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m亚型患者1例的血型血清学及输血 被引量:3
1
作者 吴远军 吴勇 +1 位作者 陈宝婵 刘艳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63-864,共2页
关键词 ABO血型系统 AM亚型 血型血清学 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孟买血型OHm^A1例的鉴定及输血安排
2
作者 吴远军 李海洋 +4 位作者 吴勇 洪桂华 陈宝婵 刘艳 刘志国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75-476,共2页
目的鉴定类孟买血型OHmA,为患者制定输血方案。方法对1例ABO正反定型不相符患者,用单克隆抗体检测红细胞ABH及Lewis抗原;用A、B、O型红细胞检测ABO血型抗体及不规则抗体;用吸收放散试验检测红细胞弱A、弱B抗原;用中和抑制试验检测唾液中... 目的鉴定类孟买血型OHmA,为患者制定输血方案。方法对1例ABO正反定型不相符患者,用单克隆抗体检测红细胞ABH及Lewis抗原;用A、B、O型红细胞检测ABO血型抗体及不规则抗体;用吸收放散试验检测红细胞弱A、弱B抗原;用中和抑制试验检测唾液中ABH血型物质。采用自体输血,并准备37℃与患者血浆反应弱的A型异体红细胞。结果该患者为类孟买血型OHmA,手术中输入700ml自体全血即完成手术,未输异体血。结论ABO血型鉴定时坚持正、反定型可避免OHmA漏检,对OHmA的准确鉴定有赖于多种血型血清学技术;OHmA患者可采用自体输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系统 类孟买血型 H抗原缺失 自体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血型抗体的检测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30
3
作者 吴远军 吴勇 +1 位作者 陈宝婵 刘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4-606,共3页
目的:调查Rh血型抗体的检出率及其特异性分布特点,分析Rh血型抗体的临床意义及产生规律。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筛查和鉴定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对鉴定为Rh血型抗体者,采用单克隆抗-D、抗-C、抗-c、抗-E、抗-e鉴定红细胞Rh血... 目的:调查Rh血型抗体的检出率及其特异性分布特点,分析Rh血型抗体的临床意义及产生规律。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筛查和鉴定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对鉴定为Rh血型抗体者,采用单克隆抗-D、抗-C、抗-c、抗-E、抗-e鉴定红细胞Rh血型抗原,以确认抗体的准确性;检测抗体的效价、Ig类型及37℃反应性,以明确其临床意义;询问孕产史、输血史,如果为新生儿检测其母亲血浆中是否有相同特异性的抗体,以分析抗体产生的原因。结果:就诊者54000例,共检出Rh血型抗体47例,检出率为0.087%,其中有妊娠史者27例,有输血史者13例,既有妊娠史又有输血史者1例,抗体来自母体的新生儿6例;抗体的特异性为:抗-E29例(61.70%)、抗-D8例(17.02%)、抗-cE5例(10.64%)、抗-c4例(8.51%)、抗-C1例(2.13%);47例Rh血型抗体均为IgG或IgG+IgM类,37℃均可与具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反应,抗体效价介于1~4096。结论:被检就诊者Rh血型抗体的检出率低于白种人;在检出的Rh血型抗体中,抗-E占绝对多数,而抗-D的检出率呈逐步减少的趋势;妊娠和输血引起的同种免疫是Rh血型抗体产生的原因,新生儿自母体被动获得的Rh血型抗体是Non-ABO-HDN最主要的致病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不规则抗体 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 新生儿溶血病 微柱凝胶抗球蛋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族患者(30800例)及孕妇(4200例)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分布的调查 被引量:57
4
作者 吴远军 刘彦慧 +4 位作者 刘兴玲 刘景春 吴勇 陈宝婵 梁燕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22-925,共4页
目的调查中国汉族患者人群中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及各种特异性不规则抗体的分布特点.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来自中国不同行政区域汉族患者30800(男16563,女14237)例及孕妇4200例.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筛查红细胞血型不规则... 目的调查中国汉族患者人群中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及各种特异性不规则抗体的分布特点.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来自中国不同行政区域汉族患者30800(男16563,女14237)例及孕妇4200例.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筛查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对不规则抗体阳性者鉴定其抗体特异性、Ig类型,并检测其37℃的反应性.结果检出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者共199例,占被调查人群的0.57%,其中男64例,占被调查男性的0.39%、女135例,占被调查女性的0.73%、孕妇44例占被调查孕妇的1.05%;IgM类抗体97例、IgG类抗体45例、IgM+IgG类抗体57例;37℃反应的温抗体89例,占被调查人群的0.25%;检出较多的特异性抗体依次为抗-M、抗-Lea、Rh系统抗体、抗-P1、抗-Leb、抗-JKa、抗-Fyb等.结论中国不同行政区域汉族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χ2=12.20,P>0.05),但女性高于男性(χ2=18.46,P<0.0001),孕妇高于非孕女性患者(χ2=7.44,P<0.01);汉族患者人群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低于白种人;抗体特异性具有与白种人不同的分布特点,白种人中常见的抗-K在被检测的汉族患者中尚未发现,白种人中较常见的抗-Fya在汉族人中偶见;抗-D的检出率也明显低于白种人,并呈逐渐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汉族人 红细胞血型 不规则抗体 微柱凝胶 COOMBS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婴血型不合HDN患儿致敏红细胞的抗体特异性 被引量:18
5
作者 吴远军 吴勇 +2 位作者 卢庆晖 陈宝婵 刘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27-728,共2页
目的:调查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患儿致敏红细胞的抗体特异性,比较不同抗体致敏新生儿红细胞所致HDN的血型血清学特征。方法:对黄疸新生儿,鉴定母婴血型,做新生儿红细胞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检测母婴血浆及新生儿红细胞放散... 目的:调查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患儿致敏红细胞的抗体特异性,比较不同抗体致敏新生儿红细胞所致HDN的血型血清学特征。方法:对黄疸新生儿,鉴定母婴血型,做新生儿红细胞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检测母婴血浆及新生儿红细胞放散液中可致敏新生儿红细胞的血型抗体以诊断HDN。结果:血型血清学诊断为HDN的252例患儿中,致敏红细胞的抗体分别为:抗-A40例、抗-B40例、抗-A+抗-AB92例、抗-B+抗-AB65例、抗-AB4例、抗-A+抗-M1例、抗-M3例、抗-c1例、抗-cE1例、抗-E3例、抗-D2例;由ABO血型抗体及抗-M所致HDN者DAT多为阴性或弱阳性,由Rh血型抗体致HDN者DAT均为强阳性,ABO、Rh血型抗体及抗-M致HDN患儿红细胞热放散液中致敏红细胞的抗体效价均高于血浆游离抗体。结论:被调查的HDN患儿绝大多数由来自O型母亲的IgG抗-A、抗-B及抗-AB所致,其次为抗-M及抗-E,由抗-D引起的HDN呈逐步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 ABO血型抗体 不规则抗体 新生儿溶血病 红细胞放散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测和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吴勇 吴远军 +1 位作者 陈宝婵 刘艳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0年第4期343-346,共4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产生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6000例就诊者,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检测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调查不同就诊人群中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特异性分布及产生规律;对检出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 目的探讨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产生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6000例就诊者,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检测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调查不同就诊人群中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特异性分布及产生规律;对检出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输血患者采用相容红细胞输血;对检出IgG类不规则抗体的孕妇,分娩时对新生儿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分析孕妇血浆IgG不规则抗体与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关系;对检出非特异性红细胞自身抗体者,分析抗体与临床诊断的关系。结果 46000例被检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0.57%(260/46000),其中男性检出率为0.36%(79/21769)、女性检出率为0.75%(181/24231),孕妇检出率为1.14%(63/5520);女性高于男性(χ2=30.10,P<0.001),孕妇高于非孕女性患者(χ2=14.99,P<0.01)。抗体特异性以抗-Lea、抗-M、Rh系统抗体、抗-P1及非特异性抗体多见;抗体来自母体的新生儿13例,有输血史或妊娠史者174例,无输血史或妊娠史者73例;检出非特异性红细胞自身抗体的23例中有19例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结论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多分布于有妊娠史或输血史者及新生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血型 不规则抗体 输血 新生儿免疫溶血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孟买血型OHm^B的血型血清学及家系调查 被引量:8
7
作者 吴远军 刘景春 +1 位作者 刘兴玲 吴勇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778-1781,共4页
目的:发现类孟买血型OHm^B先证者家系中其他表现型个体,为紧急输血时寻找相合供者.方法:对类孟买血型OHm^B先证者家系成员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Lewis血型鉴定、吸收放散试验检测红细胞表面的ABH抗原及血清中抗-A、抗-B及抗-H,中... 目的:发现类孟买血型OHm^B先证者家系中其他表现型个体,为紧急输血时寻找相合供者.方法:对类孟买血型OHm^B先证者家系成员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Lewis血型鉴定、吸收放散试验检测红细胞表面的ABH抗原及血清中抗-A、抗-B及抗-H,中和抑制试验检测唾液中血型物质.结果:类孟买血型OHm^B先证者及其2位同胞兄弟均被鉴定为类孟买血型OHm^B,其中2例检出抗-H抗体,1例未检出抗-H抗体,先证者及其兄弟的子女中均未发现类孟买血型OHm^B表现型个体.结论:类孟买血型符合隐性遗传规律,对于罕见的类孟买型个体的家系,尤其是同胞兄妹进行血型血清学调查,有发现新的相同表现型个体的可能,需输血时可互为供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系统 类孟买血型 H抗原缺失 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型孕妇血清IgG抗-A,B对新生儿红细胞致敏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吴远军 朱学海 +6 位作者 刘兴玲 刘彦慧 周皓云 卢庆晖 吴勇 陈宝婵 刘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59-561,共3页
目的探讨O型孕妇血清IgG抗-A,B对ABO血型不合新生儿红细胞的致敏作用及对ABO-HDN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孕满30周以上的O型孕妇315名,用A型及B型压积红细胞分别与血清做吸收放散试验,使放散液经2-Me处理后分别与B型及A型红细胞交叉反应,... 目的探讨O型孕妇血清IgG抗-A,B对ABO血型不合新生儿红细胞的致敏作用及对ABO-HDN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孕满30周以上的O型孕妇315名,用A型及B型压积红细胞分别与血清做吸收放散试验,使放散液经2-Me处理后分别与B型及A型红细胞交叉反应,检测其中的IgG抗-A,B;分娩后使其分娩的A型及B型新生儿红细胞放散液分别与B型及A型红细胞交叉反应,检测红细胞是否被抗-A,B致敏,观察O型孕妇血清吸收放散液中IgG抗-A,B与其分娩的A型及B型新生儿红细胞放散液抗-A,B的关系。结果315名O型孕妇中有217名(68.89%)血清吸收放散液中检出了IgG抗-A,B,效价介于2—128;分娩的新生儿中有171名母婴ABO血型不合(A型新生儿91名、B型新生儿80名),144名母婴ABO血型相合(均为O型);母婴ABO血型不合的171名O型孕妇血清吸收放散液中检出IgG抗-A,B者133名(77.78%),其中123名分娩的新生儿红细胞放散液中检出了抗-A,B,血清吸收放散液中未检出IgG抗-A,B的38名孕妇分娩的新生儿红细胞放散液中也均未检出抗-A,B;144名母婴ABO血型相合的孕妇血清吸收放散液中检出IgG抗-A,B者84名(58.33%);母婴ABO血型不相合O型孕妇血清吸收放散液中IgG抗-A,B检出率明显高于母婴ABO血型相合O型孕妇(χ2=13.79,P<0.001)。结论O型孕妇血清IgG抗-A,B可通过胎盘致敏妊娠的A型及B型胎儿红细胞,检测O型孕妇血清吸收放散液及其ABO血型不合新生儿红细胞放散液中IgG抗-A,B,对ABO-HDN的诊断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抗-A B 免疫球蛋白G 新生儿溶血病 吸收放散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组筛检红细胞与混合O型红细胞筛检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不规则抗体效果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吴远军 刘兴玲 +4 位作者 刘彦慧 朱学海 李重江 卢庆晖 周皓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2105-2106,共2页
关键词 筛检红细胞 混合0型红细胞 血型 不规则抗体新生儿溶血病 抗-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单采减除白细胞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兴玲 吴远军 +4 位作者 吴勇 陈宝婵 李惠森 刘艳 吴月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65-667,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进行减除白细胞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采用COBE Spectra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对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实施减除白细胞治疗,治疗过程中动态调节白细胞分离界面、离心因子及白细胞采集... 目的:探讨采用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进行减除白细胞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采用COBE Spectra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对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实施减除白细胞治疗,治疗过程中动态调节白细胞分离界面、离心因子及白细胞采集泵流速,监测患者的心律、血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防治低血钙反应,控制患者液体出、入量的相对平衡。结果:本研究对39例患者共进行了56次减除白细胞治疗,单次治疗运行时间(233.63±27.41)min,运转血量(12 268.77±1978.25)m L,采集患者白细胞悬液容量(922.89±213.26)m L,治疗结束时增、减液体容量与患者总血容量的比值为(8.37±5.08)%,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钙反应者8例次(14.29%)。结论: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单采治疗运行过程中体外循环血量少,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一般较轻,容易防治。但减除白细胞治疗运行持续时间长,运转血量大,操作者的经验与减除白细胞治疗的效果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成分分离机 白血病 白细胞单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199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远军 吴勇 +4 位作者 刘彦慧 刘景春 陈宝婵 刘兴玲 刘艳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7年第7期27-29,33,共4页
目的分析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在不同患者群体的分布特征,探讨对不同患者群体检测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价值。方法鉴定从35000例汉族患者中筛查出的199例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的抗体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类型及37℃的反应性,... 目的分析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在不同患者群体的分布特征,探讨对不同患者群体检测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价值。方法鉴定从35000例汉族患者中筛查出的199例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的抗体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类型及37℃的反应性,统计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在新生儿及有输血史和/或妊娠史的患者、元输血史及妊娠史的非新生儿患者中的分布情况。结果199例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抗体来自母体的新生儿11例(5.53%),均为37℃反应的IgG类抗体;有输血史和/或妊娠史者138例(69.35%),其中IgG类抗体31例、IgG+IgM类抗体51例、IgM类抗体56例;元输血史及妊娠史的非新生儿患者50例(25.13%),其中IgG类抗体3例、IgG+IgM类抗体6例、IgM类抗体41例;在所检出的16例非特异性不规则抗体中,7例红细胞直接球蛋白试验阳性,表明其可致敏自身红细胞,引起自身免疫溶血性疾病。结论对有输血史和/或妊娠史并预备输血的患者、孕妇、黄疸新生儿及疑似自身免疫溶血性疾病的患者检测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有利于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早期诊断非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帮助诊断自身免疫溶血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不规则抗体 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离心试管法批量鉴定ABO血型
12
作者 吴勇 吴远军 +2 位作者 陈宝婵 刘艳 吴月勤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8期1034-1035,共2页
目的免离心试管法批量鉴定红细胞ABO血型方法的建立和效果评价。方法批量鉴定ABO血型时,根据被检样本数,标记一次性试管,在标记好的试管中加样,使被检者红细胞分别与单克隆抗-A、抗-B试剂反应(正定型),血浆分别与A、B、O型试剂红细胞反... 目的免离心试管法批量鉴定红细胞ABO血型方法的建立和效果评价。方法批量鉴定ABO血型时,根据被检样本数,标记一次性试管,在标记好的试管中加样,使被检者红细胞分别与单克隆抗-A、抗-B试剂反应(正定型),血浆分别与A、B、O型试剂红细胞反应(反定型),免离心静置60min后肉眼观察结果,根据反应格局,正反定型相符者直接判定其ABO血型。结果采用免离心试管法鉴定ABO血型71 200例,结果正反定型相符者71 172例,正反定型不符和(或)出现弱凝集者28例。正反定型不符和(或)出现弱凝集的28例各反应试管离心后,反应格局和凝集强度与离心前均一致,经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及不规则抗体、红细胞ABH抗原、唾液血型物质、红细胞吸收放散试验检测结果,确定为ABO亚型15例(不包括A2和A2B),红细胞不规则抗体阳性影响ABO血型检测结果者7例,疾病引起抗原减弱者3例,低球蛋白血症引起ABO血型抗体减弱1例,异基因骨髓移植术后1例,OHmA1例。13 618例需输血患者离心试管法复检ABO血型结果与免离心试管法结果均一致。结论免离心试管法鉴定ABO血型,结果准确性与试管离心法一致,批量鉴定ABO血型时,可采用免离心试管法代替离心试管法,从而省略繁杂的离心步骤,减少技术操作环节可能出现的差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离心 试管法 ABO血型 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高量减除血小板治疗的采集效果评价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远军 吴勇 +5 位作者 李惠森 陈宝婵 刘艳 吴月勤 梁思远 梁美琪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1047-1050,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对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进行高量减除血小板治疗的采集效果。方法采用COBE Spectra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ELP或MNC程序,以ACD-A配方血液保存液作为抗凝剂,对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实施减除血小... 目的探讨采用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对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进行高量减除血小板治疗的采集效果。方法采用COBE Spectra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ELP或MNC程序,以ACD-A配方血液保存液作为抗凝剂,对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实施减除血小板治疗,每次治疗处理2.5-3.0倍总血容量,采集20%-25%总血容量的血小板悬液,对21名患者共进行32次减除血小板治疗。结果单次治疗运行时间(212.53±41.54)min;处理血量(8812.63±2087.15)mL;ACD-A配方血液保存液用量957.00 mL(844.50-1113.50)mL;采集血小板悬液容量(798.84±190.77)mL,悬液中血小板计数4486.50×10^9/L[(3058.50-5279.50)×10^9/L]、血小板总数3455.50×10^9[(2288.68-4226.71)×10^9],可减低患者循环血液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减除值)(976.74±485.86)×10^9/L,血小板减除率为67.91%±23.62%;单次治疗前、后患者循环血液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263.00×10^9/L[(1052.50-1807.50)×10^9/L]、(778.83±247.25)×10^9/L(Z=4.937,P<0.01),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减低值544.00×10^9/L[(411.65-809.60)×10^9/L],低于血小板减除值(Z=4.301,P<0.01),治疗过程液体总输入量减去采集的血小板悬液容量的差值与患者总血容量的比值为(11.66±4.55)%。结论采用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可在保持患者循环动力学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实施高量减除血小板治疗(采集血小板悬液容量为20%-25%总血容量),显著降低患者体内血小板负荷,提高减除血小板治疗的采集效率;采用减除血小板总数、血小板减除值、血小板减除率、血小板计数减低值、血小板计数减低率综合评价减除血小板治疗的采集效果较采用血小板计数下降值这个单一的指标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成分分离机 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单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流动离心式高量减除血小板治疗对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远军 吴勇 +5 位作者 李惠森 陈宝婵 刘艳 梁美琪 吴月勤 梁思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4-277,共4页
目的:探讨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高量减除血小板治疗对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综合性凝血指标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COBE Spectra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ELP或MNC程序,以ACD-A配方血液保存液为抗凝剂,对血小板... 目的:探讨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高量减除血小板治疗对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综合性凝血指标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COBE Spectra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ELP或MNC程序,以ACD-A配方血液保存液为抗凝剂,对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实施减除血小板治疗,每次治疗设置处理血量为2.5~3.0倍总血容量(total blood volume,TBV),采集血小板悬液容量为20%~25%TBV,对21例患者共进行32次减除血小板治疗,观察血小板减除效果及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差异。结果:单次治疗运行时间(212.53±41.54)min,处理血量(8812.63±2087.15)mL,采集血小板悬液容量(798.84±190.77)mL;治疗前、后患者循环血液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分别为(1426.46±530.23)×10^9个/L、(778.83±247.25)×10^9个/L(t=10.808,P=0.000),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分别为(12.82±1.53)s、(13.28±1.51)s(t=3.921,P=0.000),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分别为35.75(29.43,37.55)s、35.40(31.20,38.20)s(Z=3.021,P=0.003),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分别为(17.46±1.30)s、(17.88±1.41)s(t=2.783,P=0.009),纤维蛋白原浓度(fibrinogen concentration,Fbg)分别为(2.96±1.18)g/L、(2.81±1.11)g/L(t=3.433,P=0.002)。结论:采用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对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实施高量减除血小板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体内血小板负荷;对患者PT、aPTT、TT、Fbg的影响在机体正常代偿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成分分离机 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单采 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白细胞性急性与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减除白细胞治疗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兴玲 吴远军 +6 位作者 吴勇 陈宝婵 李惠森 刘艳 吴月勤 王前 吴东升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6年第8期488-491,共4页
目的 比较高白细胞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与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减除白细胞治疗的效果.方法 采用COBE Spectra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MNC程序,对13例高白细胞性AML患者和20例高白细胞性CML患者分别给予21次和28次减除白... 目的 比较高白细胞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与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减除白细胞治疗的效果.方法 采用COBE Spectra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MNC程序,对13例高白细胞性AML患者和20例高白细胞性CML患者分别给予21次和28次减除白细胞治疗,每次治疗处理血量为患者总血容量的2.5~3.0倍,采集白细胞悬液容量为总血容量20%~25%.比较两组患者减除白细胞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和血小板计数(Plt)的影响.结果 对高白细胞性AML及CML患者单次实施减除白细胞治疗,所采集的白细胞总数分别为:AML(628.58±285.51)×10^9,CML(412.93±194.20)×109 (t=3.15,P< 0.01);随同白细胞悬液丢失的血红蛋白量分别为:AML (9.50±4.40)g,CML(26.38±9.71)g(t=7.41,P< 0.001);丢失的血小板量分别为:AML 99.96×10^9(38.29×10^9,390.08×10^9),CML 592.92×10^9 (252.33×10^9,812.77×10^9)(Z=4.16,P< 0.001);白细胞减除值分别为:AML 155.58×109/L(75.84×10^9/L,208.32×10^9/L),CML 95.65×10^9/L(66.67×10^9/L,114.53×10^9/L)(Z=2.69,P< 0.01);白细胞减除率分别为:AML 70.48 %(40.97%,114.35%),CML 35.53 %(26.49%,43.74%)(Z=4.10,P< 0.001);白细胞减低值分别为:AML 83.67×10^9/L(26.32×10^9/L,168.30×10^9/L),CML 41.65×10^9/L (32.98×10^9/L,87.26×10^9/L)(Z=1.52,P> 0.05);白细胞计数减低率分别为:AML 41.41%(25.96%,60.09%),CML 21.85%(11.78%,28.95%)(Z=3.37,P< 0.001).结论 采用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对高白细胞性AML及CML患者进行减除白细胞治疗,AML患者白细胞负荷降低的效率高于CML患者,AML患者随同白细胞悬液丢失Hb及Plt的量少于CML患者,而单次治疗后两组患者WBC减低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成分分离机 髓系白血病 白细胞单采
原文传递
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高量减除白细胞治疗对白血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远军 吴勇 +6 位作者 陈宝婵 刘艳 李惠森 吴月勤 吴东升 王前 刘兴玲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4年第12期725-728,共4页
目的 探讨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高量减除白细胞治疗对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综合性凝血指标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COBE Spectra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单个核细胞(MNC)采集程序,以ACD-A配方血液保存液作... 目的 探讨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高量减除白细胞治疗对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综合性凝血指标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COBE Spectra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单个核细胞(MNC)采集程序,以ACD-A配方血液保存液作为抗凝剂,对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实施减除白细胞治疗,每次治疗运转2.523.0倍总血量,采集20%~25%总血容量的白细胞悬液,对39例患者共进行56次减除白细胞治疗.结果 单次治疗运行时间(233.63±27.41) min,运转血量(12 268.77±1 978.25)ml,ACD-A配方血液保存液用量(991.04±185.06)ml,采集白细胞悬液容量(922.89±213.26)ml,悬液中白细胞计数[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551.05×109/L(396.76×109/L,756.45 × 109/L),单次治疗减除白细胞总数为491.52×109(341.53×109,754.51×109);治疗前、后患者白细胞计数分别为233.30×109/L(163.62×109/L,367.05×109/L)、167.34×109/L(94.40×109/L.260.06×109/L) (s=765,P<0.001),凝血酶原时间(PT)分别为(15.69±2.82)s、(15.81 ±2.71)s(t=1.25,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分别为(39.22±8.15)s、(39.87±7.97)s(t=1.96,P>0.05),凝血酶时间(TT)分别为(17.35±1.73)s、(17.48±1.57)s(t=1.77,P>0.05),纤维蛋白原浓度(Fbg)分别为(2.91±1.00)g/L、(2.61±0.81)g/L(t=7.49,P< 0.001).结论 采用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对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实施高量(20%~25%总血容量)减除白细胞治疗,可降低患者体内白细胞负荷,同时可降低患者血浆Fbg,但降低值在机体维持正常止血功能的代偿范围内,对反映患者内、外源性凝血活性的综合性凝血指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成分分离机 白血病 白细胞单采 凝血
原文传递
不同胎龄早产儿早期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小鹏 郑英 +2 位作者 张杨 陈星柏 李惠森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10期1927-1930,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胎龄早产儿早期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我院出生的新生儿3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胎龄的不同分为早期早产儿组(胎龄27~31周)78例、中期早产儿组(胎龄32~33周)102例、晚期早产... 目的:研究不同胎龄早产儿早期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我院出生的新生儿3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胎龄的不同分为早期早产儿组(胎龄27~31周)78例、中期早产儿组(胎龄32~33周)102例、晚期早产儿组(胎龄34~36周)116例以及足月新生儿组(胎龄37~42周)96例。四组新生儿出生后2h内抽取静脉血检测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并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新生儿胎龄与上述各项凝血指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早期早产儿组、中期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足月新生儿组的出生体重以及胎龄呈逐渐上升趋势,不同组别新生儿的出生体重以及胎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早产儿组、中期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足月新生儿组PT、APTT均呈逐渐下降趋势,FIB呈逐渐上升趋势,不同组别新生儿PT、APTT、FI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新生儿胎龄与PT、APTT呈负相关(r=-0.567、-0.691,P=0.000、0.000),而新生儿胎龄与FIB水平呈正相关(r=0.623,P=0.000)。结论:不同胎龄早产儿早期凝血功能存在异常变化,新生儿胎龄与PT、APTT均呈负相关关系,与FIB呈正相关关系,临床应予以重视,及时检测其凝血指标,必要时应予以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胎龄 凝血功能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