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9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简介 被引量:3
1
作者 黄仁魏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0-140,共1页
关键词 会议简介 学术会议 血液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造血干细胞移植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中华医学会 多发性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林东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16,共3页
尽管靶向药物的发展迅速,目前治愈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仍需要依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首选的造血干细胞供者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同胞供者,但仅30%的患者能找到;其次,在亚洲地区,约20%患者能找到HLA相合的非血缘供者,仍有一部... 尽管靶向药物的发展迅速,目前治愈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仍需要依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首选的造血干细胞供者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同胞供者,但仅30%的患者能找到;其次,在亚洲地区,约20%患者能找到HLA相合的非血缘供者,仍有一部分患者缺乏合适的供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血缘供者 恶性血液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治疗 恶性血液系统疾病 人类白细胞抗原 脐血 HLA相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治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被引量:8
3
作者 张玲 孙燕玲 +2 位作者 王晓珍 龙冰 刘加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034-2038,共5页
背景: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糖皮质激素是目前一线治疗药物,对于激素耐药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仍有一半患者无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原性低,为临床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提供了可... 背景: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糖皮质激素是目前一线治疗药物,对于激素耐药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仍有一半患者无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原性低,为临床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提供了可能。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治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5例难治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在原有免疫抑制剂的基础上接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观察其疗效、输注相关不良反应和存活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比值变化。该研究经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结果与结论:①15例患者中男12例,女3例,中位发病年龄29(17-52)岁,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7例,总有效11例,无效4例;②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患者外周血中CD19^+细胞比值有低于治疗前趋势,CD19^+CD27^+、CD3^+细胞比值有高于治疗前趋势,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未观察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相关的不良反应,无原发病复发和间充质干细胞相关的肿瘤;④结果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治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外周血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凌草甲素对急性白血病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加军 林东军 +2 位作者 陆敏强 张俊峰 陈规划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1016-1019,共4页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对急性白血病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冬凌草甲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L-60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瑞氏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时的形态学变化。应用P...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对急性白血病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冬凌草甲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L-60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瑞氏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时的形态学变化。应用PCR-ELISA及RT-PCR法检测细胞凋亡前后端粒酶活性及端粒酶hTERT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冬凌草甲素可显著的抑制HL-60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呈现出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冬凌草甲素作用48~60h后在瑞氏染色图片上可见核浓缩及核碎裂等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同时端粒酶hTERTmRNA的表达水平及端粒酶活性均明显降低。结论冬凌草甲素能抑制HL-60细胞的生长及诱导细胞发生凋亡;降低端粒酶hTERTmRNA的表达水平及端粒酶活性可能是其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甲素 白血病 端粒酶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Ib区是否常规预防照射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谭洁媚 梁颖 +2 位作者 赵充 李明毅 刘加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989-1992,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鼻咽癌Ib区转移的发生率及其转移规律,探讨Ib区是否需要常规进行预防照射,为准确进行颈部放疗靶区的个体化设计、减少颌下腺照射提供证据。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05年6月病理确诊的初治鼻咽癌患者疗前增强CT/MRI影像学资料... 目的通过分析鼻咽癌Ib区转移的发生率及其转移规律,探讨Ib区是否需要常规进行预防照射,为准确进行颈部放疗靶区的个体化设计、减少颌下腺照射提供证据。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05年6月病理确诊的初治鼻咽癌患者疗前增强CT/MRI影像学资料,颈部转移淋巴结分区方法采用SOM分区法。结果共338例可评价,颈部淋巴结转移率75.1%。颈部Ⅰb、Ⅱa、Ⅱb、Ⅲ、Ⅳ、Ⅴa、Ⅴb及锁上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9%、49.1%、60.7%、26.0%、5.9%、9.5%、3.8%和0.9%,跳跃性转移率为2.4%;按转移风险(以>5%为高危区域)分析其转移的规律为:(1)当发生Ⅱ区淋巴结转移时,高危区域为同侧Ⅲ、Ⅳ、Ⅴa、Ⅴb区;(2)Ⅲ区淋巴结转移时,高危区域为同侧Ⅱ、Ⅳ、Ⅴa、Ⅴb区;(3)Ⅳ区淋巴结转移时,高危区域为同侧Ⅱ、Ⅲ、Ⅴa、Ⅴb、锁上区;(4)Ⅴa区淋巴结转移时,高危区域为同侧Ⅱ、Ⅲ、Ⅳ、Ⅴb、锁上区;(5)Ⅴb区发生淋巴结转移时,高危区域为同侧Ⅱ、Ⅲ、Ⅳ、Ⅴa、锁上区;(6)一侧颈发生淋巴结转移时,高危区域为对侧Ⅱ、Ⅲ、Ⅴa区。结论Ⅰb区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极低;当颈部任何区域发生淋巴结转移时,Ⅰb区均非高危区域。Ⅰb区不常规预防照射符合鼻咽癌淋巴结转移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放射治疗 淋巴结转移 口腔干燥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新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4
6
作者 汪国营 邹勇 +5 位作者 赖文兴 张剑 汪根树 李华 杨扬 陈规划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3年第4期196-203,共8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新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2003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定期随访的肝移植患者中发现1例APL患者,回顾性分析该例患者的临床表...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新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2003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定期随访的肝移植患者中发现1例APL患者,回顾性分析该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检索Pubmed、万方医学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分析肝移植术后白血病患者,特别是APL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免疫抑制方案、术后发病时间、白血病分类、染色体变异类型、治疗、预后及死因等特点。结果本例患者于肝移植术后52个月门诊随访时发现外周血白细胞减少,无明显症状和体征,无感染与出血倾向,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无效,经骨髓穿刺检查诊断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M3型,即APL。经维A酸和复方黄黛片(主要化学成份为二硫化二砷)联合治疗,患者获得完全缓解。检索文献共报道肝移植术后白血病34例(包括本例),其中22例诊断为AML(成人18例,儿童4例),术后发病时间中位数为26个月(38d至8年)。18例AML中,以APL最多见(8/18,44%)且伴有异常染色体核型t(15;17),治疗采用维A酸、三氧化二砷及联合柔红霉素、阿糖胞苷等化学药物治疗(化疗)药物。22例AML死亡13例(59%),主要死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感染、肝衰竭和心力衰竭。APL和非APL患者中分别有2例(2/8)和11例死亡(79%,11/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L患者中6例化疗后完全缓解,另2例死于DIC和败血症。结论肝移植术后新发AML总体预后不佳,其中APL的预后好于非APL。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移植术后APL疗效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维A酸 二硫化二砷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急性白血病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旭东 何易 +5 位作者 胡元 肖若芝 方志刚 郑永江 刘加军 林东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9期9253-9256,共4页
背景: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的急性白血病为难治白血病,临床疗效差,缓解率低,生存期短,因此探索新的有效治疗方法极为重要。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骨... 背景: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的急性白血病为难治白血病,临床疗效差,缓解率低,生存期短,因此探索新的有效治疗方法极为重要。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1例,先后予2个疗程地西他滨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观察临床疗效、地西他滨的毒副作用及移植相关并发症。结果与结论:经2个疗程地西他滨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并发感染,该患者再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获得无病生存213d,移植过程中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及肺部感染。结果提示地西他滨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急性白血病获得良好效果,毒副作用及相关并发症可控制,为临床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转化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孙燕玲 张競文 方志刚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观察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完全缓解期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低危7例,中危6例,高危1例。预处理后予回输预先冻存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并予成分输血... 目的观察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完全缓解期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低危7例,中危6例,高危1例。预处理后予回输预先冻存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并予成分输血、升白细胞、预防感染等治疗,观察患者的自体干细胞造血重建情况,并了解移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术后1年和3年的存活率和无病存活(DFS)率。结果 14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白细胞植入中位时间为12(9~28)d,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为29(8~158)d。2例患者粒细胞缺乏期出现大肠杆菌败血症,1例发生普通变形杆菌败血症,1例患者在移植后29 d出现巨细胞病毒血症,其余患者预处理后出现感染或胃肠道反应,经抗感染及其它对症支持等治疗后均治愈。随访时间29.8(5.3~61.5)个月,14例患者中共有5例复发(35.7%),11例患者存活,3例死于复发。术后1年、3年的存活率分别为86%和79%,术后1年、3年的DFS率分别为64%和57%。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大部分低、中危AML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 微小残留病变(MRD) 造血重建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败血症 巨细胞病毒血症 无病存活(DF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核表达和制备EB病毒GST/BFRF3融合蛋白用于鼻咽癌的诊断筛查 被引量:4
9
作者 胡波 陈忠城 +1 位作者 王东宁 李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47-1152,共6页
目的:构建表达EB病毒衣壳抗原BFRF3基因的原核细胞表达载体并探讨其在鼻咽癌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以EB病毒DNA为模版,采用PCR法扩增目的基因BFRF3,与原核表达载体PGEX-5X-1连接,构建PGEX-5X-BFRF3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 目的:构建表达EB病毒衣壳抗原BFRF3基因的原核细胞表达载体并探讨其在鼻咽癌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以EB病毒DNA为模版,采用PCR法扩增目的基因BFRF3,与原核表达载体PGEX-5X-1连接,构建PGEX-5X-BFRF3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GST/BFRF3融合蛋白。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免疫印迹法鉴定后,纯化目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制备ELISA试剂检测鼻咽癌患者和正常人群BFRF3-IgA抗体。结果: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地表达了GST/BFRF3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44 kD,免疫印迹证实目的蛋白带有免疫原性,目的蛋白经纯化后作为包被抗原检测鼻咽癌患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和87%。结论:采用原核表达系统成功构建并表达了GST/BFRF3融合蛋白,其在鼻咽癌血清筛选中具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EB病毒衣壳抗原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高危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燕玲 李旭东 +1 位作者 林东军 方志刚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5年第6期420-424,共5页
目的:探讨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治疗儿童和成人高危急性白血病的效果。方法对高危急性白血病10例患者进行脐血移植,儿童3例,成人7例,中位年龄29岁(11~41岁)。6例接受单份脐血移植,4例接受双份脐血移植。采用清髓性不含抗胸腺... 目的:探讨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治疗儿童和成人高危急性白血病的效果。方法对高危急性白血病10例患者进行脐血移植,儿童3例,成人7例,中位年龄29岁(11~41岁)。6例接受单份脐血移植,4例接受双份脐血移植。采用清髓性不含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预处理方案。在白消安(Bu)加环磷酰胺(Cy)基础上加用阿糖胞苷(Ara-C)、氟达拉滨(Flu)或全身照射(TBI)。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环孢素及吗替麦考酚酯。结果8例(80%)患者获得成功植入,白细胞植入中位时间为19 d (14~25 d),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为40 d (33~60 d)。3例患者发生急性 GVHD,无1例发生慢性 GVHD。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1~29个月),7例患者无病存活。2年总体存活率及无病存活率均为66.7%。结论UCBT 治疗高危急性白血病是可行的,对于无 HLA 相合同胞供者的高危患者,UCBT 可作为首选,其 GVHD 发生率低、复发率低,有可能使急性白血病患者长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血缘脐血移植 白血病 急性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白消安 环磷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植入失败的二次移植策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競文 孙燕玲 李旭东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41-44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初次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失败并发生致命性并发症的二次移植策略。方法 1例男性患者诊断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2015年11月接受供者为其胞妹的首次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失败,并发生大肠杆... 目的探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初次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失败并发生致命性并发症的二次移植策略。方法 1例男性患者诊断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2015年11月接受供者为其胞妹的首次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失败,并发生大肠杆菌败血症、血清病、肝静脉闭塞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首次移植后32 d行供者为其父亲的挽救性二次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二次移植前未进行预处理化学药物治疗(化疗),采用移植后环磷酰胺(PTCy)方案为基础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结果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2 d白细胞植入,术后67 d血小板植入。血清病、败血症及肝静脉闭塞症治愈,器官功能改善。但移植后第18个月,即2017年6月,患者死于白血病复发。结论植入失败患者二次移植前不进行预处理化疗,采用PTCy预防GVHD有望获得成功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失败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环磷酰胺 预处理方案 败血症 肝静脉闭塞症 血清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藤黄酸对弥漫性大B淋巴瘤细胞株OCI-LY-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学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师宪平 蓝晓莹 +4 位作者 陈鑫 王文文 温创宇 黄美近 刘焕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5-820,共6页
目的:探讨藤黄酸对弥漫性大B淋巴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学机制,研究藤黄酸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用藤黄酸处理细胞,采用MTS法对淋巴瘤细胞进行细胞活力及增殖抑制测定;碘化丙啶(PI)单染荧光显微镜观察... 目的:探讨藤黄酸对弥漫性大B淋巴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学机制,研究藤黄酸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用藤黄酸处理细胞,采用MTS法对淋巴瘤细胞进行细胞活力及增殖抑制测定;碘化丙啶(PI)单染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采用AnnexinⅤ-FTI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酶体系统相关蛋白(Ubs、Bax、HSP90和IκB-α)、凋亡相关蛋白(PARP、pro-caspase-3和caspase-8)及细胞增殖信号通路相关蛋白(ERK和STAT5)的变化情况。结果:藤黄酸明显抑制OCI-LY-1细胞的增殖活性,诱导OCI-LY-1细胞呈凋亡趋势;随藤黄酸浓度升高,Ubs、Bax和HSP90表达升高;随藤黄酸浓度升高与作用时间延长,PARP切割、pro-caspase-3、pro-caspase-8、ERK、p-ERK、STAT5及p-STAT5表达下降。结论:藤黄酸抑制弥漫性大B淋巴瘤细胞株的蛋白酶体活性,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淋巴瘤 藤黄酸 蛋白酶体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β_(2)-MG、LDH、ALB、CRP水平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应用价值的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蔡晓虹 杨梓华 +1 位作者 曾银珠 王晓珍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15期2345-234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乳酸脱氢酶(LDH)、血清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液内科2018年4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MM患者25... 目的探讨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乳酸脱氢酶(LDH)、血清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液内科2018年4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MM患者25例(男性12例,女性13例,中位年龄63岁),列为MM组;选取2021年1月肾内科收治的肾功能减退患者20例(男性11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62岁),列为肾内科组,同期血液科收治的非MM血液病患者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44岁),列为血液科组。对3组患者的β_(2)-MG、LDH、ALB、CRP水平进行两两比较,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肾内科组患者的β_(2)-MG为16.16(6.21,30.24)mg/L,MM组、血液科组患者分别为4.20(2.45,7.85)mg/L、2.58(2.32,4.32)mg/L,肾内科组与MM、血液科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MM组与血液科组的β_(2)-MG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M、肾内科及血液科组患者的血清LDH、ALB、CRP水平两两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β_(2)-MG、LDH、ALB、CRP的检测对MM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但以上指标水平升高在肾功能减退、血液病中也可存在,单独检测较易出现诊断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β_(2)-MG LDH ALB C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甲基化与急性白血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范蕊芳 方志刚 +4 位作者 刘相富 郑永江 刘彬彬 郭小燕 林东军 《国际内科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67-68,105,共3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TIMP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在急性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5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巨核细胞白血病CHRF细胞株、人组织细胞淋巴瘤U937细胞...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TIMP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在急性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5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巨核细胞白血病CHRF细胞株、人组织细胞淋巴瘤U937细胞株、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株及10名健康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TIMP3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情况。结果50例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3种白血病细胞株及健康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均未检测到TIMP3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结论TIMP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与急性白血病发病可能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 启动子 甲基化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外周血T、B、NK细胞和血小板抗体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玲 孙庆正 +1 位作者 王晓珍 刘加军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12期2163-2165,2170,共4页
目的测定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外周血中T、B、NK细胞比例以及血小板特异性抗体表达,探讨其在血小板输注无效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液内科住院的22例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同时选取33例血小板输注有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测定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外周血中T、B、NK细胞比例以及血小板特异性抗体表达,探讨其在血小板输注无效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液内科住院的22例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同时选取33例血小板输注有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B细胞,NK细胞,T细胞比例,同时采用固相凝集法测定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结果无效组血小板特异性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血小板输注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36%vs 15.15%,x^(2)=27.22,P<0.05);在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中,相对于有效组,无效组B淋巴细胞比例升高,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下降,CD3^(+)CD8^(+)T淋巴细胞比例升高,CD4^(+)/CD8^(+)比值下降,CD3^(+)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64,0.05185,P>0.05)。结论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在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 T/B/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联合激素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元 李旭东 +3 位作者 黄仁魏 林东军 何易 刘加军 《国际内科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05-307,共3页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联合糖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09年收治的3例继发TTP患者,诊断明确后给予血浆置换、糖皮质类固醇激素、丙种球蛋白等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经治疗后,1例治愈,2...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联合糖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09年收治的3例继发TTP患者,诊断明确后给予血浆置换、糖皮质类固醇激素、丙种球蛋白等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经治疗后,1例治愈,2例死亡,其中1例复发后死亡。结论早期诊断,及时行血浆置换联合糖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是提高TTP治疗成功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浆置换 糖皮质类固醇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脊柱硬膜外淋巴瘤的诊治 被引量:1
17
作者 戎利民 林东军 +3 位作者 董健文 冯丰 谢沛根 蔡道章 《国际内科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683-684,695,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脊柱硬膜外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早期诊治。方法对11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脊柱硬膜外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1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43—69岁,平均49岁,所有患者均... 目的探讨原发性脊柱硬膜外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早期诊治。方法对11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脊柱硬膜外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1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43—69岁,平均49岁,所有患者均有神经受压的症状、体征,病史4周到1年,平均4个月,所有患者骨髓活检结果和脊柱X线平片呈阴性,核磁共振成像均可发现椎体信号改变,9例患者见椎管内软组织影。3例患者椎体穿刺活检证实淋巴瘤,8例患者呈阴性结果,后通过手术确诊。所有患者均于穿刺或手术确诊后给予化疗。随访时间半年到10年,1例于治疗后半年死亡,生存期最长者10年。结论原发性脊柱硬膜外淋巴瘤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对于影像学阳性而穿刺活检为阴性的患者应高度怀疑本病,多数患者通过化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淋巴瘤 临床表现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FAB和WHO分型及形态学特点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晓虹 冯达娜 +1 位作者 赖文兴 刘玲玲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14期2138-2140,共3页
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FAB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的分型特点,了解其病态造血特点,对MDS的分型及细胞形态学有进一步的认识。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7年至2021年确诊的62例MDS患者(男33例,女29例,中位年龄为62岁)标... 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FAB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的分型特点,了解其病态造血特点,对MDS的分型及细胞形态学有进一步的认识。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7年至2021年确诊的62例MDS患者(男33例,女29例,中位年龄为62岁)标本,分别按FAB和WHO标准分型后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分析粒系、红系及巨核系的病态造血情况。结果通过对62例MDS标本的细胞形态学分析,得出MDS的重要病态造血特征:粒系为颗粒减少或缺失、Pelger-Huet畸形,红系为奇数核及核间桥,巨核系为淋巴样小巨核细胞。WHO分型更符合实际情况的需要。结论FAB及WHO分型标准对MDS病态造血特征的观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FAB分型 WHO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并发心包积液1例
19
作者 刘小云 张玲 +1 位作者 林东军 方志刚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F0003-F0003,共1页
患者,男,15岁,学生。因发热伴乏力、咳嗽、鼻衄、皮肤瘀点、瘀斑5d于2016年12月10日入院。5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低热、乏力、心悸,无畏寒、寒战、盗汗,无伴头晕、头痛、视物模糊,有咳嗽,咳血丝痰,无胸闷、气促,伴鼻衄,量少,每... 患者,男,15岁,学生。因发热伴乏力、咳嗽、鼻衄、皮肤瘀点、瘀斑5d于2016年12月10日入院。5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低热、乏力、心悸,无畏寒、寒战、盗汗,无伴头晕、头痛、视物模糊,有咳嗽,咳血丝痰,无胸闷、气促,伴鼻衄,量少,每次3~5mL,经压迫可止血,伴皮肤瘀点、瘀斑,无恶心、呕吐、呕血、黑便、血尿,无关节肿痛,皮疹、脱屑、口腔溃疡,未曾诊治,就诊我院门诊,收入血液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心包积液 并发 视物模糊 关节肿痛 口腔溃疡 血丝痰 血液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脐血干细胞移植失败后白血病长期缓解1例暨文献复习
20
作者 张競文 陆英 李旭东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5年第6期415-419,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脐血移植失败后白血病长期缓解的原因。方法收集2013年9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液内科接受脐血干细胞移植的1例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术后治疗过程及预后,并结合文献... 目的分析儿童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脐血移植失败后白血病长期缓解的原因。方法收集2013年9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液内科接受脐血干细胞移植的1例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术后治疗过程及预后,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患者移植失败但白血病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的可能原因。结果患儿首次脐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恢复不良,2013年11月行脐血输注,后因为经济原因未针对原发病进一步治疗,然而该患者脐血移植术后15个月造血功能恢复,至2015年9月,脐血移植后2年无病生存。结论脐血移植或输注可能具有修复造血及免疫系统的功能,且无需通过成功植入发挥作用。儿童高危白血病进行脐血移植植入失败并不意味白血病治疗失败,患儿有可能获得长期无病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儿童 高危 脐血移植 植入失败 脐血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