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钦杭成矿带南段文地幅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识别 被引量:13
1
作者 吕文超 周永章 +4 位作者 张焱 陈庆 安燕飞 谈昕 王琨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7-112,共6页
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基础上,应用统计方法和分形方法对文地幅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进行异常下限的确定,并基于不同异常下限结果绘出异常图,与矿点进行叠合。结果表明,通过常规统计法确定的Au、Ag、Cu、Pb、Zn异常下限分别为1.6... 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基础上,应用统计方法和分形方法对文地幅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进行异常下限的确定,并基于不同异常下限结果绘出异常图,与矿点进行叠合。结果表明,通过常规统计法确定的Au、Ag、Cu、Pb、Zn异常下限分别为1.62 ng/g、0.12 ng/g、22.59μg/g、104.00μg/g、77.73μg/g,分形方法确定的异常下限分别为8 ng/g、0.325 ng/g、220μg/g、460μg/g、2240μg/g。在空间上,应用分形方法圈定的异常与矿点叠合的更好,可以更加有效的降低非矿引起的异常范围,减少徒劳的异常查证,提高了找矿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杭成矿带南段 异常下限 异常识别 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梯度面板对叠前波形反演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2
作者 成谷 张宝金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1-147,共7页
对反演的中间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可有效改善反演过程的适定性及反演结果的可信度。采用反射率法正演模拟、共轭梯度法反演的正反演体系,在反演过程中将不同慢度数据计算的梯度排列形成慢度-深度域梯度面板。梯度面板反映的是对应不同入射... 对反演的中间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可有效改善反演过程的适定性及反演结果的可信度。采用反射率法正演模拟、共轭梯度法反演的正反演体系,在反演过程中将不同慢度数据计算的梯度排列形成慢度-深度域梯度面板。梯度面板反映的是对应不同入射角(即不同水平慢度)的数据所提供的梯度,具有类似偏移中共成像点道集的含义。再利用梯度面板分别对反演的初值、分频反演中的频带选择、分层反演中的层段选择以及分慢度反演中的慢度选择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模型测试表明基于梯度面板的质量控制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反演 梯度面板 质量控制 反演策略 波形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九龙江河口第四纪沉积物特征及沉积环境演变 被引量:8
3
作者 陈慧娴 骆美美 +5 位作者 王建华 苏志华 金刚雄 瓦西拉里 杨小强 曹玲珑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3-273,共11页
根据福建九龙江河口ZKl孔及ZK7孔沉积物AMS (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加速器质谱测年技术)14C测年、古地磁和剖面特征分析,进行该地区的第四纪地层划分,依据粒度特征,结合磁化率、微体古生物和Sr/Ba等环境代用指标进行沉... 根据福建九龙江河口ZKl孔及ZK7孔沉积物AMS (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加速器质谱测年技术)14C测年、古地磁和剖面特征分析,进行该地区的第四纪地层划分,依据粒度特征,结合磁化率、微体古生物和Sr/Ba等环境代用指标进行沉积相分析,重建了该区晚第四纪的古环境演变历史。结果表明:(1)九龙江河口第四纪沉积时代为晚更新世中期至全新世晚期。(2)上更新统沉积可划分为下部龙海组洪冲积相和上部东山组河漫滩相沉积,中间有10ka的沉积间断,末次冰期又再遭受风化剥蚀作用,推测有5—6ka的风化剥蚀期。(3)全新统最早沉积年代约为14kaBP,依次出现河口湾相、河口砂坝一分汊河道相、潮滩相沉积。(4)根据年代学数据和沉积相变化,重塑了该区晚第四纪沉积环境变化过程,为该区的第四纪研究和工程地质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九龙江河口 第四系 沉积相 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伶仃洋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分布、赋存形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建华 黄楚光 +4 位作者 倪志鑫 金刚雄 曹玲珑 陈慧娴 瓦西拉里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9-267,共9页
2011年对珠江口伶仃洋31个点位表层沉积物中主要的重金属Cr、Ni、Cu、Pb、Zn、Cd和As含量、分布特征及来源因素进行了研究。采用了BCR提取法分析各种重金属赋存形态,并依据各种重金属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因子分析,了解其分布的控制因素。... 2011年对珠江口伶仃洋31个点位表层沉积物中主要的重金属Cr、Ni、Cu、Pb、Zn、Cd和As含量、分布特征及来源因素进行了研究。采用了BCR提取法分析各种重金属赋存形态,并依据各种重金属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因子分析,了解其分布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伶仃洋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为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各元素在伶仃洋西线沿岸的浓度普遍高于东线沿岸区域,研究区西滩北段区域成为重金属高值区。伶仃洋Cr、As、Ni主要以残渣态存在,Pb主要以可还原态存在,Cd主要以酸提取态存在,而Cu、Zn在各形态中比较分散。各重金属非残渣态比重Cd为最高,As为最低,各元素非残渣态在平面上的分布与总量分布模式基本一致,所以,伶仃洋海域通过总量来确定区域重金属污染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靠的。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伶仃洋重金属主要为人为污染物的排放(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其次为流域自然风化产物的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赋存形态 来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刘家山地区多元素分形维数谱函数及其对矿化的指示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张焱 周永章 +5 位作者 黄锐 李文胜 吕文超 王林峰 郑蕾 何翔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9-124,共6页
为了解粤北刘家山地区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对成矿作用的影响,利用Q-Q图和聚类分析探讨了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然后运用多重分形方法研究了该区域1573个水系沉积物样品中与成矿密切相关的12种元素的分形分布规律。传统方法采用背景值加两... 为了解粤北刘家山地区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对成矿作用的影响,利用Q-Q图和聚类分析探讨了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然后运用多重分形方法研究了该区域1573个水系沉积物样品中与成矿密切相关的12种元素的分形分布规律。传统方法采用背景值加两倍方差方法提取异常,采用C-A分形法分离背景和异常,并计算各元素分形维数谱函数。结果表明,C-A分形法可以更有效地研究地球化学元素异常值的分布和富集规律。C-A分形法将统计方法中元素含量和频率分布和异常空间形态等有机的结合,对区分地球化学背景和与矿化有关的异常效果更好,为该地区元素的成矿潜力评价提供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多重分形方法 C-A分形法 异常值 粤北刘家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带断层泥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正阳 曹建劲 +1 位作者 罗松英 廖宜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16-1420,共5页
汶川地震在北川县擂鼓镇和赵家沟村一带产生了一系列的同震地表破裂带,采集破裂带内的同震断层泥,同时采集了平武县南坝镇断裂带中的老断层泥。采用X射线衍射和红外吸收光谱对新老断层泥样品进行测试,综合分析其矿物成分、粘土矿物含量... 汶川地震在北川县擂鼓镇和赵家沟村一带产生了一系列的同震地表破裂带,采集破裂带内的同震断层泥,同时采集了平武县南坝镇断裂带中的老断层泥。采用X射线衍射和红外吸收光谱对新老断层泥样品进行测试,综合分析其矿物成分、粘土矿物含量及组合等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新老断层泥的矿物成分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老断层泥主要由围岩的碎屑或碎粉组成,而新鲜断层泥的主要成分则为粘土矿物。其中新鲜断层泥中的粘土矿物成分主要为伊利石、蒙脱石和伊蒙混层,这一粘土矿物组合表明断层活动的演化环境主要为温暖湿润的环境,粘土矿物所受构造应力变质作用主要表现为低温低压的浅变质作用,这也一定程度上指示了该区域断层最新的活动方式可能是蠕移。前人对汶川地震带断层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力学性质和结构以及构造方面,而本文的研究则主要通过断层泥中矿物成分和粘土矿物含量的特征来判定断层活动的物理化学环境,这对于断层环境演化和地震的活动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断层泥 X射线衍射 红外光谱 粘土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东升庙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深部氧化淋滤泥微粒研究
7
作者 王正阳 曹建劲 +1 位作者 吴政权 林祖旭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9-353,共5页
内蒙古东升庙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深部裂隙带中发育有氧化及水溶液淋滤作用产生的氧化淋滤泥,从微粒的角度研究这些氧化淋滤泥的组分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可以反映矿床内部的氧化作用和次生变化,从而进一步的研究矿床内部氧化还原环境的演变特... 内蒙古东升庙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深部裂隙带中发育有氧化及水溶液淋滤作用产生的氧化淋滤泥,从微粒的角度研究这些氧化淋滤泥的组分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可以反映矿床内部的氧化作用和次生变化,从而进一步的研究矿床内部氧化还原环境的演变特征,对矿山环境恢复和治理工作起到一定程度的指示作用。采集矿床内部不同部位的氧化淋滤泥样品,使用扫描电镜(SEM)对样品内部微粒进行分析测试。结果显示矿床内部氧化淋滤泥主要由铁镁等金属的硫酸盐微粒、黏土矿物微粒和石膏微粒组成,另外还含有极少量的氧化铁微粒,不同部位样品的组分和微粒特征也略有差异。研究表明该矿床氧化淋滤带内多种矿物经历了复杂的后生氧化淋滤作用,矿床内部不同部位环境也有所差异,而这些特征和差异可以反映出矿床内部重金属的迁移规律和矿山环境的变迁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硫化物矿床 微粒 氧化作用 淋滤作用 扫描电镜 东升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扎木敖包铁、石墨矿床钻孔样品的NIR和XRD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映葵 曹建劲 +2 位作者 吴政权 戴冬乐 林祖旭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3-88,共6页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测试技术得以适用于地质领域。相比于采用一种测试技术来解释某些地质问题,地质工作者们开始尝试采用多种测试技术优优结合的方法来提高研究的准确度。综合近红外光谱分析(NIR)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测试技术得以适用于地质领域。相比于采用一种测试技术来解释某些地质问题,地质工作者们开始尝试采用多种测试技术优优结合的方法来提高研究的准确度。综合近红外光谱分析(NIR)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两种现代测试技术,对扎木敖包矿床4202钻孔线不同层位采取的9个岩心样品进行测试分析,并对两种测试技术的测试结果进行比对和总结。结果表明,不同层位上的矿物成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上至下不同层位的岩性分别为:第四系、第三系粘土砂砾层-泥岩-云母石英片岩-石英阳起石矽卡岩-矽卡岩化大理岩-铁矿矿层-石墨矿层-云母石英片岩。不同深度的岩石成因上亦有所不同,主要发生了风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及矽卡岩化的作用。研究结果一方面可以完善该矿区的地质特征,另一方面对于该区的勘矿、找矿及采矿亦有重要意义。此外,由于XRD可以初步提供矿物成分信息,NIR则可以在XRD测试数据基础上进一步判断矿物存在与否,综合NIR和XRD的优点,采用两种现代测试技术相互结合的方法,较好地识别出样品中的矿物组成,提高了矿物成分鉴定的准确度。同时也表明在矿物光谱学的基础上,NIR将会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地学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石墨矿床 NIR和XRD 钻孔样品 矿物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卡休他他铁矿断层泥近红外光谱学特征及意义
9
作者 戴冬乐 曹建劲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144-3147,共4页
内蒙古卡休他他铁矿是一个矽卡岩型磁铁矿床,矿区内有多组成矿后期发育的断层。本研究采用近红外光谱(NIR)分析技术对矿区内地下,地表断层泥以及地表土壤进行分析,通过矿物特征峰鉴定发现地下断层泥主要成分为镁铁质矿物,地表断层泥成... 内蒙古卡休他他铁矿是一个矽卡岩型磁铁矿床,矿区内有多组成矿后期发育的断层。本研究采用近红外光谱(NIR)分析技术对矿区内地下,地表断层泥以及地表土壤进行分析,通过矿物特征峰鉴定发现地下断层泥主要成分为镁铁质矿物,地表断层泥成分为硅铝质矿物,而地表土壤成分则两者兼有之。三组样品的成分分析结果都与采样地的地质背景一致。研究表明,鉴于矿化区内断层泥的主要成分为断层活动形成的粘土及其他早期成矿期的蚀变矿物,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十分适用于此类样品,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一方面可鉴定断层泥中粘土矿物,进一步推测粘土的蚀变原岩成分。另一方面有也可鉴别成矿期蚀变矿物的种类,从而对热液矿床的研究提供有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 断层泥 近红外光谱 蚀变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镉污染化学修复方法研究
10
作者 刘奇缘 陆春海 周永章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3年第4期53-60,共8页
镉污染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的"阿喀琉斯之踵",深圳、广州市场抽检的大米镉超标达四成之多。严重威胁人民的食品安全。本文尝试用CaCl2、CaCl2+细铁粉及CaCl2+活性炭三种方法对镉污染土壤进行修复。CaCl2+铁粉同时使用能够大大降... 镉污染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的"阿喀琉斯之踵",深圳、广州市场抽检的大米镉超标达四成之多。严重威胁人民的食品安全。本文尝试用CaCl2、CaCl2+细铁粉及CaCl2+活性炭三种方法对镉污染土壤进行修复。CaCl2+铁粉同时使用能够大大降低土壤中生物有效态镉含量,说明土壤中有效态镉含量与铁粉的使用密切相关,同时也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此外,用CaCl2溶液修复结果和用CaCl2+活性炭修复结果比较,后者并没有明显的显示出优越性。用CaCl2+铁粉进行试验,CaCl2能和土壤中的镉离子形成复杂化合物,而铁粉能将镉离子还原成不易被吸收的金属态,从而降低土壤中可交换态和有机结合态的镉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土壤 化学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外内陆架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形态特征、控制因素及生态风险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楚光 王建华 +3 位作者 曹玲珑 倪志鑫 金钢雄 瓦西拉里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5-185,共11页
2011年对珠江口外内陆架海域22个点位表层沉积物中主要的重金属Cr、Ni、Cu、Pb、Zn、Cd和As含量、形态特征、来源控制因素以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采用了BCR提取法分析各种重金属赋存形态,并依据各种重金属的形态特征与沉积物基质... 2011年对珠江口外内陆架海域22个点位表层沉积物中主要的重金属Cr、Ni、Cu、Pb、Zn、Cd和As含量、形态特征、来源控制因素以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采用了BCR提取法分析各种重金属赋存形态,并依据各种重金属的形态特征与沉积物基质属性进行了相关因子分析,了解其分布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珠江口外内陆架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为由陆向海的方向,随着水深增大而逐渐降低。重金属赋存形态中Cr、Ni、Cu、As主要以残渣态存在,Pb主要以可还原态存在,Cd主要以酸提取态存在,Zn主要存在于残渣态与可还原态。各重金属非残渣态比重Cd最高,Cr最低,表明Cd的迁移性最强。各元素非残渣态在平面上的分布与总量分布模式相关性较好,因此,珠江口外内陆架海域通过总量来确定区域重金属污染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靠的。重金属元素与黏土含量、可还原态Fe、Mn含量普遍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珠江口外内陆架的重金属来源比较复杂,主要来源于附近大陆的物质输入。运用酸提取态百分含量风险评估法对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发现研究区各元素综合风险评价除Cd为高风险外,Cr元素综合风险评价为无风险;其余为中一低风险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形态特征 控制因素 生态风险 内陆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