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七总甙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作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剑毅 李世荣 +2 位作者 纪淑兴 胡晓红 覃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7期1562-1563,共2页
目的 观察三七总甙对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作用 ,以寻找治疗人增生性瘢痕的有效药物。方法 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分别应用MTT比色法和3H 脯氨酸掺入法检测三七总甙作用后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 目的 观察三七总甙对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作用 ,以寻找治疗人增生性瘢痕的有效药物。方法 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分别应用MTT比色法和3H 脯氨酸掺入法检测三七总甙作用后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变化。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 ,三七总甙能够显著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 (P <0 0 1)。结论 三七总甙具有体外抗纤维化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甙 增生性瘢痕 成纤维细胞 增殖 胶原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性瘢痕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28
2
作者 刘剑毅 李世荣 纪淑兴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36-438,共3页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分别留取正常皮肤 5例、增生性瘢痕 15例和瘢痕疙瘩 7例组织标本 ,测定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 ,通过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图像定量分析 ,检测组...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分别留取正常皮肤 5例、增生性瘢痕 15例和瘢痕疙瘩 7例组织标本 ,测定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 ,通过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图像定量分析 ,检测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基因表达水平。 结果 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 (2 6 .5 2± 4 .10 )、(84 .10± 1.76 )和 (92 .38± 2 .0 4 )μg/ mg,后两者与前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m RNA指数分别为 0 .0 9± 0 .2 5、0 .78± 0 .6 3和0 .84± 0 .0 4 ,后两者与前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结论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纤维化进程中可能起着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瘢痕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基因表达 增生性瘢痕 瘢痕疙瘩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性瘢痕中胶原纤维形态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检测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剑毅 李世荣 +3 位作者 纪淑兴 胡晓红 毋巨龙 汪丽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18-821,共4页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与病理性瘢痕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留取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标本 ,应用天狼猩红偏振光法检测组织纤维化程度 ,应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与病理性瘢痕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留取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标本 ,应用天狼猩红偏振光法检测组织纤维化程度 ,应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 和正常皮肤相比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纤维化严重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增生性瘢痕 瘢痕疙瘩 免疫组织化学 天狼猩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甙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剑毅 纪淑兴 李世荣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32期4314-4315,共2页
目的:观察三七总甙对体外培养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作用,以寻找治疗人瘢痕疙瘩的有效药物。方法:体外培养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别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和H3-脯氨酸掺入法检测三七总甙作用后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 目的:观察三七总甙对体外培养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作用,以寻找治疗人瘢痕疙瘩的有效药物。方法:体外培养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别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和H3-脯氨酸掺入法检测三七总甙作用后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三七总甙含量在0.5,1.0和1.5g/L时均能够显著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P<0.01),但在1.5g/L时对细胞具有毒性作用。结论:三七总甙具有体外抗纤维化作用,可能成为治疗瘢痕疙瘩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甙 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HKF PNS 中药 治疗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hcet’s病患者外周血和结节性红斑组织中T-bet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兵 杨培增 +5 位作者 张震 周红颜 黄祥坤 褚利群 张锐 俞琼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Th1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T-boxexpressinTcells)在活动期Behcet’s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结节性红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bet在Behcet’s病发病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收集14例活动期Behcet’s病患者和12例正常人外周血... 目的观察Th1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T-boxexpressinTcells)在活动期Behcet’s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结节性红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bet在Behcet’s病发病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收集14例活动期Behcet’s病患者和12例正常人外周血,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T-bet的表达水平;对4例Behcet’s病活动期患者腿或臂部结节性红斑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的T-bet表达。结果14例活动期Behcet’s病患者均可检测到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2000的特征性免疫印迹带,所有的正常对照却没有发现。正常人皮肤表皮T-bet分子表达均为阴性,4例结节性红斑表皮T-bet分子均表达阳性,表皮阳性细胞数为108个±10个/mm2,阳性表达率为35%~42%。结论活动期Behcet’s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结节性红斑组织T-bet的表达均显著增高,T-bet分子可能在Behcet’s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hcet’s病 外周血 结节性红斑 T-BET基因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狼猩红偏振光法在病理性瘢痕纤维化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剑毅 纪淑兴 +5 位作者 李世荣 汪丽萍 胡晓红 易绍萱 陈希伟 吴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6期905-906,T001,共3页
目的:探讨检测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胶原的方法。方法:应用天狼猩红偏振光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胶原的类型、含量及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正常皮肤组织中以Ⅲ型胶原为主;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 目的:探讨检测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胶原的方法。方法:应用天狼猩红偏振光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胶原的类型、含量及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正常皮肤组织中以Ⅲ型胶原为主;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均以Ⅰ型胶原纤维为主,其含量随病程发展而增加。结论:天狼猩红偏振光法是检测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纤维化程度的理想方法,可以明确纤维化过程中Ⅰ、Ⅲ型胶原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狼猩红偏振光法 病理性瘢痕 纤维化 研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GF反义寡核苷酸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剑毅 李世荣 纪淑兴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54-456,共3页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人瘢痕疙瘩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在脂质体介导下,将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转染至体外培养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通过MTT比色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力,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人瘢痕疙瘩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在脂质体介导下,将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转染至体外培养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通过MTT比色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力,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通过H3脯氨酸掺入法检测细胞胶原合成。结果转染后和对照组相比,反义寡核苷酸能够抑制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并促进细胞凋亡(P<001)。结论在体外,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具有抗人瘢痕疙瘩纤维化的作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人瘢痕疙瘩纤维化进程中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反义寡核苷酸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 胶原合成 CTGF 纤维化 转染 异硫氰酸荧光素 脯氨酸
原文传递
反义寡核苷酸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和胶原合成的作用 被引量:9
8
作者 刘剑毅 李世荣 纪淑兴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72-75,共4页
目的 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在人瘢痕疙瘩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HKF)。在脂质体介导下 ,将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硫代磷酸化CTGF反义寡核苷酸 (ASODN)转染至HKF中 ,设为CTGFASODN治疗组... 目的 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在人瘢痕疙瘩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HKF)。在脂质体介导下 ,将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硫代磷酸化CTGF反义寡核苷酸 (ASODN)转染至HKF中 ,设为CTGFASODN治疗组 (AT组 ) ,同时设脂质体对照组 (LC组 ,仅加入脂质体 )和空白对照组 (C组 ,不加脂质体和ASODN)。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CT GFASODN在各组细胞中的分布 ;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细胞中CTGFmRNA指数 (RI);采用3 H 脯氨酸掺入法检测细胞的胶原合成量。 结果 转染后 12h,AT组细胞胞浆内可见大量荧光 ,LC、C组HKF内无此现象。AT组转染后 4 8hRI值为 0 .12± 0 .6 2 ,明显低于LC组值 0 .5 1± 0 .18及C组值 0 .5 4± 0 .35 (P <0.0 1)。AT组的3 H 脯氨酸掺入率为 10 8.96± 79.0 5 ,较LC组值 171.2 4± 14 .99及C组值 16 5 .38± 4 3.6 1低 (P <0.0 1)。  结论 CTGFASODN能够抑制体外培养的HKF中CTGF基因表达和胶原合成 ,表明CTGF在人瘢痕疙瘩纤维化进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寡核苷酸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基因表达 胶原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