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CU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28例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何志捷 蒋龙元 +2 位作者 余涛 邓义军 黄子通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1080-1081,共2页
目的 研究ICU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的发病特点和防治策略。方法 对近 2年在该院ICU发生的 2 8例ICU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8例发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的患者均有基础疾病 ,其引... 目的 研究ICU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的发病特点和防治策略。方法 对近 2年在该院ICU发生的 2 8例ICU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8例发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的患者均有基础疾病 ,其引起的肺部感染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 ,均进行人工气道、留置静脉导管等有创性检查或治疗 ,该菌对多种抗生素天然耐药。结论 对ICU内发生多种抗生素治疗不敏感的肺部感染时 ,需考虑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的可能 ,应及早进行微生物学的检查和药敏试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肺部感染 预防 治疗 药物敏感性 医院获得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重症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4
2
作者 汤惠琼 王颖敏 黄铭杰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4年第4期318-318,320,共2页
目的探讨ICU重症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5例重症颅脑损伤(GCS<8分)并行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4.3%,ICU住院时间平均为7.5天。结论有效的气道管理能降低院内获得... 目的探讨ICU重症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5例重症颅脑损伤(GCS<8分)并行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4.3%,ICU住院时间平均为7.5天。结论有效的气道管理能降低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的发生,减短ICU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重症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病人 住院时间 获得性 肺部感染 护理体会 院内 气道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后ICU护理 被引量:3
3
作者 莫红平 汤惠琼 +2 位作者 王颖敏 张丽随 林海容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年第1期7-8,共2页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后ICU监护重点。方法:抽取同一术者对48例年龄在70~81岁的患者行OPCAB术后ICU内监护时,连续监测各项指标以及呼吸机辅助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结果:48例患者呼吸机辅助时...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后ICU监护重点。方法:抽取同一术者对48例年龄在70~81岁的患者行OPCAB术后ICU内监护时,连续监测各项指标以及呼吸机辅助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结果:48例患者呼吸机辅助时间平均为(4.67±2.38)h.监护室停留时间平均为(22.08±6.34)h,全部好转并转回心胸外科普通病房。结论:老年患者OPCAB术后监护要点主要有呼吸功能的监护,循环功能的维护及心律失常的防治与护理,肾功能的监护,引流管的护理和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非体外循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在ICU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志捷 黄子通 蒋龙元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3期89-92,共4页
【目的】研究 ICU 内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CVVHD)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近2年间在本院 ICU 发生的31例重症肾衰伴有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病人进行了 CVVHD 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VVHD 治疗后血BUN、Cr 明显降... 【目的】研究 ICU 内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CVVHD)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近2年间在本院 ICU 发生的31例重症肾衰伴有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病人进行了 CVVHD 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VVHD 治疗后血BUN、Cr 明显降低(P<0.05),K^+、Na^+、Ca^+、Cl^-、血压、心率、PO_2和 PCO_2改变无显著差异。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出血4例,感染1例,没有发生低体温和低血压等并发症。死亡8例,为3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者。【结论】CVVHD 是治疗重症肾衰伴有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CVVHD 为原发病的治疗创造了条件,可望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循环法在ICU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颖敏 汤惠琼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7年第4期320-,共1页
目的:探索ICU的临床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方法:应用PDCA循环法制订并实施系统化的教学方案。结果:提高了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临床带教的满意度,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同时提高了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结论:PDCA循环教学... 目的:探索ICU的临床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方法:应用PDCA循环法制订并实施系统化的教学方案。结果:提高了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临床带教的满意度,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同时提高了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结论:PDCA循环教学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教学模式,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临床带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胰瘘在外科ICU中的监护与治疗
6
作者 何清 陈燕涛 +2 位作者 赵庆淞 曾丽萍 刘尚礼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7年第1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术后胰瘘在外科ICU中监护和治疗的方法及其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6年12月外科ICU收治的16例术后胰瘘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在外科ICU的平均治疗时间为(12.4±9.1)d,病情平稳后均转回外科病房继续... 目的探讨术后胰瘘在外科ICU中监护和治疗的方法及其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6年12月外科ICU收治的16例术后胰瘘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在外科ICU的平均治疗时间为(12.4±9.1)d,病情平稳后均转回外科病房继续治疗,胰瘘于治疗后1~3个月愈合;12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在ICU的密切监护和治疗下病情均有明显改善。结论ICU监护的加强、有效腹腔引流的建立、生长抑素的应用、积极的并发症处理和心理治疗,对提高术后胰瘘的救治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瘘 ICU 监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和炎症介质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1
7
作者 何志捷 丘嘉民 +2 位作者 黄子通 蒋龙元 周明根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2-173,共2页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严重创伤、感染和病理产科等原发病发生24h后,同时或序贯发生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失常以至衰竭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因此,寻找一种既灵敏、又准确,并可推广的诊断检测方法...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严重创伤、感染和病理产科等原发病发生24h后,同时或序贯发生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失常以至衰竭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因此,寻找一种既灵敏、又准确,并可推广的诊断检测方法对防治MODS至关重要。研究证实,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类(MMPs)和多种炎症介质在MOD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检测MODS患者血清MMP一9和炎症介质的变化,评价其对预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细胞因子 C-反应蛋白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邱嘉民 何志捷 +1 位作者 肖秀红 黄子通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2-94,共3页
目的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分析,探讨其耐药性,以预防医院MRSA的发生和流行。方法收集该院ICU 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入住ICU患者的痰、血、尿、脑脊液、中心静脉穿刺针顶端及局部引流物进行细... 目的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分析,探讨其耐药性,以预防医院MRSA的发生和流行。方法收集该院ICU 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入住ICU患者的痰、血、尿、脑脊液、中心静脉穿刺针顶端及局部引流物进行细菌学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该院ICU病房3年共发生MRSA 64例,均全部使用过广谱抗生素,ICU近3年MRSA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对MRSA感染的敏感率较高。结论重症监护病房中MRSA的感染率极高,必须引起重视,控制MRSA的感染应积极进行病原学监测、及时发现病例、隔离和治疗患者、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严格消毒隔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医院感染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快速诱导无肌松药气管插管的可行性 被引量:5
9
作者 何波 王寿平 +2 位作者 陈晓彤 李珏 彭书崚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82-1984,共3页
目的探讨不使用肌松药的情况下,异丙酚复合琥芬太尼快速诱导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70例手术患者,ASAⅠ~Ⅱ级,据麻醉诱导药物与剂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5组,每组14例。PS组:异丙酚2mg/kg复合琥珀酰胆碱2mg/kg;PSR组:异丙酚2mg/kg复... 目的探讨不使用肌松药的情况下,异丙酚复合琥芬太尼快速诱导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70例手术患者,ASAⅠ~Ⅱ级,据麻醉诱导药物与剂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5组,每组14例。PS组:异丙酚2mg/kg复合琥珀酰胆碱2mg/kg;PSR组:异丙酚2mg/kg复合琥芬太尼2μg/kg、瑞珀酰胆碱2mg/kg;PR2组:异丙酚2mg/kg复合琥芬太尼2μg/kg;PR4组:异丙酚2mg/kg复合琥芬太尼4μg/kg;PR8组:异丙酚2mg/kg复合琥芬太尼8μg/kg。记录入室时、插管前、插管前即刻、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min、插管后5min各时点MAP,HR的变化、判断气管插管条件。结果在5组患者中,PSR,PR8组气管插管条件最好,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R4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呛咳反应;而PR2组患者中,有5例患者下颌不够松弛、出现呛咳反应。与基础值比较,PR4组患者在插管前即刻、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min,MBP,HR均有所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R2组患者在插管前即刻、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min,MBP,HR均显著升高(P<0.05);PR8组中,部分患者在麻醉诱导完毕时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结论在不使用肌松药的情况下气管插管,联合使用异丙酚、瑞芬太尼快速诱导的方法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异丙酚2mg/kg、瑞芬太尼4~8μg/kg可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啶类 异丙酚 琥珀酰胆碱 插管法 气管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S患者血清多种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的意义以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0
作者 何志捷 陈纯 +1 位作者 蒋龙元 施旖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114-2117,共4页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介素 6 (IL - 6 )、白介素 10 (IL - 10 )、C反应蛋白 (CRP)和D-二聚体 (D -dimer)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 ,MODS)的变化特点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E...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介素 6 (IL - 6 )、白介素 10 (IL - 10 )、C反应蛋白 (CRP)和D-二聚体 (D -dimer)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 ,MODS)的变化特点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ELISA方法检测 2 7例MODS患者第 1d、3d和第 5d的血清TNF -α、IL - 6和IL - 10水平 ,同时检测CRP和D -dimer水平 ,并以 15例正常健康成人体检者的水平作为正常对照。并比较 8例死亡患者和 19例治愈患者第 1d的水平。结果 :所有MODS患者自第 1d血清TNF -α、IL - 6、CRP和D -dimer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且随病情的发展水平逐渐升高 ,而IL - 10的水平在第 3d开始升高。死亡组第 1d的水平高于治愈组 ,以IL -6和D -dimer较明显。结论 :血清TNF -α、IL - 6、IL - 10、CRP和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类 多器官功能衰竭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真菌感染5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志捷 陈纯 +2 位作者 周明根 薛红漫 蒋龙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1期1290-1292,共3页
目的 :探讨深部真菌感染 (DF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 :对我院 1998年 11月至 2 0 0 3年 12月发生DFI的 5 8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感染特点和治疗等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恶性血液病中性粒细胞减少是DFI发生的最常见原因 ,其次为... 目的 :探讨深部真菌感染 (DF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 :对我院 1998年 11月至 2 0 0 3年 12月发生DFI的 5 8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感染特点和治疗等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恶性血液病中性粒细胞减少是DFI发生的最常见原因 ,其次为广谱抗生素的使用 ,第三为深静脉插管。DFI最常见的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 ,其次为热带念珠菌 ,第三为曲菌 ,其余为近平滑念珠菌和组织胞浆菌。本组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 (L AmB)、两性霉素B(AmB)和大扶康治疗 ,总有效率达 87 93 % ,病死率为 12 0 7%。结论 :针对以上有引起DFI发生因素的患者须警惕DFI的发生 ,及早预防 ,一旦怀疑或诊断及早地使用足够疗程的抗真菌药可明显减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真菌感染 DFI 医院感染 病原学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治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志捷 蒋龙元 +1 位作者 黄子通 邓义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7期197-199,共3页
【目的】研究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发病特点和防治策略。【方法】对2003年1-3月在本院ICU收治的14例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治患者,分析和比较其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效果。【结果】对14例患者采取综... 【目的】研究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发病特点和防治策略。【方法】对2003年1-3月在本院ICU收治的14例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治患者,分析和比较其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效果。【结果】对14例患者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9例患者于治疗7~14d后病情好转或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动脉血氧饱和度和氧分压均明显提高,总有效率为64%。死亡5例,病死率为36%。【结论】本病病情变化迅速,死亡率较高。在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时,及时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机械通气治疗可明显改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患者 呼吸困难 治疗效果 病情变化 动脉血氧饱和度 流行病学资料 善治 无效 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镇痛法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血浆IL-6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肖衡 王寿平 +4 位作者 陈晓彤 彭书崚 曹铭辉 叶西就 杨勇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7-389,共3页
目的比较硬膜外超前镇痛复合术后硬膜外镇痛、单纯术后硬膜外镇痛及单纯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及其对术后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的影响。方法66例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ASAI~II级,年龄33~60岁,随机均分为3组:(1)超前镇痛组即硬膜... 目的比较硬膜外超前镇痛复合术后硬膜外镇痛、单纯术后硬膜外镇痛及单纯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及其对术后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的影响。方法66例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ASAI~II级,年龄33~60岁,随机均分为3组:(1)超前镇痛组即硬膜外超前镇痛复合术后硬膜外镇痛;(2)单纯术后硬膜外镇痛;(3)术后静脉芬太尼镇痛。记录3组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4、8、16、24、48和72h各时间点静息时和咳嗽时视觉模拟(VAS)评分,测定术前、术后24、48、72h血浆IL-6值。结果3组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相似;术后VAS评分及IL-6增高,超前镇痛组VAS和IL-6均低于单纯术后硬膜外镇痛组,单纯术后硬膜外镇痛组均低于术后静脉芬太尼镇痛组(P<0.05)。结论硬膜外超前镇痛复合术后硬膜外镇痛比单纯术后硬膜外镇痛和静脉镇痛具有更好的镇痛和抗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手术 胃切除术 硬膜外镇痛 镇痛/方法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班护士焦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26
14
作者 黄月华 汤惠琼 《护理学报》 2006年第5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夜班护士焦虑状况及其原因,以促进夜班护士的心理健康。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行设计原因调查表,对广州市某三甲医院的夜班护士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112名夜班护士中共有44人有焦虑症状,SAS标准分为(44.88±... 目的探讨夜班护士焦虑状况及其原因,以促进夜班护士的心理健康。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行设计原因调查表,对广州市某三甲医院的夜班护士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112名夜班护士中共有44人有焦虑症状,SAS标准分为(44.88±10.16),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担心患者病情变化而得不到患者家属理解惹来法律纠纷;影响生活节律以及和伴侣的感情;害怕一个人忙不过来或太疲劳而出差错;夜班前后睡眠质量下降4个影响因素对SAS得分影响最大。结论管理者应注意这些影响因素,给予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夜班护士群体的心理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班护士 心理卫生 焦虑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机械通气的防护 被引量:1
15
作者 汤惠琼 苏玉英 张丽随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597-1598,共2页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时控制病原体扩散,避免交叉感染的防护措施。方法总结14例行机械通气SARS病例的护理体会。结果①应将患者收治在具有抢救危重症能力和隔离条件的单人病房;②掌握好无创通气的适应证,...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时控制病原体扩散,避免交叉感染的防护措施。方法总结14例行机械通气SARS病例的护理体会。结果①应将患者收治在具有抢救危重症能力和隔离条件的单人病房;②掌握好无创通气的适应证,尽量避免有创通气;③加强医护人员头面部的防护,配备具有呼吸过滤系统的防护头套;④采用密闭式吸痰装置;⑤呼吸机排放废气经过滤后直接排放室外;⑥呼吸机冷凝液需消毒处理;⑦使用一次性的呼吸回路和过滤器;⑧提高医务人员自身抵抗力。结论加强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实施机械通气时的防护,可控制病原体扩散,避免交叉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机械通气 交叉感染 心理调适 消毒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在危重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志捷 邹子俊 +2 位作者 周明根 李祖勇 张洁 《临床外科杂志》 2009年第3期214-215,共2页
危重病患者常常需要补液治疗,且危重病患者存在的应激状态,使机体糖代谢发生改变,存在胰岛素抵抗。传统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在危重病患者使用中存在着许多缺陷,如高血糖等。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是由葡萄糖、果糖、木糖醇及电解质按... 危重病患者常常需要补液治疗,且危重病患者存在的应激状态,使机体糖代谢发生改变,存在胰岛素抵抗。传统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在危重病患者使用中存在着许多缺陷,如高血糖等。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是由葡萄糖、果糖、木糖醇及电解质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复方营养型输液,我们对2007年12月至2008年3月本院ICU收治的需补液治疗的60例危重病患者中使用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观察其在血糖控制及电解质代谢方面变化,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 补液治疗 危重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的防治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志捷 邱嘉民 黄子通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4期114-116,共3页
[目的]研究ICU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的发病特点和防治策略。[方法]收集近3年间在本院ICU发生的48例ICU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患者发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均所有病例均有基础疾病,其... [目的]研究ICU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的发病特点和防治策略。[方法]收集近3年间在本院ICU发生的48例ICU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患者发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均所有病例均有基础疾病,其引起的肺部感染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均进行人工气道、留置静脉导管等有创性检查或治疗,该菌对多种抗生素天然耐药。[结论]对ICU内发生多种抗生索治疗不敏感的肺部感染时,需考虑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的可能,应及早进行微生物学的检查和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肺部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在重症肌无力危象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志捷 张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3450-3451,共2页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危象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统计2005年5月至2008年12月收入我院ICU抢救的MG危象患者34例,其中常规吸痰患者16例(对照组)和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患...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危象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统计2005年5月至2008年12月收入我院ICU抢救的MG危象患者34例,其中常规吸痰患者16例(对照组)和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患者18例(纤支镜组),比较两组间肺炎发生率、痰培养阳性率、危象持续时间、脱机时间、转出ICU时间等。结果:纤支镜组在肺炎发生率、危象持续时间、脱机时间、转出ICU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MG危象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是一种相对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纤维支气管镜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易肺动脉导管在心脏直视术后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明根 何志捷 +1 位作者 李祖勇 华平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9年第3期198-199,共2页
目的通过术中置放简易肺动脉导管(PACs,硬膜外留置管)进行肺动脉压和混合静脉压氧饱和度(SvO2)监测,观察其在术后监测的作用。方法对52例心脏直视术后,并行简易肺动脉导管监测的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病人有不同程度的... 目的通过术中置放简易肺动脉导管(PACs,硬膜外留置管)进行肺动脉压和混合静脉压氧饱和度(SvO2)监测,观察其在术后监测的作用。方法对52例心脏直视术后,并行简易肺动脉导管监测的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肺动脉高压(PAP),12例患者肺动脉舒张压(DPAP)偏低,13例患者DPAP升高,9例患者SvO2低于50%。予以相应处理后,上述参数有所改善。结论心脏直视术后简易肺动脉导管监测可以有效指导临床处理,提高心脏直视术后的监测处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导管 心脏直视手术 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先使用曲马多对瑞芬太尼所致术后阿片耐受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寿平 陈晓彤 +2 位作者 杨勇志 叶西就 彭书崚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9年第6期462-464,共3页
目的:观察预先使用曲马多是否可以抑制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后引起的急性阿片类药物耐受。方法:45名脊柱手术患者,30~55岁,ASA分级Ⅰ~Ⅱ级,随机被分为三组:三组患者术中均使用地氟醚吸入麻醉。对照组(C组),术中间断追加芬太尼;瑞芬太... 目的:观察预先使用曲马多是否可以抑制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后引起的急性阿片类药物耐受。方法:45名脊柱手术患者,30~55岁,ASA分级Ⅰ~Ⅱ级,随机被分为三组:三组患者术中均使用地氟醚吸入麻醉。对照组(C组),术中间断追加芬太尼;瑞芬太尼组(R组),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2μg/(kg·min);曲马多组(T组),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2μg/(kg·min),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曲马多1mg/kg。观察三组术后患者的疼痛评分、血糖的变化。结果:与C组比较,R组和T组患者苏醒和拔管时间显著性缩短(P<0.05)。与C组比较,R组患者拔管后15 min、30 min疼痛评分、血糖水平显著性增高(P<0.05);与R组比较,T组术后15min、30min患者疼痛评分、血糖水平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地氟醚麻醉术后可出现阿片类药物急性耐受,预先使用曲马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阿片类药物急性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马多 瑞芬太尼 术后患者 阿片类药物 持续静脉输注 患者疼痛评分 显著性 min 血糖水平 急性耐受 地氟醚 药物耐受 吸入麻醉 手术患者 麻醉术后 静脉注射 拔管时间 手术结 对照组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