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医学生视角看眼科见习期间裂隙灯训练的必要性 被引量:4
1
作者 梁轩伟 邹玉仙 +4 位作者 刘澍 孟子葳 于欣悦 卓业鸿 陈荣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9,共6页
目的:基于医学生视角评估裂隙灯生物显微镜(以下简称“裂隙灯”)训练的必要性,对眼科见习期间的医学生裂隙灯训练达成共识。方法:在中山大学117名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开展见习前后对照研究。所有医学生在眼科见习期间均接受裂隙... 目的:基于医学生视角评估裂隙灯生物显微镜(以下简称“裂隙灯”)训练的必要性,对眼科见习期间的医学生裂隙灯训练达成共识。方法:在中山大学117名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开展见习前后对照研究。所有医学生在眼科见习期间均接受裂隙灯训练。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评估学生对裂隙灯教学的个人认知、个人需求与建议,并对眼科见习前后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得分进行比较。此外,通过眼科见习后的学生主观评价来评估裂隙灯训练的效果。每个条目评分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采用IBM SPSS软件(版本20.0;SPSS Inc.,Chicago,IL,US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116名(99.1%)医学生完成了调查。见习前的平均得分为19.99±3.03分,显示学生对裂隙灯用途的认知水平高;见习后的得分显著增加至22.97±2.37分(P<0.001)。对于个人需求的平均得分,见习后高于见习前(24.62±3.15 vs 23.60±2.36,P=0.009)。此外,86.2%的学生见习后认为裂隙灯实操训练有助于显著改善见习质量。大于四分之三的被调查学生倾向于增加裂隙灯训练时间(见习前后分别为76.7%和77.6%)。结论:在眼科见习中,医学生更偏好于裂隙灯训练实操;鉴于对改善见习质量的潜在作用,应在眼科见习中推荐该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见习 裂隙灯训练 医学教育 必要性 学生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ppo通路及其在眼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孙启航 谈旭华 罗莉霞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971-1976,共6页
Hippo通路是一个进化上保守的信号通路,它受细胞内外多种因素的调控,通过效应分子YAP/TAZ,参与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和再生等多种重要生理活动,其在组织发育、器官再生以及肿瘤发生等方面均有广泛的研究。近年来的研究显示,Hippo... Hippo通路是一个进化上保守的信号通路,它受细胞内外多种因素的调控,通过效应分子YAP/TAZ,参与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和再生等多种重要生理活动,其在组织发育、器官再生以及肿瘤发生等方面均有广泛的研究。近年来的研究显示,Hippo通路与眼部组织的发育、再生和眼部疾病联系密切。阐明Hippo通路在眼部组织中的作用有助于揭示眼科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对完善眼科基础研究,指导眼科临床工作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从Hippo通路的核心组分、生物学作用以及近年来Hippo通路在眼部组织如角膜、小梁网、晶状体、视网膜和葡萄膜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ppo通路 发育 再生 晶状体 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循环在眼科学学术学位研究生临床前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蒋金芸 邹玉仙 +2 位作者 杨晓 卓业鸿 陈荣新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3年第4期284-287,共4页
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PDCA)循环以反复循环、不断改进目标和提高质量的特点,在医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临床前培训为例,阐述了PDCA循环在眼科学学术学位研究生教学中的设计和实施,并通过... 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PDCA)循环以反复循环、不断改进目标和提高质量的特点,在医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临床前培训为例,阐述了PDCA循环在眼科学学术学位研究生教学中的设计和实施,并通过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表明,培训结束时37名(100.0%)学生的理论和操作考核均达到合格标准,27名(71.1%)学生认为在临床前培训课程中采用PDCA循环比传统教学更有效。可见PDCA循环用于眼科学学术学位研究生临床前培训,有助于学生更高效地掌握眼科学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眼科学学术学位研究生的临床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 PDCA循环 学术学位研究生 临床前培训
原文传递
眼科AI诊断:真实世界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4
作者 李飞 梁晓莹 +4 位作者 汪德明 杨泽锋 刘潇逸 张秀兰 林顺潮 《科学观察》 2025年第1期1-21,共21页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眼科诊断模式的新变革,但其在真实世界应用中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探索眼科AI在临床部署和应用中的挑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文献综述梳理眼科AI的应用现状...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眼科诊断模式的新变革,但其在真实世界应用中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探索眼科AI在临床部署和应用中的挑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文献综述梳理眼科AI的应用现状,总结眼科AI在真实世界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结果/结论]眼科AI诊断在真实世界应用中存在数据缺乏与标注困难、准确性偏低及可靠性差等技术难关、面临医患信任度低、伦理与法规问题等诸多挑战。为了克服数据资源的短缺,我们可以采取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利用生成数据和增强学习技术等策略来丰富AI模型的训练数据。同时,为了提升医患对AI模型的信任,可以开发更高效的算法模型,整合多源数据进行训练,并加强对医疗人员的AI技术培训。此外,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建立详尽的数据隐私保护措施,对于填补AI监管的空白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眼科 真实世界 深度学习 挑战 解决方案
原文传递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及房角切开术操作规范专家推荐意见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秀兰 宋云河 +6 位作者 范肃洁 唐莉 卢岚 谢琳 唐广贤 原慧萍 周民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7-100,共4页
合并白内障的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在中国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严重眼病,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既往治疗合并白内障的中晚期PACG的手术方式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EI)联合小梁切除... 合并白内障的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在中国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严重眼病,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既往治疗合并白内障的中晚期PACG的手术方式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EI)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并发症较多。近年来PEI联合房角分离(GSL)及房角切开术(GT)治疗合并白内障的中晚期PACG被证实是安全和有效的,目前受到关注并且在我国已广泛开展,然而,PEI+GSL+GT手术治疗方案仍缺乏统一的规范。国内部分青光眼专家根据PEI+GSL+GT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中晚期PACG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详细、完整的手术操作规范,对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麻醉方法、手术操作技术和围手术期用药方法提出推荐意见,使临床医生对该治疗方法的应用过程进行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微创青光眼手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房角分离术 房角切开术 青光眼/手术疗法 推荐意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边虹膜切除联合房角分离及房角切开术操作规范专家推荐意见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秀兰 林凤彬 +6 位作者 范肃洁 唐莉 唐广贤 谢琳 卢岚 原慧萍 聂昕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1-103,共3页
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开展,其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中的作用也逐渐突显。周边虹膜切除(SPI)联合房角分离(GSL)及房角切开术(GT)作为新型的微创联合术式,目前被证实在治疗合并透明晶状体或没有白内障手... 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开展,其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中的作用也逐渐突显。周边虹膜切除(SPI)联合房角分离(GSL)及房角切开术(GT)作为新型的微创联合术式,目前被证实在治疗合并透明晶状体或没有白内障手术指征的中晚期PACG中是安全、有效的,目前在临床上已用于青光眼患者的治疗,但其手术操作及围手术期用药仍缺乏统一的规范,影响了治疗效果的正确评价。国内部分青光眼治疗专家针对目前SPI联合GSL及GT治疗PACG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详细、完整的规范专家推荐意见,包括手术适应证、麻醉方法、手术部位、手术步骤、围手术期用药方法,以规范临床医生应用该技术治疗PACG的医疗过程,为更好地评价MIGS疗效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微创青光眼手术 周边虹膜切除术 房角分离术 房角切开术 推荐意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角镜下房角分离术治疗PACG操作规范专家推荐意见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秀兰 林凤彬 +7 位作者 唐广贤 原慧萍 谢琳 卢岚 范肃洁 唐莉 聂昕 周民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43-845,共3页
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房角分离术(GSL)可通过分离粘连在房角上的虹膜组织而使关闭的房角结构重新开放,是MIGS治... 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房角分离术(GSL)可通过分离粘连在房角上的虹膜组织而使关闭的房角结构重新开放,是MIGS治疗PACG的重要步骤。然而,目前我国GSL操作仍缺乏统一的规范,影响了治疗效果的有效评价,也增加了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制定详细、完整的GSL操作规范专家推荐意见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是非常必要的。本专家组就GSL的适应证、手术麻醉方式、手术部位、手术步骤、房角分离范围、联合术式、围手术期用药等问题进行讨论,基于国内外重要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以及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对GSL技术提出专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青光眼手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房角分离术 专家意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灶脉络膜凹陷与各种眼底疾病的关联及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文峰 甘雨虹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2年第3期174-179,共6页
局灶脉络膜凹陷(FCE)是指局限性的视网膜和脉络膜的部分结构向脉络膜凹陷的临床征象,并且不伴有巩膜扩张及后巩膜葡萄肿。其概念的提出是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发展的结果,FCE是通过OCT检测并诊断的特殊的眼部体征。随着OCT的广... 局灶脉络膜凹陷(FCE)是指局限性的视网膜和脉络膜的部分结构向脉络膜凹陷的临床征象,并且不伴有巩膜扩张及后巩膜葡萄肿。其概念的提出是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发展的结果,FCE是通过OCT检测并诊断的特殊的眼部体征。随着OCT的广泛运用,临床医师对于FCE也在进一步加深,关于FCE的认识需要更新。同时,随着FCE在多种眼底疾病中被发现,其临床意义及对各种眼底病变病程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脉络膜凹陷 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边虹膜切除联合房角分离及房角切开术治疗中晚期PACG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7
9
作者 林凤彬 路平 +13 位作者 宋云河 高新博 张英哲 聂昕 彭钰莹 黎晓燕 朱小敏 张恒丽 张懿 谢琳 唐广贤 唐莉 范肃洁 张秀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目的评估周边虹膜切除(SPI)联合房角分离(GSL)及房角切开术(GT)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系列病例观察研究,对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邯郸市眼科医院、石家庄... 目的评估周边虹膜切除(SPI)联合房角分离(GSL)及房角切开术(GT)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系列病例观察研究,对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邯郸市眼科医院、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完成SPI+GSL+GT的中晚期PACG患者27例35眼进行至少6个月随访,平均随访9(7,10)个月。采用ETDRS视力表及Goldmann压平眼压计分别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眼压。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计算手术成功率,手术完全成功定义为不使用任何抗青光眼药物下,眼压控制在5~18 mmHg(1 mmHg=0.133 kPa)且眼压较基线下降20%,无威胁视力的并发症,无需接受额外的抗青光眼手术,无光感丢失;条件成功定义为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的条件下达到完全成功的标准。结果术眼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为(15.69±3.70)mmHg,明显低于术前的(30.83±8.8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88,P<0.001);眼压平均降低13.00(8.00,21.00)mmHg,降幅为44.00%(34.78%,60.00%)。术后使用抗青光眼药物数量为0(0,1)种,较术前的2(0,3)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59,P<0.001)。术前、术后6个月BCVA分别为0.80(0.63,1.00)和0.80(0.60,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83,P=0.777)。手术完全成功率为62.86%(22/35),条件成功率为91.43%(32/35)。手术并发症主要包括前房积血(6/35)、一过性眼压升高(3/35)和术后浅前房(4/35),未发生威胁视力的并发症。结论SPI+GSL+GT是治疗中晚期PACG安全、有效的方法,为PACG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角型青光眼 手术 多中心研究 房角切开术 房角分离术 周边虹膜切除术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相关眼病的非手术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星 叶慧菁 杨华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88-1292,共5页
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 TAO)是一种与甲状腺功能异常密切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成人最常见的眼眶疾病之一。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进展可引起眼球突出、复视,暴露性角膜炎、角膜溃疡和压迫性视神经病变,... 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 TAO)是一种与甲状腺功能异常密切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成人最常见的眼眶疾病之一。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进展可引起眼球突出、复视,暴露性角膜炎、角膜溃疡和压迫性视神经病变,导致不可逆性视力损害甚至失明。治疗上缺乏特异性,仅以临床对症治疗为主,疗效不确定,目前该病是眼科的难点。临床一线药物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二线治疗如免疫抑制剂、放射治疗等,均存在一定局限性。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全面,根据TAO发病机制研发出了以替妥木单抗、利妥昔单抗为代表的多种新型靶向药物,展现出缓解炎症、控制病情的优良作用,是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就TAO的非手术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眼病 非手术治疗 糖皮质激素 麦考酚酸酯 替妥木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角膜基质透镜长期超低温保存的可行性评估 被引量:3
11
作者 韦琦 丁辉 +5 位作者 钟探 余瀚洋 杨镇朵 范红明 何林艺 钟兴武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31-1037,共7页
目的观察超低温环境下长期保存后人角膜基质透镜的透明度及结构变化,探讨简单可行且有效的角膜基质透镜长期保存方案。方法收集2013-2020年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海南眼科医院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透镜取出术(SMILE)200眼,手术中获取... 目的观察超低温环境下长期保存后人角膜基质透镜的透明度及结构变化,探讨简单可行且有效的角膜基质透镜长期保存方案。方法收集2013-2020年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海南眼科医院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透镜取出术(SMILE)200眼,手术中获取完整人角膜基质透镜标本200份。将人角膜基质透镜标本置于-80℃超低温冰箱中保存,按照保存时间的不同将标本分为1个月组、24个月组、60个月组和84个月组,每组50份。采用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测量各组在300~800 nm波长范围内角膜基质透镜的透光率,每个透镜共连续检测10次,每次间隔50 nm;分别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角膜基质透镜的组织学形态变化和胶原纤维结构改变;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角膜基质透镜中胶原纤维排列方式及角膜基质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各组人角膜基质透镜中角膜基质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各组450~800 nm波长范围内角膜基质透镜透光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asson染色结果显示,1个月组角膜基质透镜胶原纤维排列整齐、紧密,24个月组部分胶原纤维间出现空泡,60个月组胶原纤维排列疏松,空泡增多,84个月组部分胶原纤维脱落,角膜基质透镜变薄;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角膜基质透镜形态改变与胶原纤维变化相对应。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1个月组角膜基质透镜胶原纤维排列规则,角膜基质细胞呈长梭形,核膜完整,胞质丰富;24个月组胶原纤维排列稍疏松,角膜基质细胞变形,核膜不完整;60个月组胶原纤维排列疏松、不整齐,细胞核萎缩变形;84个月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角膜基质细胞皱缩,核膜不连续,核质裂解。TUNEL染色结果显示,1个月组、24个月组、60个月组和84个月组透镜中基质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7.80±1.17)%、(89.50±1.05)%、(89.30±1.51)%和(90.20±1.47)%,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525,P=0.053)。结论人角膜基质透镜超低温环境下保存84个月可见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及角膜基质细胞凋亡,但其透明度和完整性仍较好。超低温保存技术长期保存角膜基质透镜有效且简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疾病 角膜移植 角膜基质 生物保存 低温贮藏 超微结构 凋亡 透明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白内障手术治疗和教学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5
12
作者 冯媛媛(综述) 王婷 +3 位作者 肖钧 刘臻臻 项毅帆 林浩添(审校) 《眼科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178-184,共7页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二者结合对于白内障手术的术前诊断和分级管理、术中人工晶状体选择、位置预测及术后管理(视力预测、并发症预测及随访)、手术培训和教学方面均起到巨大的促进作...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二者结合对于白内障手术的术前诊断和分级管理、术中人工晶状体选择、位置预测及术后管理(视力预测、并发症预测及随访)、手术培训和教学方面均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诚然,AI在与白内障手术相关的管理、分析和研究中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但其广泛的应用前景不可忽视。现对AI在白内障手术治疗和教学中的应用做以总结,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白内障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型开角型青光眼滤过手术的长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洁蕾 陈翔熙 +4 位作者 钟毅敏 徐晓宇 任丽蓉 方蕾 刘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6-320,共5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型开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18岁以内接受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的青少年型开角型青光眼共31例55眼,比较手术前后眼压及其他眼部参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眼压比术前明显降低... 【目的】探讨青少年型开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18岁以内接受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的青少年型开角型青光眼共31例55眼,比较手术前后眼压及其他眼部参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眼压比术前明显降低(t=12.254,P<0.001),手术前后C/D值、眼轴长度、视野MD值、视力及屈光度无明显变化,术后第1、3、6年手术完全成功率分别为92.7%、70.4%、42.6%。手术条件成功率分别为92.7%、81.0%、81.0%。术中及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MMC是治疗青少年型开角型青光眼一种较为安全、成功率较高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型开角型青光眼 滤过手术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遗传修饰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代谢记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骞元婕 魏雁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34-1637,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仍可能持续并进展,这表明先前的高血糖会导致长期有害的血管功能障碍,这种现象被定义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代谢记忆”(metabolic memory)。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起病隐匿,目前的治疗方式主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仍可能持续并进展,这表明先前的高血糖会导致长期有害的血管功能障碍,这种现象被定义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代谢记忆”(metabolic memory)。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起病隐匿,目前的治疗方式主要为临床对症治疗,缺乏有效早期诊断、精准治疗和判断预后的手段,新的诊治思路亟待开发。近年来许多新兴研究证明表观遗传修饰在DNA甲基化、组蛋白翻译后修饰和微小RNA(microRNAs,miRNAs)调控等方面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代谢记忆”的发病机制,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子机制的探究提供了努力方向和研究策略。本文综述了表观遗传修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潜在挑战和治疗前景,旨在为未来早期诊断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代谢记忆 表观遗传修饰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察隅县城区中小学生的弱视患病率及其治疗情况调查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娜 陈冬翠 +3 位作者 蔡玥 谢丽琼 陈林兴 刘斌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14期2015-2017,共3页
目的调查我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察隅县城区中小学生的弱视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2018年5月对察隅县城区的中小学生开展视力普查及基本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及屈光、眼前段检查、眼底检查、眼位检查等,对视力低于6/12的进行... 目的调查我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察隅县城区中小学生的弱视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2018年5月对察隅县城区的中小学生开展视力普查及基本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及屈光、眼前段检查、眼底检查、眼位检查等,对视力低于6/12的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对确诊为弱视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发病原因。计量资料行配对t检验;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年龄和性别与弱视患病率的关系。结果察隅县城区小学和初中共1795名学生参与调查,其中男888人,女907人。其中弱视患病人数为77人,患病率为4.3%。患病率在不同年龄和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受检中小学生中引起弱视的主要发病原因如下:屈光参差19.5%(15/77),屈光不正77.9%(60/77),斜视2.6%(2/77)。结论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屈光参差性弱视是察隅县城区中小学生弱视的主要类型,及时配戴合适的眼镜有助于降低弱视的患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地区 中小学生 弱视 患病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眼底影像分析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东琳(综述) 许发宝 +3 位作者 巩亚军 项毅帆 李强 林浩添(审校) 《眼科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185-193,共9页
近年来,眼科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迅猛发展,眼底影像因易获取及其丰富的生物信息成为研究热点,眼底影像的AI分析在眼底影像分析中的应用不断深入、拓展。目前,关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年龄... 近年来,眼科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迅猛发展,眼底影像因易获取及其丰富的生物信息成为研究热点,眼底影像的AI分析在眼底影像分析中的应用不断深入、拓展。目前,关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青光眼等常见眼底疾病的临床筛查、诊断和预测已有较多AI研究,相关成果已逐步应用于临床实践。除眼科疾病以外,探究眼底特征与全身各种疾病之间的关系并据此研发AI诊断系统已经成为当下的又一热门研究领域。AI应用于眼底影像分析将改善医疗资源紧缺、诊断效率低下的情况,为多种疾病的筛查和诊断开辟“新赛道”。未来眼底影像AI分析的研究应着眼于多种眼底疾病的智能性、全面性诊断,对复杂性疾病进行综合性的辅助诊断;注重整合标准化、高质量的数据资源,提高算法性能、设计贴合临床的研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眼底图像 深度学习 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视网膜类器官培养技术的进步与挑战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子明 葛坚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09-812,共4页
类器官是一种在体外由干细胞诱导分化形成的、与体内器官具有高度相似组织结构的简化版器官,其中视网膜类器官研究深入且广泛。视网膜类器官的诱导分化技术经历了多次改进,效率不断提高,发育程度不断完善。视网膜类器官在作为视网膜发... 类器官是一种在体外由干细胞诱导分化形成的、与体内器官具有高度相似组织结构的简化版器官,其中视网膜类器官研究深入且广泛。视网膜类器官的诱导分化技术经历了多次改进,效率不断提高,发育程度不断完善。视网膜类器官在作为视网膜发育和疾病模型、替代治疗的种子细胞库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视网膜类器官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其诱导分化的普适性、高效性、类器官诱导分化的异质性及其与胚胎视网膜发育的差异性等仍是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人员应深入、细致地了解类器官发育过程中的分子、基因、细胞乃至组织结构等多个层面的调控机制,以促进视网膜类器官技术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视网膜类器官 诱导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薄膜的三维显微表征
18
作者 何炳恩 邵盛培 +6 位作者 梁霄 陈家董 殷盼超 毛雁 吴明星 龚湘君 张广照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78-788,共11页
高分子薄膜通常具有结晶、相分离等微尺度结构,同时在制备和加工过程中也会形成表面缺陷、气泡等不均匀结构,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其性能。然而,表征这些结构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方法。本文探究了数字全息显微镜(Digital Holographic Microscop... 高分子薄膜通常具有结晶、相分离等微尺度结构,同时在制备和加工过程中也会形成表面缺陷、气泡等不均匀结构,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其性能。然而,表征这些结构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方法。本文探究了数字全息显微镜(Digital Holographic Microscopy,DHM)这一原位、无损、高精度的光学三维显微技术在高分子薄膜表面及内部结构、缺陷表征中的应用。利用自建的DHM和三维连续定位算法对100 nm聚苯乙烯纳米颗粒在液相薄层中的分布、晶圆涂覆聚氨酯后表面的形貌、聚甲基丙烯酸酯薄膜与水的相分离过程、聚乙二醇薄膜干燥过程中的边缘结晶、聚乙烯醇薄膜内的微纳气泡进行了表征,证明DHM具有很高的成像分辨率,能够对高分子薄膜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实现高精度的原位三维缺陷监测与结构表征,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薄膜 数字全息 三维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期兔眼外肌的组织学特点
19
作者 楼江涛 彭一一 +2 位作者 王春晓 许梅萍 余新平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7,共8页
目的:研究发育期兔眼外肌的组织形态、肌球蛋白重链表达、活化卫星细胞比例等组织学特征,探讨不同发育期兔眼外肌在组织学上是否存在发育性改变。方法:实验研究。于2022年7—9月间选取2周龄、4周龄、3月龄的新西兰大白兔各4只,取其右眼... 目的:研究发育期兔眼外肌的组织形态、肌球蛋白重链表达、活化卫星细胞比例等组织学特征,探讨不同发育期兔眼外肌在组织学上是否存在发育性改变。方法:实验研究。于2022年7—9月间选取2周龄、4周龄、3月龄的新西兰大白兔各4只,取其右眼上直肌中腹部肌肉切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分析不同年龄兔的眼外肌的形态特点、肌球蛋白重链亚型在不同层次(内、外眶层、球层)的表达情况以及活化卫星细胞比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组织形态上,随年龄增加,眼外肌分层逐渐清晰,肌束形成,肌纤维增粗。肌球蛋白重链表达:fast-2X亚型在外眶层少数纤维[35%(17%)]([中位数(四分位距)])中表达,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多(P<0.001);Slow-tonic亚型主要表达于球层纤维[62%(7%)]中,呈现为弱表达,各年龄段兔的眼外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7)。Emb亚型在内眶层[63%(33%)]和球层[18%(13%)]的部分肌纤维中表达,且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均P<0.001)。neo亚型在所有肌纤维中均有表达,年龄增长无明显改变。3月龄兔眼外肌的活化卫星细胞比例明显多于2周龄和4周龄兔的眼外肌[分别为13%(9%)、0%(1%)、1%(4%),均P<0.05]。结论:2周龄~3月龄兔的眼外肌在组织形态,fast-2X、Emb亚型MyHC的表达,活化卫星细胞比例上存在发育性改变;幼年至青春期可能是眼外肌发育成熟的一个重要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肌 发育特点 肌球蛋白重链 卫星细胞
原文传递
重视小儿白内障摘除手术后青光眼问题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伟蓉 王婧荟 +2 位作者 张宇 陈卉 林浩添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21-325,共5页
白内障摘除手术后青光眼是小儿白内障摘除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影响患儿“二次盲”的主要原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难诊断、评估困难等问题近年逐渐受到国内外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在发病特点、诊断标准以及治疗方案等方面仍存在一些... 白内障摘除手术后青光眼是小儿白内障摘除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影响患儿“二次盲”的主要原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难诊断、评估困难等问题近年逐渐受到国内外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在发病特点、诊断标准以及治疗方案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本文针对小儿白内障摘除手术后青光眼的定义及诊断标准、相关危险因素、治疗策略以及随访预后等4个方面上进行探讨,论述并提出需重视小儿白内障摘除手术后青光眼的发生,建立规范小儿白内障摘除手术后青光眼诊疗体系,从而更好地提高患儿白内障摘除手术后的视觉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摘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青光眼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