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水利视野下徽州歙西北盆地聚落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汪凯 计玮 +1 位作者 郭巍 侯晓蕾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5-132,共8页
【目的】歙西北是徽州地区水利设施与聚落发展最为集中和完善的区域,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季风气候造就了此地以水利建设为骨架的人居环境格局。梳理该区域的水利系统脉络,探究水利主导下的灌区景观系统与聚落格局特征,可为传统水利文化的... 【目的】歙西北是徽州地区水利设施与聚落发展最为集中和完善的区域,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季风气候造就了此地以水利建设为骨架的人居环境格局。梳理该区域的水利系统脉络,探究水利主导下的灌区景观系统与聚落格局特征,可为传统水利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提供经验与参考。【方法】以mapping为主要方法将数据空间化,从宏观区域、中观灌区、微观村落3个视角对水利支撑下的人居环境进行空间形态分析,并以棠樾、吕堨灌区为例,分析20世纪70年代典型灌区人居环境综合体中的水文营建方式。【结果】以堨渠与陂塘为主的传统水利灌溉系统是歙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并作为形塑聚落空间格局的主导因素;同时该时期的聚落发展、社会组织均依水展开,形成水利社会共同体。【结论】从水利的视角研究聚落景观,佐证了歙西北地区水利对社会空间形态的引导性,为水利引导下的区域开发提供新途径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文化景观 传统人居 灌区 徽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生融合 主客共享——北京柳沟村乡村微更新模式
2
作者 李叶 侯晓蕾 《设计》 2025年第6期60-67,共8页
2023年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高质量打造首都乡村振兴样板的实施方案》(京办发〔2023〕16号),对彰显乡村公共空间建设提出具体要求,即通过深入推进乡村公共空间“微改造、精提升”... 2023年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高质量打造首都乡村振兴样板的实施方案》(京办发〔2023〕16号),对彰显乡村公共空间建设提出具体要求,即通过深入推进乡村公共空间“微改造、精提升”积极探索村庄渐进式微更新路径,通过示范村和示范片区的创建,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首都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柳沟村公共空间的环境风貌更新保护被列入延庆区井庄镇“百千工程”项目库,旨在通过柳沟村乡村公共空间的整体更新与提升,加强柳沟村文化景观及风貌展示工作,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基础。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侯晓蕾教授带领团队走进柳沟村,历时7个月参与编制《北京市“百千工程”延庆区“醉美井庄”示范片区柳沟村产业发展与风貌管控实施方案》,提出柳沟村近期美丽庭院环境提升和远期村庄整体环境风貌改善的分期发展目标。在乡村公共空间微更新过程中,平衡现代功能需求与文化景观营造成为本次项目实践及研究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示范片区 乡村微更新 公共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治理视角下的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景观微更新途径探讨 被引量:26
3
作者 侯晓蕾 《风景园林》 2021年第9期14-18,共5页
城市小微公共空间微更新关注人的日常交往和基本需求,强调“人民参与”的治理模式。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由增量阶段转变为存量阶段,城市公共空间微更新逐步聚焦在空间重构、公众参与和社区激活方面,空间关怀落实到社区需求、社会关系等社... 城市小微公共空间微更新关注人的日常交往和基本需求,强调“人民参与”的治理模式。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由增量阶段转变为存量阶段,城市公共空间微更新逐步聚焦在空间重构、公众参与和社区激活方面,空间关怀落实到社区需求、社会关系等社会治理层面。针对城市公共空间更新过程中的综合问题,以人民需求和现实问题为导向,以公共空间设计为切入点,探讨城市公共空间更新和社会治理之间的关联,以及社会治理的适应性策略。从人与社会的角度系统提出切实可行的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景观微更新的社会治理途径,体现在公共空间的社会文化治理、社会需求治理、社会活力治理、层级化治理和机制治理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微更新 小微公共空间 社会治理 人民城市 社区营造 风景园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更新进程中剩余空间的挖潜利用途径——以桥下空间为例 被引量:11
4
作者 侯晓蕾 《风景园林》 2023年第8期12-19,共8页
【目的】在中国当前新常态经济发展背景下,城市建设由增量扩张进入到存量优化阶段,民众对于公共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促使城市空间逐步被挖潜利用。在城市更新进程中,仍然存在多种类型的被废弃的、闲置的、利用率不高的剩余空间。剩余空... 【目的】在中国当前新常态经济发展背景下,城市建设由增量扩张进入到存量优化阶段,民众对于公共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促使城市空间逐步被挖潜利用。在城市更新进程中,仍然存在多种类型的被废弃的、闲置的、利用率不高的剩余空间。剩余空间的挖潜利用是城市治理中的系统性复杂问题,也是“十四五”期间城市存量更新的重要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以问题为导向,以人为本,从剩余空间的现状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对其概念范畴、类型特点、更新手段等方面的分析和评价,并以剩余空间的代表类型——桥下空间为例,系统提出城市剩余空间的综合更新途径。【结果】更新途径包括:场所研究和空间分析——审慎分析空间的问题和类型,空间辨别与调研评估——结合公众参与进行空间现状评价,空间重组与设计介入——制定空间更新的发展策略。【结论】通过多专业综合作用介入,将这些具有潜力的剩余空间进行合理而可持续的更新设计提升,对当前的城市更新和精细化治理而言至关重要,也是人民城市意义下设计为人民服务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更新 剩余空间 挖潜利用 城市公共空间 桥下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小微空间切入的北京老旧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设计与治理探索 被引量:2
5
作者 侯晓蕾 姚莉莎 苏春婷 《城市设计》 2023年第5期42-51,共10页
老旧社区更新是当前我国城市更新存量发展阶段的重要内容,是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工作,也是实施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社区公共空间是老旧社区微更新的重点研究对象。本研究以北京为例,从老城社区和老旧小区两个方面,以小微空间切入... 老旧社区更新是当前我国城市更新存量发展阶段的重要内容,是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工作,也是实施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社区公共空间是老旧社区微更新的重点研究对象。本研究以北京为例,从老城社区和老旧小区两个方面,以小微空间切入,对老旧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设计与治理进行系统探索。不同于以往老旧社区综合整治工程的大投资和面面俱到,以小微空间切入的老旧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设计强调从小做起,以社会治理为视角,以小场地微空间作为锚点,以局部撬动全局,对老旧社区进行小投资逐步微更新。相关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老旧社区更新提供借鉴,提高居民社区感和归属感,促进我国老旧社区更新治理和精细化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微空间 老旧社区 公共空间 微更新 规划设计 社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小微公共空间公众参与式微更新途径——以北京微花园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侯晓蕾 邹德涵 《世界建筑》 2023年第4期50-55,共6页
在我国当前的城市更新存量发展阶段,小规模的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改造正逐渐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提升城市活力的主体。小微公共空间是城市剩余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分布广、面积小、不规则、权属多等特点,是城市体... 在我国当前的城市更新存量发展阶段,小规模的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改造正逐渐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提升城市活力的主体。小微公共空间是城市剩余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分布广、面积小、不规则、权属多等特点,是城市体系化宏观建设中长期被忽略的部分,存在管控不足、利用率低等问题,亟待挖潜利用。以公众参与为核心的城市小微公共空间微更新能够体现城市精细化建设和社会治理的水平,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城市小微公共空间微更新的相关背景,并对其概念及类型进行界定;然后,通过对小微空间中发生的人、事、物等进行原真性的Mapping观察,调研分析人们自发使用空间的行为活动;最后,结合团队近年来的相关实践,探索性地提出城市小微公共空间的公众参与式微更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城市小微公共空间 微更新途径 公众参与 微花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花园城市的微花园社区更新网络治理途径探索——以景山和朝阳门花园社区为例
7
作者 侯晓蕾 郭婧 +2 位作者 刘欣 姚莉莎 孔泑涵 《中国园林》 2025年第4期16-22,共7页
北京花园城市建设目标推动城市更新走向精细化、生态化和综合化,微花园社区微更新成为重要实践路径。微花园社区更新以公众参与为核心,是空间建设转向社会网络治理的载体,构建了“空间网络-社会网络-网络耦合-场景呈现”的分析体系。从... 北京花园城市建设目标推动城市更新走向精细化、生态化和综合化,微花园社区微更新成为重要实践路径。微花园社区更新以公众参与为核心,是空间建设转向社会网络治理的载体,构建了“空间网络-社会网络-网络耦合-场景呈现”的分析体系。从空间和社会网络治理双重角度,提出有效行动路径,通过实证案例验证其促进社会网络修复的可行性。进一步从多元参与协同机制、动态弹性反馈机制和长效韧性协同增益机制3个层面,提出微花园双网耦合治理框架。以景山和朝阳门花园示范社区为例,探索出“1+n+∞”模式,即通过一个示范中心辐射带动多个微花园落地,激发公众参与,形成可持续的社区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花园城市 微花园 社区更新 空间网络 社会网络 双网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镇责任规划师访谈:精耕细作 行稳致远,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
8
作者 万强 侯晓蕾 +12 位作者 李嘉漪 苏琛其 郑强 黄锦冲 付崇旗 李振 王腾 吴邦銮 张晓光 曹珊 张志杰 管健行 冯斐菲 《北京规划建设》 2024年第3期197-207,共11页
党的二十大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发展,也为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指明了方向。北京市责任规划师制度自2019年设立以来,五年间不断推进和优化,乡镇责师现已广泛深入乡村一线,也在基层建... 党的二十大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发展,也为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指明了方向。北京市责任规划师制度自2019年设立以来,五年间不断推进和优化,乡镇责师现已广泛深入乡村一线,也在基层建设中精耕细作,基于各地区不同的差异化工作诉求,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工作方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在前期的调研中发现,乡镇在规划技术咨询和规划科普及宣传方面有着较大的需求,因此邀请了乡镇责师团队和相关部门的领导专家,共同讨论乡镇责师在上传下达、属地服务、宣教活动等方面如何开展工作,都有哪些具体工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技术咨询 农业农村现代化 上传下达 精耕细作 宣教活动 差异化 规划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