作者 马强 任百超 +2 位作者 程育宏 何媛 贾俊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734-736,共3页
目的:对陕西省沙眼高发流行疑似区活动性沙眼流行情况进行基线评估,为沙眼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沙眼简化分级系统,于2013-10-12/2014-01-26由陕西省防盲办公室组织流调队在榆林佳县坑镇、延安延长、汉中南郑县... 目的:对陕西省沙眼高发流行疑似区活动性沙眼流行情况进行基线评估,为沙眼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沙眼简化分级系统,于2013-10-12/2014-01-26由陕西省防盲办公室组织流调队在榆林佳县坑镇、延安延长、汉中南郑县及商洛市商州区4个沙眼高发流行疑似区,抽取年龄6~8岁小学生共计200人,进行沙跟快速评估调查。结果:受检小学生200人中,未检出活动性沙眼病例。结论:在调查区域,未发现活动性沙眼流行区;活动性沙眼在陕西省内不再属于公共卫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性沙眼 陕西省 沙眼快速评估 简化分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沙眼性倒睫和角膜混浊的控制现状
3
作者 周陈静 程育宏 +4 位作者 马强 贾俊 何媛 张利玲 任百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1534-1536,共3页
目的:对陕西省沙眼性倒睫(trachoma trichiasis,TT)患病率进行估计,分析陕西省沙眼控制现状。方法:参照1987年WHO制定的沙眼简化分级标准,社区医生对陕西省居民共3 036.87万人口进行筛查,检查眼睑、睫毛、结膜和角膜组织,对陕西省... 目的:对陕西省沙眼性倒睫(trachoma trichiasis,TT)患病率进行估计,分析陕西省沙眼控制现状。方法:参照1987年WHO制定的沙眼简化分级标准,社区医生对陕西省居民共3 036.87万人口进行筛查,检查眼睑、睫毛、结膜和角膜组织,对陕西省沙眼性倒睫患病率进行估计,分析陕西省沙眼控制现状。结果:陕西省共收集987例TT,患病率为0.0325‰,其中男395例,女592例。年龄25~86岁,集中在60~80岁,〈50岁只有58例。12例TT患者合并角膜混浊(CO),发生率1.2%。64例患者通过电解倒睫治愈,其余923例通过手术矫正。结论:陕西省TT患病率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对根治致盲性沙眼TT患病率降至1‰的定义,致盲性沙眼在陕西省不再属于公共卫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性倒睫 流行病学 陕西省 角膜混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在校青少年学生用眼卫生状况调查 被引量:5
4
作者 韦伟 杨晓钊 +2 位作者 李军 轩趁喜 朱秀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306-308,共3页
目的:了解青少年用眼卫生状况,为进一步探讨青少年近视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西安市某中学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学生共2568例,发放调查问卷2568份,收回有效问卷2023份,其中男1130例,女893例,平均年龄13.15±0.83岁。每份问卷... 目的:了解青少年用眼卫生状况,为进一步探讨青少年近视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西安市某中学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学生共2568例,发放调查问卷2568份,收回有效问卷2023份,其中男1130例,女893例,平均年龄13.15±0.83岁。每份问卷根据评分标准量化评分,用SPSS11.5进行统计,组间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整体用眼卫生状况平均得分21.16±4.42分,初二(20.62±4.44分)低于初一(21.83±4.31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女生(21.01±4.38分)略低于男生(21.27±4.46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合格人数359例,合格率仅为17.75%,初一合格率22.22%,初二合格率14.09%,男生合格率17.88%,女生合格率17.58%。结论:饮食结构不合理、不定期做视力检查、睡眠时间不足、学习时眼睛距书本过近、连续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灯光照度不合适等是中学生眼健康状况不佳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卫生 近视 调查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戴角膜塑形镜儿童停用低浓度阿托品前后近视进展情况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耀增 李盼 +1 位作者 王瑾 鹿子康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134-139,共6页
目的:对比观察角膜塑形镜联合低浓度阿托品治疗的儿童在停用低浓度阿托品前后的近视进展情况,判断角膜塑形镜配戴者的停药反弹效应并根据瞳孔直径变化分析其产生原因。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2-01/06就诊于西安市第一医院应... 目的:对比观察角膜塑形镜联合低浓度阿托品治疗的儿童在停用低浓度阿托品前后的近视进展情况,判断角膜塑形镜配戴者的停药反弹效应并根据瞳孔直径变化分析其产生原因。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2-01/06就诊于西安市第一医院应用角膜塑形镜并联合0.01%阿托品眼用凝胶控制近视儿童80例,1 a后根据是否停药分为停药组(A组,40例)和继续用药组(B组,40例),观察A组儿童停药前后1 a内的眼轴(AL)和等效球镜度(SE)变化,分析停药前后的近视进展情况,并对比观察A组和B组儿童2 a内的AL、瞳孔直径(PD)和SE变化,并分析PD与AL增长量的关系。结果:A组儿童在停药后0.5、1 a时AL分别增长0.17±0.23、0.29±0.18 mm,均大于停药前0.5、1 a(t=5.318、2.983,均P<0.001),停药前后1 a时的SE增长量无差异(P>0.05)。联合用药时A组和B组在基线,随访0.5、1 a时的AL、PD变化均无差异(均P>0.05),随访1.5 a时A组的AL增长量大于B组(0.32±0.27 mm vs 0.26±0.20 mm,t=7.363,P<0.001),PD小于B组(3.60±1.25 mm vs 4.12±1.92 mm,t=-7.541,P<0.001),随访2 a时A组的AL增长量大于B组(0.44±0.18 mm vs 0.32±0.14 mm,t=5.709,P<0.001),PD小于B组(3.67±1.31 mm vs 4.02±1.67 mm,t=-4.281,P<0.001)。2 a内每0.5 a及每1 a随访时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D和AL增长量呈负相关(R^(2)=-0.156、-0.190,均P<0.001)。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的儿童停用低浓度阿托品后,AL较停药前增长较快,PD缩小而SE变化不大。较继续用药的情况相比,停止用药会导致AL进展较快而屈光度变化不大,且在配戴角膜塑形镜时瞳孔直径越大AL进展越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低浓度阿托品 近视 眼轴 等效球镜度 瞳孔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泪囊炎合并睑板腺功能障碍综合治疗后疗效评价
6
作者 张懿 杨晓钊 +3 位作者 杨华 郑璇 卢海青 刘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836-1841,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泪囊炎合并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通过泪道激光成型并置管术及术后联合睑板腺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21-03/2022-12慢性泪囊炎合并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患者128例,均行泪道激光成型联合置管术;术后随机分为2组,A组64例(无睑... 目的:探讨慢性泪囊炎合并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通过泪道激光成型并置管术及术后联合睑板腺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21-03/2022-12慢性泪囊炎合并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患者128例,均行泪道激光成型联合置管术;术后随机分为2组,A组64例(无睑板腺治疗)、B组64例(睑板腺治疗),术后3 mo取出泪道置管后评价两组泪道冲洗通畅率;并对比两组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非侵袭性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眼红分析、睑板腺分析、泪液脂质层厚度、泪液蕨类试验、结膜印记细胞检查的变化情况。结果:A组与B组泪道冲洗通畅率分别为78.1%、81.2%,两者比较无差异(P>0.05);与A组比较,术后3 mo B组患者非侵袭性泪膜破裂时间延长,OSDI评分、眼红分析、泪液蕨类试验及结膜印记细胞学分级降低(均P<0.05),而泪河高度、泪液脂质层厚度、睑板腺缺失评分两者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慢性泪囊炎合并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综合治疗后其舒适度、泪膜稳定性、局部炎症反应有所好转,这类患者手术治疗的同时应同步重视眼表微环境异常的改善,以期达到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泪囊炎 睑板腺功能障碍 眼表微环境 泪器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过敏史患者250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吕沛霖 李英泰 +2 位作者 朱秀萍 赵燕麟 赵俊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1061-1063,共3页
目的:观察对药物过敏史眼科患者,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时静脉注射荧光素钠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对有药物过敏史250例和同期无药物过敏史250例眼病患者,静脉注射荧光素钠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ceinangiography,FFA),观察有无... 目的:观察对药物过敏史眼科患者,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时静脉注射荧光素钠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对有药物过敏史250例和同期无药物过敏史250例眼病患者,静脉注射荧光素钠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ceinangiography,FFA),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及药物反应情况。结果:有药物过敏史250例中25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荧光造影检查中发生药物反应20例,检查后发生过敏反应5例;无药物过敏史250例中有23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荧光造影检查中发生药物反应18例,检查后发生过敏反应5例。两组均无1例发生心脏骤停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反应。两组过敏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χ2=0.165,P<0.01)。结论:药物过敏史眼科患者并非FFA绝对禁忌症,但应当强调严格观察注射稀释荧光素钠进行的过敏试验,检查室内常规准备各种急救药品和条件,以便预防万一出现的严重过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荧光素钠 过敏反应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药物过敏史 无不良反应 眼科患者 临床分析 过敏反应 荧光素钠 静脉注射 药物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翼状胬肉与干眼关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5
8
作者 郝兆芹 宋金鑫 吴洁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603-604,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翼状胬肉与干眼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08/2012-08住院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单眼翼状胬肉患者50例,行回顾性分析,以胬肉眼为观察组,对侧眼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眼部症状评分、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泪膜... 目的:探讨原发性翼状胬肉与干眼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08/2012-08住院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单眼翼状胬肉患者50例,行回顾性分析,以胬肉眼为观察组,对侧眼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眼部症状评分、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time,BUT)、眼表荧光素染色(fluorescent,FL)干眼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SⅠ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BU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眼部症状、FL干眼症评分相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胬肉眼可同时患有干眼,可伴有明显的眼部干涩、视力下降、异物感等干眼症状,眼表泪膜的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表上皮的损害,翼状胬肉与干眼可同时共存,关系密切,但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翼状胬肉 干眼 泪膜稳定性 干眼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中隔偏曲对鼻腔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懿 杨华 +2 位作者 杨晓钊 郑璇 王博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4-177,共4页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对鼻腔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EES-DCR)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7-06/2019-05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84例84眼,依据术前鼻内窥镜检查是否有鼻中隔偏曲分组,A组42例42眼无鼻中隔偏曲,B组42例42眼伴有轻、中度鼻...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对鼻腔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EES-DCR)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7-06/2019-05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84例84眼,依据术前鼻内窥镜检查是否有鼻中隔偏曲分组,A组42例42眼无鼻中隔偏曲,B组42例42眼伴有轻、中度鼻中隔偏曲。两组患者均于全身麻醉下行EES-DCR术,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治疗指标,术后随访6mo评价疗效及鼻腔黏连情况。结果: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69.9±13.1min、51.8±16.4mL)均较A组(53.4±11.7min、24.9±12.0mL)多(P<0.05),而住院时间两组无差异(P>0.05)。随访6mo,A组有效率86%,B组有效率71%,两组有效率无差异(P>0.05);A组患者均未发生鼻腔黏连,B组鼻腔黏连发生率为12%,但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慢性泪囊炎合并轻、中度鼻中隔偏曲者,若不伴有鼻腔功能障碍可不在Ⅰ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单行EES-DCR即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 鼻中隔偏曲 慢性泪囊炎 疗效 泪器 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PDR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1
10
作者 尹妮 赵帅 朱红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1300-1302,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抗VEGF药物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玻璃体切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术中和术后的作用。方法:将2016-06/12于我科确诊为PDR伴有玻璃体出血(vitr... 目的:比较两种抗VEGF药物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玻璃体切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术中和术后的作用。方法:将2016-06/12于我科确诊为PDR伴有玻璃体出血(vitreous hemorrhage,VH)和/或牵引性视网膜脱离(tractional retinal detachment,TRD)的62例64眼41~59岁患者纳入研究,于PPV术前3d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0.50mg(0.05mL),无明显并发症后行标准23G微创巩膜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术,记录并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眼内电凝使用、是否硅油填充等,对术前及术后1mo视力及黄斑厚度进行对比,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种抗VEGF药物预处理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眼内电凝使用、是否硅油填充及术后玻璃体二次出血发生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且二者均可提高PPV术后视力,减低术后黄斑厚度。结论: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二者效果相似,预处理联合PPV可提高患者术后视力,改善黄斑水肿,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柏西普 雷珠单抗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565例视网膜病变初步调查及早期诊断 被引量:9
11
作者 吕沛霖 朱秀萍 +1 位作者 石维华 燕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56-158,共3页
目的:初步调查门诊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发生情况,并探讨早期诊断的方法。方法:对我院眼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2型DM患者,经WHO有关IDDM诊断标准确诊,共565例1130眼,通过询问... 目的:初步调查门诊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发生情况,并探讨早期诊断的方法。方法:对我院眼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2型DM患者,经WHO有关IDDM诊断标准确诊,共565例1130眼,通过询问获得病史以及相关检查和诊断资料,常规进行视力、眼压,以及散瞳检眼镜检查眼底,并采用眼底视网膜彩色照相检查,对镜下可疑及有明确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行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结果:DM患者565例1130眼中检眼镜下有视网膜病变417例825眼,9例为单侧患者,发生率73.80%。病程5a以上患者中,存在1期以上DR占78.0%。417例明确DR患者除造影禁忌证外,372例进行了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其中1,2,3,4期患者造影确定病情程度与眼底镜下符合率90.6%(337例),9.4%(35例)严重于检眼镜下确定病情程度。检眼镜下无眼底改变0期糖尿病患者148例296眼,病程<5a患者61例,行造影检查38例,确诊DR为1期者12例,占检查人数32%;病程高于5a患者87例,26例行造影检查发现微血管瘤存在,占30%。565例患者中血糖不稳定和控制不好者共327例,占57.9%。结论:门诊2型DM患者DR并发症的高发生率需要密切关注。为避免患者视力丧失,常规检眼镜检查,尤其是数码眼底彩色照相图像分析对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需引起内科医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 数码眼底检查 荧光素血管造影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并黄斑水肿 被引量:22
12
作者 陆慧琴 武炳慧 吴惠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2264-2267,共4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并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视网膜静脉阻塞并黄斑水肿患者27例27眼,其中中央静脉阻塞(CRVO)8例8眼,分支静脉阻塞(BRVO)19例19眼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适时眼底激光...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并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视网膜静脉阻塞并黄斑水肿患者27例27眼,其中中央静脉阻塞(CRVO)8例8眼,分支静脉阻塞(BRVO)19例19眼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适时眼底激光光凝治疗,观察患眼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的转归情况。结果:患者27例27眼治疗前平均BCVA(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Log MAR)和CRT为0.8822±0.5601和713.8±224.8μm,末次随访时分别为0.5963±0.4481和376.7±185.5μm。其中8例CRVO患者平均注射次数为4.75次,平均随访时间为13mo,治疗前平均Log MAR视力为0.9802±0.6663,接受3次注药治疗后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0.7082±0.4629和0.8517±0.5895,治疗后视力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CRT治疗前为835.1±289.3μm,3次治疗后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306.8±117.7、487.5±201.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BRVO患者平均注射次数为2.2,随访时间为9mo,治疗前平均Log MAR视力为0.8124±0.4529,在接受1次注药治疗后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0.4789±0.2792、0.4888±0.3163,治疗后视力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CRT治疗前为662.7±176.6μm,1次注药治疗后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83.8±129.3、330.6±161.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未见明显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能够减轻RVO并黄斑水肿患者视网膜水肿程度,提高患眼视力,对BRVO并黄斑水肿的患者疗效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单次注射疗效最长可维持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玻璃体腔注射 康柏西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疗效 被引量:15
13
作者 宋蔚 赵帅 +1 位作者 郅瑛 程丽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1310-1312,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患者112例112眼,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56眼,研究组患者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治...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患者112例112眼,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56眼,研究组患者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明显提高,且治疗后6mo提高最明显。研究组患者治疗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减低,且治疗后6mo减低最明显。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能有效提高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患者视力,降低黄斑中心凹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 玻璃体腔内注射 康柏西普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疗效欠佳临床分析 被引量:29
14
作者 王润生 吕沛霖 +3 位作者 张存丽 张玉磊 于彬科 王红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1598-1600,共3页
目的:分析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治疗效果不满意原因,结合近年研究探讨治疗选择用药的依据。方法:NAION患者78例84眼,均提供有当地医院或首诊医院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 目的:分析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治疗效果不满意原因,结合近年研究探讨治疗选择用药的依据。方法:NAION患者78例84眼,均提供有当地医院或首诊医院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眼底彩色相、视野、视力等资料,并符合NAION的诊断标准。治疗药物常选择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张剂、高渗性脱水剂、营养神经药物等,同时应用或部分交叉应用,治疗时间1mo以上,从视力、视野、眼底、FFA,OCT检查结果分析药物治疗不满意的因素。结果:84眼经治疗后效果不满意患者,再次就诊时视盘水肿均消退,颜色明显变淡色泽不一致者65眼;视盘全部色淡不易分辨者19眼。复查造影,视盘部分轻度着色9例,其余视盘表现为无渗漏无着色。OCT检查31眼中盘周颞侧神经纤维厚度较正常人均值减少2/3者9眼,减少1/2者11眼,减少1/3者11眼,纵横十字扫描无视杯27眼,浅窄视杯4眼。所有病例在就诊时中心视力均较首诊医院治疗前下降4行以上,最多由1.5下降到0.04。11眼复查视野,结果缺损范围扩大>10°,或原相对缺损区变成绝对缺损区。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张剂、高渗性脱水剂、营养神经药物等同时或部分交叉长期非个性化应用是导致疗效不满意的主要原因。结论:除疾病自身特点外,在发病后采取药物积极治疗及选择药物得当与否与疗效和预后密切相关,应尽可能缩短糖皮质激素应用时间,在NAION水肿期根据血黏度、血压、血糖、血脂、视杯形态采取针对性药物的个性化治疗,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杨建刚 宋金鑫 龚玉静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984-1986,共3页
目的: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不同术式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34例47眼,分为两组:A组26眼(房角关闭粘连范围≤180°)行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B组21眼(房角关闭... 目的: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不同术式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34例47眼,分为两组:A组26眼(房角关闭粘连范围≤180°)行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B组21眼(房角关闭粘连范围>180°)行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mo,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前房深度、炎症反应、滤过泡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末次随访眼压分别为14.37±4.83和15.86±3.74mm Hg,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前房深度分别为3.53±0.37和3.63±0.35mm,较术前均显著加深(P<0.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BCVA中值分别为0.6和0.5,较术前提高。两组术后均未见明显的并发症。结论:选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适合的青光眼术式治疗PACG,降眼压效果稳定,视力提高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是有效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眼压 超声乳化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洛他定联合自体血清治疗蒿属花粉过敏性结膜炎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进 王盼 +2 位作者 张巧云 龚玉静 李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27-1430,共4页
目的:观察奥洛他定滴眼液联合自体血清治疗蒿属花粉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06/2018-06蒿属过敏原检测结果为阳性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305例61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观察组... 目的:观察奥洛他定滴眼液联合自体血清治疗蒿属花粉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06/2018-06蒿属过敏原检测结果为阳性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305例61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体血清,均持续治疗2wk。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总得分、临床疗效,观察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与体征总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wk,观察组患者症状与体征总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奥洛他定滴眼液联合自体血清治疗蒿属花粉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结膜炎 蒿属花粉 奥洛他定滴眼液 自体血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视盘、视杯形态及盘周神经纤维层光学相干断层定量检测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润生 吕沛霖 +1 位作者 王小娣 李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1028-1030,共3页
目的:观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检测正常人视盘、视杯形态及盘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方法:应用CarlZeiss公司Humphrey2000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检查系统对80例单侧眼病患者的80只正常对侧眼进行视盘"十字交叉"和"环形&q... 目的:观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检测正常人视盘、视杯形态及盘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方法:应用CarlZeiss公司Humphrey2000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检查系统对80例单侧眼病患者的80只正常对侧眼进行视盘"十字交叉"和"环形"扫描,分别测量视盘、视杯的直径,视杯深度,以及盘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计算杯盘比值及面积,统计各参数的平均值。结果:用视盘横纵扫描方法测量结果为:视盘纵扫直径为1.60±0.22mm,横扫直径为1.40±0.15mm,平均直径为1.50±0.22mm;视盘扫描平均面积为1.77±0.53mm2。视杯纵扫直径为0.54±0.22mm,视杯横扫直径为0.52±0.24mm,平均直径为0.54±0.23mm;视杯扫描平均面积为0.26±0.20mm2;正常人杯盘直径比纵扫为0.34±0.13,杯盘直径比横扫为0.38±0.15,平均为0.36±0.14;杯盘面积比平均为0.15±0.11。视杯深度纵扫为0.31±0.14mm,横扫为0.27±0.14mm,平均为0.29±0.14mm。用视盘周围环扫方法测量的盘周神经纤维层厚度结果:颞侧为95.57±17.63μm,上方为144.17±18.98μm,鼻侧为99.00±28.13μm,下方为155.53±18.65μm。结论:光学相干断层检测能做出视盘及视杯的定量测量和分析,得到的正常值范围可作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等视神经疾病临床观察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相干断层扫描 视盘 视杯 盘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被引量:7
18
作者 马强 陆惠琴 +3 位作者 梁厚成 马挺 张越梅 朱红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1404-1406,共3页
目的:探讨瞳孔缘虹膜环形剪除法在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安全性和手术技巧。方法:对23例34眼粘连性小瞳孔的白内障患者采用钝性分离及瞳孔缘虹膜环形剪除法,进行原位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随访6mo,所有病例... 目的:探讨瞳孔缘虹膜环形剪除法在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安全性和手术技巧。方法:对23例34眼粘连性小瞳孔的白内障患者采用钝性分离及瞳孔缘虹膜环形剪除法,进行原位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随访6mo,所有病例术后矫正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视力<0.1者3眼,0.1~0.3者3眼,~0.6者12眼,>0.6者16眼。结论:对粘连性小瞳孔的白内障患者采用瞳孔缘虹膜环形剪除法,可以保证原位超声乳化术安全进行,术后视力恢复理想,手术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小瞳孔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外伤性眼内炎50例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彤 吕沛霖 陈丽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294-295,共2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抗生素治疗儿童眼内炎的手术时机和疗效。方法:对儿童外伤性眼内炎50例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对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合并球内异物9例,视网膜脱离11例。结果:术后随访6~12mo,45例视力光感~0.5,其中3眼视网膜脱...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抗生素治疗儿童眼内炎的手术时机和疗效。方法:对儿童外伤性眼内炎50例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对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合并球内异物9例,视网膜脱离11例。结果:术后随访6~12mo,45例视力光感~0.5,其中3眼视网膜脱离复发,另5眼视力无光感,眼球萎缩。结论:儿童外伤性眼内炎一经确诊应立即手术,因儿童眼外伤后增殖旺盛,视网膜脱离发生率高,手术中应进行硅油填充,尽可能保留视功能,防止眼球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眼内炎 儿童 治疗分析 临床 眼视网膜脱离 眼球萎缩 抗生素治疗 玻璃体切除 回顾性分析 手术时机 球内异物 术后随访 视力光感 硅油填充 无光感 眼视力 外伤后 发生率 手术中 视功能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吴惠琴 赵燕麟 王彤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1731-1733,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玻璃体视网膜手术(Micro-vitreoretinal surgery,MVRS)治疗复杂性眼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标准三通道睫状体平部玻璃体切除术。MVRS包括彻底切除机化条索、剥膜、松解性视网膜切开、过氟化碳液体和硅油填充、内... 目的:探讨显微玻璃体视网膜手术(Micro-vitreoretinal surgery,MVRS)治疗复杂性眼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标准三通道睫状体平部玻璃体切除术。MVRS包括彻底切除机化条索、剥膜、松解性视网膜切开、过氟化碳液体和硅油填充、内窥镜、异物取出。视网膜激光光凝。根据玻璃体视网膜状况及玻璃体腔有明显增殖的病例均常规加巩膜外环扎。本组病例共26例(26眼)。其中15例行巩膜环扎。合并白内障行晶状体切除术9例,同期植入人工晶状体2例。采用视网膜切开1例,僵硬边缘切除1例。22例采用眼内光凝。17例术中联合眼内异物取出术。20例填充硅油(德国产,5000mms粘度)。无晶状体眼硅油充填病例6点处虹膜周切。2例因角膜斑痕采用内窥镜施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异物取出。结果:术后采取俯卧位1wk。合并视网膜脱离19例,经一次性手术视网膜复位18例(95%)。2例在VRS后因出现视网膜前膜或局部RD,术后6-8wk分别再次行VRS并补充硅油,2例术后因增殖形成新裂孔而行冷凝加环扎加局部垫压,视网膜均复位。5例患者术后补充激光光凝。16例术后有一过性眼压升高,经抗青光眼药物治疗后,14例眼压恢复正常,有2例发生继发性青光眼,其中1例行抗青光眼术,1例放出少量硅油。17例有晶状体眼随访期内均发现不同程度的并发性白内障,2例晶状体摘除保留前囊者,术后1wk发生囊膜混浊。硅油进入前房2例,经前房穿刺放出硅油后或无晶状体眼6点处虹膜周切口(原周切口阻塞)YAG激光切除后继续俯卧位,硅油复位,视网膜平复。10例患者顺利取油。取油后视网膜再脱离2例,均为视网膜前膜形成或形成新裂孔。1例术后2mo发生角膜带状变性。患者术后视力为光感不确1例,眼前手动5例、指数者5例,0.01~0.05者8例,0.06~0.1者4例,〉0.1者3例。结论:显微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能有效解除牵拉、取出异物、复位视网膜,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从而挽救视网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眼外伤 视网膜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