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被引量:18
1
作者 图雅 梁瑞琼 +2 位作者 张娟 陈彩英 林佳明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第5期769-770,共2页
目的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特点。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校91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贫困生10个因子分均值及阳性项目数显著高于非贫困生(t=3.33,3.35,3.87,3.78,3.37,3.37,4.05,2.83,3.58,3.27,2.82... 目的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特点。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校91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贫困生10个因子分均值及阳性项目数显著高于非贫困生(t=3.33,3.35,3.87,3.78,3.37,3.37,4.05,2.83,3.58,3.27,2.82;P<0.05);②男性贫困生11个因子分和阳性项目数显著高于女生(t=2.78,2.70,2.58,2.41,3.26,2.90,2.33,2.01,2.90,3.80,3.07,2.50;P<0.05);③非医药专业贫困生3个因子分显著高于医药专业的贫困生(t=2.02,2.22,2.31;P<0.05)。结论我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贫困生,男性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女性贫困生,非医药专业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医院专业贫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院校 贫困生 心理健康状况 症状自评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公交车司机压力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邱鸿钟 陈晓云 马利军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年第7期811-813,共3页
目的了解广州公交车司机的压力状况及其应对方式,分析其职业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使用心理压力自测量表(PSTR)及特制应对方式问卷量表(TCSQ)对212名公交车司机进行了调查。结果①广州公交车司机的压力状况存在性别差... 目的了解广州公交车司机的压力状况及其应对方式,分析其职业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使用心理压力自测量表(PSTR)及特制应对方式问卷量表(TCSQ)对212名公交车司机进行了调查。结果①广州公交车司机的压力状况存在性别差异(t=-3.417,P<0.01)、户籍差异(t=2.571,P<0.05)、婚姻状况差异(t=-4.478,P<0.01),差异显著;②广州公交车司机在积极应对方式上存在文化水平的差异(t=-2.661,P<0.01),差异显著;③积极应对与压力呈显著负相关(t=-0.285,P<0.01),消极应对与压力呈显著正相关(t=0.499,P<0.01)。结论职业压力会影响公交车司机的身心健康,采用消极应对方式会使压力水平增高;运用积极应对方式,有利于公交车司机的身心健康;正确面对职业压力,减少负性情绪影响,可以提高公交车司机的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交车司机 压力 应对方式 心理压力自测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大学生社会支持和人际信任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晓云 卢艳绯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第3期390-393,共4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关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际信任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广州某高校40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对父母信任(t=-2.138,P<0.05)和对支持利用度(t=-3.2...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关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际信任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广州某高校40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对父母信任(t=-2.138,P<0.05)和对支持利用度(t=-3.22,P<0.01)上差异显著;②不同专业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t=-2.243,P<0.05)和主观支持(t=-3.235,P<0.01)上差异显著;③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t=-2.80,P<0.01)、主观支持(t=-2.22,P<0.01)和对支持利用度(t=-2.75,P<0.01)上差异显著;④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客观支持上差异显著(t=3.30,P<0.01);⑤不同社会支持水平在对父母信任(F=11.893,P<0.01)、对无关者信任(F=3.321,P<0.05)和人际信任总分(F=9.964,P<0.01)上差异显著;⑥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成显著负相关(t=-0.229,P<0.01)。结论大学是个体人际信任形成的重要阶段,相关部门应该把握这一时机,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进行社会干预,提高人际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大学生 社会支持 人际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心目中的辅导员形象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黄时华 王苑芮 潘少梅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年第10期1143-1146,共4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目中的现实和理想辅异员形象。方法采用自制词表对1307名高校大学生心目中的现实与理想辅导员形象进行调查。结果当前大学生心目中的现实和理想辅导员形象在因素结构上基本相同,主要表现为5个方面:工作方法、工作态度...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目中的现实和理想辅异员形象。方法采用自制词表对1307名高校大学生心目中的现实与理想辅导员形象进行调查。结果当前大学生心目中的现实和理想辅导员形象在因素结构上基本相同,主要表现为5个方面:工作方法、工作态度、业务能力、个性特征和外在形象,其中工作方法(尊重和理解学生)尤为重要。结论性别、年级和专业不同对大学生心目中的现实和理想辅导员形象有一定影响;现实中的辅导员形象离学生心目中的理想尚有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导员形象 因素分析 大学生 现实 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学专业大学生五态人格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梁瑞琼 王苑芮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第3期409-411,共3页
目的了解心理学专业学生五态人格特征。方法采用五态人格测验表对188名心理学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男生和女生在阴阳平和上得分最高(男生=56.01,女生=52.93);在阴阳平和上,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得分(t=2.036,P=0.043);在少阴上,男生... 目的了解心理学专业学生五态人格特征。方法采用五态人格测验表对188名心理学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男生和女生在阴阳平和上得分最高(男生=56.01,女生=52.93);在阴阳平和上,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得分(t=2.036,P=0.043);在少阴上,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得分(t=2.463,P=0.015);②各年级的学生在阴阳平和上的得分最高(大一=57.56,大二=52.55,大三=52.65,大四=56.35);③大一学生在太阴上的得分低于其他年级的学生(F=5.008,P<0.01或P<0.05)。结论阴阳平和是该校心理学专业大学生的主流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测评 五态人格测验表 心理学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情志相胜的言语疗法
6
作者 孙凤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 2005年第2期153-155,共3页
认为情志这种心理因素是致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乃是中医学理论的独特见解;采取以情胜情、以情制情的心理治疗方法,更是中医学理论的一项创举。情志可致病亦能治病的心身统一观,充满着唯物辩证法,是中医学宝库的精华之一。其理易明,... 认为情志这种心理因素是致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乃是中医学理论的独特见解;采取以情胜情、以情制情的心理治疗方法,更是中医学理论的一项创举。情志可致病亦能治病的心身统一观,充满着唯物辩证法,是中医学宝库的精华之一。其理易明,其法难施,然而古代许多医家巧妙地以言语为主要手段成功地治疗了为数甚多的情志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理论 言语疗法 情志疾病 怒胜思 思胜恐 恐胜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未成年子女违法犯罪行为与自我意识健康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邱鸿钟 韩小燕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年第3期261-263,共3页
目的探讨农民工未成年子女违法犯罪行为与自我意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广东省内抽取6690名未成年人,对其施测一般资料问卷和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结果1农民工子女未成年犯(农民工未成年子女违法犯罪者)组的... 目的探讨农民工未成年子女违法犯罪行为与自我意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广东省内抽取6690名未成年人,对其施测一般资料问卷和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结果1农民工子女未成年犯(农民工未成年子女违法犯罪者)组的自我意识各因子和总分得分都低于城市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农民工子女未成年犯组的行为、合群、幸福因子及总分得分低于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组,躯体外貌和焦虑因子得分高于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组的行为、智力、焦虑和幸福因子及总分得分低于本地居民未成年子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我意识状况对未成年人的社会化水平,越轨行为问题具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未成年子女 违法犯罪 自我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德高中生内外向性人格、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马利军 胡小燕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年第6期696-698,共3页
目的探究内外向性人格、社会支持与高中生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顺德5所主要完全高中共296名高中生以班为单位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1男高中生孤独感程度显著高于女高中生;来自农村的高中生社交孤立程度显著高于来自城镇... 目的探究内外向性人格、社会支持与高中生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顺德5所主要完全高中共296名高中生以班为单位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1男高中生孤独感程度显著高于女高中生;来自农村的高中生社交孤立程度显著高于来自城镇的高中生;2相关分析表明:高中生孤独感的各个维度与内外向性人格和社会支持有显著的负相关;社会支持与内外向性人格有显著的正相关;3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内外向性人格和社会支持对孤独感的各个维度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对内外向性人格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内外向性人格、社会支持是影响高中生孤独感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生 内外向性人格 社会支持 孤独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