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姜黄素衍生物T63提高MCF-7/DOX细胞株对多柔比星敏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珊 刘浩 +3 位作者 陈丹扬 王红胜 卜宪章 杜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7期1446-1450,共5页
目的:以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耐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的人乳腺癌细胞MCF-7/DOX为研究对象,观察新型多芳烯姜黄素衍生物T63对这两株细胞系的影响,探讨T63能否逆转MCF-7/DOX细胞对多柔比星(DOX)的耐药性。方法:用MTT法检测T63的细胞毒... 目的:以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耐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的人乳腺癌细胞MCF-7/DOX为研究对象,观察新型多芳烯姜黄素衍生物T63对这两株细胞系的影响,探讨T63能否逆转MCF-7/DOX细胞对多柔比星(DOX)的耐药性。方法:用MTT法检测T63的细胞毒性,同时检测T63对细胞株MCF-7/DOX药物敏感性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PI单染法分析T63或T63联合DOX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用Real-time PCR法检测相关基因的转录情况。结果:T63能够有效抑制MCF-7和MCF-7/DOX的增殖,且药效强于姜黄素,而T63对MCF-7和MCF-7/DOX的抑制增殖的效应差异不大。使用非细胞毒性剂量(0.75μmol/L)的T63能有效提高MCF-7/DOX对多柔比星的敏感性。PI单染法显示单独使用T63或者非细胞毒性剂量T63与多柔比星联合使用均能促进细胞凋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63能够上调p53、p21、p27、Bim、Bax的表达,下调Bcl-2的表达。Real-time PCR结果表明T63对p53无显著影响。结论:T63可通过促进细胞凋亡的方式逆转MCF-7/DOX对多柔比星的耐药性,从而提示其可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其具体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姜黄素 T63 耐药性 MCF-7 DOX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通向肿瘤磁共振分子影像的重要基石 被引量:28
2
作者 乔瑞瑞 曾剑峰 +3 位作者 贾巧娟 杜军 沈琳 高明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93-1011,共19页
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总结了磁性氧化铁纳米晶体制备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以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在肿瘤磁共振分子影像领域中的应用为背景,阐述了肿瘤分子影像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磁性纳米颗粒 肿瘤 磁共振 分子影像 多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前列腺癌细胞上皮细胞间质化的逆转作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胡惠军 陈新来 +4 位作者 潘勇权 邹伟文 周文泉 古彩红 刘浩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7期1425-1429,共5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前列腺癌DU145细胞上皮细胞间质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DU145细胞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HGF组、HGF联合姜黄素组。分组干预48小时后,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划痕试验及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前列腺癌DU145细胞上皮细胞间质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DU145细胞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HGF组、HGF联合姜黄素组。分组干预48小时后,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划痕试验及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上皮细胞表面标志E-Cadherin和间质细胞表面标志Vimentin的变化,以及HGF/c-Met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情况。Real time RT-PCR检测c-Met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分组处理48h,HGF处理组细胞较正常对照组细胞迁移能力显著增强,HGF联合姜黄素处理组细胞迁移能力与HGF处理组相比明显下降;Western blot结果发现,相对于正常对照组,HGF处理组E-cadherin表达水平下降而Vimentin表达水平上升,而姜黄素能明显逆转HGF诱导的EMT相关蛋白表达的改变。进一步研究发现姜黄素能显著下调c-Met mRNA和蛋白水平,进而抑制HGF/c-Met信号下游p-AKT和p-ERK信号以及Snail的表达。结论:姜黄素可逆转HGF诱导的前列腺癌细胞DU145迁移能力,可能与其抑制c-Met的表达和上皮细胞间质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姜黄素 肝细胞生长因子 上皮细胞间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胺加双氧酶的表达调控THP-1巨噬细胞的极化 被引量:6
4
作者 王险峰 王昊 +2 位作者 张帆 刘浩 杜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01-905,共5页
目的研究吲哚胺加双氧酶(IDO)对巨噬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以10 ng/mL佛波酯诱导THP-1人单核细胞,建立分化的巨噬细胞模型,分别以100 U/mL IFN-γ和100 ng/m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刺激分化的THP-1细胞,获得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 目的研究吲哚胺加双氧酶(IDO)对巨噬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以10 ng/mL佛波酯诱导THP-1人单核细胞,建立分化的巨噬细胞模型,分别以100 U/mL IFN-γ和100 ng/m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刺激分化的THP-1细胞,获得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利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巨噬细胞HLA-DR、CC型趋化因子受体7(CCR7)、IL-12p35、IL-10、CXCR4和IDO的表达变化。采用细胞转染实验对分化的THP-1细胞进行IDO的过表达和针对IDO基因的siRNA干扰实验,检测其IL-12p35、CCR7、IL-10和CXCR4的表达变化。结果 IFN-γ可诱导THP-1细胞向M1型发生转化并上调IDO的表达。而在巨噬细胞内过表达IDO促进THP-1向M2型极化,沉默细胞内的IDO基因则导致THP-1细胞极化为M1型。结论 IDO表达可调控巨噬细胞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胺加双氧酶 巨噬细胞表型转化 IFN-Γ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治疗微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红胜 李小青 +3 位作者 何玉文 谢白露 唐雯莹 杜军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33-1339,共7页
基因载体的转染、表达效率低和存在安全问题是基因治疗的难点。由于传统病毒及质粒载体含有大量外源基因,其表达有可能引发较严重免疫副反应。本课题旨在新的设计思路上开发高效安全基因治疗载体。微链载体利用设计好的Cap序列封闭基因... 基因载体的转染、表达效率低和存在安全问题是基因治疗的难点。由于传统病毒及质粒载体含有大量外源基因,其表达有可能引发较严重免疫副反应。本课题旨在新的设计思路上开发高效安全基因治疗载体。微链载体利用设计好的Cap序列封闭基因表达框两端,起到防止细胞内核酸外切酶降解的作用。从pEGFP-N3质粒中分离纯化得到GFP基因作为微链载体的报告基因。将微链载体与原质粒载体(pEGFP-N3质粒)分别转染入真核细胞,利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并比较其转染效率。结果显示微链载体在293、CNE2、3T3、B95-8等真核细胞中的转染、表达效率较高,并具有较小的细胞毒性。初步证实了微链载体在真核细胞中转染、表达效率及安全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链载体 GFP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源于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α的多肽疫苗FAPτ的抗肿瘤效应 被引量:1
6
作者 衣艳梅 杜军 +1 位作者 陈东 唐雯莹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4-296,共3页
目的了解来源于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α的多肽疫苗–FAPτ的抗肿瘤效应。方法将抗原FAPτ与氟氏不完全佐剂混合均匀,在第1、14、21天于小鼠背部皮下多点注射进行免疫,于第17天给小鼠接种肿瘤细胞,记录小鼠肿瘤体积变化曲线及存活率曲线。... 目的了解来源于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α的多肽疫苗–FAPτ的抗肿瘤效应。方法将抗原FAPτ与氟氏不完全佐剂混合均匀,在第1、14、21天于小鼠背部皮下多点注射进行免疫,于第17天给小鼠接种肿瘤细胞,记录小鼠肿瘤体积变化曲线及存活率曲线。肿瘤接种22天后对小鼠进行尾静脉取血并取脾脏分离脾脏淋巴细胞。ELISA检测小鼠血清内FAPτ抗体滴度;脾脏淋巴细胞体外经抗原FAPτ再次刺激,流式细胞仪检测CD8+T细胞内IFN-γ的产生。结果 FAPτ免疫组小鼠肿瘤生长速度低于PBS对照组,存活率高于PBS对照组。FAPτ免疫组小鼠血清内产生较高的抗体滴度;其脾脏CD8+T细胞内有更高水平的IFN-γ表达。结论多肽疫苗FAPτ能够有效激活机体的体液免疫应答和CD8+T细胞免疫应答,显示出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Pτ 多肽疫苗 抗肿瘤效应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肺腺癌耐顺铂细胞A549/CDDP获得侵袭转移能力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新来 胡惠军 +4 位作者 潘勇权 邹伟文 周文泉 古彩红 王昊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8期1670-1674,共5页
目的:研究人肺腺癌耐顺铂细胞A549/CDDP获得侵袭转移能力的分子机制。方法: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比较A549和A549/CDDP的转移侵袭能力的差别,以及LY294002对A549/CDDP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AKT,NF-κB,S... 目的:研究人肺腺癌耐顺铂细胞A549/CDDP获得侵袭转移能力的分子机制。方法: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比较A549和A549/CDDP的转移侵袭能力的差别,以及LY294002对A549/CDDP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AKT,NF-κB,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MTT法检测A549和A549/CDDP对顺铂的敏感性,以及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对A549/CDDP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A549/CDDP对顺铂的耐药性以及侵袭转移能力相对于A549有明显增强。Western blot结果表明:A549/CDDP细胞AKT通路被激活,NF-κB,STAT3通路没有明显变化。LY294002能够明显抑制A549/CDDP的侵袭转移能力并且能够提高A549/CDDP对于顺铂的敏感性。结论:A549/CDDP细胞相对于A549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明显增强,其机制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549 CDDP 侵袭转移 耐药 PI3K AKT LY29400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ail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及其应用
8
作者 江冠民 李玲玲 +3 位作者 张坤水 谢婉莹 张秋桂 杜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1期12-17,共6页
目的构建Snail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Snai1-luc并对其进行生物活性的鉴定及其初步的应用研究。方法通过PCR技术从人血液基因组中钓出我们需要的具有启动子活性的Snail片段,双酶切后与双酶切的pGL3-Basic空载体连接成重... 目的构建Snail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Snai1-luc并对其进行生物活性的鉴定及其初步的应用研究。方法通过PCR技术从人血液基因组中钓出我们需要的具有启动子活性的Snail片段,双酶切后与双酶切的pGL3-Basic空载体连接成重组体pGL3-Basic-Snai1-luc,通过转化扩增,筛选出阳性克隆,并通过酶切,测序及生物学活性检测鉴定构建好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结果成功地构建了pGL3-Basic-Snai1-luc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在CNE2细胞内鉴定了其在TGF-β1的诱导下,能启动荧光素酶的表达。此外,笔者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TGF-β1能显著性的诱导Snail蛋白的表达,充分证明了我们构建的pGL3-Basic-Snai1-luc是具有生物学功能的。结论具有生物活性的pGL3-Basic-Snai1-luc的构建成功为研究Snai1在EMT过程中的调控机制研究和以snail为靶标的抗肿瘤药物快速高通量的筛选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研究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细胞间质变 SNAIL 肿瘤转移 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9
作者 江冠民 谢婉莹 +3 位作者 张坤水 邱瑜 张秋桂 杜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表达和纯化小鼠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α(FAPα)二肽基肽酶催化核心序列(FAPαc)融合蛋白(His-FAPαc),制备兔抗小鼠FAPα多克隆抗体,并用此抗体检测FAPα在肿瘤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以及肿瘤间质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将本实验室构建好的... 目的:表达和纯化小鼠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α(FAPα)二肽基肽酶催化核心序列(FAPαc)融合蛋白(His-FAPαc),制备兔抗小鼠FAPα多克隆抗体,并用此抗体检测FAPα在肿瘤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以及肿瘤间质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将本实验室构建好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FAPαc转化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His-FAPαc;用纯化的目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兔抗小鼠FAPα多克隆抗体;用免疫印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该多克隆抗体与重组蛋白His-FAPαc的反应性及检测该多克隆抗体的效价,并用该抗体检测FAPα在肿瘤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以及肿瘤间质中的表达情况。结果:HisFAPαc融合蛋白可与兔抗小鼠FAPα多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该多克隆抗体的效价高,特异性好,并且能检测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 fibroblast cells;MEF)及结肠癌和乳腺癌的间质细胞高表达FAPα的全长序列蛋白。结论:制备的兔抗小鼠FAPα多克隆抗体能够有效地识别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和肿瘤间质细胞表达的FAPα蛋白,为研究FAPα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和以FAPα为靶点而开展的的抗肿瘤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 多克隆抗体 肿瘤转移 肿瘤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K7抑制剂THZ1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燕 刘巧 +1 位作者 安盼盼 王红胜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71-376,共6页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7(CDK7)特异性抑制剂THZ1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Sk Br3及Hs578T增殖及凋亡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情况。结果 500 nm...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7(CDK7)特异性抑制剂THZ1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Sk Br3及Hs578T增殖及凋亡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情况。结果 500 nmol/L THZ1处理细胞,显微镜观察细胞数明显减少;MTT实验表明THZ1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抑制细胞的增殖;细胞饥饿培养24 h以同步化在G1/S期,THZ1继续处理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G2/M期细胞数增多。THZ1引起细胞G2/M期阻滞;THZ1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诱导细胞早期凋亡与晚期凋亡;Western blot结果表明,THZ1可导致Cleaved-PARP上调,Bcl-2的显著下调和p65、GSK3蛋白磷酸化水平的明显上调。结论 THZ1能抑制MCF7、Sk Br3及Hs578T细胞增殖,诱导其细胞周期阻滞及细胞早、晚期凋亡,可作为乳腺癌治疗潜在的候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K7 乳腺癌 凋亡 PA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GPER)作为三阴性乳腺癌治疗靶标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韦微 刘巧 +1 位作者 杜军 王红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238-239,共2页
目的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指的是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的一类乳腺癌亚型.其靶向治疗已成为当前乳腺癌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在于探讨G蛋白... 目的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指的是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的一类乳腺癌亚型.其靶向治疗已成为当前乳腺癌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在于探讨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 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作为TNBC潜在治疗靶标的可行性.利用Real-Time、Westernbot检测GPER在TNBC细胞中的表达,并利用流式细胞仪观察GPER活化后周期及凋亡发生情况,并结合划痕试验、Confocal、免疫荧光等手段探讨GPER活化后调控TNBC细胞侵袭转移的相关机制.结果表明GPER在TNBC细胞株中高表达.其特异性激动剂G-1可明显抑制MDA-MB-231和SkBr3细胞增殖,并造成细胞G2/M期阻滞,剂量依赖性下调cyclinB的表达.GPER活化后可上调p53的mRNA及蛋白表达,并促进其入核,降低其泛素化水平并增强其Ser15的磷酸化,从而抑制细胞增殖.进一步研究表明,G-1可持续性活化ERK1/2,并通过GPER/EGFR/ERK1/2下调cy-clinB的表达.且G-1可通过GPER/EGFR/ERK1/2上调p21并磷酸化p53,从而抑制细胞增殖.裸鼠移植瘤实验发现G-1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并提高其生存率,同时瘤内的cyclinB、Bcl-2表达明显下调.从而表明GPER活化可抑制TNBC的体内外生长.进一步研究表明,GPER的活化可以抑制TNBC细胞株MDA-MB-231及BT-549等体外侵袭转移,并阻止其发生上皮间质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机制研究发现GPER活化后可诱导PKA、PI3K/Akt、及PKC的活化,并通过磷酸化GSK-3β从而抑制NF-κB的磷酸化、核转位、及转录活性,从而下调纤连蛋白FN(Fibronectin)的表达.以上研究结果表明GPER活化可抑制TNBC细胞的体内外增殖及侵袭转移,从而提示其是TNBC潜在的重要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ER TNBC 增殖 转移 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435增殖及促凋亡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召同 卢锐涛 +2 位作者 刘永红 王红胜 曾军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23-1029,共7页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435增殖、凋亡等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SAHA作用于MDA-MB-435细胞后,采用MTT、流式细胞分析、Western blot、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周期...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435增殖、凋亡等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SAHA作用于MDA-MB-435细胞后,采用MTT、流式细胞分析、Western blot、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周期阻滞情况及相关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MTT检测结果表明SAHA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增殖,流式细胞分析发现SAHA可导致G2/M期周期阻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活性氧(ROS)产生并发生早期凋亡。同时,SAHA可下调周期蛋白cyclin B、活化p38-MAPK及JNK,抑制p53的表达且可能不是通过PI3K通路、P38 MAPK通路、ERK1/2通路和NF-κB、JNK通路起作用。结论 SAHA能抑制MDA-MB-435细胞增殖,诱导其周期阻滞及早期凋亡,活化细胞内相关增殖分子,可作为乳腺癌潜在的候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HA 乳腺癌MDA-MB-435细胞 凋亡 MAPKS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核梭杆菌促进食管癌细胞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肖晗 葛李晨 +2 位作者 王海芳 杜军 张革 《解剖学研究》 CAS 2014年第2期132-135,141,共5页
目的研究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nucleatum,n)对食管癌细胞粘附入侵和增殖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应用具核梭杆菌标准株ATCC25586与食管癌Eca-109细胞共培养,建立具核梭杆菌与食管癌细胞体外的肿瘤微环境模型。采用... 目的研究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nucleatum,n)对食管癌细胞粘附入侵和增殖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应用具核梭杆菌标准株ATCC25586与食管癌Eca-109细胞共培养,建立具核梭杆菌与食管癌细胞体外的肿瘤微环境模型。采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细菌对细胞的粘附入侵能力[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F及流式细胞仪检测Eca-109细胞的增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ELISA)检测观察正常对照组、细菌与细胞共培养模型组的细胞培养液中IL-6的浓度,Westernblot检测STAT3和p-STAT3的蛋白表达。结果具核梭杆菌可粘附和入侵到Eca-109细胞内。与对照组比较,加入具核梭杆菌的实验组作用后第1—4天Eca-109细胞增殖加快,48h内其细胞培养液内IL-6浓度也是对照组的4倍。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具核梭杆菌处理组p-STAT3蛋白表达增加,STAT3蛋白表达没有明显改变。中和IL-6受体蛋白后,具核梭杆菌处理组p-STAT3、STAT3蛋白表达量均不变。结论具核梭杆菌通过刺激IL.6的产生促进食管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具核梭杆菌 白介素6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在神经系统疾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冯新为 张革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65-168,共4页
对分枝杆菌属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参与神经胶质细胞重编程和神经保护过程进行阐述,并分析其中可能涉及的信号转导通路;系统介绍包括牙周病相关细菌、肠道菌群在内的消化道细菌及其代谢产物与阿尔茨海默病、多发性硬化、自闭症等中枢神经系... 对分枝杆菌属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参与神经胶质细胞重编程和神经保护过程进行阐述,并分析其中可能涉及的信号转导通路;系统介绍包括牙周病相关细菌、肠道菌群在内的消化道细菌及其代谢产物与阿尔茨海默病、多发性硬化、自闭症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生与发展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疾病 分枝杆菌属 细菌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缓解氯倍他索反复涂抹联合胶带剥离术导致的小鼠皮损 被引量:4
15
作者 熊璎珞 杨波 +3 位作者 陈建文 薛琦 方海洲 张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4-578,共5页
目的探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氯倍他索诱导的小鼠皮损的作用。方法将C57BL/6J小鼠背部反复涂抹氯倍他索,30 min后给予bFGF凝胶,然后行胶带剥离术,记录小鼠的背部皮肤外观、检测表皮失水率以及对皮肤组织进行病理分析。通过MTT法和... 目的探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氯倍他索诱导的小鼠皮损的作用。方法将C57BL/6J小鼠背部反复涂抹氯倍他索,30 min后给予bFGF凝胶,然后行胶带剥离术,记录小鼠的背部皮肤外观、检测表皮失水率以及对皮肤组织进行病理分析。通过MTT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氯倍他索刺激的人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的细胞活力及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结果与溶媒对照组相比,造模小鼠皮肤明显损伤,表皮失水率增高,H&E染色显示表皮细胞大量死亡,伴随真皮层炎性浸润和局部出血。涂抹bFGF凝胶后小鼠皮损、表皮失水率显著低于未干预小鼠,同时H&E染色显示表皮细胞死亡、真皮层炎性浸润和血管数目减少。此外,氯倍他索刺激抑制HaCaT增殖和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 1,Claudin 2的表达。结论给予bFGF凝胶显著减弱氯倍他索反复涂抹联合胶带剥离术导致的小鼠皮肤损伤,可能为临床上激素依赖引起的皮肤损伤提供潜在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氯倍他索 皮损 表皮失水 炎性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性食管鳞癌细胞外泌体蛋白组学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崔兰兰 张革 徐邦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171-2175,2182,共6页
目的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对食管鳞癌Eca109细胞分泌的外泌体(exosome,Ex)蛋白表达及相关功能和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纳米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NanoLC-MS/MS鉴定Pg感染和未感染的Eca109细胞外泌体蛋白,通... 目的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对食管鳞癌Eca109细胞分泌的外泌体(exosome,Ex)蛋白表达及相关功能和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纳米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NanoLC-MS/MS鉴定Pg感染和未感染的Eca109细胞外泌体蛋白,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找出差异蛋白,并对差异蛋白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Nano-LC/MS分析检测到Pg-Ex和Ex分别有729、952种蛋白质,与Ex相比,Pg-Ex有387个蛋白表达上调、294个蛋白表达下调。这些差异蛋白主要参与调节细胞增殖、分化、黏附、迁移、血管生成、趋化、免疫反应等生物过程;富集在肿瘤中心碳代谢、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缝隙连接、Ras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ECM受体相互作用、趋化因子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结论这些差异蛋白所参与的功能及信号通路提示Pg通过调控肿瘤细胞增殖、迁移、血管生成和免疫反应参与食管癌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食管癌 外泌体 蛋白质组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抗体在淋巴瘤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栋梁 李紫倩 张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019-2023,共5页
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过度表达肿瘤细胞或相邻细胞上的检查点受体的配体来逃避免疫监视,导致T细胞无能或疲惫。大量研究表明,淋巴瘤细胞高表达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且淋巴瘤的浸润淋巴细胞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高表达,提示P... 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过度表达肿瘤细胞或相邻细胞上的检查点受体的配体来逃避免疫监视,导致T细胞无能或疲惫。大量研究表明,淋巴瘤细胞高表达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且淋巴瘤的浸润淋巴细胞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高表达,提示PD-1可能成为淋巴瘤治疗的重要靶点。通过靶向抑制PD-1蛋白,T细胞的细胞活性可显着增强,抑制肿瘤生长。目前,针对PD-1的抗体在淋巴瘤的临床研究中显示出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望成为淋巴瘤的靶向治疗药物。为深入了解PD-1抗体在淋巴瘤治疗中的应用,本文主要从淋巴瘤研究现状、PD-1抗体作用机制、制备方法及其在淋巴瘤临床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单克隆抗体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抗肿瘤蛋白iRGD-CDD的原核表达及生物活性鉴定
18
作者 王启帆 薛莹 +1 位作者 冯新为 张革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9,共9页
目的:原核表达并纯化具有特异性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α)酶切位点的靶向抗肿瘤GP-CDD-iRGD融合蛋白,利用FAPα的酶切功能切除融合标签,检测其对FAPα阳性肿瘤细胞株的毒性。方法:设计并合成GP-CDD-iRGD基因,插入p GEX-4T3载体,构建重... 目的:原核表达并纯化具有特异性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α)酶切位点的靶向抗肿瘤GP-CDD-iRGD融合蛋白,利用FAPα的酶切功能切除融合标签,检测其对FAPα阳性肿瘤细胞株的毒性。方法:设计并合成GP-CDD-iRGD基因,插入p GEX-4T3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转化至BL21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中,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重组融合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经GST亲和柱纯化融合蛋白后,通过体外细胞毒性试验(MTT法)和细胞凋亡实验评价该融合蛋白的靶向抗肿瘤活性。结果:成功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 GEX-GPCDD-iRGD,可溶性表达相对分子量约为36 k Da的融合蛋白GST-GP-CDD-iRGD,纯化后蛋白纯度约为90%,经MTT实验测定其对FAPα阳性4T1细胞株的ED50约为18.5μmol/L,流式细胞术检测到其对FAPα阳性4T1细胞株具有选择性毒性作用,早期凋亡比例达到约28%。结论:原核表达的重组融合蛋白GP-CDD-iRGD对FAPα阴性4T1细胞株未显示毒性,而对FAPα阳性4T1细胞株具有显著的促凋亡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其在体内的靶向抗肿瘤活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抗肿瘤 融合蛋白 促凋亡 酶切效力
原文传递
双酚A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上皮间质化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柳燕贞 曾国驱 +3 位作者 葛李晨 刘浩 杜军 王红胜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08-612,共5页
双酚A(BPA)是一类典型的环境雌激素,能干扰机体正常内分泌系统.作为一种激素相关疾病,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BPA暴露的关系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BPA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上皮细胞间质化(EMT)的诱导作用.经BPA处理的MCF-7细胞,采... 双酚A(BPA)是一类典型的环境雌激素,能干扰机体正常内分泌系统.作为一种激素相关疾病,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BPA暴露的关系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BPA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上皮细胞间质化(EMT)的诱导作用.经BPA处理的MCF-7细胞,采用MTT试验检测BPA对细胞活力的影响,Transwell试验检测BPA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Real-time RT-PCR、Western Blot检测BPA对上皮型蛋白标志物E-cadherin、间质型蛋白标志物Vimentin及EMT相关转录因子Snail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低浓度BPA能够促进MCF-7细胞的增殖,显著增强细胞的迁移能力.BPA处理能抑制E-cadherin的表达,促进Vimentin及Snail的表达.研究结果提示,BPA处理可能通过促进Snail的表达而调控EMT相关蛋白标志物的表达,进而增强乳腺癌MCF-7细胞的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A 乳腺癌 EMT SNAIL
原文传递
富含T细胞表位的肿瘤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片段克隆表达及纯化
20
作者 衣艳梅 陈东 +2 位作者 梁艳清 李翰 杜军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表达并纯化富含T细胞表位的肿瘤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ibroblas tactivation protein,FAP)片段。方法:利用T细胞表位预测软件及酶切位点预测软件分析FAP全长,选取FAP蛋白内富含T细胞表位又缺少酶切位点的多肽AA264~AA449(NP... 目的:表达并纯化富含T细胞表位的肿瘤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ibroblas tactivation protein,FAP)片段。方法:利用T细胞表位预测软件及酶切位点预测软件分析FAP全长,选取FAP蛋白内富含T细胞表位又缺少酶切位点的多肽AA264~AA449(NP-032012.1)作为目的表达片段。该多肽所对应的核酸片段为mRNA798~1418(GenBank:BC019190.1)。利用PCR技术从含有FAP基因全长的质粒pCDNA3.1-FAP中扩增目的基因mRNA798~1418,并将该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连接,在BL21工程菌中实现重组蛋白His6-FAP的表达,并利用His标签进行纯化。结果:成功构建了富含T细胞表位的FAP原核表达质粒pET-28a(+)-FAP对该质粒进行BamHl/Xhol双酶切鉴定,鉴定结果与预期完全一致;实现了对该质粒编码的融合蛋白His6-FAP2的表达,表达后的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利用His标签纯化了该融合蛋白,纯化后灰度分析其纯度达95%。结论:成功表达并纯化了富舍细胞表位的FAP片段,为下一步以FAP为靶标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T细胞表位 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 原核表达 纯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