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8
1
作者 沈丽珍 丁皎 +4 位作者 孔丽华 朱慧 罗莹 陈洁 张黎霞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第10期1481-1483,共3页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对居家开放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198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我院居家开放管理适应性治疗体系,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严格按照健康教育的五步程序系...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对居家开放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198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我院居家开放管理适应性治疗体系,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严格按照健康教育的五步程序系统进行为期4周的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所有患者在入组前和社区护理健康教育4周后进行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评定。结果在为期4周的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后,干预组患者在服药依从性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χ2=7.637,P<0.05);干预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分别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t=2.24或t=2.72,P<0.05或P<0.01)。结论对居家开放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可改善其服药依从性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健康教育 服药依从性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 被引量:24
2
作者 毛智群 李达 +2 位作者 张国富 查智群 荣继开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年第1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音乐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9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精神科治疗,研究组患者合并音乐治疗。分别治疗半年,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 目的探讨音乐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9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精神科治疗,研究组患者合并音乐治疗。分别治疗半年,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两组病人的康复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PANSS评分优于对照组(t=16.32,P<0.01);研究组ADL评分优于对照组(t=8.60,P<0.01);研究组SDSS评分优于对照组(t=2.69,P<0.01)。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音乐治疗对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卫生 音乐治疗 慢性精神分裂症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利哌酮缓释片与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杨国平 吴越 +2 位作者 顾君 汤莉 季萍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85-186,共2页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符合CCM D-3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组)和阿立哌唑(对照组)治疗,共8周,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 SS)评定疗效...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符合CCM D-3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组)和阿立哌唑(对照组)治疗,共8周,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 SS)评定疗效,副作用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治疗8周两组疗效相当,治疗组有效率90%,对照组有效率83.3%,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组4周时阳性因子分即明显下降,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t=3.99,P<0.05);治疗组8周时阴性因子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t=5.97,P<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和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帕利哌酮缓释片起效快,并且对阴性症状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学 帕利哌酮缓释片 阿立哌唑 首发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入住中途过渡宿舍行系统康复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9
4
作者 毛智群 李达 +3 位作者 张国富 查智群 荣继开 周晓婷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第9期1286-1288,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入住中途过度宿舍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对恢复期精神病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患者入住中途过度宿舍,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对照组病人在精神病专科...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入住中途过度宿舍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对恢复期精神病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患者入住中途过度宿舍,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对照组病人在精神病专科医院接受常规的专科治疗。分别治疗半年,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两组病人的康复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为期半年过度宿舍的系统康复治疗,研究组PANSS量表评分(t=2.20,P<0.01),ADL量表评分(t=1.87,P<0.01)和SDSS量表评分均(t=2.13,P<0.01)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入住中途过渡宿舍行系统康复治疗对其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卫生 精神分裂症 中途过度宿舍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照料者相关社会心理因素 被引量:7
5
作者 杨雀屏 张国富 +2 位作者 张恒 张娟 许凌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年第9期1360-1362,共3页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照料者社会心理因素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生活事件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及社会支持问卷,测定48例精神分裂症照料者遭遇的生活事件及其身心健康状况,了解其采取...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照料者社会心理因素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生活事件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及社会支持问卷,测定48例精神分裂症照料者遭遇的生活事件及其身心健康状况,了解其采取的应付方式,现有的社会支持及其影响因素,同时选取健康对照组50例相同量表评定。结果精神分裂症照料者所经历的生活事件总频数,负性生活事件频数,精神紧张总值及负性紧张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978,5.064,6.694,9.282;P<0.01),消极应付方式评分,抑郁及焦虑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8.195,9.815,7.174;P<0.01)。积极应付评分,社会支持总分减低(t=-2.394,P<0.05;t=3.616,P<0.01);消极应付方式明显高于对照组(t=8.394,P<0.01)。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照料者生活事件频数,生活事件紧张总值,抑郁等因子维度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在社会支持及应付方式上研究组与对照组也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精神分裂症照料者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需要进一步关注,必要时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照料者 焦虑 抑郁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硫平与奥氮平治疗老年期痴呆伴行为和精神障碍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徐清 蒋幸衍 +3 位作者 方馨怡 夏鸣华 赵彦 陆雅娜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年第8期900-902,共3页
目的探讨喹硫平与奥氮平治疗老年期痴呆伴行为和精神障碍(BPSD)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6例BPSD患者分为喹硫平组与奥氮平组,治疗8周。在治疗前、治疗2,4,8周末,采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评定疗效,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 SE... 目的探讨喹硫平与奥氮平治疗老年期痴呆伴行为和精神障碍(BPSD)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6例BPSD患者分为喹硫平组与奥氮平组,治疗8周。在治疗前、治疗2,4,8周末,采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评定疗效,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 SE)评定患者痴呆状况,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患者生活质量,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BEHAVE-AD评分显著减少(P<0.01),奥氮平组在治疗2周末起BEHAVE-AD评分较喹硫平组显著下降(P<0.05)。喹硫平组在治疗8周末MM SE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奥氮平组治疗前后MM SE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8周末ADL评分显著下降(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喹硫平组不良反应少于奥氮平组(χ2=4.03,P<0.05),两组在锥体外系反应(EPS)、口干、嗜睡、体质量增加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喹硫平与奥氮平对BPSD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均有较好的疗效,奥氮平起效比喹硫平快,疗效比喹硫平显著,喹硫平在认知功能及药物的安全性方面优于奥氮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硫平 奥氮平 老年期痴呆伴行为和精神障碍 副反应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对照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吴斌 吴震卿 +1 位作者 钱富强 谭黎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第11期1613-1614,共2页
目的比较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行为和精神症状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老年期痴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疗程8周。在治疗前、治疗2、4、8周末采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定表(BEHAVE-AD)评定疗... 目的比较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行为和精神症状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老年期痴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疗程8周。在治疗前、治疗2、4、8周末采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定表(BEHAVE-AD)评定疗效,并同时观察2组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BEHAVE-AD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2组在治疗2周末起BEHAVE-AD评分有显著下降,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5,P>0.05),治疗8周末,喹硫平组有效率为93.3%,利培酮组有效率为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8,P>0.05)。结论喹硫平治疗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障碍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但不良反应较利培酮少,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和精神障碍 喹硫平 利培酮 老年期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与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危险因素及护理管理 被引量:12
8
作者 周晓琴 程灶火 李萍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第3期321-324,共4页
目的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和控制代谢综合征的护理管理措施。方法 503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0名健康自愿者接受调查,收集人口学资料和病史资料,测量相关生理和生化指标,按IDF标准诊断代谢综合征(M... 目的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和控制代谢综合征的护理管理措施。方法 503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0名健康自愿者接受调查,收集人口学资料和病史资料,测量相关生理和生化指标,按IDF标准诊断代谢综合征(M S)。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M S的患病率为28.4%,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4.275,P=0.000),女性患者患病率(39.8%)高于男性(22.3%)(χ2=17.120,P=0.000),40岁以上患者的患病率(30.9%)高于39岁以下患者(22.1%)(χ2=3.421,P=0.064);血脂异常(TG增高和HDL-C降低)、肥胖(BM I和腰围)和血糖增高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OR值>6.0),总胆固醇增高、血压增加、LDL-C增高、尿酸增高、女性、在婚和偏执型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OR值>2.0),年龄、教育、首发年龄和蛋白质等也有一定影响。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较高M S患病率,血脂异常、肥胖和血糖增高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和预测指标。护理管理可以在M S的预防、早期识别和疾病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代谢综合征 危险因素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币激励法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的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紫娟 周玉英 王妙妙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第10期1530-1532,共3页
目的探讨代币激励法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的效果。方法将8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实验组40例,对照组在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中给予恰当的鼓励、表扬。实验组授课中予以口头表扬及社会性支... 目的探讨代币激励法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的效果。方法将8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实验组40例,对照组在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中给予恰当的鼓励、表扬。实验组授课中予以口头表扬及社会性支持语言,授课结束时予以代币激励法以示鼓励。在实验结束时,同步对两组患者进行上课率、作业完成率、知识掌握率进行测评。随访实验结束3个月、6个月的药物依从性和药物自我管理能力,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作业完成率、知识掌握率、上课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χ2=8.66,6.77,15.36;P<0.01)。实验结束后3个月、6个月的药物依从性和药物自我管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χ2=7.17,6.67,7.82,7.92;P<0.01)。结论代币激励法能提高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的作业完成率、上课率、知识掌握率,能提高患者的药物依从性和药物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币激励法 精神分裂症 药物自我处置技能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rem自理模式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行为和精神症状的康复效果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建中 李鹏鹏 +2 位作者 王瑛 俞皎 唐红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年第10期1518-1520,共3页
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行为和精神症状的康复效果。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血管性痴呆患者63例,按随机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多奈哌齐改善认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Orem自理模式,两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 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行为和精神症状的康复效果。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血管性痴呆患者63例,按随机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多奈哌齐改善认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Orem自理模式,两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6周后采用临床疗效总评定量表CGI-SI评定其临床疗效,同时采用Alzheimer病行为病理学评定量表(BEHAVE-AD)评定患者的行为和精神症状。结果观察组在干预后CGI-SI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5.751,P〈0.01),BEHAVE-AD总分及行为紊乱、攻击行为、情感症状因子分亦具有显著性差异(t=5.022-7.157,P〈0.01)。结论应用Orem自理模式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行为和精神症状方面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OREM自理模式 行为和精神症状 康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1
作者 罗瑜 张霞 周健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第10期1591-1592,共2页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在治疗期间定期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及血常规、心电图、血生化检查。结果帕利哌酮...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在治疗期间定期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及血常规、心电图、血生化检查。结果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前后PAN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P<0.01),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失眠、头痛和锥体外系反应(EPS)。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能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帕利哌酮缓释片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雀屏 张恒 +1 位作者 包炤华 周兆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年第7期773-775,共3页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和奥氮平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奥氮平治疗。疗程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 SS)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和奥氮平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奥氮平治疗。疗程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 SS)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在阴性症状方面,治疗2周后,阿立哌唑组即有明显改善(t=2.210,P<0.05),且与奥氮平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2.021,P<0.05),而在阳性症状方面,奥氮平组改善优于阿立哌唑组(t=2.016,P<0.05),但在治疗4、6、8周后,两组总体疗效相当,但阿立哌唑组在阴性症状方面改善较奥氮平组有显著性差异(t=3.302,P<0.01)。在副反应方面,阿立哌唑组副反应较少。结论阿立哌唑治疗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好,阴性症状改善优越,安全性高,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立哌唑 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 奥氮平 副反应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管理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慧 张燕 +1 位作者 徐清 周德祥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年第2期232-234,共3页
目的探讨时间管理模式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作用。方法将9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时间管理模式进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对照组按一般日常生活自理能... 目的探讨时间管理模式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作用。方法将9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时间管理模式进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对照组按一般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进行干预。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8周末,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第8周末,观察组躯体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工具性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较干预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3.73,5.42;P〈0.01),较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5.38,3.43;P〈0.01);观察组工疗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讲究卫生能力、关心和兴趣评分及总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t=2.23~2.38,P〈0.05);观察组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讲究卫生能力、关心和兴趣评分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2.13~2.33,P〈0.05),观察组工疗情况、总分评分干预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4.57,3.04;P〈0.01)。结论应用时间管理模式进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可更有效地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理行为、促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时间管理模式 社会功能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袁菁 邹凯 +3 位作者 蒋兴衍 徐清 夏鸣华 赵彦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第11期1606-1608,共3页
目的评价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阿尔茨海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4例伴有精神行为症状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组和利培酮组,疗程12周。采用神经精神问卷(NPI)评估治疗效果,阿尔茨海默病评价量表-认知分... 目的评价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阿尔茨海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4例伴有精神行为症状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组和利培酮组,疗程12周。采用神经精神问卷(NPI)评估治疗效果,阿尔茨海默病评价量表-认知分表(ADAS-Cog)评估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并分别于0,1,2,4,6,8,10,12周评定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同时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泌乳素(PRL)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NPI分值明显下降(t=2.02~4.39,P<0.05),但是ADAS-Cog升高(t=2.15和2.73,P<0.05)。喹硫平组治疗前后泌乳素水平改变不明显(t=1.10,P>0.05),而利培酮组泌乳素水平明显升高(t=3.97,P<0.05)。喹硫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7%,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利培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其中1例出现意识障碍。结论喹硫平和利培酮均能改善BPSD,但喹硫平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优于利培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行为症状 喹硫平 利培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培酮口服液合并氯硝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症状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德祥 蒋幸衍 +3 位作者 徐清 方馨怡 夏鸣华 陆雅娜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第8期1123-1124,共2页
目的比较利培酮口服液合并氯硝西泮片与氟哌啶醇肌注控制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5例兴奋激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口服液合并氯硝西泮片组(研究组)33例和肌肉注射氟哌啶醇组(对照组)32例治疗,研... 目的比较利培酮口服液合并氯硝西泮片与氟哌啶醇肌注控制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5例兴奋激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口服液合并氯硝西泮片组(研究组)33例和肌肉注射氟哌啶醇组(对照组)32例治疗,研究组给予利培酮口服液治疗(4~6 mg/d),同时给予氯硝西泮口服(2~4 mg/d),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针剂肌肉注射(10~20 mg/d),疗程7d。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兴奋激越项目(PANSS-EC)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60,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研究组PANSS总分下降有显著性差异(t=2.27,P〈0.05),PANSS-EC评分下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7.01,P〈0.01);对照组PANSS总分下降有显著性差异(t=2.39,P〈0.05),PANSS-EC评分下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8.44,P〈0.01)。治疗后第7天两组PANSS总分(t=0.63,P〉0.05)和PANSS-EC评分(t=1.62,P〉0.05)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组肌强直、震颤、静坐不能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培酮口服液合并氯硝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症状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培酮口服液 氯硝西泮 氟哌啶醇 精神分裂症 兴奋激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利哌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晓伟 刘亮 +1 位作者 邹凯 范洁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第11期1611-1613,共3页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帕利哌酮治疗12周,治疗前后进行修订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RC)记忆广度(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帕利哌酮治疗12周,治疗前后进行修订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RC)记忆广度(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等评定,并与45例正常人对照。结果研究组治疗12周后,PANSS量表各项指标分值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前后WCST卡片总数(t=3.93,P=0.000)、持续错误(t=2.09,P=0.039)、随机错误(t=3.78,P=0.000)、WMS-RC总分(t=2.37,P=0.020)、记忆商数(t=4.20,P=0.000)均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治疗后在上述WCST、MS数字广度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前WCST卡片总数、持续错误、随机错误与PANSS总分呈正相关,而WMS-RC总分、记忆商数与阴性症状因子分呈负相关。结论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有良好的疗效,并能改善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学 精神分裂症 帕利哌酮 疗效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式管理模式对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建中 张恒 +1 位作者 周兆新 李志佳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年第7期790-792,共3页
目的探讨开放式与封闭式管理模式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按入组标准选取我院开放式病区和封闭式病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各40例,并配对相应家属。观察期6周。在入组前及6周末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 目的探讨开放式与封闭式管理模式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按入组标准选取我院开放式病区和封闭式病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各40例,并配对相应家属。观察期6周。在入组前及6周末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各患者家属心理状况进行评定,并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结果在第6周末,两组患者家属的SCL-90各因子分、SAS和SDS的评分均较入组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但开放组各项评分较封闭组有明显差异性(P<0.05)。且开放组BPRS评分较封闭组有明显的改善(t=3.757,P<0.05)。结论开放式管理模式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尤其表现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躯体化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式管理模式 首发精神分裂症 家属 心理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硫平合并小剂量丙戊酸钠治疗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彩霞 吴震卿 +1 位作者 徐清 陆雅娜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第11期1631-1632,共2页
目的比较喹硫平合并小剂量丙戊酸钠与单用喹硫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方法 61例老年期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与单药组,进行双盲对照治疗,时间为2周,在治疗前、治疗第1、2周末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进行评分并... 目的比较喹硫平合并小剂量丙戊酸钠与单用喹硫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方法 61例老年期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与单药组,进行双盲对照治疗,时间为2周,在治疗前、治疗第1、2周末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进行评分并分析。结果第1周末,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为74.19%,单药组总有效率为40.00%,两者之间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9,P<0.05)。第2周末2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P>0.05)。BPRS评分比较,联合用药组在第1(t=2.12,P<0.05)、2(t=2.45,P<0.05)周末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单药组在第2周末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P<0.05)。结论喹硫平合并小剂量丙戊酸钠能更快,更有效地控制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硫平 丙戊酸钠 老年期痴呆 精神行为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利培酮治疗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越 苏旭江 +1 位作者 王群松 张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5年第4期264-265,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利培酮治疗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4例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利培酮0.5mg、1mg、2mg,疗程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6周末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临床疗...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利培酮治疗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4例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利培酮0.5mg、1mg、2mg,疗程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6周末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不同剂量利培酮均能有效改善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但在起效时间和不良反应方面却有显著差异。结论1mg利培酮是治疗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理想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质性精神障碍 不同剂量 利培酮 老年 对照研究 副反应量表(TESS) 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不良反应 精神障碍患者 临床疗效 起效时间 治疗前 评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途宿舍行系统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毛智群 李达 +2 位作者 张国富 查智群 荣继开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年第5期651-653,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入住中途过渡宿舍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对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入住中途过度宿舍,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对照组病人在精神病专科医院接受常规的...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入住中途过渡宿舍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对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入住中途过度宿舍,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对照组病人在精神病专科医院接受常规的专科治疗,分别治疗8周,采用WCST及临床记忆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两组病人的康复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为期8周过度宿舍的系统康复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SDSS量表评分(t=2.73,P〈0.01)优于对照组,WCST量表评分(t=3.04~14.20,P〈0.01)优于对照组,临床记忆量表评分也有明显改善,在指向记忆、联想学习两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t=2.13、2.90,P〈0.015或P〈0.01)。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入住中途过渡宿舍行系统康复治疗对其认知功能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中途过度宿舍 认知功能 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