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臂丛后根脊髓入区的显微外科解剖 被引量:1
1
作者 向剑平 刘小林 +2 位作者 许扬滨 王建云 胡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为临床应用后根入区破坏法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后疼痛提供基础。方法:在20例成年人尸体上充分暴露C5~T1脊髓节段和相应神经后根区需切除椎板的长度和宽度,测量各神经根根丝的数目、与脊髓的角度和相应各脊髓节段前正中沟至后外侧... 目的:为临床应用后根入区破坏法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后疼痛提供基础。方法:在20例成年人尸体上充分暴露C5~T1脊髓节段和相应神经后根区需切除椎板的长度和宽度,测量各神经根根丝的数目、与脊髓的角度和相应各脊髓节段前正中沟至后外侧沟的距离,各脊髓节段的定位和相应神经后根区的精细定位。取下脊髓,在显微镜下测量各节段脊髓后脚在横截面上的长度、宽度和后角纵轴与脊髓矢状面的夹角,确定术中需要损伤后根区的范围和角度。结果:切除C4~C7的脊突和椎板可暴露C5~T1神经后根。C5~T1各神经后根的根丝平均为7.76条,C6的后根根丝最多。各神经后根最下缘的根丝与脊髓纵轴的夹角从C5的65.6°逐渐变小到T1的19.8°。脊髓后外侧沟(神经后根根丝进入脊髓处)到后正中沟的距离平均为2.95 mm。脊髓后脚底至后外侧沟的长度平均为3.47 mm,宽度平均为1.35 mm。后脚的纵轴与脊髓矢状面的夹角平均为35.9°,自C5至T1逐渐变小。结论:(1)用破坏臂丛脊髓后根入区的方法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后疼痛需切除C4~C7的棘突和椎板;(2)损伤时器械应与脊髓矢状面大约成30°~40°角;(3)在横截面上损伤的宽度不能超过1.2 mm,损伤的深度不能超过3.1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臂丛 后根 疼痛 显微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等级医院评审为契机持续改进骨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质量 被引量:14
2
作者 黄天雯 肖萍 +3 位作者 张伟玲 方丽璇 黎小霞 周惠兰 《现代临床护理》 2017年第7期59-62,共4页
目的以等级医院评审为契机,探讨骨科优质护理质量和服务示范病房护理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对照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护理相关条款,持续改进骨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护理管理质量,包括强化骨科护... 目的以等级医院评审为契机,探讨骨科优质护理质量和服务示范病房护理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对照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护理相关条款,持续改进骨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护理管理质量,包括强化骨科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的职能,组织全员培训;查找存在问题;以PDCA(plan,do,check,action,PDCA)循环方法和品管圈持续改进护理服务。采用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对病房管理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本科室A级评分从42.2%上升至50.0%,B级评分从17.2%下降至14.7%,C级评分从40.2%下降至35.3%;护理人员职责审核评分由92.0分提高到95.0分;患者满意度从91.8%提高到98.9%;护理人员满意度由92.5%提高到97.7%。结论按照等级医院评审标准,持续改进骨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护理工作,能提高骨科专科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护理人员满意度,进而全面提高病房的护理管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级医院评审 优质护理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在骨关节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巧梨 黄天雯 +2 位作者 陈晓玲 桂自珍 钟盈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9年第5期179-181,共3页
目的探讨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在骨关节外科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1~6月,412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作为对照组;2016年7~12月,423例患者采用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管理,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功能锻炼... 目的探讨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在骨关节外科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1~6月,412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作为对照组;2016年7~12月,423例患者采用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管理,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疼痛干预有效率、健康教育知晓率、患者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例数。结果实验组发生并发症0例,对照组5例;实验组的功能锻炼依从性、疼痛干预有效率、健康教育知晓率、患者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应用于骨关节外科围手术期患者,能够指导专科护理干预与质量控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率,促进了患者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护理 质量指标 结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科护士主导的护理干预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黄天雯 李娜 +3 位作者 肖万莲 陈晓玲 桂自珍 邬培慧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5-48,共4页
目的 提高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按照入院时间,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0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47例高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常... 目的 提高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按照入院时间,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0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47例高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常规;观察组实施专科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合作模式的全程护理干预,包括综合评估患者、集束化预防护理、结合康复日志的康复锻炼、出院准备及随访。比较两组疼痛干预效果、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疼痛干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功能锻炼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实施专科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合作模式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高龄老年人 围手术期 专科护士 疼痛 康复护理 功能锻炼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专科护理环节质量持续改进的实践与效果 被引量:21
5
作者 黄天雯 肖萍 +5 位作者 张伟玲 陈晓玲 黎小霞 戴巧艳 成守珍 罗佳卉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8-231,共4页
我科完善、改进了系列骨科专科护理质量管理措施,包括修订完善相关制度、常规、标准和流程,反复培训,过关考核;制定骨科疾病临床护理路径并实施;设立骨科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并评价效果,加强现场管理,规范干预行为等。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 我科完善、改进了系列骨科专科护理质量管理措施,包括修订完善相关制度、常规、标准和流程,反复培训,过关考核;制定骨科疾病临床护理路径并实施;设立骨科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并评价效果,加强现场管理,规范干预行为等。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预防骨科专科并发症发生的护理干预指标合格率,有效降低专科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专科并发症 护理干预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患者疼痛个案管理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黄天雯 彭莉 +5 位作者 谭运娟 桂自珍 刘回芬 陈晓玲 刘巧梨 何冬华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0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护理实践对骨科患者疼痛控制的效果。方法将同一病区的124例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2例,干预组由个案管理小组对其提供整体性、持续性、全程的疼痛管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分别在术前,术后8h、24h、72h...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护理实践对骨科患者疼痛控制的效果。方法将同一病区的124例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2例,干预组由个案管理小组对其提供整体性、持续性、全程的疼痛管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分别在术前,术后8h、24h、72h评估疼痛程度,出院前评价疼痛控制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疼痛控制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个案管理可有效控制骨科患者疼痛程度,提升疼痛控制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骨科 手术 疼痛 个案管理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7
作者 戴巧艳 李春艳 +1 位作者 何冬华 黄天雯 《现代临床护理》 2024年第11期88-92,共5页
总结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脂肪栓塞综合征的预见性护理;密切监测病情,尽早识别脂肪栓塞综合征;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护理;快速启动肺栓塞标准化抢救程序;体温护理;全面评估转运风险,确保... 总结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脂肪栓塞综合征的预见性护理;密切监测病情,尽早识别脂肪栓塞综合征;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护理;快速启动肺栓塞标准化抢救程序;体温护理;全面评估转运风险,确保转运安全;开展医护陪一体化监测模式,及时发现神经系统的细微变化;精准鉴别皮肤瘀点,做好皮肤护理;实施个性化营养支持。经过13 d的治疗及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康复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脂肪栓塞综合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日制本科护理实习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的构建 被引量:18
8
作者 黄天雯 杨云英 +8 位作者 钟盈 刘圆圆 李娜 谭运娟 邓丽君 陈淑芳 黄玉娟 叶思欣 陈利芬 《现代临床护理》 2019年第12期59-64,共6页
目的构建全日制本科护理实习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为科学评价护理教学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在文献检索、理论复习、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全日制本科护理实习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条目池,运用德尔菲法对30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函询,确定相... 目的构建全日制本科护理实习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为科学评价护理教学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在文献检索、理论复习、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全日制本科护理实习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条目池,运用德尔菲法对30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函询,确定相应指标。结果全日制本科护理实习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由临床护理能力(18个条目)、沟通协调能力(5个条目)、评判性思维能力(5个条目)、心理特质(7个条目)及职业发展能力(6个条目)5个维度构成。两轮专家函询的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52;积极系数均为1.00。两轮专家咨询后变异系数为0.05~0.16,协调系数为0.58和0.92,P<0.05。结论本研究制订的全日制本科护理实习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权威程度较高,结果可信,可操作性强,可为科学评价护理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菲法 护理教育 护理本科实习生 岗位胜任力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本科护理实习生临床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18
9
作者 黄天雯 邓丽君 +4 位作者 于学雅 刘圆圆 李娜 钟盈 陈利芬 《现代临床护理》 2022年第2期30-35,共6页
目的构建并实践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本科护理实习生(简称护生)临床教学模式,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将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在本科室实习的61名护生设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本科室实习的5... 目的构建并实践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本科护理实习生(简称护生)临床教学模式,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将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在本科室实习的61名护生设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本科室实习的59名护生设为观察组,实施依据全日制本科护理实习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的临床护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心理特质及职业发展能力各维度构建的临床教学模式,两组护生实习时间均为8w。比较两组护生护理岗位胜任力各评价指标得分及理论与技能成绩的差异,同时了解两组护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生的护理岗位胜任力总分及其临床护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心理特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429、3.351、7.279、3.032和4.0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护生职业发展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17,P=0.072)。观察组护生的理论与技能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可提升护生护理岗位胜任力及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本科 实习生 岗位胜任力 教学模式 护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用药安全核查规范执行率指标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天雯 李小银 +4 位作者 张伟玲 黄晓敏 蒋小雅 方丽璇 成守珍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60-62,共3页
目的构建临床用药安全核查规范执行率指标,规范护士核查行为,保障用药安全。方法以7个护理单元的20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明确临床用药安全核查存在的问题,建立临床用药安全核查规范执行率指标及核查清单,开展多模式多途径强化培训,基于指... 目的构建临床用药安全核查规范执行率指标,规范护士核查行为,保障用药安全。方法以7个护理单元的20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明确临床用药安全核查存在的问题,建立临床用药安全核查规范执行率指标及核查清单,开展多模式多途径强化培训,基于指标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实施前、后各查检4200人次;临床用药安全核查规范执行率从90.67%升至9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后均无临床用药错误的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临床用药安全核查规范执行率指标的构建及应用,可规范护士查对行为,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用药 患者安全 给药安全 核查 查对 敏感指标 核查清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帕博利珠单抗免疫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小银 杨云英 +3 位作者 郭燕霞 覃金海 黄玉娟 黄天雯 《现代临床护理》 2020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总结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帕博利珠单抗免疫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18例晚期原发性肝癌使用帕博利珠单抗进行免疫治疗的患者,实施包括心理舒缓,用药前病情评估、给予抗组胺药预防过敏反应,严格按规范配置药液,药物使用中严密观察副作... 目的总结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帕博利珠单抗免疫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18例晚期原发性肝癌使用帕博利珠单抗进行免疫治疗的患者,实施包括心理舒缓,用药前病情评估、给予抗组胺药预防过敏反应,严格按规范配置药液,药物使用中严密观察副作用的发生和护理等措施。结果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帕博利珠单抗免疫治疗。2例患者在输注药物后30min出现低至中度发热,2例在用药后2~5d出现低度发热,1例用药第2天出现中度疲乏,2例出现轻度皮炎反应,所有患者经对症治疗和及时有效的护理,症状缓解或消失,均顺利出院。结论在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帕博利珠单抗免疫治疗中,加强病情评估、严格按规范配置和输液药液、严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和护理,对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原发性肝癌 免疫治疗 帕博利珠单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雷磊 徐栋梁 +4 位作者 胡俊勇 李永彪 余世明 李占春 张渝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4-256,共3页
目的:探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并发症及疗效。方法: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186例(206足)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测量Bhler角和Sanders分型,平均随访32个月,记录术后并发症,按... 目的:探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并发症及疗效。方法: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186例(206足)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测量Bhler角和Sanders分型,平均随访32个月,记录术后并发症,按照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的后足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分。结果:手术前跟骨Bhler角平均4°(-23~20°),手术后Bhler角平均26.6°(18~40°)。术后近期伤口渗液23足(11.2%),皮瓣坏死0足,远期距下关节痛27足(13.1%),足跟痛35足(17.0%)。根据AOFAS评分标准,功能评分平均86.2分,优良率82.5%。结论:采用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满意,规范治疗和软组织准备是预防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跟骨 钢板内固定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指再植可吸收髓内钉与克氏针内固定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秦金桥 黄潮桐 +3 位作者 陈隆福 李敬矿 朱家恺 陈冬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0-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PDLLA混合壳聚糖可吸收髓内钉与克氏针在多指再植指骨内固定的疗效。方法:2001年9月~2006年5月,对36例102指离断伤进行再植,采用自行研发的PDLLA混合壳聚糖可吸收髓内钉与克氏针对比的原则固定指骨,其中采用髓内钉固定49指,... 目的:探讨PDLLA混合壳聚糖可吸收髓内钉与克氏针在多指再植指骨内固定的疗效。方法:2001年9月~2006年5月,对36例102指离断伤进行再植,采用自行研发的PDLLA混合壳聚糖可吸收髓内钉与克氏针对比的原则固定指骨,其中采用髓内钉固定49指,克氏针固定53指,术后对两种固定进行比较。结果:髓内钉固定组:再植成活42指,克氏针组成活44指,成活指伤口愈合良好,髓内钉固定组无皮下积液及窦道形成。而且较克氏针组骨折断端骨痂数量多,密度高,中、后期骨痂质量好,成熟程度高,成活病例进行随访,时间3~10个月,平均4个月。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比较,经统计分析,髓内钉组疗效优于克氏针组。结论:PDLLA混合壳聚糖可吸收髓内钉在多指再植指骨固定方面较克氏针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术 骨折固定术 可吸收材料 髓内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日制本科护理实习生岗位胜任力自评和带教老师评价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天雯 于学雅 +4 位作者 刘圆圆 邓丽君 谭运娟 钟盈 陈利芬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2年第5期136-138,共3页
目的分析全日制本科护理实习生岗位胜任力自评和带教老师评价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方法建立系统、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培养专业化的师资力量,结合教学大纲及岗位胜任力各模块制定成阶段目标与周目标,进行整体安排,循序渐进地开展临床教学... 目的分析全日制本科护理实习生岗位胜任力自评和带教老师评价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方法建立系统、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培养专业化的师资力量,结合教学大纲及岗位胜任力各模块制定成阶段目标与周目标,进行整体安排,循序渐进地开展临床教学与评价。全日制本科护理实习生在内科或外科实习满8周后,采用全日制本科护理实习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进行自评和带教老师评价。结果58名全日制本科护理实习生自评和25名带教老师他评共配成58对。自评和他评各维度得分排序一致,岗位胜任力总分和临床护理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维度自评得分低于他评得分(P<0.05),心理特质维度的自评和他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日制本科护理实习生的岗位胜任力自评和带教老师评价既存在一致性,也存在差异性,建议建立全日制本科护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式,基于岗位胜任力评价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教育 全日制本科护理实习生 岗位胜任力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轴远距离包埋缝合法治疗屈肌腱断裂的实验研究
15
作者 侯赛云 赵新建 +1 位作者 朱家恺 刘小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12期996-998,共3页
目的介绍作者设计的可减少粘连的屈指肌腱中轴远距离包埋缝合法。方法用60条新鲜尸体屈指肌腱标本,行中轴远距离包埋缝合法、Kessler法和Bunnell法缝合肌腱,观察在肌腱断端间隙形成、间隙为2mm及断裂时的抗张强度,并进行生物力学测定比... 目的介绍作者设计的可减少粘连的屈指肌腱中轴远距离包埋缝合法。方法用60条新鲜尸体屈指肌腱标本,行中轴远距离包埋缝合法、Kessler法和Bunnell法缝合肌腱,观察在肌腱断端间隙形成、间隙为2mm及断裂时的抗张强度,并进行生物力学测定比较。用30只纯种Dick鸡做屈指深肌腱切断模型,进行本法及Kessler法缝合,术后分别于3周、4周和6周处死动物,进行大体及光镜观察肌腱愈合及粘连情况。结果中轴远距离包埋缝合法平均抗张强度优于Kessler法及Bunnell法,肌腱粘连轻,愈合效果优于Kessler法。结论中轴远距离包埋缝合法抗张强度符合临床要求,术后可早期进行主动活动,减少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 生物力学 缝合技术 粘连 动物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骨科患者全周期康复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16
作者 黄天雯 黎小霞 +7 位作者 李娜 肖万莲 彭莉 戴巧艳 陈晓玲 肖萍 张伟玲 朱庆棠 《华西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121-1125,共5页
骨科患者全周期康复管理能够解决骨科康复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全程化问题,预防近期和远期并发症。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23年构建了基于多源数据的骨科患者全周期康复管理平台,包括多源数据收集与整合模块、智能化个体化康复方案... 骨科患者全周期康复管理能够解决骨科康复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全程化问题,预防近期和远期并发症。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23年构建了基于多源数据的骨科患者全周期康复管理平台,包括多源数据收集与整合模块、智能化个体化康复方案设定模块、可视化康复训练模块等6个模块,进行了数字驱动的骨科患者全周期康复管理模式探索。该文从上述平台的功能设计与实现、全周期康复管理模式、应用成效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推动移动健康与骨科患者康复实践的结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全周期康复 数字健康 康复锻炼 平台
原文传递
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外科实习岗位胜任能力里程碑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思考
17
作者 黄天雯 邓丽君 +3 位作者 刘圆圆 张伟玲 黄晓敏 李娜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4年第6期421-425,共5页
目的构建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外科实习岗位胜任能力里程碑评价体系。方法2022年5至10月,通过文献回顾拟定评价体系初稿,再采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函询,通过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系数、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和集中程度进行评价,其中专家积极系数... 目的构建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外科实习岗位胜任能力里程碑评价体系。方法2022年5至10月,通过文献回顾拟定评价体系初稿,再采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函询,通过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系数、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和集中程度进行评价,其中专家积极系数用问卷回收率表示,专家权威系数(Cr)使用专家熟悉程度和判断依据的均值表示,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和集中程度分别用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 W)和变异系数(CV)表示,最终确定评价体系。结果遴选来自北京、上海、四川、湖北、广东的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的18名专家进行函询。2轮专家函询的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0,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94和0.474。最终构建的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外科实习岗位胜任能力里程碑评价体系包括6项一级指标、28项二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外科实习岗位胜任能力里程碑评价体系具有权威性,评价体系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科学可靠,可操作性强,可以为全面客观评价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外科实习的综合能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学 德尔菲法 外科 护理本科生 实习 岗位胜任力 评价体系
原文传递
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的建立及在骨科病房的应用 被引量:216
18
作者 黄天雯 陈晓玲 +5 位作者 谭运娟 彭莉 刘巧梨 何翠环 陈利芬 成守珍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在提高骨科病房疼痛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运用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研究方法建立疼痛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括疼痛评估准确率、疼痛病情观察及时率、疼痛干预有效率、疼痛护理记录合格率、疼痛控制满意度。运用这5...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在提高骨科病房疼痛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运用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研究方法建立疼痛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括疼痛评估准确率、疼痛病情观察及时率、疼痛干预有效率、疼痛护理记录合格率、疼痛控制满意度。运用这5项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对骨科病房的疼痛护理质量进行管理,实施检查监督,定期分析数据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在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开始实施时(2013年1月)和实施半年后(2013年6月),疼痛评估准确率分别为92.31%和95.45%,疼痛病情观察及时率分别为89.74%和97.73%,疼痛护理记录合格率分别为90.00%和97.50%,疼痛干预有效率分别87.50%和92.50%,疼痛管理满意度分别为93.33%和96.67%。同时,所有病历均记录了疼痛状况,全部均采用简易疼痛评估尺记录疼痛强度,所有患者实现定时应用止痛药物来治疗疼痛。结论将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应用于骨科病房疼痛管理,实现了疼痛护理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提高了患者的疼痛控制质量,为持续改进疼痛护理质量提供数据和事实依据,有助于提高疼痛护理的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病医学 疼痛 护理 质量指标 卫生保健
原文传递
前交叉韧带切除后半月板变化及α2-巨球蛋白干预效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林子洪 何爱珊 +6 位作者 傅明 吴昶皓 黄晓波 范大渊 刘毛毛 盛璞义 廖威明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兔骨关节炎(OA)模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除(ACLT)术后半月板的变化,及对关节腔内注射α2-巨球蛋白(α2M)对该变化的干预情况。方法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24只,按随机数字表分成5个时间点组,前2组各6只,后3组各4只,双侧膝关节自体对... 目的探讨兔骨关节炎(OA)模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除(ACLT)术后半月板的变化,及对关节腔内注射α2-巨球蛋白(α2M)对该变化的干预情况。方法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24只,按随机数字表分成5个时间点组,前2组各6只,后3组各4只,双侧膝关节自体对照。ACLT术后4、8、11和15周时,左侧膝关节注射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成145mg/L的α2M为治疗侧,右侧膝关节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侧,每次每侧0.4ml。术后4、8、11、15和21周行膝关节正侧位X光检查、半月板masson染色和电镜检查。结果ACLT模型建立成功,建模的时间越长,阴性对照侧的半月板病变越明显,ACLT后21周时,双侧膝未见明显关节间隙、骨赘及骨缺损等改变,而masson染色和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双侧关节半月板组织结构和细胞结构在4周时已发生较轻微的病理改变。与α2M治疗侧比较,阴性对照侧8~21周间半月板病变加重,21周后阴性对照侧的病变转变为不可逆的损伤;与阴性对照侧比较,α2M治疗侧的半月板退变速度稍慢,半月板纤维和细胞情况较好,但伴有滑膜的增生、侵袭。结论α2M可以减缓动物模型关节炎病变的进展速度,对滑膜增生的抑制作用较弱,α2M可能适合OA发病初期的保护性治疗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α巨球蛋白类 前交叉韧带
原文传递
含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新型磷酸钙骨水泥体内降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廖红兴 段昕 +3 位作者 张紫机 邹华章 叶建东 廖威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34-938,共5页
目的探讨含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的新型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CPC/PLGA)体内降解性能,为临床试验奠定基础。方法按照45%磷酸氢钙、45%部分结晶磷酸钙、10%PLGA比例,制备CPC/... 目的探讨含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的新型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CPC/PLGA)体内降解性能,为临床试验奠定基础。方法按照45%磷酸氢钙、45%部分结晶磷酸钙、10%PLGA比例,制备CPC/PLGA。健康成年新西兰兔32只,体重2.2~3.0 k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CPC/PLGA组(实验组,n=17)及CPC组(对照组,n=15)。两组实验动物制备双侧股骨内侧髁直径4.5 mm、深1.5 cm骨缺损模型,右侧骨缺损分别采用CPC/PLGA及CPC修复,左侧不作处理作为空白对照。术后观察实验动物一般情况,术后2、4、8、16、24周两组取材行组织学观察、骨形态计量学分析,术后8周及16周实验组取材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实验动物均存活至实验结束。组织学观察显示,随时间延长,实验组CPC/PLGA逐渐降解,并有新生骨小梁从边缘长入其中,并且增粗、增长,24周时材料基本降解,被新生骨小梁取代;对照组CPC降解明显较实验组延迟。实验组术后总骨组织含量百分比为44.9%±2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7%±10.9%(t=3.302,P=0.001);实验组术后4周骨组织含量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16、24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8周CPC/PLGA降解后形成孔径为100~300μm孔隙;随着时间延长,16周时新生骨小梁长入孔隙内,并与残余骨水泥牢固结合。结论 CPC/PLGA植入兔体内后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有望成为一种良好骨移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骨水泥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体内降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