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调查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TRA)在中国医院外周介入中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各单位开展桡动脉入路的具体需求,以便更好地推广和发展TRA在外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022年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Committee of I...目的调查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TRA)在中国医院外周介入中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各单位开展桡动脉入路的具体需求,以便更好地推广和发展TRA在外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022年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Committee of Interventional Oncology of China Anti-Cancer Association)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全国范围内调查TRA外周介入手术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60家医院参与了调查问卷填写,结果显示TRA外周介入手术量远低于经股动脉入路(transfemoral access,TFA),且在各医院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阻碍TRA开展的首要因素是无合适的导管和桡动脉穿刺困难。86.67%的医疗机构希望器械改进或研发新器械,尤其是导管、微导管、导丝。60.00%医疗机构希望能加强系统性培训以及进行多中心临床研究。结论国内多家医疗机构已熟练掌握TRA外周介入手术,但须加强系统性培训及进一步普及TRA在外周介入的应用,而且更适合TRA的器械亟待研发。展开更多
【目的】评价经远桡动脉入路对肝肿瘤患者行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HAIC)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方法】纳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介入科行经远桡动脉入路进行HAIC的肝肿瘤患者,患者进行1次股动脉入路和1次远桡动脉入路穿刺置管进行自身...【目的】评价经远桡动脉入路对肝肿瘤患者行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HAIC)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方法】纳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介入科行经远桡动脉入路进行HAIC的肝肿瘤患者,患者进行1次股动脉入路和1次远桡动脉入路穿刺置管进行自身交叉对照。患者留置导管于肝动脉内行FOLFOX4方案持续动脉灌注化疗。使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比较患者远桡动脉入路和股动脉入路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共纳入患者18例肝肿瘤患者,其中9例先进行股动脉入路后进行远桡动脉入路HAIC,其余9例则先远桡入路再进行股动脉入路HAIC。dTRA期间,穿刺点血肿2例,穿刺点持续疼痛3例,左手掌麻木1例,均为1~2级手术相关的不良事件。没有发生3~4级手术相关的不良事件。术后超声检查显示近端桡动脉均通畅。dTRA和TFA之间的穿刺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分vs.3分,P<0.05)。然而,dTRA的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TFA。患者更倾向选择dTRA(7.89 vs.2.72,P<0.001)。dTRA的压迫止血时间比TFA更短(2 h vs.7 h,P<0.05)。【结论】经远桡动脉入路安全可耐受,有利于肝肿瘤患者行持续动脉灌注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和舒适度提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调查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TRA)在中国医院外周介入中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各单位开展桡动脉入路的具体需求,以便更好地推广和发展TRA在外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022年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Committee of Interventional Oncology of China Anti-Cancer Association)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全国范围内调查TRA外周介入手术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60家医院参与了调查问卷填写,结果显示TRA外周介入手术量远低于经股动脉入路(transfemoral access,TFA),且在各医院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阻碍TRA开展的首要因素是无合适的导管和桡动脉穿刺困难。86.67%的医疗机构希望器械改进或研发新器械,尤其是导管、微导管、导丝。60.00%医疗机构希望能加强系统性培训以及进行多中心临床研究。结论国内多家医疗机构已熟练掌握TRA外周介入手术,但须加强系统性培训及进一步普及TRA在外周介入的应用,而且更适合TRA的器械亟待研发。
文摘【目的】评价经远桡动脉入路对肝肿瘤患者行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HAIC)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方法】纳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介入科行经远桡动脉入路进行HAIC的肝肿瘤患者,患者进行1次股动脉入路和1次远桡动脉入路穿刺置管进行自身交叉对照。患者留置导管于肝动脉内行FOLFOX4方案持续动脉灌注化疗。使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比较患者远桡动脉入路和股动脉入路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共纳入患者18例肝肿瘤患者,其中9例先进行股动脉入路后进行远桡动脉入路HAIC,其余9例则先远桡入路再进行股动脉入路HAIC。dTRA期间,穿刺点血肿2例,穿刺点持续疼痛3例,左手掌麻木1例,均为1~2级手术相关的不良事件。没有发生3~4级手术相关的不良事件。术后超声检查显示近端桡动脉均通畅。dTRA和TFA之间的穿刺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分vs.3分,P<0.05)。然而,dTRA的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TFA。患者更倾向选择dTRA(7.89 vs.2.72,P<0.001)。dTRA的压迫止血时间比TFA更短(2 h vs.7 h,P<0.05)。【结论】经远桡动脉入路安全可耐受,有利于肝肿瘤患者行持续动脉灌注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和舒适度提升。
文摘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在肝癌微波消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0例拟行CT引导下肝癌微波消融的患者,分为Y组30例和C组30例。入室常规监测血压、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 O2)。实验药物专人配制,右美托咪定按1μg/m L配制,共20 m L,生理盐水20 m L。Y组2 min缓慢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2μg/kg,同法,C组缓慢给予生理盐水0.2 m L/kg静脉注射作为安慰剂。舒芬太尼则按0.1μg/kg作为首量静脉注射。术中按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3则给予舒芬太尼0.1μg/kg静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给药。记录入室后5 min(T1)、麻醉开始5 min(T2)、微波消融5 min(T3)、手术结束时(T4)4个时点的血压、HR、Sp O2、舒芬太尼的用量、Wilson镇静分级、麻醉时间、微波消融的时间、围术期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Y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的HR和血压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组患者的镇静评分高于C组(P<0.05);Y组患者的舒芬太尼用量少于C组(P<0.05);Y组患者恶心、呕吐、胸壁僵直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小于C组(P<0.05);而Y组患者呼吸抑制、心动过缓、高血压、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C组相仿(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0.2μg/kg复合舒芬太尼有助于增强肝微波消融患者的镇静、镇痛程度,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减少恶心、呕吐、胸壁僵直等不良反应,同时并不会增加呼吸抑制、心动过缓、高血压、低血压等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