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附红细胞体感染人畜流行病学 被引量:5
1
作者 尚德秋 李兰玉 +2 位作者 裴标 王书义 陆宙光 《医学研究通讯》 2001年第2期20-20,共1页
附红细胞体病(Epery throjoonesis)简称附红体病,它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附红体是寄生于人畜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中的一群微生物.1928年在齿齿动物中查到类球状血虫体,以后相继在绵羊、牛和猪等... 附红细胞体病(Epery throjoonesis)简称附红体病,它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附红体是寄生于人畜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中的一群微生物.1928年在齿齿动物中查到类球状血虫体,以后相继在绵羊、牛和猪等家畜中发现类似的微生物.1986年Puntaric等正式描述人类附红体病.虽然如此,对附红体分离培养尚未成功,故尚无准确定位,暂列为立克次体目、无形体科、血虫体属.在国际上尚未见到对人畜附红细胞体感染人畜的流行病学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红细胞体感染 流行病学 中国 人群感染 牲畜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布鲁氏菌病研究的某些方面 被引量:6
2
作者 张见麟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3-14,共2页
1949年前中国只有少数布鲁氏菌病(布病)病例报告。1954~1959期间,中国北方尤其如内蒙自治区由于畜群从小群合并为大群,流动频繁,而缺乏应有防疫措施,绵山羊布病爆发流行,随之人间布病发病率也逐步上升。1954~1972年布病流行于中国很... 1949年前中国只有少数布鲁氏菌病(布病)病例报告。1954~1959期间,中国北方尤其如内蒙自治区由于畜群从小群合并为大群,流动频繁,而缺乏应有防疫措施,绵山羊布病爆发流行,随之人间布病发病率也逐步上升。1954~1972年布病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已构成对中国健康及经济发展一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中国 研究 传染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疫菌fra基因探针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俞东征 刘志奇 +2 位作者 王芳 艾则孜 史献明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1-23,16,共4页
利用PCR的方法,由鼠疫菌的DNA中扩增获得了单一的,长249bp的基因片段。这一反应的特异性良好,可以作为鼠疫菌的一种鉴定标志。将这一片段以地高辛标记制成探针,与国外已经试用过的,来自9.5kb质粒的900bp探针相比较,表明该探针的... 利用PCR的方法,由鼠疫菌的DNA中扩增获得了单一的,长249bp的基因片段。这一反应的特异性良好,可以作为鼠疫菌的一种鉴定标志。将这一片段以地高辛标记制成探针,与国外已经试用过的,来自9.5kb质粒的900bp探针相比较,表明该探针的特异性优良,可用于鼠疫的监测与对鼠疫菌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耶尔森氏菌 PCR 探针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胎盘提取液皮内反应进行癌症普查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见麟 黄文林 黄凤翥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1990年第4期147-148,共2页
1962年松原正香发现胎盘与癌组织在生物学方面有相似之处,他以人体胎盘代替癌组织提取了抗原,对病人进行皮试,发现与尚未转移的早期癌的阳性率可高达94.5%。因此,日本全国癌症中心自1972年起已采用此法进行癌症普查,国內一些单位也进... 1962年松原正香发现胎盘与癌组织在生物学方面有相似之处,他以人体胎盘代替癌组织提取了抗原,对病人进行皮试,发现与尚未转移的早期癌的阳性率可高达94.5%。因此,日本全国癌症中心自1972年起已采用此法进行癌症普查,国內一些单位也进行了某些报道,但至今尚未推广,究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普查 胎盘提取液 皮内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282例疑似军团病例血清学检查结果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宫仕梅 任红宇 万超群 《疾病监测》 CAS 1996年第1期8-10,共3页
对北京地区各大医院送检的血清标本进行了实验室检查并对结果做了初步分析。发现在送检的282份血清标本中,军团菌抗体阳性率为20%。军团菌感染率按年龄、性别组别和季节无显著的差别。在58例阳性病例中.嗜肺军团菌12型(L... 对北京地区各大医院送检的血清标本进行了实验室检查并对结果做了初步分析。发现在送检的282份血清标本中,军团菌抗体阳性率为20%。军团菌感染率按年龄、性别组别和季节无显著的差别。在58例阳性病例中.嗜肺军团菌12型(Lp12)为36%,Lp6型为31%,Lp1型为20%。其余血清型合计为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团病 血清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H标记淋巴母细胞转化试验在布鲁氏菌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见麟 郭宝岚 +1 位作者 王惠秋 陈贤辉 《地方病通报》 1990年第4期38-40,共3页
作者结合科研需要,建立了~3H标记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对影响这方法的某些因素进行了研究,除已知小牛血清和刺激剂量外发现小鼠体重,~3H同位素剂量也有很大影响、应用此法证明了布鲁氏菌16M感染C57/BL后3个月时对本试验有明显抑制作用。
关键词 ^3H 淋巴细胞 转化实验 布鲁氏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强毒感染和菌苗免疫绵羊的鉴别诊断实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阎守敦 张春生 +4 位作者 阎晶华 徐敏 李爱芳 胡守颜 贝念湘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2-5,共4页
本文报道用多种诊断方法进行绵羊布鲁氏菌病人工强毒(544A和羊Ⅱ)感染和菌苗(M_5和Rev-1)免疫鉴别诊断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改良ELISA、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圆盘电泳)及查抗原的“BA-免疫斑点”试验,基本能将感染和免疫的绵羊区分开来... 本文报道用多种诊断方法进行绵羊布鲁氏菌病人工强毒(544A和羊Ⅱ)感染和菌苗(M_5和Rev-1)免疫鉴别诊断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改良ELISA、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圆盘电泳)及查抗原的“BA-免疫斑点”试验,基本能将感染和免疫的绵羊区分开来,而其它标准试管凝集反应、微量补体结合反应、L-半胱氨酸凝集试验、离子交换法等对鉴别强毒感染和菌苗免疫只有不同程度的参考价值或区别不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毒感染 菌苗免疫 布鲁氏菌病
全文增补中
预防结核病新疫苗的开发——美国消除结核病顾问委员会(ACET)介绍
8
作者 张见麟 《结核病健康教育》 1999年第1期28-30,共3页
概要结核病仍然是全球,特别是低收入国家的一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较好地应用现有诊断、治疗及预防策略可以逐步降低此病的发病率,但要在美国完全消除结核病,在国际上仍需新的工具.一个新的疫苗可以带来最大的效果,而且最近的技术发展... 概要结核病仍然是全球,特别是低收入国家的一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较好地应用现有诊断、治疗及预防策略可以逐步降低此病的发病率,但要在美国完全消除结核病,在国际上仍需新的工具.一个新的疫苗可以带来最大的效果,而且最近的技术发展可以提供研制新疫苗的基础.然而,要将疫苗的实验室研究转向现场试验及应用,尚须持续地支助.为了认识结核病疫苗的重要性,消除结核病顾问委员会(ACET)推荐,公共事务局及疫苗生产企业,制定一个综合的意见一致的策略来达到这个目的.本报告概述了当制定研制疫苗策略计划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新疫苗 顾问委员会 卫生问题 发病率 预防策略 预防性治疗 研制 现场试验 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HFV触发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的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抗抗 姚楚铮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33-234,共2页
通过移植并改进ELISA技术,用来检测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时释放的H_2O_2量,发现EHFV触发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能力明显强于正常组及ConA刺激组(P<0.01),抗EHFV抗体可明显减弱其活病毒刺激中性粒细胞释放... 通过移植并改进ELISA技术,用来检测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时释放的H_2O_2量,发现EHFV触发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能力明显强于正常组及ConA刺激组(P<0.01),抗EHFV抗体可明显减弱其活病毒刺激中性粒细胞释放H_2O_2的能力(P<0.05)。经改进的该方法检测H_2O_2量灵敏度高,快速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热病毒 中性粒细胞 呼吸爆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乱弧菌不同群体菌株的群体遗传特征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段广才 高守一 +2 位作者 祁国明 刘延清 章丽娟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3期32-35,共4页
应用MEE法对592株霍乱弧菌的15个酶基因位点进行检测,分析和比较霍乱弧菌不同群体的群体遗传特征。结果:古典型菌株(CVC)、埃尔托流行株(ESEVC)和O139菌株(O139)的群体平均遗传多态值和平均杂合度都很... 应用MEE法对592株霍乱弧菌的15个酶基因位点进行检测,分析和比较霍乱弧菌不同群体的群体遗传特征。结果:古典型菌株(CVC)、埃尔托流行株(ESEVC)和O139菌株(O139)的群体平均遗传多态值和平均杂合度都很低,HCVC=0.106、hCVC=1.5,HESEVC=0.056、hESEVC=2.3(O139包含在ESEVC之中),被检测的基因位点多为非多态位点;而同为O1群菌的埃尔托非流行株(NSEVC)的平均遗传多态值和平均杂合度要高得多,接近非O1群菌株(NO1)的群体遗传学指标,分别为HNSEVC=0.425、hNSEVC=5,HNO1=0.627、hNO1=6.5,被检测的基因位点几乎全是遗传多态位点。结果表明:ESEVC和NSEVC虽然都是O1群菌,但在群体遗传学特征上存在巨大差异;CVC、ESEVC和O139为遗传学性状稳定、群体遗传结构紧密的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群体遗传特征 遗传多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的院内感染 被引量:1
11
作者 佟之复 张见麟 《疾病监测》 CAS 1998年第8期308-313,共6页
丙型肝炎的院内感染佟之复1张见麟2丙型肝炎的院内感染日渐为医务人员所重视,计算机国内中文库检索,从1994~1997年国内共发表文献17篇,从MEDLARS世界上最大的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检索1995~1997年也有33... 丙型肝炎的院内感染佟之复1张见麟2丙型肝炎的院内感染日渐为医务人员所重视,计算机国内中文库检索,从1994~1997年国内共发表文献17篇,从MEDLARS世界上最大的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检索1995~1997年也有33篇。今将国内外50篇文献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医院内感染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中ELISA法测抗幽门螺旋杆菌抗体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昭徐 卞宗芳 +4 位作者 候曼芩 田筱玲 陈晶晶 庄弢 蒋秀高 《首都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285-290,共6页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 non-ulcer dyspepsia)是常见症候群,其病因尚未完全明了。NUD中幽门螺旋杆菌(HP Helicobacter Pylori)相关性胃炎占很大比例。针对该菌产生之抗体反应,应用酶联免疫法(ILISA)检测了335例NUD患者血清抗-HP抗体。其...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 non-ulcer dyspepsia)是常见症候群,其病因尚未完全明了。NUD中幽门螺旋杆菌(HP Helicobacter Pylori)相关性胃炎占很大比例。针对该菌产生之抗体反应,应用酶联免疫法(ILISA)检测了335例NUD患者血清抗-HP抗体。其中208例为经细菌培养及(或)组织学检查证实的HP相关性胃炎,对其中164例进行前瞻性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以评价胶态次枸橡酸铋加氟哌酸治疗效果.治疗组与安慰剂组HP清除率分别为69%与6%(P<0.01)。HP清除后患者胃粘膜炎症好转或消除,症状明显减轻,抗-HP抗体滴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溃疡性 消化不良 幽门螺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乱弧菌非O1群菌株的群体遗传结构
13
作者 段广才 高守一 +2 位作者 祁国明 刘延清 章丽娟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3期30-32,共3页
近年来非O1群霍乱弧菌在人类疾病上的流行病学意义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应用多位点酶电泳法对98株非O1群霍乱弧菌17个酶基因位点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在被检测的基因位点中,大多位点的等位基因数较多,等位基因频率相对较低... 近年来非O1群霍乱弧菌在人类疾病上的流行病学意义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应用多位点酶电泳法对98株非O1群霍乱弧菌17个酶基因位点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在被检测的基因位点中,大多位点的等位基因数较多,等位基因频率相对较低,但多数位点具有1~2个优势等位基因;平均遗传多态值和杂合度分析表明,检测的17个酶基因位点都是多态的,平均遗传多态值HNO1为0.627,平均杂合度hNO1为6.5,说明非O1群霍乱弧菌群体遗传结构复杂,群体中的变异程度很高;这与非O1群霍乱弧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水体中是一致的。结果提示:在被检测地区,非O1群霍乱弧菌中尚不具有遗传性状稳定的较大优势群体存在;同时也说明环境的自然选择在细菌进化变异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O1群 霍乱弧菌 群体遗传结构 遗传多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系统部分监控医院调查报告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六亿 李秋丽 +1 位作者 巩志业 王枢群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3期189-192,共4页
1986年我国成立了由26所医院组成的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系统,1988年扩大至103所医院,1992年发展到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省、地、县级134所医院。1990年的监测住院病人数近80万,监测复盖面达全国住院病人的1.6%。通过几年来的工作,基本... 1986年我国成立了由26所医院组成的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系统,1988年扩大至103所医院,1992年发展到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省、地、县级134所医院。1990年的监测住院病人数近80万,监测复盖面达全国住院病人的1.6%。通过几年来的工作,基本摸清了我国医院感染(以下简称院感)的发病率、发病特点、易感因素和病原体特性等,为院感的控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全国院感监控系统内大多数医院工作开展都有起色,他们能认真在全院开展宣传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控系统 耐药性特点 住院病人数 盖面 药敏试验 医护质量 消毒灭菌 宣传教育 毒隔离 漏报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病性弧菌的一些特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顺娥 《上海预防医学》 CAS 1994年第5期5-6,共2页
致病性弧菌的一些特性中国预防医科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102206吴顺娥致病性弧菌是近年来发展比较快,已被世界公认的重要病原微生物。目前已明确11种弧菌对人有致病作用。O1群和非O1群霍乱弧菌(V.cholerae... 致病性弧菌的一些特性中国预防医科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102206吴顺娥致病性弧菌是近年来发展比较快,已被世界公认的重要病原微生物。目前已明确11种弧菌对人有致病作用。O1群和非O1群霍乱弧菌(V.choleraeO1andnonO1)、拟态弧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弧菌 致病作用 病原微生物 发展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耶尔森氏菌质粒控制的yadA蛋白
16
作者 姚呈祥 俞东征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87-288,294,共3页
致病性耶尔森氏菌(鼠疫菌、假结核菌和肠炎耶氏菌)能够编码一组与细菌毒力有关的外膜蛋门(yops)。由于这些蛋白在耶尔森氏菌致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yadA(yersinia adherence protient,耶尔森氏菌粘附蛋白;... 致病性耶尔森氏菌(鼠疫菌、假结核菌和肠炎耶氏菌)能够编码一组与细菌毒力有关的外膜蛋门(yops)。由于这些蛋白在耶尔森氏菌致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yadA(yersinia adherence protient,耶尔森氏菌粘附蛋白;以往称为pl、yopl)是最为特殊的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杆菌 质粒控制 yadA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羊的血培养中发现一株与布鲁氏菌交叉反应的迟缓爱德华氏菌
17
作者 曹温年 常承忠 +1 位作者 李元凯 邱海燕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6-47,共2页
在羊的血培养中发现一株与布鲁氏菌交叉反应的迟缓爱德华氏菌山东淄博市淄川区防疫站曹温年,常承忠中国预防医科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李元凯,邱海燕1990年7月,在做羊群布鲁氏菌病检疫时,从一只山羊的血培养物中分离到一株... 在羊的血培养中发现一株与布鲁氏菌交叉反应的迟缓爱德华氏菌山东淄博市淄川区防疫站曹温年,常承忠中国预防医科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李元凯,邱海燕1990年7月,在做羊群布鲁氏菌病检疫时,从一只山羊的血培养物中分离到一株与布氏菌诊断血清凝集的非布鲁氏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迟缓爱德华氏菌 布鲁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耶氏菌的粘附和侵袭及其与致病性的关系
18
作者 刘志奇 俞东征 《地方病译丛》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7,20,共8页
疾病是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作用发生的首要步骤是表面识别,只有病原体和宿主细胞表面存在相应的、能够相互识别的结构,二者才能相互作用。这种作用能否发生以及作用的性质将决定病原体能否使宿主动物发病以及疾病的严重程... 疾病是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作用发生的首要步骤是表面识别,只有病原体和宿主细胞表面存在相应的、能够相互识别的结构,二者才能相互作用。这种作用能否发生以及作用的性质将决定病原体能否使宿主动物发病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所波及的器官、组织范围。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尔森氏菌 粘附 侵袭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体包裹鼠疫EV活菌对实验动物的免疫增强作用及豚鼠自动保护力实验观察
19
作者 姚呈祥 苗世华 +3 位作者 席进孝 苗克军 石映祥 俞东征 《地方病通报》 1996年第2期49-51,共3页
用菜籽磷脂制成脂质体包裹鼠疫EV活菌后对实验动物进行了抗体动态观察,比较了不同含量的脂质体对免疫增强作用的影响,同时还进行了豚鼠自动保护力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浓度的脂质体一EV菌免疫的豚鼠和小鼠血清抗体滴度都比单用E... 用菜籽磷脂制成脂质体包裹鼠疫EV活菌后对实验动物进行了抗体动态观察,比较了不同含量的脂质体对免疫增强作用的影响,同时还进行了豚鼠自动保护力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浓度的脂质体一EV菌免疫的豚鼠和小鼠血清抗体滴度都比单用EV菌免疫的动物明显提高,阳性滴度持续时间延长,统计学表明二者差异非常显著,经用脂质体二EV菌免疫的动物获得完全保护,可以抵抗高达10亿强毒鼠疫菌的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EV菌 脂质体 血清抗体 免疫增强 免疫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中性红比色法检测EHFV感染的CTL功能
20
作者 杨抗抗 姚楚铮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13-214,共2页
改进的中性红比色法检测EHFV感染的CTL功能中国预防医科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北京102206杨抗抗,姚楚铮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感染后细胞毒淋巴细胞(CTL)功能变化的报道较多,但结果不一。由于缺乏合适动... 改进的中性红比色法检测EHFV感染的CTL功能中国预防医科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北京102206杨抗抗,姚楚铮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感染后细胞毒淋巴细胞(CTL)功能变化的报道较多,但结果不一。由于缺乏合适动物模型,使许多工作无法开展。成龄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色法 CTL 流行性出血热 病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