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心得体会 被引量:9
1
作者 黄俊琪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495-497,共3页
本文阐述留学生在医学微生物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语言和学习方法等普遍问题,从教学实践中探索解决这些影响学习的问题和探索提高他们学习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 留学生 医学微生物学 教学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芯片技术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洪帮兴 江丽芳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2003年第6期15-17,34,共4页
生物芯片技术是20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在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该技术在微生物学领域,特别是在病原微生物检验、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组和基因变异性及基因多态性分析、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病原微生物感染后... 生物芯片技术是20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在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该技术在微生物学领域,特别是在病原微生物检验、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组和基因变异性及基因多态性分析、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病原微生物感染后宿主机体基因表达的变化等方面的应用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芯片技术 微生物学 病原微生物检验 基因组 基因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N2重组E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学活性 被引量:2
3
作者 曾祥凤 江丽芳 +3 位作者 方丹云 汤云霞 魏惠永 晏辉钧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研制登革病毒E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鉴定其各种生物学特性.[方法]用纯化的Pichia pastoris酵母表达的DEN2重组E蛋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采用传统的细胞融合、有限稀释法克隆化杂交瘤细胞,制备稳定分泌McAbs的细胞株.采用硫... [目的]研制登革病毒E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鉴定其各种生物学特性.[方法]用纯化的Pichia pastoris酵母表达的DEN2重组E蛋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采用传统的细胞融合、有限稀释法克隆化杂交瘤细胞,制备稳定分泌McAbs的细胞株.采用硫酸铵沉淀法纯化腹水中的McAbs,用ELISA、IFA、Western Blot和空斑减数中和实验等鉴定McAbs的各种生物学活性.[结果]用ELISA、IFA检测证实5株杂交瘤细胞产生的McAbs与DEN2重组E蛋白和DEN全病毒均有较高的亲和力;Western Blot分析发现其中3株杂交瘤细胞(3G3,6G11,4E3)分泌的McAbs能与其相对分子质量Mr=(66~69)×103的DEN2重组E蛋白结合.空斑减数中和实验证实所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具有中和登革病毒感染C6/36细胞的作用.[结论]成功地制备了5株抗登革病毒E蛋白特异性的McAbs,为进一步研究E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及临床诊断试剂盒研发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蛋白 DEN 单克隆抗体 生物学活性 登革病毒 ELISA 分泌 杂交瘤细胞 硫酸铵沉淀法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CoV基因组及其产物的生物学功能(I)
4
作者 唐小龙 江振友 +2 位作者 江丽芳 蔡淑玉 方丹云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7期1628-1630,共3页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 drome,SARS)在 2 0 0 3年我国南方爆发流行 ,波及众多国家和地区 ,引起了全球关注 .在确证SARS病原体为继Group1 ,2 ,3后的一类新冠状病毒SARSCoronavirus(SARS CoV)之后 ,全球对SARS相...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 drome,SARS)在 2 0 0 3年我国南方爆发流行 ,波及众多国家和地区 ,引起了全球关注 .在确证SARS病原体为继Group1 ,2 ,3后的一类新冠状病毒SARSCoronavirus(SARS CoV)之后 ,全球对SARS相关冠状病毒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至目前为止 ,SARS CoV的基因组已在多个实验室中测定 ,并通过多种途径分析了其基因结构特征 .本文综述了SARS CoV的基因组成与结构、病毒的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冠状病毒 复制酶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CoV基因组及其产物的生物学功能(Ⅱ)
5
作者 唐小龙 江振友 +2 位作者 江丽芳 蔡淑玉 方丹云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1913-1917,共5页
SARS CoV具有多种蛋白酶 ,其中有 3种蛋白酶 (解旋酶和另外两种半胱氨酸蛋白酶 )在病毒的复制、转录、翻译和 /或翻译后加工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生理和病理作用 ;而其结构蛋白则在形成病毒粒子、参与病毒的致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 SARS CoV具有多种蛋白酶 ,其中有 3种蛋白酶 (解旋酶和另外两种半胱氨酸蛋白酶 )在病毒的复制、转录、翻译和 /或翻译后加工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生理和病理作用 ;而其结构蛋白则在形成病毒粒子、参与病毒的致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综述了SARS CoV的主要产物酶及结构蛋白的结构及其功能等方面研究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 冠状病毒 开放读码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细胞微生物学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贾继辉 张茂修 +9 位作者 于修平 郭辉玉 陈春燕 付艺冰 赵蔚明 周亚滨 栾怡 齐眉 宋静 肖颖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3-287,共5页
目的 建立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细胞微生物学研究模型。方法 选择 6至 8月龄胎儿胃粘膜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培养 ,运用扫描和透射电镜研究了螺杆状和圆球形Hp与人胃粘膜上皮细胞相互作用关系。结果 螺杆状Hp很快与人胃粘... 目的 建立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细胞微生物学研究模型。方法 选择 6至 8月龄胎儿胃粘膜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培养 ,运用扫描和透射电镜研究了螺杆状和圆球形Hp与人胃粘膜上皮细胞相互作用关系。结果 螺杆状Hp很快与人胃粘膜上皮细胞微绒毛粘附 ,Hp粘附细胞处形成一个致密纤维样肌动蛋白垫 ,上皮细胞膜杯状内陷包绕Hp ,紧密粘附于宿主细胞 ,Hp粘附下方细胞内微丝、微管和肌动蛋白呈局灶性聚集。圆球形Hp可出现类似生物学效应 ,提示两种形态的Hp皆可作用于人胃粘膜上皮细胞。此外 ,螺杆状Hp还可与宿主细胞膜融合 ,被细胞内在化 ,细胞内出现空泡效应。上述病理性改变与Hp感染的胃粘膜活性组织标本的检查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原代胃粘膜上皮细胞与Hp相互作用近似于Hp体内致病的微环境 ,是Hp细胞微生物学研究的良好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细胞微生物学模型 胃粘膜上皮细胞 细胞培养 病原微生物学
原文传递
某高校大学生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的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劼 程俊 +1 位作者 詹利生 余敏君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78-279,共2页
目的通过对大学生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检测,了解大学生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感染状况.并分析影响大学生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因素,为大学生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某高校医学院2005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2... 目的通过对大学生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检测,了解大学生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感染状况.并分析影响大学生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因素,为大学生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某高校医学院2005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2次调查。按文献制备支原体培养基,取研究对象的中段尿,利用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在生长过程中分别水解尿素和精氨酸产生氨而使培养基变碱,从而使培养基由桔黄色变为紫红色而判断为阳性,2次均为阳性者才算为真阳性。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可能的影响因素,数据库建立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2χ检验用于单因素分析,成组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多因素分析。结果共检测了998例大学生的尿标本,65例为阳性,其中女性54例,男性11例,总阳性率为6.51%。经单因素2χ检验,发现性别和是否会游泳与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感染有关,经多因素成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父母健在情况和家庭居住地与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感染有关。结论大学生人群存在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并且女性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父母健在情况、家庭居住地是影响大学生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 危险因素 成组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实验教学中心探索医学生科研创新培养方案 被引量:5
8
作者 王茉琳 肖逸莹 +1 位作者 付饶 陈元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9-172,共4页
为了解临床医学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现状,优化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案,教学实验室自行设计网络问卷,对医学院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现状展开调查。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回收。分析结果显示,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存在的主... 为了解临床医学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现状,优化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案,教学实验室自行设计网络问卷,对医学院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现状展开调查。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回收。分析结果显示,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存在的主要障碍为缺乏空余时间、实验条件、指导教师,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意愿强烈,年级、成绩和动机强度等因素对于学生是否参与科研活动具有显著的影响关系。针对当前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现状,构建以中心为载体,以课程为核心,以兴趣为驱动,以项目为补充的递进式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方案,是解决当前困境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本科生 科研创新 调查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RFLP和PCR-SSCP技术对常见食源性感染致病菌23S rDNA基因的鉴定 被引量:4
9
作者 洪帮兴 江丽芳 +3 位作者 胡玉山 方丹云 晏辉钧 侯红斌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PCR RFLP和PCR SSCP进行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鉴定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细菌 2 3SrDNA基因作为靶基因 ,设计合适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 ,对 13种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扩增产物的酶切片段进行RFLP和SSCP分析。结果 通用... 目的 探讨应用PCR RFLP和PCR SSCP进行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鉴定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细菌 2 3SrDNA基因作为靶基因 ,设计合适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 ,对 13种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扩增产物的酶切片段进行RFLP和SSCP分析。结果 通用引物可以扩增出 13种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的 2 3SrDNA基因 ,HpaⅡ酶切产物的RFLP分析表明 ,不同种属的致病菌表现出不同的RFLP图谱 ;SSCP分析表明 ,13种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SSCP图谱变异性更大 ,不利于种属间鉴别 ,但有利于种内的鉴定。结论 运用PCR RFLP和P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感染 常见致病菌 PCR-RFLP PCR-SSCP技术 RDNA基因 鉴定 通用引物 酶切 种属 扩增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食源性感染致病菌属、种用PCR-RFLP及PCR-SSCP技术鉴定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洪帮兴 江丽芳 +3 位作者 胡玉山 方丹云 陶剑平 晏辉钧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目的】探讨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邛艮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进行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属种鉴定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细菌23S rDNA基因作为鉴别细菌属的靶基因,通过设计合适的通... 【目的】探讨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邛艮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进行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属种鉴定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细菌23S rDNA基因作为鉴别细菌属的靶基因,通过设计合适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对13属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和5种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扩增产物的酶切片段进行RFLP分析和SSCP分析。【结果】运用通用引物可以扩增出13 属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的23S rDNA基因HpaⅡ酶切产物的RFLP分析表明,不同种属的致病菌表现出不同的RFLP图谱,利于进行细菌属的鉴定。不同种属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SSCP图谱变异性更大,不利于进行种属间鉴别。对5种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的23S rDNA基因扩增产物的RFLP和SSCP分析表明,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表现出相似的RFLP图谱。SSCP图谱的变异性较大,这有利于进行血清型间鉴别甚至株间的鉴别。【结论】PCR-RFLP和PCR-SSCP具有应用于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种、属鉴别诊断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S RDNA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单链构象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 食源性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溶血性弧菌流行群特异多重PCR鉴定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玉山 王鸣 +6 位作者 杜琳 江丽芳 邓志爱 刘俊华 候水平 林云万 莫自耀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1-582,共2页
目的建立适于基层单位应用的针对副溶血性弧菌流行群的特异多重PCR方法。方法查找副溶血性弧菌的基因序列,将当前流行群的序列和以往副溶血性弧菌的序列进行比较,设计针对流行群的PCR引物,并进行多重PCR扩增。结果运用群特异多重PCR法... 目的建立适于基层单位应用的针对副溶血性弧菌流行群的特异多重PCR方法。方法查找副溶血性弧菌的基因序列,将当前流行群的序列和以往副溶血性弧菌的序列进行比较,设计针对流行群的PCR引物,并进行多重PCR扩增。结果运用群特异多重PCR法可特异性的扩增出当前流行群副溶血性弧菌的目的基因片段,可大大缩短鉴定时间。结论群特异多重PCR法能快速鉴定当前副溶血性弧菌流行群,有利于流行病学溯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多重PCR 血清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革2型病毒NS3基因的酵母表达及其免疫反应性的测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晏辉钧 江丽芳 +2 位作者 方丹云 周经姣 郭辉玉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82-484,488,共4页
目的克隆登革2型病毒(DEN2)NS3基因并用酵母真核表达,获得全长的重组NS3蛋白质,为其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提供条件。方法从感染DEN2(NGC株)后病变的C6/36细胞上清液中提取RNA,通过RTPCR扩增NS3基因片段,与载体pPICZαB连接筛选得到重组质粒... 目的克隆登革2型病毒(DEN2)NS3基因并用酵母真核表达,获得全长的重组NS3蛋白质,为其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提供条件。方法从感染DEN2(NGC株)后病变的C6/36细胞上清液中提取RNA,通过RTPCR扩增NS3基因片段,与载体pPICZαB连接筛选得到重组质粒,电穿孔法将重组体整合入酵母菌P.pastoris,经抗生素Zeocin筛选产生的转化子进行表型鉴定,取Mut+菌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结果RTPCR得到1.85kb的NS3基因片段,酶切鉴定与测序显示重组质粒含DEN2全长NS3基因;Mut+酵母转化菌可分泌表达Mr约78000的蛋白质,与DEN2多抗和登革2型病毒患者恢复期血清的免疫印迹证实它为型特异的重组NS3蛋白质。结论成功将克隆的全长DEN2NS3基因在酵母菌中表达,获得的重组NS3蛋白质具有免疫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2型病毒 NS3基因 巴氏毕赤酵母 基因表达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冠状病毒S2基因原核表达及免疫学特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浩 龙北国 +4 位作者 张文炳 江丽芳 陈丽丹 贡树基 赵卫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62-964,共3页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S2蛋白表达并对其免疫学特性。方法克隆SARS冠状病毒S2基因,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2)融合蛋白。通过免疫印迹(Western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鉴定表达GST...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S2蛋白表达并对其免疫学特性。方法克隆SARS冠状病毒S2基因,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2)融合蛋白。通过免疫印迹(Western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鉴定表达GST-S2融合蛋白的活性。结果通过原核系统表达的GST-S2融合蛋白可与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多克隆抗体结合,并在85千道尔顿(KD)处出现特异性结合条带。GST-S2蛋白能与SARS患者恢复期血清反应,而不与正常人血清反应。结论本项研究获得了SARS冠状病毒GST-S2融合蛋白,它可与GST多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并与SARS患者恢复期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冠状病毒 S2基因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病例尸解标本和咽嗽液中病原体检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晏辉钧 赵卫 +5 位作者 方丹云 周经姣 张文炳 龙北国 郭辉玉 江丽芳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3-515,共3页
目的 确定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病例尸解肺组织和咽嗽液中病原体种类。方法 用超薄切片电镜技术观察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早期3例死亡病例尸解肺组织标本,用RT- PCR法扩增尸解肺组织和SARS病人咽嗽液中SARS冠状病毒特... 目的 确定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病例尸解肺组织和咽嗽液中病原体种类。方法 用超薄切片电镜技术观察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早期3例死亡病例尸解肺组织标本,用RT- PCR法扩增尸解肺组织和SARS病人咽嗽液中SARS冠状病毒特异核酸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在死亡病人肺组织中观察到衣原体的网状体、中间体以及原体颗粒,并见衣原体包涵体样结构;用RT- PCR法在2例尸解肺组织扩增出预期大小的DNA片段,测序后经相似性(BLAST)比较,其与SARS冠状病毒相应基因片段高度同源;用巢式RT -PCR技术在SARS病人咽漱液中扩增出SARS冠状病毒特异基因片段。结论 在SARS尸解肺组织中发现衣原体样颗粒,在尸解肺组织和咽漱液中扩增出SARS冠状病毒核酸片段,说明SARS患者可合并衣原体等微生物混合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衣原体 SARS冠状病毒 电镜 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冠状病毒M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免疫学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晏辉钧 赵卫 +5 位作者 方丹云 周经姣 龙北国 张文炳 郭辉玉 江丽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SARS冠状病毒包膜(M)蛋白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融合蛋白,并对其进行血清学鉴定。【方法】克隆编码SARS冠状病毒M蛋白的基因,并在原核系统中表达GST-M融合蛋白,用Western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GS...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SARS冠状病毒包膜(M)蛋白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融合蛋白,并对其进行血清学鉴定。【方法】克隆编码SARS冠状病毒M蛋白的基因,并在原核系统中表达GST-M融合蛋白,用Western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GST-M融合蛋白。【结果】10份SARS患者恢复期血清均能识别M-GST融合蛋白,并在Mr=52000附近出现特异性结合带;而10份正常人血清不与M-GST融合蛋白起反应。【结论】本研究获得了SARS冠状病毒GST-M融合蛋白,它可与SARS患者的恢复期血清产生特异性的结合反应,为研究SARS冠状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和制备重组疫苗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冠状病毒 表达 GST融合蛋白 融合蛋白 恢复期 免疫学特性 血清 大肠杆菌 特异性结合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VIM-2型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家馨 陈瑞 +3 位作者 周宇麒 黄静 张天托 江丽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74-175,178,共3页
目的扩增铜绿假单胞菌VIM-2型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导入载体pMD18-T和pGEX-4T-1构建重组质粒pMD18-T/VIM-2和pGEX-4T-1/VIM-2。方法采用PCR技术从铜绿假单胞菌扩增VIM-2基因,先将其亚克隆入pMD18-T载体后测定核苷酸序列。再将VIM-2基因... 目的扩增铜绿假单胞菌VIM-2型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导入载体pMD18-T和pGEX-4T-1构建重组质粒pMD18-T/VIM-2和pGEX-4T-1/VIM-2。方法采用PCR技术从铜绿假单胞菌扩增VIM-2基因,先将其亚克隆入pMD18-T载体后测定核苷酸序列。再将VIM-2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GEX-4T-1,并转化大肠埃希菌JM109。用限制性酶切分析、PCR、序列分析等进行重组质粒鉴定。结果扩增出801 bp的VIM-2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MD18-T/VIM-2和pGEX-4T-1/VIM-2。结论成功扩增801 bp的VIM-2基因,该基因与国外同类酶的核苷酸同源性100%。重组质粒pGEX-4T-1/VIM-2构建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金属Β-内酰胺酶 VIM-2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TLR-2胞外肽段的分段表达及其活性鉴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艳君 罗冰 +2 位作者 赵文忠 朱平 富宁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9-273,共5页
为深入研究TLR-2胞外肽段不同区域在配基识别过程中的功能,对TLR-2a(7M-225E)、TLR-2b(185L-392L)、TLR-2c(436E-595C)三个小片段进行克隆及原核表达,其中TLR-2a和TLR-2c得到成功克隆和表达,活性鉴定结果显示TLR-2a与商品抗TLR-2(179L-2... 为深入研究TLR-2胞外肽段不同区域在配基识别过程中的功能,对TLR-2a(7M-225E)、TLR-2b(185L-392L)、TLR-2c(436E-595C)三个小片段进行克隆及原核表达,其中TLR-2a和TLR-2c得到成功克隆和表达,活性鉴定结果显示TLR-2a与商品抗TLR-2(179L-204I)多抗和抗His单抗反应良好,TLR-2c可以与抗His单抗反应,在配基结合实验中TLR-2a和TLR-2c都可与PGN和LTA结合,提示TLR-2对配基的识别为构像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R-2肽段 原核表达 配基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唐小龙 蔡淑玉 +3 位作者 谢春梅 张荣波 周昕 江丽芳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05年第3期186-191,F0003,共7页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病毒基因组研究 RNA病毒 正粘病毒科 神经氨酸酶 基因组结构 外观形态 不同型别 抗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革病毒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凝血和纤溶系统相关分子变化
19
作者 唐小龙 蔡淑玉 +1 位作者 江振友 江丽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20-723,共4页
目的 为研究登革病毒感染血管内皮细胞所引起的凝血和纤溶分子表达变化。方法 应用D2 V感染生长良好的第2、3代脐静脉内皮细胞以观察内皮细胞在表达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 1)、凝血酶调节蛋白(TM)等分... 目的 为研究登革病毒感染血管内皮细胞所引起的凝血和纤溶分子表达变化。方法 应用D2 V感染生长良好的第2、3代脐静脉内皮细胞以观察内皮细胞在表达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 1)、凝血酶调节蛋白(TM)等分子变化。结果 D2 V可以显著上调内皮细胞的t PA的表达并显著提高血浆可溶性凝血酶调节蛋白(sTM)和IL 6水平,而不影响PAI 1。抗IL 6抗体抑制D2 V感染对内皮细胞表达t PA和sTM的增强效应。结论 血管内皮细胞是D2 V的靶细胞之一,D2 V可以诱导内皮细胞表达t PA和IL 6并提高血浆中sTM水平,IL 6能有效地增强D2 V诱导的纤溶和抗凝分子表达,高水平的t PA和sTM可诱导纤溶亢进和抗凝效应增强,在IL 6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渗透性升高的前提下,有助于DHF DSS患者出现血浆渗漏、血容量丢失甚至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凝血酶调节蛋白 白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革2型病毒全长NS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序列分析
20
作者 曾祥凤 江丽芳 +2 位作者 邵焰 方丹云 魏惠永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662-665,共4页
目的克隆登革2型病毒(DEN2)全长NS1基因,构建NS1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方法用RT-PCR技术扩增DEN2(NGC株)全长的NS1基因序列,并定向克隆入pPICZαB的KpnⅠ/XbalⅠ位点,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PICZαB-NS1,转化E.coliDH5a菌。阳性重组质粒用... 目的克隆登革2型病毒(DEN2)全长NS1基因,构建NS1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方法用RT-PCR技术扩增DEN2(NGC株)全长的NS1基因序列,并定向克隆入pPICZαB的KpnⅠ/XbalⅠ位点,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PICZαB-NS1,转化E.coliDH5a菌。阳性重组质粒用PCR、酶切及序列测定等方法鉴定。结果阳性质粒经PCR及KpnⅠ/XbaⅠ双酶切获得了一个核苷酸长度为1134bp的基因;序列测定证实该基因与DEN2(NGC株AF038403)NS1基因序列有99%同源。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有DEN2全长NS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PICZαB-NS1,为NS1的进一步酵母表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NS1基因 克隆 测序 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