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寿时代与长寿红利 被引量:12
1
作者 杨菊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3-111,共9页
“长寿时代”是一个比老龄时代更积极、更富前瞻性的概念。长寿时代、长寿社会与人口老龄化、老龄社会的概念虽有交叉却并不等同。长寿时代蕴含着长寿红利,包括人力资本日渐丰厚、经济资本大大提升、技术资本持续增强、社会资本不断延... “长寿时代”是一个比老龄时代更积极、更富前瞻性的概念。长寿时代、长寿社会与人口老龄化、老龄社会的概念虽有交叉却并不等同。长寿时代蕴含着长寿红利,包括人力资本日渐丰厚、经济资本大大提升、技术资本持续增强、社会资本不断延展等。激发长寿时代的长寿红利,须从延长长度、拓展宽度、挖掘深度入手,延展个体生命周期的生产性年龄时长,激发个体资本禀赋潜在的多维面向,突破长寿红利的浅表层次,在系统性的制度、组织、个体努力的多重保障下,助力长者都能实现自我价值,达成各享其益、各得其美、美美与共的社会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寿 长寿时代 长寿社会 长寿红利 老龄红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 被引量:20
2
作者 杨菊华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72,共12页
人是积极老龄化的根本保障。以长者的主体性和生产性切入,系统阐述新时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必要性、可能性与可行性。结果发现,长者自身“不服老”的积极老龄观及其依旧较好的健康状况、持续改善的资本禀赋等,奠定了积极老... 人是积极老龄化的根本保障。以长者的主体性和生产性切入,系统阐述新时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必要性、可能性与可行性。结果发现,长者自身“不服老”的积极老龄观及其依旧较好的健康状况、持续改善的资本禀赋等,奠定了积极老龄化的主客观基础,而积极看待的价值定位、积极对待的战术谋划与行动策略,是将可能化为可行的重要推力与保障。推进积极老龄化国家战略,须接受老龄人口“爆炸”这一新的人口形态,克服焦虑与消极心态,突出“积极”意蕴;须以当期—发展的双重动态视角或战略眼光,重新认识长者,剥离贴在他们身上的贬损标签;须以常态之心,加强理论探索和学术研究,思考积极应对的行动策略与老龄社会的治理之策,为积极老龄化国家战略提供学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化 衰老 人口老龄化 积极老龄化
原文传递
市场改革、社会转型与城镇地区托儿所体系的消失——基于供给-需求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杨菊华 《社会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0-130,共21页
通过聚焦于政府退隐、企业退却、家庭退让以及中间替补效应,本文系统分析和深入检视了宏观的经济社会变革及微观的家庭转变与托儿所体系消失之间的关系,试图建构诠释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托儿所体系消失的“供给-需求”理论分析框架。托儿... 通过聚焦于政府退隐、企业退却、家庭退让以及中间替补效应,本文系统分析和深入检视了宏观的经济社会变革及微观的家庭转变与托儿所体系消失之间的关系,试图建构诠释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托儿所体系消失的“供给-需求”理论分析框架。托儿所体系的消失并非简单的市场自发的逻辑秩序或内在动力之结果,而是深受这场变革中各方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多维政策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制度与结构因素的互动性的影响,呈现出前因后果杂糅的历史深刻性与复杂性。政府支持下的企业改制剥离了“从摇篮到坟墓”的职工福利和待遇给付,托儿服务供给全面撤离,而更具安全性的公立机构的撤退、子女数量的减少和以“以质量换数量”的主观诉求,推动家庭被动或主动降低对社会托儿服务的需求;制度与结构空间的变革和家庭诉求的转变带来社会关系的嬗变,调节供需失衡矛盾。多重要素同步或先后交叠交织与博弈,共同导致了托儿所体系的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儿所 托儿所体系 企业改制 托育服务 供给与需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