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环境科学理论研究及发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唐永銮 曹军建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9,共8页
主要介绍20年来中国环境科学基本理论研究及其发展。即大气和水环境科学与环境生态学和环境管理学主要理论研究及其发展。20年来中国环境科学发展甚为迅速,根据环境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研究污染物在大气和水环境中迁移扩散规律,与国际上... 主要介绍20年来中国环境科学基本理论研究及其发展。即大气和水环境科学与环境生态学和环境管理学主要理论研究及其发展。20年来中国环境科学发展甚为迅速,根据环境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研究污染物在大气和水环境中迁移扩散规律,与国际上同类研究并驾齐驱。大气环境化学研究中,对光化学烟雾和酸雨形成条件和机理;水环境化学中,对重金属形态转化和氮、磷转化规律取得许多基本结论。与国外同类研究尚有一定差距。特别污染有机化学基本理论研究甚为薄弱。环境生态学20年来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积累了许多资料,对一些巨大环境生态问题,如富营养化作用、赤潮等问题形成机理尚待突破。环境管理学成就最大,从实践中已探索出中国环境管理学研究的道路。已为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所肯定。中国自然环境复杂,经济迅速在发展,会出现许多新的环境问题,其形成规律和防治途经有待全国环境科学研究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环境管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风化壳红土的沉积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特征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高全洲 崔之久 +1 位作者 刘耕年 洪云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97-102,共6页
对青藏高原主夷平面上分布的风化壳红土进行了沉积地球化学和矿物学方面的研究 .结果表明 ,高原风化壳红土中细粒物质 (粒径小于 1mm)的粒径分布范围较广且比较均匀 ;红土中粘粒部分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 ,Al2 O3和Fe2 O3;粘土矿物多属... 对青藏高原主夷平面上分布的风化壳红土进行了沉积地球化学和矿物学方面的研究 .结果表明 ,高原风化壳红土中细粒物质 (粒径小于 1mm)的粒径分布范围较广且比较均匀 ;红土中粘粒部分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 ,Al2 O3和Fe2 O3;粘土矿物多属于伊利石 高岭石型组合 ,少数属高岭石 -伊利石型组合 .高原风化壳红土处在红土化的初期阶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红土 沉积环境 沉积地球化学 矿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环境中镉、锌形态转化的探讨 被引量:111
3
作者 丁疆华 温琰茂 舒强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7-49,共3页
论述了土壤中镉、锌的形态分布 ,讨论了影响土壤环境中Cd、Zn形态转化的因素和物质 ,如pH、石灰、有机质和其它一些离子和它们的影响机制 ,为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形态转化 土壤 形态分布 重金属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城市群(圈)资源环境一体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45
4
作者 王树功 周永章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2-57,共6页
21世纪 ,全球竞争的基本单位将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 (圈 )。基于对大城市群发展趋势及其环境问题的基本认识 ,文章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环境问题 ,阐述了珠三角城市群未来发展趋势 ,初步给出了城市群... 21世纪 ,全球竞争的基本单位将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 (圈 )。基于对大城市群发展趋势及其环境问题的基本认识 ,文章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环境问题 ,阐述了珠三角城市群未来发展趋势 ,初步给出了城市群环境问题解决的途径 ,提出了珠三角城市群资源环境一体化的框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一体化 城市群 区域或持续发展 珠江三角洲 发展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环境矿物材料在废水治理中的应用研究——硅质磷块岩吸附水溶液中镉离子的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胥焕岩 彭明生 +1 位作者 刘羽 石和彬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5-18,共4页
硅质磷块岩对水溶液中镉离子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 ,硅质磷块岩对水溶性镉离子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主要影响因素有 :介质的酸度、作用时间、镉离子的初始浓度和样品用量。在pH =6 ,作用时间为 15min ,初始Cd2 + 浓度为30mg L的实验条件... 硅质磷块岩对水溶液中镉离子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 ,硅质磷块岩对水溶性镉离子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主要影响因素有 :介质的酸度、作用时间、镉离子的初始浓度和样品用量。在pH =6 ,作用时间为 15min ,初始Cd2 + 浓度为30mg L的实验条件下 ,硅质磷块岩对镉离子的去除率可达 98% ,有可能利用动态法进行工业废水的连续处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 ,磷块岩对水溶性镉离子的吸附作用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不同产地的硅质磷块岩S1和S2对镉离子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 4 .4 3mg g和 3.88mg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矿物材料 废水治理 硅质磷块岩 镉离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汕平原晚第四纪沉积相与古环境演变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建华 郑卓 吴超羽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5-100,共6页
通过潮汕平原第四系一些钻孔的沉积相、孢粉学及14C年代分析,论述了韩江、榕江及练江三角洲的古环境演变,认为有过两次以上的海侵期,而主要的三角洲韩江三角洲的发育可分为前三角洲期、古三角洲期和现代三角洲期。
关键词 沉积相 古环境 第四纪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环境矿物材料在废水治理中的应用研究——磷矿石去除水溶液中铅离子和镉离子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胥焕岩 徐昕荣 +1 位作者 彭明生 刘羽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7-30,共4页
采用天然磷矿石及其改性产品对水溶液中铅离子和镉离子的去除进行了对比研究。天然磷矿石能够有效地去除水溶性铅离子和镉离子 ,在强酸介质条件下对铅离子的去除效果最好 ,而对于镉离子 ,在弱酸或中性的介质中去除效果达到最佳 ;改性后... 采用天然磷矿石及其改性产品对水溶液中铅离子和镉离子的去除进行了对比研究。天然磷矿石能够有效地去除水溶性铅离子和镉离子 ,在强酸介质条件下对铅离子的去除效果最好 ,而对于镉离子 ,在弱酸或中性的介质中去除效果达到最佳 ;改性后的磷矿石能够在广泛的pH值范围内对铅离子具有良好的去除作用 ,显著地提高了对铅离子的去除能力 ,但是对镉离子的去除没有明显的改善 ;最后指出 ,磷矿石对铅离子和镉离子去除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其对铅离子和镉离子去除机理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矿石 铅离子 去除机理 镉离子 废水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环境矿物材料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胥焕岩 刘羽 彭明生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2-15,共4页
实验研究表明 ,磷矿石作为一种新型环境矿物材料对重金属离子工业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且自身具有显著的优点。采用分级处理的方法以及磷矿石的合适用量可以使处理后的工业废水达到排放标准甚至饮用标准 ,同时 ,由于磷矿石去除重金... 实验研究表明 ,磷矿石作为一种新型环境矿物材料对重金属离子工业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且自身具有显著的优点。采用分级处理的方法以及磷矿石的合适用量可以使处理后的工业废水达到排放标准甚至饮用标准 ,同时 ,由于磷矿石去除重金属离子速度快 ,在瞬间即可发生作用 ,使得利用动态法进行工业废水的连续处理成为可能 ,而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矿物材料 废水处理 磷矿石 重金属 工业废水 二次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被引量:42
9
作者 叶长盛 董玉祥 《热带地理》 2003年第1期59-61,66,共4页
在探讨人居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基础上,从居住条件、城市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可持续性4个方面构建了广州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方法计算出近11年广州市人居环境的各指标及其可持续发展水... 在探讨人居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基础上,从居住条件、城市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可持续性4个方面构建了广州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方法计算出近11年广州市人居环境的各指标及其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分值,对广州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广州市人居环境正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与经济发展的阶段基本一致,但滞后于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市 人居环境 可持续发展 居住条件 人口 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和环境污染对广州城市公园森林植物和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50
10
作者 管东生 丁键 王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77-280,共4页
研究了旅游和环境污染对广州城市公园森林群落土壤理化性质、植物种类多样性、群落结构和演替以及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旅游干扰,城市公园森林土壤的容重增加,而表土的物理性黏粒(<0.01mm)、有机质和总氮含量降低.植物种... 研究了旅游和环境污染对广州城市公园森林群落土壤理化性质、植物种类多样性、群落结构和演替以及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旅游干扰,城市公园森林土壤的容重增加,而表土的物理性黏粒(<0.01mm)、有机质和总氮含量降低.植物种类数目及多样性也随旅游强度的增加而降低.由于人为干扰,群落的结构变得简单,群落演替缓慢或停止.此外,环境污染也影响着城市公园植被,公园内植物叶中的硫和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远离污染源的中山大学校园树叶中的硫和重金属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旅游 环境污染 城市公园 森林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沉降是控制近代洞庭湖演变的关键因素吗?——评《洞庭湖地质环境系统分析》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李春初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60-464,共5页
本文对以研究近代洞庭湖演变趋势为主要内容的《洞庭湖地质环境系统分析》的系列研究成果进行评论 ,认为采用“假设 -演绎法”研究洞庭湖演变得出的结论 ,依然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 ,并不可靠。文中还对该系列成果提出的“构造沉降是控制... 本文对以研究近代洞庭湖演变趋势为主要内容的《洞庭湖地质环境系统分析》的系列研究成果进行评论 ,认为采用“假设 -演绎法”研究洞庭湖演变得出的结论 ,依然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 ,并不可靠。文中还对该系列成果提出的“构造沉降是控制洞庭湖演变的关键因素”的论点和一些所谓的“构造沉降”表现及其计算数据提出质疑 ,认为近代洞庭湖的演变不是由内动力“构造沉降”控制 ,而是主要受入湖水沙条件变化、人工围垦湖滩和湖面———基面上升等外动力的作用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演变 构造沉降 人湖水沙条件 地质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内环路对城市环境影响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金辉 李榴芬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91-293,共3页
对广州市内环路工程进行分析 ,以内环路沿线地区为重点研究区域 ,根据内环路高架桥的设计与内环路沿线生态景观现状 ,从城市整体景观与生态角度出发 ,对内环路对广州市城市生态景观影响作出评价。认为广州市内环路工程对广州市城市生态... 对广州市内环路工程进行分析 ,以内环路沿线地区为重点研究区域 ,根据内环路高架桥的设计与内环路沿线生态景观现状 ,从城市整体景观与生态角度出发 ,对内环路对广州市城市生态景观影响作出评价。认为广州市内环路工程对广州市城市生态景观影响有 :1.内环路建设塑造了广州市中心区城市新景观 ;2 .破坏局部地段现有的视觉景观及生态环境 ;3.由于高架路对阳光的遮蔽作用 ,日照环境质量总体水平比无内环路时下降 ,改变了沿线植物生态系统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环路 生态 景观 城市 环境影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地域差异及治理重点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康琳 阎小培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3-108,共6页
从复合生态系统出发,选用多指标对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地域类型进行划分,将全区分为良好、较好和差3种类型,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生态环境的地域差异,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综合环境的区域差异,并提出了不同生态... 从复合生态系统出发,选用多指标对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地域类型进行划分,将全区分为良好、较好和差3种类型,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生态环境的地域差异,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综合环境的区域差异,并提出了不同生态环境的治理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地域差异 珠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脆弱生态环境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玲 孙贤国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7-110,共4页
广东省在经济腾飞的同时 ,却面临着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阻碍了进一步的发展。文中对广东省生态环境借助脆弱度 (G)加以数量化 ,再进行评价与分区 ,同时分析了区域间的脆弱形势 ,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脆弱生态环境 脆弱度 广东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过程中的经济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唐永銮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3-25,26,共4页
关键词 经济 资源 环境 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大亚湾工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之间协调途径的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唐永銮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1991年第1期34-38,共5页
本文从海洋环境生态学理论出发讨论广东省大亚湾经济开发与环境和生态之间调协发展的问题。大亚湾是广东省,也是全国经济开发的热点之一。广东省核电站,熊猫汽车城及正在计划发展的炼油和乙烯工程的建设与大亚湾早已划为水产保护区形成... 本文从海洋环境生态学理论出发讨论广东省大亚湾经济开发与环境和生态之间调协发展的问题。大亚湾是广东省,也是全国经济开发的热点之一。广东省核电站,熊猫汽车城及正在计划发展的炼油和乙烯工程的建设与大亚湾早已划为水产保护区形成鲜明对照。如何协调其间关系?作者认为必须明确大亚湾是中国南亚热带富有代表性海湾,具有多功能。合理利用各种功能,首先进行海洋功能区的划分,在保护大亚湾珍贵海洋生物的前提下,划定港口工业区,即澳头和巽寮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亚湾 工业开发 生态环境 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生态环境容量的经济学探讨 被引量:20
17
作者 吴志才 彭华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3年第1期69-74,共6页
在总结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旅游环境容量意义及其概念体系。并就影响旅游环境容量的关键性因子———旅游生态环境容量进行了分析,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引起旅游生态环境容量的深层次原因是外部不经济性... 在总结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旅游环境容量意义及其概念体系。并就影响旅游环境容量的关键性因子———旅游生态环境容量进行了分析,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引起旅游生态环境容量的深层次原因是外部不经济性。最后就为了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应该从法律、行政、经济、社会等角度对社会各利益加以协调,构建有效的制度平台和相应的措施,使外部成本内部化,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环境容量 旅游生态环境容量 可持续发展 法律 行政 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流体力学在海洋功能区划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唐永銮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7,共7页
从80年代初,中国实行对外开放以来,沿海省、市、经济迅速发展,同时资源、生态和环境亦出现不少问题。为了使经济、资源、生态和环境之间便于调控,促使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统一,海洋功能区划分显得十分必要。 各种海洋功能区,除少数由... 从80年代初,中国实行对外开放以来,沿海省、市、经济迅速发展,同时资源、生态和环境亦出现不少问题。为了使经济、资源、生态和环境之间便于调控,促使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统一,海洋功能区划分显得十分必要。 各种海洋功能区,除少数由特种资源而形成,(如海上油田区和沿海砂矿区等),绝大多数功能区形成与海岸带海洋流场结构特点密切相关。因此,应用环境流体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海洋功能区划分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国邻近海域海洋功能区区划,应是多层次的。即由大到小划分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区。 一级区,可以大气和海洋界面上产生的大尺度海流作为划分的重要依据,由此可划分出北黄海、渤海、南黄海,东海和南海区。二级区由陆而海划分。利用大气、陆地和海洋之间相互作用,产生海陆风环流、与天体作用形成的潮流、以及由河口排出的径流作为分区主要依据。海风深入的地点,咸潮达到的断面,可作为确定功能区陆界的依据,径流与海水相会的锋面,可作为近海的边界,沿岸流作为划出沿岸功能区依据。由此可划分出大陆、沿岸、近海和远洋功能区。 确定为开发或保护、或开发保护、或保护开发区时,污染物的迁移扩散是需首要考虑的问题。这主要取决于中、小尺度环流。因此.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功能区 区划 环境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环境污染与环境设计 被引量:14
19
作者 郑慧 王志刚 《环境科学动态》 2001年第1期31-33,共3页
室内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文章论述了室内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 ,简述了几种主要污染物的危害 ,并提出了室内环境污染预防和环境设计的一些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 室内环境污染 危害 污染预防 环境设计 污染物 污染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追赶“亚洲四小龙”——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战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永銮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1993年第3期15-20,共6页
广东省正计划以20年时间赶上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亚洲四小龙”的经济水平。本文分析了追赶“亚洲四小龙”的科学依据,提出了必须重视下列问题。1.经济高速发展,必须重视水源开发和保护;2.面向国际市场,建立外向型经济,必须得到... 广东省正计划以20年时间赶上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亚洲四小龙”的经济水平。本文分析了追赶“亚洲四小龙”的科学依据,提出了必须重视下列问题。1.经济高速发展,必须重视水源开发和保护;2.面向国际市场,建立外向型经济,必须得到法律的认可和保护,这样才能发挥海洋综合效益。3.经济高涨,城镇化进程必然加速,因此,城镇必须合理布局,城镇总体规划须有超前性、起点高、要求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 水源 海洋综合效益 广东 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